第一篇:2019届高考政治冲刺阶段备考指导:探究性开放性试题
探究性开放性试题备考策略 探究实践活动一般要注意遵循以下思路:
1.选题。主题的选择必须与研究对象具有相关性,如主题已给出,此处可以省略。
2.论证。围绕选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对于选题的论证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在选择论证材料时,要遵循材料服务主题的原则。
政治高考探究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设计活动类:根据要求自己设计一项主题活动(或广告词),并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活动的意义。
例25 【金太阳教育磨尖卷】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发生6.5级地震,带来重大损失。某校高三政治学习兴趣小组以“中国力量,重建灾区”为主题进行了研究型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支援灾区 人人有责
灾害发生后,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起来,为受灾地区捐款献爱心,和灾区人民一起度过难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1)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想举办一次为灾区贡献力量、奉献爱心的主题活动。请你帮助他们策划活动的具体形式,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参加这项活动的意义。
抗震英模 精神永传
鲁甸县发生地震后,边防战士谢樵主动请缨加入抗震救援队,赴灾区参加抗震救援。4日下午,在营救受困群众时,谢樵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激流涌动的堰塞湖,不幸被落石击中头部失踪。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士兵,面对危险拿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面对灾难展现出一个战士应有的担当。
(2)探究小组准备以谢樵的感人事迹为背景,写一篇向抗震英雄学习的演讲稿,请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列出演讲稿的要点。
【参考答案】(1)①形式:捐献零用钱、衣物等,帮助灾区人民度过生活难关;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灾区同学进行鼓励,表达爱心;向社会宣传呼吁,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等。②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思想道德境界。(以上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2)演讲稿应有以下主要内容:①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③如何弘扬民族精神;④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对青年学生的要求。
撰写论文类:根据材料要求,撰写时评、小论文、倡议书等。解决问题类:针对材料中提出的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例26 【金太阳教育模拟卷】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框架,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怎么做?请列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建议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哲学依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
建议二:努力践行法治,守法、用法,作法律的宣传者与践行者。哲学依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建议三: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哲学依据: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答
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
论证问题类:针对材料中某个观点进行理论论证或驳斥。
例27 【金太阳教育单独命卷】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评论员文章指出,甲午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早在战前就出现了日本准备大举入侵中国的种种明显迹象,但当时的清政府却对此熟视无睹、淡然处之,被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当前这个危机频发、战乱迭起的世界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历史唯物主义或辩证法原理,说明材料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答案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今世界,危机频发、战乱迭起,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
答案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才能防患未然,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
答案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安”和“危”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15年全国Ⅱ39题)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2014年全国Ⅱ卷39题)(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写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6分)
(2013年全国Ⅱ卷39题)(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①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 ②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
③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
(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15年全国1卷39题)《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 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参考答案】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2分)
(2014年全国Ⅰ卷)39.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①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②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第二篇:高考物理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建议1
高考物理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建议□ 大理州民族中学 杨劲斌
高考物理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已经完成了紧张的2011年第一轮高考备考,如何在第二轮高考备战中巩固和提高成绩,是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这里我给高三同学高考复习备考的最后冲刺作一些建议。通过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后,考生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理解不清,物理规律掌握不准确。
2、解题习惯较差:符号运用混乱,解题过程不清,重要关系省略。
3、基本功不扎实:研究对象不清,受力分析有误,运算能力较差。
4、审题能力较差:物理过程不清楚,物理状态把握不明,隐含条件分析差。
5、解题能力较差: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较差,建立物理模型能力较差。
