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讲课人:曾永昌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 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
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甲液(0.1 g/ml的 NaOH 溶液)斐林试剂乙液(0.05 g/ml的 CuSO4 溶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
1、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选材:卵清稀释液或黄豆(浸泡1-2d)
豆浆
滤液
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第二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如: 葡萄糖+ Cu(OH)2___加热_______葡萄糖酸 + Cu2O↓(砖红色)+ H2O,即Cu(OH)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
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
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三、蛋白质的鉴定
【学习重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重要考点】主要的考点是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溶液浓度不同,使用原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实验选材等。
【基础回顾】
1、检测还原糖所使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使用时,应先,该试剂与还原糖作用形成色沉淀。
2、检测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脂肪作用被染成色。
3、检测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色,使用时应。
4,检测淀粉使用试剂是,作用的结果是呈色。
【重点问题探究】
1、选材:要富含有待测的物质,且颜色近于无色或白色(为什么?)
2、还原糖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氢氧化铜的颜色)→棕色(氢氧化铜和氧化
亚铜混合物的颜色)→砖红色(氧化亚铜的颜色)。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相同点:①试剂组成相同,都是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两部分组成。②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都是0.1g/ml.(2)不同点:
①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的浓度是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浓度是0.01 g/ml。②用量不同。斐林试剂中把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等量混合1ml使用;双缩
脲试剂是先在含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1mlA液(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几滴B
液(CuSO4溶液,量较少)。
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中两部分试剂要现配现用,且把待测试管放在盛有50~6
5度的温水的大杯中加热约2min而双缩脲试剂是先加A液(NaOH)1ml,摇匀后再加B液(CuSO4)4滴再摇匀。④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2悬浊溶液。还原糖与新制的Cu(OH)2在加热煮沸条件
下,能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实验过程中,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Cu
SO4)等量混合,让其反应生成Cu(OH)2后,才能加入到含有还原糖的组织液中。如果先后或者说分别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到含有还原糖的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使反应物中没有Cu(OH)2或Cu(OH)2不足,从而使还原糖与Cu(OH)2的反应不能进行或现象不明显,影响了还原糖的鉴定。
双缩脲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
成紫色的络合物。所有的蛋白质均有此显色反应。它是NaOH和CuSO4两种溶液。在实验过程中,先在含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1m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几滴CuSO4溶液(量较少)。即先后加入NaOH和CuSO4溶液。如果在NaOH中滴几滴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含蛋白质的溶液中,混合液就没有Cu2+,显色反应就不会发生。
4、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现象:
【典例分析】
将面包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是粘稠物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溶液D、碘液、斐林试剂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可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的是()A、韭菜B、白菜C、菠菜D、梨
2、在麦芽糖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
3、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4、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试剂,淀粉可用试剂来检测。(3)实验材料: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糖:;②鉴定淀粉:;(5)实验现象:;(6)结果分析:。(7)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5、某商场所卖的脱脂奶粉被怀疑为假冒伪劣产品。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小组的同学想
把调查脱脂奶粉的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交给你的任务是鉴定真假脱脂奶粉。(1)搜集资料:
①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滴脂肪等成分。②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2)鉴定是否用淀粉冒充:
(3)鉴定是否用全脂奶粉冒充:
(4)结果分析:
第三篇: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学案六实验一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解读两纲
1.识记鉴定实验所用的材料,懂得选材的要求。
2.掌握实验原理、步骤,理解实验目的、方法。
3.学会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正确选用鉴定试剂,并能按规范的要求操作,独立完成鉴定工作。
4.明确观察对象,正确说出鉴定过程中样液的颜色变化,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解释实验现象,作出实验结论。
5.能熟练制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和使用低倍显微镜,了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6.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二、高考热线
1.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以简答题出现,重点是以对比的方式考查相关实验的异同点。
2.以教材实验为依据,设置实验设计题是今后考查的重点,如“设计实验证明淀粉酶是蛋白质”,就是依据教材中的实验3的原理和步骤。
三、学法指点
1.运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三种物质的鉴定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
2.对比三种物质鉴定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掌握试剂使用上的区别。
3.根据所学的原理鉴定类似物质,设计相应的实验程序。
四、教材梳理
(一)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可分别与某些化学试剂作用产生特定的_____________。
(1)可溶性还原糖+__________试剂—→砖红色沉淀
可溶性还原糖+班氏糖定性试剂—→__________
(2)脂肪+__________________染液—→染成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染成______
(3)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试剂—→溶液呈紫色
(二)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
(四)方法步骤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1)制备组织样液:苹果切块、研磨、________。
(2)鉴定组织样液:1 支试管+2mL_____________+2mL________________,振荡试管,(溶液_______色?),________2min左右,观察溶液颜色变化。(________色→棕色→_________色)。
2.脂肪的鉴定
(1)切片制作:用花生子叶作徒手切片。
(2)染色:1块载玻片+切片+ 3滴________染液,3min后吸去染液+ 2滴50%________溶液去浮色,吸去后+ 2滴__________,盖盖玻片。
(3)镜检鉴定: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子叶最薄处,再用高倍镜观察。(圆形的脂肪颗粒为_____色)。
3.蛋白质的鉴定
(1)制备样液:大豆切片、________、_______。
(2)鉴定:1 支试管+2mL黄豆组织样液+2mL________________,振荡试管(溶液_____色),+4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______色→______色→_______色)。
(五)结论与讨论
1.结论:从斐林试剂与苹果样液作用、苏丹III染液与花生种子作用、双缩脲试剂与大豆样液作用
