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琥珀简介
琥珀简介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矿物。形状多种多样,多是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
琥珀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或半透明。在150℃时,琥珀会软化。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琥珀是一种古老的宝石饰品材料,作为宝石,也有近6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希腊和埃及的许多古墓中,都曾出土过用琥珀制成的饰品。古罗马的妇女,有将琥珀拿在手中的习惯,其原因是在手掌的温度下,琥珀受热能发出一种淡淡的优雅的芳香。古罗马人赋予琥珀极高的价值,一个琥珀刻成的小雕像比一名健壮的奴隶价值都高。琥珀还能够消痛镇惊,有的地方常给小孩胸前挂一串琥珀,以此驱邪镇惊。
第二篇:琥珀农业简介141016(推荐)
天水琥珀旱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天水琥珀旱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甘肃金岳银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二〇一三年六月,现有职员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人,涵盖工程、畜牧、种植、酒店等各类技术人才。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有生态农业基地种植、生态养殖、苗木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新农村建设及生态酒店建设等。
天水琥珀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是由甘肃金岳银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策划和投资建设的,集生态农业种植、生态养殖、杂粮收购、加工和贸易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生态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商务休闲、及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开发的利民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畜禽放养区、杂粮蔬果种植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休闲观光旅游区等。可为甘肃省及天水市生态农业的高效示范和推广,奠定基础、扩大影响,并且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农业综合开发功效。树立农业产业化的标杆和典范。
该项目被列为麦积区2014年50大重点项目之一,同年我公司被麦积区政府评为麦积区龙头企业。产业园项目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商务休闲、生态酒店、新农村 1
建设等5大功能。工程共分为三个周期,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000余万元,已在韩家沟村建成下屲子度假休闲体验山庄一座,目前已进入运营阶段;养殖基地建设猪舍四幢、鸡舍两幢、孵化室一幢,现已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4000余平米。新建鸡舍、猪舍各2幢、羊舍、牛舍各2幢、野鸡放养区3处,项目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8000余平米。新建能容纳200余人就餐的餐饮文化长廊,以及体现当地人文历史的百米文化长廊,斥资百万元硬化道路6公里,方便百姓出行等工程。计划在全乡流转土地2万亩,种植小麦、荞麦、苹果等各类杂粮农作物及水果;征地900余亩,建设生态酒店、新农村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目前征地手续正在办理阶段。
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拟打造甘肃省第一家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前期已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人,全部建成后将新增职业农民1000余人,解决常年务工岗位2000余个,安置新农村农户500余户。项目所在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收到8000元以上,年产值2.38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税收4000多万元。项目将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民、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双赢”局面。
为了加强公司种植、养殖、及生态酒店经营管理,稳步
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安全管理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公司制定了“抓质量、促生产、创名牌、树信誉”的企业战略,树立了“质量管理至上、安全生产为本、规范文明办公、贯彻责任管理、全面依法履约、积极竞争市场”的企业精神,确立了“创优质名牌产品、交用户满意用品”的企业质量目标。
农村市场无限广阔,天水琥珀旱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本着建设家乡、富民就业、回报社会的原则,力争使公司迈入快速发展轨道,为天水乃至甘肃省树立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
二〇一四年十月
第三篇:《琥珀》说课稿
《琥珀》说课稿
《琥珀》说课稿1
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或不知道)
生:知道。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琥珀”,(板书并指点学生读准课题,之后出示“琥珀”片)
琥珀大多呈浅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褐色的,可以做装饰品,老师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仔细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琥珀的样子。
(二)学生描绘琥珀。
(这样通过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展示琥珀图片给学生清晰印象。让学生初步见识琥珀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打开书,看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回忆,前面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你一定还记得这篇童话在写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由实在事物进行合理想象。
师:那我们这篇课文是否也有这一特点呢?
