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四下第8单元教案[本站推荐]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的例1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1)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2)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4)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移多补少”)
(5)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6)小结: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4+12+11+15)÷4 =52÷4 =13(个)
3.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小结: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生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五、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2课时平均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91页例2及92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运用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田径小组有4名同学,身高分别是139cm、142cm、146cm、141cm,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你是怎样理解“平均身高”的?
2.你会解决上面那个问题吗?该怎样解决? 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二、新知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2)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3)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4)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 女生队:(18+20+19+19)÷4 =85÷5 =76÷4 =17 =19(5)全班汇报交流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除以4呢?你认为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3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
(1)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2)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3)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4)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5)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6)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间隔要均匀。
(7)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教材第96页)
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
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五、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设计。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4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进一步积累统计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识图练习
(一)练习二十三第2、4题。(横式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读统计图,了解数据。
2、分析数据,比较变化。
3、分析结果,体验统计价值。
(二)练习二十三第5题。(纵式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读统计图,了解数据。
2、分析数据,比较变化。
3、分析结果,体验统计价值。
二、绘图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3题。(1)引导过渡,了解数据背景。(2)绘制、交流统计图。
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
(3)交流: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组单元备课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教学建议:《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 等等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品味,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课后延伸可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深人地教育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要有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勇气。”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抓住字形特点加以指导书写。《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文章中自然段较多,段落较短,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你佩服哪个儿子,为什么?“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句型“一个„„一个„„另一个„„”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串编课本剧。《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编排得特别好。而今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只会想自己。出门打车,见什么买什么,很少替家长考虑,也不懂得节俭。这册的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没有要求写的生字,课文一般都比较长,旨在培养学生默读思考的能力。建议这课以默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自主提问,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引导为主。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学会节俭。
教学时间:
《画家和牧童》
2课时
《我为你骄傲》2课时 《三个儿子》
2课时
《特别的作业》1课时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24、画家和牧童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 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
注:字谜──黑土
动作识字──戴 拱 翘 抹
体验识字──一个人常常因为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6、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⑴ 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⑵ 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⑶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⑴ 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 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⑴ 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教师范读、分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⑵ 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⑶ 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思考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挤进人群大声喊,(喊什么?)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
二、读文品悟
1、听到小牧童这样喊,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2、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导读、范读、评议读、表演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当观众,也可以当围观的人。(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⑴ 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⑵ 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⑶ 律动:
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下面让我们在轻松的音乐中休息一下,欣赏欣赏他们的作品.)
(融律动和中国画的欣赏于一体,拓展了文本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五、总结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他认为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翘起说明牛心情好,这样更容易斗赢,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画家
和
牧童
浓墨涂抹
喊
轻笔细描
勇敢
和蔼 虚心 惭愧
善于观察
教学反思:
25、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喂“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5、识字游戏:
⑴ 说偏旁猜字。
⑵ 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璃、滑、碎”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感情朗读,想象感悟 1、感悟“我”的心里变化:
⑴ 默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我”心情的变化。
⑵ 感悟有关句子:
开心: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时那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在这种情境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重点练读: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害怕:重点练读: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我会想些什么? 不自在:这以后,„„我却觉得很不自在。说说为什么会不自在? 轻松:为什么会轻松?
把小男孩想的和做的画出来。汇报小男孩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让生充分说。)2、课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生自由读课文的6、7自然段:
⑴ 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讨论。
⑵ 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慈爱又善良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
⑶ 说说读到这里最让你感动是什么? ⑷ 你想对老奶奶,“我”说些什么话?
三、扩展延伸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四、实践活动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跟老奶奶写信?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我 为 你 骄 傲
老奶奶
小男孩
宽容
诚实 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反思:
26、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3、欣赏课文的内容,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敬父母。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 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an)胳膊(bo)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⑴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⑵ 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⑶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
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⑴ 完成填空: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⑵ 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⑶ 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⑴
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⑵
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①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② 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⑶ 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课外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
老爷爷眼中
我的眼中
↓
↓
↓
①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 唱歌好听
③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敬父母
教学反思:
27、《特别的作业》
教学目标:
1、认读“作、业”等14个生字,会写“作、业”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睦相处。
3、在读中感受大自然与春天的美以及人物语言与行为的美,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认字14个,写字8个。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教学难点:
注意句与句的联系,通过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感受春天的美丽。
2、师:春天到了,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来。第二天,小朋友们有的手里拿着红红的桃花,有的手里拿着嫩嫩的桑叶,有的拿着细细的柳枝,还有的带来了青青的小草。只有小丽手里什么也没有„„同学们,小丽怎么会没完成作业呢?她会不会挨批评呢?你们想知道吗?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小丽的特别的作业。3、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问)学生提问后,老师总结学生的问题:(1)“特别”是什么意思?(2)“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3)“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5、孩子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告诉你们吧,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下面我们一起去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文识字
1、多媒体演示课文内容,学生认真听,了解大意。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3、在读课文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呢?谁来介绍介绍好办法?
4、学生采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5、多媒体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6、同桌互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通过自己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反馈:
(1)”特别”是什么意思?(与众不同)(2)“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小丽)
(3)“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一幅玉兰花的画)(板书)
3、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可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同学们能帮我一起解决吗?老师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学生分组讨论:小丽画的画很美,她画的玉兰花还在树上,没有被破坏。(板书:关爱生命、爱护花草)
4、你认为小丽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爱春天
不同点:爱法不同,同学们摘花折枝是在破坏春天,而小丽是把春天画在纸上,是在爱护春天,她最懂得怎么去爱。
四、听音乐,感受春天的美。1、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2、听后填空:()的春天
3、看到这么美的春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发言得出:爱护花草树木从我做起。4、你想对小花、小草、小鸟„„说些什么呢?
5、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完成这项作业呢?
(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把春天的景色拍下来,带到教室给大家看;也可以写一首赞美春天的小诗,读给大家听;还可以把《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唱给大家听。)师:看来,你们已经成为爱护大自然的小卫士了。
五、扩展延伸
你能写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话,提醒每一个人吗? 板书设计:
特别的作业 一幅玉兰花的画
↓
关爱生命、爱护花草
↓()的春天
教学反思:
28、《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生字,能联系句子了解词语意思。
2、通过朗读有关句子,明白文中小男孩喜欢汽车但不买汽车的原因,使学生对小男孩“关心妈妈、为妈妈着想妈妈”的品德有深刻印象和感染,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体会小兵是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心家人、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出示玩具
2、(由玩具导入)在各式玩具中,你最喜欢什么?
3、导入:今天还有个小男孩也被这些玩具吸引住了,一直站在柜台前,就让我们一起去和他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让我们打开书本去认识这个新朋友!要求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我们的新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
1、课文读完了,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词语宝宝吧,你会读吗? 玩具
柜台
售货员
药品 光芒
兴奋
目不转睛 咱们
富裕
抢着说
2、(1)小朋友们读的真好!
那么现在你们能说一说:我们的新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交流:懂事、孝敬父母)
(2)课文中也有一句夸奖孩子的,你能找到吗? 板书:多懂事的孩子呀!一起来夸一下吧(生读)
三、默读课文,学习探讨
过渡:为什么说他是懂事的孩子呢?
预设:小男孩他很喜欢小汽车却不让妈妈给他买。
师:你从哪里看出孩子很喜欢小汽车呢?请你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感悟(喜欢)句子
出示:1、柜台前有一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1)我听出来了,小男孩很喜欢小汽车,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欢,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想想句子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小汽车的孩子。
A: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教师引读
小男孩看到一个叔叔带着儿子来买小汽车,他就();看到一位阿姨领着女儿来买小汽车,他就();可见,他是多么()。
板书:多么喜欢小汽车
请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自由读)
B: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目不转睛”是怎么样的神情?(做一个目不转睛的动作)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你们什么时候会目不转睛的看一样东西?
是呀,小男孩就是这样,眼睛盯着小汽车一动也不动,被小汽车所吸引,可见,他是多么()师指着板书生读。
哪个小朋友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在来读读(指名读)
C: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是呀,柜台前的小男孩这时候看着心爱的小汽车,他的目光里就有一种兴奋的光,可见,他是多么()。师指着板书生读
D:现在看来,小男孩的心思你们都懂了,那么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思读出来吗?(1)齐读(2)指名读
2、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
你从哪里感受到呢?(专心)是呀,那么专心的看小汽车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非常的喜爱小汽车,那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小男孩对小汽车的喜欢之情,好吗?(齐读)感悟:(回绝)句子
1、师: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应该让妈妈买小汽车呀?但小男孩却怎么做?
