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结的力量》教学反思
《团结的力量》教学反思
《团结的力量》是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农夫的八个儿子成天为一点小事吵吵闹闹,不可开交,于是农夫请教村里的长老给他想办法,长老采用折筷子的办法让孩子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从此,八个儿子亲亲热热,团结一心。
看到这篇课文,我想到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长的溺爱,多少有些自私,而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这篇课文正好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于是,如何将这篇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深入到孩子们心中,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想了一些办法。
首先,我以做游戏开始,孩子们从游戏中明白了要团结,这就为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内容作了铺垫,让孩子们明确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团结有关,从而引出课题《团结的力量》。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基本的教学任务,我在课件中出示了自学提示:
1、长老是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
2、在折一根筷子时,儿子们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3、这时长老是怎么做的?
4、八根筷子同时折时,儿子们是什么表情?
5、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折断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呢?
6、这时候农夫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用“— ”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农夫说的话的理解。
让孩子们先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学习任务,然后互相交流,将自己还不会的地方跟同组同学商量,这样,孩子们在不经意中,又经历了一次团结合作的过程。而我,也实现了教学模式中的“自学”“互学”过程。
接着,在检验环节,我让孩子们将学习情况一一汇报,简单的都弄懂了的,一笔带过,稍有难度的,譬如“提示6”中对句子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的理解,允许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哪能理解得那么透彻,就算理解了,在表述时也很难说得那么流畅。这时候,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合作者之一的我也该帮帮忙了,我综合了孩子们的说法,进行了一下整理,列出了一段完整明了的话:单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只要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这样,孩子们在头脑中已随着八个儿子,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最后,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举例说明团结的重要,孩子们的思维比较开阔,说到了做作业时互借纸笔、运动会上的接力、做树叶贴画时的合作等。我顺势出示了“5.12”汶川大地震人们家园被毁、亲人生离死别的图片,以及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民尽自己所能参与救援、慷慨解囊的图片,面对如此惨痛的事实、如此清晰的记忆,很多孩子都哭了。课件停留在“我们在一起”几个大字的画面,我让孩子们再次谈谈自己的感受,孩子们都深刻地体验到:今后,我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人,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团结;团结能帮助我们共度难关;不团结,就什么事都做不好„„
听到这些,我感觉到了欣慰,我想,今后孩子们应该再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跟同学斤斤计较了,他们一定会在学习的道路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甚至在以后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他们应该还会记得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故事。今天,在给孩子们上这一课的同时,我们何尝不是也给我们自己上了一课呢?
但是,回顾自己的这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对语文工具性的一面把握得不够,对句段的理解及文章的朗读训练做得有些欠缺,今后还得加强。
第二篇:团结的力量教学设计
《团结的力量》教学设计说明
操军中心小学
江辉
一、说教材
《团结的力量》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讲述了农夫的八个儿子,从小总是喜欢打打闯闯,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情马吵得不可开交。农夫很伤脑筋,于是请来了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用折筷子的办法教育他的儿子,使八兄弟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3、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三、说学情
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现在的孩子大多时独生子,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孩子们大都比较自私。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四、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读书,品味大儿子八根筷子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农夫对儿子们说的话,让学生们从中有所领悟,受到启迪。
2、在教学中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气氛。激励、尊重、赞赏学生主体的细微亮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
3、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或者合作感悟团结就是力量。
4、拓展知识。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格言或故事
五、说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2、细读课文,引导感悟
3、发散思维,感悟课文
4、总结全文,拓展体会
《团结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3、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一首儿歌《三个和尚》吗?来,跟老师一起唱唱,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为呀为什么?(板书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农夫的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农夫很伤脑筋,于是请来了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用折筷子的办法教育他的儿子。)
二、细读课文,引导感悟
1、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农夫为了自己的孩子,急得哟是睡觉睡不着,吃饭吃不下。你们能以朗读的方式告诉老师其中的原因吗?(指名学生读1、2自然段)看着8个亲兄弟如同8个陌生人,这位可怜的农夫,这位伤透了脑筋的父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9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9自然段。思考: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
3、交流讨论。
(1)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折筷子。)(2)在折一根筷子时,儿子们说了什么?结果怎样?(3)这时长老是怎么做的?(他们还会折断吗?做个实验试一试吧。)(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学生反馈:折不断。)
(4)八根筷子同时折时,儿子们是什么表情?
(5)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折断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呢?(力量单薄、力量强大)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6)这时候农夫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用“——”画记有关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农夫说的话的理解。(单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3、齐读农夫的话。
4、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拔河,合唱,大扫除,集体朗诵,打篮球,接力赛等)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喜讯: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两个无人航天器在近地轨道成功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这足以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其力量之大,大到可以让我们飞天哪!
