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牧羊人》教案1

时间:2019-05-15 03: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快乐的牧羊人》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快乐的牧羊人》教案1》。

第一篇:《快乐的牧羊人》教案1

《快乐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风格特点。2.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快乐情感。

二、教学准备:

1.图片,剪切的“快乐的牧羊人”音乐。2.幼儿欣赏过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用语言、动作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欣赏,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特点。1.欣赏乐曲第一遍,初步感受乐曲欢快。

(1)师: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见了什么?(2)教师告诉幼儿乐曲的名称叫“快乐的牧羊人”。

2、欣赏乐曲第二遍,进行想象。师:牧羊人可能会到哪些地方?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牧羊人所到过的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展现草地、小溪、山坡、花园等)。

(二)分段欣赏乐曲,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1.区分乐段。(1)再次倾听乐曲。

师:听一听,这段音乐分为几段?(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身体动作呢?(幼儿自由选择动作表现,如:拍手、拍膝、拍肩等)2.欣赏第一段,用动作表现。

(1)师:我们先来听听第一段,牧羊人可能在干什么? 师:牧羊人是怎么带小羊到草地上的?牧羊人会做些什么呢?(2)幼儿创编表演扬鞭赶羊群等动作,尝试有节奏地随音乐表演。3.欣赏第二段,用手部动作表现。(1)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音乐的?(2)幼儿有节奏地模拟爬山的动作。

师:伸出你的小拳头,我们和小羊们一起有节奏地爬山!4.欣赏第三段,想象并表达。(1)师:牧羊人带着羊群到了哪里?

(2)想象交流:想象一下,他们可能看到草原上哪些美丽的景色?在小溪边牧羊人和羊儿们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羊儿嬉戏的情景,如喝水、打滚、晒太阳等。5.欣赏第四段,根据音乐音色想象乐器。

(1)师:听,牧羊人好像在吹奏什么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特色想象乐器)为什么牧羊人要吹小号?

(2)幼儿尝试吹“小号”。

6.小结:刚才,我们听着音乐,跟着牧羊人去了很多地方,这就是牧羊人一天的快乐生活。

(三)完整欣赏乐曲,体验牧羊人的快乐。

1.完整欣赏,进一步体验牧羊人的快乐: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牧羊人一天的快乐生活,好吗? 2.总结。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牧羊人,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你们今天快乐吗?为什么?

第二篇:《快乐的牧羊人》教案2

《快乐的牧羊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牧羊人开心的心情,感受到歌曲的抒情、欢乐的风格。

2、学会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的牧羊人》。

2、难点:学会领唱和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去过蒙古欣赏过美丽的大草原呢?或者是在电视电影上看见过草原的风光?

学生回答:有啊,草原很美很辽阔。

师:那你们最欣赏草原的什么呢?是美丽的风景,还是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亦或是他们欢乐的生活呢?谈谈你对草原的感受吧?

学生回答:„„

2.就像同学们所说的一样,美丽的大草原有着无穷的魅力,草原人民欢乐豪迈,他们的乐观积极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牧羊人是草原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现在,就让我们聆听《快乐的牧羊人》之歌,一起感悟他们的欢乐吧!(老师带领学生在“快乐的牧羊人”的音乐声中边唱边律动。)

二.感受歌曲情绪:

师:大家可以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愉悦欢快。

师:在这整段音乐中,哪一部分的乐曲中情感爆发的最强烈,再思考一下音乐中所表达的欢乐和你平时感悟到底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再次跟着音乐边打听边感受,同学听完各抒己见。三.歌曲教唱:

1.播放歌曲,学生静静聆听。

2.老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3.反复教唱,学生熟悉歌曲,能自行歌唱。

4.选出一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合唱,反复多练,使得合唱领唱完美配合。

5.表演唱。五.总结下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牧羊人的欢乐生活,希望大家可以像牧羊

人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中感悟快乐和美好,下课!

第三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概括文章内容。

2、通过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补充材料,感悟人物精神。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补充材料,感悟人物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三个特点:1.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即使在最绝望的荒漠,面对暴戾的人群,遭受战争的破坏,依然怀揣最美的梦想。2.这是一个关于“执着”的故事。三十多年,除生计之外,他只做了一件事:种树。3.这是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概括文章内容。

2、通过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补充材料,感悟人物精神。三:字词闯关:我能行!

