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

时间:2019-05-15 03: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我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孩子们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偏重于感性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进课堂导入新课,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得出答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语言艺术要求我们语言要活泼、流利、动听,能听于耳、记于心,对孩子们具有有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会调动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教师的好感,进而树立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我们的语言要幽默激趣,要善于传情达意,要亲切动人,要积极健康,能够给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我们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能对孩子们正确理解与使用语言起到示范的作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五、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加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注重新课导入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积极充实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作者:张允 单位:河北省深州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作者:曲彭杰 单位: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第三篇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共生让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更高

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的提高。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着这个内容,教师创设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创设了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着对知识的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共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双效提高

教师角色一直被认定为需要巨大奉献和付出,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其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长久以来被忽略。在共生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材二次创作能力、情境营造能力和知识内化能力提供营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多少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少能力能够被实际运用,同时要思考自己处理课堂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能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导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做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效发展,处理好这两方面内容的共生关系,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也会获得发展。

例如《鲁迅自传》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鲁迅眼中的鲁迅”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鲁迅做出评价,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中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很流畅,教师在课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对人物进行分析时的语言运用不足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切入点靠前,在课后反思中做出了记录并思考到如何纠正,从而获得了人物分析的更好的方法,课堂教学获得了双效提高。

三、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显严谨和有效

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纠偏指错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过渡点和引导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让部分教师片面的放弃了否定性评价。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对细节的感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认知不够全面不够正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否定性评价策略和激励性评价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理的否定,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也只有进行恰当的激励,才能让否定之后的学习获得应有的效果。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严谨和有效。

四、总结

在共生视域下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语文教师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创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兼容并包,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骆仕娣 单位:广东龙川

第四篇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学材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不仅需要学生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勘探和开采。而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研读教学材料,寻求课外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师在延伸课外知识、设计课外活动时应该有“度”的限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的转变

任何形式的课堂形式(包括使用电子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学活动应防止配方、程式化的,即防止一些单一的、机械的课堂讨论,或在枝节问题上的争论;上课完全是用鼠标代替粉笔,使用磁带,而不是教材,等等。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完成实际的语文教学任务,有作秀的嫌疑。

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干预,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文本,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课堂教学的建议

为了使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顺利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改变学习方式,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教与学的角色转化和调整。对此,教师应该从课堂主宰变成学习方向的引导和学习方式的指导,改变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有自信、有能力积极改变学习状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独自决策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引导要贯穿于教育学的整个过程。一些中学教师接受培训的讲座,内容之一就是“每个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这是培养教师独立意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模式。

2.发挥指导作用

教育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师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无作为、不作为,而是要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内容做一个方向性的把握。没有了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会变得毫无目标,或者漫无边际,学生学习会失去该有的方向,学生在迷茫中可能会放弃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予以一定的监督和指导,鼓励和检查。这样,学生更能够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教师也要通过评比和奖励,激励所有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地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全程陪伴和指导下积极学习,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学习成功,教师必须适当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习学习。

3.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看起来很活跃的课堂互动,可能只有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很多人属于消极被动。这样,久而久之,那些积极主动的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课本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身信心和对知识的兴趣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这些学生会极大地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他们甚至会对除学习之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从而形成所谓分高低能的群体。相反,那些思维慢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不要对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活动不闻不问,而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小说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让全班同学看。而且,学生的评价、总结,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总结

总之,自主学习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育思想的变化,还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认识。而且,自主学习模式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扬长避短,最终实现自主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作者:郭连君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教育体育局 第五篇

一、改进教学方法

受中考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讲得面面俱到,唯恐漏掉知识点,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呆板、沉闷,陷入“少慢差费”的怪圈;而有的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负担过重,苦不堪言。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寻求突破,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法渗透学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来指导学生的“学”。如何改革传统的教法呢?应该抛弃旧有模式,建立新的教学体系。经过实践,笔者采用了“动脑、动口、动耳、动手”四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1.勤动脑,想一想,自主先学。2.勤动口,说一说,合作探究。3.勤动耳,听一听,展示点评。4.勤动手,试一试,检测提升。当然,语文教学方法多多,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即为好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使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发现、总结教学中的好方法,再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金钥匙,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好语文、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掌握文章的重点,发现难点、疑点,这样在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地被动听效果要好得多。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2.阅读方法