(生交流)板书:只看看,不买
2、出示句子:“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1)小朋友说
你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小男孩是怎么说的?(抢着说)你来说一说
请小朋友们带着这种语气自己说一说。(2)小男孩为什么要抢着说? 预设一:
(为了不让妈妈为难)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小兵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为什么不让妈妈买? 预设二:
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他心疼妈妈„
是呀,(出示句子„„)妈妈说的这句话我们知道小兵为什么要抢着说,此时我们也明白了小兵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感悟中心句:
出示句子: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1、我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家里不富裕,不富裕就是()(2)贫困的原因是:(爸爸生病、常年)
理解“常年”:常年指一天吗?是的常年就是指长期
爸爸常年病着,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妈妈一个人肩上,小男孩心疼妈妈呀,什么也不让妈妈买:
期末考试,小兵考了100分,妈妈想奖励他(),他不让妈妈买。小兵的8岁生日到了,妈妈想给他买(),他不让妈妈买。(),妈妈想给他买(),他不让妈妈买。小兵不要的东西太多太多„„多懂事的孩子呀!此时此刻,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预设:难过的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指名读
欣慰的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指名读
伤心的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指名读
骄傲的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指名读
看来,小朋友们此时此刻已经理解妈妈的心情,那么请你们带着你的理解(自由读一读)
(齐读)
(既难过又欣慰,既伤心又骄傲,为不能满足儿子要求的无奈和有这样儿子的骄傲)
2、感动吗?售货员阿姨和她的女儿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要了吗?他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不,谢谢,我不要。”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过渡:
男孩拉着妈妈的手离开了,离开时他的心里是这么说的:
3、读小诗:课件出示。
不,我不要!
爸爸,还在病床上。
不,我不要!
妈妈,还在劳累劳累的工作。
因为
我不要妈妈再劳累奔波,因为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让我们一起把小兵的心里话说一说:
四、拓展
1、是的,原来他心里是这么想的。面对这样一个懂事的小男孩,我相信我们全班的小朋友都有很多话想对他说,那么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五、小结
希望小朋友们能向小兵一样做个懂事的孩子!板书: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多懂事的孩子呀!喜欢
小汽车
不买 送
不要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2、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3、学会连接动类与偏正类的词组。
4、积累(读背)节气歌。
5、进行口语交际,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习写作,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3、能正确搭配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出示相应的句子: 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同学了解感叹句的用法。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
⑴ 今天老师没来。
⑵ 明天是你的生日。
三、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材、拦、蚪、猴、伴、膀、慢、祖
同学认读生字。
2、再出示新字:
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3、同学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
同学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
4、同学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身的识字方法。
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总结
同学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课件出示:
3、打开
方向
茂密的乌云
区分
宝藏
满天的空气
寻找
窗户
清新的枝叶
(1)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2)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
(3)指名汇报学情。
(4)讲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区分”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
(5)再出示几个进行练习。
二、读背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
1、出示相应的节气歌。
2、同学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师生正音。
4、师范读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针对每一个季节出示相应的节气。
6、了解“暑相连”与“秋处露秋”的意思。
7、同学质疑,相互提问,一起解决。师参与到同学中去。
8、熟读成诵。
三、课后延伸
师:我们不只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你的朋友们,好吗?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不愿意去?(愿意)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动物世界)
生观察后回答:动物世界(师板书: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都有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吗?
生看后积极回答: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
师:大家知道真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动物世界真奇妙。(板书:奇妙的)
二、自由组合,生生交流
师:动物世界真奇妙!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赶快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自身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在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可以提出自身的疑问。(师巡视指导)
三、组织同学,班内交流
选取几名代表上台交流,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四、组织评价
同学们进行评价,优胜者选取自身喜欢的小动物,以示鼓励。
五、写一写
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愿意把自身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
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同学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同学写好后,与本组同学进行交流。
4、选写的生动的读一读。
六、总结
同学们说的、写的都特别好,而且还懂得了维护动物,就是维护我们的家园,维护动物是大事。教学反思:
第三篇: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
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
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各种形状的图形若干,一份操作纸、剪刀
教具:房子图两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的四等分
1、师: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可是这今天刮大风、下大雨,把小动物家的窗户纸都吹破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贴窗纸吗?
2、出示小猪房子图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谁的家?小猪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小猪要请小朋友把窗户纸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小朋友能做到吗?1、幼儿动手将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进行等分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好一张窗户纸,先把它折一折,分成相等的四份,然后根据折痕剪下来,再拼一拼。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图形来分。
3)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结果贴在窗户上。
4)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将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就叫做四等分。
二、学习正方形的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猫房子图,师:刚才我们把小猪的窗户纸都贴好了,小猪真开心。可是小猫现在还伤心呢,我们也来帮帮小猫吧。看,小猫家的窗户纸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2、幼儿动手将正方形进行四等分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你们能不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窗户纸四等分呢?小猫要请小朋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分,你们来试一试,好吗?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结果贴在窗户上。
3)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四种四等分的方法。
三、幼儿探索长方形的`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兔房子图,师:小朋友的本领让小兔知道了,小兔也想请你们来帮忙,看小兔家的窗户纸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2、幼儿动手将长方形进行四等分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四等分,分好一种就贴在窗户上,再分另一种,看看谁的分法最多?
3、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不同的分法)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长方形的五种四等分的方法。
5、教师演示长方形的第六种最难的分法。
五、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都贴好了窗户纸,小动物们都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那除了这些图形以外,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四等分呢?请小朋友等一会在教室里找一找,试一试。
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将一个物体或几何形体分成相等的四份,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2、在操作中感受四等分的多样性,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纸人手3张,示范图,剪刀
2、实物:
3、个性化巩固练习
活动过程:
1、初步尝试,感受四等分
(1)出示一根彩带。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几根彩带?你能把这一根彩带变成两根相等长的彩带吗?
(2)请个别幼儿尝试,先将一根彩带变为两根一样长的彩带。
(3)再请个别幼儿尝试,由一根彩带变为四根一样长的`彩带。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小结:把一根绳子变成相等的四份就是四等分。
2、探索发现、分享多种分法。
出示正方形。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如果把正方形进行四等分,那你有几种方法呢?(请幼儿尝试折叠法)。
(1)幼儿用正方形探索四等分的多种分法。
(2)方法分享,并出示相应的示范图。(提醒:折叠时角对角,边对边)
(3)在刚才分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有些图形分四等分时有多种分法。
3、观察比较,感受整体与部分。
(1)师:请你选择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纸各一张,比一比,它们是否都是一样大?
(2)请你选一种方法把其中一张正方形用分割法进行四等分,分完以后选其中的一份和另一张正方形比比,你会发现什么?
小结:整体大于每个部分。
4、操作练习,提升经验
讲述操作要求: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四等分?是四等分的请你在下面的括号打√。
(2)小熊有三种形状的花布,请你把这些花布分成四等分,有几种方法?请用笔画一画。
(3)请你找出图形中缺少的那部分。
(4)请你把这些数分成相等的两份,并把数字填写在下面的方框里。
5、操作练习后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4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物体进行等分的兴趣。
2、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ppt,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大班数学四等分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四等分。
2、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四等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手工纸若干张、剪刀、等分和不等分的图片若干,四等分操作卡。
三、活动过程
1、圆形的四等分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奇幻的图形王国里去旅行,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呀?
幼:想。
教师:老师想起来图形王国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他们呀正在为如何把一张圆圆的饼怎样平均分成两份而发愁呢,小朋友们愿不愿意用我们学过的二等分的知识帮帮他们呢?
幼:想。
教师:那谁来试一试呢?(教师出示圆形卡片,请一位小朋友演示)教师:你真是个愿意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分的很公平,教师出示课件二等分小猴子动图。现在呀,图形王国里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不,四只小猴子也为怎样分得同样大的饼而发愁呢,我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幼:愿意。
教师: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动手试一试,我们可以将圆形对折再对折,折完的小朋友观察一下,你折完的四部分是不是一样大?
幼:一样大。
教师:你是怎样检查的呢?我们给每组的小组长发一把剪刀让他们沿着折痕剪一剪,看看剪下来的四个图形能不能重合。
验证结果:可以重合。
教师小结:四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等分后的每一份的大小都是同样大小的,而且他们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教师出示课件四等分小猴子图片。
2、正方形的四等分小组长分发正方形纸片,引导幼儿将正方形四等分,启发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等分方法教师:小朋友们,正方形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引导幼儿将找到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找三位折的不同的小朋友分别展示。
教师总结: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第一种对边折再对边折;第二种横向对折一下在纵向对折一下;第三种是对角折再对角折。
3、长方形的四等分首先分发长方形纸片,接下来请三位小朋友展示。
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四等分发方法也有三种:第一种把短边对折再把长边对折;第二种方法是短边对折再短边对折;第三种是长边对折在长边对折。
四、操作练习引导幼儿完成操作单《四等分》,在四等分的图形下面()里画“√”,在不是四等分的()里画“×”。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将掌握了四等分的方法,接下来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完成操作包好不好?
