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3: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上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上册教案》。

第一篇:初二上册教案

《走 进 西 藏》

【年级】:三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歌曲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初步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2、学会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自然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

3、在欣赏、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欢快情绪的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儿童乐器、哈达。

一、情 感 唤 起 阶 段

1、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心里特别兴奋,想给大家表演个节目,想看吗?(想。)同时我也要看看谁的耳朵灵,谁能听懂歌曲唱了什么?谁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教师演唱藏语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这是一首西藏民歌。去年暑假,刘老师有幸认识了一位藏族的朋友,他教我唱了这首歌,还带我去西藏玩了一圈,那里雪山连绵,歌舞成群,可美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这个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的民族——藏族看一看。做好准备,我们就要出发了!

2、、播放《走进西藏》风情片“走进西藏,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用悄悄话和边上的同学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3、“多么壮观,多么神奇的地方啊!老师这儿还有一件来自藏族的礼物,你们看!”出示哈达(课件简要介绍)师示范献哈达的动作,学生自由学习。视听结合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相互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通过教师表演,拉近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从直观上感受西藏,引入藏族的风土人情,体现学科综合,扩大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学习内涵。同时,激发他们对西藏的向往。在看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学生学得轻松,也增强了看的效果。实物教学,拉近西藏同我们的距离。

二、情感深入阶段

1、播放音乐《哈达献给北京城》引:“来到这‘歌舞的海洋’,怎么没见到他们的歌舞呢?走,我们去找找看。哇,好美的晚霞!(课件出示帐篷)那儿好象是位牧民的家,听,里面传出的歌声多动听啊!”

2、学习歌词。引:“主人见了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都热情地献上歌谱,邀请我们一同参加他们的聚会呢!”(课件出示歌曲)“这首歌名叫(„„),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读歌词,这首歌唱了什么?此时,他们心情怎样?”

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旋律。

默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内涵。

通过聆听,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引:“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情绪唱?”播放《哈达献给北京城》

4、“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有些同学已经在下边轻轻地唱起来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声一起学学吧。”师弹琴,学生自学歌曲。

5、“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可是老师碰到难题了,第一句中,有个八分休止符,谁来教教我它该怎么唱?”(指导八分休止附的演唱。语气词唱的短而轻。)

6“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遍,你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现你高兴的心情,如边唱边拍手”。

7、“你还有什么困难吗?请各自找朋友把遇到的困难解决了,老师也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哦!”播放歌曲音乐。

8、“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这首歌学会了,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这首歌听起来更欢快呢?” 发放乐器。

9、“多美的音乐啊!藏族朋友们都听迷了。这时,有几个小姑娘不服气了,‘你们还没见识到我们的舞蹈呢!一定让你们大开眼界!’同学们,想不想见识一下啊?”(播放西藏舞蹈片段)“你从中发现藏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10、“我们一起来学学吧。”教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跟琴自学歌曲。解决歌曲难点。

齐唱全曲。自由练唱歌曲。

运用乐器,自由为歌曲编配伴奏 反馈。全体一起表演。观看表演,了解西藏舞蹈动作简单,随意的特点。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歌曲。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歌曲,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学习的空间,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欣赏,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情感外化阶段

1、自选方法,演绎歌曲。“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现这首歌曲,你最喜欢哪种方式?请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我们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欢乐心情吧!”

2、播放歌曲音乐。

自选方法,演绎歌曲。

自由律动出教室。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歌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老师的参与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

教学理念:

1、本课教学是在“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指导下,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的一次实践与尝试,以更开阔的视野,在人文领域找到音乐教学更恰当的时代定位。

2、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音乐教学永恒的主题,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用心去表现音乐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为此本课采用了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3、“教育民主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由结伴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音乐教案《唱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的:

1、学会《美丽的村庄》并能大胆、自信的演唱

2、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旋律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编创歌词并能把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从环境方面写歌词)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编创歌词 教学用具:

钢琴、投影机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利用比较法、引导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美丽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置身于美景之中,同学们想不想高歌一曲?(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二、新课教学

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2、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4、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5、学生自唱。展示自学成果

三、课堂活动

1、刚才我们学会了赞颂意大利乡村的歌曲。其实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是非常美丽而有特色的。下面我们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温州,按照美丽村庄的歌词的格式写成歌词,用我们刚才学唱的旋律唱出来。

2、学生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3、小组或者个人展示创遍成果

4、师生点评

四、课堂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从我们刚才的创作及表演活动中。老师感觉到了同学们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比如有的同学写到了„„接下来同学们再欣赏两个画面(播放图片,一幅为被污染的河水,一幅为旅游胜地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袋、随纸)大家看了这两个画面还能写出那么好的美景吗?

可见人类不好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被破坏,甚至由于环境的被破坏威胁自身的生存,美好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去爱护的,希望

我们美每位同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不良习惯,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布置作业: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本课节的收获和感想。

我的祖家是歌乡

一、教材说明

《我的祖家是歌乡》是高山族民歌,属舞歌类的“欢乐舞曲”,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4个乐句组成,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体验、演唱、舞蹈、参与音乐实践,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歌词。教学重点是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难点是歌曲情绪的把握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本课学习领域为唱歌表现。

二、教学创意

本课主要围绕台湾高山族民歌展开教学,教学中,尽量借助音乐、画面、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通过观看、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活动,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特色,并对与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可设计为:情境创设―感受体验―唱歌表现―实践表现―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

三、课例举隅 参考教案-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能够喜欢台湾及台湾高山族民歌,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能积极的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及伴奏、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积累艺术表现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并能背唱歌词。-

(二)、教学准备

·收集台湾高山族影像资料、音乐文化知识,课件,琴,竹竿,铃当。·收集查阅台湾及台湾高山族相关的知识,竹竿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音像情景创设:教师唱台湾民歌《高山青》,媒体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学生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

·导入: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2、感受体验

·欣赏: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及高山族的地理风光,风俗人情等图片。

·交流:谈谈看过短片后自己对高山族的初步印象,师作补充归纳。

3、唱歌表现

·朗读:生齐读歌词,交流词意。

·哼唱:生随范唱哼唱3遍,打拍子,交流歌曲的速度及情绪等,再次聆听,感受旋律特点并交流(一、二句相似,整个旋律走向向下)。

·简介:师简介高山族民歌的体裁及《我》所属的类别:舞歌。·练唱:①师弹奏,生唱词和谱,找出难点处反复听、唱或教唱②齐唱或男女生分乐句接龙唱。(注意引导学生情绪的把握,打拍子)。

