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

时间:2019-05-15 03:5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

第一篇: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

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地图的运用

【案例背景】

七年级社会主要突出地理的内容,所以它的教学应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进行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地图——地理教学的窗口。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编缩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人们某种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呈现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物,才能逐渐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否则在教学中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只能形成一种机械的记忆,这种记忆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巩固。所以,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就要先学会分析地图的基本常识。

与此同时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问题,耐心细致、有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一般步骤: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图识文,以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下面通过“大洲与大洋”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来体会地图在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大洲与大洋

【课程标准】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解读:要知道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能描述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要爱护地球。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内容,备课应该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课堂的教学关键不仅仅在于知识点的落实,更加需要关注地理学科的特点,即用地图教,用地图学,最终达到学生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从地图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关注整体的学生,从学生可以理解的角度进行备课,知识点应该要讲清楚,讲透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而不是仅仅关注整节课是否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从课标出发,贯彻本框教材的知识点要求,落实于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基于图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等组织各种形式进行教与学,同时明确每一个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落实于地图。

【案例描述】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陆地到七大洲,从海洋到四大洋,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人地关系要和谐的主题。陆地是人类的栖息之地,我们要爱护地球,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以“中东地区”一课中关于石油资源的教学过程为例,课前我在黑板上手绘一幅世界地理轮廓图,学生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了,“这儿是太平洋,那里是亚洲,这里是印度洋……”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从地图册上的搜寻地理事物,并转移到黑板上的地图当中。回想起开学初的地图教学,学生往往不能进行地图知识的空间迁移,刚才在地图册上找到的地理事物名称却无从在黑板上下手。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问题,耐心细致、有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一般步骤: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提高学生分析地图、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中东地区中石油的运输路线是一个重点,不仅揭示出了中东成为世界上的热点地区的其中一个因素,还是联系生活中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问题。我先在黑板上的世界轮廓图中,用彩色粉笔标注出中东地区由波斯湾到美国、西欧、日本的三条海上石油运输路线(航线ABC);然后让学生利用地图册小组交流这三条航线分别经过了哪些海洋、海峡或者运河;最后,让学生到黑板前边指路线边讲述。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把自己当成运输船队的船长,怎么样清晰地指导自己的船员航行在茫茫大海上,顺利到达目的地。这个环节不但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自己观察地图的不足,例如,有些学生就把一些重要的海峡遗漏了(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在教材中,讲述“中东地区的石油绝大部分运往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其实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国正日益成为石油资源进口的大国,书本的内容已经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因此,我抛出了几个话题,让学生去探究、想象。(1)中国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拥有量高居世界首位,对油气资源需要量很大,除了自身开发油田之外,大量从国外引进石油。试想,我国石油主要可以从哪些地区进口?(学过的俄罗斯、今天的中东地区都是可以引进的,但是运输方式可以不同)

(2)运往美国的石油路线中,主要是航线A,那为什么油轮不经马六甲海峡到达美国西部呢?(这里面主要是美国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经济也发达却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3)有了航线A通往西欧的路线肯定近了,为什么非得航线B去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继续通向欧美?(由于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决定,大型油轮无法通行,因此只能从海洋中绕行。)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充分解读地图信息,并且适当展开想象联系生活问题,进一步促进他们运用地图,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文字的解读,显然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也不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地图教学应该摆在地理教学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惯,三步策略:“看标题—看图例—看内容”是一般的读图过程,应将文字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又在地图分析过程中得到升华,变成自己思维性的知识体系。那么,地理课堂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可以从地理课堂中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教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综合探究课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台湾地图为载体,积极探究,层层深入,一步步得出结论,能够从地图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社会信息,循序渐进地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从而为未来更好的学习地理打好基础。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小组讨论的热情不高,不能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做课堂的主人。