1的颜色变化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鉴定依据。因为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_________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有固定颜色的新化合物。故可根据待检物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的____________,如橘黄色、_________色、______色等,鉴定生物组织中含有_______、可溶还原糖和___________。
五、疑难精析
1.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斐林试剂只能检验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或不溶性糖。
2.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的选材原则。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常用的植物组织是: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为淀粉,其叶不理想。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等,其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由于叶片中叶绿素颜色较深,影响鉴定时实验现象的观察,也不宜作实验材料。
3.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的关键性的步骤在于斐林试剂现用现配及用量。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0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混合均匀后[得到淡蓝色的Cu(OH)2沉淀的悬浊液]立即使用。如果过早混合会产生Cu(OH)2沉淀,加入到组织样液中并加热时会产生黑色CuO沉淀。而临时混合所得斐林试剂立即用于实验,即可使新制的Cu(OH)2作氧化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溶液的变化过程:淡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4.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在对盛有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混合物的试管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易破,因为试管受热不均匀,若要避免此现象产生应改用水浴加热。此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5.双缩脲试剂并不是双缩脲分子。所谓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经脱氨缩合而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实验桌上两瓶不同浓度的CuS04溶液,避免拿错。
6.蛋白质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其关键性步骤在于先加双缩脲试剂A(0.1g/mLNaOH溶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0.01g/mLCuSO4溶液)。如果用鸡蛋白稀释液,则浓度不宜过大,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净。
7.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脂肪的种子,其关键性步骤在于子叶要削成理想薄片。为了作好徒手切片,种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也可改成刮取种子子叶泥制作临时装片,易做,效果又好。
8.填表比较实验1和3:
9.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也用注意对照。如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时,鉴定之前需留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样液颜色变化作对比。
例1 用下列实验材料做特定实验,从理论上讲能否成功?说明依据的道理。
(1)用韭菜叶片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2)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
(3)用卵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
[解析] 此题是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和应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韭菜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并不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转变成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绿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这些单子叶植物作此实验材料;后两个实验材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答案:(1)用韭菜叶片做还原糖实验不能成功,因为叶片内虽然含有大量可溶性还原糖,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颜色较深,对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遮盖作用;(2)若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从理论上说可以成功,因为该种子含较多的脂肪,种子也比较大,便于进行徒手切片;(3)由于卵白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从理论上讲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是会成功的。
六、趁热打铁
(一)选择题
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D.碘液、斐林试剂
2.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D.留下次实验用
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
4.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
C.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D.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
5.现有如下实验材料:①西瓜汁②菜籽③豆浆④草莓果实⑤花生仁 ⑥鸡蛋清,它们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砖红色、与苏丹Ⅲ试剂作用呈橘黄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的实验材料分别为()
A.①④、②⑤、⑤⑥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③、⑤⑥D.②④、③⑤、③⑥
6.青苹果汁遇碘液显兰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汁含有淀粉,不含有糖类B.熟苹果汁含有糖类,不含有淀粉
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成单糖D.苹果成熟时,单糖合成淀粉
7.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物的鉴定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均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种子子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距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没调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
C.显微镜物镜损坏D.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9.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少许石英砂,其目的是()
A.研磨充分B.防止糖被破坏C.防止反应D.无作用
10.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是()
A.产生气泡B.溶液呈紫色C.溶液呈蓝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
11.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因为()
A.蛋白质都有肽键B.蛋白质都有氨基酸
C.蛋白质都有羧基D.蛋白质都有氨基
12.(多选)下列物质用斐林试剂检测时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淀粉
13.(多选)下列各组中前项为所鉴定的物质,中项为所使用试剂,后项为所产生的颜色。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斐林试剂、橘黄色B.脂肪、苏丹Ⅲ染液、砖红色
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D.淀粉、碘液、蓝色
二、非选择题
14.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需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请根据下表所列各种材料回答问题:
(1)其中适合于鉴定糖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种子不如花生种子更适合用来鉴定脂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小麦种子中糖类化合物___________含量很高,却不适合用来鉴定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时:
(1)所用斐林试剂甲液的质量浓度为____g/mL,乙液的质量浓度为____g/mL,如何用这两种溶液配制斐林试剂(简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混合后产生_________色沉淀,它与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___色沉淀。
(3)请解释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此实验时,试管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易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若要避免此现象产生应改用_________________。
