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1专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共2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隐秘(mì)嶙峋(lín)啜泣(chuî)憩息(qì)....
B.凝望(nǐng)迸溅(bìng)庸碌(lù)纳罕(hàn)....
C.瞬间(shùn)花穗(huì)擎天(qíng)伫立(zhù)....
D.兑命(yuè)梦幻(huàn)沉淀(dìng)耸立(sïng)....
2、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3分)
A.茏罩响沏灰心丧气蜂围蝶正B.贮畜悬涯训戒忍俊不禁C.嘹亮耸立烘托聒噪D.抖擞收敛诅丧仙露琼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②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③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了那烦人的聒聒。
④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A.垂头丧气告诫宽恕清洗B.灰心丧气 训诫 宽恕 淘洗
C.垂头丧气训诫饶恕清洗D.灰心丧气 告诫 饶恕 淘洗
5、能和“天边偶尔漂浮着的白云”连接成贴切比喻的一项是()(3分)
A.像条条闪耀的银链。B.像片片光滑的羽毛。
C.像股股奔涌的喷泉。D.像缕缕洁白的棉絮。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D.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7、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3分)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几年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8、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虽有佳肴>>主要采用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给天下的学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B.<<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一树盛开的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C.<<在山的那边>>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
D.<<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在山的那边>>虽然体裁不同,但表现的中心是一样的,都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困难,用什么方法战胜困难
9、按原文填空(8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曹操《观沧海》)
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是:。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综合性学习。(共12分)
10、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4分)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感受自然,展开联想——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我们会从它那里得到人生启迪,也
会从它那里获取写作灵感。比如,在一年四季中,对冬天可以有以下联想:(8分)
△事物联想:冰、雪、棉袄、暖气、梅花……△比喻联想:刀子似的风……
△诗句联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谚语联想:瑞雪兆丰年;……
请针对夏天也作如下联想:
①事物联想:② 比喻联想
③诗句联想:④谚语联想
四.阅读与探究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9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3分)
②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分)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分)
1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14、本文的中心句是:(2分)(2分)
1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
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②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④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⑤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⑥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7、选文第一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箩什么样的特点?(4分)
18、品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的妙处。(5分)
19第二段第①句写景好在哪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在结构上作用?
(4分)
20、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4分)
21、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好在哪里?(3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4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的脚不沾地。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
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22、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23(2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糊纸涂色→()
24、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3分)
2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
2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3分)
五.交流与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⑴那一刻,我长大了
⑵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悲、惰性、粗心、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我终于战胜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教师用卷)
一.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共2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3分)
A.隐秘(mì)嶙峋(lín)啜泣(chuî)憩息(qì)....
B.凝望(nǐng)迸溅(bìng)庸碌(lù)纳罕(hàn)....
C.瞬间(shùn)花穗(huì)擎天(qíng)伫立(zhù)....
D.兑命(yuè)梦幻(huàn)沉淀(dìng)耸立(sïng)....
