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文诵读教学调查问卷
古诗文诵读教学调查问卷
1.你对诵读古诗文感兴趣吗?()
A.很有兴趣 B.有兴趣 C.兴趣一般 D.没有兴趣 2.你对诵读古诗文感兴趣的原因?
A.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B.字词句都很美,琅琅上口 C.为了老师、家长要求及考试的需要 D.说不清楚 3.你对诵读古诗文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 A.太难,读不懂 B.读得声情并茂,怕人家笑话 C.内容枯燥无味 D.没有兴趣
4.你认为学习古诗文在语文学习中重要吗? A.很重要 B.比较重要 C.—般 D.不重要 5.你是否主动诵读古诗文? A.自己主动诵读 B.老师要求时才会 C.家长要求时才会诵读 D.不愿意诵读
6.你认为诵读古诗文对你有什么好处? A.很有用 B.比较有用 C.—般 D.没有作用 7.你认为学习古诗文对你成长的作用大吗? A.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可以表现自己的诵读能力,得到称赞 C.完成老师的作业 D.不清楚 8.你喜欢上古诗文教学的课吗? A.很喜欢 B.—般 C.不喜欢
9.你的语文老师主要采用哪种古诗文教学方法? A.串讲字词句 B.朗读背诵 C.诵读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D.同学讨论,老师回答疑问
10、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吗? A 经常 B 偶尔 C 从未
11、老师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时候,曾采用的诵读教学方式有: A亲自示范诵读 B提供朗诵带或录像欣赏 C鼓励同学们按照诵读指导自己尝试多读
D 让擅长诵读的同学作示范 E 不给予指导,只让自己读
12、当老师、同学、录音或者录像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时,你是否被感动?
A 经常 B 偶尔 C 从未
13、老师进行过诵读指导吗? A 注意诵读指导 B 偶尔指导 C 从不指导
14、你希望老师进行诵读督促和指导吗? A 很希望 B 无所谓 C 没必要
15、除了课文中的古诗文,你还会诵读其他的古诗文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
16.学校(班级)是否组织过古诗文的诵读活动? A.经常组织 B.偶尔组织 C.从未组织
对于这些古诗文活动(如古诗文背诵、写对联等活动)你是否喜欢参加?
A.非常喜欢 B.—般 C.偶尔参加 D.不参加 17.对于老师安排的古诗文诵读任务你能否按时完成? A.都能按时完成 B.大部分能完成 C.偶尔能完成 D.不能完成 18.你在课余时间会主动阅读古诗文的相关书籍吗? A.经常阅读 B.有时阅读 C.从不阅读 19.在语文考试中,古诗文阅读的题目你能做对吗? A.基本都能做对 B.能做对一半 C.做对的很少 D.—道都做不对 20.在古诗文中学到的成语和句子你能否在写作或者生活中用到? A.经常用到 B.偶尔用到 C.没有用到
21.诵读古诗文时,你是否能在自己头脑里想象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色或者场景?
A 经常 B 偶尔 C 从未
第二篇:中学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
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统计卷)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真实作答
本问卷不记名,请在符合你的选项中勾画√
诵读兴趣调查:
(1).你喜欢欣赏、阅读古诗文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很讨厌 43(24.16%)36(20.22%)86(48.31%)13(7.30%)
(2).你喜欢背诵古诗文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很讨厌 33(18.54%)50(28.09%)77(43.26%)18(10.11%)
(3).你是否主动背诵古诗文?
A.主动背诵B.老师要求了背诵C.不太认真背诵D.不愿意背诵 24(13.48%)117(65.73%)20(11.24%)17(9.55%)
(4).你对诵读课本以外的古诗文的态度是?
A.很有兴趣B.兴趣一般C.偶尔感兴趣D.不想去读 46(25.84%)46(25.84%)66(37.08%)20(11.24%)
诵读原因调查
(5).你诵读古诗文的原因是什么?
A.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B.为了提高学习素养 C.感受美的熏陶 D.为了应付考试 26(14.61%)58(32.58%)38(21.35%)56(31.46%)
(6).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对你的学业是否有益处?
A.大有益处B.一点点C.没有益处D.有害 83(46.63%)74(41.57%)9(5.06%)12(6.74%)
(7).在写作或者生活中,你认为文言文_______
A.很有用B.偶尔有用C.没有用D.不太清楚 36(20.22%)101(56.74%)17(9.55%)24(13.48%)
(8).你认为要背诵一篇古诗文花费的时间与现代文相比较?
