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样例5)

时间:2019-05-15 03: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

第一篇: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

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

许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无序无物无效的尴尬状态,理论界著书立说的很多,一线教师亮出实践主张的也不少,但还是很难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中学写作教学依然没有迎来黎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蔡少军老师在《写作教学从哪里开始》一文中说:“新课程实施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瓶颈所在”,“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我们也惊讶地发现,在阅读教学日渐灵动开放的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却成了‘沉默的一代’”。究其原因,我以为这是语文教学与研究忽视文本价值,严重分离读写教学的后果。如果我们的教材仅仅作为阅读使用,这是对文本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应立足教材,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设计。

“读写一体化”是指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读写并进,形成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读写教学形式。其实,读写一体化教学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语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常想,读与写到底哪一样重要?我看都重要,要并重”;读写一体化也是新课改的需要,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提出了写作本位的观念,他认为“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阅读指向写作,以写作为本,读写互动;而新颁布的新课标也表明了读写一体化的重要:“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流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为了作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以苏教版必修五为例,谈如何立足教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

一、质疑改写常态化,向写作要高度

散文女作家周晓枫的《斑纹》,既是一篇科学小品,又是一篇散文随笔,文章的一些写法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很大启示,譬如文章在观点与内容,行文思路与结构,选材与语言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好好研读与品读,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读读文本,讲讲感悟,并努力挖掘文本的写作价值,同时让学生议议有些难点,如作者对于“蛇”的看法。文本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阴险、诡秘、恶毒的形象,使文章富有情趣,增加了可读性。当然,作者是以西方《圣经》里伊甸园的故事为依据的。如果她以我国民间传说为依据,也许蛇的形象就大不一样了。这是可以商榷或质疑的。在这个疑难点,我生发了一个写作点,让学生写写关于东方人眼中的蛇的形象。当然,不必像作者那样写五大段,可以写一段或两段,进行300字的微写作。

有的学生写了“女娲造人”的伟大,有的写了“许仙与白娘子”的感人,有的写了“梦蛇人怀贵子”的有趣,有的写了“龟蛇锁大江”的雄壮……更有的搬出古书记载:在中国图腾文化发展的早期,蛇图腾是当时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蛇被敬为炎夏之祖;《山海经》记载着中国古代有58个信奉图腾的部落,其中有8个是以蛇为图腾的部落;盘古、女娲、伏羲、夸父、大人、载天、延怀等神,他们或蛇身,或双手操蛇,或由蛇缠绕,都与蛇有难解之缘。更有甚者引用了学者的考证,来论述蛇曾经是东方氏族、部落最为崇拜的对象,如夏禹姓姒,姒即巳,巳即蛇;禹字从虫,在甲骨文中又与巳同字,所以禹字本身就是蛇名。可谓精彩纷呈,内容丰富。

作业显示,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蛇均是正面形象,与文本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于是我让学生再评一评看谁写得更生动传神。这项活动既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又挖掘了文本的价值。同时,我还让学生议一议这样换一种思路来写蛇,对文章表现主题有没有影响。他们议论的结果是没什么影响,因为我们东方的蛇的斑纹也鲜明美丽,而且东方的传说故事更能增添学习的乐趣与情趣,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在激发我们阅读兴趣的同时,更能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因此,这种质疑的读写一体化活动,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一种高度:阅读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延伸学习课程化,向写作要长度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全文共有二十多处引用了大量诗词典故,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这是贾祖璋作为科普作家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展示的人文厚度与宽度,而人文功底的欠缺是目前学生作文内容单薄无力的原因之一。同时,该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方法的选择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我选择以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让他们选择一种家乡的特产,仿照文本的写法进行介绍,字数800字,与高考作文要求一致。

