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命题范围、考试题型)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命题范围和考试题型 第一讲 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重点)
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个体功能: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或社会意义)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 含义: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反应、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社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和主要与机器、技术、数字符号等打交道的职业相比,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要求更为突出。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要求,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主要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使得道德规范对职业活动的意义更为重要。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上述三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职业道德要求相比较的特殊重要性。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主要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三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二是典型的职业性,三是具有丰富的职业内涵。在常见的几个原则的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同时符合这三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乐教敬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敬业不仅是乐教的体现,而且是乐教的升华,敬业使乐教摆脱了单纯个人兴趣的局限,上升为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职业神圣感。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既体现和肯定了个人职业兴趣和职业本身的社会价值在职业认同中的作用,也提高了其职业道德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的两个可以,两个不行的论断)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个人喜好和社会责任,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 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保持沟通,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协调解决协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一、教师义务。教师义务的涵义。教师义务确立的社会基础;教师义务的作用。
二、教师良心。教师良心的涵义;教师良心形成的条件;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劳动中的独特作用。
三、教师公正。教师公正的涵义;教师公正形成的条件。
四、教师荣誉。教师荣誉的涵义;教师荣誉的形成机制;教师荣誉在教师职业劳动中的作用。
五、教师职业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职业情感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内心认同、喜欢的程度。第四讲 教师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修养 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前者回答的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回答的是人生的态度和活法。人生观影响着人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职业活动。对一名高校教师来说,其职业道德的水平和境界也受到其人生观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从根本上说要解 决人生观的问题。同时,人生观作为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所持有的根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自发性、内生性、个性差异性等特点,教师的职业道德只有和个性化的人生观相融通,才能真正将职业道德外在的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稳定的个性品质。
一、教师的人生目的和理想
(一)人生目的的类别
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型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以物质性追求为主)和雅趣人生(以精神性追求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人生目的的上述分类是出于认识和研究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生目的实际上很少有单纯的某一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渡的混合状态。不同人生目的的现实区别,是哪一种类型占主导的相对意义上的区分。这种人生目的的融合和混合状态,不仅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
人生目的的选择主要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社会应该为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提供宽松的环境。当然,也要有一个最低限度,即不能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
(二)教师的人生目的与职业目的
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地是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联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上包含以下这些因素:
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它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的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的规律性,人际交往的主导性和对象群体的特定化等等,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因素,因兴趣而工作,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
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是影响到人们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世界范围内看都是较高的,属于为数不多的被人们羡慕和地位显赫的职业之一。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也是动力最大,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从与人生目的的联系上看,职业的谋生目的往往是与物欲人生相联系的,而职业的兴趣目的往往是与欣赏型人生和雅趣人生相联系的,职业的使命目的则是受社会人生的目的观支配的。
(三)人生目的与人生意义
从纯自然、纯客观的眼光看,人的生命是没有目的和意义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所以,对人生究竟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的问题,除了行为人自己,任何别人都是无法回答的。意义源于目的,目的是意义的前提。因为:目的的确立使我们的生命活动有了方向感、归依感;目的的追求使我们有了充实感、期待感;目的的实现使我们有了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所有这些人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构成和表现,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人生的意义。这同样适用于教师的职业目的与职业意义的关系。
(四)人生理想与教师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成就或境界。对教师来说,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和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人生态度和教师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教师应该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意义。首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态度作为行为的意向是行为的发动者。没有积极的态度,就不会有积极的行为,而没有积极的行为,人生目的和理想的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话。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当我们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职业态度,没有一种稳定的、健康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我们往往会被一时的困难所羁绊,暂时的挫折所击垮。
(二)人生价值和教师的人生价值
(关于价值、人生价值概念的涵义和人生价值的分类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具体说,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事实和主体对这些事实的评价。人生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目的、需要的程度和主体对这一满足状况的评价。通俗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得到其肯定或褒奖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个人,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老师的价值,这个比喻生动形象,但有局限,“满”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没有表现出质的含义。其实,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以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老师。
三、教师的人生意义和幸福
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许多场合被当作同义词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最大区别在于,意义属于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或者说主要是从主观上提出来的,而价值属于客观的事实,是多数人相对一致的评价。人生是否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自身,而人生是否有价值,则主要取决于主体以外的他人、团体和社会的评价。
教师的人生意义是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和职业发展的动力泉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人生意义的感受主要表现为职业理想(发展目标)确立后的方向感、归依感,在追求和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充实感、期待感,职业理想(目标)实现后的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等等。
教师的人生价值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或者说是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造所作出的贡献。
相对而言,意义和价值主要从生命活动(生活和劳动)客观存在的角度说的,快乐和幸福更多地是从生命活动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的角度说的。其中意义兼具主观与客观的双重属性,意义往往成为连接价值与快乐和幸福的中介或桥梁。当我们对职业活动感到有意义时,这时往往既是有价值的,又是感到快乐和幸福的。
