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学生熟悉的经典例子学习心理描写
课例研究: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学习心理描写
初一语文组
一、教学问题:
学生们一听写作文就头疼得厉害,光咬着笔杆写不出字来。他们的作文,思维狭窄,所以往往缺乏细腻的描写,干瘪得像一个隆冬深处的老妪,只能用皱巴巴的皮肤包起一架枯瘦的骨头。因此除了用大量的阅读来完成积累的过程之外,专项的技巧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节课,就从“学习心理描写”开始。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用ppt展示经典名著中的精彩心理描写,引导学生依据经典名著,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
三、第一次教学设计:
从名著中选择经典心理描写作为例子,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
(一)ppt展示各片断,然后总结:
片断一:冯骥才《俗世奇人》杨巴伺候中堂大人喝茶一文。内心独白有何作用?
片断二:视频“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片断,揣摩孙悟空的心理。神态描写的作用?
片断三:老舍《骆驼祥子》“面对虎妞的要挟„„” 环境描写的作用?你还知道哪些以景衬情的句子? 片断四:曹雪芹《红楼梦》“王熙凤初见黛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的作用?
(二)教学效果描述:
除了第二个视频片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学生能够揣摩出孙悟空的心理之外,其他三个片断学生感觉茫然,发堕云里。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描写出“期中考试揭晓前”的心理活动。“咬笔杆”现象再一次出现,若干学生只能想出“老师要念名次了,我非常紧张,忐忑不安”几个字。可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落实到位。
四、第一次反思:经典名著,不一定为学生熟悉
问题出现在哪里?所出示的例子既经典,又是名著,为什么学生茫然?
(一)学科组讨论原因:
虽为经典,但并不为学生熟悉,中国中学生不熟悉中国四大名著并不足为奇,因为他们读书的时间已经被汹汹的应试教育无情的挤占了。因为不熟悉,所以不了解。
(二)学科组讨论改进方案:
不如改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教材,比如三毛的《胆小鬼》、鲁迅的《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风筝》、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都德的《最后一课》等。
五、第二次设计:运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做例子,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主要是5张幻灯片:
NO1:A.《最后一课》: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只是刚刚学会写字!今后永远也学不到法语!法语就到此为止了!我现在是多么悔恨自己蹉跎光阴啊!悔恨自己从前逃课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我的那些书,我的语法课本,我的神圣的历史书,刚才背在身上还觉得那么讨厌,那么沉重,现在却像老朋友一样,让我难舍难分。
B.《胆小鬼》:我的手轻轻摸过那张钞票,已经快黄昏了,它仍然用不掉,晚上长裤势必脱了换睡衣,睡衣没有口袋,那张钞票怎么藏?万一母亲洗衣服,摸出钱来,又怎么了得?书包里不能放,父亲等我们入睡了会去检查的。鞋里不能藏,早晨穿鞋母亲会在一旁看。抽屉不能藏,大弟会去翻。除了这些地方,一个小孩子是没有地方了,毕竟属于我们的角落太少了。
引导学生利用这两段文字探究“心理描写方法①”——用内心独白直接揭示心理,并细致分析作者的描写内容。
NO2: A.《走一步,再走一步》: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B.《阿长与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按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通过分析加横线词语,得出“心理描写方法②”——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心理和“方法③”——关键词语精彩刻画心理。然后用NO3来巩固跟进:《胆小鬼》:对着那张静静躺着的红票子,我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眼光离不开它。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没敢回房间去,没敢去买东西,没敢跟任何人讲话,悄悄地蹲在院子里玩泥巴。母亲喊吃中饭,勉勉强强上了桌。
NO4:《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这是“心理描写方法④”——透过想象、联想揭示人物心理。NO5:《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是“心理描写方法⑤”——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课堂检测:重新做课堂开头的题目——完成“期中考试揭晓前”心理活动的描写。
巡回浏览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许多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独白、关键词、想象联想、动作神态等方法描摩心理。随手举一例:
试卷发了下来,鲜红的错叉铺在卷子上,那刺眼的分数,刺得我眼睛生疼,我一把抓起卷子,把它狠狠地揉成一团,重重地扔在墙角里,眼睛便止不住地往下流,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的脚在不停地跺着地板,地板发出“咚咚”的声响,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这样?一个个问号不停的向我的心头涌来……
上述文字是王晓娟写出来的,这是一个平日不怎么显山露水的小姑娘,40几分钟的训练,也能把心理活动描写得有模有样了。这样的优秀片断很不少,最宝贵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写作思维被初步激活。
六、第二次反思:从教材中选择熟悉的心理描写片断作例子,经典才会发生效力。
(一)学科组讨论本节课成功原因:
例子为学生熟悉是关键。只有熟悉,才能举一反三。否则,例子无论怎样经典,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学科组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
即使是教材中的例子,也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教材中的例子因为已经学习过,就一定被学生熟悉(就象第一次设计与反思时不能想当然的以为名著就一定被学生熟悉一样),因为学生也可能遗忘,为了更好的发挥例子的举一反三之一功,最后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熟悉一下所需教材。
(三)学科组灵感激发:
既然是选择例子,为什么一定要考虑名著或者教材?例子为什么不能从学生的以往作文中来?那样不是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吗?并且,既能是对作者学生的表扬,又能是对读者学生的更大激励?这不是一石三鸟吗?
