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稿《游子吟》
《游子吟》说课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人文学院11新闻班的陆秀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游子吟》。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游子吟》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表达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设计理念:本课以“理解诗句,想象诗境,体会诗情,抒发真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难点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受母亲对诗人深切的爱及诗人对母亲的感激、思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学习诗歌,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
感情。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借助注释或者课外工具正确的理解古诗。心理特点——学生在现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有较强的求知欲。认知特点——学生综合能力有限,难以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分析: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合作学习、诵读感悟、联系实际,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同学们快乐学古诗,把知识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导行动,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分析:
我的板书设计将如PPT中所示,这样板书简单明了,概括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全诗的内涵,也突出了诗歌的重点,体现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情感导入:课堂以一首歌曲《母亲》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
以读会意、情境想象:对于古诗来说,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贯穿于全诗。首先的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可帮助初步领会诗句的大体意味。创设情境主要是针对于诗的前四句,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境,置身于诗中来品味情感,深化对诗的体会。
合作交流解重难点、联系实际分析:后两句是本课的重难点,也是要理解本诗思想感情必须突破的一关。在这步中,让学生们联系实际、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补充其认知困难。
吟诵、写作表感恩:对诗歌有充分的认识后,能力和情感目标都有一定的完成,学生再次吟诵诗歌,必能收获甚好的效果,这时也要求最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知识目标。写作是作为课堂最后布置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详细描写一件妈妈为“我“所做的事,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恩母亲,把学习付诸实际行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游子吟》说课稿
《游子吟》说课稿8篇
《游子吟》说课稿1
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 “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游子吟》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优美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听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富于山野乐趣的童年生活,在甜美的歌声中感受温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
教学步骤:
1、诗歌解读。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说一说,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
看一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古诗的内容。
吟一吟,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出诗词大意。
演一演,分角色将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以上诗歌教学环节均要融合歌曲旋律,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情,为演唱歌曲再次做情感铺垫。
2、歌曲教学
歌谱教学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录音或者听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跟唱全曲。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表现“母子情”,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如妈妈送“我”上学,带“我”看病等都体现了母子情
歌曲处理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现。一、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三、四乐句唱的激动、情绪饱满,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结束句唱的情深意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游子吟》说课稿3
一、设计理念
为了充分发挥文本《游子吟》的示范功能,彰显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为了鼓励孩子们大胆进行诗歌创作,我设计了这样一节《仿写诗歌》的读写结合课。
二、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小语11册第五组教材《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堪称歌颂母爱的千古绝唱。诗人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服这个细节,传达出母亲对儿子那份纯真的感情;这首诗不像一些现代诗那样不断地抒情,只以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母爱的伟大。全诗语言凝练、平实,却感情真挚,读来朗朗上口,又让人回味无穷,既是激发爱母之情的佳作,更是初学诗歌创作的优秀例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的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1、感悟《游子吟》这首诗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初步了解一些古体诗和现代诗的不同之处。
2、经历课前搜集诗歌、课上交流、感悟写法、仿写创作、欣赏评议、课后拓展的过程,从中学到作诗的一些方法。
3、激发学生爱诗、赏诗、作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感悟写法,指导写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游子吟》的写法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法。
1、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学生背诗歌、老师配乐朗诵诗歌,营造一种诗文化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会与诗歌结下缘;欣赏歌曲《母亲》,当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萦绕在耳畔,学生很容易被感染,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生发出作诗的欲望。
2、谈话激趣
教学中,老师巧妙的导语、过渡语、适时的激励评价以及精彩的结语,在课堂上不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创作的兴趣。
3、引导点拨
在感悟写法、回顾生活中母爱的平凡小事以及用口头语言赞美母亲等环节,教师适时的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维及情感引向深入。
四、学法
1、收集信息
自主收集、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了这节课的需要,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诗歌、自主选择并背诵喜欢的诗歌,这显然是收集、获取信息的过程。
2、自主感悟
对于《游子吟》的写法,学生在与文本的再度对话与生生交流中,体会到先叙事后抒情的表达方法。
3、实践创作
本节课的突出环节就是学生运用学到的写法动手创作,学生创作的时间是充足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实践是他们收获知识、收获快乐的主要途径。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里以读诗、背诗为先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对《游子吟》的喜爱。让诗歌的醇香包围着学生,让母爱的真情陶冶着学生,这正是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
(二)感悟写法
1、感悟《游子吟》的写法,以“诗人是怎样写出母爱的伟大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再度对话,自主悟出全诗前四句叙事,后两句用比喻的形式抒写真情的写作特点。
2、回顾生活中的母爱,为作诗找素材:用歌曲《母亲》抛砖引玉,歌中既有情的感染,又有母爱的平凡小事,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点燃了学生胸中的诗情,这时候再让学生述说自己母亲疼爱自己的小事,便会水到渠成,真情喷涌。这里的说为写好诗的前一部分奠定了基础。
3、引导学生用多彩的语言赞美母亲,为写好诗的后一部分作铺垫,先说后写,降低了动手写诗的难度。
(三)仿写诗歌
1、作诗前,老师对照板书再次概括了《游子吟》的写法,其实也就是告诉学生循此法创作,又提示了古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诗的体裁进行仿写,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创作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四)欣赏诗作
第一步,首先利用视频展台展示诗作,师生共同评议,评议以“先叙事后抒情”为基本尺度,也可以赏诗作中的语言亮点,或指出瑕疵,使诗趋于完美。
第二步,配乐诵读自己的诗歌,老师相机予以评价,这里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
下课前,老师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余时间再作一首诗,送给关心、疼爱自己的人。这一环节目的是把诗歌创作延伸到生活中。
《游子吟》说课稿4
设计意图:
《游子吟》选自大班下册教材主题一《爱心对对碰》。《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
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古诗教学,是我班班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三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讲述故事法
2、图示、图文结合法
3、动作表演法
4、欣赏吟唱法
5、预知学习法
6、复习巩固法
