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刘茂梅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课是五年级第四组第16课---《桥》。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这一目标我渗透在教学中,不放在最后总结。
我所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老汉的英雄形象和父亲形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为突破这一重点,我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自然环境描写的词语句子和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置身死亡境地,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运用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配乐朗读等,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为突破课文的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做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一些描写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关键词句,进行勾画,通过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的主旨,尤其是指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注重感悟的策略,引导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又通过读来外化。本节课我用以下八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复习导入新课。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画面也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然后课件出示关于描写山洪、村民和桥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当洪水来临时的景象,既是对旧知的复习,更为下文学习老汉在山洪中的表现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二、感悟老汉是怎样的人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心体会,在旁边写写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感悟老汉形象。
【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老汉临危不惧、大公无私、不徇私情、父爱如山、沉作冷静的崇高精神,解决教学难点。】
三、领会“桥”的真谛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在这场洪水中,老支书选择让村民走;在群众和党员之间,他选择群众走;在自己和儿子之间选择儿子走。谁,他都想到了,他唯独没想到的就是——自己,这样的老支书能不为全村人拥戴,让人为之敬佩吗?在人们的心中,老汉犹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桥。现在,你们也应该知道为什么课文以“桥”作为题目了吧!那你们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桥啊?
(是一座用生命架起来的桥; 是一座生死桥;是一座用爱心架起来的桥; 是的,那是一座精神桥,在危难关头,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
三、感悟结尾,感悟结局的悲壮。播放低沉的背景音,我深情的看着板书说“五天以后,山洪退了”等内容,并辅以补白,加深结局的悲壮色彩。独到这里,我们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有什么感想?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特色。五、拓展思维。
老汉是小说中的一个党员,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优秀的党员,你知道的有那些?【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向身边的人学习老汉的精神。
六、课后练笔想象写话: 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老支书的墓前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温馨提示:
1、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2、适当的加入环境描写。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随意,通过学生自己对老汉的认识、理解去概括。
第二篇:《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课是五年级第四组第16课———《桥》。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我所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英雄形象和父亲形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为突破这一重点,我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自然环境描写的词语句子和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置身死亡境地,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运用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品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配乐朗读等,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为突破课文的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做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一些描写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关键词句,进行勾画,通过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的主旨,尤其是指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注重感悟的策略,引导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又通过读来外化。
本节课我用以下八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2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课文《桥》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品读语句的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激发动机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洪水的猛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洪水的猛。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于是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品读课文,探索新知
1、抓住言行,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老汉第一次壮举,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2)同桌间交流学习
(3)齐读第
7、8自然段
(4)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
(5)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探究更便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桌间交流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重点朗读第
7、8自然段展开提问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6)出示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
(7)文中找出老汉的壮举,说说从老汉“冲揪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小组讨论汇报学习老汉第
三、三次壮举
(9)感情地朗读老汉所有喊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插图,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很快地从图片中了解老汉。(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老汉的举止和神态,直观形象地从老汉的动作中体会老汉的形象,再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探究更便于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3、揭示结尾,升华感受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2)齐读最后一部分,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题目“桥”的含义
(3)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4)配乐《神秘乐园》朗读最后一部分。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
(5)启发想象:老汉牺牲了,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你也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带动学生品读感到的语句,营造民主、互动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和音乐来创设情境,更便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
(提问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部分。想想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的奇妙之处。并理解题目“桥”的含义。通过朗读、感悟、交流,以便对老汉认识的逐步加深,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还是一座救生桥,更是老支书密切联系群众的心桥!
