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高尔基的有关文学常识。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3.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学习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
二、文学常识
1、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
2、简介高尔基的一生:马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简介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四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三、字词梳理
发绺、马鬃、诅咒、颤动、两颊、噗噗、胸脯、稀疏、皱纹、绉纱、咕哝gū nong
终身:一生(多就切身的事说),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默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学法指导: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五、课堂小结
1.朗读全文3遍(齐读、默读、自由读)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
七、附上板书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
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完成课后练习。
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四、当堂检测(完成《导学手册》)
五、布置作业
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你能学习课文你的某些写法,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你心目中的好朋友的形象么?(完成小练笔)
六、教学后记
第二篇:一《童年的朋友》2013公开课
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侯传涔 审核人:陈百巧
备课时间:2013年2月18日 上课时间:2013-2-21 编号: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白中七7班)苏州来听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2.通过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说出作者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改“给父母的感谢信”,初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教学重点:
1.分析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2.说出作者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课
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组儿歌)
教师指导语:课前我们听到了久违的童谣,当熟悉的旋律回响在教室里的时候,我看到许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童年时候,大家成为朋友是不是像歌里唱的敬个礼、鞠个躬那么简单?(学生答)
你们认为要成为朋友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板书)
二、整体感知(读出爱)
1.教师指导语: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的确这些都是成为朋友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大家已预习了文章,能不能告诉老师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对,是他的外祖母!成为朋友需要那么多的条件,作为长辈,要成为小孩子的朋友,显然更难了。外祖母是如何做到的呢?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来寻找答案吧!请用自己最熟悉的读书方法读课文,思考外祖母为什么会成为小高尔基的童年朋友?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读课文(教师走近学生,注意收集学生读错的地方,以全班纠正)。3.独立思考,交流。
4.教师指导语: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外祖母的平等、关爱、尊重等等使她成了“我”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她的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而是一些平常我们都不太注意的小事,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发现了外祖母深深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爱。外祖母深深地爱着小高尔基,那么大家认为高尔基爱她的外祖母吗?(学生答)何以见得?
三、深入探究(读懂爱)
1.过渡语:的确,小高尔基也是爱他的外祖母的,他没有说“外祖母我爱你”这样的话,而是将对外祖母的感情化为精彩的文字,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章,从文字中寻找那份爱。请结合文章内容,自选角度探究“我”对外祖母的爱。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侯传涔 审核人:陈百巧
备课时间:2013年2月18日 上课时间:2013-2-21 编号:
例: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 2.学生细读、交流(头发、声音、眼神、动作)
3.教师指导语:高尔基将对外祖母的观察表达在文字中,将感情融化于细节中。语言细腻,饱含感情。正是如此,使得外祖母形象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光辉形象之一。
四、写作家书(表达爱)
1.过渡:爱是相互的,或许高尔基永远无法报答外祖母对他的爱,或许现在的我们难以报答亲人对我们的爱,但我们可以和高尔基一样表达出对爱的感激。请你模仿高尔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出细腻而真挚的爱,感谢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老师深入学生,适时指导)2.展示学生家书,同学互评
五、学生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将你修改后的感谢信交给所写的亲人。
板书: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平等
理解
外祖母
宽容
“我”
尊重
观察细节
描写细腻
感情真挚
第三篇:《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难点:
1. 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文内容导读: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1、导、学、练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噗噗()发绺()惩罚()马鬃()诅咒()两頬()镶银()驼背()
2、弄懂“自言自语”“五光十色”的意思,并分别造句。
3、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问世。本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外两部是。
二、整体感悟
2、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你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4、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
三、分析揣摩。
这篇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品读。精读全文,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研读第1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2、研读2——6段,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
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好不好?说说理由。
4、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外祖母的形象?
5、外祖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四、探究质疑
1、作者为什么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
2、本文并没有写具体的事,所以有人说,这篇文章内容空洞,不能突出“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给人印象不深,你对此有何高见?
