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时间:2019-05-15 03: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第一篇:九年级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第三课时: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三目内容。此课本在本单元中属重点篇目,因为学生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难点 】

1、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2、难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归纳法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教师: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二、探求新知: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学生自学教材内容。2.教师补充:相关基本权利

(1)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

(2)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教师: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既享有基本权利又必须履行基本义务。

3、教师补充:相关基本义务

基本义务: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等。

(二)案例分析

1、生自学案例。

2、讨论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3)归纳总结:受教育权和姓名权; 原因:《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因此依据宪法,她的权益能够得到维护。

3、材料二问题:(1)生自学案例。(2)生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3)讨论归纳:宪法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因此,蒙某在村里应享有和其他村民同等的权利,享有责任田经营权和分红收益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侵犯的。

(三)“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

1、生自学归纳知识。

2、教师补充: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具有一致性:如受教育、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拓展新知

思考问题: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1、生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四、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基础训练册。

六、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3、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

4、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遵守它,维护它。

七、教学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利用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现实情景的冲突中去感悟,选择。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和谐发展。

千溪中学教师:余雪梅

2015年1月12日

第二篇: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更严格的制定与修改程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知识回顾:

1、宪法规定了哪些问题?

2、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我国的性质是什么?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一、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的权利、政治权利(选举权、监督权、建议权)、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休息权、劳动权、人身权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等。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公民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思考85-86案例:归纳

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她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 85页

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和姓名权。虽然具体的部门法中没有相关条文,但是这两项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宪法中有所规定,因此依据宪法,她的权益能够得到维护。86页

我国宪法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因此蒙某在村里应享有和其他村民同等的权利,享有责任田经营权和分红收益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侵犯的。

4、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什么?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制定和修改程序比较

1、提议制定、修改的主体不同: 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的制定 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

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修改普通法律,宪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其常务委员会无权修改。

2、制定和修改程序比较

(1)通过的人数不同:

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而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2)公布的机关不同:

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公布。在实践中,宪法和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的;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普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这是将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修改或宣布无效;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三篇:公民基本权利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有哪些。

2.了解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能力目标

1.提高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能力,能认识和辨别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

2.增强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和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根据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3.珍惜公民基本权利,坚决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重点

1.公民基本权利。

2.监督权和受教育权。

难点

对政治权利和自由、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教学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理解新名词。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教师播放幻灯片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运用你的经验”,完成填空。

教师展示幻灯片,展示下列填空:

小云上学,体现了她享有受教育权;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被选举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

除此之外,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呢?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项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www.xiexiebang.com

(2)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知识拓展】了解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依法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也就是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任何职务。

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继续工作,但是不能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担任领导职务。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当然不能享有此项权利。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六项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是人民发表意见、参加政治活动和国家管理的自由权利,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行使这些自由。

2.政治自由

(1)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最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注意问题: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知识拓展】反腐败必须重视“群众举报”

据有关人士透露说,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违纪违法、贪污腐败案件中,群众举报的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总量也不断攀升,群众举报在反腐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3月,中央纪委信访室一位负责办理群众来信的工作人员说,某省的群众来信在2013年之前,每月不过几百封,目前达到了每月近3000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群众举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反腐败的秘密武器,这也难怪包括中央、各省市的巡视组在开展巡视的时候,都要在巡视的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公布各个巡视组的联系方式、巡视任务等,广泛宣传、鼓励大家积极反映巡视对象的问题线索。中央认为,只有调动了群众的反腐倡廉积极性,让群众参与到反腐败工作中来,反腐败工作才可能真正地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无处不在,他们行动起来监督干部的“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无疑是让纪检监察干部的人数瞬间扩大了无数倍,让每一个领导干部身边,都有了纪检监察人员的眼睛。他们一旦有违规违纪的事情发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群众分分钟就可能把这些问题反映到纪检部门,这对官员腐败问题的及时、有效处理,无疑是立竿见影的。

