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琥珀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1琥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1琥珀教案》。

第一篇:11.1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爱科学的精神。

2.了解说明文多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故事的探究,对词句的品味,学习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奇异的琥珀》,齐读课题。琥珀是天然的树脂化石,从“奇异”这个词我们明白了什么?(这琥珀一定非常稀少、罕见、与众不同。)

2、这琥珀奇异在哪呢?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的语句读一读。

3、读了一段文字,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4、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块奇异琥珀的来历。

二、探究形成

1、自主思考:快速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认真思考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将形成过程按先后顺序找到相应的句子并标上序号。

2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答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语句来作为依据)

3、通过大家智慧的碰撞,我们找到了琥珀形成的条件。综上所述,我们来高度概括一下形成琥珀的四个条件?

条件一:必须是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条件二:苍蝇和蜘蛛必须恰恰在松脂滴的时候被包住。

条件三:松脂必须继续滴,积成一个松脂球。(重重包裹)才能形成松脂球。条件四:必须要被埋在泥沙下,经历漫长的岁月,才能变成琥珀。(板书:热 渗 包 滴 积 埋 变)

4、师:看着这些关键词,请你用上“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把琥珀的形成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5、小结:表达时既可以从正面说(只有),也可以从反面说(没有)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科学家严谨周密的推理过程,我们通过提炼这些重点词,抓住琥珀形成的主要条件,这就是概括,运用概括的方法我们就把长的文章读短,把厚厚地书读薄了。

三、感受生动

1、小小的一块琥珀,经过科学家想像竟推理出一万年前发生的事,有依的据,环环相扣,我们不得不佩服科学家的推理严密而准确的。(板书:严密准确)这个推理通文学家的想像又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轻轻松松中了解关于琥珀的知识呢,文学家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2、自主感悟:画出你喜欢的重点词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书上批注。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读得有情有趣。(师: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记号是思考的痕迹,谁思考了谁就有收获)

3、学生汇报读书体会(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1)描写天气的句子 a课文几处写到天气。

b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三个词语程度在逐步加深,仿佛让我就能触摸到那强烈的阳光了,读这三个分句,让我们感受到天气越来越热,读出气温的变化)

(2)苍蝇和蜘蛛必须恰恰在松脂滴的时候被包住。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词最重要?(刚、突然、一大滴、一齐、包)包能换别的词吗?裹,盖?盖是从上往下,盖住头可能还露出脚呢,而包,则是把全身完全包裹住了。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描写生动传情。

b指名读:读的时候,突出这些重点词,真是千载难逢的机缘巧合啊,为我们重现在下那个瞬间。齐读这个段落。(3)描写苍蝇 a女生读。

b抓住小苍蝇的动作、样子读出苍蝇的快乐,把自己当成小苍蝇,配上合适的动作来读。(我也感觉到小苍蝇的快乐,可因为太快乐了吧又或许是飞累了,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也才有了这块奇异的琥珀。)c齐读。

(4)蜘蛛。(你为大家创造了偷猎者的形像,很有个性的解读。a男生齐读

b蜘蛛: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我们仿佛看见一只馋嘴的蜘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c齐读

(5)老松树的泪珠

a把泪珠换成汗珠,你觉得好吗?你从“泪珠”一次读出了什么? b看到小虫子在粘稠的松脂里前俯后仰,绝望地争扎,两个生气勃勃的小东西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凝固了,不禁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原来文字里还饱含着浓浓的情呢。我们再读这个句子,把自己对两个小生命的消失的同情都读进在了老松树的眼泪里了。

4、小结:作者用大量拟人的描写手法,赋予了苍蝇、蜘蛛、乃至老松树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就好像读到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人一样,读起来觉得特别有意思,十分亲切。文学的描写不仅生动而且传情(板书:生动传情)

四、全文总结: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说明文通常用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等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的独道之处就在于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深入浅出的将科学道理传达给读者,不仅有科学的推理,更有幽默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乐趣,更让我们学到知识,这儿童科普读物的魅力所在。使更多的人喜欢科学。

五、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黄河象》

板书设计:

第二篇:琥珀教案1

《琥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文题目:琥珀

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

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2、好!说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

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 松脂球松树毛琥珀 苍蝇、蜘蛛地壳变化 △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 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 父亲识别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四、总结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 ⑴一问一答⑵大胆介绍⑶评比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七、作业(出示课件)

