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医院【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
【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
第一次游戏【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 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四、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医生是怎么给你看病的?
2.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3.下次游戏还可以增加什么?
第三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由于前期谈话活动的经验积累,幼儿对于自身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的职责更加清晰了,特别是医生能简单的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诊断。在游戏后,幼儿提出想增设输液用品,给一些生病严重的病人。说明幼儿游戏的技能和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了。针对幼儿的需要,我设计了游戏的方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对症诊断的技能,较为逼真、大胆的扮演医生的角色。
2.了解输液的基本程序,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缓解幼儿对输液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
3.加强医院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经验。
物质准备:新增输液用品、纱布、棉签【活动过程】
一、展示新增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师提问:这是什么?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是什么感觉?生病时为什么要输液?
师小结:当生病比较严重或者病人很虚弱时,吃药没有效果了,就可以采用输液的方式,把药直接输入到你的身体里,这样病就好的快了。
二、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并邀请个别幼儿学习输液的方法。
1.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学习输液的基本程序。
师提问:护士是怎么帮助你输液的?她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小结:输液时医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手背,这样更快找到血管。然后用棉签沾上碘酒在血管处进行消毒。然后将针头轻轻插入血管里,用胶布对针头进行固定,这样针头就不会移位;最后将输液器放在到输液架上,放太低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要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对输液的剂量进行调整;输液完毕后要及时用酒精棉按压住针口。
2﹒请两名幼儿来尝试操作输液的过程。
3﹒及时指出幼儿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现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其他游戏中的人员不舒服时也可以到医院看病。病人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戏区去玩。
2.协商角色分配,要轮流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3.医生和病人之间要多交流,病人要积极向医生说自己身体的状况。
四、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观察护士输液的程序。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五、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护士给你输液时,你觉得她做怎么样?
2.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3.游戏中你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第四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
经过几次游戏的积累,孩子对于医院游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游戏情节逐渐丰富起来了。角色之间的语言交往也越来越丰富。在游戏后有小朋友提出,不一样的病,药剂师都配一样的药,说明孩子很好的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来,也体现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篇二:中班角色游戏教案—超市
角色游戏
教师
林娇
活动主题超市
活动由来
最近常听班上幼儿说××超市怎样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我发现孩子们对超市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班开展了“超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担当“收银台”充满了好奇,刚好中班游戏室里有超市设备,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两点开设了超市游戏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以及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
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表现力。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演。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结合带幼儿去超市,丰富幼儿有超市的知识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题
老师今天想去买一些好吃的东西,但不知道要去哪里买?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谈话丰富知识:
(1)这是什么地方?(2)超市出售哪些食品?(3)超市里面都有谁?
(4)营业员与顾客间会说些什么呢?
(5)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初次分组游戏:
1、提醒角色分工与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一部分小朋友当顾客,一部分小朋友当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
(2)每一个小组开一家超市,挂好超市牌,安排好桌椅材料。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3、玩好角色呼唤,再玩一次。
四、集中交流评价
1、交流汇报:刚才玩什么?怎么玩?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
2、会大胆表演各个人物,服务于他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超市工作人员及其特征有较全面认识,有扮演角色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出要求:
上一次玩超市游戏,小朋友知道了超市有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等工作人员。懂得他们的工作内容,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继续玩超市游戏,不过,玩的时候要注意
1、顾客和售货员对话时,语言要讲清楚,要注意礼貌。
2、顾客去超市可以坐什么车呀?去玩超市肚子饿了可以到哪里吃点心?
3、今天玩游戏的同时,可以玩公公共汽车、的士车游戏和小吃店游戏,玩坐车、吃点心要注意什么?(让座、关心病人)
二、分组游戏、随机指导
幼儿分成6组,3组玩超市游戏3组分别玩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的游戏,一轮过后相交换,教师随机介入指导,重视语言表达的示范引领和及时评价、纠正可玩3—4次。
三、集中交流、评价激励
1、交流汇报:今天玩什么角色最高兴,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去超市买东西要知道程序。
第三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人员的工作职责。
2、增强各游戏主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玩过几次超市游戏积累一定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反思旧知,提出要求:
上次活动,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交往的语言也丰富了,但是,有的小朋友进入超市是没有先去买东西,有的没到售货员那边问价钱,这是不对的,今天玩超市游戏,顾客一定要按程序,同时,跟售货员一定要友好合作,有礼貌对话,售货员要热情接待顾客。
三、分组活动,随机指导
1、幼儿分6个小组,自由结合,自主协商角色分工,开展游戏
2、幼儿中顾客按程序到超市买东西,售货员热情接待
3、教师随机介入角色进行指导,重在程序和语言、态度指导
四、交换角色,再次活动(可活动3—4次)
五、集中交流、评价小结
1、交流:今天顾客按什么程序到超市买东西?
