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教案(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3:1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加教案(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加教案(本站推荐)》。

第一篇:连加教案(本站推荐)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案

执教者:肖玉婷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上个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3+2

9-2

4-1

4+5

10-8

4+4

8-3

3+7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

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师:嗯,口才不错,你说得可真完整!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5+2=7 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3)读算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学生直

观地理解连加的数学意义。2.练习。

师:奶奶看到小明能来看她,可高兴了,拿出很多的水果给小明吃。(课件出示)师:请仔细的看奶奶拿出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生:有3个水果,第一种2个、第二种3个、第三种5个。师:看?在哪里,求的是什么? 生:在下面求一共有几种水果。师:怎么算? 生:2+3+5=10 3.探究连减。(1)情境演示。

师:小明吃的正香时,表弟在一旁高兴地大叫起来,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2)合作探究。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些小鸡吃饱后,就跑走了。课件出示

师:一共有几只小鸡?(板书:8)先跑掉了几只?(2)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怎么办?(8里面减法2只)板书-2 再次演示课件问:又跑走几只小鸡?(2)还剩多少只小鸡?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书上完整的板书8-2-2 师: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3)说算理:

师:8-2-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8-2=6,再算6-2=4

师:刚才我们把有三个数二个加号的数叫做连加,那么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把你能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适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只做适度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4.练习。

师:看天空出现了一群大雁,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只?(9只)那4只大雁什么了(飞走了)接着这2 只大雁职也什么了(飞走了)课件出示师板书:9 师:现在还剩多少只大雁呢?想一想怎么计算? 生:9-4-2=3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明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夕阳西下,小明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我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小明的妈妈还想考考我们知识学得怎么样呢?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各显神通

1.师:学了一节课,有些同学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在小组中进行一个活动吧!(老师可以示范一组)用你的学具摆一摆,考一考你的同学,我们可要进行小组间的评比,看哪个小组活动得最好哦!

师:刚才小朋友摆出了很多连加连减的算式,怎么样在纸上画出连加和连减的过程呢? 学生说。

老师示范:连加几个部分加起来,我们可以分开画,连减需要减去几个部分,我们可以用圈去和划去的方法。2.师: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打开书本72页,完成做一做。反馈: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3-5=2同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非常爱动,你光让他听,他还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摆出小棒,教师可以同时考查学生对连加、连减这一知识掌握得如何。第二关: 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设计意图: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小明说: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小明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呢?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趁着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出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它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基础上学习的。连加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难点内容之一。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的例题,创设情境。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

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我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在练习中,采用听故事摆小棒而后写算式,并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有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因为时间限制,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是始终困扰我的问题。还有,激励学生的手段不够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篇:连加教案

连加教案

苏辙小学

李晓英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1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理解连加的具体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连加的习题。

2.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插图说出连加算式的实际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口算卡片;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孩子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学生:好!

教师:游戏需要动脑、动手又动口。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5+2,7+1,1+3,6+3,4+5,9+1,8+2,3+4。

教师:我的朋友在哪里?(出示卡片5+2)

学生:你的朋友在这里,5+2=7。(学生看着卡片,伸手指表示得数)

……

教师:看来孩子们对10以内的加法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研究10以内的加法。

[点评:通过做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为学习连加做知识准备。]

二、探索新知 1.看图列式,引出课题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我们听见小鸟在唱歌。教师:孩子们,听见小鸟在唱歌了吗?我们教室里也飞来了一些小鸟,大家看。

(课件动画展示主题图:草地上有4只小鸟,接着显示大树上有2只,停顿一会显示又飞来了3只。)

[点评: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能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完整地说一说吗? 指定几名学生说图意:草地上有4只小鸟,大树上有2只,又飞

来了3只。教师: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能列出算式吗?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自主列式,教师巡视指导,请不同做法的孩子汇报。教师:谁愿意说说你列出的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甲:我写的是6+3,草地上和大树上一共有6只,飞来3只,所以是6+3。

学生乙:我写的是4+2+3,草地上有4只,大树上有2只,又飞来3只,所以这样列式。

教师:孩子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哪个更符合这幅图的意思?

