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教师备课
如何指导教师备课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新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这一突破点就在于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也就是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教师备课的管理,我校一直都走着“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的特色之路。所谓过程管理是指从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的教案,我校教导处几位人员必定亲自检查并认真“找茬”,逐一作好检查记录后,在开学第一周教师例会上详细进行讲评,并重申备课管理条例。学期中的几个月,做到了月月查,月月讲,但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同年级的互阅“树样板教案”,又有年级组之间的互阅“晒优质教案”,也有教导处的“随堂抽查教案”,还有期末的“优秀教案大评比”。所谓的细节管理,是指我们每月或每次检查老师的教案时,不仅仅只是盯着老师所需备的节数,更是着眼于教案中每个环节的细微之处。如,强调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划分与制订,强调教法学法的设计,更强调课后反思的撰写。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月至少有4次课后反思附在教案后面。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细节化的管理,才能使我们的备课更好地服务于上课,使每位老师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也正是因为实施的是有效教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校连续三年荣获岳阳市“三种模式教学竞赛”特等奖;李花老师于今年10月参加湖南省????举办的说课竞赛,一举荣获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这是岳阳地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老师。这些耀眼的光环不能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但这些小小的成功却能给我们以自豪和启示。那就是:打造名师就要从打造精品课堂抓起,打造精品课堂就要从打造精品教案抓起。
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一个行业用语,《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的预备。”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预备,这就是备课的意义。那么,备课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呢?
备课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包括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
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应教具的预备和板书设计,甚至连教师平时的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都属于备课范畴。
备课一般分为学年或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和集体备课等。我们所讲的备课一般是指课时备课,也就是课时计划的制定。
各科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艺术不只是表现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其实,在备课时,教师具有的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才华,已经蕴含其中。在备课中,通过长期探索、积累、创新,可以把教学经验、教学技能转变成为娴熟运用的教学艺术。正如我校李花老师的成长道路一样:对每个课时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反思,并利用反思加经验促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便成就了她荣获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的辉煌历史。
当我们了解了备课的意义和内涵之后,如何指导教师备课呢? 首先要指导教师在备课中树立新的理念。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在备课中应树立以下新的理念(即“五个树立”)。
1、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即“一个目标”)的理念。这是语文课程预备中所提出的一个目标。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只是以为在为教一节课而做预备。首先要想到一节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什么。比如:一年级教独体字“日、月、水、火、口、目、耳”,教合体字“朋、李、想”,不仅仅是认字、读字、写字,而且要在笔画、笔顺、结构方面为简化字形、为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做预备。实际上,独体字“日、月、火、口、目”还可以做偏旁部首。
2、树立“语文全面教育”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终极点为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就应注重“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
力(即五个版面)。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不仅是教学,也是教育。因此,指导教师备课时应树立“语文全面教育”的理念。如,教学《景阳冈》这课时,老师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几个不认识的生字、词,划分几个大段,概括一个中心思想的层面上,而应把赏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剖析人物心理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第三个基本理念。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教师备课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时,总是考虑自己讲什么,怎样讲才讲得好,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如何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意识的主体地位呢?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确定,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价的适时、适度,都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19课《乌鸦喝水》,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什么方法乌鸦也能喝到水呢?朱丹老师在备这一课时,注重考虑了体现学生自主意识的主体地位。她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表演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过程,其他学生读课文中描述这一过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或分小组合作探究又好又快的解渴办法。教法灵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即“大教学观”)的理念。构建“大教学观”也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有的一个理念。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8页的做一做第2题,给出的画面是5个人:爸爸、奶奶、一个小朋友(我)、爷爷和妈妈,出示的文字是从左数起,小朋友排第几?假如只是教材的话很简单,一数就知道小朋友排第三,妈妈排第五。但是,课改要求我们是用教材,不是单纯地教教材。如何用教材呢?刘娜老师在上这一节课的内容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用教材中的这一例子,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开发教材。她把几个学生叫到讲台上,排成一队,让他们说说从左数起自己排第几?从右数起自己排第几?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接着又叫学生回到各自的座
