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书林漫步》名师教案1【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书林漫步》参考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书籍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书籍设计概念
2、中国古籍设计 简册 叶子 梵夹装 卷轴装 经折装 旋风装 蝴蝶装 包背装
3、欣赏与思考
思考了解书籍设计的不同形式,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书籍采用了哪些设计形式和方法。
(三)课堂小结
中国古籍设计形态千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籍设计,下一课时课我们学习国外的书籍设计与发展历程。
第二篇:【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中国山水画》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中国山水画》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具有对常见树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祖国山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都欣赏过哪些祖国山水美景?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国画表达山水。
(二)授新
1、名作欣赏分析: 李可染《万山红遍》
视频欣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白雪石《山色空蒙雨亦奇》 马远《寒江独钓图》 溥儒《春水芳洲》
2、国画工具:
师:这些作品中都有哪些要素? 生:山,水,石,树木,房子等。
师:中国画需要哪些工具呢?古人都是如何来表现这些要素的呢? 教师图片展示毛笔、墨、宣纸、砚台等。
3、国画石,树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展示ppt。
(三)创作
试着用课本介绍的画法步骤,画一幅山水小品。
(四)小结
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第三篇:【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方寸之间》参考教案
【教案背景】
小小印章,寥寥数字,形态各异,神情有别,或刚劲挺拔,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的体验融汇于点划之中。这就是篆刻艺术的魅力。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书法艺术,人人皆知。但篆刻艺术,很多人无从知晓。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将此传承下去。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二、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三、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布置活动内容。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四、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五、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六、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七、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接触太少,特别是篆刻这门艺术形式。通过接触,同学们大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跃跃欲试。虽然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但同学们还是制作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受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提升艺术品位。
第四篇:【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中国画的形式美》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中国画的形式美》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绘画也不例外。以前我们就学习了一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中国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了你美的愉悦?(课件展示作品)
生:中国画色彩很艳丽,笔墨很有趣,很特别,形象不是很准确但很美等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其实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形式美》。
二、探究新知
1、接下来让我们去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首先让我们走进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课件展示)
提问:顾闳中笔下的人物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画中人物眉目清秀。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一美——形象之美。
师:欣赏了顾闳中的大作后,接下来再让我们到中国画的色彩海洋中去畅游!
2、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多数用色简单,想一想,画中国画的工具是什么?
生:毛笔、宣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对,一只毛笔、一张纸、一碟墨,如何表现出物象的生动形象呢?看看下面这幅作品。(课件出示潘天寿的《露气》)这是一幅墨色作品,但无论是莲叶、莲花都十分灵动,你觉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生观察讨论并回答)
生:墨色的浓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总结)是的,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大小等来实现的,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二美——笔墨之美。
3、课件展示作品《春山积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认真观察,想一想中国画的色彩美不美?美在哪里?(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生:色彩很鲜艳,很好看,与物体本身的颜色接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
师:(补充说明)刚才同学说的不错,说出了中国画用色的一些特点,但不够准确。中国画的用色除工笔重彩外基本上用装饰性比较强的固有色,这一表现手法叫做“随类赋彩”,就是说随着物象本身的颜色赋予画面色彩。而有了色彩的点缀,画面就变得更加生动灵活。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感受一下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三美——色彩之美。(课件出示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
4、师:以上我们的欣赏学习侧重于中国画的内在形式美。而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件上看到过中国画?
生:屏风、扇面、大厅悬挂…
师:这就是中国画的形制,有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等。(边说边出示图片并讲解)立轴宜远看可以连续成条屏,手卷宜近看表现大型题材等。
咱们刚才欣赏了那么多作品,大家发现没,在许多中国画上,除了画,还有什么东西呀?
生:诗词、印章。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在中国画上诗词、印章等的合理布局与画面相得益彰,这画再放在合适的形制中,就构成了和谐统一的作品,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四美——形制之美。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各个因素,那么这几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如何呢?
5、小结
中国画形式美的元素 表现方式 形象之美 以形写神 色彩之美 笔墨之美
墨色、笔触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
三、思考讨论重点
挑选一副课本上自己喜欢的国画作品其特点,写一篇200字的评述。
第五篇:【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寄情山水》(第一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 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
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三、教学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让学
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画树的的传统技法:
先观察树的结构特征:上细下粗、干生枝、枝生梢、梢长叶。(学生观察总结)
教师示范:
第一、画树干:中锋用笔画树干,注意确定树的姿态,侧锋用笔皴擦树干,注意水分的多少,表现明暗关系 第二、画树枝:树分四枝,注意树的前后左右出枝 第三、画树叶:
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点画成。夹叶:是用勾勒线法表现树叶。中锋用笔勾不同叶形,注意聚散疏密关系和远近关系
运用“勾、皴、染、点”,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画树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体验笔墨趣味,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寄情山水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点叶: 夹叶:
六、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并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