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附:板书计划 24琥珀

松脂球

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第三篇:琥珀_教案

琥珀蚂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ī)渗(shân)拭(Shì)澎湃(pãng pài)(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án)黏稠(zhān)黏贴(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二、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ī)渗(shân)拭(Shì)澎湃(pãng pài)(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án)黏稠(zhān)黏贴(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结构:变序式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略)(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略)(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见实录)(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略)(五)回到第四段(略)(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略)下面是步骤(4)教学实录: 师: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学生活动)生:这段的第1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第1小节说明不了什么,不应该分开。我认为应该分到“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层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师: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看来,除了你(指着生),其余同学的意见一致,你还坚持你的意见吗? 生:我分错了,刚才没仔细读课文,忙着举手。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分法。板书:松脂球 化石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学生活动)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板书:夏天

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师:为什么? 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师:有道理。补上。板书:阳光强烈。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学生活动)生:有三处:1太阳暖暖地照着;2太阳照得火热;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师:对。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生:我认为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师:有道理。板书:松树林 还有呢? 生: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师:找得准。(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师:大家设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生: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师:我看可有可无。一大滴已经把它们包住了呀!生: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师:讲得好。板书:松脂继续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独立赏析课文)生:“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生: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生: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生:“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

生: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生:“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生:“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生:“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师: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层。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 生:《黄河象》

师: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生:大象陷进淤泥里被河水淹没了,它的尸体腐烂了,还有棗 师:(板书:被淹 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谁来补充? 生: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板书: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

师:对。四个条件。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学生活动)生: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师:(板书:松树林 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生:老师,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师: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生:“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师:对。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段,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生:两层。师:第一层讲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师:第二层讲----生:化石的形成

师: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生: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师:想想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第四篇:琥珀教案

课题 20 琥珀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和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文章首先介绍了大象骨架的外观形态,接着叙述了科学家对大象化石来历的假想,最后交代了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

教师搜集的有关资料 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昆虫又是如何进入到琥珀中去的呢?原来,当古代可分泌树脂(胶)的树木被折断枝条的时候,树胶就从伤口中流出来,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嗅觉灵敏的昆虫。当昆虫与树胶一接触,它就被牢牢地粘住了。而树胶仍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把昆虫包裹得严严实实,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也就幸免于细菌的分解作用,而完整地保存下来。随着年代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原始森林被埋在地下,树木变成了煤炭,而一团团树胶就变成了透明的化石。所以,琥珀实际上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物所形成,是一种遗物化石,而琥珀中的昆虫则是一种身体未变的遗体化石。

还有,你听说过鱼儿“游”上山的故事吗?现在就请你看看“游”到喜马拉雅山峰上的鱼龙吧!鱼龙是古代海洋中成功的一支,是海洋鱼类的劲敌。在1964--1968年,我国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许多鱼龙化石。这是世界现知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产地。那么它是如何“游”到喜马拉雅山上的呢?原来产有鱼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距今2亿1千万年前。当时,喜马拉雅地区为一片汪洋大海,并与地中海相通,以后随地壳运动而上升为平地、山峰,而原来埋

在海底的鱼龙也随着地壳的上升而“游”到了山上。喜马拉雅是一条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着。从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研究生物进货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古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证据。

琥珀品种颜色变化繁多,而不同色系的琥珀又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金珀聚财,血珀避邪,珀、密蜡是药珀等等”,从传统习惯上来讲:透明的称为琥珀,不透明的琥珀称为密蜡。如依据专业角度来讲的话,黄色系的称为金珀;红色系称作血珀;蓝色系称为蓝珀;绿色系称为绿珀。而正常光线下是黑色,在强光照射下透出红色的是瑿珀。古籍中载瑿珀为“众珀之长、琥珀之圣”。还有内含昆虫、树叶等包裹体的就是极珍贵的虫珀!密蜡的划分主要有受地热影响变为红橙色的以及半透明的琥珀称为金绞;还有就是很少见的象牙白、孩儿脸等等。

一、琥珀是世界上唯一将生物保存其中,历经千万年依然完好如初的宝石。

二、已知宝石种类中最轻盈的宝石。

三、最古老的宝石。(琥珀是已知不分国家、不分文化、不分地区,已流行有7000年之久的宝石)

四、色彩最丰富却又最中性的宝石。(琥珀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能佩戴的一种宝石)

五、琥珀是任何一种宗教都信仰的宝石。(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关于琥珀的形成经过,科学家从两方面进行了想象。

(1)松脂球的形成。离不开4个条件:第一,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第二,是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第三,有苍蝇,有蜘蛛,而且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他们裹住。第四,松脂不断下滴,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

