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渔夫的故事》(1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渔夫的故事》(1课时)
课前预习:
1、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积累部分。
2、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准备课本剧表演。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评价任务:
1、讲故事比赛,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讲出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一位 的渔夫;一个 的魔鬼。
(2)渔夫和魔鬼的斗争过程说明了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3、放开想象,拓展思维,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品,导入新课。
“很久很久以前,在阿拉伯地区有一个叫萨桑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因为痛恨王后对他的背叛,每天都迎娶一位新王后,第二天便把她杀了。丞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无辜少女的生命,自愿嫁给了国王。她每夜都给国王讲故事„„”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象与作品的想象贴近,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强调《一千零一夜》的相关知识)
这节课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到阿拉伯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魔之争——《渔夫的故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一千零一夜》,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有表情地朗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读一读,讲一讲(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出示题目,检查预习效果。让两名平时字词基础较差的学生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结合板书情况强调易错的地方,小组内互批,改正并识记错误。“撒网”一词中的“撒”字是多音字,错误较多。《天方夜谭》的“谭”有写成“潭”的。
2、自由朗读课文,开展讲故事比赛,理清故事情节。
小组内互讲故事,选出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的比赛。
要求:(1)口齿清晰,语言简洁,讲述流畅,不超过2分钟。
(2)故事情节交代清楚完整。
有的学生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故事:“渔夫打鱼捞出来一个黄胆瓶,打开瓶子放出里面的魔鬼,魔鬼不仅不感激渔夫反而要杀了渔夫,渔夫运用自己的智慧把魔鬼骗进瓶中,扔入了大海。”
有的学生抓住渔夫心理变化来讲故事:“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四、读一读,品一品(分角色朗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1、弱小的渔夫却战胜了凶恶可怕的魔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斗争过程吧!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你所扮演的是个怎样的人,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点出重点词,可以简单地写下词语。
教师指导朗读:“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2)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李振 渔夫:朱正君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
舞台监督——张潇誉
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
在表演中融入了自己对课本的理解,通过道具、表情、肢体语言等把渔夫
和魔鬼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台下掌声不断。
(3)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对人物的性格揣摩到位,表演到位,落落大方。但是对于课本还是不够熟悉,有断断续续,磕磕巴巴的现象。”„„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渔夫,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魔鬼?
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朗读感受。
生:从“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位勇敢自信的渔夫。„„善良的渔夫,智勇双全的渔夫,沉着冷静的渔夫„„
生:从“我将立刻把你杀掉”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恩将仇报的魔鬼。„„凶狠的魔鬼,愚蠢的魔鬼„„
2、教师点拨,择要板书:渔夫--诚实、机智、勇敢、善良
魔鬼--凶恶、愚蠢、狡猾。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学生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学生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五、读一读,思一思(学有所获,获有所用)
1、读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根据前面几个环节,很容易得出学习本文的启示。
生: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2、出示图片(抢劫手机,小偷„„),如果大家遇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本课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生:“拖延时间,等待最佳求救机会”“用手机拍下小偷的动作,再报警,铁证如山”“沉着冷静,斗智斗勇”„„
3、师小结,出示
“心中有正气,魔鬼远离你!
心中有勇气,魔鬼也畏惧!
心中有智慧,魔鬼没办法!
我就是充满正气、勇气、和智慧的渔夫 ”
学生用充满正气的语调齐读。
六、想一想,写一写
任选一个题目,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学生当堂完成,小组内选出优秀的班内交流并评析哪一例更合理。
附学生的部分习作:
(二组学生杨阳)渔夫在第二世纪救出了魔鬼,魔鬼对渔夫说:“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快说吧,别让所罗门发现我。”渔夫有些惊讶,说:“所罗门?他早死了!”“你快说出你的愿望吧,别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我还要去抢东——哦,不,你就当我刚才没说话。“我的第一个愿望是„„”渔夫慢吞吞地说:“你永远从人间消失。”“哦,不——!”魔鬼尖叫着化作一股青烟,消失在茫茫天地中。
(五组学生王明阳)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魔鬼让渔夫许三个愿望,渔夫想了片刻说:“第一,我让你弃恶从善,变成一个善良的人,并且是永远;第二,我要让我的家人过上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日子;第三,给我一艘坚固的大船和许多水手,一起去探索大海。”魔鬼听了,说: “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变!”只见一道白光闪现,渔夫的愿望实现了,从此以后,人们都过上了不怕魔鬼、幸福快乐的日子啦!
