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头书》评课稿1
《石头书》评课稿
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干脆利落,善于情境创设,把乐与趣呈现;注重以生为本,让情与智共生;使知识性课文的教学充满情趣和浓浓的语文味。具体体现在:
一、注重读书方法指导
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浏览”和“边读边想边划”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让学生思考“川川和磊磊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个环节上,教师让学生学习快速“浏览”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很快找到6个问题;在理解石头书含义的时候,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石头怎么会是书呢?指导学生用波浪线吧有价值的信息划下来,看能不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课后作业,让学生读读《岩石与矿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看看能刨出什么学问?让学生知道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而应从更广阔的生活、学习资源中去获取。
二、紧扣重点字词,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
张老师在课堂中善于寻找训练语言的有机训练点,有效地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川川和磊磊出于好奇而刨根问底时,张老师出示了6组句子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叔叔,您在看什么?” “这书上有字吗?”“这书上有字?”“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化石能说明什么?”每两组句子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你发现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细细品读,体会出问话之中的“呀,吗,呢,哇”这类语气词所表达的好奇之心更强烈;“书?化石?”这类反复强调词语所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接着,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该如何读好这6句句子。
又如在理解化石形成、地壳变化过程时,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很久很久”指导朗读出漫长的感觉,然后小结,仅仅两个叠词,就把漫长的感觉表达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奇妙。
三、渗透学法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中,张老师还带着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了文本语言的表达方法。整堂课,学生既得言又得法。
1、学习反问句的用法。
如教学“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体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换一种说法,“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让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体会到虽然是问号,表达的却是肯定的语气,而且语气更强烈,这就是反问句起到的效果。
2、学习提示语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话的提示语形式多样。张老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浏览对话部分找出提示语,从而总结出几种不同的提示语,接着让学生自己探究有什么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丰富的提示语不仅可以让我们知道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等等,还能让我们了解人物对话时的状态,变化提示语的位置,使对话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接着让学生用上提示语的不同形式,进行模仿一段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真正做到了从文中学写,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方法。真正做到了不是纯粹的“教教材”了,而是“用教材来教”了。
教师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能深入研读文本,从不同的文本表达特点出发,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
本节课遗憾的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和训练。
第二篇: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执教者:陈永梅
评课者:李娜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比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心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敢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通过本节课观摩我们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练的杰作,本节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脉落清楚,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导学案的使用应该说是他的一个亮点,学生预习与跟踪教师学习都起了引领作用。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既简练的方式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及文体简介:主要简介“骈体文”,本文就是南朝时盛行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简介作者,教师着重介绍了作者“编撰出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主要交待作者背景与处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心情打下了伏笔。
朗读课文: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有默读,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
