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2 23: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指导培养张立华老师材料

腰新乡中心学校 李晓野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杜蒙县腰新乡中心学校 李晓野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本、语文学习本质是一个言语实践活动等;还需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排比这种修辞是怎么回事,其结构有哪些类型,又如散文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散文该用怎样的方式阅读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技能与方法,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反馈等。下面就选择其中几个关键点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要领。

一、以课程观统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以往,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师对某一篇独立的文章教学点和教学流程的理解。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的讨论有了新变化,许多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向课程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是否知道这个阶段(如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语文课程目标由哪些关键点构成?这些关键点是如何排列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学习 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怎么教”的问题。

学生的言语技能、思维等是否受到这节课的影响,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课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在课后反思中,能经得起这些问题的检核,这说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课程意识,已经达到了在课程层面上的专业自觉。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达到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如对学生有爱心,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能背得出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对各类文章有敏感的判断力,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应该对语文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具有理解、判断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语文知识表达能力才会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课程层面的自觉,他熟记的那些理论、概念、语文知识提问技巧,可能就是一些华丽的碎片,单看起来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课中则可能暗淡无光,有时还会互相冲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课标、教材、学生、教师等诸因素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成为一个支撑整体。

二、以实实在在的学情分析作为起点

其实,人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 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分析学生情况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首先,学情内容比较庞杂,涉及许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学情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很难落实为常规的具体的做法。其次,学情是课堂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也就是说,有时候,学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又看不出直接关系,不能作为课堂的评价依据,正因为如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学生情况的重要性,但在备课中,这一问题却常常被部分教师所忽略。

下面就“学情”的内涵展开一些讨论,大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这届学生整体的代际特点以及这个班级的基本风格。如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状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需求、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点。总体上说,是社会、时代的特点投注于年轻人、通过“这一群”人反映出来、又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特质。

(2)与该单元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包括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年代、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对课文体现的价值观、情感色彩及审美倾向的认同程度,对该话题的熟悉与敏感程度,对该教材语言习惯的接受程度。例如,学习《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甚至交通条件,就直接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与该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情况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学 设计,教师须知道学生以前学过哪些著名散文,他们可能了解哪些关于散文的知识等。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于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信息,大的方面包括班级常用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班级风格;小的方面诸如班级学生名单、座次、学习小组情况、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这类信息,可以供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完成课堂组织和调动。例如,某校有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读书较多,善于思考,但好发奇谈异议,原来的一位语文教师怪他上课总喜欢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课堂上也就越来越冷漠。后来换的一位教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在讨论时,教师有意识地让他做总结发言,不仅调动了他本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常常能提升课堂讨论的层次,这样,上课的阻力变成了动力。这就是根据学情来优化教学组织的成功例子。

学情有许多内涵,在针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当作考虑重点,因此,判断学生哪方面的情况可能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就显得至关紧要。

三、确定具体明确、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这点上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象依旧严重存在着。总的说来,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师教鲁迅的《风筝》,开个“何为好的教育”的辩论会,或者展示一 些工艺精美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看风筝的情景,这显然更是远离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来个愚公很愚的批斗会,全然不管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大而空,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大问题。华东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过一次统计:“发现5份无目标陈述,其余30份陈述目标常使用的词语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含糊的。”

教学目标多而杂,是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有一个集中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有老师从三个维度来撰写教学目标,每一个维度写3~4点,合计下来超过十点,试想,一节课40分钟,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就知道这些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标多了固然不行,目标杂了更不可能实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思路容易乱,学生也无所适从。当然,每一个教学板块可以设一个分目标,但这些小目标、分目标,都要围绕全课统一明确的贯穿线索,指向总的目标,共同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结构。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份额,阅读教学目标的选择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种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课文介绍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设计以课文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说了什么”为主要目的。例如课文是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题目含义,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记叙文的,教学内 容就是“梳理文章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体会这些景物有多么美、人物有什么品德”;课文是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介绍了对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么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观的接受过程,“教‘教材’”式的教学设计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辩证地看,“教‘教材’”其实是一种接近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设计,它本身具有两面性,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语文学习具有价值多重性,有的课文(教材)内容不仅有价值,还可能是核心价值。

当然,有些课文的内容,只要学生有基本的识字理解能力,他们一看就能明白,这一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定位在“明白文章说了什么”,教学价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最好还是能兼顾“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怎样写的”。