五、读写结合
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本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画画像,字数不限。
姊妹篇 童 年(方敬)
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
一颗老年人的心,善良又温和的,与一个小孩子的热情融汇在一起,与年龄的距离间,闪烁着爱的光辉。外祖和平的目光与喜悦的容颜,都使我觉得充实。在想象中他的存在是超凡的,他主宰着我的心灵,我有点傲岸,且只知道阳光和温暖,乐居在他爱的境域里。他说我是他纯净的快乐和慰安。这种心灵的密合永远表现着爱的伟大。
我是他家里的一位常客,一住就很久。于是,我可以听到他的一位女邻居说:“这孩子简直不想家了。”我羞涩的笑着。于是一位和善的老邻人又问了:“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外祖也喜欢到园子里或者户外去走走,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而他的拐杖呢,一根乌杨木做成的,黑油油的,有雕着龙头的把手,常挂在圈椅的靠背旁,这支精制的手杖是经过他的细心的筹思和选择的。在他所有的用具中,他最看重这个。以热烈的请求,我曾被允许拄过它几次,持着它的腰身,自己假装一个老人,躬着背,咳咳吐吐。对于老人的东西,我总是那样喜爱,因为他们不仅激动我的情感,还引起我丰富的想象呢。
我们在园子里,慢步走着,在茂叶下,花径间,外祖指着他亲手种植的花木给我看,又说又喜欢。他最爱兰草,兰草是栽在瓦盆里,放在石台上。我们走出园门,看看天色和远山,岑寂使我们的心情静止于欲暮的景色中。于是两人选了一块石板坐下了。“你还是那样健旺。”一个荷锄的农人走过了。“呃,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可以过活了吧?”
归途上外祖似乎有点倦意,我则想着,想把潜伏在心里很久的希望说出来。我凝视着他的眼珠和白须,它们像欠了我一个回答似的。终于我耐不住沉默了。
“外公,不用那个拐杖吧。我牵你还好得多。”
“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
“等我将来老了我再用它吧。给我吗?”
“是的。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我怎样愿意离开他呢?祖孙两人互相倚扶,在生活上表示一点诚挚与热心。但是,家里三番两次派人来接我回去,我用各种方法拒绝,最后就是躲藏也无用了。老仆人带来父亲的严厉言辞,我是最怕父亲的。外祖在我耳边说了很多的话,亲热而又慰安的。终于老仆人带我上道了。外祖送我到一个土坡前,每次送行的终点,我上坡过桥,怕回头看:只使我心酸,从背后传来的他凄凉而又温和的声音:“下回同妈妈一块儿来吧。”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从外祖家里回去,我没有一次是空着手的,也许带走的是一个古瓷水盂,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海螺。我衷心的喜爱它们,好好的保存着,在一个黄木匣里。真的,我不忍提到时间的冷酷,很多年过去了,这些小小的玩意儿,无一不是引起我悲思和怅惘的来源,然而我愈加爱惜它们。没有它们,我会与辽远的昔日更生疏了。自然,我尤其不会忘记那只拐杖,那现在使我感到阴暗与凄凉的,它后来落到我舅舅手里,随着他过了一些寂苦的岁月,现在又成为我舅母的伴行者了。在灯光下,在寂静的时候,我常感悲哀于幼时与外祖的预约,好,让我为孤独的舅母的健康祝福吧。(节选自《名家经典散文选》)
比较赏析:
《童年的朋友》和《童年》两文都以深情的笔调,抒写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最崇敬的人的深切怀念。虽然是两个不同国度的作家对各自童年的追忆,表现人物的手法各不相同,但人类的感情却是相通的。他们对外祖母(外祖父)所倾注的感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阅读这两篇文章,难道不能够勾起你对童年里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的美好情感?
