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诵读教学 促进古诗文教学
加强诵读教学 促进古诗文教学
林慕英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应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例如“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读“jiàn”,“一会儿”。而《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有“夹杂”的意思。又例“数”,《狼》“又数刀毙之”读“shù”,意为“几”。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狼》“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为什么读后者?我让学生读课下注解,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又如《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句,通过对比鉴别,定出了正确的句读应是“而乡邻之生/日蹙”,而“而乡邻之生日/蹙”,因为“生”是“生活”,“日”是“一天天”的意思。这类情况还有不少,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 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第1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读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读出结构齐整,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 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深入想象: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如读《狼》,要求学生诵读时根据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幅画,想象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等等,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就较好地品味出来了。
六、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如分组读《狼》,一组读写屠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写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也掌握了课文。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之乎者也中,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2010.1.11
第二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
2、引出送别诗 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指导读诗题
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师纠正节奏。范读。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
3、介绍写作背景
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
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 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老师用单斜线在诗中作出了停顿记号。谁来读?
6、师范读古诗。
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这首诗。
生齐读。
7、指导学法
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哪些弄懂诗句意思的好方法呢?
预设:
生1:看课下的注释。生2:看插图,展开想象。生3:查工具书,借助资料。
8、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9、你读懂了哪一句,谁来说说?
四、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前的唐朝,去看看两个好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谁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
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
2、“西辞”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下扬州”呢?
3、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说: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孟浩然乘船从江上走,想必是顺流而下了,所以说下扬州,也因此在前一句诗中用到了西辞。“西辞”是向西辞别的意思。出示课件。
4、这两句还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烟花三月。
5、“烟花”是什么意思?
预设:烟花指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一样。
6、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能再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答。
7、同学们,想像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预设:
生1:“烟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的美景。生2: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很美。
8、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不胜收的烟花三月吧。播放课件,欣赏江南春景图片。
9、你们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美景呢? 预设: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引人入胜、春花烂漫、美不胜收······
10、古人又是怎样用诗句形容春天的景色的呢?
11、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古诗。
12、教师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古诗。
13、古人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真是词美,诗美,景也美呀!板书景美。
14、你能带着这种美的情感读诗的前两句吗?
15、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可李白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因为好友孟浩然即将远行。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踏上了小船。
课件出示后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指名读。
2、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是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 预设: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孟浩然走。
3、诗人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看到的自然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板书:孤帆。
4、孤帆渐渐远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
5、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这份难过与不舍呢?
预设:
生1:我能从“远影”中体会出来。帆船远去,已经成了黑影。可李白仍然站立在江边,不肯离去。板书:远影
师:你能读出李白的心情吗?
生2:我还能从“碧空尽”中体会出来。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李白还在望啊望啊,他的心中有万分不舍。
师:“尽”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读出这份难舍难分吗? 生3:我还能从“唯见”中体会出来。
师:唯见是什么意思?这时候诗人只看见了什么?
生:唯见是只看见的意思,这时诗人只看见了滚滚长江水流向天边。
6、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7、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长江水寄托着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啊!
板书:情深。
8、你能读出这份深情吗?教师指导朗读。
五、说话练习,感受古诗韵味
1、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站在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出示课件: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生将句子填充完整。
3、谁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有黄鹤楼为凭,有长江水为证。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
4、播放音乐《送别》。分男女生齐读古诗
5、同学们,学了这首诗歌,老师相信,如果你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
全班齐读。
6、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谁没有亲戚朋友呢,同学们,愿你们多读古诗。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景美 孤帆远影
情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后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别诗中的名篇之一。短短28个字,描绘出了诗人和友人依依送别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读来阔大深远,韵味悠长。设计这节课时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诗人和孟浩然之间送别的画面,感觉古诗的韵味。
导入时,我抓住送别,创设情境: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景、体会诗人李白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学习热情高,表现欲强。
本诗“烟花”一词的理解是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想像烟花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然后出示了一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用优美的四字词语描述这种美丽的景象,再过渡到描写春天的诗句,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古诗积淀。在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时,我抓住“孤帆”设疑: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是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孟浩然走;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他的眼里也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孤帆”;“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时我继续追问:孤帆渐渐远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这份难过与不舍呢?通过移情,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在语言训练环节,我出示了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组排比句,读来荡气回肠,不舍与惜别之情表露无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感情的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一个好方法。初读古诗环节,我让学生放声自由诵读,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明白古诗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味。交流感悟环节,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美读诗文。整堂课我以读促悟,读中悟情。朗诵形式多样,既有富有个性的个别朗读,也有男女分组齐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既有同桌互读,又有教师、学生范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古诗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如在引导学生品悟后两句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了“孤帆”之后,问学生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这份难过与不舍。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如果在理解“孤帆”之后,让学生代李白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再抛出这个问题,相信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容易。
第三篇: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诵古诗,品古韵》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方法,积累名句。2.发展语言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3.激发以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品味古韵,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教学难点:诵读经典,体会诗人表达的意境以及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看图猜诗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词的诵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五年级也学了几首诗了,看看大家能通过图片直接吟诵出来吗?