·伴奏:学生聆听歌曲范奏中的伴奏后,分小组交流模仿其伴奏型,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师整理后全班齐奏。(可拍手,跺脚,捻指,拍肩)。4、实践表现

·杵乐表演:师简述杵乐文化后,师生用竹竿代替木杵,为歌曲伴奏。(可站成一个大圏,也可分组站成小圈进行表演)

·舞蹈探讨:师简述高山族舞蹈特色后,师生一齐学跳基本的舞蹈动作。(可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作为舞蹈背景音乐)

·集体表演:师生一起在台湾民歌音乐声中唱歌跳舞,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台湾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评价反思

·师评价:就歌曲的演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态度及效果等方面简要小结,以鼓励为主。·结束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台湾及台湾高山族民歌的特色,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老师忠心谢谢你们的合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共同祝愿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员。-

(四)、其它选择

1、本课时也可以安排两首民歌的学习,学唱完后可拓展演唱本民族的其它歌曲,再安排音乐实践活动,如分组创编伴奏,分组表演舞蹈等。-

第二篇:初二安全上册教案

结核传染 防护为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肺结核是由于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2、让学生了了解肺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及临床症状。

3、懂得预防肺结核的方法。

4、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肺结核的危害及传染途径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肺结核的方法。教具(课前准备)

有关肺结核的挂图、卡片,查阅有关肺结核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将现有结核病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增的结核病患者超过800万人,死于结核病的人约200万人。结核病在亚洲地区尤为严重,其中亚洲结核病例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通过案例揭示课题:结核传染 防护为先

2、课前我要求大家去作调查,查一查在自己家里或周围邻居中有没有人患过结核病,都有什么症状,大家调查了没有?

生:我调查过。我爷爷曾经得过肺结核病。当时他整天咳嗽,还不停地咯血。我妈妈说这种病非常容易传染,所以不让我到他屋里去玩。

生:我们一楼有一个人曾经患过骨结核,十分痛苦,开了好几次刀也没治好。

师: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新 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肺结核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肺结核。

小结:是由于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又称痨病或是“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2、说说患肺结核的病人,有哪些症状?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 小结: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胸痛、低热、体重减轻、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症状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全身症状浑身没有劲,软绵绵的发热,多为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第二天早晨降至正常。这时病的传染性很强,潜伏时间长、病菌繁殖快、易传染的特点。我国已将此病列入重点预防的传染病之一。所以,前面那位同学讲他爷爷过去得了肺结核,妈妈不让他到爷爷的屋里去玩是有道理的。这一点,大家都要注意。过去,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很落后,得了这种并的人,只有等死。现在可不同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肺结核病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预防,就不会被传染上肺结核。

3、谈谈肺结核的传染途径。

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人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像学校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主要通过飞沫道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杆菌进入血液并随之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发生肺外结核,如淋巴结核,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

4、预防肺结核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要及时隔离,对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已患病人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个人的抵抗力。

5、大家集体朗读课后小贴士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预治结核病日历年主题:

2000年: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2001年:积极发现、治愈结核病人。2002年:遏制结核,消除贫困。

2003年:人类与结核病,DOTS治愈我的病,也只好你的病。2004年:控制结婚,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三、总结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肺结核的防治平时不要随地吐痰要接种卡介苗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增强体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肺结核,学习了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是低热、消瘦和咯血,学生明白了平时要做到不随地吐痰,接种卡介苗和注意个人卫生等可以预防肺结核。他们很多人都看见过有随地吐痰行为的人,并纷纷表示自己不会有不良的行为。对于肺结核这种疾病学生虽然没有能在平日生活中见过或很少听说过,但通过学习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板 书

1、什么事肺结核?

2、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

3、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4、预防肺结核? 作业:如何预防结核病?

谨慎骑车 不惹祸端

教学目标:

1、掌握安全骑车、乘车的道理

2、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乘机动车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在路上骑车时,怎样才能确保安全。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巩固深化

二、互助合作,学习新知

(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警示台”内容后谈感受 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真实再现”部分。

(二)自主感悟

思考:(1)这几个案例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2)你还从课外或身边集了解到哪些骑车安全事故案例?

(三)合作探究同学们,这一桩桩的血案,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骑车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看来,如何确保骑车安全应是本节课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远离危险,确保自身在骑车安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行动在线”吧

1)骑自行车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你还了解到哪些骑车事故的原因?

(2)为了不留下安全隐患,我们在上路前应对把骑自行车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检查?(3)我们在路上骑车时,怎样才能确保安全呢?

(四)展示交流请将课前调查到问题以纸条的形式告知当事人,并向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总结拓展

1、学生看图读题,思考:我们在使用自行车时遇到过哪些问题?上学路上,骑自行车还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相互交流,相互提醒。

3、辨析。

(1)放学路上,小刚和几个学生为了说话方便,骑车时并排骑行。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2)星期天,李路在路上骑车时玩绝技————练习撒把。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

(3)王强在去乡下奶奶家时为了骑车省力,攀扶机动车辆。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三、学情检测,分层评价

1.“传递真情”我们班 的同学在骑自行车时,有哪些不安全做法? 2.通过一些案例,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了生命诚可贵,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作业:中学生如何做到骑车安全 乘车守规

安全出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工具,学习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小常识,了解交通事故的无情以及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的灾难和损失。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保护自己。

情感目标:能够主动遵守乘坐交通工具的规则,形成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

教学重点:认识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认识基本的交通工具,了解相关交通工具的乘坐规定知识,自觉最受交通法规。

教学难点:把乘坐交通工具的基本知识转化成一种自觉遵守并维护交通法规的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交通工具图片;乘坐汽车、火车、地铁等交通规则制度。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事例说明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案例一:2006年4月,某初中两位同学跟随父亲赶集,父亲坚持要这两位同学乘坐他驾驶的三轮车。两位同学说:“老师说了,不能乘坐农用车。”这位父亲大声斥责着说:“不坐三轮车,那让你们老师开着客车来接你啊?”在他的一再呵斥下,两个同学还是坐在了农用车上。途经一盘山路时,突发意外,两位同学当场死亡,其父因伤致残。

师:同学们根据案例分析,案例中父亲的做法对吗? 生:这种做法不对,农用车是不能载人的

2、出示案例二:2006年9月某城区初中学生刘某和李某在下公交车时违规从车前过马路,因公交车突然启动,躲避不及的刘某被撞伤致残,李某轻微擦伤。

师:案例二中两位同学的做法错在哪里? 生:下公交车后不能从车前绕行。

3、同学们说得好极了!看来,同学们对乘车安全知识有一定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识,做到安全出行。