语文重在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等方法。例如,学生要想理清文章结构,可以用“找过渡句法”,也可以用“概括每段段意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以教师教给的方法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敲门砖,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最终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3.写作方法

学语文最终回归到写作上来。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与师生交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充满活力,在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解决疑难,同时还培养能力,更能养成合作精神,一举多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达。营造和谐氛围,即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创造氛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合作探究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状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与共鸣、个性的表达、精彩的展示、智慧的闪现、创意的汇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求知的愉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必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小石潭记》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把相应图片与录音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口授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总结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目标明确、更新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变得有魅力,深深吸引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安冰花 单位: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中学

第六篇

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的重大变革,在教学时不能单纯的依靠做题等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将眼光只局限于分数,而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新课改之下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编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教师在这种情景模拟时充当的往往是“旁观者”或“引导人”的角色,而不是指挥者。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在情景陷入尴尬境地时及时补救,而将主导权交给学生,不要干涉学生发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下进行学习,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由被动接受转换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一模式中来。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等实际情况,研究出合适的分组办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1.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感悟语文学习的内容

新世纪的初中生生活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和变革的重要时期,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开放,从小就树立了求新求异的强烈欲望,这是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学实践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不断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进行生动地演绎,分角色朗读以及课本剧的表演都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2.传授解题方法,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新课程改革下对于教学的要求更上一层楼,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要求学会做题,学会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方法。高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的关键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纠偏,同时渗透学习方法和策略。比如在做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请做得好的同学当众起来传授交流经验,有的同学速度比较快,他并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阅读,而在考试时,如此精读往往比较浪费时间,而泛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领略文章大意。

在大段大段的文章中准确而快速地挑出中心句进行阅读,这样能够提高效率。还有的同学是在做阅读之前提前先阅读一遍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去原文中寻找答案,这样能大大缩短时间,同时又提高了准确率。达到又快又好的效果。就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自己做题的规律,并将之与大家进行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与归纳,其他同学对此方法的印象将会大大加深,并在做题的时候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进行运用。久而久之,这种方法就会成为他们做题的习惯,教师也就成功地达到了传授方法的目的,能够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三、总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初中生所独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的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与乐趣中更快地掌握理性知识,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注重打造高效课堂时,也应该注意进行课后开放式巩固,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王委 单位:江苏赣榆县塔山中学

第七篇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氛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元素,一个成功的施教老师都会很善于营造和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国家教育观的认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尊重每一学生;学生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来学校学习的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增加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了解从而促进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形成。第二,良好的班风、学风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努力培养一个具有团结友爱好风气的班集体,在这个团体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受得平等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互相帮助,即使是这个群体里最弱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建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自卑的心理,在其他学生的帮助和关爱和老师的鼓舞带动下,使他们可以一步步主动地去学习,走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去敞开心扉大胆去展示自己的才华,慢慢的改观现有的一些缺陷,走进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当中。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兴趣是一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兴趣,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在我们的学习任务里面,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当老师把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来的有梯度的学习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可以更好的调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认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层剥析,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更强化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同时,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要科学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在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只是对文章的内容感兴趣,读过之后对阅读能力和怎样提高我们的水平束手无策。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活动课“感受说明文”,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准备各种工具,上课的时候我们进行一个有关制作的一个小比赛,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短暂的口头式的交流,用更加精准的语言来表达在比赛环节中会出现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及其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让学生说明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者我们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就可以采用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进行,小说教学时就可以以一场相关的课本剧为核心展开。这些都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钻研精神。

三、在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所以重要的学习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方法的掌握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三步曲”来进行合理的方法传授,第一,课前预习工作的开展;第二,津津乐道的授课过程;第三,课后巩固,加强。在这过程中首先,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传授给学生什么是科学和高效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表现,但是如果方法不对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往往得不到很大的效果,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怎样去做好课前预习。再者,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注重文本的教学为本,不断的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点和传授,文本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融入一些学习技巧在我们教学中慢慢地使学生懂得学习技巧和怎样运用学习技巧,使学生可以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和对学生个性的正确发展。最后,我们要教会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反思和感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不足之处,让他们自己去懂得学习的重点和怎样强化自己的知识。等等。

