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一、基础题 1.直接写出得数。
800÷4= 900÷6 = 240÷8= 600÷6=
800÷2÷2= 900÷2÷3= 240÷4÷2= 600÷3÷2=
2、填空。
(1).960÷2÷3=960÷(×)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
(3).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二、综合题
1.学校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分3层,一共放了720本书。平均每层放多少书?
2.超市这个星期卖出5箱电茶壶,每个箱里有2个,如果每个电茶壶40元。这些电茶壶共卖多少元?
3.林林浇了3行花,京京浇了3行花,两人一共浇了120棵。平均每行有多少棵花?
4.6只燕子2天一共消灭害虫84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三、提高题
1.根据每组的两步计算,写出相应的综合算式(1)160-28=132 132÷12=11(2)40×2=80 320÷80=4 2.星星小学一共有160人参加了5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等;每个小组又平均分成2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200 150 30 100 200 150 30 100 2.2
二、综合题
1.720÷4÷3=60(本)2.40×2×5=400(元)3.120÷(3+3)=20(棵)4.840÷6÷2=70(只)
三、提高题
1.(1)(160-28)÷12(2)320÷(40×2)2.160÷5÷2=16(人)3
这两个数的积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
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种解法:4×2=8(层)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第三篇:连除实际问题教案四年级组上册
第6课时 连除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14页。例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计算,今天我们用学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实际问题)大家先看个具体问题。呈现:例4 让学生阅读例题,互相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板书条件: 一共224本书 2个书架 每个书架4层2、3、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独立分步解答。(2)列综合算式
4、检验结果。
5、回顾交流。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三第9题。
要求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连一连,想想可以算出什么新条件,怎样算。
交流:并指出,从条件想起,就是找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求出一个新条件,这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一步。
2、做练一练,P14(1)读题,明确题意。
(2)交流:第一种方法想的?第二种方法呢?
3、做练习三第12题。
让学生整理条件,明确要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 3只燕子
一个星期(7天)吃了924只害虫
让学生看清问题,独立用综合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1、2、交流收获。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10、11、13、14题。
第四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连除 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连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布计算改成连除算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合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通过奶牛一天能产多少奶引出素材中的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1头牛一天能产多少奶吗?
学生可能会说到不同的结果。
二、新课学习
1.让学生读文字和情境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1头奶牛1天能产多少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出示情境图和文字信息。
师:请大家自己读题,看看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2.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机会,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并要板书出教材中的两种方法。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多数学生讲出课本上的丫丫和亮亮的算法,还可能有其他算法。如:
●4头牛一星期(7天)产的奶相当于1头牛28天产的奶。4×7=28(天)448÷28=16(千克)
学生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情况,教师要给予鼓励。3.尝试改写算式。
(1)提出“试着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师:同学们用分步计算解决了奶牛每天的产奶问题,不错。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你能把自己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算式吗?大家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改写的情况决定教师指导的侧重点。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师:说说你是怎样改写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生:448÷7÷4第一步算的是4头牛每天产的奶,第二步算的是一头牛每天产的奶。
生:448÷4÷7第一步算的是1头牛每星期产的奶,第二步算的是一头每天产的奶。
4.讨论计算顺序,师生完成脱式计算。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先说一说,像这样的连除式题该怎样计算? 生: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教师肯定,然后完成脱式计算。计算一步,说一说求出的是什么。尝试应用