下列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废墟 xū 慷慨 kāng kăi 干涸 hè B:坍塌 dān tā 酬劳 chóu 滚烫 tàng C:流淌 tăng 废墟 xū 不毛之地 máo D:微薄 báo 缝隙 xì 刨根问底páo 不毛之地:

干涸:干枯,没有水。

四:速读课文 : 初识“牧羊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提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我”在阿尔卑斯山地三见一位植树的牧羊人,他种了成千上万棵树,最后将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乐园。五:再读课文:评价“牧羊人”

找出文中作者对“牧羊人”不同称谓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情感。

1.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3.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4.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六:研读课文:分析“牧羊人”

找出文中相关语句,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生活中一丝不苟、干净的人,从文中“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 七:拓展延伸:

杨善洲,1927年出生于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1951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任领导职务,1977年起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退休的第三天,他返回家乡大亮山,住茅棚,修山路,在荒山上义务造林。在寂寞的山里,他“冬天当团长(烤火围成一团),夏天当县(陷)长(下雨后都是泥巴路)”。为了多栽树,他在街上捡果核,翻垃圾桶。20多年过去了,杨善洲将呕心沥血建成的5.6万亩茂密的林场,其中有上大街靠捡果核种下的50多亩果园,无偿奉献给国家。2010年5月5日,他将政府奖励的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资助高中部贫困学生。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2012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 ——杨善洲

孔繁森,为了西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鲜血、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当时在拉萨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在羊日岗的地震废墟上,他看到3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便嘱咐当地干部务必要安置好他们。不久他再次来到羊日岗乡,决定亲自抚养这3个孤儿。孔繁森每次下乡,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收养孤儿后,经济上更加拮据。可他不让孩子们受委屈。1993年为了给两个孩子付学杂费,他悄悄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献血,卖3次血,得了900元钱。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他几乎没往家里寄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了藏族群众身上。在他当拉萨市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孔繁森去世后,他留下的遗物仅有8.6元钱和三个纸箱。环卫工人:

一身橘色的打扮,手上提着扫帚,推着垃圾车,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虽然做着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他们,不管是城市还是村庄还能保持美丽、整洁吗?他们不为名利,和肮脏为伴,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干净美好!他们是环境最优秀的美容师,无论活在谁的眼中都是一种精彩。

八:文笔畅游:寻找“牧羊人” 记录我身边的“牧羊人”。

(提示:家庭中、学校中、班级里......)

要求:1.用一种人物细节描写。2.字数在150字左右。九:布置作业:

第四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王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迪

一、导入激趣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最终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近《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让·乔诺的作品多半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感知环境变化。2.通过品析关键语句,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3.通过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检查预习、音形识记

戳()tān()塌

山毛榉()废xū()Chóu()劳

水qú()

缝隙()干涸()

Kāngkǎi()薄荷()

2、词语解释。

1、坍塌 •

2、废墟: •

3、干涸: •

4、刨根问底: •

5、不毛之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见课后)• 提示

• 概括第一次见牧羊人的情形可在2-11段筛选信息,加以整合。• “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牧羊为生)

• “这个男人不太爱讲话”“他显得自信、平和。”(性格沉默、自信)

• “他是一点一点地„„补丁的阵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做事严谨、生活有条理)

“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意志坚定、执着)

• “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 经过整合,可得如下信息:

• 独自居住,牧羊种树;做事严谨,生活有条理,自信、平和,执着。

三、再读课文 析人物形象

• 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____的人”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2、他是一个在生活中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的人。如:“房间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擦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油„ „”

3、他是一个有顽强毅力、坚持默默奉献的人。从“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可以看出。

四、归纳主题

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通过作者三次所见,展示了阿尔卑斯山的巨大变化,赞扬了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谈收获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六、拓展积累

资料: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

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的“植树人”是谁?

2、他为什么感动了你?