例:(2006年全国卷Ⅰ第23题)(16分)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 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考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错误:(1)审题不清;(2)省略过程失分;(3)符号混乱出错。
二、复习目标
1、夯实基础,注重课本,重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物 理高考以考查能力为主,但总是以知识点为载体的。特别是中学物理中有一大批属于I类要求的知识点,考查这类知识的题目大多属于低层次的题,对能力的要求不 高,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解答,尤其在总题量已经减少到只有13个题的今天,重视它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的高 考模式,物理考查所占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偏、难、怪题出现。例如:2010年的考卷中,14题“核反应方程”的问题,15题的“波的图 像”的问题,16题关于“热学”的问题,19题的“变压器”问题,20题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问题,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有很多高考题教材上还有原型,所 以要回归教材。因为课本是老师上课的“本”,是编写参考书的“本”,是编习题的“本”,是学生学习的“本”,是命题者出题的“本”!所以不能舍本。
2、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各个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考生要自己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
如: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与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Fv {P:瞬时功率,P: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f,P为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IUt=U2/Rt=I2Rt
11.动能:Ek=mν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ν: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εA=qφ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mν22-mν21或W=ΔEK
{W: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ν22-mν21}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ν21=mgh1=mν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α<90° 做正功;90°<α≤180°做负功;α=90°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p=kx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3、强化建模,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加强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1)一般方法:互相关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构成了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在 这几个环节中,根据问题的情景构建出物理模型是最关键的,也是较困难的环节。由问题情景转化出来的所谓“物理模型”,实际上就是由理想的对象参与的理想的 过程。如质点的自由落体运动、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单摆的简谐运动、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串并联电路等等。这种物理模型一般由更原始的物理模型构 成。
(2)物理模型:原始的物理模型可分为如下两类:
对象模型(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理想
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
源、光线、原子模型等)
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
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
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3)建立物理模型:所谓“建模”就是将带有实际色彩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转化成理想的物理模型。正确构建物理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养成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结合题目描述的现象、给出的条件,确定问题的性质;同时抓住现象的特征寻找因果关系。这样能为物理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
②理想化方法是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的本质是抓住主要矛盾,近似的处理实际问题。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养成比较、取舍的习惯。
③ 要透彻掌握典型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不断积累典型模型,并灵活运用他们。如研究碰撞时,总结出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两个模型,但后来发现一些作用时间 较长的非碰撞类问题,也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就可以把这些问题也纳入到这两个模型中去,直接应用这两个模型的结论。在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与重金属原子核 的作用是非接触性的静电力作用,由于动能守恒也可纳入弹性碰撞模型。
4、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命题特点。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需弄清常考的、必考的、变化的知识点。如计算题的物理情景以什么背景材料切入,涉及到哪些重点和主干知识。通过认真研究,可以把握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如:近三年高考物理计算题涉及考点统计
5、强化实验,注重创新。
近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实验题占15%,试题中考的原理,都是中学物理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原理,但问题情境是新的。从历年物理高考的实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 一般都不高。所以在实验复习中,弄懂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不能 简单地背诵条款,要落实到动脑动手上。近几年的高考都是考一大一小两个实验,多数还是电学实验为主。电学实验是高考的热点,立意新颖、灵活多变的试题更适 合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也为考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给一部分考生留下了遗憾。为了灵活地驾驭多变的实验试题,我们可以从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入手构建实验框架,以坚实的基础知识应万变的试题。如:在电学设计性实验中,主要应该从“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两方面去考虑。
(1)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是:给测量电路或用电器提供安全工作的电压和电流。一般由滑动变阻器完成控制,其连接方法有“限流法”和“分压法”,它们之间的差异是:
①“限流法”由于接法简单,电路能量消耗小,当两种电路都能满足要求时,一般优先选择“限流接法”。