位上数一数,从左数起自己是第几?从右数起是第几?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室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把教学和生活、和做人融为一体。学习不是学校一堵墙,教室一堵封闭式的学习,应该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5、树立“新的教材观”的理念。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名言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教材观”的大门。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如何看待它、钻研它、驾驭它,是至关重要的观念。在备课时,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这一理念,就必须如实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透教材;②吃透教材;③开发教材。例如:《田忌赛马》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从书面文字看不难理解,但假如跳出教材看透它,情况就不一样。在让学生理解句意后,分别用两句话说一说,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田忌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齐威王也把自己的赛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课文中的原句哪个词语最能缩为一个句子,理所当然就是“各自”一词了。最后再让学生用“各自”说一句话,扩展运用,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因此,看透教材就是要以文为例,超越文本,教书育人。
所谓吃透教材,就是要挖掘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载体。在重点、难点、特点处吃透教材。只有依托吃透教材的舞台,才能导演出丰富多彩的“素质剧”来。
开发教材就是要学会“借鸡下蛋”,让教材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真正实现做教材的主人,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要变“再现式”教学为“表现式”教学,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新知。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能力,采取不同的备课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让我们每一个教学管理者,教学研究人员同广大教师一道在课改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第二篇:备课指导
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讲话稿。讲话稿又叫演说词,或叫演讲稿、演说稿。
在一般情况下,讲话不必、也不可能有稿,但是,在特定场合里,为了保证讲话的质量和效果更加准确可靠,需要讲话稿。讲话稿的用处很多,如各种工作会议、研讨会议以及群众集会、庆典仪式等等。既定讲话,常有稿在先;即席讲话,如需要,其稿则整理在后。但无论哪一种讲话稿,都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以声音传递为发表的主要手段。因为讲话稿必须要保证听话人能够听得明白,因此,语言使用必须多用短句,多用口语,多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同时,在写作讲话稿时必须注意讲话人能够讲得清楚,说得明白。
二. 讲话稿必须接受来自3个方面的约束:
⑴讲话人的身份、条件和想要讲的内容。普通人讲话和领导人讲话的口气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和在一般面对面场合讲话的方式也各不一致。讲话的内容则有难易之分。
⑵听讲人的素质、层次和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听话者是普通人,那么讲话者往往用一般性语词。听话人是专业人士,讲话者则可能更多用专业术语。一般人可能更关心日常生活,而层次较高的人士则更有可能其他问题。因此讲话的内容就会明显有差异。
⑶主持者已经确定的主题及其对讲话的有关要求。由此构成讲话的特定场合,影响讲话稿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三.从讲话稿的功能上讲,因为是讲话人面对听讲人讲话,所以必须采用以讲话人为第一人称的写法。而且讲话内容要有鼓动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篇讲话稿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写作的。
学习这篇演说稿我们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了解此篇讲话稿讲述的具体内容。
(二)了解演讲话稿的一般写作特点。品味讲话稿语言的独到魅力.(三)通过学习此文,明确作为当代学子在建设祖国当中、争当知识先锋的责任。
【教法建议】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一.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阅读时要求学生品味出原稿的语气和语境。
二.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几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完成对课文具体内容的掌握。
1. 此讲话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是什么?
2. 此讲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
3. 此讲话涉及哪些内容?
4. 此讲话想到达什么目的?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5. 我们从这篇讲话里获得什么收获?
三. 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理解。
1. 根据课文中的材料浅析百年前中国的状况是什么?
2. 根据课文中的材料浅析百年来中国发展的状况是什么?
3. 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4. 作者的希望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材处理】
一.关于诵读
演说稿就是靠演讲者的声音、语气和演说的内容取得听众的认可的。而声音和语气在很大的程度上起着作用。此文横跨古今,气贯长虹,声韵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再则,此文的深意也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得以感受。
二.关于问题设计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几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
这些具体的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三种作用。一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二是便于在教学中通过活动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三是,通过具体的问题,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向深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1. 此讲话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用教师特别交待,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从课文中也可找出许多特殊的标志。比如“今天”,“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隆重集会”,“一百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北京大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二十世纪的百年中”,“一个世纪以来”,“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七十九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等等,单是从这些特殊的语言标志里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能力训练。比如,今天是哪一天?作者在把今天和哪一年的哪一天相比?作者这样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把时间的加减运算完成了,文章的内涵也基本清楚了。也即是“今天是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隆重集会的日子”。此文正是用了各种技巧才增加了阅读的魅力。
至于地点,比较简单。即在北京大学。但是讲话的场合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合呢?