四、结合个人实际构建合理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由于学生智力、认知能力、思考角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可能对课堂同样的论题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分享等步骤强化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伟大力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三点:第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以及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第二,重视小组成员心态的锻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第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理解的内容,老师要及时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进行课堂论题的总结、讲解和点评。

五、善于扩大语文学习的知识面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那就要求所进行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教会学生关注社会,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来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对于世界名著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对世界名著的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精神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汲取精神营养。有目标的组织学生去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社会活动感受社会现象,再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收集去写篇意义深刻的文章,通过社会实践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堂是一项很系统也很灵活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蒙,需要课堂增加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元素,其中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案式教学,需要教师灵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主体、课堂氛围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而进行的一种既独立又互动式的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及发展。

作者:罗俊丽 单位:揭阳市揭东区埔田中学

第八篇

一、鼓励合作学习,提倡独立思考 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合作学习。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自主或是小团队的学习。合作学习就是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后作出回答,这样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性,兼顾工具性

语文学科是一项比较实用的学科,也就是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语文学科的这两项特性都充分的发挥出来,也就是要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远远要比教学生知识要重要的多,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就会自己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怎样传授学习的方法。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淡化了语文知识基础,课堂上重视的是语文的人文精神,却很少提及语文字词句篇的教学,甚至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落后,对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看似热闹,但是缺少了读书声,也很少看到学生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字的揣摩,对文章优美句段的欣赏更是少见。试想一下,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语文课堂,学生连基础的字词句都忽略掉了,语文课堂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学生写作文时的错别字和病句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重点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生提升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卞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首先从改变观念上做起,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认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做好改革的工作,拥有人环境的支持是新课标生存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所教授的初中语文的内容与各方而都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教学指导大纲为前提条件,努力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心态,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目前我国的新课标教学改革还处在积极的实验阶段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完善的实施体制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要把握住改革的机遇努力完善教学体制,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教学主题,积极的顺应学生的兴趣进行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取消机械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带动课堂气氛。把握课堂的节奏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任英 单位:鞍山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九篇

一、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称为我们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比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特别是《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诗文,王羲之的笔迹,岳阳楼原址,还完好地保存着。在引课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足以震撼心灵,陶冶情操。在讲授《出师表》《隆中对》时,先播放《三国演义》中相关的情节,当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刘备冒着大雪,第三次去请诸葛亮时,每个学生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当诸葛亮为国家社稷寝食难安,出征前辗转反侧,泣血为皇帝写下肺腑之言,电视上扮演者泪流满面,教室里的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诸葛亮的舍身为国的精神。多媒体能从声、光、形等多角度的展示,这是文字所不能的。让学生对里面的人物、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然后在引入新课,势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为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助一臂之力。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带进文言文的环境中,并能有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成为主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在其中,趣在其中。

二、用音乐导入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思维等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生顺利完成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前提。音乐具有感染力,在上课之前放一段音乐,特别是与新课有关的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悠扬的音乐环绕在学生耳边,学生的情绪就随着音乐起伏飘荡,音乐中的歌词就沁入学生心扉。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没有讲解课文,先让学生学唱《明月几时有》,学生很快就能唱得有声有色。在音乐的旋律中,歌词所表现出的意境悄悄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教师此时就能顺利地导入新课。枯燥的文言文有了音乐的渲染,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了。在讲《出师表》当我放出音乐时,那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感染了学生,我让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写出了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引发共鸣。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够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之中,为上新课蓄势,很受初中学生欢迎。

三、用名言导入

中学生对语言已有一定的积累,知道很多名言名句,在写作文时也能用得恰到好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名言佳句的来历,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都知道人要有志气,“愚公移山”是指坚持不懈、不放弃。教师就可以用这句大家都熟悉的话开头,探讨其含义、用法,导入今天要讲的课文。学生们也想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好奇心被勾起来,迫不及待地到文中寻找。比如在讲《曹刿论战》时,我就抓住“一鼓作气”这一成语进行讨论,“为什么说是一鼓作气?”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憋着一口气,干完。”有的说:“气可鼓不可泄。”我看时机成熟,因势引出课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给出答案。在教《岳阳楼记》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大家也非常熟悉,我就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有能力忧天下吗?”“为什么他要先忧后乐呢?”“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学生脑海里都在回味着问题,这句激励了许多仁人志士的话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趁机说:“欲知答案,请看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用熟悉的名言名句开场,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四、用解题猜测导入

