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二级培训教案(精选)
心理健康二级培训教案
本课目标:
1、让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关注老师们自己的心理健康,不但关系到自己过的是否幸福,还关系到他所教的学生,所以需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并了解拥有积极心理,悦纳自己和学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了解一些普通的心理知识,能熟练运用。
2、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知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校所有老师的事,其实大家平时都在做,如德育、养成都和心理健康相关,只是平时没有把它和心理健康的概念联系起来。只有心理咨询因为比较专业所以要要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才能担任,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是不同的。因为心理咨询要保持中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价值观的导向。本课重难点:
教师知道如何运用普通心理知识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心理想法,你讲的别人不一定能按照你所想的那样去理解,不信?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就知道了。
二、授课
(一)、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小游戏,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心理想法。
由绘画游戏导入,每人拿一张白纸,听指令画一幅图,要求:不要问任何问题,不要说话,不要看别人的画画过程,只需听指令画就行。(来自张愈鸿教授的小游戏)
先画一个大圆,再画;两个小圆,两个半圆,画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三角形,三条竖线好了,看看自己的在看看别人的,都一样吗?不一样吧!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接受信息,都要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而加工的过程和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还有思维方式等紧密联系,而每个人的理解有都不相同,所以就都不一样。所以,以后不要认为自己都讲清楚了,而学生都能按您的思路去想了。
知道了不同,那接下来说说健康的涵义,还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健康的重要性 要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要知道健康的涵义是什么。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内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简单讲就是人际关系)、道德健康(学校的德育,养成都在做的事)
接下来看看两个惊人的数据:(来自吴昌顺教授课件)(1)、青少年犯罪占权贵刑事犯罪总数70%以上。其中14-18岁未成年人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70%以上。(2)、中国自杀率为23人每10万,为第五大死因。
而在15-34岁青少年中为首位(抑郁症是其中引发自杀的一项重要原因)
世界自杀率分布 中国自杀率偏高,约为每年23人/10万,而世界其他地区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来源网上查询)
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危机可能带给人们更加深刻而持久的苦难。
-------WHO专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预言
在我去清华学习那段时间里,北京又有了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听说仅仅只是因为被老师和家长说了几句。可想而知那名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非常低的。
作为普通的成年人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重视心理健康、作为老师为了您的学生请一定重视心理健康。其中老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老师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但老师往往是最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的。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隔心理阴影最近的职业。
因为社会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更高的职业规范要求。
比如:学习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俞鸿老师说过的一个案例:就是一个高中化学女老师因为头天和丈夫吵了架,心情很不好,第二天上课又抱了很重的试验仪器爬了5楼,因为没学生帮忙,心情更不好,当他走到教室时,第一排有一个女生正在嚼口香糖,他一生气就就说了那女生几句,那女生受不了,哭了很伤心。这时,教室最后排一个男生,就帮那女生,说到,够了,你要不要上课嘛?那个女老师由于情绪一直不好,当时很生气,就让男生出去,男生不愿,女老师去拉他,男生个子比女老师高得多,一下扯到女老师的衣领,把女老师扯得双脚离地了,女老师一着急本能反应,拉住男生的手,咬了一口,男生一下甩开了女老师,用手机把被咬的手拍了下来,放到了网上,结果女老师被开除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其他职业的人身上本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当他发生在老师身上,就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得了了,天大的事。
现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用高倍放大镜在关注着老师这个群体,尤其是缺点和一些小错误。所以,当老师工资低,任务重、责任大,是一个很容易有心理压力,产生心理疾病的职业。因此,为了您自己,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现在都在倡导积极心理,我们自己也可以试试。
3、积极心理的一些日常应用
(1)悦纳自己和学生,顾名思义就是高兴愉悦的接受自己和学生的一切,要接受不完美,因为学生也好,自己也好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的,大家可以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待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于是,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列出了一张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事实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用以证明期望是否会对被期望者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所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并随之将这种暗示传递给学生。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那些名单上的学生。他们受到教师的暗示作用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您希望您的学生是怎样的,您就要怎样去看待他,天长日久后,他会向您期待的那样去发展。所以,要在言语上有积极暗示,比如:您可以,您能做到,您还可以更好,等积极暗示性语言。而不能说,您为什这都不会,您好笨,您很调皮之类消极暗示性语言,因为,您说什么他就会在什么样的暗示下,不知不觉的往您说的方向去转变。同样的您自己也一样,如果您一早起床就不高兴,烦工作多,烦学生问题多,那您一整天都会在烦重度过,因为您在不断给自己消极的暗示,所以要心平气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积极暗示。
同时,这样的效应不是某一个人认识到积极暗示就会有效果的,他需要一个相对较大的环境,最起码是家长—老师—同学之间,这样的环境构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校所有老师的事,其实大家平时都在做,如德育、养成都和心理健康相关,只是平时没有把它和心理健康的概念联系起来。也没有提出积极心理的概念。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知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校所有老师的事。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有区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价值观的导向,如平时的养成教育中的良好习惯,德育中的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以及班主任的工作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心理咨询因为比较专业所以要要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才能担任,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是不同的。因为心理咨询要保持中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价值观的导向。