关于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可组织课堂讨论,讨论题可设计为:教师职业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可能有哪些?你个人将会从哪些方面体验和感受到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讨论,引导大家分享教师职业劳动快乐和幸福体验的多样性,理解快乐和幸福的本质是对职业活动价值和意义的认同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职业劳动中的苦与乐、逆与顺、失与得等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对个人道德品质的修炼和涵养。如果说人的道德品质是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话,那么,好的道德品德主要是修养的结果。修养就其实质,就是在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扬善(端)抑恶(恶欲、恶习)的过程,自觉地不断地抵制现实环境中各种恶或者伪善诱惑的过程。职业道德修养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人格(品质类型和目标)。或者说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境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做出不同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轻育”、“教、育并重”(教书育人)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和态度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不遵守)、“依法执教”(基本遵守,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等等。引入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2014.7.8)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六条)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高层次标准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往往与职业自尊心、责任感、荣誉感等职业心理需求有关,这些健康的职业心理既是促进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因,也是职业道德品质的体现。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激励机制主要来自学生的有形和无形的监督,这些监督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老师的职业期待和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中,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中,甚至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联系和交流的过程中。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中教育管理自己,了解学生对一个好老师的普遍期待,自觉地接受学生的监督,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的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命题范围和考试题型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命题范围和考试题型
(2005年8月14日于芜湖铁山宾馆)
第一讲 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
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主要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二是典型的职业性。在常见的几个原则的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
乐教敬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既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的两个可以,两个不行的论断)
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 2
规范中; 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第三讲 教师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修养
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前者回答的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回答的是人生的态度和活法。
一、教师的人生目的和理想
(一)人生目的的类别
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型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以物质性追求为主)和雅趣人生(以精神性追求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人生目的的上述分类是出于认识和研究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生目的实际上很少有单纯的某一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渡的混合状态。不同人生目的的现实区别,是哪一种类型占主导的相对意义上的区分。这种人生目的的融合和混合状态,不仅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
人生目的的选择主要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社会应该为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提供宽松的环境。当然,也要有一个最低限度,即不能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
(二)教师的人生目的与职业目的
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地是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联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上包含以下这些因素:
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它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的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的规则性,人际交往的主导性和对象的固定化等等,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因素,因兴趣而工作,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
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是影响到人们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世界范围内看都是较高的,属于为数不多的被人们羡慕和地位显赫的职业之一。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也是动力最大,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从与人生目的的联系上看,职业的谋生目的往往是与物欲人生相联系的,而职业的兴趣目的往往是与欣赏型人生和雅趣人生相联系的,职业的使命目的则是受社会人生的目的观支配的。
(三)人生目的与人生意义
从纯自然、纯客观的眼光看,人的生命是没有人以外的目的和意义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所以,对人生究竟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的问题,除了行为人自己,任何别人都是无法回答的。意义源于目的,目的是意义的前提。因为:目的的确立使我们的生命活动有了方 4
向感、归依感;目的的追求使我们有了充实感、期待感;目的的实现使我们有了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所以这些人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构成和表现,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人生的意义。
(四)人生理想与教师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组成部分。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成就或境界。对教师来说,职业已经确定,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和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人生态度和教师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教师应该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意义。(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二)人生价值和教师的人生价值
(关于价值、人生价值概念的涵义和人生价值的分类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老师的价值,这个比喻生动形象,但有局限,“满”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没有表现出质的含义。其实,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以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
三、教师的人生意义和幸福
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三节。
教师的人生意义是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泉源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根据。
关于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可组织课堂讨论,讨论题可设计为:教师职业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可能有哪些?你个人将会从哪些方面体验和感受到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境界。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做出不同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轻育”、“教、育并重”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不遵守)、“依法执教”(基本遵守,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
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底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的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
关于考试:
一、命题范围: 以上的教学提纲。
二、题型及分值:
(一)名词解释(4分X4)16%;
(二)简答题(8分X3)24%;
(三)论述题(15分X2)30%;
(四)材料分析题(15分X2)30%。
《教师职业道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2004)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道德:
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2. 人生目的:
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3. 教书育人:
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4.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4分,每小点1分)。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2分)。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分)。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2.道德人格及其构成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3分)。作为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有机结合(3分)。其中道德认识和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全体和最后完成(2分)。
3.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或表现。
一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2分)。
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2分)。
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1分)。
四是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中求细(3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校教师的最大乐趣和幸福是什么?联系自己或教师队伍的实际,谈谈这些乐趣和幸福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答:当教师有许多乐趣,如劳动环境之乐,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场所,环境相对规范有序,可以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劳动方式之乐,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自由度较高,可以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的乐趣;劳动对象之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朝气、活力和创造力。(3分)但教师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是:
