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县级比武教案说课)(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3: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垂直(县级比武教案说课)(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垂直(县级比武教案说课)(范文模版)》。

第一篇:垂直(县级比武教案说课)(范文模版)

七年级数学《垂直》说课材料

教学内容:垂直

授课教师:甘肃省临泽县平川初级中学 曹全荣 资源来源:远教IP资源 授课模式: 模式二

一、教材地位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之一,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应用。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初步理解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整体构想

展示学习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在设计教学时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七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学生亲手画图,体会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间垂直的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

3.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1)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整节课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画完垂线后,在小组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画法。其次,对垂直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进行归纳。再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通过动手做,动口说,亲历生活化的数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再现生活实例,提炼概括蕴含的数学知识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思路

整节授课程序分四步:

1.激趣引入阶段。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教师列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知识背景,给学生设置一些有意义的探索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探索研究阶段。首先通过回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进一步通过观察图片,从图中找出垂直关系,以及找身边一些垂直的例子,理解垂直的定义.然后通过手头的工具画垂线,掌握垂线的画法。其次,通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再次,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掌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知识应用阶段。通过探讨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垂线段最短的特性。

4.知识小结阶段。让各个小组代表阐述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由学生结合生活说出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结束本课。

五、教学特色

1.课堂中充分利用远教IP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2.整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思,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知识的获取均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获得,体现集体的智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

1、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观察学生的作业本入手,以及后面出现的铁轨、算盘、楼房、十字路口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能看,处处能见的,通过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的“垂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重视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设计师会这样设计作业本、铁轨?假如楼房不与地面垂直,会怎样?让学生在对问题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学生在本课中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第二篇:水晶级健美操说课教案

水晶级健美操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校本科健美操教学采用的是国家锻炼标准规定动作《水晶级健美操》,本次课的授课内容为水晶级健美操第五节内容。

2、水晶级健美操的地位和作用

水晶级健美操是融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水晶级健美操不仅符合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而且符合她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女生一般处于

18-2

2岁的年龄阶段,身体发育趋向成熟并逐渐发育的窈窕丰满,富有朝气,在心理上她们不仅渴求自己具有心灵、气质、语言的质朴美,更希望自己有一个匀称的健美身躯。实践证明,该项运动对增强体质,培养审美能力、矫正体形、陶冶情操、调节心理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水晶级健美操的基本技术要领,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与音乐的配合。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弹跳力,能自主参○与锻炼,提高音乐感及自编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体验运动的乐趣。

二、说教法

1、先讲解后示范,提出本组合的重点、难点及要求。

2、采用递加循环练习法,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的伴奏学习。

3、在教学中采用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相结合的原则。

4、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老师采用口头提示和非口头提示的方法提高动作质量。

5、采用分解变化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重点:mambo步伐的学习及和恰恰步伐的组合运用。难点:技术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措施:通过精讲多练、严格要求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要求:认真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领悟各项技术内容的要点。

三、说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部分:准备部分(20分钟)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教师宣布课的目标和课的内容及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集合静、齐、快,精神饱满。

2、准备活动:热身活动(音乐:甩葱),健美操基本步伐练习(音乐:英文电声曲调),拉伸放松(音乐:嘀嗒)。第二部分:基本部分(60分钟)

1、复习水晶级健美操第一节至第四节。

2、学习水晶级健美操第五节。

3、素质练习:五十米往返跑3组。第三部分结束部分(10分钟)

1、放松操(教师领做)。

2、课堂小结。

3、布置课后作业。

4、收送体育器材。

四、预计教学效果

1、练习密度:50% ;最高心率:预计160/分钟;平均心率:预计130+5次/分钟。

2、学生对复习动作能很好掌握,对新的技术动作也能初步完成。

第三篇:《乘法分配律》教案说课级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师:罗怀英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比赛场景,在活动中激趣

谈话: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想不想显一显身手?那我们来一个速算比赛怎么样?

