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5 03: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

第一篇: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智取生辰纲(第2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能根据语境推断方言语汇的意义;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完整地复述课文;了解《水浒传》;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将过去由教师完成的工作,如对《水浒》基本知识的了解,与该文相关情节的了解,理解语汇意义等工作,转交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学习中,设计以“主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独立性的探究活动。在品析作品的艺术美时,进行合作性的微型话题赏析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用智”的重要性,对智取生辰纲一事,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理解事件发生过程中众好汉的“智”和杨志的“智”各表现在哪里。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传神的细节描写。3.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课前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解决字词疑难。2.浏览《水浒》中有关杨志的章节,3.思考: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详案)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水浒》主题曲——《好汉歌》)

1.这是一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好汉歌》,你知道哪部书集中塑造了一大群“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吗?

《水浒》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同学们,你对这本优秀的作品有哪些了解?请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要求不说重复内容。(学生交流后,教师再作补充)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原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二、简介杨志身世经历

课前要求大家浏览《水浒》中有关杨志的章节,不知同学们阅读后对杨志的身世经历有哪些了解。你能给大家说说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的大致情节吗?(学生发言)

出示幻灯片: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杨志的人生理想,用书中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杨志是怎样押送金银担的,他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又遭遇了怎样的变故?

三、通读课文,感知情节

(一)《水浒》的基础方言是元代的江淮话,又是古代文人所著,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课前要大家预习时将不懂的圈出来,结合注释理解,再不懂的提出来共同讨论。(学生读文后,可以质疑,全班交流。)课堂明确:你知道下列带点词古今义的区别吗?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动词,拿,拿走。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强人——古:强盗。今:能独挡一面,坚韧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

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1.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避。今:影子,名词。2.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3.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4.只饶我们一瓢吃。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5.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6.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7.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

(二)你能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请大家据这主要情节复述故事。)

四、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角度来改写这个故事。

第二教时

一、交流改写作业,教师课堂点评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二、赏读课文,分析品味探究

讨论交流: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而造成内部分化的最主要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另一方面,杨志“智”而“败”,更能突出吴用智谋的高妙和无懈可击。)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天气炎热。

(二)黄泥冈的环境。作用:

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

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

三、课堂练笔,小结提升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洁地评价杨志或八好汉。(写一写)例:杨志——聪明反被聪明误,险送了卿卿性命。

四、机动——拓展延伸,妙趣横生

你能说出三十六计中哪几个计策? 你知道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了解杨志,必走小路;林中休息,待鱼上钩,{以逸待劳计} 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

五、布置作业

大家试想: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写的小说最精彩。

板书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定)

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

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

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给加点的字注音。

趱行

嗔道

朴刀

省得

怄死

厮觑

兀的聒噪

2.请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端的:

这干系须是俺的。

干系:

直这般会做大。

做大:

你们省得甚么!

省得: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吴用等人的“智”体现在哪些地方?

3.杨志有没有“智”?他的“智”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4.杨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注意结合人物的具体言行。

三、推荐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的。”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缚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们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行得三四里路程,见一座小小酒店在村口。当下深、冲、超、霸四人在村酒店中坐下,唤酒保买五七斤肉,打两角酒来吃,回些面米打饼。酒保一面整治,把酒来筛。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选文叙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水浒故事,请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2.对待两个公差,鲁智深要一禅杖打死,林冲却叫“师兄,不可下手”,两种不同的做法反映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从这句话看出鲁智深粗中有细。像这样的描写文中还有几处,请找出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4.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有人用成语“逼上梁山”来概括,结合选文中人物的遭遇或对《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了解,谈谈你对“逼上梁山”这一成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一、1.zǎn chēn pō xǐng òu qù dì guō

2.真的,确实 责任 摆架子 知道,懂得

二、1.大名府梁中书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千万贯财宝前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不料,生辰纲在黄泥冈被晁盖等人劫走。

2.智用天时——酷热天气;智用地利——选择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地点;智用矛盾——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智用计谋——“半瓢酒”。

3.扮成普通商人;太平地段乘凉走路,危险路段白天出行;三问枣客;禁止众人买酒。

4.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人。

三、1.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

2.看出鲁智深爱憎分明,除暴安良;表现林冲逆来顺受,息事宁人。

3.事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此处看出他颇有心计,细心考虑各种情况,提前估计到要发生的事情。

4.示例:“逼上梁山”指英雄们被逼起义。如鲁智深伸张正义,为救金家父女,打死镇关西,却被缉拿,流浪江湖,被逼上梁山;林冲被高衙内陷害,一味逆来顺受,蒙冤发配后,还想息事宁人,安分生活,却被一再追杀,终于被逼起义。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智取生辰纲》教学案