作业设计
1、完成本课助学,预习下一课。
2、把这则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家人听,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渔夫--诚实、机智、勇敢、善良 正义
↓
魔鬼--凶恶、愚蠢、狡猾。邪恶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作为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因此我设计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来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续写故事”等方法进行教学。
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读、讲、品、思、写”一系列环节学生能自主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讲故事比赛,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学生表现积极,创意十足,课堂气氛热烈。拓展部分学以致用,学生把学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使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最后的续写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开拓了思维。一节课我并没有费多大劲,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却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精彩表现,也赢得了前来听课学习的张范中学的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节课基本是放手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前的预习工作很重要。尤其是表演课本剧,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上课才能展示出来。学生准备充足了,表现欲望很强,所以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否则就会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良好地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但是在这节课上我有些忽视了。比如:有些同学没有学会倾听,在别的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依然执着于本组的任务而忽视了别组同学的答案。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倾听也是一种能力。
推荐理由:整堂课的设计非常有创新性,教师通过“读、讲、品、思、写”一系列教学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文本,形成自己了独特的阅读体验,而且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第二篇: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here ismyschoolbag?
(section A)教案
李小英
一、教学内容:Section A(教材P19-21)
Section A主要通过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Where’re ~~~? It’s/ They’re on/in/under~~~~.”和 “Yes/No”疑问句,进一步体会和学会运用“Where…? Yes/No”疑问句的用法;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来表达物品的位置。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推测词意的学习策略,识别不同物品的位置。本单元与第五单元衔接紧密:由本单元“Is/Are …?”的学习过渡到第五单元“Do …?”一般疑问句的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Section A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接触的物品为内容,通过用图片、听对话等不同方式来描述物品位置、找寻物品等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做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准确、熟练运用本单元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1、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
(1)学习和掌握有关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
Where’s my backpack? It’s on/in/under/behind/next to the chair.
Are my books on the chair? Yes,they are.No,they aren’t.
Is it on/in/under ……? Yes,it is.No,it isn’t.
(2)学习和掌握有关家具类的单词:table, bed, dresser, bookcase ,sofa ,chair ,drawer , plant , bag
(3)学会三个方位介词的用法:on ,in , under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判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参预课堂活动和相关的课外活动,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4、德育目标:促使学生了解和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家居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社会交际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教学突破:
通过使用方位介词“on/in/under”表达物品的位置及学习“Where……”和“Yes/No”疑问句的用法,使学生学会区别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刚进初中不久的七年级新生,有部分学生小学并没有学过英语,他们对英语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积极采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六、学法指导:
鉴于所学单词及句型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看、读、猜、想、说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通过听、看,达到有所思,有所得,帮助不同阶层的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采用多表扬、勤鼓励的评价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七、教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交际法
4、小组竞赛法
5、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八、教学手段:
主要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九、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 将已学过的物品名称列成一张单词表,老师指单词,学生念单词。
2. 利用这张单词表做一个名为“bingo game”的游戏。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A、B两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位组员读单词,哪个组的组员能最快地使自己组
读出的四个单词横、竖或斜成一条直线的话,他们就可以喊“bingo”,这个组就赢了。
目的: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重新温习原来所学过的物品名称,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Step2.New words
1.老师提出一个问题:What furniture can you see in a house?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
表来说说自己小组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哪个小组说得最多最准确的为胜者。
2.在用图片展示出各种家具的图片,通过“What’s this?”来介绍本课的新单词。
3.老师随意地指那些图片,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4.老师随意地指那些图片,学生一个接一个轮流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5.老师交叉用图片的方式展示图片,学生边看图片边说单词。
6.做1A的练习。
目的:通过由学生先自己进行讨论和归纳,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老师再教这些单词,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词中掌握新单词。
Step3.Grammar
1. 老师通过小盒子和小球的位置变化提问“Where’s the ball?”和“Where’re the balls?”,形象直观
地引出三个介词:on、in、under。
2.任务一:猜猜看
(一)1)老师提问:This is my old hous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furniture is?