解题猜测导入法就是对题目进行注释,并抓住关键字进行剖析,不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预示猜测来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比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提前让学生结合课下解释初步预习课文,在导课时,我根据题目提出了下列问题:1.题目的含义。2.邹忌是什么样的人?3.齐王是什么样的人?4.关键词“讽”是讽刺的意思吗?如果不是,是什么意思?5.谁来“纳谏”?怎样“纳谏”?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大胆进行猜测,也可以根据自己预习或通过其他途径的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带着自己的见解,学生明确了目标,有了方向,很顺利地进入文本的学习与探究中去。可见,关注标题对文本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窥视全文的窗口。因此,用读解标题的导入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适用那些标题新颖而集中揭示主题的文章。通过对课文标题和关键词的预测,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当自己的见解和文本一致时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当不一致时,学生就会自动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个倾听者,对于学生的猜测,不能过多的肯定或否定,要支持学生的各种解读方式,让学生能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五、总结

文言文的开场引课的方法很多,教育者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富有艺术性的引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用富有启发感染的方式导入新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新内容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得到提高。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能顺利的继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周香香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办事处中心中学

第十篇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引爱学态度

(一)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爱学情境

教师唯有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节课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去征服自然,而是要敬畏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是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逝的?又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新课与学过的课文在题材、内容及主题上存在着相似又相异之处。这样,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温故知新,以旧孕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对旧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敬畏自然》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我在上课时,利用新旧课文的交汇点,采用类比导入法切入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显得自然而有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常常使用“比较阅读法”,因为它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效促进知识情感的迁移提升。

(二)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爱学情境

在创设具体情境时,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善于借助直观可感的形象,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完成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心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我在一线教学中就经常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倾向出发,揣摩他们的学习心理。如我在教学萧乾的《吆喝》一课时,认识到如今的中学生对于“吆喝”还是有点陌生的,更何况让江南人感受老北京城那特有的京腔京味的吆喝声的魅力。所以在上课前一个星期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上街或向父母亲、爷爷奶奶等去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的吆喝声。上课先让学生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最有蕴涵,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吆喝的特点。然后跳读课文,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挑选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吆喝,且谈谈喜欢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吆喝一下。最后小组交流,推荐小组内吆喝最好的学生全班竞赛。各小组通过交流、揣摩,后展示,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北京城那简洁形象、具有浓浓的京味京腔的吆喝声,相互评价,遴选优秀奖。这样通过设置问题来唤起大家的探索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大家你追我赶,形成其乐融融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合作与竞争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转变成爱学的基本态度,为培养乐学的精神奠定基础。

二、依托教材研读,培养乐学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爱学心态的充分表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有乐学的精神才有探索的驱动力。众所周知,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隐性知识和素材,用文本中体现的积极思想来培养和感染学生积极进取的乐学精神。可以说,教师在文本研读上沉下去了,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乐起来。没有以教材深入研读为依托,学生的乐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

(一)把握文本个性,促进学生乐学

教学思路的确定,既要考虑教师的“教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路”,还得符合课文的“文路”。研究课文的特点,把握“文路”是确定教学思路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深入地反复研读课文,才能把握文本个性,才会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才能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理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从标题切入,往往就能抓住课文的头绪,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背影》一文,其标题很有特点。因为一般来说,写人主要是写人的正面,但《背影》却是写人的背影,这一点是不同寻常的。于是,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课文的这一特点确定了教学思路。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启发思考:本文写到父亲的“背影”共有几次?(四次)2.课文中写到的这四次背影,实际上是几个背影?(两个,一个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一个是父亲离去时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3.课文中的这四次背影,和作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课文开头:思背影;买橘子时:望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找背影;结尾处:头脑中呈现背影。开头结尾是虚写,中间两次是实写。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是略写,买橘子时的背影是详写。)4.品读买橘子时的背影。思考:A.为什么这里要详写?(因为这个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B.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让作者感动得落泪?(研读课文后明确:逆境;亲临———本可以不来,却亲自来了;年高,体胖。总之,父亲爱子之深,感动了作者。)在这里,我抓住“背影”设计教学思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理清课文结构,明确课文写人时的虚实结合、详略结合的特点,而且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地研读课文。当然,根据课文特点设计教学思路的方法,远不局限于此。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更多、更好的教学思路就一定能不断设计出来。在此设计之下,学生也将学得更轻松更有效。