结果许多学生第一次写出来的文章不合要求,要么没什么引用,内容不厚实;要么说明不按顺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么说明不太讲究方法的多样性,比较单一。于是,我要求他们重写或修改。同时,让他们分成几个写作小组,在周末休息时一起去走访果农、菜农、养殖户、作坊主、厂家等,还集体组织去采访市农科所、地方志办公室,并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整个过程前后总共花了一个月,几经修改,终于基本达成了我预设的目标。

最后,我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了30来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他们将一页页稿件誊写清楚,并复印将近百份,编写成了选修课程读本《我们家乡的美丽特产》,特产品种包括遍布嘉兴各地的南湖菱、粽子、酱鸭、烧鸡、红烧猪蹄、三园鸡、杭白菊、西瓜、葡萄、水蜜桃、香瓜、黄瓜、番茄、??李、黄桃、汾湖蟹、青鱼干、巧克力、糕点、黄酒、糟蛋、生姜、榨菜等。本课程读本可谓本地特产的大全,物产介绍应有尽有,更主要的是文章均来自学生自己的采集与撰写,而且,书写比较工整又具个性,活动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而由课内文本内容生发的课程化写作活动,也是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尝试。

三、比较阅读研究化,向写作要宽度

我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进行比较阅读研究,让学生写出两文的“同”与“不同”,写成300字的微作文。学生们写出的内容大致如下:“同”的是两篇都是“序”,而且内容相近,都讲了集会的“良辰、好景、嘉宾、赏心、情感的前后变化、对人生的联想与感慨”等。“不同”的是两文虽然都是“序”,但前者是书序,后者是赠序;还有相聚的人员组成不同,前文是一群文人(41人)相聚,王羲之主持,嘉宾都是文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自发参加“修禊”诗会,以诗会友,意图单纯;后文是地方名流(洪州阎都督)主持,嘉宾也是名流多,文人少,作者是在探望父亲途中,过洪州而参加阎某召集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的,虽说是“即席而作此文”,而且,文采斐然,充满哲理,但总有“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难免要说点好话,有拍马溜须之嫌,当然,实际生活中的阎都督也许是个不错的官。这样,年少才高的王勃也脱不了“媚俗”的俗气。通过这样比较地读与写,学生们能对比出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也看到了人生的艰辛与生活的无奈。

学习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崔莺莺与朱丽叶两个人物,写出“同”与“不同”中的某一点。许多学生都写了她们的“同”,即双方同为当时的另类女性,敢于冲破家庭樊笼,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具有叛逆的个性;但这样的文字比较雷同。而写“不同”的学生相对少些,不过,写“不同”的却能写出新的东西,如有人写是因为张生屈服于崔母,他答应了她“挣揣一个状元回来”的底线,并发誓“金榜无名誓不归”,最后终于考取成功了,也能与自己心爱的人长相守了;反过来,如果当时张生不答应,不去考功名,尽管崔莺莺在乎“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但最终结局肯定不会是“妻荣夫贵”的。但朱丽叶他们始终不屈服,为什么反而最后酿成了悲剧?这是一些学生提出的疑问。对此,他们也能自圆其说,因为这里涉及到双方家庭的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双方家庭有世仇,互不相让,很难统一意见,矛盾一时难以化解,直到两人死后发生悲剧了,双方家族才幡然醒悟,然而却已付出了血的代价。

这样的比较读写,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有效地进行了作文训练,并与世界作文发展方向相一致,因为它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活动过程,更关注语境。

四、学习内容素材化,向写作要厚度

我在教读周国平的哲理文《直面苦难》时,采用学生整理课内外的“关于直面苦难”的素材,以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课内的素材主要集中在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等,初中文本中也有:在漫漫长夜里思考的海伦?凯勒向世界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请求;被剥夺聆听美妙音乐权利的贝多芬击出了“扼住命运喉咙”的最强音……

