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整理
第四单元 品行善恶
农夫与蛇(两则):
1.在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没有误写。作者借蛇写人,实际上就是借毒蛇的恶毒、六亲不认、恩将仇报来讽刺那些像毒蛇一样的恶人,告诫人们不要怜悯恶人。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
渔夫的故事:
1.本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事物?哪些是幻想的事物?作者是怎么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恶人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系起来,并借助文章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农夫和蛇 东郭先生和狼:
1.文章塑造了东郭先生、狼、老先生三个形象,为何还要写老杏树和老母牛?
老杏树和老母牛在文中起到类比作用,它们以自身的不幸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思想偏激,而东郭先生却来请教他们,更突出了他的迂腐。
2.老先生骂狼忘恩负义,并且叫它滚开,否则就要打死它,可是狼还是信任他,有道理吗?
有道理,因为狼逞强自负,正洋洋得意,而且是童话。
3.东郭先生最后一笑,有何意义?
东郭先生的最后一笑,说明他终于明白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
4.同样是面对邪恶势力,渔夫和东郭先生的态度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怎么样的性格?
渔夫坚信自己能战胜魔鬼,从中可以看出渔夫勇敢沉着、聪明冷静。东郭先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三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迂腐。
5.《渔夫的故事》《东郭先生与狼》两文分别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但却异曲同工,其主要相似之处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
都是讲聪明的渔夫或老者战胜狡猾邪恶势力的故事。《渔夫的故事》赞扬了渔夫的机智聪明,突出了正能压邪的主题;《东郭先生与狼》重在批判东郭先生的迂腐,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恶人不能心存怜悯,不能讲仁慈。
第二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课文
东郭先生与狼(1课时)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分析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2.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恶人和受难的人。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比较探究本文与《渔夫的故事》的异同。3.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学生讲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导入。掌握《中山狼传》和作者马中锡。展示并解读教学目标。
二、朗读故事:
五位同学分别读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话,一位同学读旁白,要切合人物身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1.抄写字词:
仁慈cí 退避bì 闷mēn死 愁闷mèn 作揖yī 斧锯jù 宰zǎi狼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来龙去脉:比喻人和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气质。
忘恩负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2.领悟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告诉人们的道理(寓意)。找出故事的“六要素”,划分情节结构,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
同探讨疑难问题。训练学生的感悟、分析、概括能力,达到朗读目标。
预设:
通过东郭先生救狼反而险被吃掉、最后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忘恩负义的禽兽不能心慈手软。故事情节:
开端(1-2):东郭救狼。发展(3-10):东郭问计。高潮(11-17):诱狼入袋。结局(18-22):东郭宰狼。
三、故事赏析:
1.探讨人物语言对话、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进而用两三个关键词概括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把归纳概括5个人物形象的任务依次分配给各小组,讨论后依次展示。预设:
东郭先生:解开书袋、让狼进去、放在驴背上、放了出来(动作描写)——仁慈;退避、周旋、围着驴子转、问三老、向杏树说原委、向老母牛作揖请教、向老先生跪说来龙去脉、和狼争辩(动作描写)——迂腐;“怎么能杀了它呢?”(语言描写)——愚蠢;也笑起来,两个人一起把狼宰了(神态、动作描写)——反省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了。
狼:“先生如能相救,一定报答。”“先生救了我,我很幸运,但是„„与其„„还不如„„为什么„„”“老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起初„„其实„„”(语言描写)——狡猾、奸诈;向东郭先生逼来、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狼很高兴地同意了(动作、神态描写)——凶残、愚蠢。
老先生:眉毛都白了,拄着一根拐杖,仙风道骨,气质不凡。老先生大笑。说罢大笑。(神态、外貌描写)——聪慧智老的形象;用手杖敲着狼说:“你
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再不给我滚开,我就用这根棍子把你打死!”(动作、语言描写)——正气凛然、勇敢;“这么说,你也有错。”“还不如你们再做一遍给我看看。”“有尖刀吗?”“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不是„„而是„„”(语言描写)——英明、机智、果断。
杏树、老母牛:“尚且„„居然想免于一死!”“尚且如此,„„还想免于一死吗?”(语言描写)——一生辛劳,而思想偏激的老者形象。它们以自身的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而东郭先生临死却请教它们,更显示了他的迂腐。相对于老先生来说,杏树、老母牛起类比作用,为老先生出场做铺垫,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2.比较探究: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谁?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