② 必须考虑选用“分压法”的情形有:a.用电器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b.“限流接法”中,最小电流或电压超过用电器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或超过电 流表电压表的量程;c.要求用电器的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者要求电压变化范围大(多测几组值);d.用电器上的铭牌标志不清。
(2)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的设计原则是:在满足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
①当待测电阻是小电阻时,采用外接法;当待测电阻是大电阻时,采用内接法。在具体实验中,也可用试触法来判定到底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
②还可考虑采用“半偏法”或“替代法”。
在 临考前,考生还应该参观实验展览,面对实验装置回忆实验的原理,看看有哪些器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实验的步骤怎样?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引起误差 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哪些措施减少误差?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动手做做,以加深印象。发挥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6、精选练习,学会反思。
(1)选题要精。注重试题的:新颖性,提高临场时的灵活应对能力。梯度性,提高自信心和攻克难题的积极性。适度性,避免过度训练而产生的思维惯性。针对性,以消除薄弱环节。
(2)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 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基础好的考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3)控制选题数量。选择试题要能够帮助从解题中悟出科学思维方法,总结出解题规律,突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跃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7、强化综合,规范解题过程。
(1)高考理科综合的答题时间生物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补做难题。从试卷类型 上分,第一卷用时约50分钟,第二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性第一”。没有准确性的快不可取,因为对大多数考生来讲,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
(2)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题中用到的公式、定理、定律要说明根据;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单列一行。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3)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三、复习策略
1、高考考记忆。历年的高考考纲都无一例外的指出:高考的性质决定了高考必须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但我们说高考首要是考记忆,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有 其特定的含义:如果我们平时注重了思维训练,注重了归纳和归类,把各种高考所必须的考试方法、技巧都烂熟于胸,那么高考卷对我们而言,考查思维能力的试题 就只占到20%,而考查记忆能力的则占到了80%之多。因此,在考试中,凭借记忆做出来的考题越多,考试的胜算也就越高。这里强调的记忆,不仅仅包含学习中必须记住的,例如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等,还应该包括对典型例题解题套路的记忆。为什么有些题目对一部分同学来说,考的是思维能力,而对另一部分同学来 说,考的却是记忆能力,就是因为有些同学记住了平时做过的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套路。
2、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一轮复习的机械重复,它是重点、难点的复习,是知识的综合和物理方法的训练。
(1)围绕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踩点”复习,理清纵横关系,有的放矢。如力学中抓住受力分析,守恒条件的判断,运动过程的分析这三个难点,围绕牛顿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三个重点,重新编织知识网络,探究解决问题的规律。
(2)采用“小综合”形式有机地串联学科内各块知识。如把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等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专项复习。
(3)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进一步熟悉、熟练解决常见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求。如,图像专题、极值问题的处理途径,临界问题的分析讨论,选择题的常用解法,综合题的解题要求,信息给予题的类型及对策等专题。
3、第三轮的强化训练阶段重点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根据高考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要求等集中训练多套高考模拟试卷,适应理综答题顺序和时间的合理分配,保持住答题手感,全面提高应考能力。其次,通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差。再次,借助教师编印的复习提纲,回归书本,温故知新。
4、增强信心。考试本就是厚积薄发,所以高考考的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学习的习惯。同样,高考虽然考考生当时的心理状态,更是考他们多年来的一种心理素质 和习惯。建议考生考前一定要适当放松心情。现在距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只要考生静下心来复习,提高成绩是完全有可能的。高考试题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么难。千万 不要丧失信心,放弃努力。
总之,现在的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所考察的内容和重点也倾向于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 验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复习才会学有所获;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可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各种能力训 练,能提高高考的适应性。考生需要按照老师的整体安排,认真的完成学校的功课,力争以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去。相信一定能够取得高考的最终成功。
第三篇:无私奉献高考冲刺阶段作文备考十大应试对策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高考冲刺阶段作文备考十大应试对策
一思:是否书写过关
书写历来是影响作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电脑高速评卷的今天。
高考(Q吧)作文电脑阅卷,字迹了草阅卷者看不清。特别要强调:平时尽可能多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字一定要写大些,太小太秀气的字很难看清楚,而大个些的字一眼扫去一清二楚;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
错别字要扣分,一般地说,每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
二思:是否文体明确
从高考作文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有的文章开头像议论文,有论点,也有论据,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叙文;有的文章写成了记叙文,可又缺少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这样的文章无法讲清道理,写清故事,显得不伦不类。
三思:是否篇幅达标
高考作文一般来说要求写800字(有的甚至要求写900字、1000字),达不到篇幅要求是要扣分的,每少50字扣1分!