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写实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读课文时别忘了做上记号,15分钟自由读课文。
(三)自学过程
(以前介绍过高效读书法①看课题,提问题②接提示,归问题③初读文,读通顺④再读文,理内容⑤细读文,深研究。并且介绍过读书时的六种圈点符号:字加点,词横线。重要句,波浪线。分部分,双竖线。划层次,单竖线。疑问处,问号现。六种符号要记全。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正体现了自主教学的特点,而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这一任务并不难。)
(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巩固前面学到的学习方法,而且能自觉吸收“活”知识。)
(四)师生交流,互动互学。
师:好极了,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认真,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生: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苍蝇是飞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苍蝇,刹那间,蜘蛛和苍蝇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师:刚才,同学说这件事很巧,你发现了吗?究竟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刚、突然、刚好、一齐等这些词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极了。
师:你读一下这段突出巧极了,试试看。
生:读。(师指点生读,读出感情。必要时师可范读)
师:咱们接着交流所得好吗?好,接着来。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苍蝇很可爱。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作者这样描写小苍蝇(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里快乐地飞舞。)
生:老师,我也同意这个观点,第四自然段写道(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说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
1、有松柏树。
2、夏天,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松树林。
3、蜘蛛和苍蝇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
4、松脂不断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还需两个条件:
1、经过漫长的时间,
2、地壳变动。
师: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同桌交换一下意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桌互相复述,看谁说的好。
(生练习复述之后师点同学复述)(略)
(此处,展示课件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清晰、形象的认识,他们刚刚十二、三岁,新奇感占优势,看看动画,肯定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怎会不活跃呢?同桌互相复述,给每个孩子同等的锻炼机会,活动面广,正符合现在提倡的课上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的思想。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贴近学生成为他们喜欢的伙伴、合作者。)
师:你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高见?
生:我发现科学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的发现过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
师:同学们同意吗?如果同意说说理由。(找学生读14—17自然段,再阐述理由)
生:儿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才发现了琥珀。如果换了大人他即使踩着硬东西也不一定挖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识货,知道这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琥珀才被发现。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实。
(五)学生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收获,那么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1、书中说“一个小苍蝇”为什么不说“一只小苍蝇”?
2、第8自然段中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为什么不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汗珠里”?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有价值。那究竟为什么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说过作者把小苍蝇写得很可爱,他是不是有意用“个”而不用“只”更能体现小苍蝇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苍蝇的可爱。
生:我同意,作者其实就是把苍蝇当成了可爱的小生灵,就好象是人一样。
师:也许正如同学们所说,我赞成同学们大胆的推测。第二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我认为用“汗珠”更合适,因为当时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老松树一定很热。
生:我认为用“泪珠”好,作者这样写是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动。
生:用“汗珠”也是拟人句啊。
生:我认为用“泪珠”更合理,老松树是多么不情愿看见两个小东西被自己伤害啊!
师: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而感到欣慰。其实我觉得作者用“泪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后的同学所说他多么不情愿伤害两个小东西呀,这充分体现了老松树人性的善良。如果你愿意用“汗珠”的话,让它出现在你的故事中。
(六)学生总结一节课所得。
(让学生把一节课的重点总结、归纳是个好办法,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 于老师了解学生课上所得)
(七)听录音再次欣赏这个故事。
(八)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熏陶,便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九)拓展统习
师:这是科学家的想象,那么你们这些未来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是不是有更生动、更精彩的设想呢?发挥想象也写《琥珀》,千万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学根据。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
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习习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 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a、我们知道了由松脂球形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意图:在已有的文字教学的基础上,再次用动画展示琥珀完整的形成过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那这块琥珀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
[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习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意图: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 恐龙、大象等。
[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说课稿3
《琥珀》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想象的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前我先对上课时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对琥珀有了一个了解,谁说说什么是琥珀呢?在学生说出琥珀的概念时,紧接着问本课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琥珀?学生回答是同时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琥珀。这时我又过渡性提问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发现的呢?引起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琥珀的发现部分时让同学们读课文15-19自然段的同时。提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说明了什么?这时同学们说琥珀是渔民带着儿子在沙滩上经过时,儿子踩着了琥珀并把它挖了出来。渔民认出这是一块琥珀,并说是一块很少见的琥珀。我进行小结一块琥珀同时裹着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说明这块琥珀是不可多得的,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
2.学习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
学生读课文20自然段。提问:这块琥珀有着怎样的科研价值?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的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苍蝇和蜘蛛了。在学生汇报后理解词语“推测”。通过理解推测导入琥珀形成部分的学习。
(三)学习琥珀的形成部分
在学习琥珀的形成部分是我首先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是有条件的,琥珀也不比例外。已经知道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要想知道琥珀的形成就必须知道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在讲解中让同学们理解松脂球形成必须的四个条件:1.松树林。2.夏天---松树才分泌松脂。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讲解的同时板书。在学生理解松脂球的形成后再讲解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化石的形成同样也需要四的条件: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淹埋。再讲楚松脂球形成化石以后这篇课文也就接近尾声。于是我进行了总结。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时的掌握情况。我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了考察。
另外,在上本节课是我没按课本安排的顺序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发现,琥珀的研究价值去讲解,而是先讲琥珀的发现,研究价值,最后讲它的形成。我个人认为这样更能引起小学生的球知欲,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大自然探索精神。
《琥珀》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琥珀》。
一、说教材A
1、教材简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精读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粘稠、详细”等词语,积累“美餐、热辣辣、淹没、冲刷”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图片、动画展示形成过程)来深入理解课文。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初读感知——简述形成——感受奇异——小结背诵。