16.用苹果和黄豆做实验材料时,都需将其研磨碎,在研磨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研磨后二者都需要对研磨液进行过滤,过滤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_,在过滤中为什么只用一层纱布,不用滤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设计实验,论证结论)请根据下列材料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证明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1)实验器材:鸡蛋、人的唾液、清水、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和滴瓶。
(2)实验原理: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即双缩脲反应。如通过实验再证明淀粉酶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即可证明淀粉酶是蛋白质。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和食品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主讲人:于寿田 课时:1课时 2012年5月
一、实验原理(见学案)(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件 产生特定颜色反应。(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见学案)1.知识目标:
识记:记住鉴定所用材料,懂得选材的要求。
理解: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归纳出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2.能力目标:
⑴学会制备生物组织试样,并能按规范化要求操作,独立完成鉴定工作。
⑵能正确选取鉴定试剂,并能进行规范化操作。
⑶明确观察对象,正确说出鉴定过程中试样的颜色变化,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解释实验现象,作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册。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根据农村学校花生产区的实际,选择花生油替代花生种子进行实验。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利用常见食品——鸡蛋蛋白稀释液作为检测材料。
五、仪器、试剂(见学案)
1.仪器: 研笨一套、试管架、试管(6支)、500mL大烧杯(2个)、250mL小烧杯(1个)、小量筒、温度计、试管夹、试管刷、滴管(3支)、暖水瓶、空矿泉水瓶(1个)、解剖刀、纱布、废液桶。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热水,清水。
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演示、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
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原理展示(多媒体)
① 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需要用备用的热水,在大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② 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注:需要用花生油(可以稍加稀释)进行实验;及时刷洗实验用具。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 溶液)
教师提问:在我们高中生物中还学习过那些利用颜色反应鉴定物质的?用到了那些化学试剂?由产生了那些特定的颜色呢?
学生回答:略。如果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①RNA+ 吡啰红 红色 ②淀粉+碘液
蓝色
③DNA+甲基绿 绿色(水浴加热)④线粒体+健那绿
染为蓝绿色
⑥染色质(体)+醋酸洋红(龙胆紫)红色或紫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实验步骤: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 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3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研磨液隔一层纱布过滤到小烧杯中,再将纱布中的残渣进一步揉挤,往烧杯中加1ml水进一步稀释。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水浴加热:在50-60℃温水中,水浴加热2分钟。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甲液(0.1 g/ml的 NaOH 溶液)斐林试剂乙液(0.05 g/ml的 CuSO4 溶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取花生油2ml(可稍加稀释,用量筒量取)。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
2、实验成功的要点:
实验前可用稍量的清水稀释,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要注意充分振荡。
(三)、蛋白质的鉴定
1、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选材:用量筒量取卵清稀释液2ml。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八、结果与交流:请两个小组根据所做的实验总结基本实验步骤,并说明实验现象和结论。
九、进一步探究与提高(见学案):
某商场所卖的脱脂奶粉被怀疑为假冒伪劣产品。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把调查脱脂奶粉的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交给你的任务是鉴定真假脱脂奶粉。(1)搜集资料:
①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微量脂肪等成分。
②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讨论并说明:
(1)鉴定是否用淀粉冒充:
(2)鉴定是否用全脂奶粉冒充:
结果分析
十、作业:完成实验学案上的选择练习。
第五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实验内容与日常饮食相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但实验材料和试剂较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2、学习内容分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的内容。本次实验放在教室上完实验理论知识之后,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3、学习环境分析
本节课分两个生物实验室先后进行,实验材料、试剂完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能力目标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渐形成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2)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学重点
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四、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
五、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验室条件对学生进行分组(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准备实验材料:苹果匀浆、稀释的蛋清、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淀粉溶液;实验用具:双面刀片、试管、试管夹、水浴锅、量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之前理论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今天,我们就来实验室里实地操作一下,看看是否能出现想对应的现象。本节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讲解大致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二阶段:进行实验,分两个实验室开展,先在三楼实验室,后在二楼实验室;第三阶段:整理实验仪器,课堂小结。
(一)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还原糖的检测与观察
加入待测组织样液【白色】→加入斐林试剂(甲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 加入)【蓝色】→水浴加热(50-65℃)2min→观察现象【砖红色沉淀】
强调:①斐林试剂现配现用;②水浴加热,试管要用试管夹夹好,试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③在加热过程中,颜色变化为: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棕色为过渡色。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切片备用→蘸取切片→滴加苏丹III染液,染色3min→吸去染液,滴加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吸去酒精,滴蒸馏水,盖片→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后高倍)【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强调:①切片时要横切,尽可能切薄。②切花生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切到手。
3、蛋白质的检测与观察
加入待测组织样液【白色】→加入A液,摇匀【白色】→滴加B液,摇匀→观察【紫色】 强调:先A后B,每次都要摇匀。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加入待测组织样液【白色】→滴加碘液→观察【蓝色】
(二)进行实验
学生2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依次指导。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并且对本节实验课中出现的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
七、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液——橘黄色颗粒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淀粉——碘液——蓝色
八、教学反思
1、本节实验内容较多,时间安排紧凑,占用了一部分休息时间;
2、有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强调,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当操作;
3、缺少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