幼儿:好。
教师:请大家先在操作单上独立完成,一会我们一起核对结果。
五、活动结束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二等分,四等分,那你们想一想,会不会有六等分和八等分呢?请小朋友们在游戏的时候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好不好?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原文略)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
2、从四个方面交流:
a.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b.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c.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d.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2、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3、背诵句子。
4、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5、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三、趣味语文
1、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2、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a.《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b.《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c.《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第五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概览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文化,表现丰富而生动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的奇闻轶事。《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中民歌演唱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端午的鸭蛋》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作者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生动,语言平实。
《吆喝》着实谱写了一曲离我们渐渐远去的“生活交响乐”,内容虽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品貌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向我们渐渐走来。吆喝也是一种文化,清纯悠扬的叫卖声显然蕴含着作者的创作个性,那精妙的结构、地道的北京口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也织就了如诗一般的儿童圣洁的心灵和令人感念的生活情趣。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民间艺人的形象。文章从小角度切入,一人一事,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表现出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人格,可谓俗人不俗,其语言生动幽默,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1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名师导航 【内容梳理】
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中民歌演唱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迤西(yí)糯米(nuî)譬喻(pì)忌讳(huì)蹲踞(dūn)熹微(xī)酬和(chïu)铁箍(gū)2.多音字:
háng内行 调 diào调换 模 mú模样 行 xíng行走 tiáo调整 mï模仿 hãng道行 兴 xìng起兴 卷 juàn试卷 hàng树行子 xīng兴奋 juǎn舒卷
二、字形
糯 糯米 柞 柞树 踞 盘踞 譬 譬喻
懦 懦弱 诈 诈骗 锯 锯条 劈 劈开
儒 儒雅 怍 愧怍 据 凭据 僻 偏僻
濡 相濡以沫 作 作业 剧 剧烈 霹 晴天霹雳
三、词义 1.重点词: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忌讳:忌怕而隐避。淳朴:诚实朴素。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这里指用诗词应答。2.近义词: 忌讳 •忌惮
都可以作动词。都有顾忌的意思。“忌讳”一般指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如“过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也可以指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如“在学习上,最忌讳的是有始无终”;“忌惮”多用于书面语,顾忌、惧怕的意思,如“肆无忌惮”。
3.相关成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四、文学常识
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2.云南的民歌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据说,解放前傈僳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述各自的理由,解决人也以歌唱进行裁决。因此,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而一个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特别尊敬。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地反映。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它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乐曲和花灯、白剧、壮剧、傣族、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民族的原形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诗歌。歌词可以变幻,一般是乐手见景生情,随感而发,即兴编成歌词。
五、名篇名句
1.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2.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3.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剖析:句中用“蹲踞”一词写出了唱歌者的姿势。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写出了一般歌会对唱者所选择的位置。用“不多远”“不见面”写出了歌会的规则。短短一句话,就将读者带到歌会的实况现场。让读者对歌会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2.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剖析:用“松涛”比喻合唱的歌声,突出了歌声的雄厚与震动人心的力量。用“舒卷张弛”描写歌声,写出了歌声的高低起伏,婉转悠扬,既表现了合唱的和谐美,又表现了歌声的穿透力。同时也与前文的独唱相呼应,使歌声更丰富,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使读者对云南歌会的印象更全面。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剖析:这个句子表达非常准确。“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从内容上给云南对歌作了界定——情歌为主,仍有其他。下文的“也唱其他故事”就是照应。可见,一个“多”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而“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种种”就是下文的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4.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剖析:这段文字描写人物群体,是以人衬景,烘托了优美的气氛。描写时注重写人物的精神,注重写人物具体的衣服。写出了歌声美,人也美!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和韵味。
二、重点语段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至“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剖析:这一段写山路漫歌。其特点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与前文不同,这一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蓝天澄澈,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而在这其间的“赶马女孩”,自然也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题,但作者并未直奔主题地写这些内容,而是先作大量铺垫,层层烘托映衬,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2.“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至“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剖析:这一段写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个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盛况空前。作者描写场面,先写歌会的规模大,参加歌会的人多,时间长,再写传歌的作用以及歌会的内容,从多方面来突出村寨传歌的盛况。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点面结合,使读者对歌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对自然、艺术的品味与鉴赏,洋溢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结构简析】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第1——3段):山野对歌。第二部分(第4段):山路漫歌。第三部分(第5段):春寨传歌。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这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云南数种歌会的场景,表现云南乡民爱唱、善唱山歌的民风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赞赏之情。
2.本文多角度、全方位的表现了云南歌会的盛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山野对歌——才情智力大比拼
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首先描写的是山野对歌的场景。山野对歌是云南歌会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歌会形式。对歌,最初是人们在劳动之余的一种传统娱乐。后来逐渐演变成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对歌的场所文章中虽然没有详细介绍,但从“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一句可以看出,应该是在比较僻静的山野。对歌的对象便是青年男女,对歌的内容“多是情歌酬和”。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以歌为媒,寻找知音伴侣。
最有趣味的是对歌的过程。在对歌的过程中,对歌的双方都要使出浑身解数,不仅要展示自己嘹亮的歌喉,还要表现出自己的“机智才能”,想方设法唱赢对方,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对歌形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的譬喻,比赛机智才能。”能够做到见景生情是容易的,但是要把所产生的情感及时的和眼前的事物联系起来,并用譬喻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所见之物和所生之感有机结合,并化为歌词演唱出来。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而“用提问题的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对提问者和解答者来说,都是智慧的较量,才能的比拼。经过一番较量之后,胜负高下也就分出来了,这时候,对自己中意的人就开始“互赞”,而对不满意的就会“互嘲”,但在“互赞互嘲”中,自己的心意得到表达,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展示。
在这一场景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位年轻妇女的形象,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这个形象正是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当对歌胜利后,她“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在这里,作者一连用了“站起、理理、拍拍、笑笑”等动词,把一个聪慧、美丽、大方的年轻妇女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你们看,我唱赢了”的心理刻画,更是对她聪明智慧的最好诠释。
在整个对歌过程中,对歌的人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机智之美。简直就是一场才情智力大比拼。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一句歌词,但仅从对歌的形式上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人们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赢得自己的幸福生活。
【问题探究】
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请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到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独有的特色?
【导思】本文主要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探究】本文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又有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探究过程中要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自主广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蹲踞()糯米()规矩()忌讳()答案:jū nuî jū huì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1)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2)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解析:对词语的解释,我们可以进行推测,但都要结合文章中的用法,在具体的文章中得到词语的准确的解释。这就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释原则。
答案:(1)开头先咏某物然后起兴抒情。(2)招呼朋友呼唤伴侣。3.请简要分析下列语句的特点。
(1)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2)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解析: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是对作者的描写的巧妙之处的理解。这些能使我们对课文的中心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更能把握作者描写的重点所在。对句子的修辞和用词进行分析,体会文章描写手法以及表达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写文章应该重点学习的地方。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答案:(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沉默”“坐在”等动作,将鸟描写得栩栩如生,也写出了鸟的习性。
(2)这句话动词表现力强,连续两个“钻”字,写出了云雀飞翔高而有力的特点。4.课文内容的具体把握: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概括它们的内容及其特点。解析:这是对全文的一个归纳,我们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有条理地进行归纳和总结。答案:山野对歌——别开生面、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衬景 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以环境衬人 金满斗会——民歌展览的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点面结合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5.选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这是文章的一个重要段落,要注意其相对独立的特点。
答案:主要描绘了“云南的歌会”中“金满斗会”的情景。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6.简要概述“金满斗会”的演唱方式和内容及举行的目的。
解析:这是对文段中的内容进行的归纳,我们要从这些方面来对课文进行概括和理解,了解歌会的盛况。
答案:演唱方式:百多人集合在一起,六人围坐一桌,轮流低唱歌曲。 内容:一般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
举行的目的: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7.结合文章回答,为什么“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
解析: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际是对歌会的意义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些老年人的心理,我们才能知道云南歌会的真正价值所在。
答案:因为在歌会上,老年人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看到下一辈熟悉了,心里高兴。
8.文中画线的句子优美形象,请认真品味,加以评析。
解析:本题意在使我们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修辞手法在文中往往是为了烘托某种气氛而使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的松涛,借描绘松涛刻画出声音虽小但雄浑有力、气势恢弘的特点。
9.假如你也在“金满斗会”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受?请认真揣摩,加以描绘。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回答时发挥自己想象,着重描绘自己的感受即可。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江南古镇 杨国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折曲折地延
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勾联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
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孕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 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纡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
10.本文主要介绍了江南古镇乡土风情的哪些特点?