一是得英才而教之(2分);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使学生在成长或成才方面取得明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4分);三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把自己人生或事业的成功或成就归功于教师的劳动,并能够长久地记着和感谢老师(3分)。而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真正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记的不仅是老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思想、品格和作风(4分)。可举自己或别的老师的例子说明这一点(2分)。
2.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学习,你感触或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内容不得与以上答题重复)
答:根据感触或体会的真切性、深刻性酌情给3—7分,根据计划、打算、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以预期的实效性酌情给3—8分。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谈到学生穿的运动服质量不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因为你们辅导员拿了经销商的回扣”。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
答:这位教师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关于教师同行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合力的规范要求(8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毫无根据地诋毁其他的老师,否则会同时损害或削弱自己和被诋毁教师的教育力量。在本例中,不论这位体育教师说的是不是事实,都不应该在学生面前损害作为同行的另一位教师的形象。如果有事实根据,可以与本人交换意见,给予批评与帮助,也可以向院系领导反映。但不能也没有必要告诉学生。(7分)
2.各高校为了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出现了对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争夺。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教师本人,在流动中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B)(2004)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教师职业道德:
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9
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2. 热爱学生:
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的希望。3. 道德品质:
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4.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高校教师与社会交往有哪些道德要求?
第一,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处处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
第二,校内校外平易近人,以高尚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
第三,在校内甘为人梯,在校外也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为己任。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热情为社会服务,不能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
第四,谦虚勤奋,以人为师。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善于向社会学习。不能自我满足,自以为是。
第五,教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教师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塑造教师职业的美好形象,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伟大、最辉煌的事业,引人类走向光明。
2.高校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风度?
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等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风度依赖人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等外在形式,也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具体内涵有: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要有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要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第二,教师要“可亲”。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热情和希望,要给予爱抚和关切,对学生表情温和、态度诚恳,面孔慈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应该有着渊博的知识,包括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3. 为什么说教师的劳动是复杂劳动?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决定的。(6分)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着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差异,用一个标准、方法、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是难以奏效的;从教师劳动的内容上说,既有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开发,又有思想品质的教育,还有审美情操、劳动习惯、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教师的劳动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些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如思想品质的教育),对有些教育的对象(如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反复进行,耐心细致,长期坚持。同时,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过程都是动态地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人生价值的理解。
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和奉献。人生价值可以通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科学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等多方面的途径或形式表现出来。(2分)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体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价值。(5分)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自己的素质就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3分)教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端正工作态度,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3分)。
2.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联系本省或本校实际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根据列举问题的准确性、全面性、概括性等酌情给分。(最高为7分)
根据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等酌情给分。(最高为8分,其中联系实际占3分)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一位高校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学生的邀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义务给学生搞咨询、办讲座、当顾问,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受到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限制,这位老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等鼓励。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
这位教师这样做,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5分)义务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表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责任。(3分)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荣誉,说明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2分)一方面,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淡泊名利,无怨无悔,把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事。(5分)
2.一些高校教师在社会上兼课、兼职很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进行校内的教学和科研,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
这些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兼职赚钱上,违背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5分)对这样一些教师,除了要加强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外,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修养。(4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校内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用优异的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用社会服务的经验来丰富校内的教学。(6分)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第一讲
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内涵及社会作用
1、道德的含义
P1(可从四个方面理解P2-3)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
P6(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道德的本质 P15
4、道德的特点 P15-16(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多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更大的稳定性
5、道德的社会作用 P21(论证、教育、调节、认识)
6、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P24-45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
1、职业 P48(1)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人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人的一半生活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如军人、教师、医生、护士、法官等。
2、职业道德
(1)概念
P48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特点
P49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在两方面,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从事本职业的人群。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因行业而异。(3)形成与发展 P49-53 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为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所谓惯例。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表现在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奴隶是不具有职业道德的。
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受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的影响,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大都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形成与发展:P54