三、发散思维,感悟课文。
1、导言:大家都明白了长老的用意,那儿子们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2、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儿子们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3、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
4、想像:儿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八个儿子亲亲热热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怎样做?
(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故事,把我们刚才想象的有条理的写出来就是《团结的力量》的第二部了,原来团结的力量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创作也变得简单而丰富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体会
1、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团结力量大,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老师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因为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2、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格言或故事
板书设计:
25、团结的力量(大)
折筷子
一根
轻轻用力
折断
捆在一起
用力折
折不断
“折断筷子还需要使劲吗?哈哈,真是可笑!”一个儿子嘲笑道。果然,他们轻轻一用力就把手里的筷子折断了。
大儿子抢先拿过筷子,两手用力折,脸都涨红了,这捆筷子还是好好的,连弯都没有弯一下。其他的孩子也都很不服气地试了试,可是没有人能把筷子折断。
“孩子们,你们成天争吵不休,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什么都干不成。如果你们八个人团结起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五指兄弟
有一天,大拇指碰到了手臂伯伯,他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您好,手臂伯伯。”手臂伯伯听后很开心,便夸奖道:“你好,大拇指,你是五个手指中最有用的一个了。”大拇指听后,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他找来他的四个兄弟,骄傲地说:“手臂伯伯说我是我们当中最有用的一个。”食指听后,脸色由晴转阴,立刻反驳道:“你不就是力气大点吗?还有你们,有什么用啊?还是我机敏能干而且很勇敢,什么复杂、重要的事都由我来做。”中指不屑地说:“哼!力气、机敏又不能当饭吃,瞧瞧我多漂亮、多秀丽呀,皮肤又红润、又嫩滑。”无名指听后又急又气地说:“你虽然漂亮,可是你华而不实呀。”这时,一言不发的小指吭声了:“你们可别小瞧我,虽然我力气不如大拇指,机敏不如食指,但我也有独到的用处啊。”......有一次,小主人参加电脑打字比赛,五指兄弟都想让其它兄弟知道缺了自己是不行的,于是动作就不协调了,结果让小主人变成了最后一名。经过这件事,五指兄弟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相互道了歉,于是兄弟们和好如初了。
不久,又有一次打字比赛,五指兄弟齐心协力,帮助小主人一举夺得了比赛冠军,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兄弟们知道了只有团结与合作力量才会更大,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水滴兄弟
有一天,河里的水滴正在闲聊。一滴大水滴骄傲地对水滴们:“你们看,我多强壮!不像你们瘦弱枯干的。”小水滴们撇撇嘴说:“尊敬的大水滴先生,闭上您的香嘴吧。如果不愿与我们为伍的话,请您去其它地方显示自己的才能吧!”大水滴说:“多谢!”他神气活现地飘走了。
大水滴飘呀飘,忽然发现一棵快要渴死了的小草。大水滴关心地问:“喂,小草妹妹,你是不是很渴呀?”小草有气无力地说:“是啊……你快救救我吧……”大水滴就钻进小草的根下去了。可是没过多久,大水滴就快要被太阳公公晒蒸发了,大水滴只好无可奈何地飘走了。
大水滴飘呀飘,突然又碰见了一只船。大水滴奇怪地问:“船爷爷,您怎么不到湖里去呀?”船爷爷说:“我身下的水干了,走不动了。你能帮帮我妈?”大水滴说:“好吧!”于是大水滴钻到船下,使出吃奶的劲儿,抬了半天,弄得精疲力尽,船却纹丝不动。大水滴惭愧地说:“船爷爷,真不好意思。您等着,我去叫我的伙伴们。”
大水滴飘呀飘,又飘到了河里。她向伙伴们道歉说:“伙伴们,对不起,我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自以为是。”水滴们都表示愿意原谅她。于是大水滴就把小草与船爷爷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便邀大家一起去帮助小草和船爷爷了。他们来到小草身边,水滴兄弟们齐心协力滋润着小草。小草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救了我!”他们又来到船爷爷的身边,小伙伴们一起努力,齐声喊道:“一、二、三,加油!……”终于把船爷爷托起来了,送到了湖里……
大水滴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团结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第三篇:《团结的力量》教学设计
《团结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4.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准备:
筷子、生字卡、录音机、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实验激趣。
1.出示筷子,让学生分组先试着折断一根,再将四双筷子捆扎在一起让学生折断。
2.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师述: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一根筷子折断,可是都没有把捆扎在一起的四双筷子折断,大家开动脑筋分析了出现这两种结果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我们实验相似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长(zhǎng)老 折(zhé)断 搀(chān)扶
3.同桌互相读,互相检查。
4.小组中分段读。
5.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课文讲农夫的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 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农夫很伤脑筋,于是请来了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用折筷子的办法教育他的儿子。)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找出生字词,自由识记。
2.认读生字词,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识记生字字形。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记忆:
尤—忧 快—筷 弟—递 困—捆 张—涨
(2)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忆: 优—忧
4.你从本课中积累了哪些新词?将它们添加到“我的词语库”中。
5.指导书写会写字:忧、筷、递、折、绳、捆。
四、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农夫请教长老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讨论。
(1)他们的父亲为什么很伤脑筋?“此”是指什么?(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互不相让:兄弟之间谁都不谦让。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解决。开交:解决,结束。交:纠缠、相错。
(2)老父亲为什么日夜担忧?“这事”指什么事?(八个儿子自己只顾自己,像一盘散沙。)老父亲担忧什么?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齐读。
三、理解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
2.交流讨论。
(1)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折筷子。)
(2)在折一根筷子时,儿子们说了什么?