所以本科组另外一名教师接着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所有的例子,都从学生以往习作中来,果然效果更好。
七、课例研究总结:
此次关于“心理描写”的课例研究,关注了例子的功能,而利用例子教学,让学生得到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所选择的例子,一定要为学生熟知,这样才能更好的突显例子的功能。所以,所选择的例子,要依据学情来判断。事实上,比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等书籍,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被学生阅读,即使阅读过一点儿皮毛,也是一知半解并未达到“熟悉”的程度,在这样的学情环境里,就不适宜用经典名著。
而依据教材来选择出的例子,在熟悉度上就远远胜于名著,更易于为学生接受。
八、课例拓展延伸:
在“运用熟悉例子学习心理描写”这一版块的教学中,真正尝到了“运用熟悉例子指导学习”的甜头,所以很快将这一设计运用到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作文专项训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篇:心理描写例子
1、从旁叙述: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2、感官刺激:“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看到的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细致,听到的玻璃震动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闻到的烟叶和成鱼的臭味是那么刺鼻。这里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来表现“母亲”的紧张的心情。
1、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2、有一次上思想品德课,王老师给我们讲要养成劳动的好习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人要是不爱劳动就叫懒惰,懒人是最没出息的。”她接着问同学在家干不干家务活。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格外紧张,怦怦乱跳,唯恐老师叫到我的头上。想一想,自己是大队长在学校还能劳动,可是回到家里干过什么活呢?什么事不是妈妈干的?就连洗手绢自己都不动手,太不像话了。
3、一束夕阳从天而降,照亮了我的心房,打开了我的心窗,或许母爱如疆,父爱似海,但艰辛与不易中无言的爱又换来了什么?或许有讴歌,有赞美,但也有抱怨与误会,我们又有回报给他们相同的爱么?让夕阳打开你的窗户吧,感受丝丝温暖,让我们高唱——《爱无言》,让我们高呼——老师,我爱您!
4、谢谢您,李老师,您那双眼睛会说话。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而我,听着听着,思想却开了小差。这时,您注意到我了,用一双平静的眼睛瞪着我,仿佛在说:“虽然你是生病的,但是也不能上课开小差”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马上集中精神听课。
5、我只得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抽烟,烟味把我熏得够戗。鼻子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他们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气地想。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41、42、43……我慢慢地数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你咋跑得这么慢呢!
6、我望着他的身影,心里酸酸的,麻麻的,苦苦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我哭了,天啊!则么能这样乱收别人的钱呢,我忧郁了,心想“干啥都捞钱”是真的吗?
7、我目瞪口呆,完全没有了反应,只觉得四周空荡荡的,寒风像无情的箭,扎进我的心窝里。很无奈,只好平静好自己的心绪,硬着头皮回忆书本上的一页页文字,希望老天保佑,让我灵光一现,把该要的内容给背出来。
8、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却没有说什么,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对小女孩的话似乎既没表示认可,也没有训斥。我想那位老太太一定很生气,心里一定不好受,可老太太的表情却意外平静得很,似秋日的水波毫无波澜,似冬日的暖阳毫不灼人。
9、老师的话很朴素,短短几句,却像十斤重石般压在我的心里,原来这么多年老师一直在辛苦的“管”着我们,有严肃,也有辛酸,“管”的多么不易,“管”的多么辛苦,原来,是我误会她了,误会了这样一位好老师,泪水在我眼里打转,但我强忍着没让她流下来。在欢笑中,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10、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
11、很奇怪,爱哭鼻子的我听到这样严厉的语句从父亲的嘴里说出,竟然没流泪,这连我自己都感到不解。也许,是早已在考完试时将泪流尽了。又也许,已经不知道该哭什么了吧,只是一个人痴痴的望着那些不该从何下手的书。
12、成绩单发下来了,看着那令人崩溃的分数,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我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成效?我走在冷风中,阴冷的天气一如我冰冷的心,一双温暖的手却从背后抱住了我,您细声安慰我:“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只有在低谷中才能更好地冲向高峰。”说着,您竖起大拇指,说:“相信自己,你能行。”您像荷叶一样,为我挡住冬日的寒冷,为我注入希望。
13、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14、你总是说:“老妈忙碌了一辈子就是为了你和老弟啦。”每次听到你这么说心里就酸酸的,表面却装出一副“你真肉麻的样子。”天知道我有多想抱住你对你说声“谢谢”可害羞却在作怪。
15、三年级的一天,在匆促之下交了作业,虽然完成了,但是字迹依旧潦草不堪,我的心忐忑不安,都怪我,星期天因贪玩而耽误了作业的完成,可依旧怀抱侥幸的心理,可能老师因工作繁忙,草草批改呢?可能老师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呢?正想着种种可能,她便拿着一本练习本走了进来,是我的那本吗?