讨论后明确: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东郭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人最终战胜了邪恶。不同点是渔夫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东郭先生是仁慈、迂腐、愚蠢而最后又反省了的受难者的形象,应当给予教育。
四、续写故事: 续写《东郭先生与狼》。要求: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故事要具备“六要素”;
利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又 遇 恶 狼
——《东郭先生与狼》续写
话说十年前的中山一带,东郭先生杀死了一条饿狼。十年后的这一天,东郭先生赶集回来,又经过当年杀死那条饿狼的地方。
他骑着驴正走着,忽然掠过一阵阴风,只见前面站着一只极其凶恶的恶狼,双眼紧盯着东郭先生,恶狠狠地说:“东郭老儿,拿性命来,当年杀父,今日还债。”东郭先生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后,已一改当年的软弱,变得机智、勇敢了。他偷偷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藏于身后。对狼说:“当日杀你父,一直愧于心,恰好又相遇,今日我偿命。”于是鞠躬假装投降。待恶狼逼近,猛然亮出匕首,刹那间恶狼的脑袋就搬家了。东郭先生笑着说:“与你这种恩将仇报的‘坏二代’讲仁慈是愚蠢的。上次你父要将我吃,幸有老先生相助,我才逃过一劫。狼羔子,你记住,邪永不胜正,你就永远的去吧!”
说罢,驴子一声长鸣,东郭大笑,二人扬长而去。【点评】
这篇续写十分有新意。“六要素”齐全,故事完整,寓意深刻。运用鲜明、简练、工整的人物对话刻画人物,运用“拔”“藏”“鞠躬”“逼”“亮”等准确的动词描写人物动作,深化人物性格。“忽然掠过一阵阴风”的细节铺垫真实传神;“坏二代”“狼羔子”有时代感,妙趣横生;东郭先生由“笑”到“大笑”,是人战胜邪恶的神态升华;“驴子一声长鸣”是对主人的声援;“扬长而去”展示的是胜利者的姿态,意味深远,形象鲜明。
以上当堂成篇的学生续写习作,就权当本课的教学反思吧。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殉职(xùn)狭隘(yì)热忱(chén)鄙薄(bó)
B.纯粹(cuì)干涸(hé)坍塌(tān)酬劳(chóu)
C.灼热(zhuó)滑稽(jì)恍惚(hū)抽噎(yē)
D.附和(hé)呻(shēn)吟 晕眩(xuàn)突兀(w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麻木不仁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漠不关心
B.精益求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挫
D.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3.(2016长沙)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选项是()(3分)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创新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 ①②⑤ / ③⑥⑦⑧ / ④⑨/⑩ B ③⑤ / ①②④⑥⑨ / ⑦⑧⑩
C ①③⑤⑦ / ②④⑥⑧ / ⑨⑩ D ①②⑤⑥⑨ / ③⑦⑧ / ④⑩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战士。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6.(2016鄂州改编)综合性学习。(11分)
本单元我们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4分)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4分)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2013年2014年2015年
不喜欢阅读42%32%20%
喜欢
阅读阅读纸质书籍20%23%24%
用手机、电脑阅读38%45%56%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3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怎样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5分)
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3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⑴。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⑵
12.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2分)
13.选文前两段分别提出分论点,请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14.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对比的语句:
(2分)
好处:(1分)
15.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如果把画横线句子⑴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画横线句子⑵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6.结合选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分)
(三)(2016兰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守 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 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 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 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 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 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 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 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 “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 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7.阅读文章第③~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4分)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高潮: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18.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19.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20.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三、作文(50分)