4、板书:乘车守规

出行安全

二、在线问答

提出问题:其实很多事故都是因不遵守乘车规则而引发的。乘车规则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讨论:

三、安全常识

1、创设情景,出示图片: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学生回答:公交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火车、地铁等

师:同学们既然都知道这些常见的交通工具,那么怎样安全乘坐它们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乘坐交通车辆的安全知识。

2、思考并讨论:怎样安全乘坐汽车? 生:不能做黑车,不能疲劳驾驶,不能做农用车,不能在机动车道上拦截机动车辆,坐车要系好安全带,下车不能从车前绕行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除了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内容外,乘车时还应注意,不能将头手等伸出窗外;上下车辆时,不能拥挤;所乘车辆发生故障时,要听从司机或者管理人员的指挥等,都是我们乘车时也要注意的。

3、播放视频:乘坐火车、地铁规则

学生观看讨论:怎样安全乘坐火车、地铁 师小结:

(1)在上车之前,我们要特别注意检查自己的行李,不能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携带上车。

(2)听从站务人员的安排,在站台一侧的白色安全线内候车。来车后须停稳再上,先下后上;严禁攀爬车窗上车;严禁在站台上打闹和跨越铁轨线路。

(3)进入车厢后,将自己的行李物品放好,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不要再车厢里来回穿行,也不要在车厢连接处逗留,以免在上下车拥挤或紧急刹车时被夹伤、挤伤。

(4)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以免被车窗卡住或划伤;不能将废弃物扔出窗外,以免砸伤他人。

(5)倒热水时不要过满,以免列车晃动热水溅出后烫伤人。

(6)不能乱动车厢内的紧急制动阀和各种仪表,以免导致事故发生。

(7)火车和地铁有时会紧急刹车,当有所察觉时,应充分利用有限时间,使自己身体处于较为安全的姿势,或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碰撞。

四、行动体验

用本课掌握的乘车小常识来对照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乘车行为,看看哪些是需要今后改正的?

课堂小结

1、常见的交通工具

2、安全乘坐汽车

3、安全乘坐火车

4、安全乘坐地铁 板书设计

1、常见的交通工具

3、安全乘坐火车

2、安全乘坐汽车

4、安全乘坐地铁 作业:看看自己的乘车行为,今后如何改正?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乘车安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车辆的同时,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做到学以致用。在这堂课中,我使用了情景导入,小组讨论等方法,意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探究性,在学习中收获。通过教学,我发现可能是因为还是学生,所以对一些交通车辆了解的并不多,在总结乘火车、地铁等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时,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两点,讨论的时候不够积极。所以我想,我们在平时的安全教育时,应更多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到乘车守规,出行安全。

遭遇车祸 及时保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现实中遇到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提问的方式学会处理交通事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护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的处理交通事故。

2、会对伤者进行简单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提问讲授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图片以及一组数字,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是学生们明白交通事故的发生是频繁的,代价是惨痛的。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了解一定的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紧急救护措施是很必要的!引入本节课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让学生开始自学。当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小组讨论。

3、开始提问自学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如创设同学们自己在公路上遇到交通事故的情境,提问第一个问题,遇到交通事故应该怎么办呢?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首先检查车辆那里出现问题了啊,或者打电话给家长啊学校啊,或者报警啊之类的。从而引出遇到交通事故首先应该及时报案,再次引导他们说:“那这次事故应该是谁的责任啊,应该怎么谁说了算,判断的根据从哪里来啊?”从而学生会意识到是应该保护事故的现场,作为追究肇事者责任的证据。肇事者能让他跑吗?引出应该尽可能的控制肇事者。但不能以身犯险。实在控制不了也应该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等特征。

出现了交通事故,就可能伴随着出现不同程度的伤者,那遇到受伤者休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吗首先来了解一下休克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刚才的自学来回答,不完整的同学互相补充。最后总结出 出现什么样的特征就是休克。

知道什么是休克了,那伤者休克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是不管他,让伤者自生自灭去呢还是尽可能的帮助他呢?同学们肯定会回答应该及时的帮着他。老师给出肯定的答复,说作为中国人,要继承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无私帮助他人的精神,做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伤者。怎么样帮?学生回答,同学们互相补充,最后整理出应该怎么样做。要是伤者没呼吸了怎么办?因为伤者停止呼吸4——6分钟就可导致死亡,是不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呼吸啊?这时候提问:怎么样检查伤者有无呼吸?怎么样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

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对交通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以及对伤者进行简单的救助。那是不是我们遇到交通事故时,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伤者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救助呢?是不是看到之前的货物洒落一地都先去救物而不管不顾伤者吗?不,我们是有原则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价值,所以应该先救人后救物,先就生命垂危的伤者还是先救护仅有擦伤的伤者呢?引导出交通事故现场抢救应遵循的原则先人后物。

先重后轻。

先他人后自己。

遇到伤员被挤压,尤其是在车窗内,不要生拉硬拽,而要视情况,采取机械拉开或切开车辆等办法,再抢救伤员。现场急救时,可拦截过往车辆求救,也可以视情况向附近的公安、交通、医疗部门求救,再转往医院。总之,抢救得及时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在交通事故中有时候也也已用交通事故的简易处理程序。让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了解即可。

六、本节课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来一块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七、作业:课后习题1 和课后习题2。

消防条例 心中牢记

一、教学活动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

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教学活动难点:掌握灭火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

3、4台小灭火器。

五、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 2003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的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

案例二 2005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矿第二小学四年级共195名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到七、八里外的山上春游,发生因学生野炊引发大火,当场烧死学生29名,重伤1名,轻伤3名的恶性事故。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使用电器?

(4)外出野炊应注意什么?

(5)发生火灾时应如何报警?

(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8)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9)山林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

(四)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学习“火灾扑救常识”全文。

(1)自学“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

(2)男女生分组朗读“火灾扑救常识”教材全文。

(五)板书设计:

(一)消防安全常识(略)

(二)火灾扑救常识

(一)火灾报警(二)灭火方法(三)自救与逃生

(1)向周围群众报警(1)隔离法(1)人身着火时自救

(2)向公安消防队报警(2)冷却法(2)楼房火灾时逃生

(119)(3)窒息法(3)山林着火时逃生(4)抑制法

(六)实践活动:

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

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

七、教师赠言:

同学们:火灾无情!

请注意防火!

请注意安全!

请珍惜人生!作业:在交通事故突发时,应该怎样科学有效地保护自己??