2、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C)(3分)
A.茏罩响沏灰心丧气蜂围蝶正B.贮畜悬涯训戒忍俊不禁C.嘹亮耸立烘托聒噪D.抖擞收敛诅丧仙露琼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组是(B)(3分)
①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②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③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了那烦人的聒聒。
④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A.垂头丧气告诫宽恕清洗B.灰心丧气 训诫 宽恕 淘洗
C.垂头丧气训诫饶恕清洗D.灰心丧气 告诫 饶恕 淘洗
5、能和“天边偶尔漂浮着的白云”连接成贴切比喻的一项是(B)(3分)
A.像条条闪耀的银链。B.像片片光滑的羽毛。
C.像股股奔涌的喷泉。D.像缕缕洁白的棉絮。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拟人)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C.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D.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7、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3分)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几年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8、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虽有佳肴>>主要采用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给天下的学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B.<<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一树盛开的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C.<<在山的那边>>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
D.<<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在山的那边>>虽然体裁不同,但表现的中心是一样的,都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困难,用什么方法战胜困难
9、按原文填空(8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曹操《观沧海》)
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是:。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综合性学习。(共12分)
10、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4分)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春)
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冬)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
11、感受自然,展开联想——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我们会从它那里得到人生启迪,也
会从它那里获取写作灵感。比如,在一年四季中,对冬天可以有以下联想:(8分)
△事物联想:冰、雪、棉袄、暖气、梅花……△比喻联想:刀子似的风……
△诗句联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谚语联想:瑞雪兆丰年;……
请针对夏天也作如下联想:
①事物联想:狂风、暴雨、知了。。。② 比喻联想火辣的川妹子
③诗句联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谚语联想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四.阅读与探究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9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3分)
②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分)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分)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1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14、本文的中心句是:。(2分)
15、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2分)
1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
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
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②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④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⑤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⑥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7、选文第一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箩什么样的特点?(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藤萝开得繁盛茂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样子。
18、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茂密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5分)
用帆与船舱比喻盛开的紫藤萝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藤萝花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9第二段第①句写景好在哪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分)此处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嗅觉幻化成视觉,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幻觉,产生别样的美感。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4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略)
21、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好在哪里?(3分)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4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的脚不沾地。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
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222分)
(1)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2)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23(2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制作骨架)→糊纸涂色→(系缠放线)
24、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3分)
(1)第7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2)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2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
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答出2点即可。
2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3分)
着生机和快乐。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
五.交流与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⑴那一刻,我长大了
⑵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悲、惰性、粗心、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我终于战胜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 寥寥可数(非常少)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
B 妄行出入(随便进出)笑容可掬(捧水喝)
C 旁若无人(好像)喜不自胜(承受控制)
D力倦神疲(劳累、疲乏)锋芒毕露(全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
B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不要唱歌的嗓子吗?
C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D 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孤儿,孩子们变成了寡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说明他心理斗争很激烈。
B “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惊异地盯着他”,惊异是因为他是个突然冒出来的美国伞兵,而这是德军占领区。
C “她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说明法国妇女是完全支持反德国法西斯的战斗 的。
D “京京叹了口气,走起神来”,走神的原因是京京不想读书,想回到乡下去。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比喻修辞的一项()
A乌云的前沿像衣袖似的伸展开来,像穹隆 似的压了过来。
B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
C被轻风拂动的小草,像小手一样招唤着同伴。
D远处出现轻柔的雾气,一副暖洋洋的样子。
5、下列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正确顺序的一项是()
(1)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2)内育仙胎(3)遂有灵通之意(4)每受天真地秀(5)日精月华(6)感之既久(7)自开辟以来
A(1)(2)(3)(7)(4)(5)(6)B(7)(1)(2)(3)(6)(4)(5)
C(1)(4)(5)(6)(7)(2)(3)D(1)(7)(4)(5)(6)(3)(2)
6、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几项()
A风花雪月 B若有所失 C括目相看 D苦心孤指
E乳嗅未干 F指高气扬 G趋之如归 H无病呻吟
二、文段阅读。
(一)(14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看见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罢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7、解释下列词语。
(1)笑容可掬:(2)旁若无人:
8、“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中的“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先用文中的话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十个字)。
9、“司马懿笑而不信”他为什么“笑” ?他心里怎样想?“孔明笑容可掬”他为什么笑?心里又是 怎样想?(4分)
第一个笑是 的笑,心里想
第二个笑是 的笑,心里想
10、由哪个词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并决定退兵?他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1、如果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成功吗?理由是什么?
12、根据语段,概括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
诸葛亮:
司马懿:
(二)(12分)
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的呀!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13、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
14、从描写方法看,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第三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
15、“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她的目的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16、“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加线的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17、“她只好说了声”中的“只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照应了上文哪个句子?
18、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话回答。
(三)(10分)
“啊,太凉 了!”妈妈用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因为妈妈的手冰凉冰凉,我禁不住高声喊了起来。
妈妈一面 仍然用手摸着我的脸,一面和蔼地说:“妈妈的手确实很凉啊!一到冬天,不仅肿得老高老高,还特别粗糙呢。”
我几乎对妈妈的哪个地方都喜欢,只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这双冰凉的手。妈妈的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妈妈,您为什么有这样一双手呢?您不能让手变得纤细白嫩些吗?”每当我指着妈妈的手这样说的时候,妈妈总是推开我的手,爱抚地看着我,笑着说:“这双手既是做父亲的手,又是做妈妈的手!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根本不能变细变白啦!”
