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如何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够最佳地接受和处理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引导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 以下六个方面实施:
1、通过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 感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价值。
2、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3、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4、在活动、交流中,要给予学生探索过程、结果的肯定和积极表扬。不要把 学生的思维火花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 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 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 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 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 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 主人。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把握:
1、知识的情景引入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建立数学 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干扰信息、次要信息、主要信息;哪些是 无用信息、有用信息。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
2、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和解释,说明其合理性、正确性,形成数学结论和理论,并用之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达到:生活─ ─数学──生活这一过程。
3、在处理例题中,多运用一题多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不断强化思想和 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类比和对比。
4、在处理作业中,发现学生合理的,有创意的思想、方法。应及时与全体同 学生分享,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 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 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 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 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即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 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 设置这三个方面,要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
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人际交往永恒的主题。口 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过程。良好的口语表达能有 效的传达信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没有真正意识 到说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对 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在数学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 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的交流、合作中,口语的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想法和思想。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教师的教 学质量。口头表达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
2、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 表达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质量。
4、恰当运用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5、对数学的规律、结论、定理总结,应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或者是生 活语言描述,教师给予引导和纠正,最后形成规范数学语言。
五、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制义年教育数 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 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 力:
1、再现知识发现、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想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数 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在初中阶段大多是由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地方时教这些数学 知识,机械式地灌输知识,而应建立适当的知识情景,对其知识、规律原型的 分析、简化、抽象、总结。从实际事例、学生已有知识、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 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 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益处。
2、加强生活情景、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 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与生活联系的应用题的过程),数学每节 的引入部分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 况,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 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 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 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一种模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 生活、体验数学,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 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 来,这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 题,达到培养学生用的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发生质的改 变,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学中,还应当对学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非智力因素指 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好的人,如在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方面没有得到 好的发展,往往没有太多或太高的成就。而一个智力水平较差或一般的人,如 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较高或较好的发展,就可能在人生 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这方 面多下工夫。如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吃苦耐劳的培养,反复做一件 事的耐性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成功感、成就感的培 养。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 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发现教 育、教学新方法、新思想、新规律、新模式。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黄剑锋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大亮点,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概念。那么在初中化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呢?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根本教育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它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教学中所注重的“双基”并不等于科学素养,这只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是要在原有的“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思维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包括基本科学术语,如元素、化合物、PH等,否则就无法阅读和理解新闻媒体的科学报道,也无法参加有关科技决策的讨论;
2、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才能分辨科学与伪科学;
3、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等。
二、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本位”,树立学科兼容观的理念
自然界是一体的、开放的、交错的、兼容的大系统,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而划分的学科并不能割裂事物间固有的相互联系与交叉。但传统的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知识的逻辑性,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他们后续教育和能力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学科本位主义思想,打破学科自身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局限,树立学科兼容观。一是要加强学科知识的交叉意识,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化学,以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二是重视学科间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把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方法移植或嫁接到学习化学中来。三是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即要是“专才”,又需是“通才”,在融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需知晓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才有能力打破学科教学封闭的旧局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的教育新局面、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新课标理念。
三、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员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慢: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状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其次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基本教学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采取分层指导、分类要求的方法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相应的参与、发展和成功。这其中包括:目标设计分档次,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有明显的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所有的学生都江堰市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
四、在教学中结论教学和过程教学并重
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同时更要使学生“知所以然”,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始点,学生获取知识则是终点,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结果不可避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新课标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意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2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奠定基础;二是要选择典型实例进行剖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性,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化学概念和规律同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以便于抽象、概括和归纳,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体现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四是及时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进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教学中知识积累与科学探究并重
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正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而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因为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仅靠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究就是其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更新教学理念,把科学探究引进课堂,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实际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以及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二是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其探究意识。三是把课题探究的评价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上,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获得探究的经验与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六、在教学中善于赏识激励,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标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进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 3 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究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但并不是意味着排斥、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一个学生如果只有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后,怎能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应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只是一种常规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积极探究,努力实践,发现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思想、新规律、新模式,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附:作者简介:黄剑锋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1990年任初中化学教学至今
手机:***
韦老师: 你好!