解析:我们要通过阅读对作者描写的特点进行归纳。注意要能抓住描写的重点,用词要简洁。
答案:博大、古老、幽雅、优美、纯朴的特点。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1.为什么文中说“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 解析:探寻语句的特殊含意,就要对语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答案:因为古镇文明是江南文化的精华,是一首乐曲的华彩乐段。12.通过阅读本文,你认为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有哪些? 解析:细读全文,将其中的主要信息提炼整合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柔婉曲折的清流、临河构筑的街道、半间建在河上的吊脚楼、“如虹饮水”的古拱桥、窄小的古街、青石板的街面、曲折幽深的小巷、青藤垂垂的院落。
13.江南古镇文明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解析:通过对记述内容的归纳,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江南古镇的价值。
答案:孕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创作了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
14.文章写在古镇的人流里,有许多是从外地迁来的,其用意是什么? 解析:这是对文章的写作内容的一个探讨,能使我们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答案:因为江南古镇文明是古镇人和外地人共同创造的。
二、语言运用
15.(2006南京中考,3)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解析:完成此题运用对偶知识来修改即可。对联要求上下句之间的结构相同、词性两两相对。上联中“吴敬梓”是人名(名词),下联中相应位置也应该是人名“周树人”,相同的道理,上联中“冷眼” 应该与下联“深情”相对,“观世”应与“怀旧”相对。这样一修改,就符合要求了。(对联的下半句对仗工整,不必修改了。)
答案: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读书做人
汪曾祺笔下的老师沈从文
他很爱自己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柳坳,—— 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和三姐一同回了一次凤凰,领着她看了他小说中所写的各处,都还没有大变样。家乡人闻听沈从文回来了,简直不知怎样招待才好。他说:“他们为我捉了一只锦鸡!”锦鸡毛羽很好看,他很爱那只锦鸡,还抱着它照了一张相,后来知道竟作了他的盘中餐,对三姐说:“真煞风景!”锦鸡肉并不怎么好吃。沈从文说及时大笑,但也表现出对乡人的殷情十分感激。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对年轻人打鼓失去旧范很不以为然。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气氛中。
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他们都很高尚清白,无丝毫庸俗习气,无一句粗鄙言语,————他们都很幽默,但幽默得很温雅。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达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在昆明,在北京,我都见到过,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中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沈从文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汪曾祺的笔下我们不难得知。你从沈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17.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名师导航 【内容梳理】
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本文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作者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生动,语言平实。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腌(yān)门楣(mãi)练囊(náng)袁枚(mãi)苋(xiàn)焉(yān)拧(nǐng)车胤(yìn)门槛(kǎn)粽子(zîng)手腕(wàn)籍贯(jí)硝药(xiāo)大襟(jīn)2.多音字
扎 zhā扎根 络 luî络绎 槛 kǎn 门槛 拧 níng拧毛巾 zhá挣扎 nǐng拧开 zā扎彩 lào络子 jiàn 槛车 nìng拧脾气
二、字形
楣 门楣 硝 硝烟 隍 城隍 舱 船舱 媚 妩媚 销 销售 煌 辉煌 沧 沧海 嵋 峨嵋 消 消失 徨 彷徨 沦 沦陷
三、词义 1.重点词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门楣:门框上的横木。2.近义词 郑重 •慎重
都是形容词,都有认真的意思。不同的是,“郑重” 意思是严肃认真,而“慎重”意思是谨慎认真。在词语搭配上也有区别,如“郑重其事”“郑重声明”“慎重处理”“态度慎重”等。
担忧•担心
都是动词,也可以作名词。都有不放心的意思。一般常用于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担忧”不仅指放心不下,还有忧虑、发愁的意思,语意较重。一般不带宾语。如“妈很为你担忧”;“担心”只指放心不下,语意较轻,常带宾语,如“妈很担心你”。
3.相关成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与有荣焉:因此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肃然起敬:十分恭敬。
四、文学常识
1.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在当代文坛,一种与“大叙事”、“大事物”、“大场面”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他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五、名篇名句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剖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一„„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二、重点语段
1.“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至“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前文看似闲笔,实际上渲染了“端午”的浓烈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所以谈“端午风俗”也是必要的。
2.“高邮的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至“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剖析:这段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例如“质细而油多”、“入口”、“尤为别处所不及”属古汉语语言,而“发干、发粉”、“嚼石灰”又极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跃跃欲试,作者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
【结构简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文章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3.本文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小小咸鸭蛋
文章从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引出高邮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产——咸鸭蛋。在对此的介绍中,洋溢着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如文中的“哦!你们那儿出咸鸭蛋!”以人们的惊讶和熟知的语气来体现咸鸭蛋的名气。“必用纸条特别标明”中的“特别”二字,可见咸鸭蛋在外人心中的地位,“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中的“完全不能”,作者用全盘否定的语气突出家乡特产的优点,在不知不觉的夸耀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对咸鸭蛋的喜爱,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
高邮的咸鸭蛋之所以如此的出彩,我想与端午节中“吃十二红”还是有联系的吧,红是红火,咸鸭蛋越红,人们就更愿意把它当作十二红之一;反过来,人们愿意把它当作十二红之一,咸鸭蛋就会越红。两者相辅相成。同样,咸鸭蛋越出名,就越能代表高邮,越能代表高邮,咸鸭蛋就会越好!水涨船高。
这也许就是民俗!作者选择了咸鸭蛋做为自己家乡的荣誉,亲爱的同学,你会选择什么来代表你的家乡?
【问题探究】
问题: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的作文有什么启示呢?
【导思】写作来源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这篇文章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处处有情趣,只有细心地观察生活才能得到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的真正本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对生活更深刻的爱和情。
【探究】第一步:细细品味《端午的鸭蛋》,进一步体会汪曾祺先生的语言艺术: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第二步:学习了语言艺术之后,]体会文章源于生活的特点,我们也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门楣()苋菜()避邪()腌蛋()答案:mãi xiàn xiã yān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í()贯 chú()柜 门kǎn()练nānɡ()答案:籍 橱 槛 囊
3.翻译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文。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解析: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的一种能力,初中生应该能翻译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答案:腌蛋以高邮的为最好,颜色细腻并且油多,高文端公最喜欢吃这种(腌蛋)。席间,先夹取腌蛋用来敬客,放在盘中。应该带壳切开,黄白一起用;不能留下黄去掉白,使味不全,油也走散了。
4.课文结尾,作者写了“囊萤夜读”的故事。类似的故事还很多,请查查资料或上网浏览,讲一个古人苦读的故事。
解析:文章中的引用需要我们在读文章时细心地体会其表达的作用。这里不管是引用袁枚的文章还是引用“囊萤夜读”,都是为了表现作者对于家乡的喜爱之情,也是对于童年记忆的怀恋。我们要从中体会作者用以表现的深刻的中心思想和感情。
答案:示例:查阅资料。如:《悬梁刺股》的故事。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咸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5.通过阅读本文,你了解到高邮咸蛋与别处的鸭蛋有什么不同?
解析:本题是通过文章中的比较,领会作者要描写的内容和中心。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美溢于言表。
答案: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6.选文第一段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文有什么作用? 解析:体会文章引用的妙处,恰当的运用能给文章的表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答案:引用这段文字,既介绍了高邮咸蛋的特点和吃法,又使文章显得妙趣横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7.本文介绍了鸭蛋的哪两种吃法?孩子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解析:通过文章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描写富有生活情趣,能达到吸引人的目的。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答案:一种是带壳切开;一种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小孩子喜欢第二种吃法,因为可以捉来萤火虫利用空蛋壳做小灯笼。
8.本文内容是写“端午的鸭蛋”,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请从文中找出能表达对故乡的热爱的语句。
解析:通过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细读原文从文中找出即可。答案:(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4题。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氩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9.这篇文章题目是“冬天”,文章共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解析:对全文的写作内容进行概括,从中体会文章的主要写作意图。
答案: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10.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解析:体会作者选取材料的意图,作者是通过这些描写表达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深厚的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中心思想。
答案: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通过作者精心选取的三件小事感受到冬天与众不同的特点。
11.文章第一段“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其中“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解析: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记叙,让我们体会文章中描写的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文章之美。
答案:“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的原因是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连用两个“等着”能充分表现“我们”急切盼望的心情。
12.第二段中“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结合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 “我们都不大说话”?我真的“快睡着了”吗?