第二篇:《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在上《活化石》这课前,我就预料学生会问:什么是活化石呢?我也曾绞尽脑汁想,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这样也可以复习一下查字典的方法;或出示几副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对化石有个直观的了解;再者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等,间接去了解什么是化石。这些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并不能引起学生对研究活化石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化石的兴趣呢?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电视里突然出现了恐龙的身影。对了,可以利用恐龙来做引导啊。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物,或许这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的。

于是课堂里,我便以此为切入点。告诉学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叫恐龙的动物,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恐龙相继死亡,直至灭绝。它们的尸体埋藏在地下,最后就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化石。今天,我们的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来了解它们当时的生存情况的。”经过我的诉说,孩子们马上又问,那么考古学家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呢?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只能说请大家自己去看书翻资料了解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已经很清楚的感受到他们对活化石的兴趣已萌发,所以相信问题会很快被解决的。

看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活化石》教学反思2

上这课之前我就清楚,这样的课文学生会喜欢的。如之前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如一年级的《火车的故事》。但他们所喜欢并非朗读和思索,而是在课堂上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呈现的缤纷图片。而这,也正是我苦恼的。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是我在这节课的小小探索。

1、词

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就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活化石》一文语言简练、准确。如“一把把”、“一片片”、“小扇子”等简单的词语,却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特点。抓住这些词语,让孩子们思索:为何不能换成“一把”、“一片”?这写出了银杏树的什么特点?让孩子们明白,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却包含着这么多深意,真是妙哉!

2、读

常识性课文不象其他文体一样富有情感,对这类文章进行有感情朗读则显得很牵强和做作。在《活化石》一课的朗读指导,我重点抓住每种化石的特点,让孩子通过朗读去表现出每种化石的.不同之处。如:中华鲟的特点是“怪怪的”,体重很“重”;大熊猫的特点是“可爱”,银杏树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十分“珍贵”。如何通过突出主要词语的朗读去表达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是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

3、写

科普说明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每种“活化石”的介绍分一小节,让人感觉段落清晰,一目了然。这些,我都在课堂上进行了些许渗透。另外,课文在介绍“中华鲟”的样子时,用了一些深入描写,使中华鲟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展现;介绍“银杏树”时则说“它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而课文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大熊猫的可爱。也许是我们都太熟悉大熊猫了吧?但能不能抓住这个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呢?这这节课上我进行了尝试。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句子: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一双大眼睛( )。

孩子们看着图片上憨态可拘的大熊猫,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四条腿粗粗的,像四根柱子。一双大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长着黑眼圈。”

“它的身子圆圆的,身上的毛一半白一半黑。最可爱的要数它的眼睛,好象没睡好长了黑眼圈似的,肯定是晚上失眠啦!”

……

更有学生结合了“大熊猫为什么半黑半白”的科学知识为大家做了介绍。课堂的语文味骤然浓重了起来。

4、说

这样的科普文,让孩子们复述是定要的。在本课,我让孩子们勇敢地当一回介绍员,为大家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活化石”。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平空复述总还是有难度。我便让他们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后为他们先出示提示话语,如:

中华鲟有( )的历史。它的样子怪怪的:身披(),眼睛( ),一张大嘴()。它生活在( ),最大的可以长到( )重。

再让他们看黑板板书介绍,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充分体现了说的“层次性”,也照顾到了中下水平的学生。

另外为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情境创设上动了一番脑筋,伴着音乐让孩子来复述介绍“活化石”,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而让人觉得很突然,显得很不和谐。我们能否让孩子的情感流露自然些。不需太大的折腾,只言片语就能融会贯通。

5、语文味,也别忘了科学性。

牢记语文要姓“语”,但也不能忘记这篇课文的特点。常识性文章不可不顾文章蕴涵的科学与人文因素,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位学生讲解了动物们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并为他们介绍了其它的“活化石”,并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虽说查找资料这一环节的反馈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全班有近一半学生查找了资料却根本无法表述,但我想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想要清楚地表达这么复杂的科学文字总归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尝试,并要求他们提高。

