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诵读
学校:庄市爱心小学教师:徐海燕
六 年 级 经 典 诵 读 教 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1.读诗句。(1)全班齐读。(2)指名读,评读。(3)跟教师读。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1.读诗句。(1)男女生读。
(2)跟读,齐读。(配乐读)(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老师要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开始吧!)
4.检查背诵(奖励“背诵小能手”称号)
5.布置背诵(没有被熟的早读接着背)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齐背)三首《春日》。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所见》《村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
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
《亲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中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一节的内容。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四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3、读一读86页杜甫草堂的诗,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四、读《网开三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读《浦江歌二首》,说一说诗的意思。
六、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是的,大自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看看90页的生活实践,说以说自己的看法。
2、说一说自己的对爱护花草的看法。
七、教师小结
其实,爱大自然要从身边做起,爱护花草树木。
八、自由背诵经典要义。板书:
第三单元
亲自然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 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经典要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范读“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话中的“樊笼”、“返”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学习《寄蜀中薛涛校书》
1、老师范读,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写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
3、说一说诗词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板书:
经典要义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山水画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故事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上节课学习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感悟
1、抽读故事《徽之爱竹》。
2、自由读一读。
3、文章重要讲什么?
4、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读一读课后的《十二月采花》。
三、结合生活实践,讨论交流。
1、情景一:走在大街上,你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废弃的易拉罐。这时,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
2、情景二:家里有很多废旧电池,你打算怎样处理他们?自由发言。
3、情景三:这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乐乐去植物园玩。乐乐带了很多零食。吃完之后,他把垃圾装在塑料袋里,准备丢进垃圾箱。可是临走的时候,他发现地上还零零星星地躺着别人随手扔下的塑料袋。乐乐该拾起别人留下的塑料袋吗?学生讨论。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
五、学习《一剪梅》:读,理解意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经典诵读《论语·雍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诵读中的《论语·雍也》。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说一说,你知道哪一句的意思,能为我们讲一讲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2、学习《登锦城散花楼》:读,理解意思。
四、教师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亲自然》的第三节的经典要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三节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范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礼记·王制》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几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中的“美”、“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中的“春服”、“冠者”、“童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3、“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教师小结
经典要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礼记·王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三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故事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理解故事的意思,能指导自己的行为。课前准备: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较差的地方,进行一次环境小调查,然后填写《环境小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上节课学习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感悟
1、抽读故事《梅妻鹤子》。
2、自由读一读。
3、文章重要讲什么?
4、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交流《环境小调查》。
调查小组名称: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以前的环境:
现在的环境:
变化的原因:
调查结论:
改善建议:
四、老师小结: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三节的经典诵读《论语·述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诵读中的《论语·述而》。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说一说,你知道哪一句的意思,能为我们讲一讲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四、教师小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诵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这首诗明白如画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感受经典
1、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诵读了哪些内容?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学生背。(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诵读古诗词)
3、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二、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师边激情吟诵边)出示古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杜甫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3、学生交流
4、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
5、(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地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三、自读古诗
1、师配乐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你也来吟诵,注意(出示课件)生自由练习
3、谁愿意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请你来。还有谁想来?
我们一起吟诵可以看课本,也可以看着大屏幕。齐读。
四、了解古诗大意
1、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快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结合注释和老师介绍的背景自己来学习学习,有信心学会吗?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画上问号。
2、生自学
3、有不懂的地方吗?(生相互解答,师随机引导)
4、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诗圣杜甫的诗弄懂了,你们真了不起!
6、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快诗”?你懂了吗?
五、深究古诗
1、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2、什么意思?(欢喜地近乎疯狂)
3、再读这个词。
4、诗中的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呢?
预设: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诗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到流眼泪
师:高兴到流眼泪,这是喜极而泣,乐极——生悲,这是喜悦的泪水、激动的泪水、爱国的泪水。把你的这种理解送到句子中,读。
收蓟北这个消息来的怎样?(快)从那个字可以看出?再读这句话。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生:胡乱地把书一卷就不管了,这不是杜甫这位诗圣的风格,他的风格应该是看完后把书卷好,整齐地放回原处,而他却这样做,那是因为太喜悦了。
是啊,对于杜甫这样爱书如命的伟大诗人来说,胡乱地把书一卷,一放,确实不是他的风格,不是因为它不爱惜书,而是顾不上了,他这真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不知——所措,喜若狂
把这种理解再送到文字中,读。(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生:唱歌、喝酒,师:放和纵看出诗人的喜欲狂,诗人这时已是52岁了,这个年龄,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而他却这样做了,这真是得意——忘形!当事人想到能在鸟语花香和妻子、儿女作伴还乡,安享晚年,诗人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再读这句话。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险,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怎样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你怎么理解?