望韦老师审阅并给予修改并能通过录用,若有何要求请电告之!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小学英语论文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青云中心小学
李士珍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青云中心小学 李士珍
[关键词] 体验生活 合作交流 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勇于创新
[摘要]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之时,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 monkey, 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Taik about it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p up” “very good ”,“Sit donw ,piease”.b、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c、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如:—— Hi,Jim.Hello, Mike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And you ? I am fine ,too.另外,在巩固新课时,我经常采用竞赛法,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d、儿歌说唱法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Dog, dog ,what can you do ?I can run after you.Panda ,panda ,what can you do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动作 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
有一次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 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 ,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 ,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这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更是喜欢,有些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1)多出示事物,贴近学生生活
如我教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 pear,b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了,我先出示幻灯,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___的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再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2)幽默——课堂的“增鲜剂”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但是对于女老师来说,这似乎比较难做到。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在教“sweet,sour,yummy,yukk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试着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小朋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小朋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哇,so yukky, 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 的醋。”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
(3)动静结合,提高效率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一遍接一遍,到最后读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英语课堂就应当活跃,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静”指得是如果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就要求学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动”指得是回答问题要大声,讨论要积极,该活动时就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1、日积月累化教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可以把句子减缩成词,就是重点词教学。当学生了解了“词”,在用词扩展成句。例如:car—This is my car.Let's—Let's go.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雪球”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大。
2、动作、表演化教学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学生就心领神会。同样,以双手平摊,向上一抬,学生就知道是齐读。这样接生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生活、英语化教学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手先解决常用的一些句子: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nw ,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语言环境化教学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 ,How are you ?”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 ,I can do.”(教好英语我能行。),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 ,I can do ”(学好英语我能行。)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广东教育》《福建教育》《英语教育辅导报小学英语教师版》
第四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阆中中学
林静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只是在生物学中有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
事件之一: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看到: 某些地方的某些企业在中央的明令禁止以后,仍然继续排放工业“三废”。明知造成了环境污染,却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后果,不思改进;甚至某些领导也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非但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反而暗中帮助那些违规企业遮掩,企图蒙混过关。目前,全国几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造成吃水的困难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质太差不能喝;空气环保指标达标的城市也似乎没有几个,且不说其他的危害多么严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不悟。虽然《环保法》早已出台,可大多数人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现在国家已不得不采取行政、法制手段来强制执行。
事件之二:在全国广泛开展了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并且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北京市、渤海及两个酸雨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业污染物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国23.8万家工业企业,有90%以上做到了达标排放。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两个事实看来,大众的环保意识非常淡漠,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环保应成为一种大众的自觉的意识,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具有一种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从现在就要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穿插一些环保事例,将生物知识与现实联系,结合身边环境进行教学渗透,树立社会意识。
具体措施:(一)利用课堂教学,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理论,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因而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苏教版生物必修三中有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授有关“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情况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让事实、数据说话,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又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节中,除了课本提供的几种动植物资料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录像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点滴小事不可忽视,它才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3.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环保节日
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10年”。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
2月2号:世界湿地日
3月21号:世界林业日 3月22号:世界水日 4月7号:世界卫生日 4月22号:世界地球日
5月22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日 5月31号:世界无烟日 6月5号:世界环境日
6月17号: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号:全国土地日
9月16号:联合国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10月4号:世界动物日
案例二
事件之一:在我们周围充斥着许多废弃的塑料袋,马路边,街道处,城市的角落,河岸边„„到处都是红的、白的、绿的塑料袋子,很不雅观。这些塑料袋处理不好会对人体以及土壤、空气、江河湖海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每年我国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其它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三倍。每年,我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滩使用的塑料袋累计需要160万吨塑料袋。按照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三吨以上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须消耗180多万吨石油。
事件之二:根据国家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尝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事实一看来,“白色污染” 纯属人为因素造成,而且人人有责,其危害之严重不得不重视。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废旧电池、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生活点滴细节,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并将“绿色”意识付诸于行动。由我做起,人人参与,来精心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从而有力地推动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
2008年8月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渗透
大丰市白驹镇第二中心小学吉庆娟
现在农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英语教学,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去,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呢?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谈一下体会和做法。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run fast,jumphigh,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颜色类的单词,或者可以把数字这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onetwothree”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儿歌,主题“数数拍手歌”。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儿歌。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read and say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cold。”(可以作怕冷状);“I am ill.”(可以作生病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
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
b、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演一演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long”把手臂展开,尽量往两边伸;“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师生间可通过 演一演、猜一猜的方法来比赛学生。既可以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c、儿歌说唱法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尽管有些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有时 我也会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更是喜欢,有些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1)多出示事物,贴近学生生活
如我教水果类、颜色类单词时,为了直接灌输,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 pear,banana......水果,还有一些彩纸。上课了,我先出示实物,让学生跟读单词,然后再用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说出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再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动静结合,提高效率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一遍接一遍,到最后读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英语课堂就应当活跃,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静”指得是如果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就要求学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动”指得是回答问题要大声,讨论要积极,该活动时就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1、日积月累化教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可以把句子减缩成词,就是重点词教学。当学生了解了“词”,再用词扩句。例如:apple—This is my car.That is his apple.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2、动作、表演化教学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即以姿势说话。如教sleep,我双手合并,放在脸旁,侧头闭眼,反复几次后,只要做出这个动作,学生就心领神会。
3、生活、英语化教学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常用的一些句子: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nw ,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不仅课堂上如此,还应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 ,How are you ?” 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