文无定法。两篇文章表现人物采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童年的朋友》以外貌描写为主,基本上没有写具体的事,但却生动细腻,饱含深情。本文描写外貌,突出了人物鲜明的特点。
尤其是对外祖母头发的描写,像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文章还通过对外祖母的语言、神情和动作的描写,突出她的温柔、和蔼的性格特点。结尾则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外祖母对“我”的深远影响。
《童年》一文却完全不用外貌描写,主要采用动作、神情和语言描写,突出外祖父的慈爱和温和,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祖孙情,以及“我”强烈的悲思和怅惘,外祖父的语言虽然不多,但于朴素中透出对“我”的慈爱,以及对农人的关心。他关心农人的收成,只有两句淡淡的话:“呃,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可以过活了吧?”这样的语言也符合一个老人平和的心境。与《童年的朋友》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童年》还借邻居的话侧面烘托了外祖父对“我”的爱。
拓展训练:
1、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一个物件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个物件是:。
2、“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3、“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这句话如何理解?
4、“我常感悲哀于幼时与外祖的预约”这里的“预约”指什么?
5、说说下面一句话的表达作用。
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6、“我”为什么尤其不能忘记那只拐杖?
朋友篇 祖母在身边我感觉不冷(贺君)
又是冬天了,天空很低,阳光许久也未曾露面。心里昏昏沉沉。风就像一把三棱利刀,刮得我清瘦的面靥无端地生痛。
那段日子,我与祖母一直在乡下的老屋居住。
祖母老了,就像村口的那颗千年的老柏树,在这冬日的寒风中,愈发显得苍老与弱不禁风。
我与祖母就坐在烧得很旺的火塘边。
每当这时,她便不停地唠叨着她年轻时的一些不忍卒读的往事。
祖母三十一岁打单身。借住在村东头一家的厢房,靠蒸酒打豆腐先后拉扯大了大伯与小姑还有我的父亲。
一个乡下的女人,不知来自何种毅力,完全靠自己一副嬴弱的肩膀和一双纤秀的小手,硬是一点一滴把三个儿女养大成人。
祖母一讲起那段往事,就背对着我落泪。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极懂事的用沾满尘埃的衣袖帮她擦眼角欲滴的泪珠,并说:“奶奶莫哭,您不要再讲了。”
祖母把我轻轻推开说:“傻小子,奶奶不是哭,是火塘的火星,旺得我眼睛生痛„”
祖母的身体一向比较健朗,但这个冬天不知何故,她时常有些咳嗽。(节选)
参考答案:
一、1、2、略
3、代表者;《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2)——(6)︱(7)大意:
(一)描写外祖母的外貌,(二)描写外祖母的形象,(三)叙述外祖母的影响。
2、可以是头发,可以是说话的腔调或脸部表情等
3、刻画外祖母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外祖母的崇敬和怀念。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等,表达效果:示例:“密密”“乌黑乌黑”极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且非常有光泽。
三、1、头发多得出奇,长得出奇
2、温暖柔和。
3、不好,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
4、语言、外貌、神情、动作
5、温柔和蔼。
四、1、外祖母的温和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
2、有道理即可。
参考答案:
1、拐杖
2、“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3、意思是:爷爷说我给了他快乐和慰安。(或:我是爷爷心灵上的安慰)
4、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5、以景物烘托我的怅惘之情(或:表现我对爷爷的恋恋不舍)
6、这只拐杖是爷爷最喜爱的用具,凝聚着祖孙之间浓浓的爱意。
7、略。
第四篇: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本文生动形象描绘外祖母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并仔细品味文中对外祖母眼神的描写及本文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筛选、归纳信息,理解外祖母是他的“朋友”的意蕴。2.教学难点:文中对祖母眼神的描写,学习本文细腻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谁能够划船不用桨,谁能够扬帆没有方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让我们重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童年中最好的一位小伙伴,下面有一首小诗,大家猜一猜写得是谁?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却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关怀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搜集资料 1.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1936),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为贫困生活所迫,他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之后便辍学作童工和学徒谋生,后自学成才。主要作品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2.了解背景。
高尔基童年寄居在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里,生活像“铅样沉重”,高尔基的童年充满苦难。所幸的是,他的周围也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给了高尔基良好的影响,给了高尔基力量和支持。其中首推外祖母。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三、初读课文,合作探究
听课文录音,以同桌为单位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谁?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把外祖母的形象描述出来。
3、请问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具体描写了外祖母的哪些方面? 交流反馈
1、明确:童年的朋友指外祖母。外祖母关心“我”、理解“我”。
2、明确:这是一个 的外祖母(健康、慈爱、乐观、坚毅… …)。
3、明确: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眼睛、脸、嘴唇、鼻子、身材等。
四、再读课文,筛选信息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阅读信息卡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外貌——“形”)你的评价(人物的性格——“神”)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 快活
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体现“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阅读信息卡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同学小组讨论)(罗列)
记。
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这些描写给人总的感觉是对“我”慈爱。
以看出外祖母理解孩子犯错后害怕责备的心理,从不以长辈的身份和口气训
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外祖母嘴唇歪扭着,又小又可爱的脸,这些都是孩子在遇到不顺心事时的表现,而外祖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长辈而隐藏这些,她把这些孩子的童真全部都展现出来,体现她充满童心,像作者童年的朋友,因此她与作者的心灵没有隔阂,便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从第六自然段第二句中可看出外祖母有一种乐观的精神,虽然她是一个长辈,但她却没有想到这么多,她很乐观,她有一种特有的天真,无忧无虑,可以看出她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贴?