急于想回家,这就是归心——似箭,喜若狂,带着这种理解,再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已跃然纸上,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
指名读。
六、铺垫、感情诵读
到现在为止,可能有的同学还不能体会诗人的惊喜之情,再来看诗人写于安史之乱中的一首大作。
课件出示《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自己读
2、教师简介前四句的意思,问从诗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心情?
3、让我们连起来读这两首诗,感受诗人在大喜大悲之间命运的跌宕起伏、大落大起、大悲大喜。
4、生配乐读。
5、诗人“喜”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相机插入相关古诗帮助理解,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开拓,教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尽展我国古诗文的神奇魅力。
七、背诵古诗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诗人间分别时的情景。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八、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
1、推荐出示古诗《示儿》、《离骚》。
2、学生自由诵读。
3、鼓励学生课外开展诵读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由课堂有限的文本资源和时空开拓到课外的无限自由中去,任人翱翔,有效地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水调歌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咏月诗词。2.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二、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咏月诗词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语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了团团圆圆、甜甜美美的节日,什么节啊?(中秋节)中秋节有怎样的习俗?(吃月饼、赏月)中秋之夜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呢?(又圆又亮)我们一般用中秋月亮的大、圆来比喻什么?(团圆)那么,当月圆之时独在他乡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孤独、寂寞)用曾经学过的诗句概括一下那种心情(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中秋夜思念亲人的词《水调歌头》。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宋代词人,写作时正任密州知州,政治失意,客居他乡,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1.放录音范读。2.学生齐声朗读
3.教师评析: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说明大家已经带着感情、进入角色了。
过渡:这首词不长,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诗词的意境。
(四)发挥想象,再现情境
1.(放背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通译全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诗人的世界,看看诗人对月饮酒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活动。2.再次朗读
过渡:从大家的读书来看,我们正在慢慢走进这首词,正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情感脉搏。
(五)、品位词句,体会诗情,回答问题
上阕: 1.诗人为什么要到天上去?(“问”“欲”,表现他对这现实的不满,想要离开这个现实世界。)2.诗人真要去天上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恐”表现诗人对离开现实世界的顾虑,高处
寒冷,比不上有歌有舞的人间,又觉得还是有歌有舞的人间好,内心充满了矛盾。)(板书:矛盾)
3.诗人后来到底有没去天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阕:
4.过渡到怀人的句子是哪句?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口吻? 6.这种怨后来有没有了?
7.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诗人的怨气后来都没了?
小结完成板书:这首词通过作者一系列的感情变化,由矛盾-消极-积极,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精神境界的-豁达。
(六)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由教师单独选人朗诵,并且点评。最后由全体共同朗诵
(七)听歌
1.让我们带着对诗词的理解,跟着歌声再次走进《明月几时有》。播放,学生轻声跟唱。为加强背诵。
(八)积累
古往今来,人们爱月、赏月,有多少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流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月亮的独特的感情,你能把有关月亮的句子表达出来吗?