2、评价:请顾客说说最喜欢哪位售货员和收银员,为什么?喜欢他(她)什么?今天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小结:今天游戏开展得很好,小朋友熟悉了上超市的程序,还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还不敢大胆想象,材料没有创新。
行点评,以让幼儿在下次游戏中有所进步。
第四次游戏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秤、钱等。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回忆并讨论上次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师小结)。
2、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示范一遍,师在旁边指导。
3、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结束
师幼共同点评,并针对本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讲评,以待下次游戏中改进。篇三: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情况分析:
大部分幼儿也都能安排好各自的角色,角色意识有所增强,学习独立解决困难,如自己寻找替代物等。已学会简单的评价别人的游戏行为。在礼貌用语方面还是比较欠缺。
为了培养幼儿轻声与他人交流,根据我们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月我们安排了图书馆这一主题。一方面,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调整了本学期的游戏目的,更注重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初步感受小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游戏主题:图书馆、理发店
活动总目标:
1、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协商游戏主题的玩法,能初步有意识地完成预定目的。
2、懂得设法独立解决纠纷、克服困难。
3、能做到自觉遵守游戏常规。进一步学习对自己的游戏行为作简单的评价。
4、会有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和材料,听信号较快收拾玩具的习惯。游戏准备:
1、已创设“角色一条街”。
2、布置图书馆的场景,为幼儿准备书籍和借书证等。
游戏指导:
1、帮助幼儿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
2、进一步学习扮演角色,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3、继续学习运用礼貌用语进行角色之间的交往。
4、培养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分类、整理的能力。
游戏观察:
1、幼儿是否遵守游戏的规则。
2、能否用运用礼貌用语。
3、能否快速整理好玩具。
第一次指导:
活动目标:
1、对图书馆的游戏感兴趣。
2、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协商游戏主题的玩法,能初步有意识地完成预定目的。
3、能做到自觉遵守游戏常规。进一步学习对自己的游戏行为作简单的评价。活动准备:
1、已创设“角色一条街”。
2、布置图书馆的场景,为幼儿准备书籍和借书证等。
活动过程:
1、以“你去过图书馆吗?”引题,引起幼儿兴趣。
2、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图书馆有谁?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3、讨论“开图书馆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你是怎样借书的?”,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图书馆的场景及情景表演。
4、教师与幼儿商讨游戏规则及要求。
(1)提醒幼儿在图书馆保持安静,有礼貌。
(2)游戏时碰到困难自己想办法,不争抢。
(3)能迅速收拾好游戏玩具。
5、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举手的方法自由分配角色,注意能力上的强弱搭配。
6、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扮演图书馆管理员是否合格,并以借书者的身份参与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图书馆游戏的开展,注意启发幼儿大胆进行创造、使用替代材料,并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体现出来。
7、评议:重点讲评幼儿的角色表演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图书馆”的角色游戏,幼儿比较喜欢,幼儿的主动性挺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小学生活及图书馆。
由于图书馆是将班上的语言角改变成的,图书之前没有较系统地整理好,造成游戏的不便。应事先将班上的语言角较系统地整理好,以免造成游戏的不便。在游戏中还要继续加强幼儿常规的培养。
第二次游戏指导:
活动目标:
1、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协商游戏主题的玩法,能初步有意识地完成预定目的。
2、懂得设法独立解决纠纷、克服困难。
3、能做到自觉遵守游戏常规。进一步学习对自己的游戏行为作简单的评价。活动准备:
1、已创设“角色一条街”。
2、布置图书馆的场景,为幼儿准备书籍和借书证等。
3、添置更多的借书证。
活动过程:
1、回忆上次的游戏情况。
2、讨论:怎样能让图书馆能够更安静。
3、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表演一下 某些细节,4、幼儿开展游戏,教师以角色身份进行间接指导与提醒常规;
5、师幼一同评议。
观察与推进:
在这次游戏当中,添加了更多的借书证,解决了上次很多其他游戏的幼儿来看书,这样图书馆中,又热闹起来了。活动过程中活动积极性较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态度比较和蔼、热情,能用礼貌用语进行交谈,对游戏的规则能掌握,游戏时能提醒借书的顾客办理借书手续。
第 三 阶 段(第12周)
活动目标:
1、能丰富游戏情节,继续增强角色意识,巩固幼儿的角色职责。
2、能遵守游戏常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化装台、店吹风、头梳、发饰、摩丝、染发剂等。
2、场景设置。
3、知识经验准备:事先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理发,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活动指导:
一、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上次游戏的情况,并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
1、教师再次帮助幼儿回忆吹剪洗的程序。
2、讨论:除了吹剪洗之外,理发店里还有哪些服务项目?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游戏时要讲话轻,有礼貌。
2、能迅速收拾好游戏玩具。
3、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
4、重点观察幼儿对理发店拓展服务项目的情况,逐步帮助幼儿进行发型设计。
5、评价幼儿分配角色,收拾玩具的情况。
游戏观察与推进:
幼儿在活动中常规较好,能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会带着孩子去理发店做发型等。并且能正确使用“谢谢、欢迎光临”等礼貌用语。游戏后懂得收拾整理玩具。但个别幼儿对发型设计的经验较缺乏,多数幼儿只重视吹剪洗的过程,另外还缺乏角色间的交流。针对这个问题,我以客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发型设计的引导。并通过提问,加强幼儿对职责的理解和遵守。
第二篇: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
预定主题:汽车站、加油站、汽修厂、小吃店。
一、游戏目的:
1、喜欢参与角色游戏,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能学着坚守岗位。
3、能礼貌待人,愿意与同伴交往,不妨碍别人游戏。
4、懂得爱护玩具,游戏结束时会分类收拾玩具。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方向盘、刷卡机、加油箱、汽修工具、各种小吃、煤气灶等。
2、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去吃小吃并让幼儿观察小吃店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三、游戏指导:
一、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我们上周玩过什么角色游戏。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汽车站》、《加油站》、《汽修厂》、《小吃店》这四个主题。上次的游戏中我们《小吃店》服务员的工作态度非常好,被评为了“最佳服务员”,今天我们要继续进行这个游戏,希望你们今天的服务人员能向他们学习,为了让其他工作人员组做得更好,我们在活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开展讨论。(1)顾客应该怎样做?
(2)服务员应该怎样做,要注意些什么?(3)幼儿讲述,教师做小结。
二、提出本次活动要求: 在玩游戏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1、在玩角色时要认真的扮演角色,要坚守岗位。
2、要自己布置场景,结束时要收拾整理。
3、结束时要会评价自己或同伴的游戏情况。
三、商量角色。
在游戏之前,每个主题老师选出一位小朋友当经理。小朋友,你们想玩什么游戏,想当什么角色,想和谁一起玩,可以和经理商量商量。
四、幼儿按意愿游戏,教师指导观察。(1)观察幼儿在角色中扮演的情况。
(2)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小吃店》活动中,指导按职责扮演好角色。(3)工作人员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5、分享、评价
鼓励幼儿说一说刚才自己玩了什么?玩的开心吗?我们请《小吃店》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下次再游戏中要注意些什么?
第三篇: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了解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 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 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脸谱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脸谱知识、设计制作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脸谱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 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 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 的表现欲望。
六、教学过程 :
步骤一:导入 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 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 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 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 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 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 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小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 过程: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 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两议解决。如:水辩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
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 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第四篇: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
一、教材分析
角色游戏这一课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面具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因为它显示了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特别是我国的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多种面具。把这些面具介绍给学生,可以促使他们多方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艺术。同时,由于地域、种族的差异,面具的风格迥异。装饰艺术表达内容的广泛,表现形态的千奇百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无穷的乐趣。让学生们走进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了解面具的起源与发展,并动手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同时可以结合语文、英语、历史等课本内容带着自己做的面具进行故事创编,感受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尽情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内涵,并体验面具所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掌握制作技法,用各种材料制作面具,提高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具的创意设计。
难点:运用自己设计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创编故事剧。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川剧变脸,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由视频渲染气氛,直接导入课题。揭示课题:角色游戏——有趣的面具。)
二、新授:
1、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面具。
师: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形象的面具?
(设计意图:教师设疑,学生回忆生活中所见面具的造型、用途。)
2、出示文字,了解面具起源。
师:大家知道最早的面具是如何产生的吗?