把外祖母比做动物,把外祖母说成猫,正是因为外祖母在孩子的系。
对此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朋友”关系?(归纳)外祖母是“我”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同学小组讨论)
明确:
(1)因为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而且和“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2)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
(3)外祖母是自己最知心的人,自己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4)说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爱,把“我”的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总之,温柔慈爱的朋友般的外祖母,她对“我”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爱,她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高尔基苦难的童年因为有了外祖母的陪伴,就有了驱散黑暗的阳光,滋润心田的雨露。
2、深度思考 1)、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血缘关系,那么是什么关系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
明确:“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好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明确:外祖母爱“我”,她不想使生活的不幸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印记。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明确:怕我被妈妈责备,包含关怀之意。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明确:表现外祖母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
明确:这些语言能够表明祖母和我是一种轻松的、平等的、和蔼的朋友式关系。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明确:猫是孩子们心目中可爱、温存的小动物,在这里把祖母比成猫,自然也就包含着对祖母的一种喜爱之情。
3)、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 “终身的” “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含义
明确:(1)因为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而且和“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2)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
(3)外祖母是自己最知心的人,自己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4)说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爱,把“我”的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教师小结:小结:总之,温柔慈爱的朋友般的外祖母,她对“我”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爱,她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阿辽沙苦难的童年因为有了外祖母的陪伴,就有了驱散黑暗的阳光,滋润心田的雨露。五、三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请找出原句,并体会它所体现的内容?
明确:第一次,“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体现了外祖母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愤愤不平。第二次,“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体现出外祖母的宽容和快乐。第三次,“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体现出外祖母的坚强和乐观。
2、试描写一双你最熟悉的眼睛!(不少于30字)
六、展开想象,情景再现
1、模仿课文写法,展开想象,把“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话。(同桌合作口头表演)要求:
(1)对话符合人物性格。
(2)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3)对话内容在100字以内。例一: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问。“好祖母,什么都瞒不过你,千万别告诉母亲,不然她又要骂我!”我央求道。
“你呀!真像一个野猴子,下次再这样,我就把你一个人关进黑屋子里!”外祖母瞪了我一眼。
“我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吐吐舌头。
小结: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生命若是一片海,友情就是那海上的帆,有了帆,海才不寂寞。愿我们的青春和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辉,愿我们永远拥有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友情!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外貌描写——长发——慈祥、可爱
外祖母对“我” 外祖母的头发
无微不至的关爱 语言描写 “我”睡觉的事情——对“我”的疼爱、关心 打破牛奶瓶的事
外貌描写——笑、动作——仁慈、可敬
抒情议论——终身的朋友——抒发感激之情,点明对“我”的影响和意义
第五篇: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一、课题
实验本语文第四册《童年的朋友》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二(1)班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朗读与理解能力。课文以“我”曾经想当拳击手为线索,通过描写小熊可爱的外形和以往与“小熊”形影不离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我与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并且立誓“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全文语言极富儿童化,生活化,作者感情投入也尤为真切、自然而又感人。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堂课由五个板块构成,导入新课----字词教学------阅读教学------朗读指导-------语言实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联系交流他们生活中的朋友来导入,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课本。字词教学我着重训练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并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教师注重反馈检查。有重点的进行音、形、义的指导。如何发现问题、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怎样有效提问,这是下半学期的一个训练重点,因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已能掌握一定的提问方法。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感受来感悟文本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形影不离”这个词来展开,什么叫形影不离?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离?通过圈画有关的词句,朗读句子,了解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最后的围绕一句话来说几句连贯的话,其实是对文本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是联系实际展开适当的联想,又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