(二)挖掘文本内涵,培养乐学精神

严华银老师指出:“研读教材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只有研读透了,才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让本文美好的思想情感引领着学生向善、爱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比如,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比较头疼,厌学情绪比较普遍。于是,每次备课时,我总要反复研读,力争自己要先读透,读出文本的趣味,读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早就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教师自己读出了文化的魅力,才能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魅力。于是,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就让大家通过分角色表演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古人的谆谆教诲,来培养积极乐学的心态。在我的指导下,大家边揣摩边表演:孙权以非常严肃坚决的语气对吕蒙说“不可不学”是厚望是亟须;再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是孙权驳斥吕蒙的借口,现身说法来说明读书对人大有裨益。最后,吕蒙通过学习,见识大有长进,非常自豪地对鲁肃说:“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而鲁肃对吕蒙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对读书大有长进的肯定。这样引导,巧妙借助文本渗透的劝学思想,让学生从吕蒙的转变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培养了乐学的积极心态,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及时更新教法,培养会学技巧

教学实际中,我们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我在结合新课改要求和理念的前提下坚持生本原则,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溯清文理联系,调动主动学习

初中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来调动学生主动认知学习,通过诱导提问来引导学生溯清文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展开联想,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验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掌握会学技巧。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我就诱导学生通过小弗朗士对一些反常情景的观察,学习作者是如何铺垫最后一课的感情色彩,然后再归纳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以及其他人的与以往不同的语气和表情,以及大家的一些反常表现来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的微妙变化过程,启迪同学们学习和掌握情感表达方式。这样引导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捋顺了知识脉络,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强化逻辑思辨,诱导正确认知

语文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首先凸显在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上,即能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要有一定的分析预见能力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吸收知识。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师能及时纠正学生对问题片面和绝对的认识,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和认真分析作出预测性解答,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诱导正确认知。譬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时,组织学生研习孔乙己的关键语言、动作等。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于是孔乙己这个可怜、可悲又有点可恨的形象逐渐在大家的讨论中完善和丰满起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由浅入深解读小说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揣摩文章中心,强化了逻辑思辨能力,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四、抓住学生疑难之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驱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条。一般来说,学生的思考动机都是从疑问激起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难,教师分析疑难,进行解答,是常见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有时效果较好,但有时浮于就事论事,对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大起作用。疑难,最好在教师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寻求解答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不仅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组织学生讨论疑难,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相互启发,大家受益。在教学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提出疑问,发现学生中普遍有这几个疑惑:为什么父亲不直接上去把“我”抱下来?为什么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儿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为什么其他小伙伴不但不帮我,反而嘲笑我?这些疑问我上课时暂时不做回答,而是让学生去揣摩、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切近文章中心进行思考,让学生学得认真,学得积极、有效。另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问题。有些教师就是舍不得课堂时间,唯恐学生讲得不对,讲得不完整,七扯八扯,浪费时间。其实,学生解答得不完善是正常的,理解错了也是常事,思考、讨论、辨别、判断,正是提高的有效途径。从不正确到正确,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学习的正常规律。学生只要真正投入,就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否则,何谈“学为中心”!