学生:4+2+3。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图上的小鸟分为3部分,所以应该是4+2+3更符合图意。

教师:像这种3个数甚至更多数相加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教师板书课题:连加。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仔细看图,你还能写出哪些连加算式?为什么? 学生甲:我写的是4+3+2,因为草地上有4只,飞来3只,大树上还有2只,所以这样列式。

学生乙:我写的是2+4+3,因为大树上有2只,草地上有4只,又飞来3只,所以这样列式。

学生丙:我写的是2+3+4,因为大树上有2只,又飞来3只,草地上还有4只,所以这样列式。

学生丁:我写的是3+4+2,因为飞来3只,草地上有4只,大树上还有2只,所以这样列式。

学生戊:我写的是3+2+4,因为飞来3只,大树上有2只,草地上还有4只,所以这样列式。

[点评:通过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达到算式与图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算式的含义,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不同的连加算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探讨算法,形成结论

教师:孩子们真能干,看着一幅图列出了这么多连加算式,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

教师: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一个连加算式(4+2+3),谁来读一读。

学生:4加2加3。

教师:同意吗?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教师:4+2+3等于多少呢?小组合作,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议一议。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算法。教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甲:我是数图上的小鸟知道的,图上一共有9只小鸟,所以4+2+3=9。

学生乙:我先摆4根小棒,再摆2根,最后摆3根,一共有9根,所以4+2+3=9。

学生丙:我先算4+2=6,再算6+3=9,所以4+2+3=9。……

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予肯定,并适当板书。[点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刚才孩子们想到了这么多办法,数小鸟、数小棒,真不错!×××同学说的可是我们计算连加算式最常用的方法,我们请他再说一说。

学生丙:我先算4+2=6,再算6+3=9,所以4+2+3=9。

教师:孩子们,我们在计算连加算式的时候,通常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算出的得数再与第3个数相加。

教师边说边利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点评:这一环节注重了计算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这种常用的方法,孩子们掌握了吗?下面请大家从这些算式中(4+3+2,2+3+4,2+4+3,3+4+2,3+2+4)选择其中的一个,用这种常用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孩子们,我们来看这些连加算式的答案都是多少? 学生齐:9。

教师:看来同一幅图,虽然列的算式不同,但是答案都是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记在心里,再把这个数与第3个数相加。或者用线把先加的两个数连起来,在下面算出得数,再用这个得数与第3个数相加。

[点评:通过对算法的梳理、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3.试一试:3+1+5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孩子们,你们能看着这个连加算式(3+1+5=9)说说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吗?比如说:我有3个苹果,小红有1个,小芳有5个,一共有9个。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的连加例子吗?试一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连加例子。

[点评:通过说生活中的连加例子,沟通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连加的含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课件展示口算题:

5+4+1,2+3+4,3+3+1,1+2+7,4+0+2,4+2+2 学生口算,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1)小题

引导学生先摆3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3.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4.变式练习

教师:请孩子们拿出8根小棒,你能摆一摆,写出得数是8的连加算式吗?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把连加算式写出来,看谁写的连加算式最多。

学生摆小棒,写连加算式。展示学生写的连加算式,交流订正。

[点评:练习设计有层次,从易到难,让学生大量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从中获取了成功体验,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四、课堂小结

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数学知识?这节课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什么样的算式叫连加。

学生乙:我知道看一幅图能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它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学生丙:我会计算连加,一般是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算出的得数再与第3个数相加。

……

教师:孩子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连加的例子,大家课后去找一找,看谁找到的多,下节课我们继续来交流,好吗?

是一样的。

学生丙:我会计算连加,一般是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算出的得数再与第3个数相加。

……

教师:孩子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连加的例子,大家课后去找一找,看谁找到的多,下节课我们继续来交流,好吗?

第三篇:连加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连加》教学设计

钢城十小

胡曼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的教学内容。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学习这个知识前一年级学生其实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并已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具准备:课件 小棒 卡片 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理解连加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创造情境,激趣学习。2.观察对比,体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知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四、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八、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的意义;2)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九、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情况,为了更加有效地讲清教学重(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下面的教学方法:情境激趣、动态演示、引导探究等。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教材为核心,却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中的主题图更改为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以融合、挖掘“校本文化”、“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少先队员进行林区防火宣传为载体,讲授新知的同时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以森林里运动会情境的板块练习,来巩固新知。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流程:

(教学预设中的第一环节:

一、我行我算,复习旧知<卡片出示10以内数的加减法>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卡片上的数学题虽然具有知识性,但对吸引力不大,有些枯燥,使课堂教学沉闷,没达成全体性的参与,没有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教学中学生学习状态欠佳。)

