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用百度来备课——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我用百度来备课——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一部分,紧随前面讲的气候的知识。之前的内容属于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而本节则从气候过渡到天气,介绍了两个天气系统中的一个:锋面系统。锋面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难度中等,因此,要结合课本来讲解这部分内容。但同时,本节课中的许多内容相对抽象,因此,通过百度的搜索技术来使学生形象地掌握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过程,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2.掌握各种锋面系统所引起的天气现象 1.通过锋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3.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身边的地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现象 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冷暖锋的对比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学案、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百度视频搜索:天气预报 冷锋。
搜索第一项,进入。进入
利用百度工具栏可以下载视频。
【新课导入】观看《天气预报》,思考如下问题:
(1)图中蓝色的符号是什么?为什么冷空气紧随其后?
(2)为什么冷锋会带来大风、降温等天气?
(3)什么是冷锋?除了冷锋还有什么锋?
板书:锋面系统与天气
讲解:概念引入: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幻灯片:气团。百度一下:气团。
进入百度百科:气团。
按照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通常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思考:两种气团有什么差别?
提示:从温度、湿度、气压、密度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
幻灯片展示:冷、暖气团性质差异。设问: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如何?
回答:单一冷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湿度较小。
单一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大。设问:冷暖气团相遇,天气状况又将如何?
设问:冷暖气团相遇,会发生什么?
幻灯片动画:冷暖气团相向运动,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的上方。有一个倾斜的交界面。讲解:倾斜的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作锋线。
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什么是锋? 百度词典搜索:锋
百度图片搜索:锋面
讲解:按照冷暖气团的强弱来划分,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动画展示:冷锋的形成。
讨论:通过观看冷锋的形成,思考:(1)冷锋移动的速度如何?(2)会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3)降水在锋前还是锋后?降水的区域较宽还是较窄?(4)雨线的方向如何? 【学生讨论】
百度知道搜索:冷锋特点
讨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讨论】 百度视频搜索:暖锋
幻灯片动画演示答案。
转折:如果暖气团势力较强大,那么则称之为暖锋。动画展示:暖锋的形成。
讨论:思考,讲解暖锋的形成过程。【学生讲解】
讨论: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讨论】
幻灯片动画演示答案。讨论:冷暖锋的对比。
提示:通过(1)冷暖气团的运动(2)产生的天气现象的不同(3)降水区域的不同 来进行分析。幻灯片展示。
百度mp3搜索:冷锋过境
思考:为什么冷锋过境,会“吹乱了心情”?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则会产生什么现象? 概念:准静止锋。
百度图片搜索:准静止锋。
图片展示:准静止锋。
实例: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并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问题)百度地图显示,昆明和贵阳所在的位置。
灵活运用:冷暖锋形成的天气现象。课堂练习:冷锋过境的习题分析。百度文档搜索:锋面系统。
百度新闻搜索:冷锋 暖锋
百度旗下奇艺搜索:天气改变历史。
观看影片,思考:沙暴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略。
教案参考:百度文库搜索资料
教学后记/反思: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也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进步。
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主要参考教材以及教学参考用书。所准备出来的课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面也相对较窄。尽管这样也可以达到较好的知识传输的作用,但是局限性较大。
进入新时期以来,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备课改革提供了便利。百度强大的搜索功能使无数人流连忘返,甚至“上网就是上百度”,无数人把百度设成了首页。而作为教师,同样也不例外。
百度为我们提供了几十种的搜索服务和相关产品。通过百度的网页搜索、知道、贴吧、新闻搜索、空间搜索、文库搜索、百度词典、图片搜索、视频搜索、mp3搜索、百科产品、文档搜索、百度地图以及百度工具栏,可以为备课提供无数的资料。在丰富资料的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例如通过百度搜索到的各种视频和动画,可以很好地展示本节课中一些较抽象的名词和概念,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在条件较好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百度。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百度的搜索来获取答案,进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来,各小组再进行对比和讨论。这样,学生通过百度可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信息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获取有效信息便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百度强大的搜索能力,为我们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充分利用好百度的各项搜索技能,才能够有效地接受信息,学习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前面列举的一些百度的产品,也是笔者在备课与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作为教师,更要积极利用百度的搜索技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篇: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组成锋的各个要素的概念。(2)记住锋面系统的各个分类。
(3)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的示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学习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教会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天气变化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难点: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变化。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比较教学法、手绘板图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常天气阴晴雨雪的变化是由一个个可以移动的天气系统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组成锋面的各个要素:气团、锋面、锋线的概念,并从课本获知气团的分类,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板书]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一〉、概念
1、气团: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3,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通过锋面示意图,向学生讲述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思考]
(1)为什么冷、暖气团是这样的位置关系?