(3)八根筷子同时折时,儿子们是什么表情?
(4)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折断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呢?
(5)这时候农夫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用“——”画记有关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农夫说的话的理解。
3.齐读。
4.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四、发散思维,感悟课文。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儿子们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2.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创作《团结的力量》的下篇并讲给大家听。想象:八个儿子亲亲热热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团结力量大,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老师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因为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团结的力量》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成语或格言,和同学交流。
第四篇:团结的力量
团结的力量
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鸟,它们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它们每年春分秋分进行迁徙,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相互紧接着列队,飞行,或“一”字或“人”字形,长途跋涉。每次迁徙都历经两月的时间,飞行时轮流带头飞行,通力合作,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同伴。它们就是大雁,那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被叫做大雁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的歌声每天缭绕在我们耳边,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更应该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一、团结就是胜利的基础
八年抗战,面对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侵略者,中华民族无所畏惧,以弱抗强,所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终将敌人赶出国门。这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力量。
汶川地震,天灾无情,瞬间剥夺了多少生命,是所有国民在艰难时刻伸出援手;捐钱捐物,前往灾区义务支援;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和他们共度难关,重建家园。这是一个国家团结的力量。
如果说民族国家太大,那么试想军校三年,面对那一次
次困难,一次次艰巨的任务,是七十五名兄弟那种“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气势,是那种“人心齐,泰山移”的力量,让我们将所有的困难踩在脚底,以一往无前的姿态迎接挑
战,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成功蕴含着所有兄弟们的汗水,从中的收获,是难写难忘的片段,那些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流血、一起流汗的时间空间,深深埋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回想起是阵阵暖意。我们取得的胜利是集体荣誉,是自己的光荣,一个集体的成功便是对这个集体中所有人的肯定。如果有人说成功太难,我想只要每人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个集体,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的成功我们无法取得,还有什么样的困难无法度过。
二、团结就是勇气的源泉
熊熊的火灾在草原里蔓延,所有鸟兽都在飞快的逃跑,只有蚂蚁,它们成千万的汇集成一个圆球,向着火线义无反顾的冲去,它们成功了,但也付出了代价。它们知道总会要有牺牲,但是为了这个族群的存活,牺牲了自己又算什么呢。这些小小的蚂蚁汇聚起的勇气,使它们敢于迎向这世界上最猛烈的天灾,是团结给了它们这种勇气。就好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抵挡不住风千百年的吹蚀,留下一道道痕迹。一个团体所迸发出的勇气,敢于迎接一切挑战。
我们感受难道不是最深吗?大一时,第一次野营拉练,全副武装,一天徒步一百公里,兄弟们在武装奔袭时相互搀扶,相互鼓劲,我们一起坚持过了整整一星期;秦皇岛抚宁大火,战友们鼓舞斗志,并肩接受血与火的考验;入校时武装越野考核,多少兄弟是第一次,但是我们不放弃任何一名
同志,不也取得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吗。只要我们兄弟们在一起,有什么样的困难不敢去挑战,有什么样的任务不敢去接受。刚入军校,就迎来学校会操,面对三届老学员,我们无所畏惧,每天练队列都到最晚,练到最累;我们自编匕首操,所有人忍受着每天侧倒几十次的痛苦,努力训练;最终我们打败了老学员队,取得了队列第一,军事科目第二的好成绩。那种团结所孕育的力量,内敛而猛烈,集于一点爆发,那种感觉终生难忘。
三、团结就是不放弃
大家都听过: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把一个木桶比作一个团体,那么可以说一个团体能取得的成就取决于最弱的人,所以有人说把嘴入得踢出团队就好了;但是好比木桶,木板总是有长有短,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发现一个木板短了就放弃它,那么这个木桶就再也不能装水了。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把一起将短木板尽可能的加长,使它能够跟上这个集体。
在队内,七十五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我们不可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每名兄弟都对队里的工作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像钢七连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我们会去鼓舞有些落后的同志,一起努力,使他们跟上前进的步伐,感受到这个团体的温暖。而不是去在那不断的抱怨,不断地提个别人,这样只会使这个
集体分崩离析,丧失所有的战斗力。
我认为这种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精神才是团结的精髓。团结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勇气。三年过去了,我们团结一致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在这最后的一年中也只有继续精诚协作下去,我们才能展示出我们七十五名兄弟的风采,让所有人对我们刮目相看,为自己的军校生活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我一直坚信我们是最优秀的学员队。
兄弟们加油吧!!