人民群众是“老虎”“苍蝇”身边的监督员,任何蛛丝马迹都逃脱不了他们“雪亮的眼睛”。盯住“四风”新动向,不仅要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靠广大群众,因为他们是反腐败的秘密武器。

4.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二)人身自由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要点:

1.人身自由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人身自由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人身自由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表现: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5~36页内容。

幻灯片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幻灯片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幻灯片三:住宅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幻灯片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案例分析】

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案例

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在屈臣氏公司的一家超级市场连锁店购物。在离开时,防盗铃骤响,商场女保安将她带入地下室进行搜身检查,女保安用手提电子探测器对女大学生进行全身检查后,探测器测出其髋部带有磁信号,女保安当即要求女大学生脱裤检查。女大学生以侵犯人身权、名誉权为由,状告上海市屈臣氏有限公司和屈臣氏四川北路店,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害50万元。

商场的检查是单独秘密进行的,并未引起女大学生的名誉贬损,不构成名誉侵权;但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法院确认商场的行为侵犯了女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判令被告:

一、屈臣氏向女大学生赔礼道歉。

二、赔偿女大学生人民币1万元精神损失费。

三、被告负担两审诉讼费共计人民币820元。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三)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项权利:

1.财产权

(1)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知识拓展】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的,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以物质财富为对象,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如所有权、继承权等,简称产权。

2.劳动权

(1)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意义: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3.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过渡语】财产权、劳动权和物质帮助权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中的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受教育权属于公民哪一方面的基本权利呢?

4.受教育权

(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教育的重要性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政策或措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教材第37~38页的“探究与分享”,完成第38页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请把关键词填写在横线上。

问题二:结合这段材料,请你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下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安排小组发言,后作出总结。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教师总结:(1)根据对话图中最左边和最右边同学的回答可知:国家通过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并且是有物质保障机制的。我们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负担所需资金”“生活补助费”等字眼看到。根据中间一位同学的回答可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样就使得学生读得起书,读书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可以通过“免费”看出。(2)这一个问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地位或作用的理解。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知识拓展】2016年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此校是习主席小学母校)。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5.文化权利

(1)内容: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以鼓励和帮助?

教师小结:活动经费由政府承担或买单,活动场地政府出面解决免费使用,有专门人员协助维护秩序等,都是国家或政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表现;国家或政府给予的这些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培训人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等。

6.其他权利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教师总结:公民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这些权利明确有宪法规定,也就是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作为我们人权的一部分,宪法都有明确的保护规定。我们要珍惜、爱护、依法行使这些权利。到底该怎样依法行使这些权利,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公民基本权力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意义政治自由:内容、意义人身自由含义内容重要性不受侵犯表现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

土桥初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利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其他权利

第四篇:八年级下政治公民基本权利提纲

第三课 公民基本权利

1.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②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3.政治自由(1)包括: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4.监督权(1)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1)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途径: 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6.人身自由(1)含义: 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地位: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4)人格尊严权包括: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5)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①法律规定: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②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条件: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7.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8.社会经济权利: ①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占有、使用、受益、处分。②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③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五篇: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教案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保护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人权为基础形成的宪法权利是宪法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权和公民权基本理论,把握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强化权利意识和宪政民主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人权和公民权基本概念

2.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司法考试考点】

国籍的取得与丧失;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八大基本权利;五大基本义务;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教学方法、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内容】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国籍

(一)国籍是自然人被确定属于某一国家成员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身份,是区分本国人和外国人的惟一标准。国籍具有对内和对外两种意义。对内的意义是,一个人一旦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后,就可以享受该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外的意义是,具有某一国家国籍的人,其合法权益受到该国家的外交保护。

(二)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

1、出生取得国籍方式:有三种。

A、血统主义原则,就是一个人出生时以父母的国籍为依据确定其国籍;

B、出生地主义原则,就是以一个人的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依据确定其国籍;

