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时间:2019-05-15 04: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第一篇: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益,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进行问题的设计呢?这就要求我们扣教学目标,找准提问的时间和机会,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启迪学生思考的桥梁,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性课堂 提问方法

古代学者和现代教育家一致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谈的“设疑”就是指课堂教学的提问。课堂提问是溶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摆脱历久以来提问存在数量多而质量低、教师控制问题的答案、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问题缺乏层次性引导等弊病,使课堂的提问成为一种艺术呢?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强化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快乐、轻松和有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优质教师间的相互探讨,问卷调查分析及反复地揣摩,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紧扣教材重点,择要提问

紧扣教材重点施问,才能切中肯綮,把握教材要旨。如若巨细不捐,就会隔靴搔痒,抓不住要害而喧宾夺主。因此,上课时教师要将问题集中到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譬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为突出父爱这一重点,让学生齐读“望父买橘见背影”部分,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并说出其依据。学生读后,浅浅深深得出了一些答案:(1)这是一个臃肿的背影,因为父亲是个胖子;(2)这是一个笨拙的背影,因为父亲爬月台时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动作迟钝;(3)这是一个凝聚着父爱的背影,行动如此艰难,还要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全是因为爱。

有时文章的重点,同时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就应拣“难”而问。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为了突破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时,抓住第八小节“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什么时候?”“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进而就能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恰时切入,适时而问

语文教师设问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力,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并不是要将学生问倒、问蔫,更不是当作一种形式或花絮来点缀课堂。提问要恰时切入,适时而问,否则会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过早发问,学生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容易造成气氛紧张,让学生内心恐慌,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已一目了然,无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这时的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毫无所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具体提问的内容,教师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难点。

3、清楚学生的认知,兼顾各层次的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时,有些老师图省力、省事、省时,往往提问一些尖子生,或固定的几个学生。这样所有的问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表面上热热闹闹、师生配合默契。其实,真正参与课堂的只是少数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作为看热闹的看客。这种热闹的场面反衬着对他们的一种冷落,时间长了,经常被漠视的那些群体对老师所有的问题都会无动于衷。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甚至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种氛围下的课堂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发现,更得不到解决。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给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是要为所谓的后进生准备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为他们创造回答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这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当下大力提倡的教育公平。

4、提倡多元生成,留白提问

“一树梨花千首诗”,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同一语文教材的感知解读不尽相同,或各抒己见、异彩纷呈,或浓妆淡抹、深浅不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以自己的思维预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求得多元的“解”。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利于思维成果的多元的动态的生成,问题不宜过细过死。让学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补全桃源村人与渔人的对话。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对话的内容,明白了桃花源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教师还可提出桃花源存在与不存在这一矛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围绕留白,矛盾性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再创造热情,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5、统领全文,把握提问的回归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导向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采用工具的方法来教,语文教师也更多注重教学的“技术”。提问是一种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学者吕叔湘说:“教师提问一定要做到能发能收,运用自如;学生发问离题,教师要能够因势利导,纳入正轨”。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过散,教师又不加以适当的控制,那就根本谈不上有效。一位教师在上《塞翁失马》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于是,这位教师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节语文课,师生就在这种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的讨论中过去了。课后这位教师说:“我不愿意扼杀学生提问的兴趣,我的斥责、冷漠也许会让学生失去学语文的快乐。”

叶圣陶曾说“教师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又能不断研究和实践,掌握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在的益处。”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效的课堂提问,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掌握提问的方法和策略,讲究提问的艺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参考文献:

[1]郑庆华.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2]龙晓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语文学刊,2010,(16).[3]杨瑾.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09).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学生就会沿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学习、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这要比不创设情境或者创设不当好得多,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情境创设、方法途径、激起情趣、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紧接着就“字词教学、段落讲解”。而学生呢,有可能还沉浸在上一课的内容之中,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好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课文不同,包括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也与之不同。下面就自己多年来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和同行们予以交流。

一、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求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雪景,抒发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我就选择了和课文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配上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播放,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可谓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很快走进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去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伴着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高贵品质。