这个场合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显性的含义,指的是课文的第一段:
“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隆重集会”,有“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参加,还有“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以及由此类比的“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它既指参加人数众多,参加者的身份和地位与众不同,集会又十分隆重,事关重要。
二层是隐性的含义,它指的是北京大学经历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又面临新时代的挑战,讲话者希望听话者能勇于接受挑战: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正因为如此,这次讲话才是十分必要的。
2. 此讲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
讲话仅仅是针对上文所列人物说的吗?读了下文之后,我们才发现,不完全如此。讲话者还有更的要求,那就是,针对那些“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的“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而言的。讲话讲到此处,真可谓由此及彼了。这一点既体现了讲话者讲话的高超水平,也是文章作法的一种高超技巧。讲话者通过这一构思,就把讲话的内涵扩大了。
3. 此讲话涉及哪些内容?
可以说,此文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博的。至少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百年校庆的祝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参加这次庆典的嘉宾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2)对百年校庆的回顾。“一百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一批爱国志士喊出了兴学图强的口号。北京大学在这种历史背景……”
(3)对百年校庆取得成就的颂扬。“一个世纪以来,北京大学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创造了许多重大成果,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在百年校庆中对青年的希望和鼓励。“在这里,我向北大同学和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向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几点希望。……”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讲话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4. 此讲话想到达什么目的?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它的目的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建国一百周年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胜利地得到基本实现。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目的如何实现?要靠青年。“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希望广大青年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这是讲话的第二层意思。
从讲话里我们知道,这个目的“现在”虽然还不是事实,但我们相信它早晚一定能够实现。这就是这篇讲话的用意所在。
5. 我们从这篇讲话里获得什么收获?
应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如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它启发我们青年人要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努力奋斗。从讲话稿写作的角度,我们可以体会到讲话稿写作的一般技巧。从语言使用艺术上讲,这是一篇字斟句酌的文章精品。因为文的每一句话有都有着深刻的内容。
三.关于抓住几个关键问题
1.根据课文中的材料浅析百年前中国的状况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意信息。如:
“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戊戌变法-兴学图强-北京大学应运而生-民族尚未掌握自己命运-显然难以图强。”从这些信息中我们获知,“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的相继创建,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带着寻求新知识、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进入二十世纪。”这样上下文就有了联系。
2. 根据课文中的材料浅析百年来中国的状况是什么?
这方面的文字比较多。教师可组织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理解。但是它所起的对比的作用不能忽视。
3. 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这篇讲话里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可在此加以扩展阅读。
此外还有两段涉及发展大学教育的论述,“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这些论述都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学习时可细加品味。
4. 作者的希望有哪些?
作者的希望比较多,也比较迫切,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第三篇:《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讲稿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一讲
培训时间:2013年3月6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2学时 内 容:
导引: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的变化和发展(一、二)
一、新课程下备课技能的变化和发展
(一)、理念的变化
1、教育观
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健全人格、是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黄全愈语);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2、教材观
课本——教材,上课之本变为教学的素材。教材不是圣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本,大凡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
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
3、教学观
教学是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教学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一种对话;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
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有个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
4、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的,需要尊重;学生是能动的,可以调动;学生是成长的,需要宽容。放开手,学生可能会走得更好。
5、教师观
欲做成功的教师,先做成功的学习者。
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必先富有激情,乐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6、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共同构建课程生活。“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
(二)、备课技能变化与发展的特点
1、摆脱“套板”与“应试”,力求有效备课(1)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短期目标:掌握课本知识和技能。
长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究、长于合作、追求真理。(2)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备课形式要丰富、灵活,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在书上“点画批注”也未尝不可。最好用的就是最好的。
2、备课的内容更趋丰富,备课重点转移
备课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一渔”,让学生边“学会”为“会学”。
(1)备课程标准
备课既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又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大课程理念。
(2)备课程资源
重要的课程资源包括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实验材料、用具等,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主要部分。
(3)备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服务于“学”。备课的基础是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以学生心里发展为主线,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
(4)备教师自身
在备课、教学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备好自己的心里和情绪。(5)备教学方法
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 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 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 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3、备课形式多样,备课方式多元
4、注重教学反思,实现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时代的发展对备课提出新的要求
强调教学中备课的动态调整与教后丰富;强调教案制作中生成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备课技能的提升与创新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二讲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2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2学时 内 容:
导引: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的变化和发展(三、四)
三、备课技能的变化于创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目标的制订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内容;教学方法多元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扬弃中得到蜕变,课程正日益多姿,充满活力。
(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三)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的乐趣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应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
