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案学会独立
教案:学会独立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在学习上、生活上依赖性太强是不便于成长的。
2、当遇到困难时,要独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故事、说一说心海导航倾诉心声。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明理
指导学生走进“故事屋”,说说小明来深圳和父母一起生活时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笑话。
二、看图说故事
1、看图说故事
如果你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2、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小组里对同学倾诉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然后请同学帮你出出主意,如何能独立克服这些无病。
三、教师寄语:
你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东西自己拿。
智慧人生
17.老师,您辛苦了
活动目的: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
活动形式:讨论交流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出示照片(本班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小组交流
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我想,当你们看到它时,一定也能感受到老师们对你们的爱。
2.出示照片:(课文中的照片)
思考:看了这张照片,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
师:这张照片上的老师是毛老师,你们想知道关于她和 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二、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张老师是怎样对待胡平的?她为胡平做了哪些事情?
胡平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3.小结:
张老师为胡平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从学习知识、做人的道理各个方面去教育胡平,使胡平逐渐懂得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培育着胡平这棵幼苗。
在张老师的帮助下,胡平从一匹“野马”变成了一匹“骏马”,最后成为了一名名牌的大学生。在这些进步中,张老师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4.全班交流:
你们想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5.小结:老师把全部的爱和心血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我是属于孩子的”是每个老师的心里话,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老师的工作是光荣的!
过渡: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张老师”,让我们看看我们学校中的“张老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吧。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许多“张老师”生活在我们身边。)
1.师:课前,同学们采访了我们学校中的老师,请把你采访的情况和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在学习上,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的学习的?
在生活上,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的?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样耐心给予我们帮助的?
3.小结:
我们的老师也像张老师一样,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离不开老师付出的心血,我们的茁壮成长就是老师的心愿和希望。
四、指导行为(是学生知道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努力工作,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1.小组交流:
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讲课时我们为什么应该认真听?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在作业中的评语?
2.全班交流:
3.小结:
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听,并且照着去做,听从老师的教导。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当作业批改后,要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体会老师评语中的含义;当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后,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尊重老师的劳动也是尊敬老师的表现。
五、辨析导行(进一步深化所学道理)
1.出示投影片一:(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一题)
小组交流:
小明和小红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作业本上的评语是老师的辛苦劳动,不尊重老师写出的评语,就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
2.出示投影片二:(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二题)
小组交流:
小玲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
低年级的老师现在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他们把我们领入知识的大门,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些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或者不教课,但是他们一直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同样为我们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教师。
3.读读下面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育者。
--邓小平”
4.请同学讲讲尊师的故事。
小结:
古时候人们就很注重尊敬老师,我们的许多革命前辈也是如此,看来,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5.出示邮票:这是1986年9月10日,邮电部出版的关于教师节的邮票,说明尊敬老师已经是全社会人们的共识。
六、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说一说
为什么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
我们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长都是老师辛勤培育得来的,我们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桃李满天下,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老师辛苦了,光荣啊!园丁!”
第二篇:学会独立心里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人长大了,要学会独立自主。
2.情感目标:感受依赖带来的不快,感受独立生活的快乐。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学会在学习、生活中独立做事。
二、活动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
三、活动形式:故事明理、师生互动、情境体验、小组讨论、谈话交流
四、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五、活动准备:绘本故事《我要靠自己走》、课件、图片、视频、情景剧等。
六、活动时间:40分钟
七、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律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学生跟着做律动。
2.谈话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健康之家,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度过这美好的健康时间。
(二)、听故事,谈感受。
1.听故事:
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绘本故事《我要靠自己走》。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考拉一直依赖着考拉妈妈,不肯自己走,即使妈妈肚子里又有了小考拉,它还是不愿自己走。直到发生了火灾,小动物们都逃生了,考拉妈妈顾不上,鸸鹋帮不上,刺猬刺得考拉满身伤痛,最终考拉自己走,逃离了火灾,与大伙相聚在一起。
2.学生自由谈谈感受。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考拉?