经过本次反思后再设计。结合本班实际,学生对本班的手指操特长挚爱无比。于是我以手指操的形式编排10的组成,一、复习旧知。

1、学生一开火车的形式口算卡片。

2、互相评价。

(一)发挥特长,复习旧知。

1、说口号:(手指操,手指操,带来快乐又健脑。)

2、在新课前首先让我们来对做“手指操”————数的组成。今天,我们用手指操一起来复习“10的组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音乐伴奏)师:(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拍手)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我出1,(伸手1);

生:我出9。师:10可以分成生 :1和9。师:1和9;

生:组成10。

师:(拍手)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拍手)我就跟你这样做。师:我出2(伸手2);

生 :我出8。师:10可以分成 生 :2和8。师:2和8

生:组成10。……

(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巧借特长课里的手指操,注重知识性,整体性的编排内容,加之节奏感的音乐,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的多面性得到练习,让学生在轻松兴奋的运动中复习旧知。)教师及时评价做手操情况。

师:同学们的小手真灵巧!手指操活动让我们巩固了数学知识。其实,只要同学们肯动脑,认真观察,数学在生活中将无处不在。

二、教学连加:

一)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1、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2、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问: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跑来1只小鸡)

3、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现在一共来了几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学生汇报。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5+2=7 7+1=8(2)5+2+1=8

4、真不错,你还会这样列式呢。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求出了小鸡的总数。第二位同学列出的算式5+2+1= 这道加法算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只有一个“+”,今天学的有两个“+”。

对,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就可以叫它连加。这样的算式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连加”计算的方法。

师出示5十2十1:这个算式读作“5加2加1”,生跟着齐读。《?读算式:5+2+1读作:5加2再加1(强调“再”、“又”)》

5十2十1这道算式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请小组内讨论交流。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小组汇报。

生:第一步算5+2=7。师同步板书,带有标示符号,(师接着可以引导:第二步是算几加几?)第二步是算7+1=8同步板书,出示标示符号,体现过程,有个强调“7”的动作。

看着老师的板书说一说5、2、1各表示什么?

5表示先来5只小鸡,2表示后来的2只小鸡,1表示最后来的1只小鸡。8表示什么?

8表示一共来了的小鸡。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共有8只小鸡。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计算过程,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算的? 生:左边。

师:也就是按照从什么到什么的顺序计算的? 生:从左往右的顺序。(课件出示“从左往右”)师:现在谁来说说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或者可以问计算的过程是怎样的?)师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小结:我们把这些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号的式子,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计算时,连加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算。简单地说,就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数画条横线记在下面;再用这个得数加上第三个数,最后算出结果。(教师板书运算过程示意图)

(紧密联系生活。从现实生活入手教学,通过形象,直观地演示,激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连加”产生于生活实际并逐步建立起“连加”的概念,有序的、有目的的说一说,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使其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三、应用拓展——动手操作。

1、完成做一做左边的题目。

(1)师说,生摆小棒,先拿出4根,再拿出3根,最后拿出1根。要求共拿出了几根怎么列算式? 打开书列式计算。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订正时,针对连加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每列第三小题和前两个小题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明白连加的第一步计算的是第一小题,第二步计算的是第二小题,连加就是把前两个小题合在一起了。)。

3、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根据图意说说算式的意思,加深对连加的认识。

4、开放练习:()+()+4=9 要填的两个数的和是几呢?这两个数会是几呢?我相信你们有窍门。

同坐们互相讨论,发现(5)+4=9,要填的两个数加起来等于5就行,于是逐一找到1和4、2和3、0和5,并有序地排列起来。教师选择其中一种填法进行板书。

四、拓展延伸中渗透数学文化。

连加不一定只是3个数连加,还可以是多个数连加(出示:“1+2+3+4+5+6+7+8+9”)。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怎算。

有学生提出用1+9=10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用1和9加?有的学生解释:1+9凑成十,2和8凑成十„„还剩5。师板书图。

原来9个部分变成了5个部分,你们真有办法啊!

整体不变,部分的个数可以变多,计算中根据需要部分的个数还可以变少。

课件:这是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他上小学的时候解决过这样的问题,用的方法和我们的差不多。老师想咱们班肯定藏着更多的数学家,大家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继续思考。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连加,连加至少有几个加数? 连加表示什么意思? 几个加数、和是什么关系?