古诗内容分析:
《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这种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考虑到既要把这种醇美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又能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我设计了三个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课件《游子吟》歌曲
古筝轻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提前让孩子在母亲指导下练习缝衣服,体会母亲缝衣的辛苦。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让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听由古诗内容改编的感人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的内容,了解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老师第一遍感情朗诵古诗《游子吟》,使幼儿简单理解古诗的题目及作者,初步了解古诗内容,也为幼儿后面的朗读做了示范。
3、老师教幼儿朗诵古诗。
4、让幼儿边欣赏三幅插图边听老师朗诵第二遍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临行”、“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以及游子对母亲炽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带着这种令人感动的心情朗读古诗。
5、指导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要求逐步提高。
首先,请幼儿尝试朗诵,读出感情。
接着,配乐朗读,读出重音、停顿和节奏美,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
最后,表演朗诵。
6、感恩教育:
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麽?做些什麽?教育孩子从小替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妈妈操心,做个孝顺的好孩子。记住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母亲节。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游子吟》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古诗不仅可以朗诵、歌唱,还可以配画,这也是我国特有的古诗文化。希望孩子们多诵读一些古诗,从而更好的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游子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游子吟》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理念:品味情感 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在作家肖复兴的眼中,母爱是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荔枝,在史铁生的笔下,母爱是那一句简短而深沉的叮咛:“要好好儿活!”那么,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心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知道“游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是指谁?“吟”又是指什么?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
二、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好吗?(抽生读)
2、课件出示诗歌,听课文范读录音。齐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介绍: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那么,在这首诗中,孟郊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课件出示画面,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2、学生交流自己所体会到的意境,并说说从哪句诗体会到的。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请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
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晖”字有什么特点?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写小草与阳光的关系吗?(作者表面上是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是说“谁言游子心,报得慈母恩”!)
(2)、作者把母爱比作春晖,把游子比作寸草,那么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怎样比喻?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2、学习《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再读《游子诗》。你们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同学们,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5、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的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孩子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 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分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并且还化为了一个成语:寸草春晖。
2、交流名句的运用:今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这句话?(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将内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都化作这甜美的字眼,这最深情的呼唤(生:母亲!妈妈!)
让我们向在座的母亲们,向全天下的母亲们一起深情地呼唤(生:母亲!妈妈!)
5、在《游子吟》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七: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游子吟》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4、指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
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出示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1、诵读交流: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诵读《游子诗》和《游子吟》)
设计意图:《游子诗》适时的拓读,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响,交流名句的运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
五、说板书设计
游子吟
描写抒情
慈母手中线春晖慈爱的心
爱
游子身上衣寸草感恩的心
六、说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游子吟》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学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附板书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篇:游子吟说课稿
游子吟说课稿
游子吟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学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附板书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理念:品味情感 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在作家肖复兴的眼中,母爱是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荔枝,在史铁生的笔下,母爱是那一句简短而深沉的叮咛:“要好好儿活!”那么,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心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知道“游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是指谁?“吟”又是指什么?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
二、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好吗?(抽生读)
2、课件出示诗歌,听课文范读录音。齐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介绍: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那么,在这首诗中,孟郊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课件出示画面,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2、学生交流自己所体会到的意境,并说说从哪句诗体会到的。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请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
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晖”字有什么特点?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写小草与阳光的关系吗?(作者表面上是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是说“谁言游子心,报得慈母恩”!)
(2)、作者把母爱比作春晖,把游子比作寸草,那么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怎样比喻?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2、学习《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再读《游子诗》。你们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同学们,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5、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的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孩子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 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分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并且还化为了一个成语:寸草春晖。
2、交流名句的运用:今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这句话?(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将内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都化作这甜美的字眼,这最深情的呼唤(生:母亲!妈妈!)