总结:面具最早产生于原始狩猎活动,和图腾崇拜与宗教活动有关,后来在民俗活动中人们带着狰狞的面具,跳着激烈的舞蹈来驱除妖魔鬼怪。师:刚才同学们也提到了生活中各种形形色色,造型各异的面具,可见面具的样式非常繁多。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大家不常见的面具,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3、出示各种面具图片,引导学生从文化、宗教、民族地域几方面欣赏并讨论其艺术特点。(包括造型夸张的傩面具、中国文化中的戏曲面具、具有地域风格的藏戏面具,琳琅满目的国外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更好的分析面具的艺术特点,此环节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品质。)
4、通过欣赏图片总结出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宗教、民俗民风,是美术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今天面具已经走向普通人的生活,经过漫长的岁月,面具已经成为人们欢庆节日、交流情感的装饰道具,其艺术性审美性的价值日益增强,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些独具创意的学生作品。
(屏幕滚动播放各种形形色色,造型各异且具有创意的面具。设计意图:扩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面具的设计、制作过程。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实践体验:我的角色我做主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制作角色面具,可以是历史故事、童话故事、或课本剧中的角色。要求:(1)形象鲜明夸张(2)色彩明快(3)大胆运用材料
2、面具展示:用创意动作演绎角色
3、评价:自评、师生互评
四、小结:
揭示面具是世界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品质。艺术来源于生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灵去感受美,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
第五篇:角色游戏教案
时间:2016年12月6日 第15周 星期二 下午 执教者:蔡丽娟 游戏主题:角色游戏《莆田风味小吃》 设计意图:
根据主题《我是中国人》需要,结合中国美食文化,引导幼儿认识全国各地美食的同时,引导幼儿了解莆田特色的风味小吃。莆田的小吃多种多样,有方糕、红团、豆腐丸、特色海鲜、葱饼、印糕等。小吃也是小朋友共同的喜爱之一,每次出示食物图片,孩子们的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根据幼儿的喜好,设计了角色游戏《莆田风味小吃》。游戏总目标:
1.喜欢参加“莆田风味小吃”游戏,并能积极愉快地参与。2.能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角色,并明确自己扮演角色的分工和职责。
3.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4.能将各个角色相互融合、联系,如服务员跟厨师直接能合作完成游戏。
5.能根据教师创设的环境,将各种小吃及游戏道具分类整理、摆放。
6.在游戏评价中能用较为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感受。
游戏名称:角色游戏—《莆田风味小吃》
(一)游戏目标:
1.喜欢小吃,并能积极、愉快地参与小吃店的游戏中。2.知道小吃店中的人物角色及其职责。3.能将玩具分类归放整理。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品尝风味小吃店的小吃,初步了
解小吃的种类、名称等。
2.物质准备:⑴小吃店--店牌、灶具、锅、碗、收银机、各种小吃(线面、红团、煎包)等。
⑵厨师挂牌1个,打杂人员挂牌1个,收银员挂牌1个。⑶各种小吃图片若干张。⑷其他角色表演材料。3.环境准备:布置小吃店。游戏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小吃店的照片,激发幼儿对小吃的兴趣
1.欣赏各种小吃图片,引导幼儿对“小吃”概念的理解。
二、帮助幼儿回忆小吃店里的角色及其职责
1.提问:⑴小吃店里面都有哪些人?(客人、厨师、招待人员、收银员)
⑵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2.介绍游戏材料。
有红团、印糕、卤面、水饺、扁食、煎包等。
三、提出游戏要求
游戏要求:⑴厨师在厨房中根据招待员的票据煮出相应的小吃,厨师应将煮好的小吃放在备用台上。
⑵顾客应先到收银台选择自己要吃的小吃,再买票据交给招待员,顾客要将票据交给招待员后,坐在餐桌上等小吃。
⑶招待员要将顾客的票据交给厨师,并将小吃送到顾客的餐桌上。
⑷游戏结束后要将玩具分类归放整理好。
四、组织幼儿将玩具分类归放整理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
2.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
⑴引导幼儿说说今天自己在小吃店扮演什么角色。⑵你最喜欢哪个小吃店的员工,为什么? ⑶今天游戏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时间:2016年12月13日 第16周 星期二 下午 执教者:蔡丽娟 游戏名称:角色游戏《莆田风味小吃》—
(二)游戏目标:
1.知道小吃店里面的角色及其职责,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认真执行。
2.游戏中能坚守自己的岗位,遵守游戏规则。3.感受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能相互合作共同游戏。游戏准备:
物质准备:⑴小吃店--增加两名食品加工员等; ⑵超市、理发店、剧院等游戏道具。游戏过程:
一、以提问形式引导幼儿说说小吃店中人员的分工和具体职责 提问:小吃店中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二、回忆上次游戏的不足,提出游戏新要求 1.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
⑴小吃店里面的服务员人手不够,食物不够。⑵部分顾客到小吃店吃完没付钱。⑶小吃店里面顾客声音太吵杂,很乱。2.提出新要求:
⑴增加两名食品加工员,制作美食。⑵要控制自己的音量,文明对话。⑶收银员与厨师之间要配合默契。
三、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扮演的角色,并坚守岗位。