《活化石》教学反思3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通过独学、群学,学生对三种活化石已经很熟悉了,我又要求学生补充介绍收集到的这三种活化石其他相关资料和其他活化石资料,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有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学生们兴趣盎然,创作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介绍活化石的小作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整合资料的过程,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活化石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活化石》教学反思4

本节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各种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有个初步直观的了解,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化石的作用;再引出课题,让学生质疑,这班的孩子们很会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上课要解决的问题:课文写了哪些活化石?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上课时我就围绕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逐一解决。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字词教学落实到位。

孩子们除了会准确认读生字词语以外,还学习到了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银杏树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体现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再进行全班交流。为了让学生理解“几亿年”这个时间的长,我通过画线段图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时间的长,再通过朗读,更进一步地感受银杏树的珍贵。在理解银杏树的叶子容易辨认时,我让学生通过上台找银杏叶,使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学生兴趣浓厚,再让学生比较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的不同,但我只是让一个学生说了一下,没有做进一步的比较,这点还不够落实。在解决“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这个问题时,我以为学生会很难回答,没想到叫起来的第一个孩子就说得很好了,真能干。

3、重视朗读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银杏树的特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4、采用让学生“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组织教学。

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享受到解疑成功的快乐。

需要改进的.是:

1、没有把握好时间。前面引入部分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写字指导不够到位,只是匆匆而过了。

2、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抓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习“银杏树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比喻句时,我只是让学生明白了银杏树叶子的特点,没有对这个比喻句进行拓展练习,如果让孩子们学习这个比喻句的样子再说几个类似结构的比喻句就更好了。

3、板书设计不够好,应该把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写上。

4、课外资料的补充不够充实。

5、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活化石》教学反思5

在教学《活化石》这一课时,我将侧重点放在了“银杏树”这一活化石。而在教学“银杏树”这一活化石时,我主要抓住两句重点句。一句是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一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一、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并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多运用这样的句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一把把”。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弄清了意思后,我又让学生做拓展训练,说说还有哪些可以用“一片片”、“一把把”做量词。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比如“一条条”、“一座座”可以用在什么词语前面做量词。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这一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发言都很踊跃,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同时,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朗读方面。学生的朗读是我训练的弱项,孩子们读书声显得拖沓冗长,没有节奏感,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我将教学的着重点定位错误,不是着重标点如何死板地停顿,而是长句如何停顿。

二、文章的落脚点还未找准。《活化石》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就强调用词的准确性,虽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有个大致的概念,而不是从未提及。

三、引入部分。在教学时,我在引入部分就让孩子翻书找化石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显得十分突兀,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不知所措,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找到了答案。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至文章总结时,会不会更好?

四、识字方面。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重中之重。我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没有让孩子多读词语,也没有随文识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再复现词语,加深印象。

五、知识运用方面。在教学运用连接词将三种活化石连起来表达成完整的一句话时,我将这一环节设置得过于简单——直接出示“和”、“有??有??还有??”让孩子们填空,如果用上之前已经学过的“把”字句、“被”字句,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六、指导写字方面。在教学生写字时,我没有让学生形成一个抓整体结构的概念,教学时较为散乱无章。同时,在学生写完之后,我并没有进行实物投影,指正点评,如果增加了“展评”这一环节,我想学生的知识点能掌握得更好,说不定字也能写得更端正。

总之,这一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缺陷,我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弥补以上遗憾。

《活化石》教学反思6

一、联系课文,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个重点句。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

1、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的训练。

2、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我在这里设计了比较句子的训练:“一片叶子像一把小扇子”和原句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然后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填空训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这课,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然后我重点教授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并小结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小组自学,再在班上交流汇报。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意识。

《活化石》教学反思7

今天在学字的时候,延用了昨天的方法。因为学生有了昨天的试行和我的鼓励。今天更主动了。实际运行时间也大大的缩短。比昨天短,更比原来同桌互相帮助的时间要短得多了。看来,一种方法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应该是常用常新的。就是同一种方法也不能常用,可以适当的隔些日子再用,才会有新鲜的感觉。学生操作才会有兴致。