分析:冷气团密度、质量较大,重。暖气团密度、质量较小,轻。(2)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在气温、气压、湿度方面差异明显。那么,锋面附近有怎样的天气特点? 分析:锋面附近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转折]了解完锋面的各个组成要素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它的分类。我们一般会根据冷暖气团相遇时,谁更主动,将锋面分成三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板书] <二>分类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的锋。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转折]今天,重点学习来学习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冷锋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冷锋的形成过程。[思考](1)冷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由哪个气团控制?天气在气温、气压、阴晴雨雪方面又怎样的特点?(2)冷锋过境时会产生怎样的天气特征?
(3)冷锋的降水范围在哪儿?(进而引出锋前、锋后的概念。)[板书] 〈三〉冷锋与天气
1、天气特征: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温暖晴朗。过境时:刮风,降温,降水。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降水范围:主要在锋后
3、符号:
4、典例:我国夏季的阵雨,北方春季的沙尘暴。通过暖锋示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式的来学习暖锋的形成过程。[思考](1)暖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由哪个气团控制?天气在气温、气压、阴晴雨雪方面又怎样的特点?(2)暖锋过境时会产生怎样的天气特征?(3)暖锋的降水范围在哪儿?
让学生对照冷锋的天气特征,试着自学完成课后有关暖锋的图表。之后,教师进行进一步讲解。
[板书]
〈四〉暖锋与天气
1、天气特征: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降水范围:锋前
3、符号:
[转折]最后,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这些知识,我总结了以下的学习口诀。〈五〉学习口诀:
有关冷、暖冷锋的形成过程:
冷锋:冷气团主动出击,暖气团被迫抬升。暖锋:暖气团主动出击,冷气团被迫回旋。有关冷、暖锋与天气: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降水刮大风。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总结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锋面的分类以及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难点是冷暖锋与天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有关冷暖锋天气特征的表格。
第三篇:信号与系统(第1章、第2章-1)备课教案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概述
什么是信号?什么是系统?为什么把这两个概念连在一起?
一、信号的概念
1.消息(message):
人们常常把来自外界的各种报道统称为消息。
2.信息(information):
通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
本课程中对―信息‖和―消息‖两词不加严格区分。
3.信号(signal):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通过信号传递信息。
为了有效地传播和利用信息,常常需要将信息转换成便于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由此再次说明“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信号的内涵”。
信号我们并不陌生,如刚才铃声—声信号,表示该上课了;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光信号,指挥交通;电视机天线接受的电视信息—电信号;广告牌上的文字、图象信号等等。
二、系统的概念
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需要一定的物理装置,这样的物理装置常称为系统。一般而言,系统(system)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如手机(可以用手机举例)、电视机、通信网、计算机网等都可以看成系统。它们所传送的语音、音乐、图象、文字等都可以看成信号。信号的概念与系统的概念常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系统的基本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其转换为所需要的输出信号。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系统理论包括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两个方面。简单地说,系统分析是对已知的系统做各种特性的分析;系统综合又称系统的设计或实现,它是指根据需要去设计构成满足性能要求的系统。
通常,系统分析是针对已有的系统,系统综合往往意味着做出新系统。显然,前者属于认识世界的问题,后者则是改造世界的问题,且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系统分析是系统综合的基础,只有精于分析,才能善于综合。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的相关知识将在更深入的一些课程,如“系统辩识”课程中会予以全面阐述。
三、信号与系统概念无处不在
信息科学已渗透到所有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可以说信号与系统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大致列举的应用领域如下:
•工业监控、生产调度、质量分析、资源遥感、地震预报
•人工智能、高效农业、交通监控
•宇宙探测、军事侦察、武器技术、安全报警、指挥系统
•经济预测、财务统计、市场信息、股市分析 •电子出版、新闻传媒、影视制作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会议
