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课时教案
周次
授课人:田慧
学科:民族政策常识
6年级
序号:6 课题: 第三课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以及推行阶段。
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教学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及推行阶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
导入:我们知道曾经在地图上存在的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现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从而导致国家联盟的解体。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也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国家稳定发展的大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依据这个原则,我国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我国的行政地图
提问: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几个,怎么称呼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提问:5个自治区与其他的一般行政区是否只是称呼上的不同? 提问:淄博有少数民族居住,但是为什么没有民族自治的地方? 设立民族区域自治需要什么条件?民族区域自治有几种类型? 出示材料,学生讨论回答。引出板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
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个区划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什么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那么在这些地区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有些什么特点呢? 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引出板书: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以及民族分部的特点。引出板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的。概括: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提供法律保障 提问:为什么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设计问题:
1、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是否可以让汉族彻底同化,没有必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要点:历史至今,各民族有相互同化的现象,但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同化或者消灭一个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毕竟是个弱势群体,如果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民族利益就得不到保证。
2、既然民族之间是平等的,那么我国有56个民族,是否可以设立56个民族自治区?
要点: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小聚居、大杂聚”决定了只有建立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区域自治。
因为有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差异,才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组织,不针对汉族。
3、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过矛盾、分裂,那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没有历史基础?
引出板书
(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
1、实践阶段
中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确立阶段
时间
法律
3、发展完善阶段
现阶段民族区域体系
课后思考:
回答: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制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阅读:p24 民族的花园
周次
授课人:田慧
学科:民族政策常识
6年级
序号:7 课题: 第三课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掌握民族区域自制的优越性及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教学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及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
导入: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的内涵以及民族区域自制的推行阶段。如今社会民族区域自治正在发挥它自己独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找一找
P25 请在我国的行政区域版图上找出五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说出其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民称和所在地。找出该地区是以哪个民族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1、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以民族作为自治单位,也不是单纯以低于作为自治单位二十两者的结合,缺一不可。每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有一定的管辖区域,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2、建立自治机关
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必备条件。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机关。它分为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3、行使自治权
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制的核心问题。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依据宪法规定,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自主权。
课后思考:
回答: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课外拓展
P26-27自己阅读大事记和知识链接
第二篇: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资源信息表
标
题: 第六课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教学设计)关键词: 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描
述:
一、教学目标
二、课前准备
三、教学过程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五、教学设计说明 学
科: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思想政治》 作
者: 教学设计:
徐晓兰 指导教师:
印伟 单
位: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 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
址:
Email:
第六课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能以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
二、学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民族英雄的事例及相关具体政策。
2.教师:整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媒体演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一些主要的自治区的具体位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讨论交流】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生:(略)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知识窗】教材P50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媒体演示】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组织了60人的回民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在吕正操支持帮助下,1938年7月他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在党的领导下,马本斋对队伍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队伍很快由三四百人发展到六七百人。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名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归纳】中国各族人民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同全国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是在中央政权机关领导下建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民同样也是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根本大法,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西藏是藏民族聚居区,藏族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95%,汉族和回、珞巴、门巴等其他民族人口占5%。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相关链接】教材P52
【思考探究】 比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的区别和联系。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区别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实行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思考探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重要作用?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族权利。
【媒体演示】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辟了西藏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新时代。
在西藏,人民选出的各级人大代表中,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35161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在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占70%以上,在县级人大代表中占85%以上,在乡级人大代表中占95%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西藏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结合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行使地方立法权,共制定了23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
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少数民族人民爱民族、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自觉地同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一起,担负起保卫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光荣职责。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媒体演示】改革开放以来,藏族和各兄弟民族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凝聚力。自1995年以来,15个省市已先后派出120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藏7地市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大批项目,开展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联合与协作,对口援助西藏经济发展,使西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在后藏谷地日喀则,上海市投资援建了日喀则上下水工程、日喀则上海广场等数十个项目,表达了上海人民对藏族兄妹的深厚情谊。在藏民族的发祥地山南地区,湖南湖北两省计划在今后5年共同投资1000万元,为山南培养1000名当地稀缺的各类建设人才......。
【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对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参与各项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培养构建良好民族关系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把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的信念。由于新教材的学习内容完全是根据现实生活背景来设置,并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加密切联系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善于从身边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现实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情感上的动机转变为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把构建良好民族关系作为自己的一种行动准则。
本节课教学过程,要实现由学生接受式的听转化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整堂课做到“听”、“做”、“想”、“讲”有机的统一。
教学设计: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
徐晓兰
指导教师: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印伟
第三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我的家乡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发展情况(学生观看图片欣赏感悟清原美好生活的由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那么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那些优越性?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76内容,思考回答:①我们这里是否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要不要中央的统一领导?③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 总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7页相关链接,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教师活动:思考西藏自治区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自治机关的何种自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二、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师活动:在世界上多民族的国家中,处理民族问题有不同的模式。中国共产党在经过积极探索之后,确定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那么,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哪? 学生阅读教材P77回答: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中央支持西藏自治区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7-79页内容,结合视频及现实情况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的感情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 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
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 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 是指()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09.山东)《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成立 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①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③自治区文化 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④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09全国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 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 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6、回答: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五个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那么这些地方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核心问题一: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核心问题二: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重点)?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1)含义(重点)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是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吗?