A组 B组

(1)135×6 +65×6(1)(135+65)×6(2)9×37+ 9×13(2)9×(37+13)

在A组同学不服气,说B组容易时,教师激趣:是吗?B组容易?那我们再来一次好吗?

A组 B组

(1)(10+4)×25(1)10×25+ 4×25

(2)(4 +8)×125(2)4 ×125+8×125

谈话:为什么这次A组又输了?观察观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一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发现问题,而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有所成就在于他发现问题。看看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发现一个怎样的数学知识。有信心吗?给自己鼓鼓掌!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贵阳市少儿才艺大赛”了,音乐组的陈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一样的漂亮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创设活动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陈老师可以怎样搭配服装?(1)学生的选择方法1: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板演,并了解全班学生采用的什么方法)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课件显示)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巡视。

[教师板书:(65+45)× 5=65×5 + 45×5],让学生读一读。(2)学生的选择方法2: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 × 5 + 45 × 5 和(32 + 45)× 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32 + 45)× 5 = 32 × 5 + 45 × 5 ] 启发: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信封中的练习纸,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在□里画=号),哪些不能?当然你可以先计算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得数,也可以仔细观察。

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中间的□里画“=”(1)(28+16)×7 □ 28×7+16×7(2)15×39+45×39 □(15+45)×39(3)74×(20+1)□ 74×20+74(4)40×50+50×90 □ 40×(50+90)(5)(125×50)×8 □ 125×8+50×8

分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后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有办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课件显示修改过程)

谈话:你能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式子吗?大家动手写一写。(提醒学生认真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比较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3.反思学习,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像这样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式子都会相等,这是不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存在?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数,这个规律怎样表示?[板书:(a + b)× c = a × c + b × c 板书好适当图例解释意思]

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课件显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巩固内化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谈话:让我们带着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进入今天的“数学乐园”吧!

1.大显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师:第2题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补充板书: a × c + b × c=(a + b)× c]

2.生活应用

(“想想做做”第3题)小结:说说两种方法的联系。3.巧妙运用

(“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一人做一组,做在练习本上)谈话: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你知道上课开始时为什么B组同学算得快吗? 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34人。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6人。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这样计算:(3+2)×(34 + 36)=5×70 =350(人)①观察一下,你赞同王小明的算法吗?为什么? ②要用乘法分配律,要有什么条件? 5.大胆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等式是 否依然成立?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交流猜想。

谈话: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条题目上,如果陈老师想知道“买5件夹克衫比5件短袖衫贵多少元?”你能帮她吗?试试看!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总结得出:(ab × c

小结:大家真了不起!让我们为自己的伟大发现热烈鼓掌吧!

四、回忆梳理知识,在反思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5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师:罗怀英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二、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标准》还提到:要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流。

三、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本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独有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开怀一笑。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自由欣赏,师生谈话

课前,幻灯展示刚出版的《快乐数学》班级数学小报第3期,学生自由欣赏“自编数学笑话4则”等数学笔记,师生近距离谈话。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导入—猜想—验证:

我出示改设的主题情境图,启发性谈话: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你是怎么列综合算式的?你怎么想?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吗?(板书)

师: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列式?(板书)

师:看这两种列式,猜一猜两道算式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要验证就要有行动,请同学们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我们的猜想?

学生计算交流,师板书:“=” 2.交流—类推—表达:

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观察比较左右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强调:都买2件,也就是买2套,(65+45)个2也就是65个2加 45个2。

继续引导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要买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需要付出多少元?假如买5件,等式能成立吗?让学生尝试用两种综合算式来完成,简单交流。比较类推:象这样有规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等式多吗?举一些类似这样的式子?(注意强调计算结果)学生交流、讨论、探讨,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这类规律。之后要求学生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规律,教师在板书的同时注意结合手势比划简要说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揭题—细读—静想:

教师顺势揭题,进而结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课件)让学生细读静想,体会、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表述、逆应用及变式。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