校园生活 谨防事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意外伤害、造成校园意外伤害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寻找校园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隐患,了解意外伤害严重后果,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和活动的良好习惯,懂得安全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的良好品德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一天放学后,某小学两名学生小朱和小廖在学校操场一起玩耍。小廖把小朱当作靶子,取出自制的小弓箭放上小木棍玩射击游戏,玩得特别开心。可是,就在小廖对小朱射第三箭时,悲剧发生了!尖尖的小木棍飞快地往前飞去,一下击中了小朱的右眼,小朱捂着眼睛疼得在地上打滚,鲜血不停地从眼睛里流出来,小廖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去学校找老师。老师们赶来后,立刻把小朱送到了医院,医生竭尽全力进行抢救治疗。可是因为伤势严重,虽然花费医疗费6万余元,小朱的那只眼睛始终没有治好,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造成了终生残疾。

二、学生讨论

对于小朱受到的伤害,谁应该负责呢?

学生:我觉得由小廖负责,因为是她的失手造成了小朱的伤害。

学生:我觉得由学校负责,在学校出了事,当然由学校负责。况且体育器材是学校提供的。

学生:我也认为应该由小廖负责,当然是谁做的谁来承担。

三、校园意外伤害的概念。

校园意外伤害指:体育课、课间活动中、午休时发生的意外伤害,既包含躯体组织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也应包括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是可以弄清楚的,因而可以加以预防和控制。

四、学生讨论并说一说。

你见过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一些校园意外伤害事件。不能拿尖锐的物品对着别人。不能在教室里猛跑。不在教室中嬉戏、打闹。

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应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上下楼梯应排队,不要拥挤或站在楼梯扶手外面。不在楼梯上打闹。文明礼让,上下楼梯应排队。不要攀爬树干,能不能在树上玩耍!远离电源开关,以防中电!不在校园里打架斗殴。叠罗汉很危险!

打扫卫生注意安全,不应把身体伸出窗外,或站在窗外。拔河比赛时,千万不要突然松手,那样会让对方摔得很惨。

五、教学儿歌。

教室走廊不追逐,课间文明做游戏。体育活动要注意,加强保护很重要。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上嬉戏。远离阳台不爬高,不往楼下抛物品。扫地拖地不玩耍,擦门擦窗要小心。

六、总结: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碰到突发事件时,要坚持真理、诚实、勇敢、谦虚、自尊、俭朴、清廉、坚毅、乐观等品质。

作业:校园里要注意那些安全常识?

防盗有术 可退窃贼

情感目标:

树立“做贼之心不可有,防贼之心不可无”“天天防火,夜夜防贼”的思想观念,提高警惕,防止公私财物被盗。能力目标:

掌握防盗的一般方法,提高防盗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目标:

认识哪些财物容易被盗,掌握防盗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掌握防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防盗意识培养,防盗的一般技巧。教学方法:活动分析法、情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小强把积攒的50块钱放在课桌的文具盒里,过一段时间急用钱,打开文具盒一看,钱不翼而飞,顿时又气又恼。大家不禁要问:小强的钱为什么会被盗?怎样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二、讨论:哪些东西容易被盗?

第一:现金、饭卡、有价证券等;

第二:手机、笔记本电脑、手表、金银首饰等贵重易携带物品。

三、活动:

活动一:妙招大比拼 活动目的

通过“妙招大比拼”活动,列举一些详细的小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何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才能减小财务损失。知道出门在外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或家人外出时防盗措施,搜集有关的防盗案例和妙招。活动形式:

1、学生讲述自己或家人出门在外的防盗措施。也可以讲被盗案例。

2、师生议论:

(1)、出门在外财务和贵重物品如何保存?(2)、人多拥挤应注意什么?(3)、家庭信息如何维护?(4)、家庭防盗怎么做?

3、分小组针对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4、比拼:看看谁的防盗妙招多。

5、师生一起制成防盗妙招手册。

6、评出“最佳妙招奖” 活动二:我是小侦探 活动目的:

1学会在遇到窃贼行窃时保护好自己,防止自己受到损害。2初步了解遇到窃贼应当采取的基本措施,掌握必要的报警方法。活动准备:

指导一组同学排练“王丽遇窃记”的情景剧。活动形式:

1、师生一起观看情景剧表演。

2、教师提出问题:王丽遇到多个窃贼撬自家的防盗门时,她是怎么做的?她的机智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 3师生一起对王丽遭遇窃贼的经历假设剖析:

(1)、假设王丽站在自家门口前呵斥窃贼的话,结果会怎么样?(2)、假设王丽离开自家门口,觉察窃贼后直接往楼下跑,结果会怎么样?(3)、假设王丽先给父母打电话,结果会怎么样? 4小组讨论:当咱们遇到窃贼时,应当怎么做才能既维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将窃贼捉拿归案呢? 活动三:编辑“平安宝典” 活动目的:

1掌握在遭遇窃贼时应采取的一些自我保护措施,防止被窃贼所损害。2提高自身的避险能力,初步学会对所处环境做出准确判断。活动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遇到窃贼时的心理活动。

2、依据交流的情况,把有指导价值的措施进行汇总,整理成若干个“怎么办"。

3、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

4、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更多的“怎么办”。编辑“平安宝典” 教学后记:通过案例导入,活动激趣,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现身说法,研究对策,学会观察分析,提高防盗意识,培养防盗能力,掌握防盗方法。教育学生要勇于同偷窃违法行为作斗争,特别要善于斗争,确保自己人身财产安全。

作业:防盗有妙法,盗贼怎下抓??

辨识假币 眼明心细

教学目标

1、介绍假币鉴别的方法和意义

2、介绍关于假币鉴别的考试

3、能够熟练掌握假币鉴别的技巧 重 点

假币鉴别的方法

难 点 熟练掌握假币鉴别的技巧 教 具 多媒体、视频

采用教法 讲述法、小组练习法、演示法 第一环节 引入】

当前制贩假人民币犯罪活动日趋严重,假钞的制作越来越精细,仿真度高,作为一名要经常与钱打交道的社会人,必须要学会对假钞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和鉴别。(播放视频)

一、认识人民币 播放视频 1.第五套人民币

现在我国流通的是第五套人民币,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货币,市场上流通的有两个版本:1999年和2005年;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纸币和5角、1角硬币八个劵种。部分如下图 2.防伪特征

我们主要以100元为主来详细介绍:(1)固定人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1999年版才可看到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和蓝色纤维

(3)安全线。1999年版为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2005年版改为全息磁开窗安全线。

(4)隐形面额数字。(5)手工雕刻头像。(6)胶印缩微文字。(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9)雕刻凹版印刷(10)白水印

(11)2005版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了单位“YUAN” 1.看:

(1)看水印。

各券别纸币的固定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侧的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水印。100元、50元纸币的固定水印为毛泽东头像图案。20元、10元、5元纸币的固定水印分别为荷花、月季花和水仙花图案。

(2)看安全线。

在各券别票面正面中间偏左,均有一条安全线。100元、50元纸币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分别可以看到缩微文字“RMB100”、“RMB5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均有磁性;20元纸币,迎光透视,是一条明暗相间的安全线;10元、5元纸币安全线为全息磁性开窗式安全线,即安全线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裸露在纸面上,开窗部分分别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5”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3)看光变油墨。

100元券和50元券正面左下方的面额数字采用光变油墨印刷。将垂直观察的票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100元券的面额数字会由绿色变为蓝色;50元券的面额数字则会由金色变为绿色。

(4)看票面图案是否清晰,色彩是否鲜艳,对接图案是否可以对接上。

纸币的阴阳互补对印图案应用于100元、50元和10元券中。这三种券别的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都印有一个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两幅图案准确对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5)用5倍以上放大镜观察票面,看图案线条、缩微文字是否清晰干净。2.摸:

(1)摸人像、盲文点、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等处是否有凹凸感。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各券别正面主景均为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2)摸纸币是否薄厚适中。3.听:

通过抖动钞票使其发出声响,根据声音来分辨人民币真伪。人民币的纸张,具有挺括、耐折、不易撕裂等特点。手持钞票用力抖动、手指轻弹或两手一张一弛轻轻对称拉动,能听到清脆响亮的声音。4.测:

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专用仪器来分辨人民币真伪。【第三环节 小结 】

假币鉴别“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的方法

一看:水印,安全线、光变油墨、隐形面额数字,票面是否清晰 二摸:人像、盲文点、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纸张硬度 三听:通过抖动钞票使其发出声响,能听到清脆的响亮声

四测: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专用仪器来分辨人民币真伪,例如紫外线激光灯

作业:怎样防假币?

诈骗绑架 巧妙防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绑架、拐卖,以及给被绑架和拐卖的儿童带来的伤害;

2、使学员了解如果预防被绑架、拐卖,以及遇到绑架、拐卖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绑架、拐卖,以及给被绑架和拐卖的儿童带来的伤害。【教学难点】 如果预防被绑架、拐卖,以及遇到绑架、拐卖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教学流程】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的小学生绑架、拐卖时有发生,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

二、“绑架”

(一)“绑架”的概念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劫持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二)中小学生如何预防绑架案

家长

1.配合学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结交人群,鼓励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现不良苗头及时采取适当方法批评指正,应教育好子女,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接触或随便约见网友; 2.如果孩子不幸遭遇绑架,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相信犯罪分子的承诺,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警方侦破案件。学生

1.认真学习,排除杂念,要及时把被别人殴打、敲诈或其他感觉到危险的情况告诉老师或家长,让他们帮助自己想办法处理;

2.择友应当征求一下家长或者老师的意见,不要随便与社会上不三不四或不认识的人交往,更不要随便跟人出去,不要跟不认识的网友见面,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喝陌生人的饮料;

3.不要轻易对外讲述自己的家境及经济状况等,防止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

4.跟同学出门之前,最好先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把情况向父母说清楚,征求父母意见; 5.如果不幸遇到绑架,要找机会报警或者逃走,尽量观察清楚自己被绑架的位置,以便报警时能够准确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便于解救

三、“拐卖”

(一)“拐卖”的概念

拐卖人口,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欺骗、利诱、胁迫等手段主要拐卖妇女、儿的犯罪行为。

(二)拐卖人口罪中“情节严重”的行为

1.拐卖妇女、儿童多人或多次的; 2.盗卖婴儿、幼儿的; 3.拐卖不满十四岁的幼女与他人同居的; 4.拐卖现役军人妻子; 5.拐卖精神病患者或痴呆者的。

(四)怎样防止被拐卖

—— 如何防止自己被拐卖? 如果你想外出找工作,请牢记:

1、找工作应当到正规的中介机构,通过合法的途径,或通过信得过的亲戚、朋友介绍;

2、不要盲目外出打工,不要轻信非法小报和随处张贴的招聘广告;

3、如确定要外出打工,最好结伴而行;

4、不要轻信以介绍工作、帮忙找住宿或代替你的亲友接站等理由,跟随你不熟悉的人到陌生地方;

5、遇到汽车站、火车站及其他场所的拉客行为,应坚决拒绝;

6、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外出证明及其他重要文件,不要把原件随便给任何人,包括雇主。

上网交友、外出游玩,请牢记:

1、慎重选择交往对象,与不了解的人保持距离,外出时尽量少喝酒;

2、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保持警惕,不轻信其甜言蜜语,不贪图便宜,不接受小恩小惠;

3、不要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家庭、亲属和个人爱好等个人信息;

4、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

5、不要轻信网络聊天认识的网友,不要擅自与网友会面;

6、在外出途中,一旦遇到危险,及时向公安民警和周围群众求助;

7、外出期间,把自己的所在地址和联系方式及时告诉家人和朋友,让他们知道你的去向。

作业:遭遇绑架后,如何自救自护?

实践演练 地震逃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 Flash 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教学准备: flash 课件、ppt 图片、记分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 减少地震灾害呢?

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 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

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 Flash 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

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 波)、横波(S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P 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 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体波:P 波和 S 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 较大。

3、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接着观看 Flash 课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

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看 PPT 课件),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 同学们相互讨论

4、知识竞赛。

(1)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题分为 判断题和问答题。

(2)同学举手,教师叫到的小组才能回答,抽到同学回答正确才能加分,齐答题不加分。

(3)希望同学注意答题的规则。

三、巩固逃生要领

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 12 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 秒钟内要 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地震在商洛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第三篇:初二上册音乐教案

初二上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青春的旋律

青春的旋律(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板书:

教学过程 :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小 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

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初二音乐教案青春的旋律(2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

2、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的不同情绪和时代特征;体会乐曲《青年友谊 圆舞曲》《四季歌》的不同节拍和节奏感觉。

2、了解奥运会的知识,会歌和汉城奥运会。

3、随着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即兴表演舞蹈,掌握不同节拍的舞蹈节奏。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板书: 教学准备:

录音机、CD片(有关奥运会的一些场景、前苏联卫国战争、青海“花儿” 的文字、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板书: 教学过程:

1、通过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背唱《青春舞曲》引入新课,我们继续“青春”的主题。

2、提问:表现青春的歌曲和乐曲还有哪些?