•虚拟仪器、虚拟手术 如对于通讯:
•古老通讯方式:烽火、旗语、信号灯
•近代通讯方式:电报、电话、无线通讯
•现代通讯方式:网络通讯、视频电视传播、卫星传输、移动通讯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应用举例:
1.2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一、信号的描述
信号是信息的一种物理体现。它一般是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信号可以是时间的一元函数,也可以是空间和时间的二元函数,还可以是变换域中变量的函数。
信号按物理属性分:电信号和非电信号。它们可以相互转换。电信号容易产生,便于控制,易于处理。本课程讨论电信号----简称―信号。
电信号的基本形式: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描述信号常用方法:(1)表示为时间的函数,(2)信号的图形表示----波形表示,如图所示。―信号与―函数两词常可以相互通用。
二、信号的分类
1.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
可以用确定时间函数表示的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或规则信号,如正弦信号。
若信号不能用确切的函数描述,它在任意时刻的取值都具有不确定性,只可能知道它的统计特性,如在某时刻取某一数值的概率,这类信号称为随机信号或不确定性信号。电子系统中的起伏热噪声、雷电干扰信号就是两种典型的随机信号。
研究确定性信号是研究随机信号的基础。本课程只讨论确定性信号。
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根据信号定义域的特点可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2)离散时间信号:
仅在一些离散的瞬间才有定义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简称离散信号。实际中也常称为数字信号。
通常将对应某序号m的序列值称为第m个样点的―样值。
4.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若信号f(t)的能量有界,即E <∞ ,则称其为能量有限信号,简称能量信号。此时P = 0
若信号f(t)的功率有界,即P <∞ ,则称其为功率有限信号,简称功率信号。此时E = ∞,即一般能量无限信号的平均功率是有限的。
相应地,对于离散信号,也有能量信号、功率信号之分。5.一维信号与多维信号
从数学表达式来看,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称为一维或多维函数。语音信号可表示为声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这是一维信号。而一张黑白图像每个点(像素)具有不同的光强度,任一点的光强度又是二维平面坐标中两个变量的函数,这是二维信号。还有更多维变量的函数的信号。
本课程只研究一维信号,且自变量多为时间。6.因果信号与反因果信号
常将t=0时接入系统的信号f(t)[即在t<0,f(t)=0]称为因果信号或有始信号。阶跃信号是典型的一个。
而将t≥ 0,f(t)=0的信号称为反因果信号。
还有其他分类,如实信号与复信号;左边信号与右边信号等等。
二、信号的时间变换运算
1.反转
将f(t)→f(–t),f(k)→f(–k)称为对信号f(·)的反转或反折。从图形上看是将f(·)以纵坐标为轴反转180度。如
2.平移
将f(t)→f(t–t0),f(k)→f(k–k0)称为对信号f(·)的平移或移位。若t0(或
k0)>0,则将f(·)右移;否则左移。
3.尺度变换(横坐标展缩)
离散正弦序列图形如图所示。
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 System)的描述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常采用状态方程进行描述,本课程不涉及该类系统。
1.6 系统的分类及性质
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系统的特征,提出对系统进行分类的方法。下面讨论几种常用的分类法。
1.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是连续信号,系统的输出信号也是连续信号,则称该系统为连续时间系统,简称为连续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均是离散信号,则称该系统为离散时间系统,简称为离散系统。
2.动态系统与即时系统
若系统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不仅与该时刻的激励有关,而且与它过去的历史状况有关,则称为动态系统或记忆系统。含有记忆元件(电容、电感等)的系统是动态系统。否则称即时系统或无记忆系统。
电学上的纯电阻网络就是即时系统,本课程主要侧重“动态系统”。
本章小结与重点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号”、“系统”,以及“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理解信号的分类标准,能够区分信号,例如“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会判断周期信号合成后信号的周期性。
3、信号的基本运算与典型信号
注意离散序列的运算规律;重点关注信号的时间变换运算,会以图形变换规则进行变换运算;牢记典型信号的函数关系与图形表示,对正弦序列会进行周期性判定。
4、阶跃函数与冲击函数
理解并记牢“阶跃函数”与“冲击函数”的定义、基本概念与图形表示;记住“斜变函数”、“阶跃函数”、“冲击函数”和“冲击偶函数”直接的变换关系和函数表达式;理解并记住“冲击函数”和“冲击偶函数”的重要性质,并能利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和解题。
5、系统描述
理解并记住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定义,数学模型和表达式。
6、系统分类
理解系统分类的定义和标准;会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类型进行判断,如“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等;理解并记住“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四个重要特性。
1、自由响应
2.2.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见书上P24~30,由于该部分内容已在高等数学与电路原理课程中作过较详细的讨论,因此本课程中为“自学内容”。
预习内容:
P39“卷积积分“,具体内容包括: 1.“卷积积分“的基本思想、概念和定义。2.利用卷积定义求解连续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3.“卷积积分”的图解法。4.“卷积积分”的重要性质