六、课堂练习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初步建立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学生已经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连加、连减的对比,掌握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巩固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做好准备。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巩固认知——开拓思维”四个环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 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这节课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掌握比好,能够较快、准确地进行连加连减试题计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连加》教学反思2011-11-23 19:21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计算顺序。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本堂调查我创设了帮图图解决问题的情境,首先是帮图图解决喂小鸡的问题,问小明一共喂了多少只小鸡,导入学习,最后则通过帮图图买东西进行拓展学习。学生们比较感兴趣,很快地就投入到了学习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喂小鸡的图变成一段动画,让学生在动画中,体会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使学生充分感受“添上,再添上”,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动太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列出算式。

3、体现列式的多样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喂小鸡的图片中,学生就这一个图中小鸡的图片就产生了几种不同 的列式方法:5+2+1和2+1+5这两种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境的出现,老师及时地表扬出现不同列式方法的同学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仅仅局限在老师所划定的范围内。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教学计算顺序中,学生在说到5+2+1怎么算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的同学就提出了先算2+1=3再算3+5=8,对于这个问题,本来我的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在遇到连加这样的题目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算,但对于这个想法的出现的时候,我应该及时表扬他,因为他这样的计算方法其实也是对的。我们在以后会讲到怎么算简单,我们就怎么算,但现在我们重点学习的是从左往右算的方法。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没有好好地抓住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3、多引导,多放手。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讨论出结果,不能提出问题之后就让学生回答,当然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很快地回答出来,但一些稍微有些困难的问题,就应该让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而很多时候,我都是包办,有一两个同学答出问题之后,就没的深挖,不知道大多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我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在练习中,采用听故事摆小棒而后写算式,并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有帮农民伯伯把苹果摘回家的游戏,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但是因为时间限制,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是始终困扰我的问题。还有,激励学生的手段不够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篇:《连加》教案

《连加》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

第72页至第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

2、让学生知道连加的运算方法和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算式。

3、初步感知连加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

难点:知道连加的运算方法和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大家给他打个招呼吧。小明家是个养鸡专业户,你们想去他家里参观一下吗?(想)

那咱们一起乘着小火车出发吧!(口算)

很快,便到了小明家,小明正在院子里喂鸡呢!

(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看图说图意

(1)看看有几只小鸡?(5只)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又跑来了2只)仔细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又跑来了1只小鸡)

(2)能把咱们刚刚看到的连起来说说吗?(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小鸡)

(3)该怎么提问题呢?(一共有几只小鸡?)

2.列算式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加法)该怎么列算式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说说算式里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计算?(学生汇报:我列的算式是3+2+1=6,3表示原来有3只小鸡,2表示又跑来了2只,1表示又跑来了1只小鸡,先算3+2=5,再算5+1=6)(让每个小组的人说一说,当学生不会说时给予引导)

奥,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是把这三部分加起来。

大家来看这个算式,咱们是先算3+2=5,再算5+1=6(板书过程)谁还能再说说这个计算过程?(学生多说)

咱们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咱们先算了前两个数,然后用它们的得数去加第三个数。(学生跟着老师说一遍)咱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揭示课题

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列的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的加法算式是两个数字,一个加号,今天的算式有3个数字两个加号)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像这样3个或3个以上的数字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

4.读算式

连加算式该怎么读呢?谁敢试一试?(3加2再加1等于6)(2人,齐读)

5.小结

咱们再把这个算式读一读,并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

(三)巩固练习

1.这时,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看,那有什么?(燕子)有几只燕子?边演示边让学生说图意。(2人)

你会列算式吗?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算式说过程)

2.小明的邻居家是养猪的,咱们也去看看吧!你会列算式吗?你是怎样算的?

3.参观完小明家,咱们来做个游戏,算式接龙,卡片上有6道算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第一个同学做第一道),做完之后马上传给下一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做第二道),以此类推,全部做完之后交给小组长就行了,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正确。(小组长对照答案改题)

4.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得数填在括号里。

5.小明前面有2个同学,后面有3个同学,这一对一共有几个学生?(学生上台演示)

6.一面大旗能换三面中旗,一面中旗能换三面小旗,一面大旗能换几面小旗?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连加》教案

《连加、连减》第1课时:连加

【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际情景,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二、通过实际情景及动手操作,发现、理解连加的算理。

三、通过动手操作,会进行10以内连加的计算。

【重难点】理解连加的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3′)