A.比较多B.一样多C.比较少D.不知道 40(22.47%)44(24.72%)73(41.01%)21(11.80
诵读时间调查
(9).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诵读古诗文?
A.早读课上B.自习课上C.晚上在家D.闲暇时间 59(33.15%)12(6.74%)64(35.96%)43(24.16%)
诵读范围调查
(10).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古诗文?(可多选)
A.诗词曲赋B.人物传记C.史记轶闻D.经典名文84(33.60%)42(16.80%)46(18.40%)78(31.20%)
(11).诵读时是否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37(20.79%)85(47.75%)56(31.46%)
(12).你能背诵多少篇古诗文?
A.0~20篇B.21~40篇C.40~60篇D.60篇以上 79(44.38%)44(24.72%)33(18.54%)22(12.36%)
(13).平时你有没有诵读一些课本之外的古诗文?
A.很多B.一般C.一点儿D.根本没有 18(10.11%)53(29.78%)80(44.94%)27(15.17%)
诵读方式调查
(14).你背诵古诗文的方式是什么?
A.熟读背诵B.先抄后背C.理解背诵D.死记硬背 66(37.08%)14(7.87%)63(35.39%)35(19.66%)
(15).你是否经常摘抄,并主动积累古诗文名句?
A.经常主动积累 B.在老师提醒下积累C.偶尔积累一些 D.从来不积累 19(10.67%)53(29.78%)82(46.09%)24(13.48%)
(16).阅读欣赏古诗文你有没有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37(20.79%)111(62.36%)30(16.85%)
(17).你阅读古诗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A.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B.猜读或凭感觉理解C.跳过去不读 92(51.69%)66(37.08%)20(11.24%)
诵读效果调查
(18).平时测试中文言文默写是否达标?
A.全部达标B.多数达标C.少数达标D.从不达标 34(19.10%)98(55.06%)35(19.66%)11(6.18%)
(19).你对学过的文言文的记忆怎么样?
A.记忆很牢B.比较牢C.记不牢D.根本记不住 10(5.62%)114(64.04%)40(22.47%)14(7.87%)
诵读环境调查
(20).家长对你诵读古诗文持什么态度?
A.非常支持B.一般支持C.耽误学习D.无所谓 77(43.26%)57(32.02%)10(5.62%)34(19.10%)
第三篇:中学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
高中生古典诗词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真实作答
本问卷不记名,请在符合你的选项中勾画√
诵读兴趣调查:
(1).你喜欢欣赏、阅读古诗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很讨厌
(2).你是否主动背诵古诗文?
A.主动背诵B.老师要求了背诵C.不太认真背诵D.不愿意背诵
(3).你对诵读课本以外的古诗文的态度是?
A.很有兴趣B.兴趣一般C.偶尔感兴趣D.不想去读 46(25.84%)46(25.84%)66(37.08%)20(11.24%)
(4)你会阅读课本以外的古诗词鉴赏书籍吗?(例如,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A.很有兴趣B.兴趣一般C.偶尔感兴趣D.不想去读
(5)你喜欢上古诗鉴赏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很讨厌
诵读原因调查
(5).你诵读古诗文的原因是什么?
A.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B.为了提高学习素养 C.感受美的熏陶 D.为了应付考试
(6).你认为学习古诗对你的学业是否有益处?
A.大有益处B.一点点C.没有益处D.有害
(7).在写作或者生活中,你认为古诗_______
A.很有用B.偶尔有用C.没有用D.不太清楚
(11).诵读时是否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诵读时间调查
(8).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诵读古诗?
A.早读课上B.自习课上C.晚上在家D.闲暇时间
诵读范围调查
(12).你能背诵多少篇古诗?
A.0~20篇B.21~40篇C.40~60篇D.60篇以上 79(44.38%)44(24.72%)33(18.54%)22(12.36%)
(13).平时你有没有诵读一些课本之外的古诗文?
A.很多B.一般C.一点儿D.根本没有
(14)你更喜欢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你更喜欢现代诗还是古诗?
诵读方式调查
(14).你背诵古诗文的方式是什么?
A.熟读背诵B.先抄后背C.理解背诵D.死记硬背
(15).你是否经常摘抄,并主动积累古诗文名句?