当然,在课外素材的整理方面,学生的答案相对就丰富多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当地民众却表现出少有的淡定,留住了人类在灾难前的尊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当船渐渐沉没时,船上乐队为众生奏响了“最后的音乐”,他们为众人送行,也为自己送行,保住了人类在死亡面前的尊严;汶川大地震后,一些艺术家把遇难孩子的名字刻在弹珠上,并收集死难者生前的用品、照片、文字,辅以生平资料,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丰富,这是给受难者的人性尊严;德国的艺术装置《绊脚石》,把二战时犹太受难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刻上黄铜,翻开城市街道的砖头,换上这些刻有名字的石头,让人们暂停赶路的脚步,静静倾听那些逝去灵魂的声音,这是对灾难记忆的文化尊重……这些都是面对苦难时的人们林林总总的选择,体现了人类的高度理性与个性智慧,值得我们尊重的同时,更令我们长久思考。

其实,文本作者周国平就是一个最好的事例。面对苦难,他以真挚的情感,灵动的气息,诗一般的语言作出了智慧的回答,而最响亮的回答就是自身的实际行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就是最好的见证: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虽异乎寻常,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妞妞出生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可爱也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562个日日夜夜的故事,留下了满纸的冷峻与温柔。这就是为何作者对“直面苦难”的见解如此深刻与睿智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苦难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不必消灭它;就让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不要去想如何战胜它。正如我们战胜不了自然,就与自然共济;我们也战胜不了苦难,就让我们与苦难和谐相处。让苦难伴随我们生活,伴随我们成长。

学生们在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写作中,加深了对苦难的理解,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对他们意志与心理的一种磨练,更为他们坚定“直面苦难”的信念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总之,好好珍惜文本,她不仅是上佳的阅读材料,更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就让我们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吧,因为“学习阅读和写作是同时发生,相辅相成,不分先后轻重的”(美国全语文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古德曼语)。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嘉高实验中学]

第二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施网络化教学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施网络化教学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网络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教育资源更具扩展性、师生合作更具互动性、学科课程更具整合性。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直接利用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信息整合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化教学、教学模式、现代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西部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西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促进了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为网络化教学提供可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贴进时代生活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为西部学校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

1、教育资源更具扩展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网络化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不但可以直接利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还可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再加工,融进教

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适时更新的远程教育资源,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贴近师生生活,既能方便教师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能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2、师生合作更具互动性。这里的合作包括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3、学科课程更具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教学进程或教学过程的简化的方式,这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等。网络化的教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而这在过去是达不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在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该落实在学习当中,落实在学习者身上,即最终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这是最根本的目的。

1、直接利用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配套光盘、资源直接展示、加工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充分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这种模式具有演示直观性、灵活性、控制性,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不但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完成周期长、危险度高、费用高的实验和显微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但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展示学生看,教师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网络的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情境教学模式: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因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3、信息整合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即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4、个别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学习者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个人需要;当学生选择学习目的时,教师可以进行建议与指导,但在学生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上,更大程度取于学习者自我把握的程度;教师则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判断学习者的需要上,推动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此外,个别化教学还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的表现方式具有多维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时,可根据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它使普通的学生可以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

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没有定式,贵在得法。要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实现“整合”,首先是要了解代表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主流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以便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其次要进行以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学习,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才不致于“穿新鞋走老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开展教师培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实验起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整体推动,各个学科逐渐融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创设教学模式。

第三篇:高中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资源的利用

高中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资源的利用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读写结合一直都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资源利用,并通过合理地利用“读写结合”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增进自身的语文作文素材知识的积累及写作的能力与技法,并有效地开拓高中学生的作文创作的视野。因此,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与了解“读写结合”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的推动“读写结合”资源地合理利用,重视学生的“读写结合”,并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利用丰富的写作阅读材料辅助“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