3.小结:小考拉太依赖他的妈妈了,所以一直不敢自己走,觉得自己不会走。而事实上,小考拉早就能够自己走了。像小考拉这样的行为,我们称它是“依赖”。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依赖的同学,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个。(引出下面的教学)
(三)、观看图片、视频,讨论“依赖”给我们带来的后果。
1.课件播放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依赖行为的图片、视频。
图一:上学路上,家长背着书包,孩子跟在身旁。
图二: 孩子昂着头,奶奶弯腰吃力地给孩子系鞋带。
视频一:早晨起床,孩子大声喊妈妈帮忙穿衣服、裤子、鞋子。视频二:饭桌上,爸爸帮忙剥虾,妈妈帮忙挑鱼刺,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
2.分小组讨论。(1)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自由讨论图上或视频中孩子的“依赖”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2)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说说依赖所带来的后果。
(3)继续讨论,你能给图中或视频中的孩子和家长提提建议吗?
(4)各组代表发言。
3.联系自我,说说怎样克服依赖的思想。
引导学生懂得:我们都已经慢慢长大,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能再依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相信自己,从小事做起,会做的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不会的事也可以学着做,不能害怕困难。同时,还要说服自己的家人,给自己独立做事的机会,不要一味包办。
4.情境体验:如果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出去办事,给你10元钱,让你自己一个人生活一天,你打算怎样安排你这一天的生活。
(1)学生自由表达。
(2)评选出最合理的生活安排,表扬这些能够独立自主的同学。5.小结:对,同学们要勇敢地克服困难,从小努力锻炼自己,生活上才能独立。刚才我们谈了生活上存在的依赖现象,并知道怎么去克服它。那么同学们在学习上是否也有依赖思想(依赖现象)呢?你们想一想。
(四)、找找学习上依赖现象,思考如何克服。
1.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中存在的依赖现象
如:在家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需要家长监督才能完成作业。
看到难题不想动脑筋,只想着偷看抄答案。
课堂作业时,总等着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后,再落笔写。2.自由说说这样的学习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小结:手越动越巧,脑筋越转越灵活。学习和生活一样,我们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会越来越聪明,什么都会,什么都难不倒我们!
(五)、总结表决心。
同学们愉快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现在老师要了解一下,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想像小考拉一样“我要靠自己走”的请举手。
2.在以后的学习中,困难面前不低头,学会独立思考,勇敢克服困难的请起立。
3.通过这次活动,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依赖”的害处,知道生活、学习都要独立自主的,请为自己喝
第三篇:《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案
《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一、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麻醉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畅所欲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情感之弦,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的意识,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渗透话题。
1、询问学生年龄。
2、在你成长的十几年里,你摔过跤、受过伤吗?当时的感觉怎样?