3、这捷克我们听这样几首歌曲和乐曲:

(1)听《手拉手》。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你知道它演唱的时间、地点、唱和以及它的基本情绪吗? 讨论关于奥运会的话题、关于奥运会会歌的话题以及汉城奥运会。

打开乐谱,分析歌曲的曲调(旋律线、音域)、节奏特点(弱起、切分、附点、休止符等)以及不同段落 的情绪变化。

再欣赏1-2遍《手拉手》,按4/4拍指挥图式及音乐发展的线条打拍子,体会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绪,并 可跟着音响哼唱歌曲,加深对歌曲音乐意境的体验。

(2)听《共青团员之歌》。情学生们讨论这首歌曲的名称、国明、音乐风格、情绪和历史背景。欣赏《共青团员之歌》。分析、讨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强拍和弱拍起在不同段落所造成的不同音乐特 点,曲调节奏与歌词的关系,大跳音程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调式与音乐风格等。再欣赏《共青团员之歌》。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和音乐形象。

(3)听《十六岁的太阳》(如有条件可同时播放《十六岁的花季》的片断)。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时代特征、基本情绪、歌曲结构、节奏特点等。

欣赏《十六岁的太阳》,跟着音响打拍子,可以自编多声部节奏(立体节奏和使用不同打击乐)。

(4)听两首乐曲:管弦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和手风琴曲《四季歌》。讨论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节拍 节奏、音乐风格、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乐句如何划分等。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跟着乐曲打拍子。

4、歌曲和乐曲欣赏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依次播放《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每听一首 歌曲和乐曲均填写和选择下列内容。

讨论“青春”的含义,上升到思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高度。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 动物狂欢节

(第1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

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板书: 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钢琴曲《蝴蝶》提问作品公分几部分,你能想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吗。小组活动:试模仿蝴蝶在花从中飞舞的形态,教师做出肯定的鼓励。

2、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让学生试讲《百鸟朝凤》中唢呐都模拟了那些动物,并让学生再次模仿唢呐摸仿的声音特点的声音。

3、欣赏《蜻蜓点水》启发学生想像乐曲中描写的意境,思考乐曲高潮部分在情绪、速度等方面有那些变化(小组讨论交流)。

4、相关文化创编:根据乐曲描绘的景象创作一幅画。

5、欣赏《动物狂欢节》让学生边欣赏边说出音乐中所描绘的是那种动物。

6、活动创编:分段欣赏让学生自选一段根据音乐创编(1)《故事会》自选一段创编一个故事

(2)画展

自选一个动物形象,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音乐中的形象

整合欣赏。重在培养学生音乐听辨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并巩固学过得知识。

通过组织 “小小音乐会”,总结教与学的得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奏)水平,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7故事会:看过《狮子王》的小组向同学们汇报演出讲故事《狮子王》

8喜欢音乐剧的小组根据《Can You Feel Love Tonight》创编一部有关动物题材的音乐短剧。

9喜欢演唱的小组挑选有关动物主题的歌曲采取歌曲联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歌曲中必须有《小鸟,小鸟》。

10喜欢文学的小组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德昌仪,在音乐会上发起。11喜欢舞蹈和表演的同学可进行动物模仿表演。

12喜欢乐器演奏的小组可以用乐器模仿动物,或演奏有关动物主题的乐曲。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板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

板书:《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

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 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板书:锣鼓经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

课业类型:唱歌、欣赏综合课

教材分析:《青藏高原》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旋律,热情的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现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教材目标:

A、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B、通过演唱《青藏高原》,结合欣赏《黄土高坡》体会青藏高原藏族、陕西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C、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青藏高原》,体会本歌的演唱特点。

2、通过对比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式结构。准备教学:录音机、磁带

板书:《青藏高原》《黄土高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风景如画、物产丰富。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五十六个民族互相融合,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明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几首代表伟大祖国西部风情的音乐作品。

进行新课:

1、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歌曲《青藏高原》的兴趣并引出课题。

(2)、欣赏歌曲《青藏高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从歌曲的节奏、情绪、力度等方面讨论分析该歌曲的节拍、音乐风格、曲式进而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

(3)、学习歌曲:

将乐曲分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跟录音哼唱或者小声演唱。

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分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哼鸣法或者小声进行演唱练习,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美丽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

C、由“喔,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引导学生用豪放而富有激情的声音来歌唱。最后,高音部分也采用哼鸣法或者小声进行演唱练习。(4)、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一遍。

2、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录音?问题:陕西民歌的风格?(2)、播放录音。

(3)、鼓励学生讨论《黄土高坡》的陕西民歌风格并回答,教师总结陕西民歌风格的特点。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A段与B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之外,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引出三段体的含义。

巩固练习:

3、教师对以上两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启发学生填好教材后的表格。

课堂小结:

青藏铁路的开通,意味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炎黄子孙,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歌曲《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吧!

(播放《黄土高坡》音乐)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让学生感受沂蒙山的风土人情,沂蒙风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听乐、赏画,让学生感受领袖人物的英雄气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唱会并记住歌词。2 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沂蒙山小调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VCD〈谁不说俺家乡好〉,提问是谁演唱的?是哪里的歌曲? 2 谁还知道我们家乡的其他歌曲? 3 播放〈沂蒙山小调〉导入课题。4 击拍念歌词,了解沂蒙山的风土人情。跟琴演唱歌曲,并让同学们观察歌曲的创作特点,导出鱼咬尾的写作手法。6 跟着录音让同学们模仿演唱者的风格。每个地域的歌曲的风格特点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感受一下它是哪个地域的?导入〈太行颂〉 每一地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风格特点,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引出诗歌、绘画)9 播放音乐,让同学们感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苍山如海,残阳如画”的音乐意境。10 小结。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本单元以非洲最具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板书:《当太阳降落》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小结:

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键盘乐器“冬哥”音乐、鼓的语言。教学目标:

1、欣赏非洲键盘乐器“冬哥”音乐。

2、化妆

3、鼓语。

4、多声部鼓乐。

5、舞蹈。板书:“冬哥” 教学过程:

1、欣赏键盘乐器“冬哥”与歌唱音乐,了解“冬哥”的音色、形制,人声与乐器的配合等。(1)第一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队中“冬哥”的声音。

(2)第二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出示“冬哥”乐器图,介绍乐器的各个组成部分极其名称和演奏方式。

2、第三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请学生们聆听音乐中除了“冬哥”的声音还有哪些声音。主要有人声演唱。再次观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键盘乐器“冬哥”及演唱音乐。

(1)再次聆听或观赏上两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聆听“鼓乐”或“鼓语”录音带,启发学生发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说明鼓再非洲音乐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伴奏,一种是作为独奏表演的乐器。