前提:国家的统一。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是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而非平行的关系
是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呢?为什么?
范围:是各少数民族,不是各民族;只适用于少数民族,不包括汉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聚集是指集中居住,不是少数民族居住地,③核心:是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也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独立,也不是主权,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
(2)内容 :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72个民族乡(镇),这些民族乡(镇)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 自治地方不是只有少数民族,而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没有民族乡,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管理形式,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比一般的乡镇有更多的自主权。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是自治机关吗?
(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具有双重性质,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与其他行政区域的司法机关一样,非自治机关)(4)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含义:自治机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行使自治权的法律依据,立法自治权自治地方人大有自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事例: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等
第一,变通执行权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若不适合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事例: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并规定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以维持。
第二,经济自治权
自主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管理地方财政
事例:在税收方面,全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种税费;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第三,文化管理自治权
自主管理本地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
事例: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第五,其他自治权
事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人口中招收。
联系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比较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异同(设立目的,自治程度,社会制度几个方面比较)
(1)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2)适用区域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3)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
(4)法律依据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自治的依据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港澳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认识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那么为什么在解决民族问题上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思考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客观必然性。----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特别是近100多年来,面对着外敌的入侵,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如:西藏人民抗英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各民族人民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关系。同时,统一成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都为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1)、必然选择:
A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匈奴族早在公元前8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 B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各民族居住地看,各民族分散在各省区市,混合居住,因此叫“大杂居”,但从各省区市看,少数民族聚居在一乡、一县,又是“小聚居”的形式,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区域内又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汉族区内也有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认同,各民族间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必然选择,那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底好不好?
(2)、现实意义(显著的优越性)
首先,我们学过地理都知道除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其它几个都位于我国的边沿,在边疆容易出现什么问题?领土纠纷。在西藏地区我国曾和印度发生纠纷。我们设立了自治区能够团结起生活在该区域的各族人民?所以说有利于抵抗外敌,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数量一直在增多,要确保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至少一位人大代表,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代表谁的利益?
生:少数民族。:所以这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师:在西藏自治区,除汉族、藏族外,还居住着其他少数的民族。分布在西藏不同的地区,其中有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回族、怒族、纳西族、独龙族、僜人、夏尔巴人等。各族人民,亲密团结、和睦相处,建立了水乳交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这些话我们有没有很熟悉?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过去:西藏农奴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工具简陋,主要农业区仍用木犁、木锄,间或有铁铧木犁。收获量仅为种子的4~5倍。畜牧业牛羊的成活率分别约为50%和30%。歌词中唱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现在:
1、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
五十年来,西.藏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巨大飞跃,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
2、现代工业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迄今已经建立起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森工、采矿、建材、化工、制药、印刷、食品加工等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培育出拉.萨啤酒、奇正藏药、珠峰摩托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
3、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蓬勃兴起。
电力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4、第三产业已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
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IT等在旧西.藏闻所未闻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5、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
和平解放以来,国家投巨资兴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大力进行以“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为代.表的大批农牧业基础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农牧民靠天吃饭、养畜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历史 西藏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社会主义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利于?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教师引导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一制度呢?
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它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不比的优越性,成为了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拥护它,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设计
陈仓区东关高中 张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进行新课】(课堂探究)学生动手在地图上画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引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按照学案指导,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学法指导)前提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机关
地位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党的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7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合作探究)学生动手做做连连看连线,进一步掌握自治权的内容(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学生分四组比赛判断是自治权的那一种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7--78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课余作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尤其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自治区还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自治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辨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