(看图猜诗)
师: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我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今天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分享课,看看通过我们本册学习的古诗,我们又能了解哪些知识呢?
二. 分组交流
师:在课前,我们已经按小组进行搜集资料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稍后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汇报。
分组情况:六组,每组找两名同学重点汇报,其他组员进行提供资料及补充 一组:按情感分类(豪情壮志诗、表达喜爱之情)二组: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三组:写作内容(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等)四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五组:按季节(春、夏)六组:按季节(秋、冬)三. 全班汇报
一组:介绍其他的豪情壮志的诗以及表达喜爱之情的诗
师:感谢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古诗分享,相信大家都有了新的收获,是啊,古人就是这么的智慧,用吟诗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一词一句就代表着内心强烈的感情。
二组:分别举例含有修辞方法的古诗
师: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仙李白的诗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他的诗,强烈的字眼,夸张的手法,确实让我们不禁为之震撼。一幅幅真实又灵动的画面似乎就通过诗句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组: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等
师:我们也可以从诗的内容进行整理,相信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让我们不禁能感受到
四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师:
五组:春夏篇 六组:秋冬篇
师:春天我们会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夏天我们会吟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我们会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我们会吟“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一首首千古绝唱的古诗犹如夏花般灿烂,秋叶般静美。
四. 拓展提升
师:古诗就像海,她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古诗就像山,她深邃凝重而意境深远。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
师:古诗词之所以能历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还与这些古诗背后或凄美或睿智的故事有着源远流长的根源!
五. 互送书签
师: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汇,时间总是飞快地在我们的指尖划过,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感受与收获,请你拿出桌上的书签,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两句诗,也可以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六. 课堂小结
师:“关关雎鸠”的魅力,“大漠孤烟直”的浑厚,“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洒脱…… 古诗中那些优美的诗句,滋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希望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起同学们对诗歌的热爱和传承,让我们在古诗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第四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Fpg 《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孤帆”等 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朋友之間の友情和依依惜別の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の含義,體會詩の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資訊の能力、自主學習の能力、想像の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歌の內容,體會作者の思想感情。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の詞語。收集李白與孟浩然の生平資料。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課前播放李叔同の《送別》。同學們,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別の經歷嗎?那你當時の心情怎樣?
預設:傷心、難過、依依不捨……
2、引出送別詩
Fpg
Fpg 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別後就很難再見面了,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の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
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唐代詩人李白の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讀懂詩題,瞭解背景
1、指導讀詩題
題目這麼長,誰能讀一讀?指名讀。師糾正節奏。範讀。齊讀。
2、你能讀懂題目の意思嗎?題目中哪個字表示是“去”の意思?
3、介紹寫作背景
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麼人嗎?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我們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の故事。出示課件。
4、瞭解黃鶴樓、廣陵
題目中出現了兩個地名,黃鶴樓、廣陵。誰去過黃鶴樓,你能給我們介紹下黃鶴樓嗎?出示課件:黃鶴樓、廣陵。
5、再讀課題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下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出示課件。生自由讀詩。
2、同學們看你們讀得津津有味,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請認真聽,聽聽他讀得怎麼樣?
3、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麼樣?
4、學生評價。
5、出示課件,指導讀出節奏
Fpg
Fpg 讀古詩要讀准字音,更要讀出古詩の節奏。老師用單斜線在詩中作出了停頓記號。誰來讀?
6、師範讀古詩。
剛才聽同學們讀得這麼帶勁,老師也忍不住想讀讀這首詩。
生齊讀。
7、指導學法
讀順詩句是學好古詩の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就要去理解詩句の意思。你們有哪些弄懂詩句意思の好方法呢?
預設:
生1:看課下の注釋。生2:看插圖,展開想像。生3:查工具書,借助資料。
8、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9、你讀懂了哪一句,誰來說說?
四、交流感悟,品讀詩句
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千年前の唐朝,去看看兩個好朋友分別時の情景。誰來讀讀詩の前兩句?課件出示詩の前兩句。
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故人指誰?
2、“西辭”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下揚州”呢?
3、出示黃鶴樓和揚州の地理位置圖,幫助學生理解。古人說:滾滾長江東逝水,可見長江是自西向東流の,黃鶴樓在揚州の西面,也就是上游,孟浩然乘船從江上走,想必是順流而下了,所以說下揚州,也因此在前一句詩中用到了西辭。“西辭”是向西辭別の意思。出示課件。
4、這兩句還告訴我們什麼?
Fpg
Fpg 板書:煙花三月。
5、“煙花”是什麼意思?