在解释化石一词里,我告诉学生是很早以前的生物变成了石头保存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化石了。学生说,哦,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了。我强调说,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了。学生对恐龙是不陌生的。所以我就用蓝猫中的恐龙来作比。学生好像明白了。正好博物馆这几天正在进行蝴蝶展,我号召学生去看。我想应该有化石的。

《活化石》教学反思8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古生物产生兴趣并了解它们的有关知识呢? 在学习《活化石》一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明确概念、观看图片。

以“什么是化石?”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探究*望。以文字介绍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化石简单地说,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再出示北京古生物博物馆里化石的图片,如孩子们喜爱的“恐龙化石”“始祖鸟”化石,还有同学们见都没见过的“三叶虫”化石“枝蒎蕨”化石,从抽象的概念转化到形象的实物,此时的孩子不仅对化石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些远离现实生活的远古时代的特殊符号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二、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课文对活化石的'描写简单易懂,但这些稀有生物都是和大多数孩子不曾谋面的,通过阅读和讲解让孩子就有清晰的认识未免空洞。为此在学习“银杏树”一节,我给学生及时地补充搜集到的山东省最南端新村乡的一棵有着30历史的银杏树,它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无形之中缩短了孩子和银杏树的心理距离,远古生物近在咫尺、清晰可感。学完本段,我又借机给孩子们朗读了一篇搜集的描写银杏树的优美诗篇,激发了对银杏树的热爱同时还获得银杏树开小花,结白果的相关知识。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读懂文字、了解古生物知识不是唯一目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课下阅读《少儿百科全书》或上网查找有关活化石的资料,做一张阅读卡。把课堂有效的学习和课外广博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活化石》教学反思9

《活化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由于内容学生不太熟悉,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理解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作用。

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我肯定地表扬:“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这样能慢慢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去质疑,或者说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会更有目的.性。

另外,我联系课文,挖掘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等等。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形式是相同的。因此,我采用先教学第二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课文的教学方式。

我让学生带着“银杏树有几个名字?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划出来。通过带着问题用默读的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因为它的果实的壳是白的。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名字的由来,由此知道银杏树长得很慢的特点。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学习。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同时激发了对科学方面知识的兴趣。但是,上完本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也许是因为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上。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

《活化石》教学反思10

《活化石》一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一张鱼类化石的图片,引出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我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我出示许多叶子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银杏树的叶子。既理解了银杏树树叶的样子,又结合理解词语了“辨认”的意思,后我又指导学生模仿写句,银杏树的叶子还像什么?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树叶在他们的脑海中变成了降落伞、小姑娘的裙子,秋天的扫帚。在理解了比喻句的写法以后,我又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而后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了树叶的.美,树叶的珍贵。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活化石》教学反思11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得不多,但是对于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通过看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我肯定地表扬:“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这样能慢慢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去质疑,或者说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会更有目的性。

《活化石》教学反思12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说,鼓励学生谈...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说,鼓励学生谈看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做学习的主人。

一、借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所以我打印了大量的.图片,作为本课的补充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开始时,我先由恐龙图片引出本节课课题,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出示其他活化石图片,并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如在介绍“白鳍豚”时,用了以下文字“被称为‘长江女神’1995年时专家估计存活量不足100头,从20xx年开始,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搜寻活动,却再也没发现它的身影”,以此唤起学生要保护活化石乃至保护整个大自然的意识

二、联系课文抓训练点,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在讲解课文第2自然段时,抓住重点句子“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进行知识点训练。第一进行量词的叠用训练,让学生照样子说出这样的词;第二仿说比喻句,借助图片讲解银杏树页和扇子形状相似,让学生们潜意识中明白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之处,才能构成比喻句。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一连串的比喻句,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认识新生字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以“温馨小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本段。在讲解中华鲟“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时,我告诉学生,一位同学的体重大约有25千克,五百千克相当于20位同学的体重之和,把干巴巴的数字变成了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很快就学掌握了课文内容,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对学习的科学知识方面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上完本节课,我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怎样引导学生品其味,悟其神,需要在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关于量词叠用的教学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进行量词的对比。如果引导学生比较“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的表达意思不同之处,更能让学生透彻理解量词叠用之后才能突出数量多。

