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止儿童被拐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山神庙幼儿园
防止儿童被拐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今天接教育局安全办的通知,秦皇岛开发区等地出现偷小孩事件,这是一类危害极大的犯罪案件,不法分子通常抓住孩子年龄小,缺少防范心理,容易听信别人的特点,利用引诱、强行等手段实施犯罪,所以广大学生家长要提高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防止拐骗事件的发生。
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取得他们的初步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方式主要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小朋友,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就像:“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千万不能跟他(她)走,因为我们不认识他们,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责任确保儿童的绝对安全,一定要做到。
1、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注意孩子在身旁或在视线范围内,有的父母带孩子外出时,一遇到熟人或感兴趣的事情,就只顾自己聊天或观赏。忘记了孩子,结果孩子意外走失。
2、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以防止坏人以各种手段骗取孩子的信任将孩子拐骗。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坚决拒绝他们的诱惑。
3、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4、遇事先和家长老师商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解决,擅自做主往往会导致危险发生。教育孩子遇到有陌生人佯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需带你离开或带你去找父母时,不可轻信他的话,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
5、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商店,热闹街道,大型活动场所这些地方热闹多拥挤便于坏人拐走孩子。
6、家长有急事时千万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哪怕时间很短,也不能这样做。
7、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并要求结伴而行,告诫孩子不要到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
8、在幼儿园或学校接送孩子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尽量不要让别人代替接孩子,防止坏人乘虚而入。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由老师联系家长,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不能跟别人走。
9、教给孩子本领,告诉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主称及电话号码并要让其熟记,要告知孩子在迷路或被拐骗,绑架时,应找警察或者拨打110电话,教其学会一些‘紧急避险’的方法,同时可以模拟特殊情况,让孩子进行演练。
10、熟记孩子体貌特征及当日衣着特征,以备急用。
11、孩子一旦失踪,必须及时报案,如发现孩子被拐骗或遭绑架,更应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情况,不可抱着侥幸心理与犯罪分子“私了”。
12、充分发扬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任何公民当遇到迷路儿童时,请及时将其送到当地派出所,任何群众如果知道失踪儿童或嫌疑人的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13、孩子因病假或事假不能到校上课时,家长必须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告知班主任并说明情况。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制度,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制度,给孩子做好榜样。
1、在学校门口两侧设有警戒线,请各位家长送孩子时请于警戒线止步,无特殊情况家长不得进入校园,如有特殊情况,请在保安值班处填写来客登记值班领导签字后方可进入。
2、您在非接送时间接孩子是,请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到门口后,请您在门外稍等,带门卫与班主任老师确认后把孩子带到校门口交给您,家长在未得到许可时不得强行进入校园。
3、教育孩子必须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到校。早晨:7:50-8:00,中午放学11:00,下午到校时间:1:50,不得早到。放学:4:10。放学后要求学生立即回家,尤其是晚上必须要求孩子按时就寝,不准在室外逗留,不准与校外人员交往。请家长遵守时间,避免早到或迟到。
4、接送孩子各类车辆请自觉停放在校门口的警戒线外,不能堵在校门口更不能进入校园,避免拥堵或对学生造成伤害给孩子们的安全构成危险。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源泉,一旦遇到孩子被拐卖的悲剧,孩子的父母、亲人就会痛不欲生,家庭就会经历破碎的巨大痛苦,希望大家紧记老师的话,时时提高警惕,牢固安全防范意识,不法分子就没有可乘之机了!在这里送给孩子们防骗拐“七字诀”——“屋外玩耍要结伴,集市街头别留恋。生人搭讪要防范,小恩小惠莫贪占!”