C、采用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其国籍。

我国采用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混合主义原则,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二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他依然具有中国国籍;但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且定居外国,本人出生即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三是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且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2、继有取得国籍方式: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申请人须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二是须出于本人自愿。且同时必备以下条件:①申请人是中国人的近亲属;②申请人定居在中国;③有其他正当理由,例如享有在中国政治避难的权利等。只要具备上述前提并符合上述条件,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若本人未满18周岁,可由监护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手续。在国内,可以向当地市、县公安局申请;在国外,可向中国外交代表机关或领事机关申请。上述机关负责受理申请并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然后由中国公安部审批。公安部批准并由有关公安机关发给证书后,申请人取得中国国籍,就丧失了外国国籍。

二、公民

(一)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将取得国籍作为取得本国公民资格的法律条件。公民的概念在我国的使用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解放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用的是“人民”和“国民”两个概念。1953年的选举法开始使用“公民”作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1954年宪法正式使用“公民”作为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体。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沿用了这一称谓。1982年宪法也使用了这一称谓。根据本条的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在宪法学上,我国的“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属性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他是和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相对应的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对应的词是敌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依据《宪法》序言第10段的规定,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属性的词。

2、范围不同。公民和人民所指的范围不同。二者是一个包含关系。公民的范围大?还是人民的范围大?当然是公民的范围大,公民当中不仅包含了人民,还包括了取得了这个国家国籍的犯人、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当然还包括拥有我国国籍的敌对分子。他的范围要比人民的范围大。并且公民的范围固定,只要具有中国国籍,你就是中国公民。

因为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的政治任务和政治需求,人民的概念是发生变化的。比如抗战时期所讲的人民和解放时期所讲的人民,是不是一个范围呢?抗战时期的政策是减租减息,地主实际上是包含在人民的范围当中的。到解放战争时期,地主是作为斗争的对象的。所以公民和人民的范围是不同的。

3、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公民当中的人民,是完全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而公民当中敌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限制。比如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他不享有政治权利当中的选举被选举权。有些义务是不能承担的,比如说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

4、公民通常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集体概念。

三、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

1、权利,就是人们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实现某种愿望或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生活中享有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权利。特点有:A、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权利体系中的基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那宪法当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就成为一个国家其它法律规定公民具体的权利的立法依据和基础。B、是稳定的权利体系。因为宪法本身具有稳定性,所以宪法本身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也具有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C、基本权利具有不可转让性。宪法里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公民的法律身份、公民的法律地位,不可转让,只能被剥夺,不能自动放弃。

2、义务也就是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的某种责任。基于这种责任,公民必须为一定行为,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里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例如: 法律要求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必须救火,这就是对消防人员提出作为要求,那消防员的义务就是积极救火,如果消防人员不作为,那就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作为。咱们再说说不作为,法律规定不得假冒他人注册商标,A的义务就是不得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那如果A实施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之行为,就是触犯了法律。理解了作为与不作为,大家还要知道,公民义务是基于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民对于义务的履行不具有选择性。法律强执行规定是指法律规定必须这样做,不能这样做的条款,具体体现为“应当怎样怎样”、“不得怎样怎样”,例如“转让房屋所得应当依法纳税”,这是要求作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得结婚”,这是要求不作为。这些都属于法律强执行规定。

3、我们把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称做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是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和最低限度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享有其他法律规定的具体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础。

(二)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

1、公民的平等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监督权;

5、人身自由;

6、文化教育权利、7、社会经济权利

8、特定主体(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和利益。)

(三)我国公民的五大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四、公民权与人权(一)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作为自然的、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及公民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享有的权利。

人权在法律上往往表现为具体的公民权利。公民权是公民权利的简称,与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是一致的,只不过公民基本权利是8个最基本的权利,公民权的涵义更广泛些。案例:上海“钓鱼执法”案件