我拼命地思考着:到底怎样才能使妈妈的手变得又纤细又干净呢?
19、试给文段拟一个标题。
20、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双手?
21、明明是妈妈的手,为什么说“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
22、文中,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的词语是
集中表现“我”对妈妈的爱的句子是
三、探究题(10分)
23、据说,周恩来总理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时,用了六个带“一”的词语,对项羽的行为作了精辟的概括。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戏是从刘邦起兵攻打项羽开始的。项羽得知刘邦起兵来犯,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但却不听群臣的劝说,执意发兵与刘邦对抗。周总理看到这里评论说:“一言堂。”项羽回宫后,虞姬继续劝说不可发兵,免得中了刘邦之计。项羽却说:“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总理说:“一家之长。”出兵后,项羽又不听谋士之言,固执己见,周总理说:“。”结果项羽中了刘邦之计,陷入重围,被困垓下,没了办法。这时,周总理评论项羽道:“。”项羽借酒浇愁,唱起那首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垓下曲”时,周总理评道:“一曲挽歌。”项羽最终在四面楚歌声中,眼看虞姬自刎而死,自己也兵败身亡。周对此情景说:“。”
24、如果我班用“静、净、敬、竞”四个字作为班训,那么它从哪四个方面给全班同学做出了要求?(4分)
四、作文题(40分)
25、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份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殉职(xùn)狭隘(yì)热忱(chén)鄙薄(bó)
B.纯粹(cuì)干涸(hé)坍塌(tān)酬劳(chóu)
C.灼热(zhuó)滑稽(jì)恍惚(hū)抽噎(yē)
D.附和(hé)呻(shēn)吟 晕眩(xuàn)突兀(w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麻木不仁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漠不关心
B.精益求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挫
D.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3.(2016长沙)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选项是()(3分)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创新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 ①②⑤ / ③⑥⑦⑧ / ④⑨/⑩ B ③⑤ / ①②④⑥⑨ / ⑦⑧⑩
C ①③⑤⑦ / ②④⑥⑧ / ⑨⑩ D ①②⑤⑥⑨ / ③⑦⑧ / ④⑩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战士。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6.(2016鄂州改编)综合性学习。(11分)
本单元我们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4分)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4分)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2013年2014年2015年
不喜欢阅读42%32%20%
喜欢
阅读阅读纸质书籍20%23%24%
用手机、电脑阅读38%45%56%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3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怎样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5分)
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3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⑴。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⑵
12.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2分)
13.选文前两段分别提出分论点,请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14.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对比的语句:
(2分)
好处:(1分)
15.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如果把画横线句子⑴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画横线句子⑵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6.结合选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分)
(三)(2016兰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守 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 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 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 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 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 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 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 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 “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 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7.阅读文章第③~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4分)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高潮: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18.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19.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20.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三、作文(50分)
21.(2016永州)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特别的经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 单元训练目标:
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在默读中思考课文的大意,仔细品读重点词句随时记录读文时的疑惑和体会,学会边读边思边记。
二 本单元教材特点分析:
从文章主题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分为两部分:
《奇异的琥珀》、《蛇与庄稼》、《陨石》是讲述科学知识,《天上偷来的火种》、《嫦娥奔月》是神话传说故事。
从文章的体裁看,《奇异的琥珀》、《蛇与庄稼》、《陨石》三篇文章各不相同。《奇异的琥珀》是科普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蛇与庄稼》是说明文;
《陨石》是叙事的文章。
因此,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中切实考虑
到文体的特点。
三、关于每课的练习设计:奇异的琥珀
预习:
一 字词。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淹没 重重包围 黏稠 拂拭