班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山神庙幼儿园 2014年6月19日
第二篇:防止性侵犯致家长一封信
致家长一封信
——关于增强家长重视少年儿童防身防侵的通知
日前,据媒体报道,自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还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又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为什么屡屡有人将魔爪伸向无力反抗的孩子?怎样才能让这些脆弱而无辜的孩子免受摧残和侵害?类似这样的沉重追问,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的心。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孩子性自我保护的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性侵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作为家长,在防范性骚扰的问题上,应该知道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呵护他们的身心安全。
根据教育局及有关部门要求,对学生家长进行一次重视儿童防止性侵的宣传与教育,希望家长能够高度重视此事。
◆家长要知道一般情况下什么人会对孩子进行性伤害?
对孩子进行性伤害的,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是孩子熟悉、信任、尊重、亲近和依赖的人。侵犯者与孩子处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比如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孩子对这些人没有防范意识,而侵犯者利用其权势侵犯和剥夺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和意志。调查统计发现,85%的儿童性侵害事件正是这些人所为,陌生人性侵害儿童的仅占15%。
◆告诉孩子,学会区分好的接触和不好的接触
告诉孩子:我们人类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通过亲吻拥抱表达我们的亲密关系的情况,比如父母在表达对孩子喜爱的时候会与孩子有身体的接触,这样的身体接触让我们感受到爱与被爱,这就是好的接触。如果其他人与我们身体接触的时候,他们身体的某个部位(手或隐私的部位)在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这就是不好的接触。告诉当孩子遭遇不好的接触时,要立即想办法离开这个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
◆家长必须知道和教育孩子知道的安全策略
1、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父母要告诉孩子,无论任何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朋友、亲戚、老师都不可以随便看你或摸你的隐私部位,你也不可以随便看或摸别人的隐私部位,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不熟悉的人。如果医生要检查你的隐私部位,必须要有爸爸或妈妈陪着。告诫孩子要提防别人的不良企图,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身体不容侵犯。
2、让孩子有防范意识。孩子的社会经验有限,父母要教会孩子识别他人的触摸,抚摸头部属于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他人有意抚摸敏感部位,如乳房或者是身体的私处,就属于不正常的动作,要及时避开或者求助他人。
3、受到伤害要及时告诉父母。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对你做一些不正常的举动,而孩子自己也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就应该把自己的遭遇告诉爸妈,如果一味容忍只会让那人胆子越来越大,孩子会继续受到骚扰。
4、及时呼救。父母要告诉孩子,当身体遭到侵害的时候,父母又不在身边,就要果断的呼救,大声喊救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否则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5、父母要有敏感度。平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异样,包括放学上学的时间、情绪、身体的变化等,借此判断他是否平安、快乐。家长询问孩子异常情况时要注意措辞、语气等,防止孩子出现抵触情绪。
6、孩子外出,应了解环境,一定要选择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女孩外出时或在陌生的环境中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盯梢或纠缠,尽快向人多处靠近,必要时要呼叫。晚上女孩尽可能的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结伴而行,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并随时与家长联系,未得到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
7、应该避免孩子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者在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中。.不随便喝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
8、教育孩子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特别是谎称是父母的同事朋友等,一旦有陌生人进入室内应果断开灯呼喊求救。
9、不要让孩子在校外住宿点住宿,要在校内的学生公寓由学校进行管理。家长朋友们,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幸福,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关心女童身心健康不被侵犯的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男童的关爱,只有我们把防止孩子受到性侵害的预防与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恰当、做到位,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孩子不被不良人员侵害,确保我们的孩子健康生活、快乐成长、一生幸福。
重要提示—— 希望家长朋友认真仔细研读以上内容,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这件事,在自己弄明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特点的内容和恰当的教育方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防性侵害教育,确保家长和儿童不出现“谈性色变”的情况又达到教育的目的。家长要经常性的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
XX小学
2013年6月3日
第三篇:防止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
池上镇中心学校
“抵制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近年来,大家通过媒体网络等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地域遍布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攻击性比较强,又有强烈的同伴交往需要,特别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青少年时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要经历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走向独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各种矛盾冲突,而通过暴力解决问题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见的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造成青少年有暴力倾向与其背后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等都会催生孩子的心理障碍,因此面对校园欺凌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应该让孩子明白,对待校园霸欺凌事件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和对方正面反击,而是学会想办法制止事情的发生。要记住,关键时刻学会逃跑是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如果欺凌事件不幸发生在孩子身上时,家长们要采取一定的行动,了解事情的真相,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如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而不是一味宽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因为这有可能让孩子误以为会发生欺凌事件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
第三,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因为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研究调查还发现,以暴制暴的方式会招致更强烈而持续的霸凌,会使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让孩子成为施暴者。
多起校园欺凌事件手段残忍,性质恶劣,不仅仅影响校园的正常生活,更令被虐待者承受严重心理阴影,影响一生。国家开始行动,我们学校更是责无旁贷,学校将通过系列活动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希望通过家庭和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必要时,以法律手段捍卫学生权益。
如果您的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请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学校电话:4880023。
班级:_________ 学生签字: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池上镇中心学校
2016年10月
第四篇: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留守孩子家长:
你们好!
