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

时间:2019-05-15 03: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

第一篇: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在切身感受中体验诗人气魄雄伟胸怀阔大的形象;让学生学习用一句话品味词语,在自主探究中体味诗歌语言丰富的情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教学重难点:感受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写作风格。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注意指导以下个别词语:

(1)“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3)“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4)“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4、交流词的大意。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一、认清局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二、指引战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预言胜利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四、赤子之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五、文武之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六、光明之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分上下篇。上篇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篇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吧。(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板书设计:

上片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下片 评古论今,赞颂当代英雄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二

菩萨蛮·黄鹤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2、背景

《菩萨蛮·黄鹤楼》创作于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此词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注意指导以下个别词语:(1)“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2)“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3)“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4)“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5)“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4、交流词的大意。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①全诗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

②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共产党处境维艰,国民党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确是正宗汉音,苍凉慨叹沉雄俊爽。

4、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板书设计: 菩萨蛮·黄鹤楼

黄鹤知何去

心潮逐浪高!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三

十六字令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笔下群山巍峨的气势和诗人借山抒发的万丈豪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握朗读的节奏。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所刻画的巍峨磅礴的高山形象。解读作者赋予山的形象意义和借山抒发的英雄豪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是新中国建立者。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旦进入到创作的时候,他跟主席身份、领袖身份、党的领导人的身份和他身上的重担分开了,他就变成了一个诗人,他写《十六字令•山》也是比较典型的。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天险,是艰难险阻,但他对山的雄伟、险峻、奇妙,完全是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它,而且写得十分大气磅礴。我们知道,由于十六字令形式过于短小,只有16个字,常常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没开头就结束。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4、交流词的大意。(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猛然回头一看,惊奇地发现此处山势极高,距离天空仅有三尺三!山,此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锋利,丝毫未损。天空都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指山』,以他为倚靠!)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4、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板书设计:

第一首,狂飙过后——长征,一路狂奔 第二首,斗志昂扬——战斗,四渡赤水

第三首,自信满满——彼可取而代之!刺破旧世界,改换新世界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四

念奴娇·昆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毛主席诗词——念奴娇 昆仑(1935.10)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此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10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注意指导以下个别词语:

〔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人或为鱼鳖〕人们也许要被洪水淹死。《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遗(wèi胃)〕赠与。

〔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4、交流词的大意。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 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4、同学们,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下面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板书设计:

念奴娇·昆仑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五

浪淘沙 北戴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理解写作背景,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 浪淘沙 · 北戴河

毛泽东

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有一天,时逢北戴河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喜好游泳的毛主席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又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注意指导以下个别词语: 浪淘沙:词牌名。

北戴河:地名,现属于河北秦皇岛市所辖的一个区,在河北秦皇岛的渤海边,是旅游胜地。

幽燕:指今天河北省北部一带,故叫幽燕。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幽指幽州,燕指燕国。在今河北,北京一带。

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谁边:哪边,何处。

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越:越过。

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魏武:即曹操(155~1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萧瑟:秋风吹拂草木的飒飒声音(或指风的阴冷狂暴)。

人间:指社会。

4、交流词的大意。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

4、同学们,让我们放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六

七绝*为李进同志所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教学重难点:毛泽东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此诗为毛泽东于一九六一年所作,虽然所描写的场面较小,但却体现出了伟人从容不迫的心态。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这是考验国人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挑战而上。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交流词的大意。

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

4、同学们,诗人能将复杂的社会局面同自己的意志寄寓于短短的28个字,足见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劲松”、“乱云”、“从容”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正是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能将前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玩弄于手掌之间,巧妙利用通过博弈所赢得的空间化解了许多危机和国内纷争,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自信。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声感受他的诗中所表达的内涵吧。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板书设计: 劲松 乱云 从容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七

西江月·井冈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赞颂军民在井冈山保卫战中英勇战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诗词表达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2、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马不停蹄地撤走了。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注意指导以下个别词语:

①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②旌旗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③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④岿(kuī)然: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⑤黄洋界(gài):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⑥宵遁:指敌人乘夜逃跑。

⑦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意思是说万众一心,就坚如城堡。

4、交流词的大意。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红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民,同时与上阕红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4、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板书设计:

对偶: 山下 山头(战备气势)

早已 更加(战胜原因)