(2)松脂球变成化石。同样也需4个条件:第一,要很长时间。第二,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下沉,海水渐渐漫上来”。第三,那片松树林被海水淹没。树被连根拔起。第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是由琥珀的特点推测出来的。而《琥珀》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先写琥珀形成的时间,接着写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又写琥珀的发现过程,最后写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侧记

一、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4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5、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深入探究课文

三、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1、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2.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3角色朗读

4感情朗读课文 5学生质疑问难

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有关琥珀的小知识。板书设计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教学思 《琥珀》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一、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二、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和谐发展

在学生视、听幻景后所讲述的问题既不具体,又不完整,因为这个阶段是初步的无意识记,学生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为此,庞老师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这个学习过程,使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而进入注意的中心思想,这样,学生获得和输出的信息,都是系统、完整、具体的。这种“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和谐发展”,达到了长期记忆的目的。

三、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第五篇:教案琥珀蚂蚱

57琥珀蚂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会用“新鲜”、“一样”造句。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常用词语造句,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指导学生看插图:

图中的谁?在哪儿?在干什么?

2、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提出生字新词:

琥珀 作伴 虽死犹生 熬化 凝固 细砂 打磨 成功

爱不释手 融进 创造

4、教学生字。

5、理解词语的意思:

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可以做装饰品。

伴——同伴。

虽死犹生——虽然死了,如同活着。

熬——把东西放在容器里久煮。课文中指把松香放在容器里熬化。

凝固——由液体变成固体。

细砂纸——实物演示。

打磨——课文 中指用细砂纸磨人造琥珀,使它光滑。动作演示。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结合课文理解。

爱不释手——喜欢地舍不得放下。

融——融合的意思。课文中的意思是:

创造——课文中指做出新东西。

6、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写词语。

2、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默写词语:

琥珀 爱不释手 创造 打磨

二、新授。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小蚂蚱是怎么死的?

(3)指名答,小结。(4)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讲“我”捉到一只小蚂蚱死了,“我”心里很难过。

3、教学第二自然段。(1)师范读。(2)提问:

a、看到死去的小蚂蚱,“我”想到了什么? b、“我”是怎样做人造琥珀的?(3)带着上面的问题再读课文后回答。(4)小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讲“我”要让小蚂蚱虽死犹生,动手做人造琥珀。

4、教学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三自然段。(2)理解句子意思: “成功”指人造琥珀做成了。

“劳动”是讲“我”自己动手想出来的。“感情”是指“我”对小蚂蚱的喜爱。

(3)小结:第三自然段讲“我”十分喜爱这块裹着小蚂蚱的人造琥珀,表达了“我”对自己劳动、创造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我”对小蚂蚱的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试背第二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讲“我”做了一块人造琥珀,表达了“我”对自己劳动、创造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一、第1题。

1、出示题目:

默读课文,说说“我”是怎样做琥珀的。做成功后,“我”的心情怎样。

2、默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小结。

二、第2题。

1、出示题目: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指名回答。

3、小结:

课文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我”捉到的一只十分可爱的小蚂蚱死了,“我”心里很难过。

第二自然段讲“我”动手做了一个人造琥珀,让小蚂蚱虽死犹生。第三自然段讲人造琥珀做成功了,“我”十分喜爱这块裹着小蚂蚱的琥珀。

三、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作业。

第1、2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默写第二自然段。

2、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第3题。

1、出示题目。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做个人造琥珀,让它虽死犹生!(“它”指什么?“虽死犹生”是什么意思?)

它融进了我的劳动、创造和感情啊!(“它”指什么?“劳动”、“创造”、“感情”分别指什么?)

2、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3、想想括号里的问题和上下文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4、指名回答。

5、小结。

三、第4题。

填空,再读一读。

(1)我在()中捉到一只()颜色的小蚂蚱。

(2)我()做了一个小盒子,()把蚂蚱装进盒子,()把熬化的松香倒进盒里。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后再读一读。

四、第5题。

1、出示题目: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新鲜„„

一模一样„„

2、读课文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理解其意思。

3、想想用上面的词语可以说什么内容。

4、说、写句子。

如:

新鲜„„大熊猫爱吃新鲜的竹叶。

一模一样„„王冕画的荷花和湖里采来的一模一样。

五、作业。3、4题。

教后记:

学生在生字词教学中,表现较好,所以学生生字词掌握得很好,特别是对词意的理解较好。

下载11.1琥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1琥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琥珀教案3

    《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

    小学五年级《琥珀 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案 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中小成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

    《琥珀》教案——第二课时

    《琥珀》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

    奇异的琥珀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 龙素兰 一、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想像的合理性。 三、教学时间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