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又与文章中心紧密相连,因此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谁发现的?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这一环节包括:检查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分段。在对文章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可采用画箭头、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简述琥珀形成过程。(主要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指名上台板演或简述。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而显得活泼生动。第一课时宣告结束。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奇异。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从课题中的“奇异”二字入手先理解“奇异”的意思:跟平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异。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层深导,感受“奇异”。
1、透过样子,感受“奇异”。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观察课件(琥珀图片)。
2、揣摩形成过程,感受“奇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把关键词“松脂球——化石”板书出来。下面我们再认真地读读文章第一大段,看看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让学生边读边画。第三步: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琥珀形成过程,再找学生补充,教师板书。第四步动画演示形成过程。
3、谈论“发现”,感受“奇异”。我们学习第二段,看看琥珀的发现是否也存在一种巧合呢?让学生齐读,引导找出答案“赤着脚”。
4、分析推测,感受“奇异”。那么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异呢?读第十八自然段,学生体会。理解“推测”的意思:从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再让学生分析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松脂球形成化石等相关知识,琥珀的样子,发现琥珀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小结课堂,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思考,讲述。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写写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说课稿5
《琥珀》说课稿
西渠完小 白国本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介绍琥珀的科普文章。文章大致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内容。
2、会读写“琥珀、飒飒、拂拭、澎湃、黏稠、松脂”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
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三、设计理念:
1、、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议、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琥珀欣赏:(课件出示琥珀视频)
2、设悬,教师导入: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初步了解,再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课文中的字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新课时首先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并且强调学生易写错、难写的字,提醒学生在今后运用的时候不能写错。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一定的自学能力,读课文后我提出了两个小问题(2、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课文中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从而了解学生读书的效果和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情况。
(三)、学习琥珀特点部分
通过学生的看,通过学生的读,通过学生的说,以及学生的概括从而充分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2)、课件出示模拟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点拨学生朗读描写事情凑巧的段落。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同桌之间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
3、小结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五)、谈体会、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力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五、课后反思
《琥珀》说课稿6
一、说教材
《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指导正音,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怎么把这个字写得工整好看?学生交流、讨论写字的发现,我再根据情况做写字指导。
(三)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五)感知琥珀的形成
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六)感知推测,体会珍贵
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3.体会琥珀的价值。(琥珀对历史的完好保存、对科学家研究的意义)
(七)拓展实践
1.实践演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2.拓展阅读:课下读一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自然奥秘。
(八)课文小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合理的想象,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按行文顺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了解科学家推测的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的价值。
《琥珀》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来如意,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琥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异的琥珀》是六年制小学s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主题的一篇精读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粘稠、详细”等词语,积累“美餐、热辣辣、淹没、冲刷”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图片、动画展示形成过程)来深入理解课文。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初读感知——简述形成——感受奇异——小结背诵。
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又与文章中心紧密相连,因此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谁发现的?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这一环节包括:检查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分段。在对文章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可采用画箭头、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简述琥珀形成过程。(主要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指名上台板演或简述。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而显得活泼生动。第一课时宣告结束。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奇异。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从课题中的.“奇异”二字入手先理解“奇异”的意思:跟平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异。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层深导,感受“奇异”。
1、透过样子,感受“奇异”。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观察课件(琥珀图片)。
2、揣摩形成过程,感受“奇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把关键词“松脂球——化石”板书出来。下面我们再认真地读读文章第一大段,看看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让学生边读边画。第三步: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琥珀形成过程,再找学生补充,教师板书。第四步动画演示形成过程。
3、谈论“发现”,感受“奇异”。我们学习第二段,看看琥珀的发现是否也存在一种巧合呢?让学生齐读,引导找出答案“赤着脚”。
4、分析推测,感受“奇异”。那么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异呢?读第十八自然段,学生体会。理解“推测”的意思:从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再让学生分析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松脂球形成化石等相关知识,琥珀的样子,发现琥珀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小结课堂,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思考,讲述。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写写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21课,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推测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的,明白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4、复述故事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认读、识记、组词、听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的工具书来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练习和指导,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与交流,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以及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和发现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2、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奇异的琥珀
2、教师谈话设悬:
谁知道什么是琥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直接叫琥珀而要叫奇异的琥珀?这琥珀奇异之处在哪里?【意图】(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预习课文:
1、带着刚才的疑问去预习课文。
2、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新词。
3、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分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与反馈:
1、生字新词的检查:
(1)指后进生拼读生字,其余的学生认真听,然后指学生为其正音。
【意图】(让后进生参与学习中来,摸清班上学生拼读生字的能力。)
(2)指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的学生在稿纸上听写,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意图】(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3)指学生上黑板为生字组词,其余的在稿纸上组词,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朗读的检查:
(1)指几个学生朗读随机指定的段落,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并在有误的地方做上记号,为评价朗读做准备。
【意图】(检查学生是否对课文的任何一段话都比较熟悉。)
(2)学生评价朗读。
【意图】(检查学生听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对课文内容理解程度的检查:(见预习要求)
(1)各小组选举代表发言。
(2)各小组学生互相补充。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读、想、写、说等各方面锻炼学生。)
(四)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表现好评的组和学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意图】(肯定和批评并行,让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五)课堂练习:
1、同学互相听写词语。
2、同学互相朗读课文。
【意图】(当堂学习当堂掌握。)
《琥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第四篇:琥珀_教案
琥珀蚂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ī)渗(shân)拭(Shì)澎湃(pãng pài)(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án)黏稠(zhān)黏贴(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二、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ī)渗(shân)拭(Shì)澎湃(pãng pài)(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án)黏稠(zhān)黏贴(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结构:变序式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略)(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略)(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见实录)(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略)(五)回到第四段(略)(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略)下面是步骤(4)教学实录: 师: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学生活动)生:这段的第1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第1小节说明不了什么,不应该分开。我认为应该分到“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层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师: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看来,除了你(指着生),其余同学的意见一致,你还坚持你的意见吗? 生:我分错了,刚才没仔细读课文,忙着举手。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分法。板书:松脂球 化石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学生活动)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板书:夏天
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师:为什么? 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师:有道理。补上。板书:阳光强烈。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学生活动)生:有三处:1太阳暖暖地照着;2太阳照得火热;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师:对。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生:我认为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师:有道理。板书:松树林 还有呢? 生: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师:找得准。(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师:大家设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生: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师:我看可有可无。一大滴已经把它们包住了呀!生: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师:讲得好。板书:松脂继续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独立赏析课文)生:“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生: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生: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生:“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
生: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生:“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生:“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生:“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师: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层。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 生:《黄河象》
师: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生:大象陷进淤泥里被河水淹没了,它的尸体腐烂了,还有棗 师:(板书:被淹 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谁来补充? 生: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板书: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
师:对。四个条件。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学生活动)生: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师:(板书:松树林 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生:老师,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师: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生:“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师:对。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段,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生:两层。师:第一层讲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师:第二层讲----生:化石的形成
师: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生: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师:想想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第五篇:《琥珀》说课稿
《琥珀》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琥珀》(板书),下面我将对本课理解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琥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及课文的特点,以及小学六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琥珀是怎么形成的。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3.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本文是一片科普类文章,因此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则成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2.虽然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成熟,较难区分真实的场景和想象的场景,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四、说教法学法
1.《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两种教学方法: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以及思维能力。并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
2.在学法上,《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之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伊始,我将播放琥珀视频,通过这种直观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了琥珀的特点的同时引入新课:琥珀(板书)。
2.并设置悬念: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为了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问题:一是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二是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三是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四是从“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认识这颗琥珀。学生围绕以上几个思考题展开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
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上台演示,一名同学画图,另一名讲解。通过画情节曲线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理解文意。
2.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在自读、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教师要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其他组的同学判断:哪些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哪些不是。(板书:松树在高温下分泌松脂;松脂被掩埋并阻止被分解;需要很长时间变成化石)
3.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
(1)当学生说出渔民和儿子在海边发现琥珀是真实的描述后,或者说出前面两只小虫被松脂淹没的过程是想象的情景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可提示学生列表,对照前后两部分,从而更加清晰地分辨真实和想象,例如琥珀里面有苍蝇和蜘蛛,苍蝇是蜘蛛的猎物,可推知当时的蜘蛛正准备猎食苍蝇,还没吃到。
(2)在学生交流了所列的表之后,我会进行小结:想象部分虽然写的是主观活动,但是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真实存在为依据的。我会举例说明:如可以想象得到父母得知自己考了好成绩后会怎样。
4.从生命的角度认识这颗琥珀
(1)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以读促悟,体会时间的漫长和飞逝,以及没人关注的两只小虫留下来了,变得很珍贵、很有价值,再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教师小结:生和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
整个环节都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读、小组讨论交流和汇报,并把评价与竞赛游戏相结合,根据小组之间的评价进行加分,不仅创设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