解析:我们仔细体会作者描写的意境之美,通过作者的描写使我们也沉浸在那令人向往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的环境气氛中,被感染和陶醉。
答案:“我们都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们都在静静地用心欣赏月光下冬天的西湖;“我快睡着了”是因为我在充分感受着景物的美好和友情的温馨。
13.第三段为什么说“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解析:这是全文的一个关键句,也是文章体现中心的地方,我们要结合这些语句深刻地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和浓浓的感情。
答案:因为在寒冷的冬天里一家人在一起,家庭的温馨与冬天的寒冷形成了强烈反差,即使在冬天里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因此说“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14.你最喜欢文中描绘的哪一个冬天?请简要地说说喜欢的理由。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但是回答时需要在对文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作合理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深切的感受即可。
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如:喜欢作者描写的第一个冬天,因为作者抓住在冬天里的一件很平常的事,写出了家庭的温馨,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
二、语言运用
15.“曾经沧海难为水”。白话中来句古诗,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趣味。你平时注意积累了吗?试写几句关于水的诗句。
解析:古诗引用,可以跟文章增添很多韵味。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以便运用时信手拈来。
答案:示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读书做人 汪曾祺轶事 这家伙是个疯子
在昆明,有一段时间,汪曾祺迷上了昆曲,并酷爱吹笛(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常于风恬月朗之夜,端坐在联大校园的大槐树下突出于地面的老根上,独自吹笛,直到半夜。同学中有人说:“这家伙是个疯子!”
你看看
汪曾祺因在《沙家浜》定“本”时,“应对称旨”,有捷才,江青对他比较满意。他是唯一一个敢在江青面前翘二郎腿,敢抽烟的人。在创作《杜鹃山》时,于会泳蛮横专断,对汪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曾祺甚为轻慢,这让他非常恼火。一次,于会泳指责汪曾祺写的一句戏词“仅防隔山烟尘涨”不通。他二话没说,找来《杜工部集》翻出一句诗,往于会泳面前一放,说:“你看看!”
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
林斤澜常常在家中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从哪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林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肯定地说:“不,认真的,他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事后林斤澜问汪曾祺,汪说:“我只记住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不记得?”他断然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
我只能居第三位
几位小同乡去拜见汪曾祺,他微笑着问:“跟高邮相比,还是北京大吧?”令人倍感亲切。众人甚是崇敬地说:“高邮除了秦少游,就是您了。”汪曾祺正色道:“不对,高邮双黄鸭蛋比我名气大多了,我只能居第三位。”众皆粲然。
几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将汪曾祺先生全面地展示给了我们,不知您从先生身上是否能学到些什么呢?
18.吆喝
萧乾 名师导航 【内容梳理】
《吆喝》着实谱写了一曲离我们渐渐远去的“生活交响乐”,内容虽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品貌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向我们渐渐走来。吆喝也是一种文化,清纯悠扬的叫卖声显然蕴含着作者的创作个性,那精妙的结构、地道的北京口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萧乾正是以发现美的慧眼从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的商贩的吆喝声中发现了文化的所在。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招徕(lái)吹嘘(xū)隔阂(hã)烫手(tàng)沸腾(tãng)卤煮(lǔ)荸荠(bíqí)囿(yîu)饽饽(bō)钹(bï)蘸(zhàn)馅(xiàn)佐料(zuǒ)甸(diàn)秫秸(shú jiē)吆喝(yāo he)馄饨(hún tún)
2.多音字
chuāi揣在怀里 mï磨刀 gǔ骨头 qí荸荠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揣 chuǎi揣测 磨 骨 荠
chuài挣揣 mî磨坊 gū骨朵儿 jì荠菜
二、字形
捞 打捞 饨 馄饨 伶 伶俐 酪 奶酪 秸 秫秸 唠 唠叨 沌 混沌 领 领取 洛 洛阳 拮 拮据 崂 崂山 顿 顿时 聆 聆听 络 经络 诘 反诘 涝 排涝 囤 囤积 岭 山岭 烙 烙印 桔 桔子
三、词义 1.重点词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杆。招徕:招揽。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馄饨: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儿,通常是煮熟后带汤吃。晶莹:光亮而透明。
挑子:扁担和它两头所挑的东西。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饽饽:馒头或其它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吹嘘:夸大或无中生有的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2.近义词 隔阂• 隔膜
都可以做名词。都有情意不相通的意思。“隔阂”指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多用于人与人之间,如“两代人之间有隔阂”;“隔膜”指情意不相通,彼此有意见,如“消除隔膜”,还可以指不通晓,外行,如“我对这种技术实在隔膜”。
3.相关成语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指与戏曲唱词的韵脚相合。油嘴滑舌:说话圆滑,世故,善于狡辩。
四、文学常识
1.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2.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记叙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了。记叙文的顺序较常见的,一是以时间为序,或顺叙或倒叙,其中也常有插叙和补叙。二是以空间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上及下,或由下及上;或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三是以事理为序,按某一思想的发展程序,或按不同关系分类描述,或选取若干侧面逐一叙述。所有这些记叙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按上述类别去分析,顺序是可以把握的。
五、名篇名句
1.现在北京城到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地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3.“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还播放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
剖析:借用交响诗,写出了北京胡同音响给人带来的美感。一个“还”字体现了一种中外同乐,雅俗共赏的味道。“很有味道”评点精粹,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2.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剖析:典型的过渡段,在文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一句承上,肯定了北京胡同音响的美妙动听,后一句则总启下文内容,总说北京胡同的吆喝是这部分交响乐的声乐部分,能让读者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
3.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剖析:总说段。提示下面部分将要写北京胡同一年四季早中晚相互更替的叫卖声。同时它也暗示了北京胡同的小贩们是风雨无阻的。这样的段落,使文章的的脉络清晰,便于读者把握整体内容。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4.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地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剖析:作为总结段,它有如下特点,第一是与前文照应,如“现在”就照应了第四自然段的“我小时候”;“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照应了前文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第二是在淡淡的遗憾中露出一点欣慰。这一点,从“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中就可以感受到。
二、重点语段
1.“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至“很有味道。”
剖析:文章开头并未直接入题,而是先引用《北京的声与色》一文的记载,列举北京商贩是如何运用“乐器”来招徕顾客的。看是闲笔,实际上为下文写“吆喝”渲染了气氛,作了铺垫。
2.“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至“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剖析:这一段介绍了吆喝的声调变化:有的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在叙述那种令“我”害怕的忽高忽低的声音时,用“尖声尖气”、“放低至少八度”形成对照,“把我吓了个马趴”刻画出“我”害怕的神态。这些描写符合儿童的心理,诙谐有趣。
【结构简析】这篇散文介绍了老北京里街头的种种叫卖声,介绍了相关的北京地域文化,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和音韵节奏。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这篇散文介绍了老北京里街头的种种叫卖声,介绍了相关的北京地域文化,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2.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普遍的街头巷尾的吆喝声里,发现了动人的生活情趣。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地道的北京口语
北京话并非普通话,它有它的特色。北京话有三大特点:一是快,二是发音较含混,三是儿化音很多。体现在本文中就是句子短,儿化音多。比如文章第三段,说到那些相声中学叫卖声的,这样写道:“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了这一点,仔细观察,吆喝声也大多以短句为主,如“馄饨喂——开锅”,“硬面——饽饽”等,都是短小精悍的句子,读起来干脆利索,体现了北京话的特色。
儿化音在本文中比比皆是,如“骨朵儿”、“嗓门儿”、“冰塔儿”、“卖花儿的”„„此外,北京话有一种调侃、轻松、幽默的味道。比如文中写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这一句话作者描写得细致生动,让读者可以想像出当时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
【问题探究】
你认为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吆喝”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导思】吆喝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在学习了本课之后,相信你对此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各行各业都有吆喝,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吆喝,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域业有不同的吆喝。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取代了胡同里弄,超市商场取代了走街串巷的小贩,吆喝终将成为历史的记忆。
【探究】
第一步: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记录曾经各行各业的吆喝,感受不同的吆喝所体现出的职业特点与地域特色。
第二步:收集身边的吆喝声,与以前的吆喝作比较,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示例:没有存在的必要。原因:现代化的传媒兴起,使古老的吆喝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招徕()吹嘘()铁铉()隔阂()答案:lāi xū xuàn hã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ànɡ()手 沸tãnɡ()lǔ()煮 bí qí()()答案:烫 腾 卤 荸荠 3.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答案: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指与戏曲唱词的韵脚相合。
4.摘抄本文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描写吆喝的句子。
解析:积累有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请将你喜欢的写下来吧!答案:如: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等。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地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
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打击乐器的盲人,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5.第四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解析:我们要找出文章中起衔接作用的段落和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和段落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课文的纲。
答案: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就是具体描写早晚、四季的吆喝声。6.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作者详细介绍了夜晚的吆喝声。解析:完成此题我们要从文章选材的特点出发,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
答案:因为夜晚的吆喝内容比白天更丰富,它不仅仅包括叫卖声,还有唱话匣子的、敲小钹的盲人以及乞讨声。
7.第九段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吆喝声?认真品味一下,说出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我们要通过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寄寓的感情。在看似平直的记叙中,却饱含作者的不同感情。
答案:敲小钹的盲人吆喝和乞丐的乞讨声,表达作者对替人算卦的骗人的迷信行径的鄙夷和对生活落魄的乞讨者的同情。
8.第十段运用什么顺序?通过作者介绍的这些吆喝你还了解什么?