(2)通过一篇课文,学习读文章、揣摩思考问题的路径,领会文章的写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经过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观念差不多已经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中,能自觉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师并不多见。可以说,“用教材‘教’”的难度不在观念,而在于具体操作,即如何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不妨依据下面几点来尝试:

教材、教参里明示过的特点或知识;

属于某类文体中公认的典型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不能是自己 杜撰的知识;

在这篇课文里属于比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达特点,不能牵强和凑数;

以前的语文课中没有学过、或值得重新认识的表达方面的知识,一般不要作简单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特点有整体的、宏观的,有中观的,也有微观的。一般来说,宏观的容易空,微观的容易琐碎,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设计来说,以取中观的特点作为教学内容为宜。

三种层次教学内容的差异面的例子:

不过,需要强调两点,三种层次的大小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概念;微观特点虽然不宜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手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微观的语言特点。

(3)以课文作为引子,借题发挥,讨论社会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课文,这些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哲学、政治、艺术、自然,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和议论。如有的教师可能本来敏于思考、长于议论,自然也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以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为焦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或当下的每个问题。

四、设计合宜的作业,落实学习反馈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师对作业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比较随意,往往形式大 于内容,对作业量的要求考虑大于对质的追求,缺少有效设计作业的意识,这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作业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需要指向教学目标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一致,学生的学与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一致,这是考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之一。2.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作业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作业的难易度、作业量,乃至作业的形式,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书生在《教师课上“十条”》中的第八条强调:“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这两位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业的难度等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问题。3.作业形式最好能丰富一些

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种种的差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

4.要求具体、表述明确

作业是布置给学生做的,很容易因为理解障碍而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感情色彩与投入。在内容上,作业应向学生提出指向明确、要求具体的任务,不要出现笼统、空泛的要求。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明确作业涉及的范围,如读一段、读一篇、读一册,还是做其他事情;

规定或建议采用的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向父母做调查、小组讨论、做批注等;

作业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组讨论,应要求几人一组,是否选出讨论主持、记录人、汇报人等;

作业质与量的要求,如完成时间、作业的字数,应尽量有明确要求;

发布、交流的方式,如网上发布,还是口头交流等;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本课程从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课堂导入的设计、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意在加强参训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专题解析

本课程共讲述 5 部分内容: 1.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2.课堂导入的设计; 3.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4.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5.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作业:认真回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门课,列举自己某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板书,谈一谈设计意图。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板书的一般格局: 开头 课题(作者)

时代背景 作者思路 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 文章结构 陌生字词 正音辨字 重点难点 添加补充 新的词语 中心要点 布置作业 写作特点 地头(不写)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思路清晰 2.重点突出 课堂导入的设计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导入是老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开头如定调,教学也是如此,课若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尤其应该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所谓“导入”,也叫“导课”、“课引子”,指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或场景。

一、导入时间的把握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割的一般方案,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导入的 5 分钟是不可省略的。

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时,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其中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情感准备状态程度高,学习结果就好,所用学习时间就短。就是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学习效率就高。

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开始的这 5 分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确保后面学习的高效。

二、导入的作用

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

激发兴趣:好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创设情境:

这里我们要多说几句,刚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悟、熏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

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导入,而且必须在导入时就进行。语文学科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性决定了情境教学是今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重要特色。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语的这一作用、这一任务,我们今天所说的开讲的优化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 5 分钟?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为有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语文课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创建,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1.由释题导入: 主要有:

释名物——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例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藤野先生》、《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释题意——有些文题的含意,或者另有所指,教师可从题意开讲,让学生循题识文。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文题含蓄,从字面上看似乎矛盾,既然要写纪念文章,为什么又要“忘却”呢?这就可以从解释题意开讲。

释结构——从语法关系方面分析文题,透过文题的结构,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深意。2.由作者、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这类两类导入是教师用得最多的,这里我们不再举例。3.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导入: 布冯说:“风格即是人”,所谓风格,指作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理想、审美需求、创作才能等在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的稳定的表现。了解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对学生学习其文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借以洞察文章寄托的作家的社会理想、审美要求,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社会意义。同时,通过评论文章的风格、价值,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4.由故事、趣事导入: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都喜欢听。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由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炼,含意丰富,表现力强,青少年一般都喜欢,以此开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很好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使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应注意:

①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情感状态等),因课而异,因人不同。

②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于独创,富有个性。③艺术性——语言应该清新流畅,同时又生动富有感染力。

④科学性——援引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恰到好处,不要过火,否则过犹不及。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文情境教学的情知对称特征:

强调认知教学的同时,强调情感的诉求,即强调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的对称、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体,“完整的人”是情感与认知均衡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不以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只有植根于情感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1.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2.它由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社会需要、文化传递、学生需求。

二、拟定教育目标的基础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基本内容: 1.认知领域

①知识:对知识的了解回忆

②理解:对知识改述、归纳、外推 ③应用:使用概念、原理和方法 ④分析:抽出要素、关系、结构原理 ⑤综合:概括抽象关系,表达完整思想 ⑥评价:根据内部证据或外部标准作判断 2.情感领域

①接受:仅仅意识到,积极地接受,有选择地接受。②反应:按指令反应,积极地反应,满意地反应。③价值判断:领会价值,选择价值,确信价值。

④价值的体系化: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⑤价值的个性化:赋予价值观,赋予世界观 3.技能行动领域

①基础动作:确认动作,模仿动作,定型动作。②规定动作:合乎一定标准的动作,洗练的动作

③创造动作:钻研独特的动作,复合独特的动作,钻研独特的类型动作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启示

1.确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知、情、行三方面。2.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能力。

3.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定的台阶。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

1.宏观来讲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浅易文言文知识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习、语文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提问的作用:

1.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2.能促使学生定向思考,具有促进学生注意学习重点、难点的作用; 3.能引发携手共进思考,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作用;

4.能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完善学生知能结构的作用;

5.能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具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作用;

6.能活跃气氛,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的作用。

二、提问的含义:

1.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2.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或不同意见向老师质疑,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的重要方式。

三、提问的策略:思考性、序列性、预测性、时机性。

【例】钱梦龙:《愚公移山》一课他对文中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这句话的经典提问广为人知:“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这种从思维侧翼寻找思维切入口的 “ 曲问 ” 不仅使学生迂回地找到了答案,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四、课堂提问的类型: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

五、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1.过于简单;

2.不分轻重主次,过于繁琐;

3.过于空泛,不着边际,或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4.过于雷同,毫无新意; 5.过于含混,模糊不清。

学习完前边的课程内容后,请您想一想如下的问题,并尝试做一做: 1.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取代板书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使用,不必过于强调情感教育,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3.语文教学有无必要设计陈述性知识目标?为什么?

4.课堂教学中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后,会生成很多非预设性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与你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时,你如何处理?

问:易先生您怎么看待“教学相长”?

易中天: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启发。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启发老师,往往就是他提问的时候。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提一个问题,我觉得是不该问的,首先我就会自我反省,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是不是我的观点有问题,是不是我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如果是表述有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如果观点有问题,那就要回去反思,我很可能就进步了。

谢谢你的问题!

问: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素质教育?

易中天:我觉得我们每个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也不想批评中国教育,免得你们回去不好弄。但是我相信一点,今天来的人都是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的,我相信这个。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在课堂上那么起劲?教书不就是个混饭吃的事儿吗?你那么投入干什么?我说:我投入才快乐。是的,我就是个教书匠,就是个手艺人。手艺人是要尊重自己手艺的,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当老师的已经够苦的了。我刚毕业的时候,住在筒子楼,没有卫生间,做饭在走廊里面搭个炉子烧蜂窝煤。日子都过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工作还苦哈哈的,我怎么活?我必须把教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而且只有我快乐了,学生才会快乐;学生快乐了,我才会快乐。我一定要把上课变成快乐的事情。(掌声)

我送给诸位的一句话:体制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可以把自己的课变得快乐。

谢谢各位!

问:您刚才说的“问题教学”,我非常赞成。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该怎样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呢?谢谢!

易中天:谢谢!我觉得这应该不是问题,因为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不问问题的孩子。孩子天性就是要问问题的,只不过这种天性往往被压抑了。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说:你不该问,你不准问,你问不得,你问的问题是可笑的。这样他就不敢问了,以后他就对提问失去了信心,你再想让他问问题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没关系。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不懂不是可耻的事情。不懂就问,说明你有求知欲。要表扬他。然后你还要告诉家长,不要压抑孩子提问。回答不了没关系,回答不了就说:“老师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知道答案再告诉你好吗?”孩子一定会说“好”,孩子不会说: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你当什么老师。孩子都是好孩子。

当然,回答问题确实需要智慧,这个只能在我们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但是有一条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坦诚以对”。有人说不可能吧,你易中天能够做到不说假话吗?我说做得到。因为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会把不合适说出来的真话烂在肚子里。康德说过,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说一部分,藏一部分,说出来的仍然全是真话。

没错,这里面有些时候是需要技巧的。有一次讲座,领导干部坐在前排,普通民众座位都在后面。当时就有人不干了,说凭什么他们坐在前面。我就说:我个人理解主办方这样安排,是他们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

经常有人跟我说:易中天你出硬伤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是核实。如果确实我错了,第一件事就是“认帐”;第二是“道歉”,向读者道歉;第三是“道谢”,向批评者说“谢谢”。谁没犯过错误啊?我的人生就充满了错别字。认错不丢人。你只要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上来了。所有的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只要我们不抹杀就好。

谢谢!