二、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一些功夫,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实际下载编辑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它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课文实景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很多,网上的资料也是不可胜数。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辛苦,相信,我们的劳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三、故事引路法“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兴致地学习老师要讲的课文。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除了教师编故事、讲故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故事、讲故事。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要求学生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前一到两名学生即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通过学生之的互动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课文,就会起到激发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现行教材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都是适合学生表演的好材料。如《金色花》、《纸船》,《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学生通过表演动作、表演朗读等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的天性,同时在学生课本剧的情境影响下,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文的内容不同,体裁、题材不同,其方法与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目的是一致的: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内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用好、用足新教材;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建构。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当前的课堂提问现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随时调整并善于追问,面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当评价、积极回应。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由此可见,“善问”有助于我们教师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善问”,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浅显琐碎。有时候某些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无视学生的思考时间,直接把答案公诸于众。虽然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可控的节奏中,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关注学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坡度设计,抛给不同的学生。一个班集体内,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进行提问。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提出浅显适宜的问题;面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其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思考,提高课堂效率。相信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这种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问”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2)随时调整,善于“追问”。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教学,因为在课堂中经常会有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发生。这需要老师能随时灵活处理各种状况,特别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不能只求一个所谓“标准的答案”,继续调整“追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练习。例如在一堂说明文练习的讲评课中,有一道关于说明顺序的题目。我预设它不存在难点,但恰恰发生了问题,师生间的一段“追问”也由此展开:

师: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时间顺序。

师: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

生:第二到五段,写的是从1993年到1995年,一直到2005年,这是时间的顺序。

师:老师问的是全文的顺序,对吗?

生:全文是逻辑顺序。

师:噢,改了。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

生:全文来看,它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顺序?

师:你如何判定时间或空间顺序?

生:时间顺序会有表示时间的词,空间顺序会有表示地点等的词。

师:这篇文章先列举了目前地震预测的几个事例,接着揭示地震预测技术未成熟的特征,然后分析地震预测技术预测困难的原因,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由现象到原因分析的方式,是一种逻辑顺序。

教师通过提问及学生回答后,可以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等。教师根据这些得到的反馈消息,通过追问的方式,然后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恰当评价,积极回应。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不评或乱评都是不妥当的。有些教师在提问后不管学生如何回答,只一句“坐下”,看似简洁的语言却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还有些教师无论学生如何回答,都会附上句“很好”,看似肯定表扬的语言,时间长了,学生都明白“大家都好”,这种评价没有任何意义,更是要不得。

如果学生回答分析的比较到位,要不吝词藻地表扬他们;如果学生回答比较困难,可以换个角度,启发提问。例如在教授《麻雀》一文时请同学圈划体现麻雀特点的语句,并简单赏析交流。我在班内巡视时,发现一个成绩较差、听课效率低的男生圈划了“麻雀是对人类依赖性最强的鸟类。但是,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于是请他起身大声朗读。他朗读了此句,并表示只是喜欢“不屈服”一个词而已。我抓住他谈及的“喜欢‘不屈服’”一词,明确这是麻雀一大特点,表扬他能找到这样的关键词并在朗读时注意重读,但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提醒他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为己所用。一向埋头不语的他一改常态,认真地听着记着,甚至自己举手主动发言交流。我提倡教师应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好”在哪些方面,不足在哪里,客观中肯并带有鼓励的评价,这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最好奖赏。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学着“善问”“巧问”;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准备,因人而问,一定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只要我们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赵志霞.谈初中语文提问教学.《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年8期

[2]胡先侠.探讨语文提问教学的新方法《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年7期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本课程从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课堂导入的设计、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意在加强参训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专题解析

本课程共讲述 5 部分内容: 1.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2.课堂导入的设计; 3.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4.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5.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作业:认真回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门课,列举自己某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板书,谈一谈设计意图。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板书的一般格局: 开头 课题(作者)

时代背景 作者思路 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 文章结构 陌生字词 正音辨字 重点难点 添加补充 新的词语 中心要点 布置作业 写作特点 地头(不写)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思路清晰 2.重点突出 课堂导入的设计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导入是老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开头如定调,教学也是如此,课若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尤其应该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所谓“导入”,也叫“导课”、“课引子”,指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或场景。