请别介意我们给您的尊称——留守儿童家长。因为,你们为家事、国事离开家乡,让您的子女留守家园。父母一边牵挂着儿女;儿女一边牵挂着父母。为了彼此的关切,我们愿作彼此沟通的桥梁!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首先从和谐家庭开始,和谐家庭既要求家和业兴,更需要子女学业有成;而下一代的成长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的环境,更需要父母的教诲!你们对子女分分秒秒的关心,既要关注“三五”(五爱:爱祖国、爱师长、爱学习、爱劳动、爱创造;五心:爱心、孝心、诚心、热心、关心;五好:守时、遵纪、卫生、节俭、谦让),也要重视“十不”(不玩火、不攀高、不任性、不损坏他人东西、不私自外出、不随意独自溜出游泳、不吵架斗殴、不赌博、不看不健康的影视、不进网吧),“三五”、“十不”的行为习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途径。
最美的是家乡的山水、至亲的是儿女的情爱!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乐园。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一起努力:
首先,我们希望你们要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你们虽与孩子有千里之隔,但心要彼此相通,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多与孩子通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情况,并根据孩子的情况正确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好像随时在身边关心他,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其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很多做父母的由于平时工作劳累,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只是在期末考试后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如果分数高,就很高兴,许诺孩子买这买那的;如果孩子分数低了,则是一顿痛骂之后又不关心孩子了。你们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辅导,孩子考不好,也不能完全责怪孩子。让我们一起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第三,我们要加强持续性的沟通。你们虽然不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缺少爱。我们要把共同的努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爱”给予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联系,彼此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一起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留守儿童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是振翅待飞的雏鸟,家长的一点雨露,几分激励将使花朵怒放,雄鹰展翅!在你们出门创业维艰之际,在你们市场拼搏成功之后,千万不能忘却成功、希望的未来——对子女的关爱!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孩子一定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谨祝你们 事业有成,合家如意!