首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其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特征:P55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达到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自觉性。(3)作用:P57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促进劳动者自我完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职业的道德意义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P58(1)原始社会印第安人在部落选出新酋长后,由专门的人给其说教前酋长们的立功与办事的情况(2)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把有经验的老人供养在家里专门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3)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实行的“以吏为师”、“官师合一”政策等(4)随着学校的出现从事教育的专门教师就出现了
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神圣的职业 P59(1)在封建社会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在一起
(2)汉代的思想家杨雄将教师看着人们的楷模:师者,人之模范也。(3)当代人们对教师的称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3、教师职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P61(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精心育人、创新知识(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4、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能 P66-(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信息化、国际化、成熟化、学会关心(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受市场经济双重效应的影响 P71(1)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对教师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2)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3)商品生产、经营的利益驱动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4)市场经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P74(1)开拓创新的观念
(2)义与利统一的观念
(3)竞争与协作统一的观念
P82
(4)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观念 P86(5)优胜劣汰的观念
(6)自主自强的观念
(7)廉洁奉公的观念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关心、合作)
(2)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社会本位论的价值观:贡献应大于索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索取大于贡献。应力求贡献与索取的有机统一)
(3)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人不可能没有钱,但人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钱,要争取正当的、合法的利益--金钱)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 P93(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的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3)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
P96(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相对独立的道德意识,反过来对教育活动以至整个社会活动又具有能动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 P98(1)上层建筑是通过政治、法律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经济服务的
(2)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复杂关系地位明确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P100(1)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
(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 P101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P104(1)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地遵守各项道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中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1、教师职业理想 P105(1)理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2)要求:热爱学生、献身事业、维护尊严、提高素养
P54
2、教师职业责任
P109(1)理念:把教师的职业责任看成是教师的道德义务(道德义务P57)(2)要求:对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集体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P112(1)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一切教育活动
(2)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豪的使命感、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4、教师职业纪律
P116(1)理念:自觉、模范的遵守教师纪律
(2)要求:强化教师意识、学习有关规定、恪守教师纪律、持之以恒一点一滴
5、教师职业技能
P119(1)理念:要具有学者和专家的职业内涵
(2)要求:通识知识博、专业知识精、教育科学懂、创新能力强(木字型结构)
6、教师职业良心
P122(1)理念:具有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要求:具有高尚的师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应有的自尊、自爱、知耻心
7、教师职业作风
P126(1)理念:要有良好的职业作风
(2)要求:事实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8、教师职业荣誉
P130(1)理念:要具有教师职业的荣誉感
(2)要求:履行道德义务、掌握职业技能、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条件
1、客观基础--教育劳动实践中所反映的利益关系P134(1)教师利益
(2)学生利益
(3)教师集体的利益
(4)社会教育事业的利益 在利益的冲突中起调节作用的有:法律、道德、宗教
2、社会条件--受一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P137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所反映出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不同的3、文化传统--历史借鉴与优秀遗产的继承 P140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P143(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学生
(2)劳动目的的明确性--培养人
(3)劳动手段的示范性--人格因素(4)劳动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
(5)劳动性质的创新性--创造性劳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P147(1)道德意识要求高(道德意识是指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和理论体系)(2)道德行为示范性强(3)道德影响范围广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调节教育过程
P162(1)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态度的影响作用)(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教育行为的具体体现)(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关系
2、引导、教育学生
P165
3、促进、影响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P168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与内化
一、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
P170
1、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三原则
P172
1、社会主义原则
(1)这一原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
(2)这一原则从整体上直接回答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3)这一原则直接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4)这一原则是区分道德类型的行为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 P174(1)这一原则能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2)这一原则能正确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这一原则能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矛盾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3、人道主义原则
P191(1)历史考察(2)客观依据(3)基本要求:尊重、理解和关心受教育者
三、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00
1、热爱教育,勇作奉献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
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四、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11
1、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
2、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3、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师生关系的调节
4、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平等、尊重、理解
五、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21
1、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1)互相尊重、团结合作(2)以集体利益为重,以支持为前提(3)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
2、处理好领导之间的关系
(1)尊重、服从领导,忠于职守
(2)关心、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3、处理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1)尊重家长、文明接待(2)平等交往、听取意见
(3)与人为善、事实求是
4、处理好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关系
(1)为人师表、遵守公德(2)平易近人、情操高尚(3)甘为人梯、乐为他人(4)谦虚勤奋、以人为师
六、教师言表风纪的道德要求 P231
1、教师的语言要求
(1)语言要规范
(2)语言要精练
(3)语言要准确
(4)语言要生动
(5)语言要纯洁
2、教师的仪表要求 P234(1)在仪容上注重视觉和味觉的塑造(2)在服饰上注意整洁、典雅、大方,与环境和职业特点相符(3)在举止上要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粗野专横,动作要得体
3、教师的风度要求 P236
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
(1)内在素养和外在行为、仪表的综合反映(2)学识渊博(3)行为稳重(4)态度可亲(5)仪表端庄
4、教师的法纪要求 P238 遵纪守法
七、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P245
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内涵:
(1)把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2)把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2、意义:
(1)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2)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八、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P250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九、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 P262
1、社会道德教育