一、导入时间的把握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割的一般方案,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导入的 5 分钟是不可省略的。

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时,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其中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情感准备状态程度高,学习结果就好,所用学习时间就短。就是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学习效率就高。

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开始的这 5 分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确保后面学习的高效。

二、导入的作用

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

激发兴趣:好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创设情境:

这里我们要多说几句,刚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悟、熏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

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导入,而且必须在导入时就进行。语文学科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性决定了情境教学是今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重要特色。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语的这一作用、这一任务,我们今天所说的开讲的优化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 5 分钟?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为有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语文课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创建,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1.由释题导入: 主要有:

释名物——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例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藤野先生》、《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释题意——有些文题的含意,或者另有所指,教师可从题意开讲,让学生循题识文。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文题含蓄,从字面上看似乎矛盾,既然要写纪念文章,为什么又要“忘却”呢?这就可以从解释题意开讲。

释结构——从语法关系方面分析文题,透过文题的结构,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深意。2.由作者、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这类两类导入是教师用得最多的,这里我们不再举例。3.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导入: 布冯说:“风格即是人”,所谓风格,指作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理想、审美需求、创作才能等在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的稳定的表现。了解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对学生学习其文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借以洞察文章寄托的作家的社会理想、审美要求,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社会意义。同时,通过评论文章的风格、价值,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4.由故事、趣事导入: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都喜欢听。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由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炼,含意丰富,表现力强,青少年一般都喜欢,以此开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很好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使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应注意:

①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情感状态等),因课而异,因人不同。

②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于独创,富有个性。③艺术性——语言应该清新流畅,同时又生动富有感染力。

④科学性——援引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恰到好处,不要过火,否则过犹不及。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文情境教学的情知对称特征:

强调认知教学的同时,强调情感的诉求,即强调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的对称、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体,“完整的人”是情感与认知均衡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不以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只有植根于情感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1.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2.它由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社会需要、文化传递、学生需求。

二、拟定教育目标的基础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基本内容: 1.认知领域

①知识:对知识的了解回忆

②理解:对知识改述、归纳、外推 ③应用:使用概念、原理和方法 ④分析:抽出要素、关系、结构原理 ⑤综合:概括抽象关系,表达完整思想 ⑥评价:根据内部证据或外部标准作判断 2.情感领域

①接受:仅仅意识到,积极地接受,有选择地接受。②反应:按指令反应,积极地反应,满意地反应。③价值判断:领会价值,选择价值,确信价值。

④价值的体系化: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⑤价值的个性化:赋予价值观,赋予世界观 3.技能行动领域

①基础动作:确认动作,模仿动作,定型动作。②规定动作:合乎一定标准的动作,洗练的动作

③创造动作:钻研独特的动作,复合独特的动作,钻研独特的类型动作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启示

1.确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知、情、行三方面。2.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能力。

3.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定的台阶。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

1.宏观来讲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浅易文言文知识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习、语文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提问的作用:

1.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2.能促使学生定向思考,具有促进学生注意学习重点、难点的作用; 3.能引发携手共进思考,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作用;

4.能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完善学生知能结构的作用;

5.能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具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作用;

6.能活跃气氛,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的作用。

二、提问的含义:

1.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2.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或不同意见向老师质疑,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的重要方式。

三、提问的策略:思考性、序列性、预测性、时机性。

【例】钱梦龙:《愚公移山》一课他对文中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这句话的经典提问广为人知:“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这种从思维侧翼寻找思维切入口的 “ 曲问 ” 不仅使学生迂回地找到了答案,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四、课堂提问的类型: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

五、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1.过于简单;

2.不分轻重主次,过于繁琐;

3.过于空泛,不着边际,或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4.过于雷同,毫无新意; 5.过于含混,模糊不清。

学习完前边的课程内容后,请您想一想如下的问题,并尝试做一做: 1.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取代板书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使用,不必过于强调情感教育,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3.语文教学有无必要设计陈述性知识目标?为什么?

4.课堂教学中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后,会生成很多非预设性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与你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时,你如何处理?

问:易先生您怎么看待“教学相长”?