(四)丰富教师情感态度,健全教师人格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培养,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只有自身情感丰富,人格健全,才能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学会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五)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化
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有合理的工作方式,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四、明天的备课和备课的明天 教材是备课的依据,学生是备课的根本。备课必须永远服从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明天的备课形式和方法将更丰富,更生活化,它必将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和动力。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三讲
培训时间:2013年4月2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2学时 内 容:
话题一:新课程下的备课观(一、二)
备课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技能指教师备课时所运用的操作方法和具体行为步骤,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采用何种方式实现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
一、终身备课思想:教学不息,备课不止
要实现由“教”转向“导”,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备课,教学不息,备课不止。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终身备课
(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师终身备课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备课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的重要性主要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编制单元教学计划和编制课时计划(教案)彰显出来。
1、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懂:把教材最基本的东西弄清楚; 透:熟练应用教材;
化: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了解学生的重要性
3、设计教法
4、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5、编制单元(全章)教学计划
6、编制课时计划(教案)
(二)备课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三)备课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价值所在《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四讲
培训时间:2013年4月16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一:新课程下的备课观(三、四、五)
三、新课程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备课的因素
(一)传统陋习和旧观念、旧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二)对新课程的片面理解
1、肢解课标,误度读课标,导致教学目标紊乱。
2、课标用语简练,教师理解肤浅,不知教学如何选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3、对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关注程度不够。
(三)对新手段的过分依赖
1、迷失在资料的海洋里。
2、迷失在名师的教案里。
3、迷失在声、光、电的世界中,因迷失而退化了自己的备课技能。
四、备课的策略
(一)备课程标准,知道理念新在何处,明确教学教育方向
(二)备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
1、通读教材,把握课程框架结构
2、细读教材,确定“六点”
即知识点、重点、难点、能力点、思想点、特点。
3、读教材要注重三组关系
一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即知识目标、能力培养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结合起来;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的关系,即要与传递知识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重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三是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非重点,全面而又重点地进行教学。
(三)备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备课设计中要分层确定教学目标,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个体相结合。
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四)备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教师上课游刃有余
(五)备好自己,成功一堂课,成就一个人
(六)备教法,注重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活起来
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教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学校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条件选择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个人特长选择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
(七)教学反思,真正的教案,是 教学之后
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反映,是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
五、教师备课中的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与全时性思考
(一)教师备课中的合作探究
(二)教师备课中的自主创新
1、面对教材、教参、名师教案和其他辅助资料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集体备课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做一个全时性思考者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五讲
培训时间:2013年5月7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二: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一)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深入领会课程标准是树立新教材观的前提。
1、参照以往的教学大纲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2、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课程标准各部分(2)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过程(3)课程管理更富弹性,有更广阔的实施空间
(二)新课标下的教材
1、新旧教材的差异
2、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注重与社会生活联系(2)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4)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编排中。
(三)充分利用广阔的课程资源
二、吃透教材
(一)吃透教材的要求
1、树立新课程意识,以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
2、整体把握叫中的重点、难点、要点及疑点,科学、准确地优化教学内容。
3、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处理教材。
4、深挖教材内涵,注重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超越课堂走向课外,从而实现学生“三维目标”。
(二)如何吃透教材
1、通览教材,整体把握
2、研读教材,深入分析
3、整合教材,补充解构
4、开发教材,重新建构
三、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一)超越教材的几个层面
1、教材内容的心理化
2、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3、教材内容的实践化
4、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二)超越教材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依循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关系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2、处理好教本与学本的关系
新教以学本为中心,在训练和养成良好的感受和理解、吸收和表达等心理意识功能、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不可仅立足于教材,还要心中装有学生。
3、处理好利用教材与开发课外资源的关系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六讲
培训时间:2013年5月15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三:备课中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学生是完整的人、独特的人、发展的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1、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或者说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这就要求首先要从备课入手,同时构建“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2、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3、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4、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发展的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不够成熟、正在成长的人
(四)学生是课程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育。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生活的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学生的错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果学生不犯错误,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差错、知识缺漏,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因为有错误,课堂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为有错误,师生才更能张扬个性,充满灵性。学生出错,通过教师点拨、引导,达到纠偏的效果。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和架子个所在。
