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沁园春 教案 先学后教
沁园春·长沙
(一课时)毛泽东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正确理解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板题,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请看本
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正确理解词人的情感。(投影显示目标,同学们齐读。)
(师说:能当堂达标的同学请举手,好,希望同学们精神抖擞起来,端正坐姿,和我一起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有信心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词,比谁能有感情朗读)
1、听录音;
2、模仿录音练读;
3、指名朗读;
4、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背诵)背诵指导:
立:寒秋、湘江、孤身一人——寒秋深思 看:湘江秋景——远眺:万山层林
近观:漫江百舸
仰视:鹰击长空
俯瞰:鱼翔浅底 问:谁主沉浮
答: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词意,把握词人的情感)
(一)齐读上片
自学指导一: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1、学生划分,各抒己见;
2、老师明确答案: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诗人笔下的“秋”虽给人寒的感觉,但确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二)齐读下片
自学指导二:下片写了什么内容?对上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答是什么?
1、学生划分,各抒己见;
2、老师明确答案:
由景抒情,通过对峥嵘岁月的回忆,形象地描绘了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五.当堂训练 默写这首词 自学指导:
立:寒秋、湘江、孤身一人——寒秋深思 看:湘江秋景——远眺:万山层林
近观:漫江百舸
仰视:鹰击长空
俯瞰:鱼翔浅底 问:谁主沉浮
答: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篇:先学后教教案
先学后教教案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难点
1、抓住“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展开学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抓住“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深入学习,明白读书养精神,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课后的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窃读和窃读的滋味
三、指导学生自学(一)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 A、认读生字词。
B、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C、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四、指导自学(二)作者是怎样窃读的?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3、汇报、交流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种怎样的感受吗
五、指导自学
(三)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六、朗读练习, 回归整体,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窃读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搜集的读书的名言。
3、给课文分段。
三、合作学习,深入研读,完成目标1、2.1、小组合作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四、回归整体,理清层次,完成目标3.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
五、练习积累,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附:板书设计
快乐: 吸取智慧
窃读的滋味
吃饭长大(养身体)
换店续读
读书长大(长精神)
惧怕:
喜欢客多 盼天下雨
第三篇:先学后教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展示字词
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 佯(yáng)列观
(guàn)
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 hè)睨柱(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 节: 廉蔺简介 3—13 节: 完璧归赵。14—16 节: 渑池相会。17—21 节 负荆请罪
四、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教学过程】
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 “秦王饮酒酣”中的 “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 “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
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
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人物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2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当知道 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 秦昭王的性格
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 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 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
刻画人物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细节描写 语言 刻画人物
动作 矛盾冲突 廉——秦(璧 会)廉——蔺
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⑪可与不:不,通“否”。
⑫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⑬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⑭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⑮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⑪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⑫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⑬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⑭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⑮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⑯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⑪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⑫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⑬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⑮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⑯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⑰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⑱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⑪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⑫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⑬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⑭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⑪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⑫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⑬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五、布置作业。张衡传》教案1
目的】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 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自读作业(除翻译外,可直接做在书上):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
④五载复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3.“思考和练习”一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讨论自读疑难问题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读作业 自读作业参考答案: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略)
4.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六)根据自读作业情况,对以上语法现象进行小结
(七)自读、理解“思考和练习”
(八)检查自读理解情况提问: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2.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3.课文的语言质朴简练,你是怎样体会的?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九)翻译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 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 复制候风地动仪
(十)小结 小结: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yūn意为“微火”,读yùn意同“熨”);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1.学生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同桌间讨论,概括层次意。
『板书』
↗㈠(1-2)苏武身世,出使背景
苏 ︳
1、(3-4)扣留自杀——义不受辱
武 ︳㈡ 备受艰辛
2、(5)恐吓——威武不屈 利诱——富贵不淫
传 ︳ 坚守气节
3、(6)逼迫——贫贱不移
︳
4、(7-8)劝降——私情不动
↘㈢(9-10)匈汉和亲,苏武得返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六、课后同桌间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便把握人物形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同桌二人,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第二课堂(导读)》,解决文言字词句。两人边读边注释边翻译,互相纠正,弄不清的地方问老师。
重点提示: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3、一词多义
重点掌握:当、发、状、辞、及、所、语、因、亡、谢、除(注意总结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教师走近学生身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四篇:“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新学期以来,我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掀起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还在学习、模仿并努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大家都觉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下面我主要从环节、优点和注意事项等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体会,有不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第二步是“后学”,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正是洋思经验的精华。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这种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先学”,学生至少要将本书的内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