第四篇:《我与地坛》教案最新上课用
《我与地坛》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学重、难点:作者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所获得的对生命的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世上只有一个真理:忠实并热爱生命。泰戈尔说:“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两位哲人都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必修二的第一板块“珍爱生命”。
一、由“人”而“文”,切入文本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最开始发表在《上海文学》1991年第1期。当时这期杂志的小说栏目分量不足,编辑和史铁生商量,说能不能把它放到小说栏目发表,结果史铁生坚决拒绝。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为什么坚持要把它作为一篇散文发表?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内心的真实写照,不像一般的小说是虚构的。] 师:是的,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心灵的真实担露,因此,我们要走进地坛,走进这篇文章,首先要走近这个人。
(投影)史铁生18岁时的照片: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插队。这是18岁插队期间的照片
这是史铁生18岁时的照片,风华正茂,生机勃勃。可是21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使他双腿残废,命运强行把他把在轮持上。
(投影)史铁生21岁时的照片: 1972年双腿瘫痪回北京。这一年21岁。
师: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失魂落魄,他被命运击昏了头同学们,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要是我们遭遇这种情况,可能会怎么办了?(有学生小奋地说会自杀)师:是的,史铁生曾有三次自杀的经历,可最终都坚强地活了下来。
直到23岁那年的一个下午,他无意中进入了一个园子,他的想法慢慢发生了改变这个园子就是地坛。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园子呢?在这个园子里他又获得了怎样的生命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认真拜读史先生的作品,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大家已经阅读了《我与地坛》的整篇散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明确:我在地坛的见闻与感悟。见闻:景(地坛)、人;感悟:生命(生存)的意义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过渡语)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是作者在自己遭受厄运后引发的关于苦难、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为了更真切地走入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四.研读课文。1.史铁生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进入地坛的?(提示:包括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
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颓废)2.那时,您眼中的地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荒芜)
3.自从那个下午史铁生无意识中进了地坛,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它,一呆就是15年。请问:北京的好去处多了去了,史铁生为什么单单痴迷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
师讲解:地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神圣场所,曾有过怎样的繁华与辉煌,不难想象。可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却冷落如一片野地,由盛到衰;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由完全到残缺。相同的命运轨迹,令他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在这个失魂落魄的人眼里,其它一切地方的繁华与热闹都与他无关。只有在地坛沧桑、宁静的怀抱里,他那颗颓废绝望的心才能找到憩息地。地坛,给了他母爱般的慰藉。4.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请问史先生面对双腿残废的现状,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呢?(提示:第六段、第七段找关键句)
①.为什么要出生 ?②.是不是一死了之?③.怎样活 ? 5.他找到答案了吗?
全体学生朗读一遍第六段有关文字。
师板书:出生是事实,死不必急于求成。
6.从这个答案可以看出史铁生已经从死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请问:是什么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提示:是地坛里各种植物和动物的蓬勃生机。)
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描写文字,要求声情并茂。
请学生四个一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或动物来谈谈它们是怎样给作者以生命的启示的? 生各抒己见,师谈自己的理解,师生共同探讨: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说明它是多么快乐、悠闲、自在。“疾行”,说明它充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
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升空”。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蝉蜕:也许是觉得自己和这蝉蜕一样空空如也,也许是新生的获得也必须象蝉一样经历蜕壳的煎熬吧!