大学语文写作的基础是阅读材料的积累与练习,丰富的阅读材料是辅助“读写结合” 资源利用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当中引用多种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方式,有效的提高写作的知识词句,并经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增加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自信心,并通过有效的阅读来掌握阅读中优美的词句,学会灵活的运用在写作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在写作的构词方面得以提升。教师通过多次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并进一步的提升?W生在句式方面的写作水平。总得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时事的阅读材料,从而通过语文阅读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对词语与词句之间的搭配使用,并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想法组合形成自己的思维,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方式,并对后期的培养思维写作的能力打下基础。从而使得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

二、加强拓展课本练习的写作水平提高“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

在教学中,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就要适当的加强拓展学生课文的练习。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文中,提到李大钊有时候在家埋头整理文件,烧文件,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说一说与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如:利用课文的重记叙轻描写,且语言简洁的文章,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想象,提高学生得想象力,从而达到通过拓展练习来提高学生写作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利用效果。

三、注重课外的写作阅读开拓“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写作视野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当中,课外语文写作的“读写结合”资源也是学好写作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写作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课本内外的结合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开拓,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视野。课外的知识与课内书本中的“读写结合”资源知识相比,课外“读写结合”资源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受到的局限性更小,同时通过课外的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创作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读写结合”资源来辅助作文的教学,除了利用课本内的“读写结合”教学资源外,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注重课外“读写结合”资源学习,并开拓自己的写作视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的知识积累,并通过课外的知识学习开展,创作思路,全面的强化学生的作文创作质量与创作的思路。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或者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开发高中语文写作的课外“读写结合”资源的学习,并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到文中所描写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有效的提升写作的情感与写作的水平。

四、重视文章写作的水平进行点评优化“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点评,从而优化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的资源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实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以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要求具有多样性的方面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针对写作全面性的点评工作,从而达到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与主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写作的分析时,利用学生们进行评价后选出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进行分享与分析,通过分析在写作上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与点评,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思路与情感的方向来源于哪里。又如:在高中作文题中,以《我的梦想》进行展开的描写,学生应该从哪方面入手,然后在结合写的比较好的学生的文章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在评估分析过程积累写作的经验,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借鉴同学的写作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并有效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达到优化教学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利用。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利用对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写”是语文学习核心部分,所以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有效的提升语文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的资源利用,并将高中的学生生活引进课堂中,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写作的热情,通过有效的语文阅读方式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第四篇:《一体化读写教程》心得体会

《一体化读写训练教程》心得体会

王毓新老师的《一体化读写训练教程》,是一体化读写实验的训练教材和经验文章的结晶,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在坚实理论的指导下编撰而成的。作者与小学语文教学大家和课程标准设计专家交流对话,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现状,站在阅读、写作、教学设计与心理学、脑科学等学术领域前沿,观摩学习优秀课例,并将其逐步地系统化、理论化。

《一体化读写训练教程》,强调在课内外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我读了《一体化读写训练教程》感受颇多,我觉得对于像我这样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时间不长的新老师来说,应该认认真真的学新这本书。一开学我所带的班级就升到三年级了,就要开始写作文了。学习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有用。

三年级正是由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要让学生乐于写作,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应该以句段为训练重点,从篇着眼,从段入手,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学生写作时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做到有条理,尽量写具体就可以了。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这就对我平时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要以所学的课文为凭借,读写相结合,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个性。在引导学生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也要引导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和表达思想的,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始终围绕“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组织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化读写训练教程》,读写训练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而且全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中有很多精选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法点拨等等,对我的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每单元后面的“多为链接”中我发现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思想,新颖的教学设计,既有理论的,又有实践,对开阔我的事业,拓宽我的教学思路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认识不够。所以,这本书中还有好多好多的内容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学习,掌握书中所讲的知识并运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只有这样我才能慢慢理解书中所蕴藏的知识。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第五篇: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尽管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它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新教材的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材展示了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