追求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续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活化石》教学反思13

在东兴小学听完教研室曹老师给我们分析现今的语文课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语文的训练点要在老师的心中,这番语后,对我的启迪很大。刚好,学校要求我上一节有关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研讨课。我接受了这个任务后,按照曹老师的意见,设计了这节课。我上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33课《活化石》这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校的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这课时,我以学习前一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这课的学习上。在学习这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一、找出课文讲了几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进行自学、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汇报。然后,过渡,学习这课,我们同样用这方法进行学习,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汇报。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学习怎样去学习语文这一工具性学科。

《活化石》教学反思14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组第33课,本教材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兼有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以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相似,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教学片断]

(一)教师指导学习“银杏树:”

(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读准“杏”的字音。板书:几亿年前的树种

(2)特点:板书(样子容易辨认、长得慢极了)

填空理解具体描写“长得慢极了”——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还叫公孙树。)

(3)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学习“辨”,和“辫、辩”比较。

(4)师生合作读课文,了解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那是因为它的果子是白色的。

(二)原来银杏树是因为这些原因被称为活化石的,那大熊猫和中华鲟又是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小组合作学习大熊猫、中华鲟,出示要求。

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结构相似的课文。效果很好。因为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每个教师都知道,我们靠教学来学习,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是一对一地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个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所以,对“大熊猫、中华鲟”两种“活化石”的学习,教学设计为合作学习是很明智的。

二、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课文学完以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环: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由于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和文本进行了很好地对话,所以,学生的智慧得到升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比如郭俊含同学说:嗨,大家好!我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我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我生活在江河里,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我的眼睛有核桃那么大,而且亮晶晶的。我有一张又大又尖又长的嘴。你们说:我的样子奇怪吗?如果大家喜欢我,可要好好保护我哟!

因为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那些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与同学交流,既训练他们的胆子,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对“化石”的解释要简化、清晰、再口语化些,要和“活化石”的概念比较后讲透彻。句式训练可以用填空式的练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这样课堂节奏更紧凑。

总之,我感觉这堂课的教学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活化石》教学反思15

《活化石》这篇课文以科学为主题,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于是,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一上课,我先让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化石”的含义,再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石”,然后抛出问题“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这课,我重点教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抓住“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还叫公孙树。”这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长得慢这个特点,并小结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小组自学,请学生代表根据自己小组的阅读、交流情况指引老师板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

一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但如果能跟好的'把握好学生的讨论时间,增加朗读量,在课堂最后能给大家一个总结,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要点,课堂会更加完美。

第三篇:活化石教学设计

33《活化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稀有生物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识字、写字。

2.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么样?(播放课件)(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引入化石: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变成的石头。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好吗?

二、检查预学习内容

1.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宝宝,老师把生字宝宝所在的新词都找出来了,你会读吗?

认读新词:博物馆、珍贵、公孙树、熟悉、灭绝、历史、核桃、食肉动物、缺乏、稀有、(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打乱顺序还会读吗?)学生多形式巩固认读 2.指学生分段读课文,读后师生评议。3.讨论交流: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4.反馈,师板书:银杏树、中华鲟、大熊猫。(图片出示这三种活化石)

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现在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他们。

四、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银杏树

1.课文是怎样介绍“银杏树”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3.汇报交流:

读了课文,你发现银杏树有哪些奇异的地方?(我发现银杏树──)

⑴ 古老、珍贵(指导读好“几亿年前”)

⑵ 叶子奇特(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观察观察银杏树的叶子吧,出示银杏叶子图片:银杏树那一片片的叶子就好象一把把小扇子,长的那么与众不同,难怪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银杏树叶子的奇特吗?