五、总结

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尽自己的全力去培育去呵护这朵“娇嫩的花朵”。在“学为中心”的教改背景下,只有想方设法强教师之外因,促学生之内因,才能让它永远绽放“生命和美”。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学生就会沿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学习、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这要比不创设情境或者创设不当好得多,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情境创设、方法途径、激起情趣、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紧接着就“字词教学、段落讲解”。而学生呢,有可能还沉浸在上一课的内容之中,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好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课文不同,包括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也与之不同。下面就自己多年来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和同行们予以交流。

一、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求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雪景,抒发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我就选择了和课文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配上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播放,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可谓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很快走进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去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伴着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高贵品质。

二、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一些功夫,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实际下载编辑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它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课文实景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很多,网上的资料也是不可胜数。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辛苦,相信,我们的劳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三、故事引路法“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兴致地学习老师要讲的课文。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除了教师编故事、讲故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故事、讲故事。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要求学生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前一到两名学生即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通过学生之的互动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课文,就会起到激发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现行教材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都是适合学生表演的好材料。如《金色花》、《纸船》,《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学生通过表演动作、表演朗读等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的天性,同时在学生课本剧的情境影响下,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文的内容不同,体裁、题材不同,其方法与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目的是一致的: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内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用好、用足新教材;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建构。

第三篇:初中语文小课堂教学论文

百花齐放,一枝独秀

----语文教学小课堂随笔教学反思

凤鸣谷中学 赵娜

语文是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武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尽量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学有所得。课前五分钟的小课堂恰能起到这个作用,学生的主持,学生的参与,生生互动,老师的鼓励、表扬,师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课堂,作为语文教学板块中的一枝独秀,在教学中绽放,散发着悠远的沁香。

长期的实践中,小课堂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小课堂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需要展示自我的平台,小课堂的开展,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为了自己表现最好,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小课堂,动手查阅资料,从电脑,电视,书籍,社会生活,自然。。。。提炼所需的内容,积极参与小课堂的的准备,参与小课堂的问答,参与小课堂的总结。生生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再被动的学习,而变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小课堂打造了学生参与的一个亮点。(二)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积累梳理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准备好自己的小课堂,他门动手动脑,展示个人智慧,展示集体智慧。学生在准备时,大量收集与本次小课堂有关的信息,从中再进行筛选,选择最适本次主题的内容,这过程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获得新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多起来,通过小课堂,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分门类别的梳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明确的理性追求,从而扩大了自己知识的视野,增厚了自己的学科储备,以小课堂为媒体,对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如字词方面,修辞方法,古诗句,散文,名著,精辟哲理性的语句。。。通过小课堂,我学会适时地放手,进而培养了学生积累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不仅有个人的行为,也可通过集体来促动个人的学习。小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独自主持,也可是小组成员集体展示,也可是小组间的擂台赛。。。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主持小课堂,都需要台上和台下的配合,大家都要参与到学习思考中,融入得到大环境的学习磁场里,与大家分享,共同收获。如小组主持,首先是组员间的合作,再与全班同学的合作,从而顺利完成本次小课堂。每次小课堂宣告结束时的掌声,都代表同学间合作的成功,这时一个和谐优秀的集体也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四)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既有有声语言的表述,也有无声文字的倾述。学生主持的小课堂内容十分富多彩的:有字词音形的储备,有修辞方法的归纳,有阅读理解的巧解,辩论的精彩。。。这些形式,都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的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小课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完成这项任务。

小课堂的开展,既激活课堂教学,又促进学生成长

初中学生正处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是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少年,语文小课堂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热情,从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让每一位学生做到快乐地学习,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一边耕耘一边收获。

小课堂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学生主持,学生参与,学生提问学生,生生互动。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小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学生主持小课堂充分展示自我,主动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在讲台上塑造自己的“品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小课堂为学生表现自我创设了情境,搭建了平台,架起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学生主持小课堂,学生就得走向讲台,扮演“教师”,学生讲,学生答,学生问。学生为当好“教师”,就必须多学,多动脑,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防止被其他学生问题难倒。而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言,想把这位教师“难住”,看着“教师”的反应。这样,学生顾虑少了,课堂的气氛就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问多了,积累多了,也就说在活跃的气氛里收获了知识。

情景回放:

地点:初一.九班 时间:语文课的小课堂 主持人:第六小组成员

开场:全体组员齐说:“大家好,今天小课堂由我们第六小组主持,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组长:我组成员分工是:4号同学提问大家古诗背诵,5号同学主持名著抢答,6号同学带你成语接龙,2号同学负责加分,1号同学负责解疑。