16、我的天啊!难道那位老太太听不见吗?受到一个小女孩如此的侮辱,还这么和气。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太不懂事了,如此伤害一位老太太。我真为老太太伤心。周围的人群随后议论起来,年轻的母亲红着脸拉走了小女孩迅速离开了商场,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
17、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18、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公布出我的分数,我把头轻轻地埋了下去,目光躲闪着,脑袋像过电影一样过着妈妈知道分数后那生气和失望的表情,可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妈妈,你不要生气……
19、“我的上帝!”我暗暗惊呼。我们五十个同学像木偶一样被摆弄着,而一手操纵的竟然是我们平日里可敬可亲的老师。我愤怒了,但是没有勇气跳起来揭穿这件并不存在的“新装”。课依然在顺利地进行着,可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其实也不必听了,因为我的任务完成了。
20、“啊我才84分?”这时,我的心里乱哄哄的,“我还能回家吗?”想到这里,我不禁小声哭泣起来。“怎么办?说试卷丢了?不行,妈妈肯定不相信!哎…”
第三篇: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些想法,或赞叹,或惊喜,或厌恶,或悔恨,如果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三人行》,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事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面对饥饿、伤痛、劳累的威胁,王吉文先是背着小周在草地中行走,然后他又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两人在草地中更艰难的行走,可王吉文最终因伤势过重、劳累过度倒下了。这时伤员小周和黄元庆一起拉着已昏迷了的王吉文在茫茫草地中行走„„当王吉文苏醒过来时,他看到一行大雁正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并且*得那么紧,慢慢地向南飞去。他由此想到,红军战士也一定会像大雁那样,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前方。这段心理描写暗示了我们红军战士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出草地,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象征性的结尾含义深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由此可见,写心理活动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一、心理活动是由事情引发的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实地写出来,能够把人物写“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
请看下面的短文: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如写“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这个心理活动是由于看到“路灯亮了”而产生的。接着叙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使短文一层进一层地铺展开去。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写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叙事,有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活动要按顺序写
我们看见或遇到一些事情,心理有许多想法或看法,如果全部端出来,就会使人感到像一团乱麻,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因此,要一层一层地写出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
请看下面的短文: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
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这篇短文写捡拾圆珠笔的事情,是按照:找到笔的主人——想到笔的来历——想让主人着急——决定送还失主的顺序写的。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线索、前因和后果,从而展现了小作者急人所急的精神。
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
写好心理活动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语言精练
心理活动是在写人叙事过程中有感而发,它的作用在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其中写人叙事是主要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要表现人物性格
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的事情,有何想法,持什么态度,是能够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因此,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杜绝小人说大人话,杜绝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心理活动。
3.要和其他描写相结合在写心理活动时,可以穿插叙事,写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又可内心独白,用“我想”引出心理描写;也可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活动。这样写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学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先看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