預設:煙花指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の煙霧一樣。
6、理解了這些詞語の意思,你能再說說前兩句詩の意思嗎?指名答。
7、同學們,想像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怎樣の季節? 預設:
生1:“煙花三月”就是指春天の美景。生2:各種花都開了,五顏六色,很美。
8、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美不勝收の煙花三月吧。播放課件,欣賞江南春景圖片。
9、你們能用哪些四字詞語來形容這種美景呢? 預設:鳥語花香、花紅柳綠、引人入勝、春花爛漫、美不勝收······
10、古人又是怎樣用詩句形容春天の景色の呢?
11、生交流課前收集の古詩。
12、教師課件出示描寫春天の古詩。
13、古人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真是詞美,詩美,景也美呀!板書景美。
14、你能帶著這種美の情感讀詩の前兩句嗎?
15、春光明媚の陽春三月,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啊,可李白無心欣賞這樣の美景,因為好友孟浩然即將遠行。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踏上了小船。
課件出示後兩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指名讀。
2、黃鶴樓號稱天下第一名樓,加上此時正是煙花三月,長江上應當是船隻如雲,遊人如織,為何李白看見の只是一葉孤帆呢?
Fpg
Fpg 預設:因為李白到這裏是送孟浩然の,他心裏只想著孟浩然,不想讓孟浩然走。
3、詩人の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看到の自然只有孟浩然の-----孤帆。
板書:孤帆。
4、孤帆漸漸遠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時此刻,你の心情如何呢?
5、你還能從哪些詞中體會出來這份難過與不舍呢?
預設:
生1:我能從“遠影”中體會出來。帆船遠去,已經成了黑影。可李白仍然站立在江邊,不肯離去。板書:遠影
師:你能讀出李白の心情嗎?
生2:我還能從“碧空盡”中體會出來。師:說說你の理解。
生:船消失在水天相接の盡頭。可李白還在望啊望啊,他の心中有萬分不舍。
師:“盡”是什麼意思? 師:你能讀出這份難捨難分嗎? 生3:我還能從“唯見”中體會出來。
師:唯見是什麼意思?這時候詩人只看見了什麼?
生:唯見是只看見の意思,這時詩人只看見了滾滾長江水流向天邊。
6、你能用自己の話把後兩句詩の意思連起來說說嗎?
7、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長江水寄託著詩人對朋友の一片深情啊!
板書:情深。
8、你能讀出這份深情嗎?教師指導朗讀。
五、說話練習,感受古詩韻味
1、孟浩然坐著小船,順江東去了,李白站在江邊,思緒泉湧。他與孟浩然の交往還歷歷在目。
Fpg
Fpg 出示課件:
他們曾經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他們曾經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他們曾經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生將句子填充完整。
3、誰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の深情,有黃鶴樓為憑,有長江水為證。讓我們和李白一起去“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吧!
4、播放音樂《送別》。分男女生齊讀古詩
5、同學們,學了這首詩歌,老師相信,如果你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最後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吧。
全班齊讀。
6、人分千裏外,情在一送中,誰沒有親戚朋友呢,同學們,願你們多讀古詩。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
景美 孤帆遠影
情深
Fpg
Fpg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後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送別詩中の名篇之一。短短28個字,描繪出了詩人和友人依依送別の情景,表達了朋友之間の深情厚誼,讀來闊大深遠,韻味悠長。設計這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之間の依依惜別之情,並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想像詩人和孟浩然之間送別の畫面,感覺古詩の韻味。
導入時,我抓住送別,創設情境: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別の經歷嗎?那你當時の心情怎樣?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の距離,又調動學生の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の熱情。
在解決問題の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古詩の背景,感受煙花三月の美景、體會詩人李白對朋友依依惜別の深情,並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學生學習熱情高,表現欲強。
本詩“煙花”一詞の理解是難點之一,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想像煙花三月是一個怎樣の季節,然後出示了一組春天の圖片,讓學生進行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用優美の四字詞語描述這種美麗の景象,再過渡到描寫春天の詩句,不但拓展了學生の想像空間,還訓練了學生の語言,同時也增加了學生の古詩積澱。在引導學生理解後兩句詩時,我抓住“孤帆”設疑:黃鶴樓號稱天下第一名樓,加上此時正是煙花三月,長江上應當是船隻如雲,遊人如織,為何李白看見の只是一葉孤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の回答精彩紛呈:因為李白到這裏是送孟浩然の,他心裏只想著孟浩然,不想讓孟浩然走;因為李白の心裏只有孟浩然,所以他の眼裏也只有孟浩然乘坐の那只“孤帆”;“孤”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孟浩然依依惜別の深情……這時我繼續追問:孤帆漸漸遠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時此刻,你の心情如何呢?你還能從哪些詞中體會出來這份難過與不舍呢?通過移情,讓學生走進詩人內心,體會詩人對友人真摯の情感。在語言訓練環節,我出示了一組句子,讓學生進行Fpg
Fpg 說話練習:他們曾經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他們曾經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他們曾經一起 一起,可如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一組排比句,讀來盪氣迴腸,不舍與惜別之情表露無遺。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有感情の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一個好方法。初讀古詩環節,我讓學生放聲自由誦讀,通過教師範讀,讓學生明白古詩僅要讀出節奏更要讀出韻味。交流感悟環節,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讓學生在理解詩句の基礎上展開想像美讀詩文。整堂課我以讀促悟,讀中悟情。朗誦形式多樣,既有富有個性の個別朗讀,也有男女分組齊讀,全班齊讀等形式。既有同桌互讀,又有教師、學生範讀。在反復朗讀の基礎上,學生感受到了古詩深邃の內涵和獨特の韻味。
當然教學中也有不足,如在引導學生品悟後兩句詩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了“孤帆”之後,問學生你還能從哪些詞中體會出這份難過與不舍。這個問題提出之後,學生一下子答不上來。如果在理解“孤帆”之後,讓學生代李白說說自己の心裏話,再拋出這個問題,相信學生體會起來會更容易。
Fpg
第五篇: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