师:哇~!××同学早早做好课前准备了,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了!(奖励)师:(待所有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现在所有同学都做好课前准备了,大家在学校里都是好学生。那这么多好学生在家里是不是好孩子呢?是的话请用你的小手告诉老师(示意举手)。

生:(积极举手)

师:我们请好孩子××来说一下,你在家里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生:煮饭、洗碗、扫地…… 师: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奖励)我们班还有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平时在家每天都帮爸爸喂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个同学(课件调至小朋友在喂5只小鸡)。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正在喂鸡,他旁边有多少只小鸡呢?我们跟着小老师来数一数,谁来做小老师呢?(示意举手)××同学最认真,请你来当小老师。

生:(跟着小老师)一、二、三、四、五。

师:五只小鸡,我们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请小老师写在黑板上。生(小老师):(板书“5”)师:谢谢××小老师!(奖励,示意归位)我们一起来看,现在又来了多少只小鸡?(课件出示又跑来2只)

生:2只!师:(在2只小鸡下面板书“2”)嗯!原来有5只小鸡,现在又跑来了两只,那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呢?

生:7只!

师:7是怎么得来的?谁能说一说? 生1:我数得7只。

师:你真棒!数一数就知道是7只了。(奖励)还有哪位同学用别的方法得到7只吗?××同学小手举得真高,老师请他来说。

生2:原来有5只,又跑来了2只,用5只加2只得7只!师:真是了不起的孩子!(奖励)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了2只,用5只加2只得7只!那我们应该怎么列式子呢?谁能到黑板上写下来?××同学坐得最端正,老师请他来。下面同学请用你的手势给他打分。

生3: 5+2=7。

(7′)师:哇~!同学们全都给了√!(奖励,示意归位)我们接着看,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了2只(课件演示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又跑来了1只(课件演示又跑来1只小鸡),同学们还会列算式吗?

生:会(上黑板板书)/不会

师:不会没关系,老师来告诉大家怎么办?(再次演示课件5只又跑来2只)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我们都会列算式了,刚才我们列的算式是——

生:5+2 师:(板书“5+2”课件演示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又跑来了1只,小鸡又变得更多了,所以我们要——

生:加上去~ 师:加多少? 生:加1!师:(在板书“5+2”后添上“+1”变成“5+2+1”)加上1。5+2+1要怎么算呢?哪位同学有办法?请××同学。

(6′)

生:先算“5+2”得7只,再用7来加上1,7+1得8!师:回答得太棒了!同学们是不是应该——(示意鼓掌)生:棒,棒你真棒!棒,棒,你最棒!

师:老师想知道其他同学是不是也会算了。××同学,5+2+1要怎样算,你会了吗? 生:不会。

师:谁来帮他?(多请几名学生重复)

(6′)

三、回顾总结

师:(在算式下板书: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这一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请4~5名学生回答)生:……

四、当堂巩固

师:大家都学到了新的知识,那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看到《做一做》,老师看谁最先翻开课本(投影展示P65)。翻开了的同学,请坐好并举手。

生:(举手)

师:已经打开65页的同学,拿出你们的小木棍,照着课本,看看先在左边放多少根小木棍,接着在中间放多少根根,最后在右边放多少根?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字?剩下的小木棍先放到抽屉里。摆好木棍、填完方框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走下去检查。

生:(举手)

师:请××同学到讲台上摆一摆,大家看他摆得对吗?(请学生)生:(摆好木棍、填好方框)师:(示意归位)大家看一下,这位同学和你摆的一样吗?谁来帮他改? 生:(修改)师:(奖励)

(8′)

五、提升练习

(10′)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6页,大家一起来做第1、第2、第3题,不会做的话可以先用小木棍摆一摆,再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下载连加教案(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加教案(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连加教案

    连加 教学内容: 连加(教科书P72的主题图、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亲身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来的连加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意义。 2. 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

    连加教案

    连加 预设目标: 1.使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解决日常......

    连加教案[模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连加》说课 钢城十小胡曼 一、指导思想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

    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有条理的表述思考和解决问......

    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教案》 张丹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

    连加连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生活中连续行为,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2、知道 10 以内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会读算式,并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丰富......

    连加连减教案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7页—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

    教案:连加连减

    教案设计 课题:连加,连减 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境图先出现连加,再通过求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西瓜引出连减。例1中的和就是例2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