21.(2016永州)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特别的经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小地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
“小地主”
1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体会人与小鸟之间的和谐美。3.理解文章主题,激发同学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大部分学生已经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少部分学生有待进一步启发。3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体会人与小鸟之间的和谐美。2.理解文章主题,激发同学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4教学过程 课前小知识:
地主——百科名片:1950年6月30日开始,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土改、文革期间,地主们被纷纷打倒,土地也被没收。改革开放后,地主们平反,但土地已经全面收归国有。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拢()侥幸()树冠()谨慎()一怔()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它正扑腾着翅膀,累得气喘吁吁却收效甚微地停在大树底下。收效甚微:
② 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声色俱厉: 3.作者简介: 周晓枫,周晓枫散文特点:周晓枫的散文独抒性灵、表达真我,传递个人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当散文
写作日益成为文人养病的方式时,她的散文却依旧保持着锐利、沉着、优雅的面貌,在当代散文界独具一格。散文被评为“芭蕾足尖上的写作”,风格以细腻、华美、灵性为特点。
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文章把谁称之为 “小地主”,为什么这样称呼?(尽量用原文)2.用最简练的动词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提示:用“我” “小地主”为句式概括。3.“我”对“小地主”有怎样的感情?
三、合作交流,品读质疑
1.小地主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地主 我
2.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什么?
3.读文章,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地主”鲜活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试问:作者是如何描写“小地主”的?
4.你感觉本文和《猫的故事》一文在主题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对动物生命的珍视 ;诙谐,风趣,自我调侃的语言和真情的大投入。
不同点:《猫的故事》大量文言词汇,大词小用,调侃意味很强。《“小地主”》多用拟人手法,活泼,灵动。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主旨 2.写作特色:
3.拓展延伸:欣赏下列图片,愿它们能触动你的心田!(1)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的图片(共8张)。
(2)人类对动物的伤害图片(共两张);播放《斑羚飞渡》视频。(3)写出你最想说的话,小组内交流,推选写的最好的展示给大家。活动
(一)小组交流小短文,推选写的最好的同学展示。
活动
(二)把写好的真心话写在心形贴纸上,并把它们粘在心形的模型上。活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誓言:“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从我做起!” 教师赠言:
“作为这个地球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去爱护,珍惜和关怀所有生灵。而人类对动物无人性 的残酷迫害是极其不可理喻的。请停止这样的迫害!”
“挖掘我们心灵深处的慈悲,拥抱万物生灵,接受整个大自然及其美丽之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释放自身的使命。”
3.拓展延伸:欣赏下列图片,愿它们能触动你的心田!(1)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的图片(共8张)。
(2)人类对动物的伤害图片(共两张);播放《斑羚飞渡》视频。(3)写出你最想说的话,小组内交流,推选写的最好的展示给大家。活动
(一)小组交流小短文,推选写的最好的同学展示。
活动
(二)把写好的真心话写在心形贴纸上,并把它们粘在心形的模型上。活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誓言:“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从我做起!” 教师赠言:
“作为这个地球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去爱护,珍惜和关怀所有生灵。而人类对动物无人性的残酷迫害是极其不可理喻的。请停止这样的迫害!”
“挖掘我们心灵深处的慈悲,拥抱万物生灵,接受整个大自然及其美丽之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释放自身的使命。”
3.拓展延伸:欣赏下列图片,愿它们能触动你的心田!(1)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的图片(共8张)。
(2)人类对动物的伤害图片(共两张);播放《斑羚飞渡》视频。(3)写出你最想说的话,小组内交流,推选写的最好的展示给大家。活动
(一)小组交流小短文,推选写的最好的同学展示。
活动
(二)把写好的真心话写在心形贴纸上,并把它们粘在心形的模型上。活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誓言:“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从我做起!” 教师赠言:
“作为这个地球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去爱护,珍惜和关怀所有生灵。而人类对动物无人性的残酷迫害是极其不可理喻的。请停止这样的迫害!”