1、创设情境,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感兴趣,思维被激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趣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如在教学“零的认识时”教材主题图是一组小猫钓鱼的连环画,猫妈妈钓了两条鱼,猫姐姐钓了一条鱼,淘气的猫弟弟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这三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编自演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零的意义,在色彩鲜艳,富有儿童图画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践体验,体现教材内容的生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将主题图故事化,有一天小明在家做作业,无意中把学具盒、铅笔盒里的东西搞乱了,铅笔、小棒等东西都叫起来“不好了,我找不到家了”哪个小朋友能够帮助它们找到家呢?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于学会读课本,理解教材,还应根据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6-7的加法”中,因为前面已有了2-5的加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图片)“摆一摆”,几加几等于六,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的实践,很快就学会了几加几等于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改革进取,体现教材使用的创新性

因为教材有普遍的适用性,要适应地区差异,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它就有相当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有的教材在结构上就显得比较单一,又由于教材的编写在时间上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重要资源,如在教学“8的相关加减法”时,教材的意图是在主题图、试一试、想想做做这三个部分来完整得出8的相关加减法,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打破了教材的思路,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不仅发现有3个小朋友在池边休息,5个小朋友在池里游泳这一组关系,得到四道算式;还发现了2个小朋友有游泳圈,6个小朋友没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7个小朋友没戴帽子;5个是男孩,3个是女孩等等,虽然他们说的幼稚可笑,但体现了学生的观察是那样的仔细,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

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就是实施课程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1、树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迫无奈的学,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的格局,要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学习”。

2、不断以新理念、新方法武装自己,提高课堂改革的意识。

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我们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环境中学习,玩耍、快乐的成长,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例在学完“1—10各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教室中有哪些东西,你能用数字说一说吗?学生七嘴八舌,有一个电视、二块黑板、四扇窗户、八块玻璃等,甚至连门后面的几根钉子也找出来了,学生找的多,说的也非常棒,之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美丽的校园中找一找,在找的过程中,不时学生说“哇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有这么多东西”,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另一方面浅移默化的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并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演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丰富数学课程资源。先后投资近200万元,重新修建了操场、装修了教室、购买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新建了现代化的图书馆、“月亮船”电视台,设置了艺术长廊,装备了1000兆光纤主干校园网,申请了学校网站域名设计了学校主页,配置了校园信息平台。如今的博才小学,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多元化、现代化、人文化、个性化的气息。校园内,绿树葱郁、鲜花盛开,深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碧绿的人造草坪为洁净的校园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教学楼内,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与名人画像交相辉映,饱含着纯真童心的艺术长廊让人流连忘返;一间间装修一新的教室,明朗、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给学生愉悦、欢快之感,给学生美妙、清新的感受;图书馆里环境优雅、图书种类丰富,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便利;高清电视、实物展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

4、寻找、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有趣的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掌握知识,例在教学9的分与合时,教材是以能区别正反面的贝壳为例,而我在教学时,运用了学生司空见惯的扑克牌,当我把扑克牌拿出来时,学生都觉得奇怪,老师怎么把牌带来了,干什么用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热情,而后通过摆一摆,翻一翻让学生领会9的分与合,为了巩固9的分与合,我拿出了一个鞋盒子,里面放了9个乒乓球,借助这个教具来进行猜数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对9的理解。扑克牌、鞋盒子、乒乓球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用好这些物品其意义则不同凡响,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多选用多创作适合儿童喜爱的教学具。

又如,为了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贴小红花的方式,我将小红花全部贴于数学书的后面,比一比,谁的红花贴的多,谁就是班级“小状元”。

5、信息收集与处理。

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选取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资源,并与社会时政相结合,如奥运会获奖牌数、党召开十六大等等,一方面给学生渗透数的概念,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了解祖国的变化、发展。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正异常突起,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生生活经验。

7、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就是有目的地搜集记录学生在一个特定区域性,特定阶段内的学习、进步或达到的成就,在开学初,我给部分学生准备了“成长记录袋”,在封面上我让学生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一看到这个就知道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东西,显示出孩子们的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自己收集、自己创造,展示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实现了学生进行质的、多方位的、立体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加强了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例在第一单元试卷的反面,我写下了我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这三部分内容,既反映了学生情感,又体现了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希望与建议,建立成长记录袋,不仅使同学们尝到了收获的快乐,教师也体会到了教育的效果。