(2)减压。当有压力时减压方式有很多:运动、听音乐、写作、倾诉、发泄等都可以减压。
第二篇:二级建造师培训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级建造师培训教案
二级建造师培训教案
2Z101000 施工管理概论 基础理论知识,项目管理、组织论、风险 管理、工程监理、施工企业管理。
核心---动态控制原理
动态控制原理是项目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论。
2Z101010 掌握项目目标控制的动态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2Z101011 项目目标控制的动态控制原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第一步,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准备工作;分解目标,确定计划值。
第二步,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
收集目标的实际值,定期比较;
如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第三步,如有必要(不合理或无法实现)进行目标的调整,目标调整后控
制过程再回复到上述的第一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项目目标动态控制时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手段可高效,及时而准确。
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
1.组织措施。
2.管理措施(包括合同措施)。
如调整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管理和强化合同管理
3.经济措施。
4.技术措施。
如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变施工机具。
组织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应充分重
视组织措施对项目目标控制的作用。
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核心是:定期地进行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
较,当发现项目目标偏离时采取纠偏措施。
应重视事前的主动控制,即事前分析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影 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Z101012 动态控制原理的应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项目目标控制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有 利于促进施工和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进度的步骤:
1.施工进度目标逐层分解。
2.对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
收集施工进度实际值
定期比较 :一般项目控制周期为一个月,对于重要项目,控制周期可
定为一旬或一周等
以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值或细化的进度目标值作为进度的计划值,则进度的实际值是相对于里程碑事件或再细化的分项工作的实际进度。
发现进度的偏差,采取措施纠偏
3.必要时调整施工进度目标。
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进度的步骤:
1.成本目标逐层分解
2.动态跟踪
收集施工成本的实际值
定期比较
:控制周期为一个月
相对于工程合同价而言,施工成本规划的成本值是实际值
3.纠偏
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进度的步骤同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质量目标不仅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等的质量。
在施工开展前,首先分解质量目标。
2Z101020 掌握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责任
2Z101021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
2003 年 2 月 27 日《国发〔2003〕5 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施工企
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由注册建造师代替,并设立过渡期”。
过渡的时间定为 5年。过渡期满后,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
理必须由取得建造师注册证书的人员担任;取得建造师注册证书的人员是
否担任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由企业决定。
项目经理岗位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的重要岗位。
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
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建造师是一种专业人士的名称,项目经理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名称。国 际上,建造师执业范围相当宽
国际上项目经理的地位作用:
是项目管理班子的负责人(领导人)但不一定是法定代表人的代表 人。他的任务仅限于支持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项目目标的控制和组织协 调。
2Z101022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任务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等;
与本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项目承包合同,并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范 围内,行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培训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培训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培训过程:
引入: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中国的妈妈说: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美国的妈妈说: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虽然说的 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领导——同志——发火——后果。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 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二)心理健康标
1、世界卫生组织: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我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和潜能可发挥。)(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当然这个信任不包括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就足够了)(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有理想,有事业心,并且不断为理想而努力、进取。)
2、我国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人类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四)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五)、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本学期我们学校对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进行抽样调查。发现:37.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6.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5。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当然,这个调查不太可靠,因为送出84份卷子,只收上57分卷,还有2份是作废的,还有的是找别人给勾画的,所以数据不可靠。但也能说明点问题,肯定有极少部分人有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3:2003年11月4日 “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吉林 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四、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例如:同样检查出是癌症,治疗的方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好几年,而有的人多则几个月,少则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原因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