让我们向在座的母亲们,向全天下的母亲们一起深情地呼唤(生:母亲!妈妈!)
5、在《游子吟》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七: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游子吟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3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2分钟)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4、指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8分钟)
出示孟郊另一首 《游子诗》。
1、诵读交流: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诵读《游子诗》和《游子吟》)
设计意图:《游子诗》适时的拓读,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8分钟)
1、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响,交流名句的运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2分钟)
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
五、说板书设计
游子吟
描写 抒情
慈母 手中线 春晖 慈爱的心
爱
游子 身上衣 寸草 感恩的心
六、说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游子吟说课稿4
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画面,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 “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游子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游子吟说课稿6
设计意图:
《游子吟》选自大班下册教材主题一《爱心对对碰》。《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
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古诗教学,是我班班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三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讲述故事法
2、图示、图文结合法
3、动作表演法
4、欣赏吟唱法
5、预知学习法
6、复习巩固法
古诗内容分析:
《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这种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考虑到既要把这种醇美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又能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我设计了三个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课件《游子吟》歌曲
古筝轻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提前让孩子在母亲指导下练习缝衣服,体会母亲缝衣的辛苦。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让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听由古诗内容改编的感人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的内容,了解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老师第一遍感情朗诵古诗《游子吟》,使幼儿简单理解古诗的题目及作者,初步了解古诗内容,也为幼儿后面的朗读做了示范。
3、老师教幼儿朗诵古诗。
4、让幼儿边欣赏三幅插图边听老师朗诵第二遍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临行”、“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以及游子对母亲炽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带着这种令人感动的心情朗读古诗。
5、指导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要求逐步提高。
首先,请幼儿尝试朗诵,读出感情。
接着,配乐朗读,读出重音、停顿和节奏美,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
最后,表演朗诵。
6、感恩教育:
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麽?做些什麽?教育孩子从小替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妈妈操心,做个孝顺的好孩子。记住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母亲节。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游子吟》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古诗不仅可以朗诵、歌唱,还可以配画,这也是我国特有的古诗文化。希望孩子们多诵读一些古诗,从而更好的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第四篇:游子吟说课稿
《游子吟》说课稿
说教材
《游子吟》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由于年龄小,对情感还不能深刻体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图像和语言去引导,去深切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真正受到亲情教育。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诗句的意思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教学中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说程序
一、激情导入,初读寻疑。
1、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谈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2、利用大屏幕出示注解,解释诗题,介绍诗人和写诗的背景。
二、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初读感知
播放课件,范读全诗。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教学中适时点拨学生: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学生会找到密密、迟迟)这些词,继而理解这些词所蕴含的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温和厚重、深长的语气,读出母亲的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最难以理解。
让学生先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 “三春晖”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三、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出示课件)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为孩子缝制衣服,我们就会油然而生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继而,引导学生: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
通过个人读,分组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四、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新词、生字,并指导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播放舒缓深情的音乐《母亲》),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2、古诗新唱,背诵古诗。
播放课件,学唱古诗,激发了学生背诵识记古诗的热情。
六、附板书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五篇:游子吟说课稿
教材分析: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这一课我选择了个教学内容:歌曲《游子吟》,歌曲《游子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由唐代诗人孟郊写作。歌曲为四二拍子,七声徵调式,右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深沉平稳,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回旋,情绪较为激动,第四乐句运用第三乐句的歌词,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结束句的旋律由一个长音构成,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全曲使人备感亲切、爱意绵绵。
设计思路:音乐是声音的世界,离开了唱就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教育了。故本堂课以学唱歌曲《游子吟》为主要内容。在方式方法上,通过听(听歌曲、听故事)→感(对母爱进行评价)→演(表演演唱)→创(献给母亲的话)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表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同时,设计了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
课堂设计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能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排队进教室,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
2、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3、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后对诗词内容和孟郊妈妈的行为进行理解和评价,用听唱法和视唱法进行歌谱教学。
4、歌曲处理:第一、二乐句唱得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第三、四乐句唱得激动、充满感情,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愿;结束句唱得意味深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感情。全曲应唱得连贯圆润,饱含深情。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为前倚音和四分音符、八分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三年级学生已有识谱基础,故本堂课我尝试让学生自学歌谱的方法为主,具体的做法是:
1、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前倚音。让学生唱一唱,有无前倚音的两种唱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好?为什么?使学生知道歌曲中运用前倚音能把游子对慈母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深切。
2、学生划拍视唱歌曲旋律,老师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2、师生交流,说说母爱。
二、感受与学唱
1、诗歌解读。
2、歌曲教学。
3、表演唱。
三、表现母子情
结合美术、文学及相关文化,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一片爱心。
四、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