解析:完成此题要求我们把握课文的记叙顺序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和挖掘。第二问实际上是对作者叙述内容的深层探究,挖掘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时间顺序;通过作者介绍的这些吆喝了解作者童年天真好奇的特点。9.课文介绍了丰富多彩的老北京吆喝声,你觉得哪一种吆喝声最有趣?简要说说理由。根据自己理解回答。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来加以理解。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
回老街走走 舒 婷
有支流行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歌词蛮动人的,唱得一些做父母的,鼻子一阵阵发酸。现代人的家,都在一格格的火柴盒里,外观千篇一律,里头的装修与格局也大同小异。游子们再健忘,可能走错楼栋,进错梯道,决不会叫错爹妈。
从前我们的家不是这样的。
城里的家,不是在什么胡同里,就是什么小巷深处,歪着一棵老槐或撑着两树枇杷——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至于丁香和油纸伞,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才有的。风大的时候,常有一两件衣裳从横架着的竹竿上飘落,罩在路人的肩或头,有些故事由此发生。乡下的家,再穷都有自己的院落,墙头摇曳着狗尾巴草,屋后一窝鸡两畦韮。孩子回家,当妈的急急去摸鸡屁股,捋一把嫩韮,炒得香味直钻入骨髓,多少年都不会忘。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住在八卦埕,想想这个地名有多么弯弯绕!厦门最老的区街之一。它那几条街巷的名字都极其生动传神:“打锡街”,住的多是工匠;“夹板寮”,房子的简陋可想而知;“曾姑娘巷”,原是有个曾姑娘祠堂的,碑文说她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放学后特地去看她的画像,扁扁的圆脸上一双细细的小眼睛罢了。十分失望,从此对古书中的形容词甚怀疑。
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愿意回老街走走。
在城市的夹缝中,总有几处被遗忘的角落。比如开元路,没有酒楼没有超市也没有发廊,只有小杂货店和补鞋摊。比较现代化的是一部公共电话,从居家里逶迤拉出,搁在门口木凳上,由一个抠着趾缝的老头看守。稍过去一点的骑楼下,摆一张矮桌,乌黑的茶具,几个打牌的老人,押着一毛钱十根的筹码。日子在这里悠悠打了个旋,继续慢慢流了去。
又比如打锡街,那么窄,张着两只手,可以同时李家抓两根葱,王家讨一撮盐;那么短,站在这一端,可以看到那一端的大马路车水马龙;却又是这么兴旺,白天家家都摆出点什么卖卖:茯苓糕、鲜鸡蛋、烧肉粽、金箔银纸、本地青皮芒果;或者找点事做做:缝补、修伞、代书、打金器。总是熙熙攘攘,看起来好像是邻里之间的买来卖去而已。晚上,都把小饭桌摆到门口,人要路过,须侧着身,常常不是碰翻了这家的小酒盅,就是打撒了那家的海蛎面线汤。不过不要紧,进出这里的人至少有个点头交情。熟而又熟的走不到家门,就被揪住坐下喝两口。免不了吵架,吵起来声情并茂,平日里搓衣掌勺低眉顺眼的妇女,这个时候口才
极好,倾街倾巷。咳,老街。
我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尤其当我们掏出一大串钥匙,打开公共铁门、自家的防盗门、房门,走到被钢栅密密封锁的阳台上,看看上下左右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你不知道隔壁阳台那个腆着啤酒肚浇花的男人在哪里工作,旁边那位风情万种的女子是不是他的妻子。当然他也不知道你,于是你觉得很安全,不想打破这种默契。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不妨到老街走走。
10.作者写了“现代人的家”,也写了“从前我们的家”,写“从前我们的家”则从“城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里的家”和“乡下的家”两个方面来写,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种“家”的特点。
解析:细读课文,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归纳,从归纳中我们能看到作者要表现的重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答案:现代人的家:外观千篇一律,装修大同小异,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人(家庭)与人(家庭)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城里的家:悠闲、恬静,人与人之间感情真挚纯朴。乡下的家:与自然相和谐,温馨,充满亲情。
11.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愿意回老街走走”。解析:过去历史中有许多的东西因为时代的发展已经消失,但是我们却难忘过去经历过的那份浓浓的感情,我们不妨对自己的了解的过去的一些东西进行一个寻访,也许有更大的收获。把它写下来。作者表达的对老街的思想感情的认识,是我们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大意对即可。
答案:因为老街是存在于喧闹的城市的夹缝里被遗忘的角落,这里有温馨、恬静和纯真。12.“老街”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老街”吗?为什么?
解析:我们要对老街的特点进行归纳,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老街的看法和作者寄寓在叙述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特点:老街悠闲、恬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纯朴。喜欢与否根据自己理解回答,如:不喜欢,因为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老街缺乏现代气息,与时代落伍,这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我更喜欢充满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
13.“咳,老街。”为什么要单独成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我们要结合这一句的分析加深对文章语句的认识和感情的理解。一个“咳”字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思乡之情,我们可以从文中得到答案。
答案:“咳,老街。”单独成段,能强调作者对老街的深切怀念之情。
14.多年过去了,“老街”是会保持原来的样子,还是发生了变化?驰骋你想象的翅膀,作简要的回答。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记叙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答案:(提示)发挥想象回答。如:老街作为城市文明被保留下来,它依然那么悠闲、恬静,那么古朴,是很多忙碌的现代人休闲、放松的理想场所。
二、语言运用
15.(2006常州中考题,3)名著阅读。
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30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作一简单介绍。
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
解析:关于名著积累的题,近几年年年都有。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所介绍内容与原作基本相符即可。
答案: 示例:林冲,人称豹子头,原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受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看守大军草料场。高俅派亲信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冲忍无可忍,雪夜杀敌,迫上梁山。后成为梁山重要将领。
读书做人
萧乾的人生历程颇为坎坷。父亲生前掌管北京东直门城门开关之职,在儿子未曾出世时就离开了人间。母亲靠洗刷缝补和做女佣来维持全家生活。家里生活贫困,萧乾六岁时进入设在新太仓一座庙里的私塾读书。不到半年(才念了半本《论语》),转入九道湾一家私立“新式”学堂,读起了“马牛羊,鸡犬豕”教科书。他的童年生活孤寂而狼狈,没有画书,没有温暖。他在青年时代曾感叹地回忆这一段生活:“我常把羊管胡同——我的出生地,幻想成一只破了边的荷叶,我是一颗干瘪的莲子。我那位寡妇妈妈却把这颗干瘪的莲子捧在掌心,有时还裹在她的衣襟里。瓦岔胡同:我从那里上的私塾,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学历。小菊儿胡同:我就是从那里进的地毯房,也是在那里眼睁睁看到妈妈停了呼吸,最后一次阖上她那双温柔而慈祥的眼睛。”
因为家贫,萧乾在上了两年小学后,改入安定门三条崇实学堂(原为教会学校,现为北京第21中学)半工半读。织过地毯,放过羊,送过羊奶。1926年,读到初三时,他考进当时开在南河沿翠花胡同的北新书局(老板是李小峰)做练习生,当过校对,跑过邮局和印刷厂,有时还给作者送稿费。在书局里,他读了不少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并成十遍的读过华林著的《新英雄主义》,抄录过徐志摩译的《曼殊斐尔小说集》,同时开始向报刊投稿,最初的六篇小说均发表于杨振声、沈从文主编的《大公报.文艺》上。他的写作基础就是这一时期打下的。后来回到崇实学堂去半工半读。不久,因参加“C.J”(社会主义青年团)而被捕。经崇实学堂保释,留在学校软禁。1928年冬,以闹**的罪名被学堂开除,在一位潮州籍华侨同学的提议下,背井离乡,到广东汕头一家学堂教书。汕头的大海令他陶醉,汕头的一位姑娘使他情窦初开。但是,第一次的恋爱就横遭破坏,她心爱的姑娘被当地鮀江电船的老板攫去了。这段纯洁美好而又短暂悲惨的恋爱成了他后来写作长篇小说《梦之谷》的题材。
1929年,在燕京大学英语系学生杨刚的帮助下,进入燕京大学文学专修班,后又转入新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闻系攻读。由于他从1933年开始就经常给报刊写稿,并协助斯诺翻译中国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英文)(其中收入萧乾所写揭露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小说《皈依》),所以1935年7月,刚毕业就被聘为天津《大公报》编辑。
摘自《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萧乾》 读完本文,有何感触呢?其实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个艰辛的故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知大家是否明白?