(加点的字是比较容易读错的,我们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词典将正确的读音写在课本上,并理解它们的意思,继续训练养成勤的习惯。)
(通过查“拂拭”让学生了解,拂:轻轻擦过;拭:擦。这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形近字组词。
拂()试()弹()
沸()拭()掸()
(三个生字中“拂”右边的部分还要复习一下笔顺;“拭”右边部分很多学生会加上一笔,写成错字,容易写错;“掸”可以借助部首了解这是一个动词。在预习中,教师要指向明确,关注容易写错的字,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字词练习。)通过查词典或查资料了解。
琥珀 松脂
(这两个词语对学生来说,离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易理解,让学生借助工具或查找资料,对此方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二 默读课文,填空。
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的晌午,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
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次填空练习,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测学生的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琥珀是一种化石,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的,而且需要很多的外界条件。随后教师可以通过预习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
预习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有意注意,又可以帮助教师在学生的预习反馈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在课堂上及时解决。
课后练习:
一 填上合适的内容。
在透明的琥珀中,人们看见,由此可以想象,进而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发现让我们知道。
(在课堂上,教师训练学生将“看见、想象、推测、知道”的内容说清楚,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就是让学生在熟知内容的基础上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表达的有序性。)
二 根据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一下这块琥珀奇异之处。
(要介绍清楚他的奇异之处,就要关注3要点:
1、形态罕见——即里面同时有两个小动物;
2、保存完好;
3、研究价值大。
围绕琥珀的“奇异”进行简要介绍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内容,而这些要点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品词读句中掌握的,课后让学生动笔做一做,将3个要点通过自己语言和教师所给的词语加以组织整理来概括,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 查找阅读一篇科普作品,小组内相互交流阅读。(拓展阅读)
(或老师给学生推荐几篇,供学生选择阅读)
这是一个拓展性作业,在日常学习中,一般男生比较喜欢科普作品,女生不太喜欢读,通过作业布置,旨在引导学生对科学读物感兴趣,培养一种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也是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范围。蛇与庄稼
预习
一 字词。写出下列加点字除部首外几笔。
猖獗()呻吟()海啸()肺()
(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笔画,来关注几个容易写错的部分。尤其关注“撅”和“肺”的部分笔画。)
这类题目考试一般是会考到的,我们在每堂课上利用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让学生写一写,练一练,完成后让同学相互校对,这样既不费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滚动复习,帮助学生养成写正确字的习惯。注意读准下面的词语的读音。
风调雨顺 倒灌(加点字为多音字)
糟蹋 猖獗 苜蓿(这些词语平时不常用,在课堂教学中,反馈的过程中要目标明确,如“糟蹋”、“猖獗”就可以结合课文反馈。)理解词语。
(1)查词典理解:
海啸 风调雨顺 显而易见
(2)联系上下文理解
糟蹋,歉收,猖獗
(训练运用是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一做批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侧重地帮助学生理解。)写出你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这个练习目的是训练五年级学生养成精心思考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
课后练习
一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发生(海啸)
淹没()获得()糟蹋()掌握()
(粮食)丰收
()猖獗()歉收()倒灌()密切
(这是一个词语搭配的练习:前一组是动宾词组,后一组为主谓词组。这篇课文中这类词语比较多。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将词语做在书上,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写的时候回忆字词,摆脱机械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能了解词语的搭配,校对中检测积累的情况。)
二、回答问题:
课文第1节中的2个“奇怪”分别指什么?
(一个是指一种现象,一个是指办法)
三、从课文中介绍的几种复杂联系中选择一种,用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复句来介绍一下。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复杂的联系,让学生说得清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怎么联系的,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的学生能读懂之间的关系,但并不一定说得清。设计这样的练习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的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好复句,一是来检测学生是否读懂,能否梳理课文中事物的关系,并讲得清楚,二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难点重点。)
四、读了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联系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谈。
(我们要培养五年级学生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信息,学会对简单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写出一点体会的能力。做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感到困难,学生谈启发的时候往往会空谈,不能联系实际。设计这样的练习,就是让学生从联系课文谈感想,引到联系生活中的场景谈感想,让学生能运用学得的语言和信息,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写话练习。我们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例子来说一说。)陨石
预习
一 字词。查加点字的意思: 不速之客 坠落
(通过了解词素的意思,“速”是让学生在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选择意思。“坠落”了解两个词素意思相同。)查工具书了解:陨石 史书
(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来了解这两个学生不太接触的词语,便于课堂教学。)
二 读课文,按要求圈划出相应的词句,在课文中做好批注。
发生陨石事件时间、地点?