2、个人道德修养 P266(1)慎独(2)严于解剖自己(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3、自我道德评价 P275(1)在评价的根据上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性 202(2)在评价的标准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结合,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3)在评价的方式上将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十、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点 P283
1、义务
(1)概念 P283
义务是指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它包括政治、法律、职业、道德义务等。道德义务是指一种自觉无私地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道德责任,也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2)道德义务的分类
一是对社会、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如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等 二是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如工作中遵守职业职责等 三是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如自尊、自爱、自重等
(3)义务对教师道德内化的作用:提高教师遵守社会道德的自觉性,使道德义务升华为道德责任,成为一种内在心理需求
2、良心 P285(1)概念:
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教师良心是教师对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是个人对学生、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能力。
(2)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
一是行为前的定向,能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是行为中的监控,能起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三是行为后的评价,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影响起评价作用
第四讲
教师道德的个性品质与行为选择
一、教师个体道德及其素质的内涵 P296
1、个体道德的本质
(1)是个体对道德的需要,是社会道德内化到个体道德中的结果(2)其表现形式为内在的道德心理和外在的道德行为
2、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1)个体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反映
(2)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实施主体,社会道德是个体道德的社会条件(3)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立性
3、教师的个体道德
(1)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行为习惯和习性,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2)要求: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第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第四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深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第五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4、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要素
(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
5、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特点
(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3)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6、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修养与提高
(1)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性的教育观念
(2)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磨练自己的道德品质(3)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4)要勇于接受批评、敢于自我解剖
二、教师个体心理素质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1、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要素
(1)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其中主要的有教育动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特点
(1)先天性和可调节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3)相对独立性
3、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形成良好的教育感情(2)培养崇高的教育信念(3)调节气质(4)养成性格(5)锻炼能力
三、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P326
1、人格
P327
2、道德人格 P339
3、理想人格 P344
4、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P359
5、教师人格的塑造 P362
四、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界定 P364(1)指教师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2)从行为过程看,既包括动机、意图、目的的选择,又包括方向、过程、结果的选择
(3)从行为的主体看,既包括内在的因素,如认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又包括外在的因素,如行动、交往、调节等道德实践活动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 P366(1)知、情、意、行的心理反映
(2)个性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机制
P370(1)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2)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
(3)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冲突对教师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影响)
五、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性 P375(1)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发展和结构的影响(2)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约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性 P377(1)能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2)主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3)客观现实对意志自由的约束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责任 P380(1)意志自由是选择的前提,责任是选择的结果(2)选择和责任是一致的或密不可分的
六、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 P384(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规定性 P388(1)自主性(2)自决性(3)自控性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 P390(1)道德动机的选择(2)道德目的的选择(3)道德手段的选择
七、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培养 P393
1、选择能力的内涵
(1)比较力(2)分解力(3)鉴别力(4)取舍力(5)自组织力
2、选择能力的培养
(1)全面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的知识(2)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3)在实践中锻炼选择能力
第四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五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今年1月1日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正式颁布实施。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幼师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刻刻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新学期学习教育工作的首位。
爱国守法。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建立在“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优秀的幼师计算机教师必须对幼教工作和幼师生有炽烈的爱。把热爱教育事业与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结合起来,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感情,才能有责任感、自豪感和光荣感。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中终身的,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本身。
二、敬业爱生。要关爱学生,爱护学生;要有教师的个人魅力。要有幽默感,教师要懂得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要了解学生,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缺什么,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关心、爱护学习落后的学生,为尖子指明前进方向,鼓励这些顶尖学生超越自我,超越老师。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道德高尚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就会有威信。优秀的外语老师要不断地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这种因素使自己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教书育人。
(一)以情感、热爱为教书育人的源头水。
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重任,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
(二)结合学科特点来教书育人。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容体系和特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内容,运用该门学科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特点对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掌握教书育人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途径是实现目标的桥梁和大道。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必须掌握正确的途径。如:要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四、严谨治学。教师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知识财富,新的发现发明,新的研究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等等的最及时的传播者。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不能只有一桶水,而必须是一眼泉。在教学过程中我渐渐的发现: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更要有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把学生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很有条理的给学生解释完后,自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心里也踏实了很多,也感觉到了那种为学生解惑后从心底迸发出来的快乐。我想,这也许就是一名教师的幸福。
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把最精准的知识传授于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六、为人师表。,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以及现在提出的“为人”、“为师”、“为学”,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