17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生字,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水浒传》中一共有多少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二、走进作者: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传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钱塘人,又一说扬州。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水浒传》明代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在结构上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结合。每一位好汉走上梁山的道路都是独立的,但这种局部的独立反抗又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再次,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三、检测预习:

1、标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嗔()怪

厮()直恁()地

喃喃呐()呐

聒()噪 怄()死

剜()口 忒()认真

2、解释下列词语:

趱行:

端的: 搬口:

干系: 兀自:

聒噪;

3、填空: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即《

》,又名《

》,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

小说,属长期累积型小说。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2、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3、学生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要点: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4、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

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7、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五、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2、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⑴、Ꮝ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⑵、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

⑶、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3、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六、精读品析:

(一)体会小说中的“智”。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⑴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⑵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⑶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⑷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⑸白胜与平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

(二)这是八个好汉智设圈套取生辰纲,那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智”呢? 天时:红日当天,大热;地利:黄泥冈,松林;人不和:杨志。

杨志的智举:

⑴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⑵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⑶禁止众人买酒。

(三)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

七、拓展延伸:

选择《水浒传》中任一章内容,试品析人物形象。

八、反馈检测:

1、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B、你便将我千刀万剐,其实去不得了!C、农夫心内如汤煮。

D、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强。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讴歌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和优秀的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B、《水浒》是一部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它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人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可以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安排许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进程发一通议论。C、《智取生辰纲》围绕一个“智”展开明暗两条线索一起发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为晁盖一方占着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周密的计策。

D、从写作特色上看, 《水浒》语言、行为描写非常出色,许多地方尽管没有具体点明有关人物的名姓,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听其语言、观其形来判别出那些人物是谁。

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뼌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做几个方面准备:

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2、运用多种素材。

3、重点突出。

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优美的篇章中自由翱翔。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案 人教版

《智取生辰纲》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的结构方式。

2、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

教学重点:结构和人物。

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的双线结构。

【教学步骤】:

一、解题

本文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从这个题目来看,是个动宾词组,用“智”修饰“取”,鲜明地突出了用“智谋”这点上。把这个句子扩展一下,就变成“晁盖等人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智取”与“押送”的斗争,表面上是晁盖、吴用等人同杨志的斗争,实际上是被压迫的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肯定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二、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开端(1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

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 段)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

三、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

开杨志凉行热歇 内部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秘密行动

端杨志凉歇热行 矛盾五、七日后尴尬去处秘密行动

↓↓↓

挑夫歇凉六 到七星歇凉

发杨志盘问月 黄七星巧答

展干预买酒外部初 泥白胜卖酒

杨志观风矛盾四 冈吴用下药

中计吃酒枣客送酒

高潮杨志失宝明暗相会七星取宝

补叙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

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

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

第二课时

要点: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

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

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

杨观点:早晚歇,正热走,不准歇树林。

志理由:路途不太平,强人出没。

众观点:早晚走,正热歇,要歇树林。

军理由:天气炎热,行路艰难。

杨志对军汉:谁停步,轻则骂,重则打。(专横暴烈)

对虞侯:骂他们说话如放屁。(态度不恭)

态度对都管:责备他没分晓,不知艰难。(不敢得罪)

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

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组矛盾

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

众军汉要买酒解渴,杨志不准买酒,怕被蒙汗药麻翻。

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

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

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

杨志同意军汉买酒,白胜假意不卖,故意说由蒙汗药,更减杨志疑心。

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

三、分析人物性格

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

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

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

卖刀--失意

杨志升官--得志

失陷生辰纲--幻灭

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

对于杨志,他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

四、课堂小结

五、思考题

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第三课时

要点: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讨论布置的思考题:

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

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

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

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

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

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

三、思考讨论:

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

起反衬的作用。

为什么?

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天气炎热。

(二)黄泥冈的环境。

作用:

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敢。

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

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

五、课文总结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我们直恁地苦如此端的热了走不得实在你这汉子忒认真太、过甚直饶我们一瓢吃让

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随便这路上不是耍处游玩之处

2、古典小说每一章回的题目,讲究用对偶句。下列句子都是《水浒传》中的回目,请给以配对。

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②林冲水寨大并火③三山聚义打青州④颜统军阵列混天象⑤青面兽双夺宝珠寺⑥晁盖梁山小夺泊⑦众虎同心归水泊⑧宋公明梦授玄女法(①)与(⑤),(②)与(⑥),(③)与(⑦),(④)与(⑧)。

3、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事(林冲雪夜上梁山)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4、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人(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山东省无棣县佘家中学