由学生个别回答后,出示例句。
(九)布置作业
熟读《水调歌头》,默写后加以订正
第二篇:诵读
爱国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在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精髓,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经典巨作的诵读。
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并配以简单的唐诗和成语
中高年级诵读《论语》、宋词以及成语等,并能尝试运用成语。
四、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周晨读前10分钟;
2、利用每周三晨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3、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措施
1、听,即听录音。
2、读,详见诵读时间、诵读内容。
3、赛,举行诵读经典比赛(10月10日学校分班举行);
4、写,读中品,品中悟,悟后写,写心得体会。
5、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弟子规》书法版(20张)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弟子规》详解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孝悌 次谨信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泛爱众 而亲仁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余力 则学文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孝悌(ti):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友爱兄弟姊妹、亲朋好友、社会大众。
入则孝 在家则要孝敬父母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冬则温 夏则凊 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
晨则省 昏则定 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
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出必告 反必面 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
居有常 业无变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
苟擅为 子道亏 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物虽小 勿私藏 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
苟私藏 亲心伤 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厌恶的事情,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身有伤 贻亲忧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
德有伤 贻亲羞 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亲爱我 孝何难 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
亲憎我 孝方贤 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 谏使更 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怡吾色 柔吾声 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谏不入 悦复谏 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
号泣随 挞无怨 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不离开父母床前;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在外则要友爱兄弟姊妹、亲朋好友、社会大众。
兄道友 弟道恭 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
兄弟睦 孝在中 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 怨何生 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忍 忿自泯 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称尊长 勿呼名 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
对尊长 勿见能 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事诸父 如事父 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做事谨慎。
朝起早 夜眠迟 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
老易至 惜此时 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晨必盥 兼漱口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冠必正 纽必结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
袜与履 俱紧切 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置冠服 有定位 购置穿戴,符合自己的地位和品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衣贵洁 不贵华 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
上循份 下称家 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对饮食 勿拣择 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
食适可 勿过则 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年方少 勿饮酒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步从容 立端正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
勿箕踞 勿摇髀 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缓揭帘 勿有声 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
宽转弯 勿触棱 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执虚器 如执盈 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
入虚室 如有人 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事勿忙 忙多错 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
勿畏难 勿轻略 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斗闹场 绝勿近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话说多 不如少 话多不如话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奸巧语 秽污词 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
市井气 切戒之 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
知未的 勿轻传 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 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
不关己 莫闲管 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若是穿著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泛爱众 博爱大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
人所能 勿轻訾 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勿谄富 勿骄贫 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
勿厌故 勿喜新 不要喜新厌旧;
人不闲 勿事搅 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
人不安 勿话扰 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人有短 切莫揭 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
人有私 切莫说 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
道人善 即是善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人知之 愈思勉 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扬人恶 即是恶 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
疾之甚 祸且作 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而亲仁 亲近有道德的人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查色献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有余力 则学文 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
第三篇:诗词诵读
学科:语文课题:《诗词诵读》备课教师:课型:新授时间:
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词。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宋神宗无丰八年进士。晚年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屡遭贬谪,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秦观少从“苏轼”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学步《花间》,善写相思树类,情韵婉转,犹比秋水;历来被奉为《婉约派》首席,有《淮海词》卷。
2、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
3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通常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当时秦观正在别处任职,和恋人苏小妹聚少离多,备尝相思之苦。秦观是以牛郎织女的鹊桥会,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
二、展示、交流
1、诗文朗诵大比拼,师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查阅资料,理解全诗的意思。《乌衣巷》: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花开点点,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一片荒凉的景象。昔日飞进王导和谢安他们家豪华的厅堂的燕子,现在飞进了普通百姓的家。
《鹊桥仙》: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欣赏古诗。
1、名句赏析: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句。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 ”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四、课堂小结
理解诗歌的主题。
《乌衣巷》:
《鹊桥仙》:
五、当堂检测
1、《乌衣巷》中写寂寞衰败之景的句子:。
2、《乌衣巷》中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从侧面描写时代和社会的巨变的诗句:。
3、《鹊桥仙》中赞叹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诗句:。
4、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来表达爱情观的佳句:。