四、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总结全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习全文后,再次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升华学生的情感。通过质疑,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课的表达方法。
五、延伸课后,巧留作业
出示作业。(任选一题)
1、学完这节课写一篇读后感
2、把你想对老汉说的话写出来
3、拓展阅读:《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设计作业,给予学生不同的发展空间。第三题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雨大勇敢
水猛桥冷静
桥重爱子
设计意图:此板书体现了课文的层次性,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便于借助板书梳理所学知识。
第三篇:《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课文《桥》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品读语句的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激发动机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洪水的猛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洪水的猛。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于是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品读课文,探索新知
1、抓住言行,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老汉第一次壮举,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2)同桌间交流学习
(3)齐读第7、8自然段
(4)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
(5)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探究更便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桌间交流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重点朗读第7、8自然段展开提问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6)出示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
(7)文中找出老汉的壮举,说说从老汉“冲 揪 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小组讨论汇报学习老汉第二、三次壮举
(9)感情地朗读老汉所有喊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插图,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很快地从图片中了解老汉。(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老汉的举止和神态,直观形象地从老汉的动作中体会老汉的形象,再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探究更便于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3、揭示结尾,升华感受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2)齐读最后一部分,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题目“桥”的含义
(3)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4)配乐《神秘乐园》朗读最后一部分。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
(5)启发想象:老汉牺牲了,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你也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带动学生品读感到的语句,营造民主、互动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和音乐来创设情境,更便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提问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部分。想想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的奇妙之处。并理解题目“桥”的含义。通过朗读、感悟、交流,以便对老汉认识的逐步加深,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还是一座救生桥,更是老支书密切联系群众的心桥!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总结全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习全文后,再次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升华学生的情感。通过质疑,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课的表达方法。
四、延伸课后,巧留作业
出示作业。(任选一题)
1、学完这节课写一篇读后感
2、把你想对老汉说的话写出来
3、拓展阅读:《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设计作业,给予学生不同的发展空间。第三题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雨大勇敢
水猛桥冷静
桥重爱子
设计意图:此板书体现了课文的层次性,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便于借助板书梳理所学知识。
第四篇: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桥》说课稿(第二课时)
说课内容: 桥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
二、说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像老汉这样具有舍己为人精神的人层出不穷,有些学生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和事,通过其他渠道也能了解了很多类似的感人事迹,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学生理解恐怕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课题桥的深刻含义也许更不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我所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朗读感悟,课文题目“桥”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突破这重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点拨法
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的是勾画做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这三种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用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感悟老汉是怎样的人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心体会,在旁边写写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感悟老汉形象。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老汉临危不惧、热爱群众、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解决教学难点。并在这一过程之中提炼出阅读方法:抓关键词阅读、走进人物内心阅读法、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升华,体会“桥”的深意。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觉得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那座窄窄的木桥吗?那么是在写谁?(老汉)就只是写老汉一个人吗?(不,是把所有像老汉这样舍己为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化身成了一座不朽的,一座使人民群众获得生存的希望之桥。是他们让人民群众相信:只要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就一定会得到保障,他们就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心连心的桥。
四、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想想老汉未喊出的话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2、写一篇读后感。
第五篇:《桥》第二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读读说出这些词,并发现两组词是描写什么的? 2.课文围绕洪水和老火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本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在表达上有很多特色。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把目光聚焦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上。
2.学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范读,请学生评价;师生一起再读。)
③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到洪水的“势不可当、凶猛可怕、突如其来、步步逼近的特点。而且再让学生学习到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④其中作者在短句的运用上非常有特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2.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父爱如山”的高尚品质。
4.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学生谈到哪,就读到哪。)①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④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四、感情升华
最后课件出示课文的21—23自然段,体会出老汉如山般的父爱,老党员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那此时还是窄窄的木桥吗?学生体会并说出这到底是什么桥。
五、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1.作者就是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老汉“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父爱如山”的高尚品质和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作者就是这样直接描写老汉的,回过头再次和描写洪水的句子对照,作者描写洪水也是为了突出老汉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2.为什么我们读到了最后才知道老汉揪出的是自己的儿子,学校作者在运用表达上的特色,是为了设计悬念。并让学生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更加对老汉的敬佩之情。
六、课后练笔
展开想象,请你把人们祭奠老汉和儿子的场景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桥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洪水 凶猛可怕 步步逼近短句 比喻 拟人 侧面描写 设计悬念老汉 神态舍己为人 父爱如山 动作 语言直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