2)老师投影出一所空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家具的图片。并提问:Where is/are-----?
引导学生回答:It’s------./They’re-------.目的: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介词的用法,并掌握重点句型Where is/are-----?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It’s------./They’re-------.3.任务二:猜猜看
(二)1)老师提问:This is my new hous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furniture is now?
2)老师又投影出一所空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家具的图片。并提问:Where is/are-----?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来猜:Is it /Are they-----?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目的: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能进一步巩固介词的用法,并掌握另一重点句型 Is it /Are they-----? 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Yes, it is./ No, it isn’t.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4.教学生说唱一首chant来归纳介词on、in、under的用法。
歌词如下:Where is the ball?It’s on the floor.Where is the clock?It’s on the wall.Where are the pens?They’re under the desk.Where are the rulers?They’re in the drawer.Step4.Listening
老师向学生讲有关Jimmy的两个情景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找出答案
情景
一、Jimmy 是个粗心大意的男孩,他总是把东西乱放。请你帮他把需要的东西找出来。做1B的练习。
情景
二、Sally帮忙收拾了房子,结果Jimmy又找不到他的东西了。请你再帮他把东西找出来。做2A和2B的练习。
目的:通过创设情景来听对话,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和推测词意的能力。
Step5.Task
任务一:寻宝大行动
活动过程:学生课前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东西收藏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询问其他组员把宝物放在什么地方。规定时间内找到宝物最多者获胜。
语言知识:Where is/are-----?Is it /Are they on/in/under-----?
Yes, it is./ No, it isn’t.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活动目的: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学生自由选择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二:找差别
活动过程:学生看两幅相似的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相同的物品,但所放的地点却不一样。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询问有关物品所在的位置。学生记录下两幅图片中物品位置的不同,并在班上汇报自己小组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判辨能力,并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房间干净整洁。进制
Step7.Homework
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间,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加注英文说明。
板书设计:
Unit 4Where is my backpack?
Where is-----?Where are-----?方位介词
It’s on/in/under-----.They’re on/in/under-----.on
Is it on/in/under-----?Are they on/in/under-----?in
Yes, it is.under
No, it isn’t.
第三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 8 渔夫的故事(2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 渔夫的故事(2课时)
预习积累:
1.给文段标上序号,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故事。2.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学目标:
1.了解《一千零一夜》及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2.掌握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3.学习渔夫勇敢、智慧的个性,培养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经验。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来。2.体会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清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这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又名《天方夜谭》,它包括了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板书题目)
解题:“渔”即打鱼。“天方”指中东阿拉伯地区,“夜谭”即彻夜深谈。“轶(散失)事”即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展示并阐释学习目标。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辅导:探讨渔夫“喜悦惊奇——胆怯害怕——机智沉着——坚定勇敢”和魔鬼“恐怖胆怯——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反悔说谎”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读出众多“?”“!”的语气。
渔夫的“简单些。”——胆怯、急切的语气。魔鬼的“问吧,说简短些。”——不耐烦的语气。
三、探究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 1.复述渔夫的故事。2.探究情节结构曲折的特点: 开端(1-2):捕鱼捞瓶,好奇开瓶。
发展(3-14):放魔出瓶,生死较量。高潮(15-22):诱魔入瓶,斗智斗勇。结局(23-24):扔瓶入海,战胜魔鬼。
设计意图:一是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故事的能力。二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简要概括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学习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初识渔夫:
“从前有一个老渔夫,靠打鱼谋生,供养一家五口。他每天照例只打四网。”“渔夫一见,喜笑颜开。”——贫穷、善良。“渔夫对着这么可怕的魔鬼,愣着不知如何是好。”——意外、慌张、胆怯、不知所措。“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诚实、善良。2.探究对魔鬼外貌描写的作用:
似的头颅,似的手臂,似的腿杆,似的大嘴,似的牙齿,似的鼻孔,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让学生勾勒魔鬼的形象,体会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魔鬼的凶恶面目的作用。同时强化记忆排比句的顺序:头→手→腿→嘴→牙→鼻→眼(身躯→五官)。3.安排两个学生的角色对话与课本剧简单表演,探讨以下问题:
魔鬼杀掉渔夫的原因讲得貌似有理(心理描写),如果前三个世纪有人救了他,魔鬼会兑现他的承诺吗?——不会,因为魔鬼的凶残邪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凶残狡猾,恩将仇报。
“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对渔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渔夫机智的一面,人一定能战胜邪恶。“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慢慢地钻进胆瓶。”“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体现了魔鬼的愚蠢、卑鄙的性格特点。“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渔夫等青烟全进了胆瓶,就迅速(动作利落)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我要把你扔(感情色彩明显,充满了愤恨)到海里„„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待一辈子不可。(双重否定句式加强语势)„„我还要„„叫所有的人„„立刻„„让你永远„„直到„„”——体现了渔夫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嫉恶如仇,正义压倒了邪恶。