华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修词方法,古今通用,通假字等。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
1、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
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2、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能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4、板书设计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就说一下不足之处:
四、不足建议
1、本节课教师没有完成即定的教学流程,拓展训练没有进行就已超时,因为教师在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教师调控,应变能力不强。
2、本节课虽然有导学教案,但听课者手中没有,教者应明确口述或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让听课者对本节课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导学教案中也缺少重点,难点,这应是教师的失误。
3、学案中规定,本节课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中仅使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
4、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说的少,并且教师语速较快,没有注意听教师的感受。
6、教师评价单一,就是“请坐”,可用一些肯定或激励性语言能更好。
7、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联系没有讲清楚,要理解作者处境写出了此文,而现在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是我的点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评课稿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及反思
薛玉霞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成诵。
2赏析语言,体会感情。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赏析语言,体会感情。
难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导学案
㈠检查预习
1、分组读课文
2、字词正音。
陶 弘(hóng)景 晓雾将歇(xiē)丹阳秣(mò)陵
夕日欲颓(tuí)与(yù)其奇者 3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时:古义: 今义:)
(2)晓雾将歇(歇:古义: 今义)
(3)夕日欲颓(颓:古义: 今义)
(4)古来共谈(谈:古义: 今义)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释义,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一导入
1、导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曾经引起了古今文人墨客无限情思,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庐山的雄奇壮丽;苏轼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陶弘景则用灵动的笔为我们展现了衣服山水美景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答谢中书书》,去欣赏这首流动的山水诗。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示题
答 谢中书 书
①答:回复。
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二、学习目标(课件1)
三、作者简介(课件2)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四、背景提示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说明]
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
五初读课文。(课件3)
(一)你问我答 1给划线字注音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与()其奇者 2解释字义
谈()川()俱备()
未复()与()奇()3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时:古义: 今义:)
(2)晓雾将歇(歇:古义: 今义)
(3)夕日欲颓(颓:古义: 今义)
(4)古来共谈(谈:古义: 今义)
(二)读课文(找生读,齐读,教师适当指点。)
(三)自讲全文(你读我译)
过渡句 大家弄懂了全文的意思,让我们走进山川之美(生大声齐读)
六、读课文(分组讨论你问我答)(课件4)a《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哪一句?(原句)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b作者是如何描绘山川之美的?(原句)
c作者是如何写出一天变化之美的?(原句)
d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原句)[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过渡句 大家弄懂了全文的意思,让我们走进山川之美(生大声齐读)
过渡句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处处让我们感受到美,感受到愉悦,感受到作者的那份自豪,下面大家就把你感受到的美互相交流一下。
七、读美(分组讨论 交流发言)(课件5)1方法指导:发现什么美,美的原因是什么? 2示例
我发现(一句)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了高高的山峰送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见底,“入云”一词写出了山之高,“见底”写出了水之清,短短八个字,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3美点归纳
山水相映 色彩缤纷 晨昏变化(写景)沉醉山水 自比谢公 怡然自得(抒情)
过渡句 面对山水相映色彩缤纷晨昏变化的美景,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沉醉山水(生齐背)
山水相映成趣之美。
[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
九、学以致用(小组推荐最佳作品)(课件6)
你能就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吗?(抓住特征)[说明]感受美,表达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相映 色彩缤纷 晨昏变化(写景)沉醉山水 自比谢公 怡然自得(抒情)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同学们确实也拥有长妈妈拥有的东西,鲁迅先生笔下的长妈妈拥有(伟大的神力)让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陶弘景文章之美带给我们的伟大神力。(生齐备)