身心疾病也称为身心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胃肠溃、气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钱难买我愿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学校安排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心路历程,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首先做到自己的心里不足,然后去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来达到身心健康。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说,通过一次专题学习,或两节课就能解决某种心理问题,这是难以达到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根据具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心理调适和引导。因此,今天我们只做症状分析,共同审视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才能去有目的的调试,辅导和咨询。
五、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这样的案例很多,不必多说。(出现这些症状不是说你这不是病,是心理不健康。这样想是大错而特错。主要是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者情绪激动、郁闷的心理问题而造成了这些症状表现的相当明显。)
2.抑郁。崔永元,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的长征”,是对他抑郁后心情的准确诠释,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与抑郁的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觉得活着太累,没意思、对很多事情不关心,以往的兴趣也慢慢地消失。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有:
(1)、情绪反常 通常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学习积极性,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觉得感到平淡乏味,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女孩往往无来由的悲伤,男生则变得暴躁易怒。
(2)、厌学感强 学生出现轻度厌学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执意休学,这就是一种病理性的逃避和退缩,需要家长们加以重视。
(3)、总不舒服 有些隐匿性的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不会表述为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4)、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中后果最为严重的,是患者会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重症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他们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自杀行为。
3.偏执。指长时间地固执的坚持自己偏颇性的看法,因他人没有遵从自己的看法而对他人充满敌意的心理状态。“无理争三分”、好钻牛角尖,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案件6:女教师的挖苦造成的案件。
表现特征: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如,刚才他怎么么说的,那意思就是想利用我来。。)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啥意思?是不是就是整我呢)
3).易产生病态嫉妒。(如我在那封面就比他强,他那方面还不如我等,咬牙切齿的谩骂,吃饭睡觉等等一切都不忘记对这件事的愤恨)。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心理学叫外归因。(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很多的,就怨他怎怎地,要不然我不这样)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错误不能宽容,不依不饶,小肚鸡肠,对超过自己的人会敌视、挤兑、甚至诋毁等不良行为反应。(得理不饶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对某一件事总是怀恨在心。)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大家经常会看到个别人为了一个无聊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比如楼道应该是共用场地,个别人就会采用占用挤兑等方式据为己有,不管他人利益;在就什么都是好的,这些东西都应归我,占得越多越好。过度自私。)7).忽视或不相信与他人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他人的想法。“精神病认为自己永远是正常的,喝醉酒的人,永远说自己没醉”有理讲不清。(小道消息,他又说你什么什么,本来无中生有,不求真假就相信,你应该怎么怎么整他。你可是我好人,照搬照做不误)
在上述的七项中其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我那那不如人谁,我可得离她远点,在他面前人家会小瞧我的。其实谁都不这样想,是你自己想的)
案件7单亲家庭。李某是单亲家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爸爸2年前去世。这个事情开始大家都是不知道的,最近不知道怎么大家都知道了,还知道他妈妈在外打工的事情。他感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变化了。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针对他,他稍微有小动作,就会被点名,老师还说,要不是看在你家人的面子上,我就把你赶出去了。同学也开始在他的身后嘀咕,还嘲笑他,说他爸爸死了,妈妈要改嫁了。他很生气,所以会忍不住跟他们打架。结果被老师知道了,说是他的错误,胡乱地打同学,要写检讨等。妈妈也觉得他是过于敏感了,说同学不是说他的坏话,也许是关心他,或是其他的。李某很痛苦所以就去找咨询老师了。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虐待,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案例8:对别人产生的敌意心里造成的后果。
案例9:通过将现实中的敌对情绪,通过树立假想敌,达到征服别人的心里映射目的。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症的表现 :
案例10:强迫自己不该想和不该做的一些行为。
除了强迫性思想外,她也出现了一些强迫性行为,因为怕自己的手污染了东西,所以她一再地洗手,而且对明明已经做好的事,譬如水龙头等,她也一再地又回头去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将它们做好。
强迫性思想常会导致强迫性行为,譬如一个青年一直担心自己会在淑女面前说出脏话,这是强迫性思想﹔而为了避兔说出脏话,在淑女面前遂不得不用力紧闭着嘴唇,这就是强迫性行为了。
案例11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总去想或去做的某种行为。比如我们不想看某东西的时候,却不得不看(恐怖片)。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有很多人都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己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动作等,如反复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类似毫无意义的想法,还有的人整天想某某是不是再整我呀,某某是不是总到领导那告我的状呀,等等。自己也知没有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表现 :a、是无缘无故产生担忧、紧张、害怕和不安全感。既搞不清楚担忧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害怕什么事情。
b、凡事总往坏处想,表现得没有耐心、易激怒。有时内心有种不祥预感,总担心会有什么不测事件发生。c、经常莫明其妙产生忧虑。如家人一出门,头脑中就不由自主联想到遭遇车祸、被抢劫伤害等恶劣事件,因此忧心如焚,坐立不安。如果到时还不见回来,就不由自主想哭泣。
d、我经常神经过敏,怕强光,容易泪水满盈。如果有人在身后叫、关门大力,甚至电话铃响,即使作好了心理准备还是会吓一跳。此外,还时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感或发冷感,但测体温正常。
e、我的注意力难集中,以至于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看不进电视和报纸。f、感觉记忆力下降,记不住日常小事。