字数不够,明摆着要扣,这是显性失分;因篇幅太短,导致分数下降,这是隐性失分。明暗夹攻,损失可就大了。
四思:是否语言通顺
高考评分标准:
一等(50—41):语言流畅
二等(40—31):语言通顺
三等(30—21):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0—0):语病多
发展等级10分:有文采
“语言通顺”最重要,一是容易做到,二是能够做好——做得好一些可达“流畅”,语言丰富些或运用修辞手法,就会做到“有文采”。
五思:是否入题太慢
没有注意文章的布局,随心所欲,导致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有的照抄材料,入题太慢。还有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六思:是否偏离题意
作文总共60分,按200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占40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占20分。从理论上说,内容只占20分,一篇作文离题或偏题只在内容这一项失分。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这么回事。离题或偏题之作,除内容项被判为四等或三等外,势必影响到其他两项的正常得分。
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得主费滢滢参加2003年高考,她的作文因被判为偏题只得25分。
七思:是否流失真情
高考作文要求“感情真挚”,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感情虚假”属于四类卷。但有些同学为了让所写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物形象“高大”,喜欢凭空编造,任意拔高,结果真情流失,充满虚情假意。一般地说,感情虚假有以下几种情况:薄情:缺乏感情,读来索然无味。
虚情:“为赋新词强说愁”,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矫情:感情过火,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悲情:制造极端悲惨的摧泪弹式的文本。
险情:抒发的感情不合乎思想健康的要求。
滥情:把某种感情神圣化,以致泛滥成灾。
八思:是否胡编乱造
高考作文内容虚假的情况相当严重,为了情节能打动人,不惜编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残疾”。由于胡编乱造,内容严重失实。比如写战胜挫折,就出现许多车祸重伤、丧父丧母;写心灵抉择,就有众多父母离异。考生由于缺乏生活,生编硬造时常常闹出笑话,评分也往往偏低。
九思:是否堆积凑合广东省语文评卷组组长柯汉琳教授说,现在中学生写作文,越来越有一个明显倾向,堆积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精美的修辞,但文章中没有考生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读起来缺乏真情实感,这些没有实际内容、只有空有一个花架子的作文当然很难得高分。
他还说:“高考作文要得高分,不在于用了多少名言名句,用了多少排比句,关键是写出真情实感,文风可能会很平实,但内容很扎实,整篇作文读下来很实在,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
十思:是否生搬硬套
有些考生在考试之前苦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到时候随便套用。有些考生不善于借鉴模仿,生搬硬套,弄巧成拙。他们只是把自己看过的文章塞进自己的作文,根本不懂地如何借鉴学习,食而不化,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还被认定抄袭。
2002年四川有一篇考生作文被评卷老师认为有抄袭之嫌,评卷场对此十分慎重。最后查出此文系抄袭《微型小说选刊》2001年12月中的一篇。该文原评60分满分,最后被重新评定为较低分级。2004年重庆
袭,在全国范围引起广泛关注。
市高考7篇满分作文,竟然有3篇属雷同或抄
第四篇:初中政治如何确定政治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角度(二)学法指导
初中政治如何确定政治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角度
(二)三、从主体角色方面确定
主体角色主要指个人、家庭、社会、相关职能部门或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等。在解答行为要求类、计策类和建议类试题时可以从主体角色方面确定答题角度。
例
5、请你就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该题可以从立法部门、执法部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如经营者、消费者)几个角度来回答。
参考答案:立法部门应加强立法,规范网络经营;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者;网络经营者要遵守各种规定,依法经营;网民要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秩序。
四、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方面来确定
这个答题角度常应用于解答启示类、看法类、感想类和评价类试题。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作出评断)、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做(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等角度去回答问题。
例
6、“小燕子,穿花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经典儿歌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但近年来,一些稀奇古怪的灰色童谣、消极颓废的低俗歌曲、花样繁多的网络恶搞、庸俗无聊的垃圾短信等,在渐渐侵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解答本题时可以从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正确对待或处理几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消极文化(或不健康文化)的传播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消极文化(或不健康文化)污染社会环境,腐蚀和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这些消极文化(或不健康文化);未成年人应当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这些消极文化(或不健康文化);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未成年人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
五、从知、情、意、行方面来确定
知就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情即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具体来说,就是从正确认识问题、提升思想觉悟、实际行动等角度去解答试题。
例
7、学校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你能做些什么?