新教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文选择的相当优美,比较注重人文因素。但实际操作起来,觉得课时很紧,想要讲的东西很多。教师往往舍不得忍痛割爱。本堂课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情感的体验上。运用优美的导语,合适的课件,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吸收语言的精华。当学生对于文本有了触动和共鸣之后,他已经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了,领悟作者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就不需要去做大量的情节分析。
三、学习材料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以“我”曾经想当拳击手为线索,通过描写小熊可爱的外形和以往与“小熊”形影不离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我与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并且立誓“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全文语言极富儿童化,生活化,作者感情投入也尤为真切、自然而又感人。
课文第二小节把小熊的眼睛描写得非常漂亮,大小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特别是对小熊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小熊的可爱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曾经想当拳击手,然而当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跟小熊形影不离的情景时,我改变了主意。第三小节主要记叙了我吃饭时、睡觉时与小熊形影不离的情景,这些充满童趣的情景无不体现出我与小熊亲密无比的感情,小熊也俨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位朋友。由此而发出“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真正的朋友”“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可是当我却想拿它来练拳,此时,内心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当妈妈问我出了什么事的时候,我立即转过身,仰起头向巴眼泪憋回去。
文中的“我”对童年的朋友充满的感情,连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显伤感的故事不禁将读者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0个生字,12个词语。并能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并能用“我和小熊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开头,说几句连贯的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模仿总分的方法用“我和小熊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开头,说几句连贯的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能用“我和小熊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开头,说几句连贯的话。
六、【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朋友”一词,说说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朋友?
2、出示课题,读题并理解“童年的朋友”(小时侯的朋友)
3、过渡:今天,有一位苏联作家要对大家诉说他童年的回忆,他童年的朋友是谁?让我们根据学习要求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说完整。
(3)边读边思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检查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板书:想当-----不再想当)
3、过渡: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朋友吧。课文的第几小节是描写这只小熊的?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验。
1、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课文第二小节,并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你从哪里感受到的?(2)交流反馈,(3)指导朗读体会小熊可爱的神态与动作,及作者对它的喜爱。(4)小结过渡
2、学习第三、四、五小节
(1)课文第三节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板书:形影不离)。理解“形影不离”。
(2)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默读课文第三节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第三小节有关内容)(3)整理句子的顺序。
(4)指导朗读,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体会小熊给我带来的快乐。师生合作读。
(5)想象说话“时,我。”
(6)摘星游戏:指导学生以“我和小熊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开头,说几句连贯的话。(7)过渡:这些充满童趣的情景无不表现出我与小熊亲密无比的情感,小熊也俨然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位朋友。(引读:“那时侯”一句)
理解“一心一意”并指导朗读。
(8)创设情境练习说话,曾经我那么地喜欢它,它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为了要当拳击手竟然想拿它练拳,我真的很,我想对小熊说:
(9)过渡引读第五小节。理解“憋”。
(四)激情明理,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板书:珍惜关爱)
2、朗读全文。
3、巩固字词。
4、写字指导。(躺)附板书:
童年的朋友 “我”形影不离(小熊图)
想当珍惜
不再想当关爱
七、媒体设计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结合教学。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来练习说话。
八、练习设计
本文的练习主要以练习说话为主。还有应该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孩子的说话练习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在执教《童年的朋友》时,我逐步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你曾经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离的情景,学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师想象的空间,“当我乘凉时,我把小熊抱在怀里,和我一起欣赏月亮里的嫦娥”。当我踢足球时我也让他坐在旁边,他举着双手好似在为我鼓劲加油„„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