岿然不动

对比: 围困万千重

宵 遁

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之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诵读,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感悟毛泽东肃飒之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以及他的豪迈乐观气概。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肃飒之气,受到无限鼓舞。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激情导入

1、出示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2、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3、注意指导以下个别词语:

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一九二九年二至四月间为控制两湖而进行的战争。四月,桂系放弃武汉,败入广西。

一枕黄粱: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讲一个叫卢生的,在旅店向一个道士叹述穷困不得志。道士就拿出一个枕头,说枕在上面就能使他“荣适如志”。卢生在梦中从婚到死,享尽荣华富贵。转了一圈人生,醒来一看,困顿依旧,旅店主人也仍然在蒸黄粱(小米饭)。

汀江:流经福建长汀,上杭。

金瓯:指国土。语出《南史·朱异传》,梁武帝曰,“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4、交流词的大意。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大家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交流体会,老师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上阕揭露了军阀混战、荼毒人民的罪行,指出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下阕描绘了开辟闽西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大好形势,以及根据地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风云突变”反映了当时军阀之间忽然握手言和忽然火并厮杀的政治形势。“军阀重开战”写蒋桂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四句写蒋桂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规律和必然结果,他们的企图都是“一枕黄粱”,毛泽东引用了这个典故,对军阀们互相混战、斗心斗角作了揭示。

下阕开头两句红军进入闽西的描写,一变上阕沉重、激愤的笔调,充满欢乐和喜悦的气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雄伟壮丽、气氛热烈的图画。用红旗借代红军,突出描绘了鲜艳的红旗在队伍前头开路的情景,写出了高举红旗进军的神速和红军战士龙腾虎跃、冲锋陷阵的战斗英姿。最后两个描绘了红军在新开辟的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的动人景象。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情感诵读,熟读成诵。

1、生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

2、检查效果,师生齐背。

第二篇:毛泽东诗词教案[推荐]

校本教案

校本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是汉语言文化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源远流长,有着超时空的魅力。学习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情感。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书香浸润校园经典浸润童年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古诗文赏析与积累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通过古诗文的欣赏、诵读与积累使学生走近书籍,积累经典,享受赏析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底蕴,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从而营造快乐童年诗意人生。

二、课程目标

1、培养赏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拓展语文学习天地。

2、学习古诗文赏析知识,培养古诗文鉴赏能力,增强诗文底蕴,提高文学素养。

3、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

4、了解经典文化,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加强道德建设。

三、具体措施:

1、“读故事学古诗”。因为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是与诗句一一对应的,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诗句的最好的解释。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重吟诵增积累”。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3、“做比较深感悟”。通过比较吟诵,让学生从中产生移情体验,进行知识牵引,拓展视野,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4、后期力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学会唱”。老师利用“半吟半唱”伴随手语 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领略诗境的美,陶冶情操。

5、在黑板一角上,开辟“古诗角”,由值日生上课之前带领同学吟诵,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并且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

6、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一、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2.过程与方法: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学习过《弟子规》,知道了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遵循的做人准则,就是要牢记圣人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遵从父母的教导,立志成才,报效国家。早在1909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就留下了铿锵有力的诗篇:《改西乡隆盛诗诗赠父亲》

2、作者简介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的辅助者和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辛亥革命前夜,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壮怀激烈.他渴望到外乡的一所新式学堂---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去学习新文化,新知识,追求科学与进步.尽管父亲并不支持他,但是毛泽东还是毫不犹豫的离家而去.临行时,写下此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4.生自由读.生读生评.教师范读

5、问题探究(1)、这是什么类型的诗? 答: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言志诗

(2)、这首诗前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我要树立远大志向,走出家乡去求学,如果学不成名绝不返回家乡。”诗意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 志向的远大.(3)、后两句如何理解?