这块陨石的样子?
它是怎么来到地球上的?
(五年级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要学会圈划批注,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方向,让学生在圈划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根据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把下面句子写完整。
陨石是
(你能写出几句?)
(如:
陨石是天上掉落下来的石头。(解释它是什么)
陨石是一位不速之客。(人们对它的态度)
陨石是一部“天然史书”(它的价值来)
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人们对它的态度)
(预习为上课突破重点、难点做准备的。设计这样的练习是培养学生静心读文的习惯。通过让学生认真找句子,找到这些关于“陨石是什么”的不同表述。引起学生思考,文中有好几种表述,这些不同的说法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要让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将这些句子打出来,帮助学生梳理有的是概念上的界定,有的是评价方面介绍,关系是层层递进的,有顺序的。)
课后练习
一 选词填空
推算 推测 估算 猜测
人们通过对奶奶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出奶奶的年龄。
在外出旅游前,我们()了一下旅游的费用。
既然你没有看到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就不要妄加()。
专家对宝石的品质仔细研究,()出这块宝石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这些练习是在课后的练习中再做了些适当的补充。16课中有相关的词语的理解,我们将这个练习放在这里让学生做一次综合的“词义辨析”的练习。
在做之前可以高速学生:“推算”、“推测”是依据一定的事实来计算、推断,一般用在时间、年龄等方面。“估算”强调估计,多在数字、时间、金额等方面,“猜测”强调猜。让学生通过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来选择正确的含义。)
二 为什么人们说陨石是一位“不速之客”,还是一本送上门的“天然史书”?
(这一题与预习中“陨石是什么”的问题是相关联的,是统领全文学习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看似矛盾的点(即人们对它的评价)展开教学,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课后的练习检测就要求学生回答时要说清“不速之客”来自于哪里,来时是很可怕的;“天然史书”的价值在于供人们来研究。)
三 读古文,做练习。(探究学习)读通下面的古文,对照课文第二节,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对照课文第二节的内容,写出下面这些词的意思。
赫然—— 视——
发其窍—— 尚——
(这是一个拓展练习。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古文,我们应该为即将升入中学的五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渗透古文内容。这一课中的材料正好有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古文的对照练习,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让学生在古今对照中感受其不同,让学生写出关键词的意思就是帮助学生静心读文理解。)
《奇异的琥珀》、《蛇与庄稼》、《陨石》三课综合练习课
一 引导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1、说说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主题相同——讲述科学知识
体裁不同——《奇异的琥珀》是科普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充满趣味性;
《蛇与庄稼》是说明文,严谨;
《陨石》是叙事的文章。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一些文章表达方面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角:同样是写科学作品,但是写作的方法多种多样,这样可以引导他们平时在看课外作品时可以关注体裁,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二、你从三篇文章的学习中获得哪些科学知识,受到什么启发?请你写一写。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了解到的科学知识,其次让学生了解到科普作品的共同学法,在读科普作品时除了获得科学知识,还要想一想文章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后我们读后问问自己知道了什么,是否能清楚地写下来,并做到有序地表达。)
三、指导学生尝试写小练笔(说明文)。(结合教材中的作文《菊花》,可以把这篇文章当做小练笔)
1、教师要介绍一下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的特点就是不同的角度对某事或物进行方方面面的介绍,让人们对此有所了解。)。
2、明确今天的学习要求——尝试写说明文。
3、指导:
从资料看,资料1是写菊花的品种,科目分类。
资料2是写历史与历代文人诗句
资料3是介绍菊花的特征
资料4是介绍菊花的养植
资料5是介绍病虫害的防治
这5个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来介绍。写前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写的时候要注意多方面资料的归类,指导学生可以将开放的时间与养植结合,在写的时候更多介绍种类,特性,可以将耐寒的特点与文人雅士赞美的诗句放在文章的最后写。写作是要有详又略。天上偷来的火种