解析:解答该题时,我们可以从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的认识、付诸行动、同破坏行为作斗争等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增强自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意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发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阻止;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知识和政策。
第五篇:2014年高考备考冲刺阶段学科增分策略——化学
2014年考前冲刺阶段市研讨会交流情况汇报
化学科组
2014年4月20日上午,由市教育局组织在河源中学召开了“2014年考前冲刺阶段研讨会”,市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全市10所重点高中的高三化学备课组长共13人参加了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内容整理出来,供各学校在复习中参考。
一、提高考前复习效率方面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请把握四性
(1)准确定位——目的性
通过几次大考和平时周考情况,了解学生基础和问题,准确定位课堂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位试卷讲评的重点(考点)与难点(突破点),体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性。
(2)复习规划——针对性
第二轮复习的规划要告知学生,每周的复习内容要张贴公布,让学有目的、有规划、有序进行,提高课堂的复习针对性。
(3)专题复习——有效性
每个专题都要把近四年广东相关高考题选出来,进行考点的对比与归纳,哪些经常考,哪些有时考,哪些考过,哪些没考,与考试说明进行对照,进行精讲精练,可进一步展望今年高考可能的出现的考点与呈现形式,做到复习的有效性。
(4)、回归课本——基础性
不管课堂的专题复习还是周测周练的讲评,都要引导学生根据考点回归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感悟考点来自课本,突出复习的基础性。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行动起来
(1)多提问
第二轮专题复习一般以练习题引出考点,而这些练习题又要以往年高考题作为重点,把这些高考题重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就是“一题多变” 或“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但掌握了考点,而且不会感到枯燥,做到不变应万变。如电化学选择题改为书写电极 1
反应式或总反应式等,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
(2)多预习
教师下课前要布置下节课要复习的内容给学生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可了解自已的问题,对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听课就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把记忆的内容让学生课后不断重复书写或记忆。
(3)多检查
上课复习前先检查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决定复习的重难点。如果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做的题,说明这题有难度,我们可不讲,若一半左右做错,我们要重点讲。对完成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没做的要点名批评,让学生养成有预习的习惯。
3、把握常考点、抓好易错点
(1)选择题的常考点——以近四年高考题中归纳整理常考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然后专题专练及点评。
一般有: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NA)、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电化学基础、常见有机物性质、元素周期律(表)、基本化学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等。这些考点难度小,考点稳定,学生容掌握,必须过关。
(2)第II卷常考点——通常以题型的形式进行专题复习,从各题型归纳常考点、解题方法、注意事项等。
(3)有机题
书写分子式、耗氧量、官能团及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书写(注意条件)等。难点在有机信息的利用,要抓住有机信息中的“不变”与“改变”,然后类推即可。其他只要根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回归课本知识),有机题尽可能要做到满分。有机复习具体建议:
扎实记忆课本官能团的性质及相互转化。逐一回顾(断键位置、条件和反应物、成键及生成物—抓住本质记忆)——形成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主线(组织形成线索)——以转化主线为依据归纳:反应条件与可能官能团的关系、反应物与可能官能团的关系、反应类型与可能官能团的关系(形成多线索)——分类练习(检测)
(4)反应原理题
一般由多个小题组成,各小题有一定独立性,常考热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基础、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转化率、各种平衡相关知识及计算、有关图表知识的应用、绘图等。难点在要理解图表表达的含义,进一步应用作答,这类题应尽可能高分。
(5)化工流程题——物质制备、物质的提纯等
①、原料处理
研磨(粉碎)、煅烧(焙烧)过程的信息利用(加氧化剂、还原剂、改变结构等)、样品溶解液的选择及含义(酸浸、碱浸或水溶)、浸出率问题等;例:09、10年广东高考题
②、反应条件的控制与选择
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温度、浓度或催化剂)、反应温度(低于、高于或介于某些温度之间)、反应时间的选择(保温一段时间)、调节溶液PH的目的(促进水解、抑制水解、除过量试剂)、催化剂的选择及探究等;例:2011年广东第32题、2012年广东第32题、2013年广东第32题.③、转化反应的原理
