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张艳波课例

时间:2019-05-15 03: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鸟的天堂张艳波课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鸟的天堂张艳波课例》。

第一篇:鸟的天堂张艳波课例

《鸟的天堂》教学课例

张艳波

教研专题:以情促读,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学理念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通过品读--评议--感悟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的目的。

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认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属于第六单元的开篇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的真实情感。

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间接抒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教学对象分析

依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已初步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文 章叙述事件的条理,对课题、关键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能力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草原》一课中对动静态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有所接触,但在写作上未能较好运用,因此本节课力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发展方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标点理解)

准备 CAI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解疑、存疑。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4.学习第1-4节内容。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2.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3.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画出有关语句。

(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3.解疑,保留学生提出的有关第二课时的问题:(第二课时完成)

四、学习第一段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们”又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1-4节。

(设计意图: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五、师导语: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愿意再仔细读课文么?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余下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选自己喜欢语句背诵。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巴金先生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发出这样的感叹……,因为第一次他看到的是榕树,并没有看到鸟,榕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榕树给你的这些印象,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先默读课文,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绿、茂盛,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二)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课件 1.大榕树的美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解决质疑问题)

2.配乐再读第7-8节文段,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小结过渡:这段文字抓住了榕树的根、干、枝、叶的特点写出了它独特的静态美。(设计意图:教师恰当地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学生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文字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使他们有了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3、鸟多而欢

(1)导语:让我们走近榕树,看看有没有群鸟纷飞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

文12-13节,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2)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语句中有这些收获呢?(3)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 起来。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配上欢快的音乐,再读课文这一部分,想像热闹欢快的场面。

5、小结: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与大榕树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把这种描写活动状态的写法叫做动态描写。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看到这么一株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1)解决第一节课的质疑问题

<1>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2>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3>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4>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五、综合实践作业:

1、综合本,美文我读我悟。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以下任选一题)

1、如果你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小鸟或居民,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2、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运用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方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板书

鸟的天堂

榕树 茂盛 翠绿 美(静态)鸟 到处、到处 欢(动态)

第二篇:张艳波 概论第十三章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概论》课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本章在《概论》课中的地位和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章在《概论》课中的地位: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被公认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因此,本章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之一。

本节在本章的地位: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并理解其现实可行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坚定大学生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

3、教学重点: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本内容的深刻内涵。(2)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理解其现实可行性。

5、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学习三个问题: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6、课时安排和时间分配:第三节共计5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第一个问题12分钟,第二个问题18分钟,第三个问题20分钟,课堂小结、答疑3分钟。

7、教学方法和学法: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教学相结合。

8、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新授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答疑解惑。

9、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就是以达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指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党第一代领导人60年代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是什么?教师总结,意在由“一纲四目”导入“一国两制”,使学生理解党对台方针政策的连续性。

(二)新授课

关于第一个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我在教学设计时侧重帮助学生归纳、理顺形成的过程,把教材叙述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并把重要的知识点用图片和文字列举出来,这样做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请结合我上课时用的课件来看)。

第二个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我认为它是本章本节的重点,属于基本理论问题,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起来不容易,所以,我重点来讲授,力争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能深刻理解。特别是一些容易模糊的问题我就特别强调,诸如:“一国”指什么,为什么它是基础、是核心?两制有无主次之分?高度自治和完全自治是否一样?区别在哪里?我国政府为什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什么是祖国实现统一的最佳方案?它有何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等,我都一一讲解。在讲解时我还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时而提问,师生互动,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能使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关于第三个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我把它设计成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我在课下深入了解学生时,发现现在的学生由于已经都是“90后”了,当年港澳回归时年纪尚小,记忆已经模糊,于是我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去重温港澳回归时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观看视频之前,我先布置思考题,看后再跟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讨论题目五个(①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实质。②香港、澳门回归大事记。③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⑤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这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再不断地加以引导,最后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答疑解惑。

10、教学总结和反思,有一些心得体会。

(1)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政治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既讲清理论,又联系实际,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2)教学心得

首先,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工作,不能照搬课本,照本宣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逻辑顺序,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明确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教材的使用上,既依靠教材,又不拘于泥教材。平时教师要注意搜集大量资料,增加相关知识内容的储备,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经常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思想状况,找到理论知识同学生切身利益和关心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取得实效。

再次,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课件要适用,并和教材内容相配套。

最后,教师讲课要有激情,上课时语言尽量生动,这样才有富有感染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安艳华《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

3、简介“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认读生字: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自由读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的?(游览顺序)

第一部分(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部分(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傍晚)第二次 鸟(早晨)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鸟,他们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学习5——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问题(1)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的。问题(2)榕树大而茂盛。大:(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茂盛:(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再感情朗读。)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问题(3)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说说描写大榕树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对大榕树静态描写)

过渡:这样一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真是鸟儿生活的好地方。当作者再次来到 “鸟的天堂”,这次看到的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问题(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鸟的特点是:多、欢快 鸟多:(课件出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鸟欢快:(课件出示)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3、对鸟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问题(2)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4、指导朗读。

四、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七、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出来。

2、尝试用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办法描写一处景物。

3、“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当一回小导游写一篇解说词,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介绍鸟的天堂的奇观。

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多、欢快

教学反思:

第四篇:《鸟的天堂 》评课稿

评《鸟的天堂》一课

上午第二节,我有幸聆听了颜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颜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鸟的天堂》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剖析颜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紧紧围绕“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这一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来展开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关键词句,重点段落,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第二,教学特点与课型特点吻合.《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行文优美.颜老师执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第三,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颜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我觉得教学的深度还不够.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课文,理解词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写作技巧,为习作的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鸟的天堂》微课教案

语文《鸟的天堂》

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

教师:何鲜移 授课班级:三年级

科目:语文 时间:2014年9月21日

地点:文B

一、课题名称:《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准备:ppt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六、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班级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树大)

A、当学生讲到树大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B、引导学生找到“不可计数”和“卧”,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和学生对答案:一万多平方米。)

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和学生对答案:普通的教室有70 80平方米左右,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为1000平方米)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如没感受到树的大则说“简直太大了”让学生感受一下。)

下载鸟的天堂张艳波课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鸟的天堂张艳波课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鸟的天堂评课稿

    《鸟的天堂》评课稿 昨天,听了老师《鸟的天堂》觉得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鸟的天堂 评课记录

    《鸟的天堂》听课记录 对于刘老师的《鸟的天堂》这堂课,我的感受如下: 1,利用多媒体再现促感悟.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

    《张衡传》课例研究报告 张子艳

    《张衡传》课例研究报告 张子艳 一、研究的主题与内容 1、 研究主题 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文言文课堂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模......

    鸟天堂导游词

    鸟天堂导游词 鸟天堂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参观的地方是美丽的鸟的天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叫我x导就可以了。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棵巨大的'榕树。......

    竞赛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竞赛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缝隙、树梢、照耀、”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

    张承波赞美家乡课例分析(推荐阅读)

    《赞美家乡》课例分析 一、引言 小学三年级《人文与社会》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 “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爱我家乡”,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

    鸟的天堂读后感

    作者记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鸟的天堂读后感。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翻飞,百鸟欢腾的热闹景象。作者第一次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