1.“我是小法官”:填空及判断正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我们算的最快”:分组比快,体会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简便。3.“我最聪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计算更简便。4.结合本校3、5、6年级班级数和平均每班学生人数改编问题,交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一块长方形菜地种青菜和萝卜(长方形菜地宽36米,青菜地长66米,萝卜地长34米),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学习收获,安排学生课后补充完成第55页相关知识内容,并写数学笔记一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教师:罗怀英

乘法的分配律学生在本册书中是接触过的。譬如第42页的应用题第7题,其中就渗透了乘法的分配律。在数学练习上也有过这种类似的形式。以前在讲的时候是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材按照得出两道算式,把两道算式写成等式,分析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交流规律,给出用字母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和根据的过程。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简洁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教学用书上写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在教学时,我是按照如上的步骤进行教学的。可是在我引导学生把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学生就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他们的印象中,联系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进行联系。根本没有从数字上面去进行分析。可以说,局限在原先的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来看。而让学生写出几组算式后,观察分析几组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之后,学生也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一规律。场面一时之间很冷,后来我只好直接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变化为这样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出来。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时间我给了,小组也交流了,在小组交流时我已经发现我们班上的学生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所以也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难道是坡度给得不够吗?还是平时的教学中出现了问题。这些都要一一地去分析。

总之,这个关键今天并没有完成好。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

在引导学生把两道算式拼成一道等式之后,我让学生交流,结果学生给出了两种(65+45)×5=65×5+45×5.和65×5+45×5=(65+45)×5。我把这两种方式都板书上黑板上。教材上要求的是第一种,即把(65+45)×5写在等式的左边,是为了方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的理解。我认为,从乘法的意义这个角度上来说,意义的理解我们班级可以做到。既然是从意义出发,那么两种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的。所以在用字母来表达时,我们班的同学也有了两种的表达方式:即(a+b)×c=a×c+b×c和a×c+b×c=(a+b)×c。我都板书在黑板上,只是在规范的那一道上面画了个星,告诉学生,乘法分配律的表示一般性采用的是这一条。

三、练习中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变式。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用,是为了计算的简便。所以,在练习中我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怎么使用的。尤其是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74×(20+1)和74×20+74.一定要学生说清楚括号中的1是从哪儿来的。但是简便的思想渗透得还很不够。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的时候,一大半的学生都没有采用简算的方法。哪怕他们在经过了第四题的练习时也是一样。

今天教学了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对于例题的解决,学生能列出不同的算式,45×5+65×5和(45+65)×5,通过各自的计算得出计算结果相同,然后把这两条算式写成等式45×5+65×5=(45+65)×5,学生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等式的理解:45个5加65个5也就是(45+65)个5,然后又让学生再仿写了几个算式后让学生观察等式总结自己的发现,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出这一规律,但用语言表述有困难了。想想做做第1题只有几个学生把第3小题填错,其实包括后面的练习中,把a×c+b×c改写成(a+b)×c的正确率要比把(a+b)×c改写成a×c+b×c的正确率高,可能还是学生受以前:45个5加65个5也就是(45+65)个5的理解方法的限制而没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从而也没能真正掌握乘法分配律含义的缘故吧。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3小题74*(21+1)和74×21+74部分学生没有发现它们是相等的,我让认为相等的学生表述理由,学生能把算式改写成74×21+74×1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变形成74×(21+1),学生理解后我补充77*99+77= □(□○□)让学生填空,完成情况好多了,在拓展练习时补充了a×b+b □(□○□)和 a×b+b= □(□○□)让学生进一步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但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多习惯列式48×3+48×2来计算,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列成(3+2)×48来计算,虽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是下一课的学习内容,但我也由此反思出我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例题教学时只关注了得出等式,却忽略了让学生比较等式两边的算式哪边比较简便。于是在第4题的算算比比中才补上了这一点。

第四篇: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说课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其初步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直线与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线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因此线面垂直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它是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1.经历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

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空间的平行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

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

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化归的数学思想.