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低段教学古诗文中,教学手法至关重要,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九岁以下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基本上还没有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其形象思维也还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联想在这个时期仍占主导地位。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知识容量有限,还处于很低的层次,是识字和接触浅易的白话文的开始,对古代文学作品则是陌生的。所以,低年级的古诗词内容首先是通俗的,篇幅短小的,语言上朗朗上口,易于诵记。低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很窄,理解能力低,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古诗必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教法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对古诗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基于以上思想的指导,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归纳出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四步模式:
一、读,读中悟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教学,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指导朗读应该注意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读正确,念准确每个字的字音,把握好诗的正确节奏,把诗的节奏感读出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押韵的,节奏非常强,《春晓》的正确节奏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的正确节奏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导朗读时,就必须要学生按照诗的正确节奏读。二是强调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思想感情读出来。由缓到急,由低到高,从“无情”到“有情”再到情感的喷发,把阅读推向高潮,从而领悟古诗。
在教古诗时要注意做到“四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比如: 我在读《小儿垂钓》一诗时,我读到“蓬头稚子”就边读边拉几下头发,“学垂纶”就有模有样地学钓鱼的情形。侧坐莓苔草映身,我也做一个夸张的坐的姿势。路人借问遥招手,我就摆摆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我就用声调的高低来区分。孩子一听,就乐了。迫不及待地想读,而且是有模有样地模仿老师。二是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如《春晓》一、二、四句中的“晓”、“鸟”、“少”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在读中,可以通过停顿、韵脚感受古诗的美。;三是讲读,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四是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读法;从读的程度上可分为粗读和细读。粗读:就是认识古诗中的字词,理清古诗的文字,对古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细读,则是通过多形式的读,如齐读、指名读,点读,双人读,多人读,比赛读,师生配合读等等,通过读来感悟古诗的意思,理解古诗中字词的含义。
二、唱,唱出音乐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段诗文教学,并不要求深刻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主要是积累古诗,而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用唱歌的形式记忆古诗、展现古诗,学生自然就有趣了。用唱的方式既合符古诗本身的特性,也融合了课堂气氛。古诗本身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枯燥无味的古诗加上快乐活泼的儿童乐曲,古诗就显得与学生距离接近了,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咏柳》一课时,我就加进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学生跟着已会的旋律歌唱,很快掌握了古诗,并且又唱又跳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这首古诗增添了浓浓的兴趣。
三、背,背诵积累
在低段古诗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这是教学古诗必须完成的一环。通过之前的读与唱,对于这个环节完成就轻而易举了。背诵古诗,都是要求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死记硬背是没有效益的。尽可能多地让他们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背诵,多采用如拍手背、跺脚背、摇头背、比赛背、师生对背等形式。低端学生对古诗的日积月累,对以后中高段的古诗学习起很好的铺垫作用,为以后更深层次地学习古诗有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对古诗的掌握也从中会受到一定的启发。由于古诗的易背诵的特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画,画中领悟 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对古诗赐予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真理。对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课分为两种:(1)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课文每篇中都有一幅画,借助图画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例:《静夜思》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一目了然,诗人在晚上看着月亮睡不着觉四连故乡及亲人。这对于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是学生升华了情感。(2)学生创作画。让学生在已有的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始终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意。结合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学生从中去享受那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咏柳》一课,低段的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春天的柳树美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美丽,诗文是如此神妙,而古诗的魅力无穷。
总之,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古诗的接触学习是处在启蒙开始阶段,千万别作过高的要求,否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学习就不会有兴趣,就不能乐学了。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