19. 春酒 琦君 名师导航 【内容梳理】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也织就了如诗一般的儿童圣洁的心灵和令人感念的生活情趣。台湾女作家琦君借一杯浓浓的“春酒”,絮絮的述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让我们翻阅琦君的这本旧相册,体味那一张张泛黄的相片承载的沉沉的记忆与思念。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枸杞(gǒuqǐ)门槛(kǎn)过瘾(yǐn)凑齐(cîu)酬谢(chïu)煨炖(wēi dùn)两颊(jiá)家醅(pēi)2.多音字
wēn温度 fēn分数 kǎn门槛 pào炮兵 度 分 槛 炮 bāo炮羊肉 duï揣度 fân 分量 jiàn槛车 páo炮制
二、字形
幕 幕布 枸 枸杞 撒 撒谎 霄 云霄
墓 墓碑 狗 狼狗 撤 撤职 宵 宵夜
慕 羡慕 苟 苟且 澈 清澈 销 撤销
募 募捐 拘 拘留 逍 逍遥
三、词义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重点词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挑剔:过分严格的在细节上指责。2.近义词 酬谢•感谢
都是动词。都有感激的意思。“酬谢”指用金钱、礼物等表示感谢,如“你这次帮了大忙,我要好好酬谢你”;“感谢”是指用言语行为表示感谢,如“请接受学生的感谢”。两词都含“致谢”之意,但前者重钱物,后者重言行。
3.相关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四、文学常识
1.琦君(1918年—2006年),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作品。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2.用细节描写突出个性。
记叙文之所以能以情动人,不在于事件的大小,而在于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如果没有形象细致的刻画描写,就没有作者情感的凝聚,就体现不出作者特意营造出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写人的记叙文,应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最能突出中心主题的部分来写,要因情因事而异,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刻画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感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五、名篇名句
1.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的八宝酒了。
2.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大包回家。
3.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剖析:“尤其”一词,不仅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并且有递进意味,表达了作者对春酒的怀念,更是写出了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思念。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剖析:“偷偷”“伸”“舔”将小孩子的天真的动作写得栩栩如生,不仅童趣盎然,而且将自己对八宝酒的喜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对母亲的爱跃然纸上。
3.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剖析:全句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乡土味,表现了作者厚实的生活沉淀。4.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剖析:全句直接赞扬母亲。开篇至此,亦蓄势至此,到这里水到渠成的赞扬母亲的勤快、赞扬母亲的无私,赞扬母亲的仁爱,是抑制不住的感情的宣泄。
二、重点语段
1.“农村的新年”至“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剖析:本文开篇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小孩子们不许在大厅玩;好吃的东西要先供佛与祖先;说话要小心等。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的“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都为新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民风之美。这一段末尾过渡到“喝春酒”,用了一个奇特的比喻:“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令人捧腹。
2.“可是说实在的”至“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剖析:开头紧承上文,说“我家吃的东西多”,从侧面写出了母亲与乡邻们融洽的关系。很显然,北平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多半来自邻舍,邻居之间互通有无,气氛无比和谐。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34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舔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了,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结构简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喝春酒的风俗。第二部分(第5—8段):喝会酒的风俗。第三部分(第9—10段):酿春酒思故乡。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 本文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如诗般 的语言描绘出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2. 本文通过叙述新年的种种风俗与禁忌,以及乡亲之间吃春酒、喝酒会的有关情况,抒发
了对童年、对故乡和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文笔美 人物美
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她驾驭文字得心应手,善于营造隽永温馨的氛围。琦君的文字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成就出的精粹与平和,她写人物、抒情怀,就有了鲜明的宽厚从容和温柔蕴藉。
本文中的人物之美则表现在文章的人物描写中。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琦君描绘人物鲜明细腻,亲友、长工、母亲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本文对母亲的描写尤其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35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在目。
【问题探究】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为什么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呢? 【导思】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亦如草木,谁能无根?每一个不忘故乡、不忘往事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乡情如酒,存得越久,便越醉人。且让我们借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体验,提升自身的境界吧!
【探究】春酒里有往事,有关于儿时玩伴、故乡亲友和关于母亲的记忆。当往事不再,“家乡的味道”也只有在记忆中去寻找了。
春酒里有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这种味道是独特的、无可代替的。在风情迥异的大洋彼岸,用“美国货葡萄酒”又怎能炮制出“真正的家醅”呢?
春酒里有浓浓的思乡之情,甚至有“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茫然与怯意。从物质意义上讲,要找一杯“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并不难,可从精神意义上来讲,正因为“此情只待成追忆”,“真正的家醅”便愈发成为一种可“忆”而不可求的珍品。
你还读过哪些思乡题材的诗歌?请把这些诗歌收集起来,并对其中最感动人心的语句加以点评。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斟酒()煨炖()家醅()挑剔()答案:zhēn wēi pēi tī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ïu()谢 过yǐn()门kǎn()niànɡ()酒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答案:酬 瘾 槛 酿
3.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加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2)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行了。” 答案:(1)指人做事勤快。(2)大概。
4.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作者除了怀念家乡的春酒外,还表达了什么感情?
解析:对课文基础知识和内容的一些理解性题目,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中的字词和内容的深刻理解。
答案: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多少,她总是笑咪咪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5.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解析: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注意要从事件方面加以概括。答案:主要介绍家乡喝会酒的风俗。
6.我为什么每年正月都“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
解析:我们要注意体会作者儿时心理,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答案:因为每逢喝会酒我可以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还可以在结束后得到印花手帕。7.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母亲会“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了酒似的”?
解析:细心体会作者笔下的母亲的形象,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也是一位宽厚、好客的母亲。
答案:母亲亲自做的春酒得到大家的好评,内心高兴。8.通过喝会酒你能了解故乡人的哪些品质?
解析:细读选文体会作者内心中对故乡人的赞美和回忆。答案: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9.文章母亲说的“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一句话有什么含意?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我们要学会推断文中人物的一句话的意思,这也是对母亲的做人品质的一个认识过程。
答案:这几句话主要意思是鞋子差一寸,衣服差一分都会不合适,做事要有个尺度。因此我们做事要讲究“度”,要把握好“度”,既要防止不达目标,又要避免过犹不及。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
剪不断的乡愁
琼 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38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是亲,不只是‘人’呀!”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和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
“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10.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解析:我们通过概括,整体了解文章的内容。读文章就要能先理清顺序,才能有条理地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理解文章。
答案:文章主要记叙了琼瑶夫妇得知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后,办妥探亲手续,计划去大陆探亲的经过。
11.通读全文,你认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反复强调“39年” “将近40年”是为了说明什么?
解析:完成此题只要注意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就不难归纳出来。
答案:线索是剪不断的乡愁;强调“39年”“将近40年”是为了强调乡愁之多、之久、之深。
12.琼瑶夫妇为什么把行程首站定在北京?根据文中所述,概述其原因。
解析:这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认识过程,我们要从作者的叙述中得到。经过做练习题能使我们更深地领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切,以至很难确定第一站。
答案:因为我和我的亲人都与北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13.文章的倒数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主要起什么作用? 解析:排比具有增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答案: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气势,也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14.文章最后说,“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请想象一下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心理活动。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描写做合理的想象,只要回答合理就可以。
答案:示例:刚下飞机,我的心急剧地跳起来,呀,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吗?心儿呀,不要这么剧烈地跳,怎么?我的视线模糊了?我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我的故乡,看清楚故乡的一草一木,看清楚故乡的山山水水。
三、语言运用
15.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
例句: 课外阅读时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解析:完成此类题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此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形式相仿,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书做人 白先勇论琦君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悠悠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中国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些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妇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让我们细细的阅读一下琦君的文章,来感受一下那浓浓乡情,浓浓的母爱。你有何感受呢?