出示教材“试一试”中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教师提示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书中“试一试”,弄明白题意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交流时,对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师:xx同学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很好,你给大家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学生做法举例:
560÷7÷4,先算4头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再算平均1头奶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师: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题目是四则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算的正确与否。
2.练一练第2~5题,先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对列综合算式的同学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2题,弄明白题意后,再自己列算式解答。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求4辆汽车一次运多少袋。960÷3÷4 = 320÷4 = 80(袋)
生:先求1辆汽车需要运多少次。960÷(3×4)=960÷12 =80(克)
第3题~第5题同第2题的处理方式。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
3.练一练第6题,稍有难度。提醒学生先统一条件和问题中的质量单位。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连除 448÷7÷4 448÷4÷7 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习题
四年级数学 第三章:三位数乘两位数 提高练习
一、填空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03千米,29小时约行驶()千米。
2、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4、一个数和1相乘得(),一个数和0相乘得()。
5、希望小学有128名教师,植树节那天,每名教师带领15名学生参加劳动,一共有()人参加劳动。
6、在__里填上适当的数
340×16=___×160
1200×5=___×50
120×240=1200×__
5400×90=___900
7、在___里填上﹥、﹤、= 98×65___65×98 32+198___198+33 140×5___14×500
105×6___106×5 8、165×8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303的19倍是()。
9、一辆汽车上坡时的速度是55千米/小时,12小时可以行();下坡时的速度是66千米/小时,用同样的时间可以行()。
10、估算98×28时,先把98看作(),把28看作(),然后把它们相乘得(),这个估算的积会比准确的积()
二、判断
1、口算12×300,想:12和3个百相乘,得3600.()2、600×()﹤2950,括号里可以填的最大整数是5.()
3、两个数的积是0,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0.()
4、一个因数增加,另一个因数减少,积不变。()5、780×25,积末尾多于一个0.()
6、a+b=24,a÷3=6,那么b=6.()7、61×72的计算结果一定比4200小。()
8、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9900.()
9、估算要严格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
10、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则积不变。()
三、选择
1、一根绳子,截去15米,剩下的是用去的8倍。这根绳子一共有()米。A、120
B、135 C、150
D、165 2、320×25的末尾有()个0.A、1
B、2
C、3
D、4
3、与300×50的积相等的算式是()
A、(300÷2)×(50×2)
B、(300÷2)×(50÷2)C、(300×2)×(50×2)
D、(300+2)×(50-2)
4、一个非0自然数先乘以4,再除以2,称为一次操作,进行这样的3次操作后,这个自然数()
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扩大8倍
D、不确定
5、小明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从家到学校有750米,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分钟。A、15
B、3750
C、25 6、500×130的最简便竖式是()
A、B、C、D、7、604×3__≈24000,__中最大能填()A、5
B、6
C、9
8、已知999×11=10989,那么333×33=()A、10989
B、3663
C、1221
9、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
A、乘10
B、除以10
C、除以100
四、竖式计算
164×35
273×86
305×29
420×19
909×17
520×70
五、列式计算
1、甲数是乙数的5倍,乙数是丙数的6倍,丙数是37,甲数是多少?
2、一个数比951的3倍少24,这个数是多少?
六、综合与应用
1、某工厂4月份平均每天烧煤176吨,照这样的用量,第二季度一共用煤多少吨?(第二季度包括4、5、6三个月)
2、如果()÷__=203......15,那么
(1)__最小可以是几?
(2)当__取最小值时,()是多少?
(3)要使商和余数不变,__还可以取其他数吗?请举一例说明
3、小明很喜欢读书,当他看到《简爱》这本书时,马上就开始读。如果他每天读56页,第五天应从哪一页读起?
4、春节期间,儿童剧《丑小鸭》在剧院上演。安排的演出场次是:
初一到初三:8:00
10:30
13:30
初四到初七:10:30
13:30
票价:A区298元
B区108元
C区48元
(1)如果平均每场大约有750人来观看,那么春节期间大约有多少人来观看《丑小鸭》?(提示:问题中虽然有“大约”,但本题不能用估算,因为在问题前的叙述中有“大约”出现。)
(2)少年宫艺术班的24位同学在妈妈的陪同下去观看演出。只有7个家庭买到A区票,其余都是B区票。他们一共花费多少钱?
5、一辆汽车从甲城经过乙城开往丙城,共行驶了39小时。汽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驶110千米,从乙城到丙城每小时行驶75千米。已知从甲城到乙城所用时间比从乙城到丙城所用时间少3小时。你知道甲城到丙城一共多少千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