三、合理开发资源进一步推进教学发展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积极推进数学课程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对数学教学进行再一次的“深度加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教科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资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鲜活的数学学习资源从哪里来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尝试。通过实践,我觉得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以便使蕴育于静态资源之中的“冰冷的美丽”化作学生与教师共同的“火热的思考”,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发展功能。

(一)文本资源

1、开发例题资源

例题是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应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变传统的解读为创意地利用。例如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10页。(如下图)

教材复习图形与位置,是通过教师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回顾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就按此教学也未尝不可,而我以此为依据,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是新建校园,占地120多亩,经常有其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我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我在教学时,创设了“问路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在学校的南校门遇到客人老师向你问路,六(1)班在哪里?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告诉客人老师六(1)班教室的位置吗?”随着学生的不同回答,如“从南校门向前走,到C座向右转上楼梯,到四楼的最东边就是六(1)班”,“从南校门向北走,……”,教师自然引出确定教室位置的不同方法,然后教师再设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班长在教室中的位置呢?”这样的例题资源开发,变枯燥的提问为生动的解决问题,变静态资源为活动的资源,学生在熟悉的解决问题的场景中唤起对确定位置的整理与思考,寓学习于活动中,更受学生的欢迎。

2、开发习题资源

教材提供的有些习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而设计的。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习题,拓展习题资源的空间、挖掘习题资源的潜在教育价值,是笔者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例如教学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第103页的第4题(如下图)时,我是分三个层次开展教学的。

第一个层次,完成书上提供的3道小数大小比较练习。第二个层次练习设计如下:

(2)选择直线(数轴)上已有的小数填在下列□里。□>0.7 □ <2.4 第三层次的练习设计如下:

(3)在直线上你还能找到哪些小数填在下列□里。□ <1.9 □>1.9

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不但学会借助形象直观的直线上的点比较小数的大小;而且通过第二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数轴上,比0.7大的3个数都在它的右边,比2.4小的3个数都在它的左边。而通过第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不但发现比1.9大的数都在它的右边,写出在数轴上直接看到的比1.9大的小数有2.1.2.2、2.3…… 2.9,学生还能够想象数轴上看不到的小数有3.1、3.2、3.3 …… 让学生初步体会比1.9大的小数有无数个。同理,让学生感受比1,9小的小数也有无限个。习题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而且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很好地体会了极限思想,变一道普通题为开放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无限的想象,让学生领略数学学习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

(二)媒体资源

现代媒体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从媒体中选择和收集现实的、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共同享受现代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性的课堂生活。

1、开发报纸资源。

我们教师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报纸,那么报纸上就有我们许多可以选择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我教学“条形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就把《新华日报》上介绍的张家港的经济发展编写到教材中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2页习题如下:

3、下面是从2002年10月1日《新华日报》上题为《张家港:四十年辉煌路》中摘录的一幅条形统计图。

(图略)

(1)200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多少元?(1)200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是1962年的几倍?

下载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文本资源,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也......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首先要明确对什么有效,所谓“有效”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对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去取舍。教学资源能帮助......

    资源工程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资源工程系机制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转变模式重过程,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力践教改抓质量,职业技能与素养并举。近年来,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科......

    读写结合实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上犹县社溪中学 胡斌 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但是,......

    资源利用总结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总结我公司自2012年3月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再认定以来,紧紧抓住城市综合建设、小城镇新规划快速发展对水泥需求较大有利机遇,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生产经......

    利用学生资源

    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潜能 《走进聪明屋》教学课例评析 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林素仙临海市教研室张 瑛 [教学目标] 在对前人科学发明过程的了解中,逐步培养学生遇事勤动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