露水:没有生命的小小一滴露水竟也能摔出万丈金光,人又该如何?也许是即将面临死亡也应该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等死。师小结:园子里处处、时时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那些卑微、弱小却生活得精彩的生命们向史铁生昭示着:活着是一种权利,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对于这仅有的一次,我们应该好好把握。
但当今社会中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如几年前轰动全国的大学生杀人案: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四位同窗好友,而杀人的原因竟是打牌时发生了争执;今年上半年重庆巴南区一名初中生跳楼自杀,原因只是因为父母责备他不该通宵上网。古人尚知“留须蓄发”,谓之父母所赐,我们当代青年人又岂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责任;珍爱生命,是一个人对他父母最大的敬重。
7.史铁生在这园中找到“生与死”的答案了,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当一个人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也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信心。带着这种心胸去观察,地坛呈现在您面前的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请全体学生朗读六个“譬如”
师板书:落日灿烂、雨燕高歌、气象万千
像石门落日那样活着,即使即将下沉也要将地上的每一个坎坷照得灿烂,生命的最后光辉依然绚烂夺目;像雨燕那样活着,勇敢迎击风雨的挑战;像孩子们那样快乐地活着,在冬雪覆盖看不到一点生机的时刻,用脚印来讲述生命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像巷中的古柏一样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坦荡自如。地坛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可它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是谁也不能改变的。它形体可变,可活力永存,它像一位智者,不动声色地启示作者从颓废中振作起来,从一个残疾人成长为北京作协副主席,完成了生命的质的飞跃。
热爱生活
8.结束语:经历了严寒的冬季,才能迎来风和日丽的春天;苦度干旱的岁月,才能迎来雨后蓬勃的生命;暴雨过后,是妩媚的大地;风沙吹过,是百花盛开。生命的磁卡,我们不能掌握它时间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它的厚度。古希腊的荷马,他的双眼熄灭了光芒,可他依然迎着风沙,弹着七弦琴,吟唱着《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莱茵河畔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失聪了,可他的心中却激起了奇妙的旋律,化作了伟大的《欢乐颂》;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可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却鼓舞着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不幸的人。人生之路多坎坷,可苦难不是逃避生命的借口,而是一种灵魂的磨炼。凡是历经劫难而不屈者,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我与地坛》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伟大而深切的母爱,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
2、知识目标——散文的阅读理解,品味散文的语言;
3、能力目标——回忆性散文的片段写作方法:注意内心描写,设想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更好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品味散文的语言,体悟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感悟式和问题研讨式 教学设想: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内容,提出自主问题。自主问题摘录: 1.作者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2.怎样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 3.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何变化?
4.文章最后写道:“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里的“车辙”与“脚印”是不是简单的“车辙”与“脚印”?为什么? 5.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写母亲与地坛景物的作用?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先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天下的母爱都是相同的:无私,伟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史铁生笔下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去理解体会作者在母亲去世之后,所感悟到的母爱。(显示教学目标)
二、文本解读
(一)母亲的付出
1.残废了双腿的“我”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心里苦闷”,“整天”“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2.面对苦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从文中找出并加以品味,说出自己感受。
明确:体现于课文第2段,第3段,第8段
板书:
第2段 送“我”上地坛:无言目送
艰难的命运
第3段 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宁
坚忍的意志
第8段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毫不张扬的爱 细节、表情、动作
①“不是光会疼爱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疼爱理解,毫不张扬 “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 特定的姿势动作 毫不张扬 ②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
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母亲久候不归,出去找儿子大海捞针一般,孤独无助,茫然但又执著,这是多么柔软而坚定的信念。)③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语言
①
“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朴实的语言却蕴涵了无限的内容,作者到许多年以后才渐渐听出其中的滋味,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心理(“我”的设想)
① 儿子对母亲心理的设想“当我不在家的时候„„终于能找到” ——形象地突出了时间之长和母亲始终在焦虑、空虚和痛苦中煎熬。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③她理解儿子,知道有些事要儿子自己想通,但出于母亲的本能,她要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整日整夜活在痛苦、惊恐之中。“我”所承受的,是我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与形色的痛苦。他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坚忍的意志 “担心”;“自我安慰”;“暗自的祷告”;“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小结:
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趁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等值,因为———孝心无价
(二)儿子的感悟
1.儿子从母亲身上读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我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第1节:我现在才知道我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第2节:当年我不曾想过。
第3节: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我才有余暇设想„„现在我可以断定„„事实上我也真没有为她想过。„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第5节: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第7节:心里才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子中找我了。第8节: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第9节: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第10节:多年来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小结:我们看到了“我”经历了“不解”—— 理解——愧疚——怀念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让我变得成熟,理解母亲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下去。
(三)地坛、母亲与我
同学们,读到这个地方,我们能不能想一想地坛、母亲与“我”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明确:写地坛之景:解读了生命与世界,使我平静地对待生与死,解决了“生”的问题;
写地坛中的人:解读了母亲,读母亲的爱、命运、苦难,解读了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让我更坚强,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而母亲是一个特殊的人她除了给“我”感动外,也给了“我”生活的启示。
正是在地坛的物和地坛的人的启示下,“我”走出了阴影,用笔碰撞开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两者融为一体,“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一个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一个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总结
史铁生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第五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让我自己来》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2、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五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包含客厅、卧;
2、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务分配器”;
1、家务分配器的妙用;继续读绘本;
2、勤劳的小手动起来:制作“家务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