2.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进行指导。
四、收拾材料并引导幼儿自行评价 1.全体幼儿收拾材料,请个别幼儿监督。2.以提问形式,引导幼儿自评。
提问:⑴你今天担任什么角色,你的职责是什么? ⑵在游戏中你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⑶刚才游戏中你最喜欢谁?担任什么角色?为什么喜欢? 在游戏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不好的游戏现
时间:2016年12月27日 第18周 星期二 下午 执教者:蔡丽娟 游戏名称:角色游戏《莆田风味小吃》—
(三)游戏目标:
1.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2.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吃店”参观、品尝,并重点观察、记录下厨师、招待员、迎宾员、收银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2.物质准备:⑴小吃店--增加围裙、袖套、帽子等。(2)超市、理发店、剧院等游戏道具。(3)保安帽子一个。游戏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回忆上次游戏的不足
师:谁愿意说说我们上次游戏中存在哪些不足? 1.鼓励幼儿大胆回忆、说说不足的地方。2.教师引导幼儿小结:⑴游戏时音量太大; ⑵厨师与帮厨之间的配合的不够默契; ⑶厨房里的食物到处都是,浪费粮食。
师:上次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事情不多,为什么? 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带娃娃到小吃店吃小吃;“哥哥姐姐”也能到小吃店去品尝小吃。
师:有顾客到小吃店品尝小吃,迎宾员、招待员应该怎样跟顾客说话?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新要求
师:今天新增了保安,请保安人员对顾客进行监督查看。新要求:⑴爱惜粮食,保持厨房卫生。
⑵迎宾员、招待员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等礼貌用语进行游戏交往。
⑶与同伴间友好合作,相互配合。⑷控制自己的音量。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教师以经理身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结束游戏并评价
师:你在小吃店里做了什么?你开心吗,为什么?
1.鼓励幼儿说说同伴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并请其他幼儿向他学习。
2.讨论:“游戏中还可以增加哪些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在活动继续想象可丰富的故事情节。
时间:2017年1月3日 第19周 星期二 下午 执教者:蔡丽娟 游戏名称:角色游戏《莆田风味小吃》—
(四)游戏目标:
1.能明确所扮演的角色的职责,会用协商、合作等方式分配角色,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2.知道莆田小吃名称,会大胆地介绍特色小吃,主动交往。3.会及时整理游戏材料,尊重劳动成果。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莆田的特色小吃,知道红团、煎包、炝肉、扁食等制作过程。
2.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的轻泥;碗,勺、帽子、围裙等;(2)新增点餐牌;
(3)银行、医院、照相馆等游戏道具。银行取票口等。环境创设:开设各个店区 游戏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回忆上次游戏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明确角色职责
师:大一班有哪些角色游戏?(《兴业银行》《莆田特色小吃》《照相馆》《秀屿区医院》)
1.讨论:《小吃店》里面都有哪些角色?上次《小吃店》的游戏中存在哪些问题?
2.鼓励幼儿大胆回忆、说说不足的地方。
3.教师引导幼儿小结:⑴红团皮太湿,没法制作成功; ⑵厨师与服务员之间的配合的不够默契; ⑶顾客等太久。
4.大二班的角色游戏有哪些?谁来说说,你上次在哪个角色区玩?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5.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分析问题。
二、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特色小吃,主动介绍莆田小吃的特色
师:今天有谁想去莆田小吃玩,扮演什么角色?那今天有特色小吃红团,你要怎样让大家知道并且喜欢吃?
三、提出本次游戏的新要求,让幼儿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分配角色,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1.食品加工员尝试“沾面粉”进一步探索“红团”的制作过程。2.服务员与厨师之间能通过新增的“点餐牌”进行合作游戏。3.材料不够或没材料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4.遵守各个地方的规则,做个文明的顾客。
四、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职责进行游戏,尝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尊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1.引导幼儿商讨,分配角色。
2.教师以经理身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3.引导幼儿尝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尊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五、组织整理游戏材料,结束游戏并评价
1.讨论:你今天玩了什么角色游戏?有没有遇到有趣的事,或者问题?
2.进一步讨论:你今天有去《莆田特色小吃》吗?当了什么角色?今天的小吃味道怎么样?上次遇到的问题有没有解决。
3.鼓励幼儿说说同伴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并请其他幼儿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