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

时间:2019-05-15 03:1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

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

一、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二、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第3自然段分层,归纳层意和段意。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4.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3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现()约()福()厉()(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3)读课文。第二课时

1.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4)课堂作业。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2.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1.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第三课时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2.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2)学习“早”字的来历。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7、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七、朗读、总结全文。

(1)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2)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3)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八、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二篇: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zhè)江笔墨(mòmù)东北角(jiǎojué)来历(lìliè)当(dānɡdànɡ)铺(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现()约()福()厉()(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2)完成《作业本》。(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2.学习第。自然段。(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 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 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完成《作业 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设计

美句欣赏: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法导航:

童年像一支动听的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童年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学习本文是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的表现出来的写法。

二、课前预习·导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高枕而卧()豁()敛()脑髓()陌生()鉴()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上()传授()书塾()渊博()蝉蜕()拗过去()盔甲()东方朔()倜傥()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攒——敛 ——

人迹罕至——鼎沸——方正——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4、用小组内最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三、课堂学习·交流研讨:

1、整体感知:

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

2、探究交流,研读赏析:(跳读课文,体会感情。)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

温馨提示:用我认为 ——————最精彩,因为——————————。(并有感情的把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出来)

3、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4、文章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6、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7、概括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

四、佳句积累,提升品味:

背诵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2、7段)(小组间开展竞赛)

五、学以致用、延伸提高: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可描绘景物,亦可写场景。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六、相关链接:

1.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

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2、关于私塾。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在使学童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

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七、推荐阅读:

欣赏品味童趣——《母亲的童年趣事》。

童年是什么?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当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她童年时代的趣事时,脸上总泛着红润的光彩,毕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在她心中萦绕,一旦进发应是那么滔滔不绝„„

母亲小时候很顽皮。在外婆家附近,曾堆放着一摞又一摞厚实的稻草,放学归来的母亲耐不住寂寞,一头扎进草里摸爬滚打,嬉戏玩耍。从此,稻草堆就成了周围孩子们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不久,邻家的小孩掀起了玩“跳伞”的热潮。所谓“跳伞”,顾名思义就是撑开伞从楼上往稻草堆里跳。每天,都有一把把五颜六色的小“降落伞”从楼上“降落”到草堆里,使得四周“烟雾”缭绕。母亲见状,立刻心血来潮,加之别人怂恿,更是义无反顾地冲回家,翻箱倒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出一把灰溜溜的破伞。母亲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飞奔至二楼,撑开伞,刚想迈步,一股莫名其妙的紧张感猛地侵袭而来。她的心忐忑不安,双腿瑟瑟发抖,脸“刷”地白了。地下的一群好事之徒忙冷嘲热讽:“胆小鬼!窝囊废!”母亲火冒三丈,但双脚沉得像灌满了铅,动弹不得。这时,邻家好友就给母亲打气:“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母亲不负众望,一鼓作气,紧闭双眼,撑住伞把,纵身一跳。“嘣!”只听一声沉重的巨响,稻草堆四周草絮飘飞,轻烟腾起。母亲缓缓地爬起来,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一阵眩晕,边走路,还边打踉跄。但那惊险、刺激的一瞬却使她刻骨铭心。这种极具危险性的游戏最后被外公遏止了,母亲自然少不了一阵狗血淋头的痛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堆稻草也“玉石俱焚”了。每当母亲回忆起这些,总是“咯咯”地笑,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灿烂。仿佛一切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母亲继续讲着年少时如诗的岁月,梦幻的季节„„我想。童年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读后感:

第五篇:三味书屋读后感

朝花夕拾之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里行间品出儿童那份天真浪漫的感情,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幅让人陶醉自然风光画。

我不禁回想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直窜云霄、蟋蟀在树上低声吟唱。还有那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高大挺拔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形状各异的何首乌。那简直是自然的游乐场。小鲁迅就在里面徜徉逍遥。

但是若把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相比的话三味书屋未免显得枯燥无味了。而且上课的内容极其深奥什么“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之内的那怪鲁迅小时候上课也开小差画画,玩指甲游戏。有时用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随着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受封建教育的拘束,或许儿童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消磨时间。

整天就是学习,去消遣娱乐都不允许,好像学习才是正道。毕竟游乐是儿童的天性,过早的接触书本只会让孩子失去童年本该得到的快乐,封建思想就如腐骨蚀心的毒药,毒害了成千上万个国民。封建教育更宛如铁链束缚了儿童的身心。随着时代变迁到了如今,这种现象仍是屡见不鲜。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天到晚就是逼着子女学习。家庭作业,学校布置的作业加起来如五指山,即使有孙悟空通天的本事都难逃一劫。我也亦是如此,因而不得不靠200°眼镜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儿童天真、活泼、热爱玩乐请放过孩子一马,让他自己创造一个本属于他的快乐童年吧!

下载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三味书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味书屋说课稿

    三味书屋说课稿 三味书屋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册教材中的课文,仍然采用文体与内容兼顾的模式来划分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童年趣事......

    三味书屋导游词

    三味书屋导游词 三味书屋导游词1 三味书屋位于鲁迅故里景区内,鲁迅少年时代曾在此学习了5年。游人来到这里,总难免要回味一番儿时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字句,以及鲁迅......

    成都三味书屋

    成都实体书店应向公共文化空间转型 2011-08-19 08:43:50 来源: 成都全搜索综合 编辑: 赖捷 跟帖0条进入跟帖 编者按:昨日《成都商报》报道了成都实体书店面临的窘境。而这样......

    《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七年级教研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回顾鲁迅生平; 2、识记并运用“攒、拗、确凿……”等词;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年梦痕”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