课下作业 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教师不要贪多求全,要舍得舍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按照传统的教法,《答谢中书书》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景佳句,体会作者的心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但在45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如本课教学设计抓住一个关键点:赏美景,悟雅情。
总的一点感觉,公开课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但我记忆很深刻的一句话是:作为教师,你上的每节课都是公开课!没有哪节课是隐秘的!篇二: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语文组内教师课后评课记录
曹守连: 优点:
1.王老师从导入到赏析美文,读美文,课堂语言有感染力,整堂课都很有激情。2.王老师的赏析美文环节处理的很精彩,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并且边结合文中的语句边板书,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告诉同学们要把赏析美景的方法用于写作,做到了学与写的指导。
不足:
我觉得从不同角度赏析美文环节用时有点多,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没时间思考。讲课时应侧重基本知识的梳理、归结及整合,重视方法的指导点拨,而不在于具体细节的研讨。
提出建议:
对学生而言,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是难点,尤其是写景的文章,学生对美句的把握不可能那么完美,可点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讨论交流去赏析,教师点拨提升,效果也许会更好。
赵秀丽
优点:
1.王老师的课,上的很实在。一节课目标非常明确。能够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很精彩,既紧密地关联本文的内容,又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致。不足:知识梳理时,只点到了两个知识点:“通假字”和“一词多义”,我觉得有点少。
田秀琴:
优点:
1.王老师的课,导入有激情,图片展示,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齐读写山水的诗句,了解与山水有关的诗词句,把学生带入了山水之境中。
2,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共性的词语“东西、属”进行了点拨讲解,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不足:
1.引导学生赏析完后,教师读,学生看,有点苍白无力。2.缺少对美句的诵读。
提出建议:
1.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应该及时对美句诵读,让学生再一次回到文本,学生会对刚才的赏析更有收获。
2.总结文章时,不要离开文本,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这样学生会全面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不至于纸上谈兵,学生也会很巧妙地用到写作中去。篇三:答谢中书书 说课稿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
张伟焘
一、说教材
《答谢中书书》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名篇。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为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本文作者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富有生机的江南山水图,传达了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表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人生志趣。本文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学好本文,对学习本单元的其他诗文能起到借鉴作用。
新课标中要求:“诵读古代诗文,要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重视积累、感悟和运用。”结合本单元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课文,准确理解、背诵课文。
2、美读课文,学习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准确理解、背诵课文。
2、美读课文,学习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本课的结构特点:
在“读准—读通—读透”的原则下,设计了读美文、赏美点、悟情思三个步骤。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文言文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大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学法指导,来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智者像水一样灵活变通,仁者像山一样坚守。”
细品陶弘景的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检测预习:
通过学生读,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三)解题
书是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理解题目: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的朋友的回信。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六十八字,就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议论抒情,各类皆备,真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四)反复朗读课文: 1.一读,读准字音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二读,读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三读,读通文意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交辉 四时歇 颓沉鳞 竞跃 欲界仙都与康乐 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四读,读出感情