“挖掘我们心灵深处的慈悲,拥抱万物生灵,接受整个大自然及其美丽之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释放自身的使命。”
3.拓展延伸:欣赏下列图片,愿它们能触动你的心田!(1)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的图片(共8张)。(2)人类对动物的伤害图片(共两张)。
(3)写出你最想说的话,小组内交流,推选写的最好的展示给大家。活动
(一)小组交流小短文,推选写的最好的同学展示。
活动
(二)把写好的真心话写在心形贴纸上,并把它们粘在心形的模型上。活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誓言:“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从我做起!” 教师赠言:
“作为这个地球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去爱护,珍惜和关怀所有生灵。而人类对动物无人性的残酷迫害是极其不可理喻的。请停止这样的迫害!”
“挖掘我们心灵深处的慈悲,拥抱万物生灵,接受整个大自然及其美丽之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释放自身的使命。”
五、达标检测,巩固内化
同学们,你们也曾喜欢或喂养过小动物,请充分发挥想象力,仿照本文,用拟人手法将它跟你们的故事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教师用卷)
一.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共2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3分)
A.隐秘(mì)嶙峋(lín)啜泣(chuî)憩息(qì)....
B.凝望(nǐng)迸溅(bìng)庸碌(lù)纳罕(hàn)....
C.瞬间(shùn)花穗(huì)擎天(qíng)伫立(zhù)....
D.兑命(yuè)梦幻(huàn)沉淀(dìng)耸立(sïng)....
2、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C)(3分)
A.茏罩响沏灰心丧气蜂围蝶正B.贮畜悬涯训戒忍俊不禁C.嘹亮耸立烘托聒噪D.抖擞收敛诅丧仙露琼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一组是(B)(3分)
①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②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③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了那烦人的聒聒。
④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A.垂头丧气告诫宽恕清洗B.灰心丧气 训诫 宽恕 淘洗
C.垂头丧气训诫饶恕清洗D.灰心丧气 告诫 饶恕 淘洗
5、能和“天边偶尔漂浮着的白云”连接成贴切比喻的一项是(B)(3分)
A.像条条闪耀的银链。B.像片片光滑的羽毛。
C.像股股奔涌的喷泉。D.像缕缕洁白的棉絮。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拟人)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C.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D.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7、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3分)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几年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8、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虽有佳肴>>主要采用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给天下的学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B.<<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一树盛开的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C.<<在山的那边>>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
D.<<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在山的那边>>虽然体裁不同,但表现的中心是一样的,都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困难,用什么方法战胜困难
9、按原文填空(8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曹操《观沧海》)
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是:。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综合性学习。(共12分)
10、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4分)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春)
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冬)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
11、感受自然,展开联想——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我们会从它那里得到人生启迪,也
会从它那里获取写作灵感。比如,在一年四季中,对冬天可以有以下联想:(8分)
△事物联想:冰、雪、棉袄、暖气、梅花……△比喻联想:刀子似的风……
△诗句联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谚语联想:瑞雪兆丰年;……
请针对夏天也作如下联想:
①事物联想:狂风、暴雨、知了。。。② 比喻联想火辣的川妹子
③诗句联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谚语联想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四.阅读与探究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9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3分)
②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分)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分)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1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14、本文的中心句是:。(2分)
15、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2分)
1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
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
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②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④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⑤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⑥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7、选文第一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箩什么样的特点?(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藤萝开得繁盛茂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样子。
18、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茂密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5分)
用帆与船舱比喻盛开的紫藤萝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藤萝花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9第二段第①句写景好在哪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分)此处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嗅觉幻化成视觉,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幻觉,产生别样的美感。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4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略)
21、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好在哪里?(3分)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4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的脚不沾地。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
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222分)
(1)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2)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23(2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制作骨架)→糊纸涂色→(系缠放线)
24、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3分)
(1)第7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2)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2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
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答出2点即可。
2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3分)
着生机和快乐。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
五.交流与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⑴那一刻,我长大了
⑵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悲、惰性、粗心、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我终于战胜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