问: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今天能不能问一个和教育不相关的问题呢?

易中天:可以。

问: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少信仰,我一直也在思考。我想问一下易老师,您有信仰吗?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易中天:好,谢谢。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这位同行: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属于“三无人员”。而且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信仰。

什么叫“信仰”?信仰就是“对超自然和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坚决相信”。就是你相信一个对象他是存在的,但他又不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比如上帝、神。因为他不是自然界的,所以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他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所以不能通过生活经验来证明。科学实验也不能证明,生活经验也不能证明,怎么办呢?只能信仰。所以,只有这种相信才叫信仰,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这是第一,信仰的定义。

第二点,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信仰。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意识、彼岸观念和信仰的。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宗教意识,没有信仰。当然,我说的只是汉族哦!抱歉!抱歉!少数民族的老师请你们理解,我说的是汉族。汉民族有一个说法,叫“信则灵”。意思也很清楚,不灵我就不信,我信是为了灵。这就不是信仰了,这是“实用主义”。

但是,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你说往奶粉里面放三聚氰氨是没有信仰吗?太抬举他了。古人也有做假的。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酒里面要掺水。但也只能放一点开水,不能放毒啊!我们现在要守住底线,要告诉大家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有些最基本的底线是不能不守的,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要唱高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就可以了。

这是我对信仰问题的回答。谢谢!

问:易老师您好!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完全赞同。

易中天:我完全不赞同。

问: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话,老师应该是有一套自身自带蓄电或者不用电却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我同意。

问:对于“园丁”的比喻我个人很认同。因为园丁以养花种草养活自己,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美。

谢谢!

易中天:您请坐。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赞同。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就是学生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吗?园丁还是不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学生是人啊!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掌声)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谢谢!

问:我跟易老师是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理想。我本来是想当一名教师,后来歪打正着做了一名医生。在我的心目当中,对于老师我是比较崇拜的,所以连续三年我都接待乡村教师回家。

易中天:非常感谢。

问:我的问题是老师怎么样和学生之间有一个好的沟通?现在学生的负担确实很重,家长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做家长的时候,怎么样来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同时呢?是不是要把一块一块的大的、整个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比较纠结的问题。

谢谢您!

易中天:这事从根本上讲,我是解决不了的,这是体制问题。压力之所以重,是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釜底抽薪,不过独木桥。

为什么大家都去挤这个独木桥呢?因为你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中学;上了好的中学,才能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考公务员,叫“国考”。为什么大家都考公务员呢?因为只有考上了公务员,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一个农村孩子的父母亲跟他说:儿啊,你一定得考上公务员。你只有做了官,你爹你娘在村里才不受欺负呀!

这就是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应该让所有从事各种行业、职业的人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不管他是清洁工、公务员还是性工作者,都要得到足够的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公民权益都是不能受到损害的。甚至在发达国家,越是脏活、累活、没有人干的活,薪水越高。这样就不会有压力了。没有了压力,大家放松下来,老师也不累,学生也不累,就可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你的办法就是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他考成啥样是啥样。但是一定要让他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课堂教学如果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导入教学方面体现的更明显,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课堂教学开始的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段时间,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把这段时间利用好,把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那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导入的作用主要包括: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领定向、创设情境等方面。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导入的作用中,首先是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就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要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其次是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要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再次是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校本研修反思

(一)朝阳中学

张丽

语文教学应该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于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喜欢这句话,可以说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想达到这些预想,首先要弄清三个层面——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再据此设计教学方案(即课堂教学设计)。而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设计合宜的教学目标

(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三个依据: 1.学生。

(1)基本特征分析:先天的品质、后天习得的技能、过往的经验、成长的环境、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差异(2)学习风格分析: 依赖型——独立型

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 整体型——序列型 言语型——表象型

(3)初始能力分析和先前知识分析 附:分析学情的方法

学生作业分析;谈心,访谈;课堂观察(关注学生过去到现在的 变化);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重点问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学生心理……

2.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是构成课堂的基本要素之一。

3.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经验与困惑

1.我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语文课程的目标吗?