接着每个成员主持自己内容板块,主持人声音响亮,问题既有基础性的,又有稍难的,基础性的提问每小组4号至6号同学,他们的成绩稍偏后,他们大多数能答上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稍难的提问每小组1号至3号同学,他们的成绩较好,如果答不对更能激发他们的竞争力,要把这道题弄会,下次一定答对,不能输给别人。整个小课堂既活跃,又秩序井然,在学生热烈掌声中结束了本次小课堂。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丰积聚了自己的知识。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激活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小课堂在生生互动的轻松氛围中,既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内聚于魂,外化于形,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我们的语文课的小课堂在教学大放光彩,它不仅丰盈了学生,也提升了我们教师的素质,从中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朵朵花儿在这个舞台上竞相绽放。小课堂,那是学生青春挥舞的舞台,那是学生激情昂扬的舞台,那是学生追梦的舞台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如有一位教师执教《巴东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湖, 2 梦幻般的湖》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湖蓝色的湖水、青青的草地、清朗的天空、迷蒙的鸟岛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细看青海湖的现在,展望青海湖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如何写草地、湖水,又是如何写鸟岛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试找出几处,品味其梦幻般的意境。(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文中写关于青海湖的传说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湖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青海湖?'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1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率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习惯的制约,更新观念,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教师开源于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只要抓住了课文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更新观念 树立目标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课堂教学始终是关键环节。高质量、高效益、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和谐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达到“教而不教”、“授之以渔”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可概括为“立足课本、开拓课本”。

一、立足课本

现行的语文课本集中表现为它体现教学大纲的思想,包涵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由此可见:第一,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训练。第二,每册语文教材从文体、基础训练、单元练习、知识点等方面看,都是一个系统结构,若将初中各册教材结合起来分析,则其系统性更明显。这一系统的完成是通过示范性例证体例得以实现的。第三,语文教材不仅是一个较为严密完整具有科学性的内容系统,而且是一个方法系统。同时,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客体性凭借,其最终完成取决于教师的使用即教学行为,其间必须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行为模式,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教材方法论体系和教师方法论实践的紧密结合及其生动体现。这是学生的课外训练所不具备的。第四,由于语文教材中文字兼美的选文以线串珠似的联成一个训练系统,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写成,它们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范本。根据中学生模仿——变化——创新的言语认知规律,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写作训练,就应以课本的规范和要求为主,并由此在课外进行延伸和深化,而不能舍弃课本这一重点,本末倒置,或任其自然。第五,初中语文课本是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简单到复杂编排的,这体现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如记叙文的编排及写作训练要求,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元化。可见,初中语文教学应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应立足课本,以课本为中心、为基点、为指南。“立足课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要深刻理会、掌握、熟悉教材,对其中的知识点、内在结构、体系特征等都能熟记于心。

二、开拓课本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与规划,全面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提炼重点、难点,发现疑点。从点走向面,由浅入深,其关键在于一个“探”字,即把握住课本中教学的重点与疑点。小到字词句,大到文意篇章结构,无不如此。

从小的方面讲,“染”可谓是一个常见的字,而学生往往不经意地在“九”字中加上一点,关键是学生不懂得“染”字是一个会意字,“九”乃是表示漂洗过多次的意思。笔者从“染”字的字源意义上讲解分析,学生都恍然大悟,印象深刻。又如“协”、“博”的偏旁,学生常常误写为“忄”。其实,“十”乃是意符,表示很多。不懂这种含义,学生往往因不明意义的形式而出错。因此,教师不仅要讲清字词的根源、语意及其变化的规律,而且要进行比较、归类,避免以形乱义,因形似而混同。

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总之,“立足课本”是基础,“开拓课本”是关键。但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大题目,涉及到许多方面,尽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了些有益的探索,但有待进一步深入、完善,因而本文所述有些浅陋。但要指出的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科的教学理应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更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下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希望能帮到你!初中语文课堂教......

    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益,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非常重要......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学习成果展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达标测评”是新课堂倡导的教学流程,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尽量多的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学习语文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利用合理......

    初探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很多改变,如课堂更加活跃,师生互动更多,学生动手能力更强等。然而,近几年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整个......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论文5篇范文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