今年10月14日晚,上海某公司司机孙中界驾驶面包车行驶在路上时,遇到一男子衣着单薄恳求搭车,男子上车几分钟后,孙中界的车即被两辆车包围、逼停,随即孙中界被指认涉嫌黑车经营,被罚款1万元。

孙中界回公司后遭遇指责。他认为自己遭遇了“钓鱼”执法,他无法接受自己做了好事反被冤枉,遂用菜刀切断左手小指以示清白。此事引发极大关注,一时间,针对“钓鱼执法”的追问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位置。

10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处理意见。浦东新区区长姜木梁在会上表示,“10·14”事件中确实存在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0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浦东新区政府为此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点评: 法治建设为何要靠血的代价来推动?这促使我们思考今天的法治建设,应当由个案的纠错转向健全宪法人权保障机制、确立良好的宪法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案例:江苏先育后婚考公务员者遭拒录事件

徐州女考生王莹于今年2月,报考了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王莹在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都顺利通过,但在政审阶段由于此前“未婚生育”,属非婚生育,最终被组织部门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淘汰。9月7日,王莹向徐州市中级法院提交了诉状,分别将铜山县委组织部以及徐州市泉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诉至法院。徐州市中级法院认为“铜山县委组织部并非行政主体”,裁定对该案不予受理,同时告知王莹到徐州市泉山区法院起诉泉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点评: 《公务员法》规定了录用公务员的条件,以及不能录用的情形。本案当事人所在地的组织部门在政审时把她刷掉了,我理解主要是认为她未婚先育、品行不良好。将一个本属于个人私生活的隐私问题作为考察职业能力的条件,本身即构成了歧视。

五、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广泛性表现在:第一,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人是国家的主人,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享有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我国现阶段的权利主体包括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及其他服从国家法律的人;即使那些极少数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也仍然享有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公民权利。比如根据法律规定,罪犯除依法被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以外,享有申诉权、辩护权、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权、控告权与检举权等等。第二,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非常广泛。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身等各个方面。从基本权利体系来看,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等。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平等性表现在:第一,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具体说来,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国家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任何公民,公民有权要求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服务;

3、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第二,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地追究一切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比如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现实性表现在:第一,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1、现实中迫切需要的,就明确予以规定;

2、坚持价值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3、虽应规定,但根据我国国情在长时间内做不到,就不予确认;

4、权衡利弊,不适合规定的就不规定。

第二,具有物质和法律的保障性。任何权利和自由的实现都离不开物质和法律作为后盾,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又采取许多措施来保障这些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致性表现在:第一,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某些公民只享受权利,而另一些公民则只履行义务。

第二,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保障将促使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公民义务的自觉履行将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扩大创造条件。

六、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宪法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保障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和受到尊重的权利和自由,这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但应当注意,权利和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制,任何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其他相应的条件的限制。

我国现行《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防止滥用权利的限制性规范,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一条总的指导原则。

总之,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会受到限制,但我们也要注意,限制不是为了消灭权利和自由,而是必须适当且不涉及权利和自由的本质内容。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和最低限度的权利和义务,在公民权利义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是公民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反映。

知道了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了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对于这些权利和义务,我们了解了其特点是: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一致性。【课堂训练】

1、如何取得一国国籍?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3、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4、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下载九年级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第十三周教案第一节 李海霞2015 11 2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权威; 2.了解公民的八项基本权利和六项基本义务,并能够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执教者:张振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

    八年级下册教案:3.1 公民基本权利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有哪些。 2.了解宪法保护......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在第二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对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作了详尽的规定:关于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年满18周岁的公......

    教案_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精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章节名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1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材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主管机关接到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书后,应当在申请举行日期的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法定时间之内,将许可或不......

    公民基本权利(共5篇)(精)

    公民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和原则。确立了国家机关活动的界限和基本出发点,也是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方法或......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在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区别于人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一)公民和国籍 1.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确定一个自然人属于何国公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