g、我经常头昏疲乏、出汗多、入睡困难、浅睡多梦、半夜易惊醒。h、我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如:心慌心悸心跳,心口闷痛;胃胀胃痛,返酸呃逆,肠鸣腹泄;胸闷气短,呼吸气阻;尿频尿急尿痛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成人单纯性恐怖症来源于儿童时期曾有过的体验,如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害怕黑夜“鬼怪”、暴风雨或雷鸣闪电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消失,但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变的软弱或被新的精神刺激所诱发,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有些儿童的害怕是受父母亲或其他儿童的影响。恐怖症的遗传学认为,恐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报道广场恐怖症患者的家属中有19%的人患有类似疾病。恐怖症患者具有一定人格特征,如害羞、被动、信赖、焦虑等。临床表现: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 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单纯性恐怖 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甚者为了解除焦虑主动离开这些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3).广场恐怖 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因此这些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4)旷野恐怖 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是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此外还有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续多年,但多逐渐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缓解。
9、精神病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人格就是个性特征,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集合,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人格不仅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品质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教师积极、乐观、宽容、民主的特征是学生所期望和认可的。这些都和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分不开。一个教师在拥有学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教师职业本身所要求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与教师心理健康分不开的。首先,心理健康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职业是在帮助人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专业化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另外,心理健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发挥内在的潜力完成创新性的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积极正常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等都起着积极作用。一个不堪重负、职业倦怠的教师会如何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呢?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成长也是分不开的。教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密切的成年人之一,又扮演着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我们听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其实就描述了一个各位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如果一个老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宽容、和蔼、积极乐观,那么,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一定也是受到学生欢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会很乐观。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老师的影子。例如:有的老师做事很机灵、动作迅速,做事雷厉风行,那他的学生也是非常机灵的,如果老师动作迟缓,慢条斯理,那他的学生也是这样,对你说的话像没反应一样,动作总是慢悠悠的。二是对学生品行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适应社会。如果把学校和班级也看作是一个小社会的话,教师无疑是这个社会中具有主流影响力的人物,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着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能够客观、公正、相互尊重,对学生加以信任、理解和赞美,不仅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在身体力行中教会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学生乐于且善于和人交往、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可能专横、粗暴、不尊重学生,使学生对人产生不信任、不安全感,学会为一己私利损害别人的利益或感情,影响学生处理正常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 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咱们的学生也说学校像监狱。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美国全国联合会《报告》曾经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讨论: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结语:教师心理健康很重要,因为关系到教师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不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可以被改变的,这就需要各位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也更多的掌握调节心理的技术和方法。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1、职业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1)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2)职业声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3、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把自己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如:谁都不如我,我比谁都抢;或者我谁都不如的自卑心理。
2.个人生活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比如家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了,生活都遇到什么困难了等等。
《国际歌》歌词:“本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四篇:心理健康联络员培训教案
宿迁学院附属学校心理咨询室
心理健康联络员团体培训教案
时间:2013-9-12 地点:心理咨询活动室
与会人员: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和全校心理健康联络员 活动教练:陆 玲 朱永玲 编写:陆 玲
团队协作互助活动——紧握我的手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活动说明:
1.重点:活动中帮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培养合作精神、领会合作技巧的关
键,也是该活动的重点。
2.难点:使学生通过活动中的配合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活动过程: 1.导入。(1)教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天都要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甚至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处,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或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那么你们在这种时候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先来谈谈好吗?”