第20课 俗世奇人 冯骥才 名师导航 【内容梳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除奇山、奇水、奇石、奇树之外,还有身怀绝技的奇人。他们有着一身的绝活,但平时却不显山露水,与常人毫无二致。尤其是解放前的天津卫,简直是“俗世奇人”的聚集地,这里就向读者们介绍两位——“刷子李”和“泥人张”。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发蔫(niān)擅长(shàn)绰号(chuî)刷浆(jiāng)难堪(kān)一瞅(chǒu)发怔(zhâng)褒贬(bāo)怵(chù)抠(kōu)戳(chuō)瓢(piáo)2.多音字
hîng 起哄 nîng弄权 cháo朝代 hâng 横祸 哄 弄 朝 横
hǒng哄骗 lîng里弄 zhāo 朝阳 hãng横行
二、字形
绰 绰号 组 组织 瓢 水瓢 戳 戳穿
悼 悼词 阻 阻止 飘 飘扬 戮 杀戮
掉 扔掉 租 出租 漂 漂亮
三、词义 1.重点词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发怔:发呆。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难堪:①难以忍受。②难为情。撂:放下,搁置。2.近义词 屏障• 障碍
都是名词,都有遮蔽、阻挡的意思。“屏障”意思是像屏风那样起遮蔽作用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如“长城曾是一道阻止外族侵略内地的屏障”;“障碍”意思是阻挡,使不能顺利通过,如“为了安全起见,交通局在这段路程设置了障碍”。
3.相关成语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得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眼刁耳尖:形容眼力、听力特好,视觉和听觉都极敏锐。
四、文学常识
1.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42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2.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
直接描写:直接对人物的各个方面进行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别人的眼睛或周围的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
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描写,常用于说明文中。
五、名篇名句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3.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连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剖析:运用对比的写法,歌颂俗世奇人的荣耀与地位,写出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实情,写出了人们对有专长成功人士的尊重。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
剖析:作者用整齐的句子,赞美劳动者的劳动之美。用“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描写刷墙者的姿势优雅、轻捷,具有舞蹈之美。用“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描写了刷墙劳动和谐、自然具有节奏之美。用“‘啪’的清脆一响”“啪啪声里”描写刷墙劳动声音的清脆、悦耳,具有音乐之美。总之,整句话,借曹小三的感觉,赞扬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神。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3.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剖析:借曹小三的感觉赞扬刷子李手上的绝活。也照应了前面的“让人叫绝的是,他刷墙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使文章前后相互勾连,照应有序。
4.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剖析:白描的方法,勾勒出“海张五”的外貌。用“架式挺牛”这一方言词汇,搭配“横冲直撞往里走”这一动作,生动传神,一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5.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泥人张”用它独特的方式——捏泥人来反击海张五的嘲笑,代表了泥人张的大本领,大智慧。表现了民间艺人的涵养与气度,同时也突出了泥人张高超的技巧,能够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重点语段
1.“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至“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剖析:文章开头并未开门见山的写“刷子李”,而是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文中把“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与“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至“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剖析:作者通过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来表现泥人张精湛的手艺。
结构简析 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14段):讲述刷子李的轶事。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段)天津码头的生存环境。第二层:(第2段)刷子李的奇妙绝活。第三层:(第3段)曹小三学徒试师。
第二部分(第15——28段):讲述泥人张的轶事。可分为两层: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一层:(第15——16段)简介泥人张。第二层:(第17——28段)智斗海张五。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塑造了两位民间艺人的形象。文章从小角度切入,一人一事,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表现出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人格,可谓俗人不俗,其语言生动幽默,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2.作者对“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的轶事,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表现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行事奇、作派奇。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一朵晶莹的浪花。本文写得生动有趣,熔方言幽默于一炉,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问题探究】
问题: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这篇课文所描写的两位手艺人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状元”,他们既平常普通,又卓尔不群。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作者作品的成功之处。
【导思】古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从一个绝妙的小故事中窥见人物的大本事大智慧,这里面有多少人生的况味值得咀嚼,有多少生活的底蕴与有待开发啊!这也正是作者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的成功之处。
【探究】
第一步: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其他篇目,如《苏七块》《冯五爷》《蓝眼》《蔡二少爷》等。
第二步:读完后,从三个方面来体会作品的成功之处:一是传奇,作者用曲折的情节叙述简单的故事,刻画传奇性的人物;二是杂学,作者通晓诸多行业的特点与门道,故而能把刷子李与泥人张的绝世手艺展示的活灵活现,让读者感觉过瘾、地道;三是语言,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厚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有表现力。
第三步:交流探究结果,互相学习。
第四步:搜集素材,写一篇关于市井奇人的小小说。要求故事简单,情节曲折有趣,语言尽量口语化,注意要刻画出奇人的绝技。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怵()抠()吃荤()发蔫()衔接()答案:chù kōu hūn niān xiān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àn()浆 漏xiàn()屏zhànɡ()发zhēnɡ()答案:.蘸 馅 障 怔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俗世奇人》作者是__________,在文中主要介绍 和的故事。答案:冯骥才 刷子李 泥人张
4.简要概括文中介绍的两位奇人他们各“奇”在何处? 解析:完成此题要结合课文内容,将主要信息提炼出来即可。
答案:刷子李房子刷得美,刷浆时穿一身黑衣,干完活身上没一个白点;泥人张捏泥人快速而逼真并且艺高胆大。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本文主要讲述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5.“泥人张”为什么常去戏院大观楼和天庆馆?
解析:这是对文章描写的内容的归纳,可以通过这些推断出泥人张手艺高超的原因。即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
答案:“泥人张”常去戏院大观楼和天庆馆是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
6. 为什么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看到“贱卖海张五”就“谁看谁乐”? 解析:完成这道题要求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民风进行探讨和感悟。
答案:因为海张五是城里城外气最冲的,看到他被捉弄人们拍手称快。7.“泥人张”和“海张五”性格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解析:引导我们对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进行的概括。这是我们读课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应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在事件中把握一个人物的性格。根据文中描写举例即可。
答案:“泥人张”心灵手巧并且艺高胆大;海张五横行霸道、目中无人。8.请结合原文,用你自己的观点评价一下“泥人张”的做法。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合理的想象回答,根据自己理解回答。答案。如:泥人张善于观察模拟人物,并且心灵手巧、艺高人胆大,但他做事不够圆滑。9.假如几天以后“海张五”又在天庆馆里遇到“泥人张”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发挥想象讲讲这个故事。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发挥想象讲述合理即可,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答案:示例:话说几天以后,“海张五”又在天庆馆里遇到“泥人张”,想上去教训一下他,以报前几天的“贱卖”之仇,可刚想动手,又一想:这回我打了他,不知下回他又捏出什么来,唉,算了吧!于是带着一肚子的气离开了,而泥人张仍然在他的袖子里捏着他的众生百态。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
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车,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用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面一站,就只收3元。”随即他立即补充到:“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怀,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统一马甲,剪得整整齐齐的头发已经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样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左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缠绕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么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也一定是紫红的,他那单薄的衣服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无影无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感情。不由自主地,我又看向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独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
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10.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这是对文章所叙事件的一个概括,要求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清楚。注意对人和事的高度概括。
答案: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去朋友家乘坐人力车,一残疾车夫给我鼓舞和启发的经过。11.第三段画线的句子“我正觉得奇怪”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这是全文情节的转折,通过作者的疑问,我们了解了这个事件的不平凡之处,也是主旨表达的关键所在。
答案:因为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三轮车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12.第五段画线的句子是作者对车夫的描写,但不很具体。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运用学过的描写手法,将车夫的形象刻画出来。
解析:体会文章的人物形象的描写特点,透过作者描写,我们体会到的是车夫蹬车的艰难。
答案:他黝黑的肤色中透出紫红,头发已经被汗水浸湿,贴在头上,紧缩着眉头,眼睛瞪得圆圆的,注视着前方,他喘着粗气,但紧咬牙关,努力地前行,前行。
13.第六段画线句中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无影无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无影无踪了”呢?
解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对车夫精神品质的赞美,是中心思想的升华。答案:我为车夫爬上坡而高兴,也从中受到强烈的震撼和鼓舞,因此“我心里的惆怅和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