93岁感动中国老人离世 生前靠捡破烂资助若干贫困生 1月18日早上,纷纷扬扬的大雪,落在雪窝烟台的每一个角落。上午9点,烟台招远殡仪馆内,哀乐低回,四面八方的人们穿过风雪陆续赶来,来送拾荒助学“感动中国”的老人刘盛兰最后一程。

风雪无阻,受助者送老人最后一程

告别的人群中,一位戴眼镜的男士眼眶红肿。他叫乔垒,36岁,是老人生前捐助过的学生之一。今天,他特意跟单位请假从济南赶来“见爷爷最后一面”。

1998年,还在上大学的乔垒家中突遭变故,母亲去世,父亲患病,他和自己的双胞胎弟弟面临失学困境。刘盛兰得知后,毫不犹

豫向兄弟二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正是靠着老人不间断的汇款,兄弟二人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汇来的第一笔钱只有20元,不多,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工作十多年来,兄弟二人经常回来看望老人。

同样受助过的学生王立平也赶来了,这位年轻的姑娘泪流满面,诉说爷爷的每一次捐助,对她的人生都是莫大的帮助。“爷爷前后捐助了4500元,每一分都是他靠捡破烂省吃俭用攒下的呀!”

哀伤写在受助者的脸上,也写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脸上。烟台扬帆爱心助学队的志愿者,送上了挽联。“老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们一定会继承老人的遗志,将老人的爱心继续发扬光大!”

靠捡破烂,捐助全国上百贫困学子

刘盛兰家住烟台招远蚕庄镇柳杭村。从1996年开始拾荒助学,20多年来,他靠“捡破烂”捐出10多万元,帮助了全国上百名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生前没有儿女,但老人最后的时光并不孤独。

老人住院期间,很多义工自发赶来,轮番照料。岳辉是招远一支义工队的负责人,经常去探望病中的刘盛兰老人。

为攒下每一分钱帮助孩子们,老人多少年不曾买一件衣服,没尝过一点肉滋味。

“能拿出一部分收入捐资助学,多数人能做的,老人做到了,但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捐出去,多数人做不到的,老人也做到了!”岳辉动容地说。

不求厚葬,只盼后人继续捐资助学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2013感动中国组委会曾给刘盛兰的颁奖词。

生前弥留之际,他叮嘱自己的侄儿,死后回老家随便找一个地方埋了就行,不要给人添麻烦。唯一让他遗憾的,是自己再也无力帮助孩子们了。

1月16日清晨5点半左右,因多功能脏器衰竭,老人入院28天后,走完了自己平凡而感人的一生。

愿天堂不再有病痛,爷爷一路走好!

室内,仪式简朴而感人,室外,雪花漫天狂舞。

总结:让我们也做一位心存大善大爱的“牧羊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第五篇:教案: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的写法,探究本文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重点

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

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教学方法

默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近《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让·乔诺的作品多半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三、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 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2.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情节。

(1)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改牧羊为养蜂,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3)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机,变得富饶。

四、课文精读

1.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2.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3.课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4.“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这几句话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

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5.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环境描写,从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教师小结:

牧羊人是一个心存善念、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甘为他人奉献的人。

(3)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4)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5)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蕴含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含义。

“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7.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牧羊人的崇高品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突出了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高度评价牧羊人无私而善良的举动,抒发敬佩之情。呼应开头。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个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七、写作特点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2.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3.夹叙夹议,叙议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一见:选橡子、种橡树无私三见牧植树不图二见:高原上满是树木的牧羊人 三见:废墟充满生机与活力回报羊人再赞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帝积极才能做到的事乐观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三次去高原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来赞美牧羊人心存美好、坚持不懈来改变贫弱的生存环境的品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抒情或议论的部分以及对高原的景物描写,指导学生品析对牧羊人的描写,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赞美牧羊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慷慨

下载《快乐的牧羊人》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快乐的牧羊人》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3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撰写与执教:张安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题:孤独的牧羊人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

    2018年植树的牧羊人第1课时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第1课时)  2017-01-05 15:12:16  李 蕾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 收藏文章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04

    课题:《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植树的牧羊人》名师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名师教案 教学建议: 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新选入的文章,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的。我们读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搞清楚这篇文章在讲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主题。 就《植树的......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

    植树的牧羊人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并能根据音乐进行各种创编,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强化学生内在的音......

    《快乐的小熊猫》教案1

    《快乐的小熊猫》教案 教学内容: 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快乐的小熊猫》。 2、认识木鱼,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集中精神聆听管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