3、有资料记载,用刀把手上的肉割开,人的疼痛指数是6;往人的手指甲内钉竹签,人的疼痛指数是7;妈妈在十几年前生你的疼痛指数是8;肝癌晚期时候人的疼痛指数是10,当疼痛指数为10的时候,人必须通过打肚冷丁才能维持。十几年前,妈妈冒着生命危险,忍着疼痛指数是8的痛苦,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你来到的最初24小时,如果没有成年人协助,你将死去。你出生最初的几个月,你的爸爸妈妈每晚要起来7~8次给你喂奶、换尿布,在这么精心的照料下,你才能存活下来。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如果你没有你爸爸妈妈爱你,你根本没有办法活下来。
(二)讲述故事,感受亲情
1、师讲述父母爱孩子的故事:
之一: 2005年,贵州发生了空中缆车失灵事故,缆车以疯狂的速度下坠,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一对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夫妻双双遇难,儿子却安然无恙。
之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血管用热血哺育怀中的婴儿。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想说点什么?老师相信,你们的父母也非常爱你们。
2、生倾诉父母对自己的爱:
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卡,写出爸爸妈妈爱你、让你感动的五件事:
1——————————
2——————————
3、—————————
4、—————————
5、—————————
下面,请选择最能体现爸爸妈妈爱你的一件事来说一说,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分享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生边叙述边播放《感恩的心》)
是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不畏艰辛养育了我们,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使我们享受到了人间无尽的亲情和幸福。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1、师举事例《扭曲了亲情》,引发学生思考。
2002年5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农民陈老汉有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让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的陈老汉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6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两个汽油桶。然而,明知父母艰辛的小良自读大学后6年没有回家,整日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直到被学校退学。当节目现场陈老汉含泪呼唤时,满座的学子无不为之动容,而作为当事人的小良竟然对央视记者说:“我爸在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 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应该对父母心存感激。一个内心不存感恩之心的人就会误入歧途,变得无情无义,遭到大家的谴责。(板书:感恩)
2、亲情小测试。
你们对父母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现场测试)
出示三个问题: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
父母过生日,你为父母做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亲情小测试,你有什么感想?(板书:学会)
3、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劳累的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眼前,此时,你最想为父母做什么?
板书: 一句话语 一个行动 一份努力 一点进步
„„
(四)总结升华,熏陶情感
1、师总结:其实,感恩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语、一个行动,都能表达和诠释感谢的真谛;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让父母感到安慰和快乐。心存感恩之心的人,一年365天都有阳光照耀;缺乏感恩之心的人,一年四季都会感觉寒冷。
2、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板绘),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呼唤(爸爸——我爱你
妈妈——我爱你)
第四篇: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案
体验合作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设计理念】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美国合作教学理论派认为: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的特点是大家通过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属于解决问题的协作性行为,在此过程中,人际关系和睦,集体能够一起成功。在小学阶段,合作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辅导目的】
(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领悟信任、配合、分工等合作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辅导重点】
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
2、在创设的情境、游戏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辅导难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辅导准备】
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情景剧等。【辅导步骤】
一、导入引题
1.播放《三个和尚》视频 2.谈感受
视频中三个和尚起火前后有什么变化?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呢?
3.揭示主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了解合作
1.谈谈你对合作的理解。2.理解合作
判断辨析,下面的情况适合合作吗?
(1、)有同学考试或者写作业时不会做,叫你给他抄袭或者替写,并答应付好处费,你能与他合作吗?(2、)有同学打碎教室玻璃,就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隐瞒不报告,你认为这种合作可取吗?
(3、)你的一位朋友被别人欺负,想让你与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去报复,你能答应合作吗?
3、联系生活,谈一谈这节心理健康课师生间该怎样合作完成?
三、AB剧、游戏体验合作
1、AB情景剧——手抄报比赛
分析: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1)明确分工(2)相互配合
2、逃生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洪水来临,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
游戏结束后,采访谈感受。(配合的重要性及要有牺牲精神)
3、传球游戏
游戏规则:请三组同学上台比赛,每组两人,背靠背,夹着球,由起点向终点走去,中间球掉了,得从起点开始。比比哪组速度快。
4、哈利波特变变变
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出口令“哈利波特,变变变”时,队员立刻反问“哈利波特变什么?”,老师提示“哈利波特变?”,队员迅速摆出相应的造型。选两组同学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摆得快,摆得好。采访学生,发表感言。
四、认识自我,做令人满意的合作伙伴
让学生判断辨析,当遇到下列情形,会怎么做?
1、合作伙伴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怎么办?
A、心里不痛快,不高兴。
B、甩手不管,看笑话。
C、仔细想想他的话也可能有道理。
2、自己的做法被合作伙伴误解了怎么办?
A、心中很委屈,但不作声。
B、由此发生争吵。
C、不争吵,在背后发牢骚。D、真诚地说理,想办法消除误解。
3、合作中两个人都需要某件东西,怎么办?