[《穷人》中的这一描写,是心理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内心独白”。这段内心独白把桑娜的内心矛盾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桑娜未征得正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丈夫的同意,而抱回寡妇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他会说什么呢?”“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写出了桑娜的担心——丈夫会反对,因为自家生活极为贫困。“他会揍我的”,表明桑娜很害怕。“这是闹着玩的吗”“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写出了桑娜的自责。“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表明她已下定决心,为了两个孤儿甘愿作出任何牺牲,突出了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美德。]
●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作文的呢?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
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二、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三、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四、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一位同学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很不错:
“一场春雨之后,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绿得发疯,绿得逼你的眼睛。在他眼中,那滋生的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
[这段景物描写很好地写出了主人公喜悦和幸福的感受。]
上面考试紧张的作文,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练习:]
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2.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你只是个凑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放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4.上课时,老师要记笔记,你正要拿起笔,却突然发现它不见了,刚才明明在的呀……
5.上课时,你同桌的笔不见了,他拿眼睛瞟着你,此刻你……
第四篇:学生心理描写片断赏析
学生作文——心理描写片断欣赏
建文小学
钱定兵
上周末,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要求602班的同学们写一个心理描写片断。周一晨,收齐批阅,嗬,有几篇还有点儿色彩,挺有意思,现摘录部分,与大家一同赏析。
卢同学——“算了,豁出去了,大不了扣掉一个月的零花钱,再加上一顿臭骂。”我拿着刚发下来的试卷,看着上面刺眼的分数,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到妈妈跟前。妈妈盯着那分数看了足足半分钟,没有说什么,“怎么不向我开炮呢?不会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吧?早知道这么惨,我情愿少看几部电视剧,少玩会儿电脑,少出去闲逛会儿,少„„”我深深地后悔了。
批语:刻画出了主人公悔不当初的心理,写出了深深自责的情感;老师还想说一句:你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这次考试最大的收获。
姜同学——他,拐进一条寂静的小路,还时不时望望后面。“有没有人追上来?”他逃得气喘吁吁,看到前面不起眼处有一个破旧的长条凳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我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会去抢劫呢?好歹我也是受过教育的人呀„„我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去投案自首?”他一阵犹豫,“这不是我的本意呀,我今天是怎么了?”他呆呆地坐在石凳上,不知所措。
批语:写出了主人公矛盾、自责、后悔、茫然的心理,断断续续的心理描写方式,挺像《穷人》中桑娜心理描写的方法,能学以致用,你真棒~!~
彭同学——“今天帮了李叔叔,这可是我第一次帮助别人呢。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我甜甜地笑着,仿佛妈妈就在我面前竖起了大拇指。
批语:寥寥数语,把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刻画得活灵活现,不错~!~
林同学——“完了,这次考砸了,回家死定了。”当一张才70多分试卷发到我的手里时,我被那刺眼的分数压得快喘不过气来,“这次妈妈会怎么看我呢?一向对我严格要求的妈妈,这次一定不会放过我吧?是对我深深地失望?还是愤怒地责骂?还是„„”我不敢再往下想。看着那些考得好的同学,一个个嘻嘻哈哈高兴的样了,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唉,做学生真难呀!”
批语:把考试不理想之后担心被妈妈责骂、批评的后怕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不错。最后老师还要送你一句:早知今日,就该在平日多下功夫努力学习,望引以为鉴。郑同学——“什么?”这时,他蒙了,“不可能是这样的,决不可能,这零件可是我亲手做出来的。不,这里面一定有人在搞鬼,我一定要查出来!”
批语:话不在多,精就行!读了你的寥寥数语,主人公当时惊异、质疑还有点愤怒的心理跃然于眼前。
唐同学——“是不是因为那件事的原因,他还在生我的气?如果是,那我又该怎么应付他呢?是一如既往?还是从此不要再理他?”