预习
一 字词。写出正确的读音,并理解意思:蜷 掰 赐选择正确的汉字:
急(躁 燥)干(躁 燥)
(截 载)然不同 登(截 载)
通(讯 迅)(讯 迅)速
再接再(历 厉 励)(历历 厉厉)在目
(我们要注重帮助学生比较区分“音同义异”、“音同形近”、“音义形近”的字。这一类字词是平时学生容易写错的,老师有意让学生将容易写错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后选择正确字。平时预习中练习,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巩固。)
二 熟读课文后,选词填空
锋利 锐利 尖利
(1)即便这样,宙斯还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用()的嘴巴,啄吃他的肝脏。
(2)他正在用()的刀割着粗粗的绳索。
持续 继续 连续
(1)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出来。第二天早晨,鹫鹰又()啄吃他的肝脏。
(2)普罗米修斯在高加索山上()几个世纪都在遭受折磨,不吭一声。
(将意思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句子的含义进行辨析,是让学生学习用正确词语。第二组词语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只是让学生进行回忆复习即可。相比下来,第一组词语的辨析要关注三个词语的差异在哪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正确的词语,要做重点指导。)
课后练习
一 想象写话。
普罗米修斯被沉重的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双手和双脚都戴上了铁环。时间久了,他的胳膊;
他的手腕和脚腕。在那里,他无遮无拦,忍受着各种痛苦。烈日炎炎的酷暑,;滴水成冰的寒冬。
(这道题是上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已有的知识说话,但学生是无法体会酷刑的可怕之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听清学生的表述内容,及时加以纠正学生所得不到位的地方:如有的同学说他的胳臂酸了,这就不正确了,而应该指导他的胳臂脱臼了。但这样的说话练习在课堂上不能兼顾到所有同学,因此在课后的练习中让所有的学生动笔写一写。)
二 仿照课文第12节的写法,选择下面一题写一段话。
1、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哪!
2、火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哪!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12节用总分结构来反映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自由情愿遭受酷刑的英雄形象。我们仿照课文按总分结构做小练笔,从文章写法来看,总分的写法已经在三年级时训练过了。从内容上来看,第一句就要围绕“悲惨”来写,帮助学生理解普罗米修斯的行为让人们摆脱了悲惨;第二句围绕着“方便”来写,可以结合课文第二节来写,帮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功绩。)
三 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偷取火种的英雄?请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来谈一谈。
(上课时,可以联系12节进行领会,特别关注当时普罗米修斯如果收回火种就可以不受惩罚,而他宁愿遭酷刑也不收回火种,体现了其是真正的英雄。通过练习,教师继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学习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读文感受的能力。)嫦娥奔月
(自读后,独立完成)
一、正确、流畅朗读课文,小组评价。
注意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弈 逄 娑
二、书面练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盖世
素来
不肯就范
(本文的语言学生大多都能自己读懂,上面的这些词语含有古文色彩,让学生通过词典查一查。)下面这几个词语都是文中出现的描写人物内心阴险的词语,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奸诈贪婪 心术不正 心怀鬼胎 人面兽心)
(主要检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对逄蒙个性特点和所做的事情的了解)
(你可以写一写有哪几种不同的写法)
三、收集有关中秋节其它风俗的传说故事,进行交流,然后以《话中秋》(《我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安排在本单元的作文课中进行)
要求:1可以将自己查找中秋传说故事,了解中秋节风俗、含义的过程,自己所做的事,记录下来,写出你是怎么过的。
2可以将在课堂上大家交流中秋节资料(传说、风俗、趣事等)的情景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是一个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借用写作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这一题作文训练与《菊花》的写法基本相同,也要介绍中秋的传说、风俗、趣事,通过前一次写《菊花》的小练笔后,再来写这篇,让学生经过一些必要的写做实践,对简单的说明文的一般些做方法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