课文题目改为《渔夫和魔鬼》好不好?——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并且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设计意图:引导学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功力,并朗读巩固。
五、拓展写作:
任选一题,续写渔夫的故事(字数在300字左右): 1.《渔夫回家》。(参考《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0题)2.《魔鬼向善》。(参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
六、字词训练: 1.读准字音:
渔yú夫 锡xī封 撬qiào起 魔mó鬼 耸sǒnɡ 桅wéi 吻wěn 啰唆suō 弥mí漫 丑陋lòu 宝藏zànɡ 塞sāi满 披头散sàn发 2.解释词语: 【渔夫】打鱼的人。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下流无耻】卑鄙龌龊wòchuò,不知羞耻。【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也指矿产。【啰唆】(言语)繁复。也作啰嗦。
【口吻】说话时的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
七、布置作业: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请同学们课下收集、阅读《一千零一夜》。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是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揣摩语言是教
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读出不同句子里众多的“?”“!”的语气,使对话有声有色。在课本剧表演中,曲折的情节和人物鲜明的对话更能激起学生观与赏的兴趣,愉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拓展写作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使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这是本课所得。
2.故事中的大善大恶往往是贴了标签的,学生容易总结和归类。现实生活中的小善小恶容易忽视,或识不透伪善,能熟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做行却不以为然,同恶势力做斗争的胆略和经验还不足。这是课中应该联系实际所加强的品行善恶的教育。
第四篇: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Where is my backpack?(section A)教案
一、教学内容:Section A(教材P19-21)
Section A主要通过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Where’re ~~~? It’s/ They’re on/in/under~~~~.”和 “Yes/No”疑问句,进一步体会和学会运用“Where…? Yes/No”疑问句的用法;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来表达物品的位置。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推测词意的学习策略,识别不同物品的位置。本单元与第五单元衔接紧密:由本单元“Is/Are …?”的学习过渡到第五单元“Do …?”一般疑问句的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Section A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接触的物品为内容,通过用图片、听对话等不同方式来描述物品位置、找寻物品等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做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准确、熟练运用本单元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1、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
(1)学习和掌握有关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
Where’s my backpack? It’s on/in/under/behind/next to the chair.
Are my books on the chair? Yes,they are.No,they aren’t.
Is it on/in/under ……? Yes,it is.No,it isn’t.
(2)学习和掌握有关家具类的单词:table, bed, dresser, bookcase ,sofa ,chair ,drawer , plant , bag
(3)学会三个方位介词的用法:on ,in , under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判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参预课堂活动和相关的课外活动,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4、德育目标:促使学生了解和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家居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社会交际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通过使用方位介词“on/in/under”表达物品的位置及学习“Where……”和“Yes/No”疑问句的用法,使学生学会区别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刚进初中不久的七年级新生,有部分学生小学并没有学过英语,他们对英语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因素,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积极采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六、学法指导:
鉴于所学单词及句型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看、读、猜、想、说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通过听、看,达到有所思,有所得,帮助不同阶层的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采用多表扬、勤鼓励的评价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七、教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交际法
4、小组竞赛法
5、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八、教学手段:
主要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九、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将已学过的物品名称列成一张单词表,老师指单词,学生念单词。
2.利用这张单词表做一个名为“bingo game”的游戏。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A、B两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位组员读单词,哪个组的组员能最快地使自己组读出的四个单词横、竖或斜成一条直线的话,他们就可以喊“bingo”,这个组就赢了。
目的: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重新温习原来所学过的物品名称,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Step2.New words
1.老师提出一个问题:What furniture can you see in a house?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
各小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小组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哪个小组说得最多最准确的为胜者。
2.在屏幕上投影出各种家具的图片,通过“What’s this?”来介绍本课的新单词。
3.老师随意地指那些图片,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4.老师随意地指那些图片,学生一个接一个轮流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5.老师在屏幕上用闪现的方式展示图片,学生边看图片边说单词。
6.做1A的练习。
目的:通过由学生先自己进行讨论和归纳,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老师再教这些单词,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词中掌握新单词。
Step3.Grammar
1.老师通过小盒子和小球的位置变化提问“Where’s the ball?”和“Where’re the balls?”,形象直观地引出三个介词:on、in、under。
2.任务一:猜猜看
(一)1)老师提问:This is my old hous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furniture is?