3、教师介绍鼓与其他打击乐器合作,共同形成多声部节奏的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按照所给的节奏进行多声部节奏合奏。(展示谱例)

4、再次聆听鼓乐,加深对鼓乐的认识。

(1)第二次聆听鼓乐,请学生展开想象“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2)教师介绍鼓乐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节奏主题,音色变奏等。(3)启发学生尝试用鼓来表现情绪。

(4)设计一段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领奏)猎象时,不要刺它的屁股,(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把长矛投向耳朵后的软处。(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领奏)猎象时,要勇敢地刺向它,(合奏)刺向它,刺向它,刺向它„„”

5、“狩猎”为剧情,将模仿非洲黑人舞蹈、演唱非洲民歌、敲击鼓语等环节包括再内。(1)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2)演奏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与象战斗的舞蹈场面。(4)狩猎归来,唱《当太阳降落》,用多声合唱、打击乐合奏伴奏。(5)结束。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板书:《橄榄树》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房胬玫缱庸苷竦雌骱土羯幸衾执醋鳌?o: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TOP: 0px;TEXT-INDENT: 2em;MARGIN-BOTTOM: 0px” align>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学生回答略。)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3.学生跟唱歌曲。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四篇: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

报名号:

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

名: 工 作 单 位: 申请资格种类: 试讲教案版次:

试讲教案年级:

初二语文(上册)试讲教案名称:

2016年5月14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与基本内容。3.对文章所写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有所了解。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2.提高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在比较阅读中品鉴文言文。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3.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从《消失的地平线》中对香格里拉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世外桃源”。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导语: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学生走进将要学习的课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内涵。

(二)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逐句疏通文意,教师进行纠正和强调。

【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和强调重点文言字词有助于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三)理解内容 1.梳理行文线索。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

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走进桃源生活。

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渔人“──为具言所闻” 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行文线索的梳理与文章细节的探究,学生可以从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对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为明确文章主旨做好准备。3.明确文章主旨。

(1)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

陶渊明为我们呈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2)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作主旨。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隐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旨变得水到渠成,有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拓展比较 1.文意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秦时妇人》。

(2)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简要疏通文意,进行口译。(3)学生逐句翻译文章,教师进行点拨和纠正。

【设计意图】 《秦时妇人》字词难度不大,由学生自读、自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快读阅读的能力。2.勾连回顾。

(1)引导学生由《秦时妇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并初步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

(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比较阅读的意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调动已学内容,为后面比较阅读打好基础。3.方法讲授。

(1)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予方法指导。

方法点拨: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1)文章内容;(2)中心主旨;(3)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知联系到未知,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已学阅读方法,同时“降低”比较阅读的陌生感和难度。4.方法应用。

(1)学生结合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桃花源记》《秦时妇人》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其中的异同。(2)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设计意图】《桃花源记》《秦时妇人》两篇故事架构“大同小异”,但表达主旨、表达方式“小同大异”的文章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方法。5.小结。

教师在学生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设计意图】 小结回顾,有助于学生夯实本课重点。

(五)布置作业

拓展迁移:课后运用所学方法,从比较阅读的角度,分析《桃花源记》和《乙亥北行日记(节选)》的异同。

【设计意图】再阅读一篇与《桃花源记》有相似之处的《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可以帮助学生迁移所学方法,能够在“旧文章”中有“新发现”。桃花源记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中,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循,沿着)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地上青草鲜红美丽,落花繁多。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异:对„„感到奇怪)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才:仅)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全,都)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14、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1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都;讯:消息)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说自己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7、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离)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汉朝了。

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延:邀请)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

21、停数日,辞去。

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

2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2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沿着、顺着;向:原先;志之:)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延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2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到,特指导尊长那去)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2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2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规:计划,打算)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27、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闻津者。(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遂:终于;问津:问路,访求)

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出自本文的成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不足为外人道、与世隔绝、别有洞天、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曲径通幽、不论魏晋 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 妻子: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文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反映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是: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写桃花源宁静平和,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五篇:初二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泰山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第一节 数字化声音播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数字化过程

2、影响数字化声音的两个要素

3、理解声音数字化的表示方法

二、重点、难点

模拟声音与数字声音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自然界的声音:自然中的声音都是连续变化的,称之为模拟量。

2、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量,因此,必须将自然界中存在的模拟量转化称数字量。

3、模拟量声音转化为数字量的第一步:建立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压力,我们也可以用电压来表示。

4、第一个步骤:采样,就是提取合适的采样点

5、第二个步骤:离散。将原有的模拟声波取消,信息点离散

6、量化过程,将不在整数上的点整数化

7、讨论:如果需要更多的原有声音信息保存下来,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和方法?

讲过讨论:采样频率的提高,可以保留更多的原有信息,文件体积会增大

量化位数的增加,可以保留更多的信息。

8、二进制数位的增加,实现了更多数据信息的保留。例如SOS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9、、声音试听

分别听不同采样频率、不同量化深度的同一段音乐,找出还原效果最好的一个。

10、师生共同探讨原因: 1)、自然界中存在的是模拟化的声音,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具有连续的波形。2)、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数值。

3)、如何将模拟量转化成二进制数值。

数字化声音的二个过程:采样,量化。

4)、影响声音数字化的因素,采样频率,量化深度

5)、采样频率、量化深度都是越大越好吗?

11、计算机处理声音转化的设备――声卡

12、数字声音的获取方法二:MIDI设备输入

13、识别计算机中的声音格式文件:

1)具有相同的图标

2)使用相同的播放器播放

3)具有相同的后缀名

压缩文件的构成

15数字音频的常用编码有三种: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四、课堂总结

数字化的一般过程

数字化过程种的技术参数: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

五、布置作业:准备一段mp3音乐,结合自己的录音,制作一段配乐录音。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相对比较独立,概念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学生似乎都还能接受。特别是关于模拟到数字的“数模转换”概念,基本都能接受。第二节 数字化声音录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录制工具--录音机的功能设置。

2、掌握声音的录制。

3、保存声音文件。

二、重点、难点:声音的录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录制声音的方式很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用个人电脑录制数字化声音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做不但成本低,而且同样能做出声音效果较好的作品。

2、认识录制数字化声音软件:录制数字化声音的软件很多,如Cool Edit Pro,Gold Wave,超级解霸等,但是Windows系统自身也带有“录音机”这一方便快捷的工具。

3、实践:

录音过程:

第一步:打开“录音机”,然后双击任务栏右侧声音控制图标,打开“音量控制”对话框,执行“选项/属性”菜单项,出现“属性”对话框,选中“录音”单选按钮,同时选中“麦克风”复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第二步:保持环境安静,单击“录音”按钮,然后对着麦克风朗诵(朗诵内容为课本P10“春”),完成后单击“停止”按钮。

第三步:将录制好的文件保存到个人文件夹中(通常保存的格式为.wav)。

4、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调整好话筒与嘴的距离,远近要合适。

(2)Windows的录音机程序默认最长能够录制60秒的时间,当录制刚达到60秒时,迅速单击“录音”按钮,将会将录音时间再延长60秒,依些类推。

5、个人实践:同学在课本中自选一段文字内容自行录制,注意录制步骤及文件保存。

四、课后延伸:

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录制一首自己喜欢的散文诗。数字化声音编辑

一、课前准备

1、素材准备:把“李平”和“练习”文件夹提前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

2、学生准备:录音机会用吗?(1)如何打开“录音机”?