六、补救清遗预设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经典诵读
诵读国学启蒙经典读物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读《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有感
读完《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读本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经典诵读读后感
读了《中华经典诵读》,我深受启发,它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它的意思是:三军的统帅可以取代之,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树立志向是多么重要!正如我在《史记》中所看到的,陈胜吴广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所以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留下了千秋功业。回头反思我自己,我平时在学习过程总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志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向谁学习,要赶上谁,将来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妈妈常常说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呀?今天,孔子的话似乎震动了我,是呀,没有志向就没有动力,以后学习中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志向:那就是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班级中等水平。我要争取每次多考几分,争取多进步几名,这样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前,我对自己没有目标,于是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我自然就没有了成绩。
‚子曰:‘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据守道德,以仁爱之心为归宿,然后学习技艺,掌握专业知识。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会有努力的力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讲让这些话长记在心,让它们激励我、督促我。
《中华经典诵读》还告诉了我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我平时也没有礼貌,大人们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有时还会和他们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妈妈是为我好,我却不好好听他们的话,不好好学习,还和他们吵架,太不应该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会啰嗦,是因为他们关心我,我还这样,真是太不因该了,以后我一定会听他们的话,再也不和他们吵架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知道了学习要勤学多思。我也要学习不懂就问的精神,学习生活中,我有不懂的题目我不问,不懂就不懂了,随他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我怕问老师和同学,怕麻烦,怕动脑。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直这样,日积月累,不懂的题更多了,直接导致我成绩下滑严重,到最后考试,这不会那也不会,最后考得很差。在家里,我也要多多问家长,但我太懒了,懒得问、懒得想,最终使我成绩惨不忍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子曰:‚古之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告诉我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信用。我有时,会不诚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骗人或做出一些不诚实的事来获取个人的利益,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十分的后悔莫及,我不该做那种事情。
《中华经典诵读》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我将把这本书当成我的一位老师,因为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相信这本书的帮助下我能够努力在新的学期能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进步!4
第五篇:中华诵读
良庄镇中心小学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线,以“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活动和经典诗文课程为平台,努力提高全校少年儿童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的意义
引领全校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形成示范成果,全面推进和扎实有效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具
体表现在: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组织方式
按照“以班级为单位,学校统筹安排”的工作思路,各班自主开展活动,同时骨干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探索中华诵读的最佳模式与方式。
(一)诵读时间
1、每天早上利用早读二十分钟,随到随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每天下午上课之前的十分钟时间,周二、周四学生临摹经典诗文,一、三、五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一年级在学期初,可由教师读给学生听或听录音。)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诵读的氛围
通过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办手抄报、进行再创造。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选拔出明星班级
和个人。
2、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建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读书档案册。鼓励学生多阅读。
4、学生每读完一篇经典诗文向班主任回报,班主任检查学生读的质量,合格后发给一张班级读书之星读书卡,集齐五张后由年级主任检查换发年级之星读书卡,集齐三张年级之星读书卡由教导处检查,合格后颁发校级读书之星证书。
5.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早读情况,教师是否盯班、是否读学校规定内容。
6、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每月上报给学校教务处,在集体晨会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7、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8、每学期学校举办“经典阅读节活动”,可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
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9、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等好做法经验推广。
四、任务及要求
(一)培养师资队伍
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行动中来。学校选拔骨干教师(刘金燕、李芹)参加市、区的统一培训,培训结束后由该教师对全校教师展开二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建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优秀师资队伍,为全面推进经典诵读行动培训、储备人才,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二)开设特别课堂
学校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将经典诵读行动纳入教学课程管理整体范畴,开设经典诵读特别课堂,每周不少于1节课(由教导处把关,各位语文教师自主安排),在师资、课时、教材等方面予以保证。按时订阅省教育厅、省语委组织编写的《经典诗文三百篇》。
(三)注重学科渗透
在语文、数学、品生品社等课程中融入诵读内容;可在地方 5
课程或校本课程模块中设臵经典诵读课时。争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
(四)强化汉字教学
学校定期组织师生积极参加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并按照课标和有关文件要求开设写字课。
(五)注重活动渗透
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利用班会、少先队会及兴趣小组,围绕经典鉴赏、诵读艺术及书写技能培养、展示,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以节日、纪念日经典集体朗诵会、朗诵音乐会、班级诵读擂台赛等活动为载体,多形式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2010年12月——《四季的诗》主题朗诵会。细分为四个子主题:春天的诗、夏天的诗、秋天的诗和冬天的诗。
2011年1月——规范字书写大赛。
2011年2月——指导学生将经典诗文写成工整美观的书法作品,并定期评选优秀作品,在学习园地中张贴展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渗透经典。学校还将在校园和教室显眼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开辟“古诗乐园”、“今日格言”、“精彩段落”等栏目。
2011年3月——通过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中的诵读尖子,进行校级竞赛。
五、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及教科室都要参与到行动中来,具体组织实施。
良庄镇中心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
试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业安 副组长:孙其东
成 员:梁京菊 刘金燕
孙永艳 李文玲 程会安 张志銮
(二)做好宣传交流
学校各班级要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加强交流宣传。学校将分别对每个班级经典诵读、书写、讲解、演唱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组织各位语文教师对已形成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交流沟通,以促进经典诵读行动取得实效。
(三)活动成果展示
学校拟于2011年3月份,组织 “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和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集中表彰一批先进班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四)总结工作经验
学校将于2011年5月前后,对各班工作进行验收,各班要写出总结报告,上报教科室。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布臵进行各项评优工作,择优选拔、推荐国家级和省、市、区级优质课评选人员,优秀教师及优秀科研成果。国家级优质课可进入“中华 7
诵〃经典诵读行动”资源库;优秀教师将纳入“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名师人才库;优秀学校优先参选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岱岳区良庄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良庄镇中心小学 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岱岳区良庄镇中心小学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