答:后两句诗将上述诗意向更深更远的意境进行挖掘,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

二、咏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2.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毛泽东的[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今天学习另一首诗。

2、写作背景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这是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

3、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4、阅读鉴赏: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英雄情怀的绝妙写照。东山学堂背山面水,院内便河环绕,草木青葱,蛙声不绝,素来热爱山水的毛泽东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他托物言志,把自己立志成为英雄豪杰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小小的青蛙身上,为我们留下了这首理趣兼备、生动传神的咏志诗。(1)分析头两句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开篇突兀而起,一只以静待动、虎虎有生气的青蛙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句不凡之处在于诗人发现了青蛙身上的“虎气”、豪气。一个“独坐池塘”,把青蛙那种万虫之主的英雄气概刻画得入木三分,接着用“虎踞”来借喻,陡然间将青蛙的形象放大了。此句写的是青蛙的静态,它孤独地盘踞在池塘边,头顶绿荫修身养性,我们在这种静谧中感到的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蕴积着,等待着喷薄而发的时刻。这实际上正抒发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不凡的抱负。(2)分析后两句: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静到动,将诗人“万里江山我为主”的宏大志向表现得淋漓尽致。别看“我”此刻蹲在池塘边默然无声,但当春天到来时,“我”的叫声将震撼天下。此句更将诗人天下无敌的英雄豪气推向了高潮,恰如其份地抒发了少年毛泽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

三、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2.过程与方法: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教学过程】 1.以诗导诗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生命体是什么?

明确:台湾诗人席慕容的回答:诗是何等奇怪的个体/生下来就会站起来走开/薄薄的一页瘦瘦的几行/不需衣衫不畏冻饿/就自己奔跑到野外/甚至只要有几句写到谁的心里去/就可以/从商周到隋唐/一直活到所谓的当代 2.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

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新诗

3.词牌《沁园春》解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

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毛泽东《沁园春雪》。4.“悲秋情节”的民族文化心理

秋闱、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人生迟暮 5.生自由读.生读生评.教师范读

6、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吗?

四幅画面;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中流击水(2).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理由.答:“立”——“看”——“怅”——“问”——“忆”——“记”(3).前人为何悲秋?毛泽东为何颂秋? 悲秋:科举秋闱、乡土情结、人生迟暮 颂秋:少年伟人气象、革命形势

(4).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答: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 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

(5).沁园春长沙中的炼字艺术福楼拜:有几十个词可以描绘同一情景,但只有一个词最为准确,作家就是要找出那个惟一。

(6).“携......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

四、采桑子 重阳

【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1、浓郁的诗情画意。

2、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

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2、写作背景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3、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4、阅读鉴赏:

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 带出重阳入题。“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它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2、分析下片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

五、清平乐 会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毛泽东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义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检查《采桑子•重阳》的背诵。

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清平乐•会昌》。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4年夏,时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

3、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4、阅读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一边展望风景,一边励志警醒,以鼓舞自身常青的斗志。

(1)、“东方”二句

东方欲晓:欲,将要。眼看东方就要亮了,真理很快就要大白了。

莫道君行早:君,泛指红军战士,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或谓指“左”倾路线分子。二义相反,均可通,以前义为胜。全句意思是说:不要说你是早行者走到前面了。《增广贤文》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踏遍”二句

踏遍青山人未老:踏遍青山,谓红军转战各地,历时已久。人,指红军战士,亦包括诗人自己。未老,不仅指年龄,且兼指士气,指革命精神。

风景这边独好:这边,明指会昌,暗喻正确主张和正确路线。风景,明指风光景色,暗喻革命的形势和前途。独好,联系当时陷入被动的赣北前线反围剿的战争局面,实系慨乎言之。(3)、“会昌”二句

会昌城外高峰:会昌城四周有许多高山,像明山、芙山、羊山、龙归山、白云山、紫云山、四望山、盘固山、君山等等。

颠连直接东溟:颠连,连绵不绝之意。东溟,即东海。上述诸山,白云山以下都在会昌东南两面,有的与福建武平相接,有的与赣粤之间的著名界山九连山和大庾岭毗连。以上二句,以实代虚,写的是景物,却意味着革命的美好远景。(4)、“战士”二句

南粤:古代也作南越。汉初,封赵佗为南越王,有今两广之地。此指广东。

郁郁葱葱:气盛貌。《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这里用来形容树木茂盛,气象壮美。这两句也是以实代虚,更荡开一层,显示出无限的胜利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

六 忆秦娥 娄山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 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概。

(2)、学习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 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 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毛泽东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政治方面的建树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大家在以前学习了《七律·长征》,我们现在齐背一下。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与这首诗产生在相同背景下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教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5年,当年2月25日,红军经过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看到千山万岭,起伏连绵。胜利的喜悦和眼前的壮美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三、初读全词

1、生自由读

2、指读

3、配乐诵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

4、齐读

四、品读鉴赏

1、透过景物,体悟意境。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的内容概括一下,毛主席在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在明确了上下两阕的内容后,我们看一看词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来展现当时的情 景?在词人的笔下,那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构成一副怎样的画面?