纳雍乡教育管理中心
二○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附:
纳雍乡留守儿童家长交流QQ群号:284932989
联系邮箱账号:nyxjgzxlx@163.com
第五篇: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留守儿童家长:
请您抽出时间认真读一下此信,了解您的孩子现在的成长状况,相信对您会有所启示。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以下儿童。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 “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学生队伍中的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其心理的健康成长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儿童。
一、农村留守学生呈现的主要问题:
从大的方面来说,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类:
1、情感缺乏沟通,导致思想道德滑坡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留守学生成长期间缺乏最多的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监护人关心孩子情感和想法的仅占25.5%。一是外出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学生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得到的关爱减少,所以,半数留守学生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学生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家庭境况不满意的占24%,感到厌倦的占到2%。因为这些父母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有这样一位女孩子,父母离异,而且父母都外出打工,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每次母亲来看望她走了以后,奶奶让她认真学习时,她总是激动地说:“奶奶,你不知道我的心好烦。”这个孩子的作文中经常提到“我好想见我妈妈”。看得这些,我们做老师都想流泪。法国教育家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2、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学习观念淡泊,学习成绩低下。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仅局限于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上,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故“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都不是很好,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习状况自我感觉良好的占到16.1%,一般的占到36.5%,而学习成绩令人堪忧的占到了48.4%。一是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二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劳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自然,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会乐观。
3、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由于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诸多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或受到意外伤害事件屡屡发生。
3、心理存在缺陷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或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学生与同伴交流内心烦恼的比例要低于非留守学生14%,而留守学生一般都是寄读,他们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长,生活联系更紧密,但关系却更松散。畸形心理一旦形成,进行矫正型教育要比教育更难。
二、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其原因是:
1、留守家庭本身存在的缺陷。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这些构成留守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
2、隔代教育存在的缺陷。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由于想不到一块,因而也就说不到一块儿,无法经常沟通。临时监护人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有的表现为看不惯,不理解。因此,学生在心烦或感到委屈、受到欺侮时,选择不向临时监护人诉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3、教育方式存在缺陷。一是唠叨。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在一刻不停地提醒下成长起来的。二是包办。许多临时监护人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三是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更多的是爷爷、奶奶的疼爱有加,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以为这样可以补偿对孩子的爱,殊不知,是培养了孩子的虚荣心。
4、管理、看护专制。临时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很狭窄。
三、留守学生生活、学习问题的教育措施
(一)、家校联系的“两个三”
第一个“三”:三条联系渠道。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开通亲情电话。三是建立家校联系“爱心卡”。学校向学生及其家长、代理监护人在《家校联系“爱心卡”》上公布班主任老师的联系方式,要求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家乡熟识人之间建立较固定的联系方式。通过“家长——老师”、“家长——孩子”、“家长——熟人”这三条线的建立,保障互通信息,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和在社会上的表现。
第二个“三”:三封致家长信。一是学校向所有“留守学生”的家长致一封书信,向孩子家长陈述“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有可能出现的偏差,让家长以高度认真的态度看待此事,真正从身心上关注留守在老家的下一代,并向家长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性强的可行性建议。告诫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虽然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很重要,但下一代的教育也不可忽视。一手抓家庭收入,一手抓孩子教育,这两手都要硬。二是班主任定期向部分学生家长寄发《家校联系簿》,让其在《家校联系簿》上定期了解孩子的各种状况。以便作出应对之策。三是要求学生定期向家长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
(二)、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如召开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我们学校每学期每个班级都会召开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同时也激励“留守学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在我校举行的“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听了“留守学生”的发言后都被他们顽强的意志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有不少“留守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思想上进了,学习主动了,性格开朗了。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各方面的情况,组织搭建一个“爱心”活动平台。我们学校主要开展“我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学生和参与活动的非留守学生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比如:“走进留守学生之家”活动。每个年级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师生分类走进自立自强型、品学兼优型、孤僻内向型,品德不良型和心理脆弱型的学生家庭,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进行交流沟通,让参与活动的学生零距离接触“留守学生”,与他们同生活、同学习、同劳动、同成长。
(四)、建立一个定期谈话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专题座谈会,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留守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同时,利用法制座谈会,教育引导他们如何辨别是非,如何防范坏人,防范受骗上当,如何保护自己。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从留守学生心理需求的大小来看,排在最前面的要数情感需求和交往需求。面对情感需求型的学生,我们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应充分尊重他们,以诚相待,尽力帮他们克服困难;对待心理脆弱、顽皮的学生,更应倾注爱心和耐心;对于交往需求型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引路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同龄伙伴,处在一种相对孤独的状态。他们需要获得同伴的友谊和支持,需要集体的温暖。老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创设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开展多样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增进了解。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们表面沉默寡言,其实内心很想与同伴交往。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当然,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也不能把这三者严格地分开对待,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我想,留守学生一定会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共享一片蓝天。
也肯请各位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孩子,打个电话或者常回家看看,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颍上县谢桥镇中心学校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