“后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杜绝了作业的抄袭。
(三)老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1)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
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
2.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3.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2)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要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2.要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功夫在课前)3.要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3)当堂训练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带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关键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能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我校正在进行的学先进模式,创自己模式的活动,只要我们勤摸索,多总结,一定有收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双领”“四清”的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本 文’内 容摘 自www.xiexiebang.com中 国 教 育资源 网。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通过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
我今后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幕显示,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以下几点对我有所启发: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
最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生在能力的培养,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的课堂效率一定会提高。今后我要结合永威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提升我的课堂。我相信我也会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很多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
一、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当我们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的时候,却吃惊的发现,孩子原来对学习活动本身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象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节,我既没有精彩的情境创设,学习作任何旨在引起学习兴趣的引入,直接点明了课题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学前我只是交代了自学内容,简单说明了自学方法(板书出来):先结合学习目标看书,再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写在草稿本上),时间是十分钟。按照我以前的观点,这十分钟学生不想学怎么办,班上那么多学生厌学,他们怎么会自觉的去学习呢?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过分不相信孩子,课堂上,学生们学习得极其投入,我留心了,除极少数学生略显不够积极外,都在积极的自学,做练习题。有的学生将不懂的地方划上了记号,有的学生举手向我请教,有不少同学忍不住相互交流讨论起来,甚至 出现了争论。虽然教室里并不是那么的静,但我留意,真正在讲闲话的却几乎没有。学生自学时,我不时的俯下身关注他们的活动情况,不时的当众表扬一些学生的做法,还要不时的解答学生的请教,这时,我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本节教材的主要难点与困惑,这种当堂“二次备课”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为下一个教”打下了基础,因为多数学生已学会的根本不用再罗嗦着却讲了,只需要帮学生解决感到困惑的地方。所以一节课中,我几乎没有象以前那样系统的去讲解,而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却很理想,学生的学习讨论十分积极。师生质疑答疑阶段气氛出显得相当的活跃。所以我就感到多数学生厌学,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目标、缺乏上进心,怕困难,而是我们在课堂上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的思维、表达等过多的被老师所“霸占”。而当我们真正把学习过程、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原来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并不讨厌,相反,他们却很有兴趣。另外,当堂批改学生课堂练习本是一种简单朴实的好方法。因为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他们争着能让老师当堂批改,这样做有利于刺激他们当堂练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兴趣环节的“的有无还跟学习难度、学习基础有关。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学习严重脱节,他们在课堂上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激起学习兴趣的,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后,尝试到了失败。相反,如果他们在稍作努力之后,尝试到了成功,自然会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果此时老师再不失时机的对所产生的兴趣予以强化,当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在这点上,我已有反面的经验和体会。如果考虑到相当多的学生学习新知时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我们是否应当考虑在学习目标的拟定、学习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再作考虑,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台上一小时,台下十年功”。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去准备和组织教学,虽工作量特别大,但我感到了理想与现实同行,成功与付出相伴。“我努力,我成功”,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能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丰硕的成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双领”“四清”的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 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通过读书,我的浅显的认识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认真学习郭教授的这种教育理念,适合当前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常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如果真这样的话,我觉得生本教育更的实施。
以前总是制定各种班级制度,来约束自认为什么也不懂的“小毛孩”,其实,我错了,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和潜力。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如:邢星语、邢德森、孙雅琳、孙昌荣、高颖,认识字很多,比同龄孩子、同班同学认得相对多一些,懂得相对多一些。比如:邢德森,刚开学时,没有发现孩子的这一优点,总以为孩子的自控力差,就好惹事,听班里的孩子们说,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好和人打架,不听老师话„„.。我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认真的观察孩子,和孩子谈心,从点点滴滴发现孩子的优点,从而进行教育。邢德森这个孩子个头高、力气状,刚进校时品质也差,用瓶子装很多水撒到地上或别的学生身上,我和孩子说:“不要浪费水,节约用水是一种美德”。但丝毫没有一点用处。我近而 又发挥孩子身强力壮的这一优势,大胆的把为班里换矿泉水的任务给了这个孩子,以他为首,选了几个帮手:邢君豪、孙泽昌、李泽宇协助完成任务。起初多少也有一些不放心,孩子能行吗,连我自己都搬不动一桶水,还把这个任务教给学生合适吗?带着一些担心和忧虑,依靠学生,把水桶运到了班里,在小家伙们的帮助下,我们把水桶第一次换了,以前都是让男教师帮忙换的。他们把这艰巨 而光荣的任务,出色的完成了。孩子们,你们真棒,我不能小看你们。
学习上也有很多,依靠孩子,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和而不为呢?这是否就是教少学多的思想啊!
当然也有很多弊端,我们会慢慢的找准方法,一一克服。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从2009年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数学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学要注意: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推荐“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说“生本教育”还是在校长到广州学习归来。通过校长的讲解和有关资料的补充,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 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语文剩下的课文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第五篇:先学后教心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反思
我读了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老师多年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真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针对这一段时间内的收获,我具体对我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的规范。
1、每次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促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2、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学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宁东中学 苗 军 2014、9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分十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为自己的伴侣。”并在其中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悟道的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
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
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少,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