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实验]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形成的有趣现象
上述现象都是由于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一)光的折射
实验探究1:让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与水中的传播方向有什么特点?
1.一部分光返回空气中,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2.另一部分光斜射入水中, 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我们知道光的反射遵循反射规律,(回忆光的反射定律),那么折射有什么规
律可循呢?和反射定律是否相同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观察的内容:
a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b比较入射角与折射角大小关系
c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折射角大小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视频演示 实验结论: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5、如果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或其他透明物质表面,传播方向不变。
6、在折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像是折断了是为什么? 人在岸上看水里的物体位置有何变化?为什么? 海市蜃楼形成原因。巩固练习
下列现象不属折射的是()A、看湖水深度比实际浅 B、看斜插水中的筷子向上折 C、站在水中看到腿变短了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景物
在图中,请大致画出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空气的光路图。
小结与评价
一、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5、如果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或其他透明物质表面,传播方向不变。
6、在折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
三、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板书设计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②硬币升高
第二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教师:秦国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六要素;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折射光路可逆性;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树立科学破除迷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视频,观察分析,对比猜想,总结归纳,应用训练等形式实施教学。
四、教学活动及过程设计
1、视频情景导入
看一看,想一想,观察光的奇妙现象。【板书课题】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实验探究 【演示一】
演示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教师指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考考你】
【折射六要素】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概念
【对比与猜想】回顾光的反射规律,进行对比与猜想光的折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规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演示二】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 【演示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分析,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三线共面,两线分居);
②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空气向界面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考考你】
3、光的折射应用
用光的折射解释以下现象:
〖现象一〗揭开“眼睛受骗、河底变浅”之谜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筷子在水中向上偏折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三〗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要深还是浅? [利用电脑课件原因] 〖现象四〗因为光的折射,我们从水下看岸上的树,它的位置变高还是变矮呢?为什么?
〖现象五〗海市蜃楼(视频展示)
〖现象六〗我们看到的太阳跟它的实际位置有一定的偏差
五、课堂小结
采用学生自主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对于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布置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的折射应用
八、说教学反思
第三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练习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重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法建议 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设计示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假如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假如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重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着,假如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课堂小实验三:预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 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图6-l 实验过程中注重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假如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教学总结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重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光的折射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第四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 B.30° C.120° D.150°
(3)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4)在暗室的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方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5)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二、填空题
(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三、作图题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必将更加在今后体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1、更新观念、改变不良的低效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观
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对大多数学生,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物理知识点为载体,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发散开来,注意同一学科内部的知识整合与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教学,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充分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2、倡导科学探究教学
以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是当前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取得成功,要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联系实际与知识的更新
目前综理试卷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增多,这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原因是初中生年龄小,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少,知识面窄,视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解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有时会有点力不从心,其能力有待提高。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无论是从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学生智力角度,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努力方向。4.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联系,抓好各门学科的联系工作.继续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综合性活动比赛、辩论会等。加强作业的自主管理,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特别是双休日的作业质量。
5.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重视家长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家访工作,继续进行家校联系单的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6、改进措施
多关注优等生,让他们一定要保持稳定。多关注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与优等生逐一雌雄。多鼓励下游生!努力使两极分化最小化!一如既往抓学风。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接受科任老师的建议。多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进步。继续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帮教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举行一次学法交流会,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五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德育目标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演示 “插入水中的筷子折了”实验导入,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怎样传播?”根据学生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我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并讲解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入射角及折射角。这样做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引导学生对比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折射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课件演示光的折射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的折射规律这一教学难点。
3、引导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日常的光现象。
(1)通过活动模拟渔民叉鱼“,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叉不到“鱼”?
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这时学生会很茫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先组织学生观察杯中硬币在有水和没有水的情况下深度变化,体验水中物体变浅。那么变浅的原因是什么呢?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水中硬币变浅的原因。这样就突破了”水中物体变浅“这一教学难点。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为了解释”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这一现象,我先让学生透过横放的矿泉水瓶观察天花板上电灯高度变化,体验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然后再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的原因。这样就很容易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3)通过网上搜索的”海市蜃楼“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海市蜃楼“现象。再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讨论分析”海市蜃楼"的成因。从而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三)、知识小结
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