(2)会用“录音机”听音乐吗?

3、通过听“李平”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检查耳机情况。

4、提前分好小组,选好组长。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李平同学非常喜欢朱自清的名篇《春》,于是在课外录制了前两段,分别命名为“春1”和 “春2”。后来,她想把“春1”和 “春2”合并成“春3”,以“春之声”作为背景音乐,编辑成配乐朗诵。你愿意帮助李平完成这项操作吗?怎样操作呢?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节 数字化声音编辑》,不但能够很好的帮助李平,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标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们先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2、出示教学目标(找一生读吗?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掌握以下技能:(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帮李平完成第一项操作,进行“录音剪接”。学而知困,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上面的‘录音剪接'的三个步骤,通过自主学习帮李平把‘春1'和‘春2'按顺序合成一个声音文件,并以‘春3'进行保存。”

3、录音剪接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3)强调两点:

①我们在插入文件的时候,一定要把“滑块”准确定位后,再进行插入文件,并且文件是插入到滑块的后面。在这里 “用‘录音机'程序打开‘春1'后”,将滑块移动到最后,也就是第一段的结束处,再插入“春2”,才能帮李平按顺序剪接;

②如何保存“春3”,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进行保存。如果选择“保存”菜单的话,将会......对!将“春1”替换。我们编辑多媒体时,应当养成保留原素材的习惯,以备再用。另外,如果滑块没移到正确位置就插入了“春2”,未保存之前有补救措施,就是......还记得学习“word”时,出现误操作时可以用“撤消”按钮,录音机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就是用“文件”菜单中的“还原”选项。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录音机不只可以合成两个声音文件,还可以合成两个以上的声音文件,简单易学。(4)好!下面用1分钟的时间继续完成刚才的任务,并且注意观察“‘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关系”。组长要尽职尽责啊。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会,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的内容。

出示问题:“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有什么关系?

对!“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和。

建立好“春3”的请举手!我们知道,好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帮李平合成配乐朗诵,即学习“混合声音”,请完成“自主学习2: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中间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自主完成给‘春3'加上背景音乐‘春之声'。”

4、混合声音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强调:“春之声”给“春3”做背景音乐,混合好了再保存。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强调:

①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后,再进入声音混合,朗诵与音乐混合协调; ②背景音乐要与声音文件内容相吻合。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4)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

(5)提问:录音剪接与混合声音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已经帮李平加上背景音乐了,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有!“春之声”的音乐要比“春3”的录音时间长一些。

那么怎样处理?

对!把多余的音乐部分去掉,让背景音乐和朗读声音同时结束。怎样去掉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内容“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5、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1)大家要不要根据课本15页下面和16页上面的三个步骤,先试试?完成“自主学习3”。(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

强调:我们在删除的时候,还是要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而且录音机无法直接删除中间的部分,只有较专业的录音软件才能实现这项功能。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小老师要尽职尽责啊。争取所有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4)编辑好后不要忘记保存啊。

提问:如果背景音乐比朗诵声音短怎么办?

师生共同讨论,利用合并,可将同一首背景音乐重复播放,再将多余的删除。

同学们,小小的录音机还有一些优化效果呢?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再帮李平的配乐朗诵加上适合的效果,感受声音的变化。请完成“自主学习4:请大家参照课本16页中下部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添加优化效果,可以先尝试收听不同的效果,然后再选择最佳的播放效果,并进行保存。”

6、优化音效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很圆满的帮李平完成了任务,她知道了肯定会特别高兴。

7、展示

大家学得很好,哪些同学愿意把“春3”进行展示,请举手!(在教师机上展示两个同学的“春3”。)然后,我们共同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谁能说说?

8、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生答)我们再回头看看教学目标。

最后,我准备了了几个练习,请分组完成。

A、比一比

(1)剪接古诗“春江晚景”(将题目+分开的四句进行合成)。(2)完成“世界杯”朗诵(背景音乐短)。

(3)做成歌曲“采一束鲜花”(把清唱和伴奏合成)。B、挑战自我(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操作)

将歌曲大串烧进行分解,编辑成三个独立的声音文件。第1节

数字化视频的播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数字化视频文件类型;

2.学会播放不同类型的视频文件;

3.能够在线欣赏数字化视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数字化视频的特色和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真正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积极探索、互助学习的意识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是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播放各种数字化视频文件。

难点是在因特网上在线播放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片断,让学生欣赏。

二、新课:

(一)视频播放控制

第一步:分析数字化视频常用的存储介质。

第二步:确定视频播放工具,播放视频。

第三步:控制播放过程和效果。

教师演示视频文件的播放。

(二)常用视频播放工具的特点

教师介绍,学生了解。

1.媒体播放机

2.超级解霸

3.Realplayer

4.QuickTime

(三)视频文件的类型

教师介绍,学生了解

1.Avi

2.mov

3.mpg

4.Rm

5.asf

(四)在线收看视频节目

学生自学并操作:登录中央电视台(http://

下载初二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上册历史试题

    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0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02.虎门销烟显示了......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5苏教版)

    1《七律 长征》说课教案 说课人:阳淼(语文) 教材分析: 《七律 长征》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套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单元有一个单元主题,课文围绕主题......

    人教版初二上册《桥之美》教案

    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课时: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内指导)步骤:○导入○简介作者......

    初二教案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深沉而刻骨铭心的情感。 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深沉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初二教案

    Unit 1 1. corner top-right corner top-left corner bottom-right bottom-left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2. at the end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in the end=......

    初二上册几何证明

    新 课 程 教 育 在 线www.xiexiebang.com昂立新课程VIP辅导讲义学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西路45号3层学员服务热线:312655281 / 4学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西路45号3层学员......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

    初二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初二英语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