A、抢在别人前边先得到。
B、合理协商,共同使用。C、为了成功,主动谦让。
4、总结合作真谛:与人合作要有统一的目标、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明确的分工,除此之外,还需要合作者彼此的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获胜。
五、感受合作创造的价值
通过图片展示,感受成功的合作带来的振憾,创造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今后与同学们在哪些领域,怎样合作。合作,让人感受成功,获得幸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利用合作,赢得人生精彩掌声。
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合作,回到教室。
第五篇: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一、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 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 旨在唤醒孩 子们麻醉的心灵, 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 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 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畅所欲 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情感之弦,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的意识,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三、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渗透话题。
1、询问学生年龄。
2、在你成长的十几年里,你摔过跤、受过伤吗?当时的感觉怎样?
3、有资料记载,用刀把手上的肉割开,人的疼痛指数是 6;往人的手指甲内钉竹签,人的 疼痛指数是 7;妈妈在十几年前生你的疼痛指数是 8;肝癌晚期时候人的疼痛指数是 10,当 疼痛指数为 10的时候,人必须通过打肚冷丁才能维持。十几年前,妈妈冒着生命危险,忍 着疼痛指数是 8的痛苦,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你来到的最初 24小时,如果没有成年人协 助,你将死去。你出生最初的几个月,你的爸爸妈妈每晚要起来 7~8次给你喂奶、换尿布, 在这么精心的照料下, 你才能存活下来。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要知道, 一只老鼠 生下来 2个小时就会走路, 自己找食吃, 自己存活下来。而你没有你爸爸妈妈爱你, 你根本 没有办法活下来。
(二讲述故事,感受亲情
1、师讲述父母爱孩子的故事: 之一:2005年,贵州发生了空中缆车失灵事故,缆车以疯狂的速度下坠,在撞击地面的一 瞬间,一对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夫妻双双遇难,儿子却安然无恙。
之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血管用热血哺育怀 中的婴儿。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想说点什么?老师相信,你们的父母也非常爱你们。
2、生倾诉父母对自己的爱: 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卡,写出爸爸妈妈爱你、让你感动的五件事: 1—————————— 2——————————
3、—————————
4、—————————
5、—————————
下面, 请选择一件最能体现爸爸妈妈爱你的一件事来说一说, 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分享爸爸 妈妈对你的爱。(生边叙述边播放《感恩的心》
是呀,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并且不畏艰辛养育了我们, 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使我们享受 到了人间无尽的亲情和幸福。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1、师举事例《扭曲了亲情》 ,引发学生思考。
2002年 5月 30日在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农民陈老汉有三个儿 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让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的陈老汉和病弱的老伴不
得不卖血换钱。连续 6年, 卖出的血量能装满两个汽油桶。然而, 明知父母艰辛的小良自读 大学后 6年没有回家, 整日沉迷于网吧, 荒废了学业, 直到被学校退学。当节目现场陈老汉 含泪呼唤时,满座的学子无不为之动容,而作为当事人的小良竟然对央视记者说:“ 我爸在 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 ……”
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应该对父母心存感激。一个内心不存感恩之心的人就会误 入歧途,变得无情无义,遭到大家的谴责。(板书:感恩
2、亲情小测试。
你们对父母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呢?(现场测试
出示三个问题: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 父母过生日,你为父母做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亲情小测试,你有什么感想?(板书:学会
3、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劳累的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眼前,此时,你最想为父母做什 么? 板书:一句话语
一个行动
一份努力 一点进步 ……
(四总结升华,熏陶情感
1、师总结:其实,感恩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语、一个行动,都能表达和诠 释感谢的真谛;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 让父母感到安慰和快乐。心 存感恩之心的人,一年 365天都有阳光照耀;缺乏感恩之心的人,一年四季都会感觉寒冷。
2、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板绘 ,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 情 —— 呼唤(爸爸 —— 我爱你 妈妈 ——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