听读课文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学生自由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五)理清课文结构
思考: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四季之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分写
晨昏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合作探究
1、品读文中写景的部分,品味文章描写的景物美。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俯仰结合之美。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
其六:视听互补之美
2、这篇小品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篇小品文。
四、说反思: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第四篇:校园石头文化特色方案设计稿
韶关地区校园石头文化设计方案
一、设计思路:
校园石头文化以组合来设计,不孤立,不单一。根据学校实地考察的石景,结合《弟子规》当中的经典语录,融入《儒林国际文化》五个元素,即:家、孝、仁爱、幸福、国际视野,在石头上面雕刻一些具有警示意义的字句。
二、具体方案:
(二)一楼会议室西侧钢铁雕像旁边
红色行楷:家
此处是学生从宿舍通往教学楼的必经之处,寓意孩子们以校为家,宿舍和教学楼都是孩子们的家。
(三)教学楼西侧花池内 横长石两个
横字书写红色隶书:大-入则孝 小-余力学文 寓意:结合入口处的”家”字,象征一家人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面,孝敬师长。
红色隶书:余力学文
警示孩子们做到大石头的入则孝,也就是先学会做人,道德品质学好之后,有时间多学习,多阅读,爱学习。
(四)教学楼东侧花池内 竖长石
竖立书写红色行楷:知行合一 寓意:警示教师与学生时刻要知行合一,把《儒林国际文化》落到实处
(五)饭堂斜坡处 横长石
横字书写红色正楷:出则悌 寓意:提示孩子们把同学当作兄弟姐妹,在公共场合,例如此处下坡的时候,谦恭互让,不要推挤。
第五篇:《驴小弟变石头》讲述稿
《驴小弟变石头》讲述稿
大司巷小学
王碧君
2013.4
背景音乐:丰收歌纯音乐
(穿上故事衣)一(5)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生:王老师)今天我是“驴”,而且是驴小弟,你们瞧,我捧着小红石子坐在岩石上会发生的离奇的事情呢?且听我慢慢跟你们说。【出示第1页插图】
我的家在燕麦谷的松果路,我亲爱的驴爸爸空闲时喜欢叼着烟斗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我勤劳的驴妈妈总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我呢?有一个嗜好,就是搜集形状和颜色都很特别的小石子。你们说,我的家是不是很温馨呀!(生:是)我也觉得我们日子过得可幸福了。
【出示第2页插图】
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我又像往常一样到郊外捡小石子。我在河边发现了一颗非常特别的小石子。喏,(出示:红石子)就是这颗红得像火,闪闪发亮,圆溜溜的像弹珠儿一样的小石子。这可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兴奋极了,仔细端详这颗小石子时,竟然全身都颤抖了起来。雨落在了我的背上凉飕飕的,(打喷嚏)我不由自主对着天空说:“真希望雨不要下了。”
【出示第3页插图】
接下来发生的事你们肯定会大
吃一惊。雨真的停了!更奇怪的是雨不像平常那样渐渐停下来的,而是突然就停了,说停就停了,雨点还没落到地上就不见了,乌云也不见了,每一样东西都是干的,连太阳都闪着耀眼的光芒,就好像根本没有下过雨一样。真的是太神奇了,简直是不可思议,连河里的鸭子都惊奇得仰起头看这不可思议的太阳,连声说:“老… 老…老天怎…怎…怎么了,怎...怎么回事?”(模仿)
【出示第4页插图】
在我驴小弟短短的一生中,可从来还没有一个愿望这么快就实现过。难道这块红色的小石子具有魔法,莫非„„对,没错。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魔法石。于是我为了验证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我用蹄子拿着小石子,又说:“我希望再下雨。”(表演)话音刚落,黑压压的乌云就过来了,闪电雷声噼呖呖,轰隆隆就来了,大雨就哗啦啦倾盆而下。(语速快,出示音频)【出示插图第5页】
哈哈,今天的运气真不错!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我的驴爸驴妈也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的亲戚、朋友,以及所有的人都可以要什么就有什么啦!【出示句子】
我希望太阳再从天空出现,我希望左后方脚蹄上的一个疙瘩消失,结果都实现了。我还希望我们一(5)班的小朋友全都小背挺得直直的,小眼睛亮亮的,我还希望所有的老师都为我鼓掌,我还希望胡笑娥老师为我们吟诵一首《 绝句 》【出示古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你们瞧,我的愿望都一一实现了。我要马上回家把这颗神奇的小石子让爸妈惊喜一下,我巴不得看到他们的表情,也许,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哩!【出示第6页插图】
我往家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还想着有好多好多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时候,我前方竟然出现了一只高大威猛的狮子。两只眼睛直溜溜地蹬着我,看起来十分饥饿的样子。你们觉得我此时此刻的愿望应该是什么?(生1:让狮子消失;生2:让狮子变成石头;生3:让狮子变成蝴蝶;生4:让狮子变成小菊花;生5:让狮子变成蚊子)。要是我没被吓坏的话,我也想要这头狮子消失,或者希望自己平安地跟爸妈住在家里。【出示第7页插图】
可是我被吓坏了,吓得没办法用心想。“我希望变成石头。”我一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坚硬的岩石。狮子凑近岩石,对着岩石闻了一百遍,绕着石头走了一圈又一圈,迷迷糊糊地说:“我明明看见的那只小毛驴的,也许我饿疯了。”(模仿)
【出示第8、9页插图】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天空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星星,变成岩石的驴小弟我就这样呆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我的身边,但是我没办法去拿,“噢,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可是没有用。我必须碰到那颗小石子才能产生法力,但是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我明白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人发现这颗石子并且希望红石子旁边的这块岩石变成一只驴子。当然了,一定会有人找到这颗红石子,因为它是这么的闪亮耀眼;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这个机会顶多只有十亿分之一吧!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不睡着又能怎样呢?