3、学生的差异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学生的差异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备学生——分析学生的需求
(一)为什么要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只有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真正需求,明确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并运用其需求组织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设计如何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
1、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不能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2、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教互学,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3、让学生参与、体验、研究
4、把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学习乐趣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七讲
培训时间:2013年6月6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四: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设计是一项高级、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做好准备工作是完成教学设计的切实保证。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
2、主体性;
3、层次性;
4、可测性;
5、动态性;
6、具体性和准确性;
7、适应性。
(三)如何制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1、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
2、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式教学方法、谈话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讲读式教学方法、讲演式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法、研究性学习法。(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先则教学方法;(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是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有积极作用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优化”也不是统一的一种方法,要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作业与练习设计
(一)作业与练习设计的方法
1、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原则(1)、讲究实效,趣味十足(2)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3)形式多样,层次分明(4)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2、练习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原则:(1)目的性;(2)层次性;(3)多样性;(4)反馈调节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的问题:(1)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3)多问题解决,少机械操作;(4)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3、作业与练习的种类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专题讲座讲稿
第八讲
培训时间:2013年6月8日 主讲教师: 学 时 数:3学时 内 容:
话题五:备课的弹性预设
一、备课预设的阐述及其意义
(一)备课预设的阐述
弹性预设是指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前提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
(二)弹性预设对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意义
1、重视学生生命活动的需要
(1)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学生的记忆能力无论是在量和质上都正在发生显著的发展。
(3)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4)学生的情感、情绪表现比较外露,他们不善于掩饰。
(5)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有长远目的但往往行为偏离目的,具有“盲动”性。(6)每个人的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3、时代发展的需要
4、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需要
5、提升学生素养的需要
二、充分预设,精彩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2、生成是预设的发展;
3、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体。
(二)弹性预设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营造教学环境;
(三)弹性预设的运作方式
1、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2、准确把握教材,精心策划弹性的、开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生成和发展创造预留更大的空间;
3、有效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
三、反思与积累——教后丰富的关键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反思;二是要提高反思能力。
(一)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
(二)教学活动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四)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五)反思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
第四篇:备课方法指导心得体会
备课方法指导心得体会
----刘肖
今天上午在我校开展了《区域课改下备课方法指导》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又一次明确了备课的重要性,结合学习内容,谈谈我对《区域课改下备课方法指导》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熟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所有课程的一个总体的指导方针,课程标准直接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再次就是备学生,上好一节课就要我们去了解学生,了解的基本情况,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年龄特点,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着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想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教学所设计的起点与实际学生学习的起点相吻合。
我们还要备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适应这节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围绕教学内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对于问题的设计,在备课中要充分的重视起来,设计什么样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明白一件事和做一件事是有差距的。
第五篇:指导青年教师怎样备课
校本培训中指导青年教师怎样备课
许多人认为教学环节中上课一项很重要,事实的确如此,但作为一名教研员,我的体会是:备课更重要!因为无论多么有经验的、优秀的老师,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即使课堂上表现的再精彩,也没有能力将学生应该学到和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展示,何况是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教师,“打无准备之仗”是最忌讳的,也是最不负责的。因此,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潜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备好课。在校本培训中指导教师在帮助青年教师整体把关的前提下提醒他们掌握备课的常规知识:
一、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计划制定得科学、系统、具体,符合教情、学情,可操作性强。
二、备课:要备知识、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
1、备知识是确立要讲的知识在本章节中乃至教材中的位置、地位、应起的作用,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以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明确知识本身的正确性、准确性以及应用性。
2、备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现状、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情况,做好本课的教学设计。
3、备教法和学法是根据课标、教材对本节课的要求和学生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法和学法,以便达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写好教案: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要备详案。
1、要写清、写全各个栏目,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等。
2、在教学过程一栏中要尽量详尽地设计好整个过程,将教学知识、时间、导课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言进行科学设计,还要设计和预设好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案中一定要体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具运用合理,还要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生成的知识或教学情境。
3、教学板书要精心设计,知识点全、重点突出、赋有个性、印象深刻,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者要勤于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以上是本人在研训过程中的一点见解,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