易中天: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启发。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启发老师,往往就是他提问的时候。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提一个问题,我觉得是不该问的,首先我就会自我反省,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是不是我的观点有问题,是不是我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如果是表述有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如果观点有问题,那就要回去反思,我很可能就进步了。

谢谢你的问题!

问: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素质教育?

易中天:我觉得我们每个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也不想批评中国教育,免得你们回去不好弄。但是我相信一点,今天来的人都是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的,我相信这个。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在课堂上那么起劲?教书不就是个混饭吃的事儿吗?你那么投入干什么?我说:我投入才快乐。是的,我就是个教书匠,就是个手艺人。手艺人是要尊重自己手艺的,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当老师的已经够苦的了。我刚毕业的时候,住在筒子楼,没有卫生间,做饭在走廊里面搭个炉子烧蜂窝煤。日子都过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工作还苦哈哈的,我怎么活?我必须把教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而且只有我快乐了,学生才会快乐;学生快乐了,我才会快乐。我一定要把上课变成快乐的事情。(掌声)

我送给诸位的一句话:体制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可以把自己的课变得快乐。

谢谢各位!

问:您刚才说的“问题教学”,我非常赞成。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该怎样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呢?谢谢!

易中天:谢谢!我觉得这应该不是问题,因为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不问问题的孩子。孩子天性就是要问问题的,只不过这种天性往往被压抑了。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说:你不该问,你不准问,你问不得,你问的问题是可笑的。这样他就不敢问了,以后他就对提问失去了信心,你再想让他问问题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没关系。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不懂不是可耻的事情。不懂就问,说明你有求知欲。要表扬他。然后你还要告诉家长,不要压抑孩子提问。回答不了没关系,回答不了就说:“老师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知道答案再告诉你好吗?”孩子一定会说“好”,孩子不会说: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你当什么老师。孩子都是好孩子。

当然,回答问题确实需要智慧,这个只能在我们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但是有一条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坦诚以对”。有人说不可能吧,你易中天能够做到不说假话吗?我说做得到。因为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会把不合适说出来的真话烂在肚子里。康德说过,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说一部分,藏一部分,说出来的仍然全是真话。

没错,这里面有些时候是需要技巧的。有一次讲座,领导干部坐在前排,普通民众座位都在后面。当时就有人不干了,说凭什么他们坐在前面。我就说:我个人理解主办方这样安排,是他们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

经常有人跟我说:易中天你出硬伤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是核实。如果确实我错了,第一件事就是“认帐”;第二是“道歉”,向读者道歉;第三是“道谢”,向批评者说“谢谢”。谁没犯过错误啊?我的人生就充满了错别字。认错不丢人。你只要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上来了。所有的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只要我们不抹杀就好。

谢谢!

问: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今天能不能问一个和教育不相关的问题呢?

易中天:可以。

问: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少信仰,我一直也在思考。我想问一下易老师,您有信仰吗?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易中天:好,谢谢。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这位同行: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属于“三无人员”。而且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信仰。

什么叫“信仰”?信仰就是“对超自然和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坚决相信”。就是你相信一个对象他是存在的,但他又不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比如上帝、神。因为他不是自然界的,所以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他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所以不能通过生活经验来证明。科学实验也不能证明,生活经验也不能证明,怎么办呢?只能信仰。所以,只有这种相信才叫信仰,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这是第一,信仰的定义。

第二点,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信仰。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意识、彼岸观念和信仰的。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宗教意识,没有信仰。当然,我说的只是汉族哦!抱歉!抱歉!少数民族的老师请你们理解,我说的是汉族。汉民族有一个说法,叫“信则灵”。意思也很清楚,不灵我就不信,我信是为了灵。这就不是信仰了,这是“实用主义”。

但是,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你说往奶粉里面放三聚氰氨是没有信仰吗?太抬举他了。古人也有做假的。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酒里面要掺水。但也只能放一点开水,不能放毒啊!我们现在要守住底线,要告诉大家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有些最基本的底线是不能不守的,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要唱高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就可以了。

这是我对信仰问题的回答。谢谢!