⑶ 生长速度慢(体验: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那么要一直等到你(指一男生)成为──,等到你(指一女士)成为──,(多指),等大家都老了,才能吃到银杏树结的果子呢。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怪不得他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公孙树。(4)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种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师或生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师:你们觉得美吗?现在你喜欢银杏树了吗?

4.想象说话:同学们,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看见自己小时候就种下的银杏树才刚刚开花结果,你会对这棵银杏树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银杏树,你会怎样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呢?

(二)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课件出示图片)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稀有”,稀少,少见。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课件出示图片)

4.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课件欣赏:活化石图片

五、写字

又到了认真写字的时候了,今天我们要写的是“化”和“代”。1.仔细观察,都是单人旁,注意撇不能太弯,竖要直。2.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得认真的同学得一个小印章。

六、课后延伸

1.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活化石的资料,你可以上网或资料查找,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四篇:《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活化石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所以我们说它是国宝。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像这样的古生物,我们称它为活化石。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了解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同时,画出读不懂的词语。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看看哪些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予以表扬。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纠正生字的读音,理解一些词语(这个环节要完成重点生字词的教学)。

3、交流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学生回答时,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三、熟渎课文,探究语言文字。

师:我们已经知道活化石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有关的信息呢?

1、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对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交流:此环节须达到以下目标: A对相关语段正确、流利地朗读。B能通过语言文字提炼信息:

银杏树——古生物、珍贵、生长慢(这里要学生理解公孙数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观察图片)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C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1珍贵2稀有3保护4缺乏)

学生依次可能出现的语言为: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D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学生阅读教师事先搜集好的有关古生物的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大家听。

2、课外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但对查阅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不一定长篇大论,但必须尽力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可以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的材料。

第五篇: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吴清玲

学习目标:

1、学习“博”、“珍”、“孙”、“悉”、“绝”、“肉”6个生字,会写“化”、“植”、“孙”、“代”、“灭”5个字。

2、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学习用“„„像„„”说话。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初识“化石”

1、(课件出示北京古生物博物馆画面)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参观北京古生物博物馆里你们准备好了吗?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板书化石)

2、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却是“活化石”板书“活”。

3、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化石”

1、学生组内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指名带读,开火车读,猜字谜)

三、研读课文,了解“化石”(课件出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1、同桌合作,找到三、四自然段介绍的古生物的图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它的;

2、边读课文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四、交流展示,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合作学习后,请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相机指导理解“熟悉”、“灭绝”、“稀有”的意思。A银杏树

(1)媒体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银杏树的样子(板书:银杏树——古生物珍贵 生长慢 叶子像小扇子)。让学生明白“一片片”和“一片”、“一把把”和“一把”的区别,并课件出示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

一只只()。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当为他们补充相应的课外资料。(课件出示)一棵3000岁的老银杏树,介绍这棵树,帮助学生理解银杏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在此相应板书:银杏树——古生物 珍贵 生长慢叶子像小扇子。

3)指导朗读师引读:银杏树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所以——十分珍贵。

B大熊猫

学生汇报,大熊猫——古生物 爱吃竹子 祖先是肉食动物。老师相机补充团团圆圆的资料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熊猫的可爱。C中华鲟

1、学生汇报中华鲟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古生物 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大 重怪 少

2、引导学生理解“稀有”的意思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阅读丛书《追寻水中的大熊猫》

思考:

1、文中“水中的大熊猫”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水中的大熊猫”?

2、你积累了哪些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六、教师寄语,升华情感

1、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1)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2)媒体出示: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3)学生交流: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2、老师总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稀生物。

下载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科教学的活化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者:贺亚婷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银杏树的知识,有保护银杏树的意识。 教学重、......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核、代”等8个字。能照样子写数量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内容,有保护......

    活化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 铁岭市银州区育华小学 耿晓巍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中心 刘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

    活化石教学设计

    33活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古代生物知识,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阳城县蟒河联校 张小迪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