2)老师投影出一所空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家具的图片。并提问:Where is/are-----?引导学生回答:It’s------./They’re-------.目的: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介词的用法,并掌握重点句型Where is/are-----?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It’s------./They’re-------.3.任务二:猜猜看
(二)1)老师提问:This is my new hous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furniture is now?
2)老师又投影出一所空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家具的图片。并提问:Where is/are-----?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来猜:Is it /Are they-----?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目的: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能进一步巩固介词的用法,并掌握另一重点句型 Is it /Are they-----? 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Yes, it is./ No, it isn’t.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4.教学生说唱一首chant来归纳介词on、in、under的用法。
歌词如下:Where is the ball?It’s on the floor.Where is the clock?It’s on the wall.Where are the pens?They’re under the desk.Where are the rulers?They’re in the drawer.Step4.Listening
老师向学生讲有关Jimmy的两个情景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找出答案
情景
一、Jimmy 是个粗心大意的男孩,他总是把东西乱放。请你帮他把需要的东西找出来。做1B的练习。
情景
二、Sally帮忙收拾了房子,结果Jimmy又找不到他的东西了。请你再帮他把东西找出来。做2A和2B的练习。
目的:通过创设情景来听对话,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和推测词意的能力。
Step5.Task
任务一:寻宝大行动
活动过程:学生课前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东西收藏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询问其他组员把宝物放在什么地方。规定时间内找到宝物最多者获胜。
语言知识:Where is/are-----?Is it /Are they on/in/under-----?
Yes, it is./ No, it isn’t.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活动目的: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学生自由选择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二:找差别
活动过程:学生看两幅相似的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相同的物品,但所放的地点却不一样。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询问有关物品所在的位置。学生记录下两幅图片中物品位置的不同,活习惯,保持房间干净整洁。进制
Step7.Homework
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间,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加注英文说明。
板书设计:
Unit 4Where is my backpack?
Where is-----?Where are-----?方位介词
It’s on/in/under-----.They’re on/in/under-----.on
Is it on/in/under-----?Are they on/in/under-----?in
Yes, it is.under
No, it isn’t.
第五篇:七年级 音乐教案 上册 4单元 1课时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一)第一课时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学唱、视唱、演唱、欣赏、讨论、分析
情感与价值态度观: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初步感受陕西和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难点:1.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民歌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听辩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优盘、教案。【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
黄河船夫的身影,凝聚着华夏五千年不怕乌云压顶、不怕浪涛如山、一路咆哮、拥抱大海的民族精神!黄河船夫曲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用交响大合唱的形式 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幅原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音乐知识: 什么是民歌?
—— 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 黄河简介:
黄河起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大海。黄河上中游河水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李白就有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1 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歌曲表达什么?赞美什么? ——歌曲 描写了黄河的艰险和迷人
奔腾咆哮、迂回曲折、地形复杂的黄河水路。表达了黄河船夫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颂祖国的壮美山河。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 :
——歌曲的调式、节拍、速度、风格特点。《黄河船夫曲》 调式:G大调 拍子:四四拍 速度:中速
风格:粗犷 高亢 自然 豪放
1、学唱简谱
——了解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2、学唱歌词、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拓展练习:
4、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
5、跟着视频有感情演唱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民歌,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
2、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二、以后我们还要学其他民族歌曲 欣赏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