问:易老师您好!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完全赞同。

易中天:我完全不赞同。

问: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话,老师应该是有一套自身自带蓄电或者不用电却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我同意。

问:对于“园丁”的比喻我个人很认同。因为园丁以养花种草养活自己,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美。

谢谢!

易中天:您请坐。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赞同。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就是学生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吗?园丁还是不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学生是人啊!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掌声)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谢谢!

问:我跟易老师是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理想。我本来是想当一名教师,后来歪打正着做了一名医生。在我的心目当中,对于老师我是比较崇拜的,所以连续三年我都接待乡村教师回家。

易中天:非常感谢。

问:我的问题是老师怎么样和学生之间有一个好的沟通?现在学生的负担确实很重,家长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做家长的时候,怎么样来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同时呢?是不是要把一块一块的大的、整个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比较纠结的问题。

谢谢您!

易中天:这事从根本上讲,我是解决不了的,这是体制问题。压力之所以重,是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釜底抽薪,不过独木桥。

为什么大家都去挤这个独木桥呢?因为你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中学;上了好的中学,才能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考公务员,叫“国考”。为什么大家都考公务员呢?因为只有考上了公务员,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一个农村孩子的父母亲跟他说:儿啊,你一定得考上公务员。你只有做了官,你爹你娘在村里才不受欺负呀!

这就是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应该让所有从事各种行业、职业的人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不管他是清洁工、公务员还是性工作者,都要得到足够的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公民权益都是不能受到损害的。甚至在发达国家,越是脏活、累活、没有人干的活,薪水越高。这样就不会有压力了。没有了压力,大家放松下来,老师也不累,学生也不累,就可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你的办法就是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他考成啥样是啥样。但是一定要让他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课堂教学如果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导入教学方面体现的更明显,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课堂教学开始的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段时间,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把这段时间利用好,把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那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导入的作用主要包括: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领定向、创设情境等方面。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导入的作用中,首先是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就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要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其次是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要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再次是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校本研修反思

(一)朝阳中学

张丽

语文教学应该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于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喜欢这句话,可以说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想达到这些预想,首先要弄清三个层面——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再据此设计教学方案(即课堂教学设计)。而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设计合宜的教学目标

(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三个依据: 1.学生。

(1)基本特征分析:先天的品质、后天习得的技能、过往的经验、成长的环境、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差异(2)学习风格分析: 依赖型——独立型

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 整体型——序列型 言语型——表象型

(3)初始能力分析和先前知识分析 附:分析学情的方法

学生作业分析;谈心,访谈;课堂观察(关注学生过去到现在的 变化);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重点问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学生心理……

2.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是构成课堂的基本要素之一。

3.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经验与困惑

1.我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语文课程的目标吗?

2.我选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 3.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具体的目标? 4.这个目标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吗?

5.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设计合乎逻辑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1.注意教学节奏

2.活动板块的设计:起(5分钟)、承(15分钟)、转(15分钟)、合(5分钟)3.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无所谓好坏,合宜的才是好的;

(2)使用教学策略也有技巧。以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为例。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使大量有意义的时间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选择相同学生回答问题;控制问题的答案,使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给予消极的反馈,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忽视学生的提问等等。

4.针对以上弊端,教师应该怎样设计问题?

A.事先准备许多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1)不同水平的问题。

(2)保证基本问题的次序对学生是合逻辑的。(3)保证问题的措辞清楚并适合学生的水平。B.提问的注意点:

(1)在小卡片或纸张上写下主要问题并在上课时做参考。(2)一次问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改用别的措辞表述。(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回答每一个问题。(4)避免修辞性问题(如,谁知道?——没人知道)。5.课堂提问不同的形式

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下载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小课堂教学论文

    百花齐放,一枝独秀 ----语文教学小课堂随笔教学反思 凤鸣谷中学 赵娜 语文是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武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尽量在语文教学中采......

    浅谈课堂教学的提问设计

    写作提纲 浅谈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 一、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1、提问的问题简单化、零碎化、空泛化,对学生来说缺乏思考价值。 2、教师设计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现代教学理论......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 长江中学 覃红婕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形象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分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率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习惯的制约,更新观念,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教师开源于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希望能帮到你!初中语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