第五篇:团结的力量
团结的力量
一.主持人开场引出此班会的主题 同时 郝 将字写在黑板上(PPT第一页)二.打出一些团结的谚语 并让同学们讲出一些谚语
(PPT第二页)三.由主持人说出一些关于团结的故事 若同学知道 则把发言权给同学(PPT第三至八页)
1.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
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
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士可以下令了。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
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瓶口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
2.很久以前,有一个人看到了蚂蚁的壮举:
突如其来的水包围了一小块陆地,那一小块陆地有许多的蚂蚁,是蚂蚁的家园。蚂蚁们对水是很敏感的,因为它们不会水。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们总是能够预先知道,于是就能看到它们浩浩荡荡搬家的场面。但是这一次它们无法预先知道,因为这一次是人祸,那个人挖开了沟渠,要浇灌他的菜园子。天灾可以预知,但是对于人祸蚂蚁们就无法预知了。蚂蚁们爬出了洞穴,一阵慌乱,蚂蚁们秩序了,它们聚拢,聚拢,聚拢成了一个大大的蚂蚁团,这时,水漫了上去,蚂蚁团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风的吹动下,蚂蚁团滚动,在水面上向前滚动。没有一只蚂蚁松手,那蚂蚁团好像向前漂得很轻灵。终于,他们抵达了陆地,它们分散开来,它们一定又一次开始重建家园。
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蚂蚁不想在最外边想在里边安全着,还会有那紧密的蚂蚁团吗?假如有更多的蚂蚁这样想,还会有蚂蚁团吗?他的脑海闪现了一个词:团结。这是他因为目睹蚂蚁的壮举而创造的一个词!他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词啊!
他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的子孙,临了总要说一句:“团结啊!”
他的子孙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们的子孙,临了总要说:“这就是团结啊!”
后来蚂蚁的故事传丢了,一代叮嘱一代:“团结啊!”
3.一群小鸟,为着某种目的,它们决定飞过太平洋.每只小鸟都找来截树枝,它们开始远航.累了,就把树枝扔到水面,这样它们就可以停靠在浮在水面上的树枝稍稍休息而不至于累坏。
一天傍晚,飞了一天的小鸟们好累,于是纷纷把嘴里的树枝扔到水面。停在水面上休息,突然,水底上出现了一条鲨鱼,由于它们的倒影像一群鱼群,所以它慢慢游近鸟群。向它们发起攻击,鸟群纷纷飞起,虽然它们安然无恙,可是由于鲨鱼的捣乱,鸟群急忙飞起来,没
有来得及拿起水面的树枝,使得飘在水面上的树枝被冲散了,有些被鲨鱼咬断了。鸟群把水面上的树枝寻找回来,可是数目并不够,有得小鸟没有树枝,没有树枝就等于没得休息,这样的话根本飞不过太平洋。于是它们有的把两个树枝拼在一起来承受三只鸟的重量,有的就两只鸟轮流用一个树枝休息。在它们团结协作下,跨越太平洋
四.游戏环节
1.盲人盖房;
(PPT第九页)
具体规则:准备2条绳子,两个人配合,一个睁开眼,要听睁开眼的同学的指挥,最后再看一个蒙上眼,摆出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蒙上眼的同学看自己的作品。(标准者获胜)
2.无敌风火轮
一、项目类型:团队协作竞技型
二、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三、场地要求:一片空旷的大场地
四、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五、详细游戏玩法:12-15人一组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团队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将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走边滚动大圆环。
六、活动目的:本游戏主要为培养学员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3.七彩连环炮
一.项目类型:竞技游戏
二.比赛人数:一队六名队员(3男3女)
三.道具要求:气球若干
四.场地要求:空旷的大场地
五.游戏方法:
男女间隔排列,先男后女,以接力的形式,第一名同学跑到制定位置流吹气球,直到吹破。跑回原位置换下一个同学,如此轮换,以二分钟为限,计时完毕时按吹破气球个数记录成绩。
六.竞赛规则:
(1)、男女必须间隔排列(为了增加公平性)
(2)、必须在上一个队员吹破之后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吹,否则将在总个数里面进行相应扣
减。
七.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挑战心理极限,增强对他人的信任。
五.主持人说结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