房青燕)

第五篇:《智取生辰纲》课时教案

17《智取生辰纲》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学习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的方法。

5、走进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古代优秀作品,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学习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课时计划: 4课时 学习过程及内容:

第49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让能唱刘欢《好汉歌》的同学唱《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

二、畅谈《水浒》

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水浒》

1、谈《水浒》的故事情节

2、谈《水浒》的人物

3、谈《水浒》中人物绰号 学生相互交流

三、引入课题: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四、目标:

1、畅谈《水浒》

2、积累字词

3、作者与作品

4、背景资料

五、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学生收集整理,并展示)

1、作者与作品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ān(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六、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1、生字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ân

怨怅chàng

兀的wù

怄òu 芥菜jiâ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汴京 biàn

2、生词

晓事:明白事理。

寻思:思索;考虑。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出现和隐藏。分说:分辩。

勾当:事情。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七、作业

1、进一步了解《水浒》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2、抄写生字词

第50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

二、目标:

1、复述故事

2、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3、课文阅读,整体感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

2、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3、概述:杨志事迹(学生概述):

A、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B、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C、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D、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E、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4、小组合作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四、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生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本组意见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尝试学习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请大家也模仿这种形式,为《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拟一个回目。

小组合作进行,每组拟一个

例: “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 “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 “青面兽护送万贯财,八勇士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宝上京失败,吴用策谋劫财成功”;

“晁天王八仙过海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孤掌难鸣惨遭滑铁卢”; “杨志持鞭谨慎押纲,吴用借酒机知夺宝。”

第51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阅读课文,说话训练(小组合作)

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失生辰纲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示例:杨志是一个老练、精明、谨慎的人。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行路时间、路线选择;不许军健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四、精读课文,我来说“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讨论后明确: ⑴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⑵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⑶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讨论后明确: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五、说说文中的“矛盾”(矛盾冲突,推进情节)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52课时

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口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合作探究

一、回顾导入

二、合作探究

1、环境描写,韵味无穷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起什么作用。(1)正是 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4)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内柳阴,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2、品味人物,把握形象

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明确: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三、探究性学习。

1、失了花石纲后,杨志又失了生辰纲,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走上梁山。在《水浒传》中,类似他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其他好汉还有吗?试从中找出一个,并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身世、经历、性格)进行比较为析,体会施耐庵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智慧”和“机警”的较量中,杨志最终倒在了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请问杨志仅仅倒在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吗?结合全文,四人小组充分探究。

(1)、天不我助——天怒:试想,不是这酷热难当的天气,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的矛盾又怎样产生?不是这般酷热天气,押送生辰纲的一行人又怎么会口渴难熬?不是口渴得紧,又怎么会要喝酒解渴?没有这大热的天气,晁盖、吴用等人又如何借酒用计麻倒杨志一行人?

(2)、上下离心——人怨: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侯、军健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

3、在描与他们内部矛盾中,你觉得最精采的片段在那里?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教师小结:杨志不仅是倒在吴用的圈套里,也倒在自己编织的矛盾里。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

四、课堂小结

《水浒》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刻画人物性格、描述各种场景,还是讲述故事,都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它以其丰富的艺术营养滋养了后代文学。同时,它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吸引我们的东西,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正气冲天,豪气凌云,读之使人振奋。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静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五、作业

1、处理课后练习

2、天下通

3、课外阅读《水浒》

关于古代的地支纪时法: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来纪时。具体划分为: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7、智取生辰纲

两条线索

智送

智取 ↓

变更起止时辰

布下迷阵

↓ 坚持冒热趱行

设置诱饵

↓ 提防陌生商人

巧设毒药

↙ 黄泥冈

(交接点)

杨志输智,吴用赢智。

急功近利 内因

欠理智 人不和 败因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外因

棋高一着,略胜一筹 教学反思:

下载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取生辰纲教学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案 预习展示 1、说说你所了解的《水浒》和作者相关信息 2、你了解杨志吗?讲讲他的故事? 3、你记得小说的三要素吗?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的相关知识 2、......

    《智取生辰纲》第三课时教案

    《智取生辰纲》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过程与方法:1.任务驱动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五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说教材 《智取生辰纲》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

    《智取生辰纲》评课稿

    《智取生辰纲》评课稿 李爱荣 今天听了孟荣华老师执教的《智取生辰纲》,真正感悟了一次经典名著的教学模式,收获颇多。一、激趣导课 初三的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花大气力......

    17《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_教案(合集5篇)

    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 2.体会并评价本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品味刻画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

    九年级上册课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九年级上册课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小说的情节结构。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个性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个性,环境描写......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施耐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