批语:言简意赅,写出了你当时矛盾、犹豫、猜测不定的心理。最大的优点是,虽然没有明显的提示语,但却不着痕迹地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很突出。
李同学——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争着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是懂得回答的,可我的手像有千斤重,怎么也举不起来。“你怎么那么没用呢?老师等会要请别的同学来回答了。”我在心里责备着自己,“快点举手呀,快呀!”我又暗暗地鼓励着自己,“怕什么?我自己思考出的答案,回答错了老师也不会骂我的。举手吧,举起来吧。”终于,我壮着胆子举起了右手。
批语:人物内心的刻画传神到位,把从犹豫不决到拿定主意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清晰准确。好样的,继续努力~!~
第五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
袁传文
教学技术现代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作为教学手段,并不断使之现代化。人们习惯称它为电化教育。教学技术现代化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走进课堂的必然结果。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的运用,它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能激发学生联想,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在获取大量知识,因而对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地掌握到前人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过程。根据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分为四类:
1、认知学习。认知的学习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思想和表象的加工。它涉及假设、推理等脑内的任何一种心理过程。就儿童的认知学习而言,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包括信息和事实,如历史事实、语文和数学的有关知识,书写规则等。也指理解和应用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如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和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及简单的统计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2、技能学习。小学生主要是掌握写字、简单的实验、运动、唱歌及绘画等基本动作技能。在小学数学中还有审题及运算技能等。
3、智力学习。小学生要学习观察、记忆和对简单数学概念的抽象思维能力。
4、情感学习。小学生情感学习是指情感系统的习得,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的调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形成。例如,学生态度的取舍、品德学习、价值取向等过程中逐渐习得好恶和偏爱。这些习得和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兴趣、决心、持续时间、注意力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下面谈谈自己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优化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丁肇中就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在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他们终于发现了“J”粒子,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同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学好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平日观察,发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首先应表现为对将学知识的好奇,进而发展到对知识的渴求。根据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运用电教软件中的“声音、画面”创设教学导入情 境,让学生进入“好奇”心理状态。教学内容新颖、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好奇性”,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水平较低,上课注意力不易有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色彩鲜明的投影,配
以适当的伴音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紧跟着画面的变化,他们的思维也随之而发展着。在小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AUTHORWARE教学软件,创设了如下的导入情境:出现一幅等底等高圆柱体和长方体画面,同时播送如下声音片
断:―“有一天猴妈妈手中拿着两块形状不同的面包,分别是两个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圆柱体和长方体形状的面包。猴妈妈问小猴要哪一块,小猴比较了半天,一会儿说要圆柱体那块,一会儿又说不不不,还是要长方体的那块…..同学们,你们能帮帮这位犯难的小猴子吗?”,于是同学也跟着争论,有的说这块大,有的说那块大,还有的说两块一样大。由此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理。
2.运用电教声控设备及时引疑激疑,让学生进入对知识“渴求”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各种疑问,或激起学生的对本课知识以外的其他疑问,这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声音控制系统进行发问,学生自由回答;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其他学生试着作答。例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课,根据上述问题,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呢?”。其他学生有的就说:因为它们的计算体积公式都是相同的,都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但有的学生就不相信,怎么形状不同物体计算公式会相同呢?从而急起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到底是怎样、怎样推导、怎样计算、及为什么它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等问题,学生就进入了对本课知识产生“渴求”的心理状态。
由此,从“好奇”到“渴求”这一心理上升过程为学生学习这一课知识培养了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提供反复对比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虽然不必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但必须对他提供一定数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使他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课堂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有些可以通过参观、演示、实验等活动直接提供有关事物的感性材料,但是大量的内容是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电教技术为教学提供反复的感性材料,是其优越于传统“黑板式”教学的特点之一,通过前后材料的对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首先由于教材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数学概念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实际例子,如直线的概念,生活中难以表达,但有位教师通过软件制作了“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模拟片断,“直线”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无限延伸,给学生提供了“直线”这一概念形象的感性材料,提高了他们理解这一概念外延和内涵的能力。又如:我在《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教学时, 先通过投影出示一个底面积为一定,高一定的长方体,让学生先算出它的体积,然后又出示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也让学生算出它的体积。第一步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得出二者体积相等。第二步,再通过将圆柱体“演变”成长方体,并与前面长方体“重合”作对比,也同样得出二者体积相等,学生通过分析这一问题,“反复”演示,进一步理解了圆柱体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的关系,为今后解决这一相关问题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同时分析问题的技能也获得提高。
三、运用电教软件“动画”渐变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手段大部分是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但实践证明它的作用不止于此。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在化虚为实、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基础上,再以化实为虚、化零为整的方法,使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直接认识上升到间接认识。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了智能。在现代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抽出事物本质属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从形象中领悟知识,最终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了智能。例如,在圆柱体的侧面积教学中,我设计出圆柱体侧面积展开圆成一个长方形的“渐变过程”,在渐变过程中加以适当文字提示和标注,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高正好等于圆柱体的高,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等于底面圆周长乘以高的结论。
四、运用电教软件,提供直观的仿真情景创设,让学生的情感受到启发,得到发展。
情感,这里指道德情感作为品德的心理结构之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情感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空洞,途径单一,方法枯燥使得教育者缺乏针对性,简单说教味浓,缺乏真实性,不能吸引学生。电化教学就可以提供直观的仿真情景。利用电教技术的“声音、色彩、形象和情节”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吸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功能感受到真实的启发,并得到发展,这是电教技术十分可贵的优点。如在教学《统计表》这一课时,通过电教软件插入“本地区绿化面积的统计情况”专题片,片中融声、色、形和情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景,为统计表的真实提供了依据,学生通过统计表数据的对比,感受到“保护环境,绿化地球”的情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能有校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能直观、形象地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化解教学难点。在一堂课中,使学生收到的知识信息量加大,加大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技能和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心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