A.经常主动积累 B.在老师提醒下积累C.偶尔积累一些 D.从来不积累
(16).阅读欣赏古诗文你有没有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17).你阅读古诗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A.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B.猜读或凭感觉理解C.跳过去不读 你能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来鉴赏古诗吗?
你会写一些古诗的读后感吗?
诵读效果调查
(18).平时测试中默写是否达标?
A.全部达标B.多数达标C.少数达标D.从不达标
(19).你对学过的的记忆怎么样?
A.记忆很牢B.比较牢C.记不牢D.根本记不住平常的古诗鉴赏题一般拿多少分?
诵读环境调查
(20).家长对你诵读古诗文持什么态度?
A.非常支持B.一般支持C.耽误学习D.无所谓 家长会读古诗吗?
第四篇:初中诵读调查问卷
七年级学生语文经典诵读情况调查表
1、你平时喜欢读书吗?()
A喜欢B不喜欢C还可以
2、老师对你进行过课外诵读指导吗?()
A、经常指导B、语文课时指导过C、没有指导过
3、老师传授过诵读方法吗?()
A 经常传授B 偶尔传授C从未传授
4、你现在能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吗?()
A 能B 不能
5、你平时喜欢诵读的课外书是哪类书籍?()
A、文学名著B、科技类书籍C、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
D、报纸杂志E、教材辅导读物F、有什么看什么
6、你读课外书的时间一般是:()
A、课间B、放学后C、节假日D、有时间就看
7、你读的课外书的来源为()
A、家长购买B、自己购买C、借或租D、网络
8、你课外读过下列哪些作家的作品?()
A、鲁迅B、冰心C、老舍D、茅盾E、金庸F 曹雪芹G、吴承恩、H、施耐庵 I、笛福J、斯威夫特K、罗曼.罗兰L、高尔基 M、奥斯特洛夫斯基N安徒生O、格林P、海明威
9、你读课外书的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B、增长见识C、休闲娱乐D、学会做人和处世
10、你一周内读课外书的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
A、1小时之内B、2小时之内C、3小时之内D、3小时以上
调查问题:你对语文课内外诵读有哪些看法、意见或建议?请按以下几方面填写。对学校:
对老师:
对家长:
对自己:
第五篇: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诵古诗,品古韵》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方法,积累名句。2.发展语言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3.激发以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品味古韵,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教学难点:诵读经典,体会诗人表达的意境以及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看图猜诗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词的诵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五年级也学了几首诗了,看看大家能通过图片直接吟诵出来吗?
(看图猜诗)
师: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我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今天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分享课,看看通过我们本册学习的古诗,我们又能了解哪些知识呢?
二. 分组交流
师:在课前,我们已经按小组进行搜集资料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稍后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汇报。
分组情况:六组,每组找两名同学重点汇报,其他组员进行提供资料及补充 一组:按情感分类(豪情壮志诗、表达喜爱之情)二组: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三组:写作内容(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等)四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五组:按季节(春、夏)六组:按季节(秋、冬)三. 全班汇报
一组:介绍其他的豪情壮志的诗以及表达喜爱之情的诗
师:感谢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古诗分享,相信大家都有了新的收获,是啊,古人就是这么的智慧,用吟诗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一词一句就代表着内心强烈的感情。
二组:分别举例含有修辞方法的古诗
师: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仙李白的诗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他的诗,强烈的字眼,夸张的手法,确实让我们不禁为之震撼。一幅幅真实又灵动的画面似乎就通过诗句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组: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等
师:我们也可以从诗的内容进行整理,相信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让我们不禁能感受到
四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师:
五组:春夏篇 六组:秋冬篇
师:春天我们会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夏天我们会吟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我们会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我们会吟“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一首首千古绝唱的古诗犹如夏花般灿烂,秋叶般静美。
四. 拓展提升
师:古诗就像海,她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古诗就像山,她深邃凝重而意境深远。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
师:古诗词之所以能历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还与这些古诗背后或凄美或睿智的故事有着源远流长的根源!
五. 互送书签
师: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汇,时间总是飞快地在我们的指尖划过,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感受与收获,请你拿出桌上的书签,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两句诗,也可以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六. 课堂小结
师:“关关雎鸠”的魅力,“大漠孤烟直”的浑厚,“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洒脱…… 古诗中那些优美的诗句,滋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希望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起同学们对诗歌的热爱和传承,让我们在古诗的陪伴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