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弹力教案
《弹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性和塑性的性质的不同;
2.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教学法。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气球。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小弹簧、面团、弹簧测力计、头发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一个物体受到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
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 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5种器材来 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好,开始实验(按压器材„„撤去力„„)。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5.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每3人一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分类,并说出分类时的特点。
生:第一类:弹簧、橡皮筋、气球 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第二类:橡皮泥、面团。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
师: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大家能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吗?(如学生想不 出来,可引导:用手按皮肤,皮肤凹陷;撤去力,恢复原状。这叫皮肤有 ?)
生:弹性!(板书弹性定义)
师:像面团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做塑性。
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举出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例子。生:弹性:弓箭、弹簧、蹦极、拉力器、跳跳床、弹簧门、跳板、撑杆跳、拍皮球。塑性: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揉面团、折纸、沙滩上留下脚印„„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弹性。
师:请同学们拿好弹簧,听我的口令:拉长!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疼。说明伸长的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师:为什么有力的作用呢? 生:伸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
师: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弹力》。(板书本节课标题)(板书弹力定义)师:再次拉动弹簧,分析总结两物体(弹簧与手)之间,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生: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板书弹力产生的条件)
师:分析:贴在墙壁上的球是否受到弹力?(不受)其实除了刚才说的弹簧、橡皮筋能产生弹力以外,我们平时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同时具备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师:让学生轻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再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
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师:那么在弹性限度内,轻轻拉与用力拉,力有什么区别? 生:力的大小不一样。师:弹簧有什么区别?
生:力小,弹簧短;力大,弹簧长。师:通过小实验总结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长度越长。(成正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成正比)
师:简单区分“长度”与“伸长量”。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记录给弹 簧施加的拉力、弹簧的长度、弹簧的伸长量。)请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做实验。并将数据填表。实验结束后,学生总结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师: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板书弹簧测力计标题及其原理)
师:一起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观察其各部分结构:提环、挂钩、弹簧、刻度盘、指针。(板书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师:认识之后,弹簧测力计又如何使用呢?
师: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损坏;看清分度值,方便于读数。); ②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否则读数不准);
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也可以用); 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
擦); ⑤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板书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师: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一个笔袋、一串钥匙的拉力; 比一比哪个女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更大。生:根据要求开始测量。
师:除了弹簧测力计以外,还有其它种类的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生: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了解了弹力及其产生条件;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五)板书设计 弹力
一、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二、弹力
1.定 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三、弹簧测力计
1.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结构:刻度盘、提环、弹簧、指针、挂钩。3.使用:(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3)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4)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第二篇: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期末大作业
《弹力》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成绩:
2013年 6月 14 日
课程名称:弹力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是突破难点的标志.三、教学方法
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
教学用具:
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
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
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形变的概念
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4、知道形变的种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1)实验演示: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
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
引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
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地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3、弹力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5、形变的种类
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比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扭转形变。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三、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3、形变的种类
四、作业
练习
二、3、4、5
五、板书设计
概念
1、形变种类产生条件
2、弹力方向大小:由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篇:弹力运动会 教案
弹力运动会
一、活动题目: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做游戏。(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2)看谁弹得远。
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六、注意事项
1.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2.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第四篇: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 【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弹簧和尺子,让每个小组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等。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大家可否试着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这个弹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入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是源于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提问: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学生会产生疑惑分歧,但教师此时可以不用详解,而是做现场演示实验1,让学生观察用手挤压时烧瓶的形变(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也会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2 :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刻度尺上光点位置的变化。)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那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分析得出:通过微观放大的方法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归纳: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能举出有时弹簧拉得过长就恢复不了原状。指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根据前面的铺垫,总结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例举蹦床的例子说明。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与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学生一起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
举出实例: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做出总结: 弹力方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如下三个图片,要求学生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
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1)面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2)点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点点接触,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体。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归纳弹力的相关知识点。
作业:预习后面胡克定律,了解弹力大小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五、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第五篇:高中弹力教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得出系统间存在弹力的条件以及确定弹力的方向 能够判定弹力的方向、理解胡克定律的内容以及学习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体会科学探究中的物理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难点
3、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4、弹力方向的确定
5、胡克定律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说明
讨论分析
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弹簧、砝码、尺子 铁丝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已学过重力)
举例:在运动项目上跳水所用的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所用的杆,生活中常见的弹簧、钢尺、皮球等它的都存在共同的物理规律即会发生形状或体积上的变化并伴随着力的作用。同学们还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谁来说?
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那么下面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总结这些事例 提出新课——弹力
二、新课讲授
(一)形变
用投影片出示各种有关形变事例让学生思考(形变时有力产生)实验演示:
弹簧拉动小车,砝码放在竹条上,竹条推动砝码,我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
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
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在通过例子总结出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弹簧)、弯曲形变(跳板)、扭转形变(橡胶棒)。
(二)弹力
1、举例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钢尺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 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
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性限度
举例:被弄弯的铁丝 被弄断的尺子等。提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4、指出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区别
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三)弹力的三要素
分析力首先分析它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1、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2、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以弹簧秤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得出弹簧所受的力与弹簧的形变存在线性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式中的k叫弹簧的劲度系数(又叫倔强系数),单位:牛顿每米,单位的符号是N/m。它由弹簧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所以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的弹性形变。
三、小结
1、形变和弹力的定义
2、弹力产生的条件
3、形变的种类
4、弹力方向的确定
5、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四、板书
(一)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