【出示第10、11页插图】
这时候,驴爸爸和驴妈妈在家里急得要发疯,因为我从来还没有过在吃晚饭的时间还不回家的。“呜呜呜,我的驴小弟到哪儿去了,呜呜呜,往后我再也不说他了。呜呜呜,出了什么事?”他们整夜没睡,担心我出了什么事儿。(模仿)【出示第12、13页插图】
天亮了,他们到处向邻居打听。“猪大伯,你有没有见过我家驴小弟呀?”(生:没有)“鸡大婶,你有没有见过我家驴小弟呀,他昨天下午出去就没回来。”“小狗仔,你有没有见过我家驴小弟呀?”(生:没有,我只是在前天见到过他。)“小马,你有没有见过我家驴小弟呀?”(生:没有)“猪宝宝,你有没有见过我家驴小弟呀?”(生:没有)“驴小弟,你在哪儿?你知道妈妈多担心吗?”驴爸爸和驴妈妈越问越失望,越问越伤心。他们只好去找警察。
【出示第14、15页插图】
警察派出了燕麦谷所有的狗出去搜寻。他们闻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叶的背面;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和溪谷,可是一点线索都找不到。他们也闻过了草莓山上由我变成的石头,可是那气味就跟一般岩石一样,半点也不像驴小弟的气味。【出示第16、17页插图】
同一个地方搜了一遍又一遍,同一只动物问了一次又一次,我的驴爸爸和驴妈妈认为一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了,他们以为再也见不到我了,其实我一直在不到两公里远的地方。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我的驴妈妈整天以泪洗脸,驴爸爸也愁眉苦脸的,耷拉着脑袋,无精打彩的,他们难过极了,觉得这样活下去没什么意义。【出示第18、19页插图】
晚上过了,又是白天,白天过了,又是晚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天气渐渐变凉了,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变红了,像朝霞一样红,把山都染红了。接着,树叶掉了,牧草也弯了地面。我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因为只有不快乐的失望,我想我会永远变成岩石了,我只有接受这个事实,习惯这件事。“哎,我真的不想醒了。我好想爸爸妈妈呀,要是我能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我一定不调皮,乖乖地听话了,哎,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落叶飘飘,带着我的思念,我又沉沉地睡去了。【出示第20、21页插图】
有一天,一只狼坐在我变成的岩石上,“嘷嘷嘷”(模仿)唱歌: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雪花掠过。我何时方能吃上羊肉,我已经饿得不行了,嘷嘷嘷„„”我被狼的歌声吵醒了,睁开眼,一片白。山是白的,树是白的,大地是白的,甚至连天也是白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像柳絮,像芦花,像蒲公英,像玉蝴蝶,可是我的内心只有寂寞在唱歌,悲伤越来越深刻,怎样才能让它停呢!【出示第22、23页插图】
冬去春来,雪融化了。在春天的阳光下,大地又暖融融的。草莓山上漫山遍野的鲜花开放了,有白的、蓝的、粉红的、紫的、黄的、黄白相间的„„五颜六色,好不漂亮!青青的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树木又长出了叶子、嫩芽,露出了年轻的脸庞。
【出示第24页插图】
属于春的日子又一天一天的过,驴爸爸和驴妈妈还是不能从失去我的悲伤中走出来。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对驴妈妈说:“我们要打起精神,驴小弟在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最喜欢在春天去草莓山野餐了。虽然我们的宝贝儿子不在了,但我们还是要像从前一样好好地过下去。我们一起去草莓山野餐吧,散散心!”驴妈妈满脸悲伤,但是在驴爸爸的劝说下,只好同意了。【出示第25页插图】
驴爸爸和驴妈妈来到草莓山上,看到一块有岩石的空地,觉得很适合,于是就放下篮子。驴爸爸将黄色的大遮阳伞撑起,驴妈妈坐在了那块大岩石上。当然,那块大岩石就是我变成的。正在冬眠不愿醒来的我突然感到身体暖 暖的。“爸妈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在这里!”可是,任凭我怎样喊,其实我是发不出声音的,就像石头一样说不出一句话。当然,我的驴爸和驴妈也是不可能听到的。“爸、妈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希望奇迹会发生,可是无济于事。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而他们却不知道我就在他们的身边。
【出示第26、27页插图】
驴爸爸没有目的地四处走动,驴妈妈把野餐摆在我变成的岩石上。有我最喜欢吃的紫花苜蓿三明治、醋腌燕麦、黄樟色拉,还有牧草蜜饯。以前,每天驴妈妈总是精心为我做好吃,细心照料我,可是我再也吃不着了。突然驴爸爸说:“这颗石子真好看,小宝妈,你看,我们的小宝见了,一定会把它收藏起来的,他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时,我完全像驴子一样清醒了,我祈祷奇迹会发生。我听到驴妈妈兴奋地说:“小宝的爸,你知道吗?好奇怪的感觉,觉得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附近。”“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你们日思夜想的驴宝宝。”但是我喊不出声。要是他们知道这颗石子是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魔法石,那该多好啊!【出示第28页插图】
驴妈妈摆弄着小石子,说:“这么特别的石子,这么可爱的五月天,我们的驴小弟肯定会喜欢的。我好希望他能跟我们在一起啊!”“我希望变成原来的我!我希望变回真正的我!”结果发生了什么?奇迹真的发生了,我变回来了!我又变回驴小弟啦!我又变回我爸妈的小宝了!
【出示第29页插图】
之后的情景你想也想得到——我们又是抱又是亲,驴妈妈怜爱地望着我,抚摸着我的头问:“小宝,真的是你吗?我的小宝回来了!妈妈再也不打你,不骂你,只要我们全家能在一起,这就够了!“爸,妈,我认为再也见不 到你们了!幸好,幸好!”我激动,幸福的眼泪就像自来水开关拧开一样,哗哗直流。我的驴老爹呢?欢喜得拍呀,跳呀,驴蹄子一蹦,像弹簧一样蹦得老高呢!【出示第30页插图】
回到家,驴爸爸就把这颗神奇的小石子放进了铁打的保险箱里。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用到它,但是现在说真的,我们还希望什么呢?我们已经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了!
故事讲完了,你们听完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呢!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学生写话
生:我不会离开你们的。生:我爱你们,爸爸、妈妈!
生: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哦!
生: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爱,我也会永远爱你们的。生:无论爸爸、妈妈怎么骂,我都不会离开你们的。生:爸爸、妈妈,你们要开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