(2)学生们发言,交流自己的经历和体会。(3)教师作小结:
“刚才大家都谈得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很高兴看到许多同学都帮助过别人,并且以此为荣,以此为乐。但是我也听说有些同学不太愿意帮助别人,他们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认为我不去麻烦别人,别人也不要来麻烦我。他们把帮助当成一种物质上的交换,斤斤计较于付出与回报。其实,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一样是一
种满足,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紧握我的手‟,大家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受助和帮助人的感受。” 宿迁学院附属学校心理咨询室
2.活动展开。(1)教师介绍规则。
“现在我们先来分组。请大家按照小队集合,一个小队为一组,两个同桌为一对,其中一位同学先扮演帮助别人的人,另一位同学就扮演需要帮助的人。现在请需要帮助的人用手帕把眼睛蒙住,要蒙得严严实实,看不到眼前的景象。然后每一对都站到起跑线后。好,下面就让没有蒙住眼睛的同学牵着你同伴的手,引导他越过重重障碍,向终点进发,看哪一对最先到达。注意!帮助别人的同学绝对不可以开口说话,你只能用其他无声的方式来引导他。”
(2)各小组进行游戏活动。
(3)游戏结束后,原先蒙住眼睛的同学摘下手帕,和同伴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4)这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集中起来,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谈谈自己是怎样当引导者的,怎样才能当好引导者。
(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活动经过和讨论内容(6)教师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发现大家普遍有一个感觉,因为在活动中不能说话,所以助人者和被助者有时会觉得很别扭,助人者„无所畏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被助者被蒙住了双眼,总是小心翼翼,他什么也看不见,又听不到任何提示,自然处处提心吊胆,举步谨慎,这样,引导他的人就会觉得他是那么不听话,双方配合起来就不那么默契。那么怎样做才能配合得更好,更默契呢?请同学们再回到自己的小组里讨论一下。
(7)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游戏活动。但这次活动允许引导者开口说话,提示、引导被助者越过各种障碍,到达终点。
3.讨论。
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次活动,哪次更顺利?为什么? 4.教师总结。
“同学们,游戏是做完了,但是我们从这个游戏中所获得的体验,我想大家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分别担任了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角色。交换角色的目的是为了让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受助和帮助人的感受:只有当你体验了需要帮助时的焦虑和得到帮助时的欣慰,你才能深切理解帮助的重要意义。所以,我想今天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一个人经验是要乐于帮助别宿迁学院附属学校心理咨询室
人。大家在游戏中都经历过从互相陌生到配合默契的过程,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就是配合的技巧,而成功的前提则是互相信任。所以,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二个人生经验就是在帮助的过程中,帮助者和被助者要互相信任。第三个人生经验就是帮助,其实是一种合作,合作者不但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合作技巧。游戏毕竟是游戏,你们在生活中会不断遭遇这样的经历,体验这样的人生经验,生活会教会你们怎样帮助别人,与别人合作。
5。老师提议学唱手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 注意事项:
由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一个磨合的过程,难免会有埋怨、争执,这样是会影响到学生的体验的。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控制好他们的情绪,调节好活动的节奏。
第五篇:二级培训心得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二级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周五的二级培训,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所讲的诗歌教学。
提起古诗词教学,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感受: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教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就是平时的一此公开课上,也极少有老师选上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课。也许,是我们大家不够重视,觉得一首古诗词就这么几十个字,信息量太少,不屑一教;也许,古诗词真的很难教,这样的课堂太难“出彩”了,大家都不想吃力不讨好。于是乎,在古诗词教学上,大家几乎都怀着一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先是简单介绍一下诗人、诗歌背景;接着逐字达句地讲解意思;然后拿出我们自己事先概括好的“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一个标签给诗词贴上;最后布置学生回去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样,一节古诗词课的教学任务就算“胜利地落下帷幕”了。
孰不知,这种枯燥、机械、琐碎的教学方法有两个弊端:一是削减了诗人“以诗言志“所提供的令人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二是压抑了学生的思考潜能,取代了学生思维的自我操练。长此以往,不但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会被扫荡殆尽,而且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将深受影响。其实,只要我们多
花些心思,在古诗词教学中稍微注入一些鲜活的元素,那么,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也可以变得活活泼泼、美仑美奂起来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趋势。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
教学时,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的基础上,精选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二级培训,我了解了诗歌的讲法,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我们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探索,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