2.我选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 3.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具体的目标? 4.这个目标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吗?

5.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设计合乎逻辑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1.注意教学节奏

2.活动板块的设计:起(5分钟)、承(15分钟)、转(15分钟)、合(5分钟)3.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无所谓好坏,合宜的才是好的;

(2)使用教学策略也有技巧。以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为例。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使大量有意义的时间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选择相同学生回答问题;控制问题的答案,使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给予消极的反馈,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忽视学生的提问等等。

4.针对以上弊端,教师应该怎样设计问题?

A.事先准备许多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1)不同水平的问题。

(2)保证基本问题的次序对学生是合逻辑的。(3)保证问题的措辞清楚并适合学生的水平。B.提问的注意点:

(1)在小卡片或纸张上写下主要问题并在上课时做参考。(2)一次问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改用别的措辞表述。(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回答每一个问题。(4)避免修辞性问题(如,谁知道?——没人知道)。5.课堂提问不同的形式

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堂低效的或无效的语文课。

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呢?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宏观上看,教师要能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初中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上承小学一至六年级,下至高中三年,只有教师心中清楚地认识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独特的特点,如初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我们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才不会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从中观、微观的设计上看,教师要能了解教材中一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的位置。我们现在所用的苏教版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编写的,基本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系。如果我们教师能明确每个单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同时整合每一个单元中所选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注重分析每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所不同的、独特的侧重点、难点、能力点等。这样我们通过把每单元中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后来品味、赏析、感悟课文,不仅可以减去许多繁琐无效的分析,而且可以节省课时,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有社戏、端午节、过年、中秋等,结合本单元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地位,单元目标可以确定为: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秀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其中《社戏》一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设计掌握小说三要素,对环境、情节、人物作一一重点分析。因为小说的知识要到九年级才作重点讲解。本文的落脚点还是应去关注民俗,通过领会小说中的优美的景物描写,去把握、体会人物形象。如果能明确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初中语文阅读的总目标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把握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分析课文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或担心顾此失彼。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目标明确,才能高效、深入地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三)每堂课教学目标都做到明确、清晰,一堂课准备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我们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侧重点,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按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能

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我们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时,心中都要清楚是为了实现哪个能力训练目标,这样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不至于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当然在设计能力目标时,也不需要每节课10个目标都要达成,也要针对课文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梯度。

同时有的教师在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时,一篇并不长的课文都要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实在一篇课文中三维目标都要得到落实是不可思议的,多元而繁复的教学目标也会浇灭学生思辨的热情、思维的火花,从而导致学生思考的缺位、思想的贫乏。

(四)注重学生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有一定的层次性。由于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不同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这样即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学与教的水平。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设计,同时能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第五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 长江中学 覃红婕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形象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认识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认识取信于民的道理,了解掌握战机的重要性,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

2、理解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把握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听说训练:生讲历史故事。

二、解读文题,探究设疑:

读课文标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三、曹刿论战:

1、生自由朗读课文,点拨:读准字音要关注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

2、师配乐朗读课文,生整体感知文意,概括主要内容。

3、本文运用对话的形式,扣住一个“论”字,以时间为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故事。思考:曹刿从哪些方面对战争进行了论述?(1)战前准备。

①文中有两处对话描写,请找出来。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朗读,可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适当加入神态、动作或其它词语 ③在朗读中提示文言文学习的正确方法。

④学生分析后明确:什么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什么?(2)作战时机。

①曹刿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战”?

②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言语简短却暗藏玄机。表情朗读课文,补充曹刿此时心中所想而未讲明的话。(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在下文中寻找原句)(3)取胜原因。

①论取胜原因部分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②大声齐读论战部分。

4、在个性朗读中解读文本。

四、我论曹刿:

1、俗话说“言为心声”,我们从曹刿的“论战”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五、我论《曹刿论战》:

史学家记录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事,他们更希望后人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教训。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和启示?

六、课堂小结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 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陈燕飞 摘要: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景中去?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

    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益,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非常重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最新版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新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的科学阐述,使整......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精选合集)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调控教学过程 。此外,课堂提问还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话题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的设计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之后,对话式阅读教学便受到语文教......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 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总体上看,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变,学生爱学,乐学,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转变了观念,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