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篇一: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主体化的核心是自主化,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大胆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我班开展校本课程“奇石整合再造新景观”这一课程认识和做法。
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开展他们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二、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校本课程也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贴近生活,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篇二: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课程的开发要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要首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也是主要实践者和参与者,最后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拥有了主体地位,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其中发现问题最能反映个体自我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因而也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无论是操作实践还是创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在感受和体验中才能培养个体独特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按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过分侧重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这一课程目标定位之不足,使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的构建转向人的能力培养。
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以来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一是合作学习。学生开始了合作学习的尝试,如在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查找资料,一起讨论,促进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注重学生体验生活。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篇三: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校本课程早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探索和研究也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对于已经用惯了国家颁布的现成教材的老师们来说,一下子要求他们自己写纲要、编教材、搞开发,未免有些惶惶不安,无从下手。因此,在实施学校课程时,除了对学校、学生的需求和多方现有资源进行系统评估了解外,还要做到以下三个“注重”:
1、注重理论导航,通过讲座、学习班等,提高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为老师们揭开校本课程的“神秘面纱”,帮助老师们做好必备的理论积奠。
2、注重人文关怀,消除实施校本课程“繁、难、杂”的心理障碍。通过情感交流,和一线的老师们多沟通,努力激发他们的热情,树起他们的信心。让老师们的个性特长在学校课程中绽放光彩。
3、注重身体力行,校本课程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最终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希望工程”。所以,实施校本课程是一线老师们的事,更是学校的事、行政的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行政人员既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更应该是一个同行者。要蹲下来,与老师们潜心研究,及时了解需求,努力解决困惑,让学校课程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进行。
第二篇: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平定县槐树铺初级中学校董智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校校本课程如今已8岁了,在成长的这几年中,我深感校本课程教学的不易,因为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没有经验可循,所以显露出了不少的问题,现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自认为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中缺乏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
2、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缺乏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
4、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校本课程也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2、注重人文关怀,消除学生对校本课程“繁、难、杂”的心理障碍。最后,希望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争取办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主体化的核心是自主化,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大胆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认识和做法。
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开展他们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
二、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校本课程也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贴近生活, 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第四篇: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的学校课程自本周开始一直在进行。教学后,我没有在机舱里上班,不上信息技术课,所以我很紧张,很兴奋。
周三下午,我早到了学校,由于初步的信息技术课程,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去,不知道什么是在机房的情况。提前学校把钥匙给我的房间。准备响了没有声音,我把信息带到房间等待学生的到来。因为初级班,当学生不知道班上哪个特定的房间,所以学校的钟响了,学生还没有齐齐,等待了一会儿,终于所有的学生都在齐。我发现在教室里没有多媒体投影机的教室,而用老师机代替了可以控制学生机器,并且可以给学生演示,虽然很方便,但是习惯了多媒体我真的不习惯,我相信用不变的类,我会使用越来越顺利。
这是第一堂课,但是已经到了第三周,所以我打算预定的课程的前三个星期给学生完成,其实内容不多,但对于powerpoint2003初学的同学也有一定难度 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我放慢了解释的速度,试着去中间的学生谈谈,在谈论非常抽象的东西时,我用老师来展示学生看到的具体操作方法,不时会添加一个我们可以看到明白吗?直到所有学生都意识到未来,我将继续解释新的内容。对于这种需要实践的知识,只有老师的解释不能,这是学生需要在房间里上课的原因,学生需要在及时实践的基础上解释老师。这个基本的实践知识,不需要任何学生创建,而是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可以。我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不明白的地方积极问,看到他们这样,虽然教学有点累,但我很开心。
第一类,所以我对他们的教学环境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根据适当的环境来调整他们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好,更好。
第五篇: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肖镇小学张文杰
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校领导一直很重视,通过以往的教学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从表现的内容角度去确立教材的横向体系。学生的陶艺制作,不像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他们的陶艺作品是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因此,教学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当以课题为主线,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的内容,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从塑造的形式去确立教材的纵深体系。学生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挖空法。(e)综合成型。因此,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小学生在做陶时,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因此,教材的内容在塑造手段选取适宜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的方法,同时又能够在教师有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起学生去创意性地塑造,这样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的技法要求,实际上这样做,能够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兴趣与动机,渗透性让学生自觉掌握一些基本技法。
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创作方法,在认识上从陶艺就是玩泥巴改变为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艺术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身上的显现出来灵性,并予以正确的、恰当的引导,这样才会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天使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