2、推敲词语,品味精妙。

(1)读毛泽东的词,如读一幅幅画,一幅幅山水画,一幅幅逼真的、动感十足的画。《沁园春•长沙》一个“看”字让我们看到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在这首词中又有什么词用得如此精妙呢?

“碎” :是马蹄声断断续续、时断时续、零零落落,是零碎、杂乱、急促的,说明走在崎岖不平山道的红军马匹之多和红军行军之急。“咽”:喇叭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漫道:不要说,表达了对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铁”:充分体现雄关的坚不可摧。

“越” :形象表现了红军翻越时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跃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可请学生表演“越”的动作)

3、通观全词,把握情感。

(1)大家透过这首词的画面和精妙之词,从上下阕中又分别读到了什么感情呢? 上阕:紧张、沉郁 下阕:喜悦、担忧 【课后小结】

我们在这首词中感受了毛主席作为革命领袖的伟人风范,体会到了他的词作中表达的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课后作业】 背诵全词。

七 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教学难点】

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祖国的65周年生日刚过去不久,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开国主席是谁吗?(生答)同学们除了知道毛泽东是我们的开国主席,还知道哪些他的信息资料呢?(生展示了教师出示资料)。毛主席在长征途中用他的豪情诗词一次次激励着战士群众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作品。

2、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教师准备清平乐词牌名信息和六盘山位置)

二、初读课文

1、指名生读读这首词。读完后相机纠正

2、交流读完诗后的体会。(可谈收获或质疑)

3、出示屈指、长缨、缚住、苍龙的意思。生据此说说词意。

三、品读,体会情感。

1、指名读词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

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

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课后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克服万难、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为祖国争光。【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第三篇:毛泽东诗词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携来百侣曾游。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

弃之若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

只。

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主宰,一场富有诗意的革命,•一个美丽的新中国在这首诗中激荡着,凝视着,飞越着向前进。

时间是1925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值32岁,刚过而立之年,•就在这一年深秋,他在湘江之畔写了这首洋溢着青春、理想和大无畏的诗篇。•作者一面感怀了他于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及各种热情澎湃的经历,•一面激励自己对改造未来祖国的雄心壮志,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兼及天下,但更重要的却是后者。•他在江畔徘徊,伫立,沉思,面对壮丽秋光慷慨发问: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情怀溶于青天,一个年轻的导师,一代青年的精神之父,他从风景中走来了,•他在回忆长沙,或者在回忆1911年,要么是1920的,新世纪带着它的激动,•曙光与意志在锻炼和抒发一群年轻书生的抱负,他们在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岳麓山巅热情地长谈着各自的理想及祖国的未来,他就是他们之中年轻而激烈的核心。•他知道他应该为自己的一生的斗争贯注长生不老的青春热血,那时是1925年,•但还有多少岁月在等待着他,他需要的正是他所实行着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没有通常诗人们的伤春、悲秋,也没有感叹年华流逝,人生短促,•他内在的精神力太强大了,他要冲出束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不是吗,他游泳的身体在凉快激越的水流中,•阻挡了飞舟;不是吗,他于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仍以他年轻时代独立寒秋、•中流击水的书生意气再显他青春的激情。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鉴赏: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便是诗人青年时代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艺术写照。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繁忙的工作也难消除长江对他的魅力。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畅游长江。本词便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翻旧时民谣,组成流水对,娓娓叙来。先记写巡视的行踪和心情。这里,“才”“又”两个副词一气连贯,不仅是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一种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饮”“食”两个生活细节相映成趣,显得兴致勃勃;“水”“鱼”两种富有特色的湘湖风物,写来则亲切如见,情意拳拳。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映了一种安土重迁的封建乡土观念和保守意识。毛泽东稍加改动,一反原意,读来亲切自然,意趣横生。十个字,不但生动地交代了诗人自己南巡从长沙来到武汉的行踪,而且透露了在日理万机之中的满怀豪情,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现。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越是写出长江之大,就越是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这里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这是解脱束缚的畅快,是长久渴望的满足,是俯仰自得的轻松,是驾驭风浪的喜悦。陈毅《冬夜杂咏.长江》曰:“有人雄古今,游泳渡长江,云此得宽馀,宇宙莽苍苍。”正是为此词作了脚注。“今日得不偿失宽馀”是上片的感情基调,是对着次游泳的总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片的结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因此他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古典诗词的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写作。他不仅能将古人诗词或其他韵文成句入诗词,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词。上二句便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之语,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赋予崭新的意义,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总之,孔夫子这两句话的妙用,如此妥贴自然,不着斧凿痕迹,不仅加深了词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隽永,这在古人诗词里也是十分罕见的。