A、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要能从物质的分类的角度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如常见金属单质(活泼、不活泼)、氧化物(酸性、碱性、两性)、酸(强、弱)、碱(强、弱)、盐(强、弱、氧化性、还原性、溶解性、稳定性)、物质特性等;例:2013年广东第32题(1)、2012年广东第32题(1)、2011年广东第32题(1)
B、复分解反应;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水解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此类题型考查较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原理,灵活应用,既要熟悉常用答题思路,又不能死背答案。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制备物质,主要是考纲中要求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因而,在应用时,一定要把握着此类题型的思维核心是饱和溶液,例2009年广东第32题(4)
思维过程:加热蒸发→离子浓度增大→降温冷却→溶解度减小 →溶液过饱和→析出溶质。
C、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流程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得失守恒进行书写。此类题型可能会演变为计算,2011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增加了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这一考点,因而要引起重视。
D、电化学装置中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应引起重视,例2011年广东第32题(4)、2013年广东第32题(1)
④、化学原理应用
水解原理、沉淀溶解平衡、饱和溶液与晶体析出方式、氧化还原原理等;
上述原理都可用于物质的除杂、分离和制备,但要注意题目情景的不同,解释的角度不同。有的是利用溶解度的绝对大小,有的是利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有的是利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等。例09广东题①和②的原理区别;10年广东题。
⑤、产品处理
A、结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蒸发结晶、冷却结晶、趁热过滤等;
B、提纯方法及操作; 溶解性特点不同的物质重结晶的原理及操作不同,如NaCl型和KNO3型的。
⑥副产品及循环利用的物质及区别
首先要能利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和整体思维思想判断副产品的成分,然后再结合流程判断哪些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6)化学实验——命题特点和变化趋势
命题特点(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2)强调基础(3)重视综合变化趋势(1)脱离了假设型探究题的答题模式(2)从定性检验拓展到了定量实验内容的考查(3)从常规方法延伸到非常规检验方法(信息迁移)内容的考查
4、关于下阶段复习内容与方式的建议
复习内容:回归课本,强化题型训练。
方式:通过基础题型、常规题型训练,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在选题时一定要控制难度。
训练目标:不怕容易,就怕出错。消灭容易题的知识性错误和低级错误。
二、有关规范答题方面
1.简答题的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
审题要准确:简答题的审题,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注记、图形等;二要细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力求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当然,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综合性强,需要通过认真比较后从材料的层次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比较陌生,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有些题目问题比较繁琐而苛刻,则需要进行罗列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语言要规范: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考生在审题时就可以题意为中心,辐射出所对应的概念、现象、规律、原理,然后用准确的、科学的、严谨的专业用语解释、说明、分析、归纳,切不可用生活用语替代,否则表达的意思就不够力度、不能到位。
答案有层次:简答题的答案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层次分明,这就要在对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思路,进而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需要简略阐述。
2.有关计算题的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
高考虽然加大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但题目不难,主要是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强化训练的针对性:编制训练时,应常常在无机题和实验题中渗透少许计算,以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百分含量计算、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转化率和平衡常数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度积的简单计算,培养心算与口算能力。
强调计算规范过程:“设未知数,分析化学反应,建立关系式,列出方程组或比例式,运算并检查,切题解答等”,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强调计算表述的规范:要注意信息提供的数据来源、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有效数字、表达式的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