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目录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1
指导思想———————————————————————— 1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2
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2
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性发展”。当今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会碰到不同的学生,那么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就应采取相应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但要了解了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而且还要去认真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提高帮扶的有效性。
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制定“珠街村完小学困生帮扶制度”:
1、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轻视、不讥讽学困生。班主任应对本班的困难学生多关注、多关心。
2、所有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讽刺、挖苦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学困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3、根据学困生基础薄弱的特点,任课教师应耐心辅导,辅导内容要明确,每次有辅导记录,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4、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进行“学困生”转化研讨交流。教研组定期召开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各班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
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好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6、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年级每学期进行评选,教导处及时进行表彰,并颁发“学习进步奖”奖状,以示鼓励。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动,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 2
因为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节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的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颇率,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家长、社会的鄙视。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违纪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觉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达到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是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儿。“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于失去自信所致。那么怎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与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平时,我们应多鼓励“后进生”,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我是最棒的”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2、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从学习成绩差开始,继而发展到纪律、品德的“后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成为“双差生”。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卑心理相对较重,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若教师动辄
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1)心中装着他们。平时备课,要将“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和接收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听有所得。(2)眼中要有“后进生”。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提问这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的关心不但可以改变“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而且很有可能使他们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上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给予支点,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后进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气氛的冷遇和嘲笑,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静,实质是越变越落后,最终变为名副其实的“差生”。如何促成“后进生”健康心理平衡呢?我以为,需给予他们两个支点。
第一,放低要求,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在同一学习段、同一班级中,必须根据多方面(学习、纪律、品德等)的内容确立对不同层
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儿。客观上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健康的心理平衡。
第二,予以信赖,使“后进生”有满足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种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以达到心理平衡。“后进生”的心理平衡实质是一种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补偿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的信赖是“后进生进行心理补偿达成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教育实践证明,“后进生”需要教师的关爱与信赖,需要表现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关爱与信赖中求生存,求发展,取得成绩,自我感到满足。可以说这是改变“后进生”的重要原则。
第二篇:c7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高家店镇中心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我校“扶贫帮困”工作制度。
二、帮困助学条件:
在校各方面表现良好,无不良行为或处分记录、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属以下情况之一的:
1、本校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
2、进入低保线的或有农村贫困证家庭就学的子女;
3、因特殊情况导致家庭困难的学生;
4、父母(双方或一方)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
5、其它因特殊原因(如家庭成员因重大疾患、意外事故等)造成经济困难的。
6、没有享受其他类似的助学金资助(享受政策性减免除外),但家庭特别困难的可以推荐。
1、热爱祖国,热爱党;
2、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53、勤奋学习,积极上进;诚实守信,品质优良;
4、家境比较贫困或有特殊困难;
三、帮困助学实施办法: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教育运行处主任、德育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送去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尽力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荷花池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我校“扶贫帮困”工作制度。
二、帮困助学条件:
在校各方面表现良好,无不良行为或处分记录、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属以下情况之一的:
本校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 进入低保线的或有农村贫困证家庭就学的子女;因特殊情况导致家庭困难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其它因特殊原因(如家庭成员因重大疾患、意外事故等)造成经济困难的。没有享受其他类似的助学金资助(享受政策性减免除外),但家庭特别困难的可以推荐。
三、帮困助学实施办法: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少先队、教导处、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送去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第四篇: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
白泥小学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
帮 扶 措 施
201391
年月日
白泥小学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
帮扶措施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动,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因为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节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的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颇率,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家长、社会的鄙视。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违纪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觉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达到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是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儿。“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于失去自信所致。那么怎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与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平时,我们应多鼓励“后进生”,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我是最棒的”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2、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从学习成绩差开始,继而发展到纪律、品德的“后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成为“双差生”。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卑心理相对较重,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若教师动辄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1)心中装着他们。平时备课,要将“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和接收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听有所得。(2)眼中要有“后进生”。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提问这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的关心不但可以改变“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而且很有可能使他们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上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给予支点,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后进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气氛的冷遇和嘲笑,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静,实质是越变越落后,最终变为名副其实的“差生”。如何促成“后进生”健康心理平衡呢?我以为,需给予他们两个支点。
第一,放低要求,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在同一学习段、同一班级中,必须根据多方面(学习、纪律、品德等)的内容确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儿。客观上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健康的心理平衡。
第二,予以信赖,使“后进生”有满足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种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以达到心理平衡。“后进生”的心理平衡实质是一种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补偿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的信赖是“后进生进行心理补偿达成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教育实践证明,“后进生”需要教师的关爱与信赖,需要表现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关爱与信赖中求生存,求发展,取得成绩,自我感到满足。可以说这是改变“后进生”的重要原则。
第五篇: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
利川市沙溪乡民族小学
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帮扶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取消本评优选先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方案,并向学校反馈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的任务是:期中转化40%,期末转化60%。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的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均要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这一指标者期末评为学习有
困
难、品
行
有
却
点
学
生
转
化
先
进
个人
。科
任
教
师、班
主
任
在平
时
工
作
中要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鼓励学生帮扶学习有困难、品
行有缺点学生。也可以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给梯子等措施,促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自觉转化。
六、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却点学生生活的乐园。
七、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流失,或引起学生普遍不满者,学校要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