词的下片又回到了眼前的实景,自然展开了长江建设的“宏图”。“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换头三句,以“风”字起,紧接着前片意脉,瞩目两岸景色:将上是风吹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相望,进而转写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了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飞”和“变”是写实,也是预期。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更立”三句,思绪遥远,神游三峡,一幅壮丽神奇的理想图景在词中展现出来。

第四篇: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

(男)穿岁月峰头,(女)伴历史云烟。

(男)诵红色经典,(女)抒爱国情怀。

(男)毛泽东------杰出的军事家

他为新中国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

(女)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为中华民族

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合)他的诗气贯长虹,一泻千里

(男)漫漫的征途远------

浩浩英雄气

中国革命史上彪炳千古的壮举------

(齐合)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总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男)中华山河壮一曲雄视千古

沁园春雪

(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齐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齐)须晴日看红壮素裹分外妖娆

(男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齐)惜秦皇汉武(女齐)略输文采

(男齐)唐宗宋祖(女齐)稍逊风骚

(男齐)一代天骄(女齐)成吉思汗(男)只识弯弓射大雕(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看今朝(齐合)无数风流人物安社稷

富国民全面发展和谐共赢

(女)看今朝(齐合)无数风流人物燃烧豪迈激情

续写辉煌文明

第五篇:毛泽东诗词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6《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7《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8《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9《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0《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11《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2《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3《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4《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6《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7《七律·有所思》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瀟瀟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18《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yí

19《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20《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21《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2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3《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4《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25《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26《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7《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

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28《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29《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30《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2《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33《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34《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处? 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35《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36《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37《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 上战旗妍。

38《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妇女解决,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39《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40《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4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42《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43《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七言诗·戏改李白《梁父吟》》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44《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45《归国谣》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46《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清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47《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48《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49《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50《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51《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52《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53《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54《临江仙·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55《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56《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57《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 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 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58《四言诗·祭黄帝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59《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60《七绝·莫干山》 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61《杂言诗·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62《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63《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64《四言诗》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65《四言诗》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66《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67《七言诗·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8《七律·读报诗之一》

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69《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70《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 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71《五言排律·湘江漫游联句》 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

云流千里远,(以上萧瑜)人对一帆轻。

落日荒林暗,(以上毛泽东)寒钟古寺生。

深林归倦鸟,(以上萧瑜)高阁倚佳人。(毛泽东)

72《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73《四言诗·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74《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75《七绝·赠刘翰林联句》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泽东)竹杖草履谒学尊。

途见白云如晶海,(以上萧瑜)沾衣晨露浸饿身。(毛泽东)

76《五言诗·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77《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78《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79《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80《七绝·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81《七律·游学即景》

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82《七绝·仿陆放翁》

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pāng

下载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教案毛泽东诗词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诗词

    《 毛泽东诗词 》 赞天井 (毛泽东 于一九O六年秋、13岁)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咏蛙 (毛泽东 于一九O九年、16岁) 独坐......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最后一首诗,让人泪流满面。 一九七五年底,毛主席写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也是我们收集到的第59首—— 59.《诉衷情》 (1975年 82岁) 当年忠贞为国愁,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

    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赠杨开慧毛泽东 一九二三年底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稍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 1 、狮子眼鼓鼓 童 谣狮子眼鼓鼓 一九零一年 狮子眼鼓鼓,茶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2 、赞天井 赞 天 井 一九零六年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

    《毛泽东诗词两首》教案(范文)

    《毛泽东诗词两首》教案(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 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

    毛泽东诗词五首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