3.尝试用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语言)对定义和定理进行准确表

述和合理转换.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定理的探索过程,提高严谨与求实的学习作风,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另外,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难点定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二、教学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感知—探究—归纳”为主线,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助探究,总结规律,发现概括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在教学中以引导启发为主,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助地动手实验、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师生以对话形式共同研究探讨,步步深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探求新 知”的教学模式。

学法: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教会学 生主动“观察猜想、实验确认、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 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研究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导入课题;

(2)引导探究、获得性质;

(3)应用迁移、交流反思;

(4)拓展升华、发散思维;

(5)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第五篇:白雪公主级说课材料1

Unit7 Seeing a film 说课稿

沁水县嘉峰中心学校 郭慧莉

说教材:

本节课所选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7 Seeing a film 第二课时。本课时是让学生学习故事Snow White, 掌握词汇kill, asleep, once upon a time, fall asleep,并能流畅地阅读故事,同时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

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1.The students can grasp the 4-skill words : kill,asleep 2.The students can read the story fluently and act it out.3.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so that they will love English more.二、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能流畅地阅读故事。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根据英语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兴趣,我通过幻灯片吸引学生眼球,利用问题的设置带学生走进《白雪公主》,以此来分散教学难点。从阅读到对话,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中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他们学习致用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通过任务型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把经典故事重新演绎出来,不仅使学习过程自然轻松,更能较好地启智开思。

说过程:

Pre-task preparations Step1 Greeting

Hello, everyone!Nice to meet you!Step2 Revision

a.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ask--

answer--

want--

taste--

run--

meet--

come--

give--

fall—

b.汉译英

从前______________ 杀死_____ 睡着的______ [设计意图] 利用自我检测的形式复习单词,为下面的阅读教学做铺垫。

While-task procedures

Step3 Reading the story 1.出示相关图片,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关键物品,Snow White 白雪公主,mirror魔镜, queen皇后, seven little friends七个小矮人

2.出示问题

a.四人小组齐读前三幅图,并在文中用“—”画出1-4题的答案 1).What could the magic mirror do? 2).What did the queen ask? 3).What did the mirror answer? 4).What did the queen want to do? 全班订正,并练习王后问镜子的话。

b.四人小组齐读后三幅图,并在文中用“—”画出5-7题的答案 5).Who did Snow White meet in the forest? 6).What did the queen give to Snow White? 7).Did Snow White die? 全班订正,并补充白雪公主分别与七个小矮人和王后的对话。

[设计意图] 通过读三幅图设计三到四个问题,以此来分散教学难点, 简化教学任务。利用个人展示,全班齐读等方式加深对所学单词与句型的印象。Post-task activities 分角色朗读故事。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让学生为复述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Homework supermarket:(Choose!)1.复述故事 2.为故事写一个结局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下载垂直(县级比武教案说课)(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垂直(县级比武教案说课)(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政治比武课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比武课教案 沅江市阳罗洲镇普丰学校周卫平课题: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 守护生命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尉氏三中南校区 陈利平我今天说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结果。详细说来,主要......

    说课教案

    (一) 教学内容 1. 本课是Unit 2 heroes Lesson 1 Modern Heroes 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分别介绍了National hero, History makers,Sports stars 和 Superhero。这几篇文章的主题......

    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一章一节 说课教案 课 题:《化学基本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说课教师:何军英 单位:河南省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尉氏三中的何军英,今......

    说课教案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和智能化加工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三节,教材选用教育科技出版......

    说课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说课教案 顾贇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水粉静物写生 。下面我说一说我是如何设计这一门课的。 我把这门课分为:1、教材的分析2、......

    说课教案

    高一障碍跑说课搞 一、知道思想 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为知道思想。努力发展学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观念,提高终身体育概念的深入养成,为将来踏入社会......

    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个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机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