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课后自我评价)
长乐学校 魏冬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及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4)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硬币上浮”等小实验,发现“光在传播过程中并非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科学事实;
(2)猜想折射时光的传播路径;
(3)运用由“客观现象结合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得出光折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界的兴趣。
二. 实验器材:
(1)学生实验:一元硬币、盛水的容器、适量的水、玻璃砖;(2)演示实验:光折射实验水槽;学生实验用品(一份)。三.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折射的条件、定律。
(2)难点:光折射发生必要条件中的“斜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四. 教学过程:
1. 实验探究(引入新课):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光折射现象)的存在。实验: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
A. 师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实验中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注: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有--------光也许还是直线传播、光可能沿曲线传播、光可能沿折线传播、甚至可能是认为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等,总之可能出现许多种猜想,教师应始终采取鼓励的态度,对于错误的解答应用婉转或幽默的话语来否定,切忌打击学生思考积极性。如出现个别学生基础较好或已认真预习了课文较为正确的引出了“光折射”这个概念,教师可因势利导的利用这个机会请学生来做“小老师”,然后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后阶段的分析时间应有所缩短。}
B.分析与讨论: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分析的重点在如何得出“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这个结论。
分析:以实验为例:如图一所示红色光线可被视为是从硬币上出发的所有光线的临界线,它将容器外空间分成I—可见硬币区和II—不可见硬币区,而实验开始初已要求学生调整视线的角度,使自己处于II的顶部(即:恰好看不见硬币)。而在容器中倒入适量清水后,(如图二所示),原本看不见硬币的II区域,此时却可以看到硬币了,说明临界光线已进入到II区域,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则,便可得出图二中的折射光线。
2. 光的折射: A.光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B.光折射条件的讨论:①两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
②斜射。{注:由上述实验学生已认识到光折射现象的存在,已经初步可归纳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这样一个不完善的观点。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出“斜射”这个重要条件,可用演示实验来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水槽中射入或射出一束垂直于水面的光线)学生便会发现并未发生光的折射现象,这样便可顺利地完善已有的实验结果。}
3. 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
A.奇妙的大自然:观看射水鱼捕食的动画演示,请学生思考射水鱼特殊的捕食方式与本堂课的物理知识有何联系。
B.教师演示实验分析并得出光折射的规律,同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折射现象。
{注:①对射水鱼特殊捕食方式的讨论可起到巩固光折射发生条件(两种介质、斜射)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提出“如果射水鱼不接近水面就发动攻击能集中猎物吗?”这样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光折射中有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从而得出完整的折射定律。并由此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其他的光折射现象中去,加深学生对光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②在过程中适当的穿插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4.巩固新课:
A.光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B.光折射定律: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线、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四.
流程: A.实验探究引入新科:通过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光折射现象,激发学生探求自然规律的求知欲;
B.导出光折射概念: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光折射的条件及定义,使学生初步了解逻辑推理逐步分析的科学探究方式;
C.探究光折射定律,自然界中的光折射现象:以动物学中的物理现象(射水鱼捕食)为切入口,结合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定律,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D.巩固新知识:对新课作小结,巩固知识点。五. 一. 板书: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 光的折射定律:
⑴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
⑵入射线、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⑶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⑷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注:本板书只反映主要条款,详细内容见教案配套课件。} 六. 课后记:
I.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简单光现象》这一章的最后一小节。本小节的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它却负担着两章【《简单的光现象》、《光学仪器》】内容之间承前启后的重任,所以地位举足轻重。在此小结中既复习了光路可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以前学到的物理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的折射这个学生们并不太了解的光学现象,同时这些要点又是下学期光学仪器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重点是极为重要的。物理学科的核心思想是“来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本堂课的真正难点即在于此:如何把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光折射现象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并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亲身体验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熟语的真正含义。
II.经验教训:
a)经验: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启发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由多次公开课以及听课的经验得出了教师不能成为课件的奴隶的结论,课件做得丰富多彩信息量大的确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其中必然倾注教师大量的心血,但是这会造成授课过程模式化,课堂上掌握气氛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如果学生的思路出现与课件不符的现象,那么教师较难作出较为适当的应变,这时教师就显得很被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制作课件时没有单一的使用PPT文件,而是用了PPT与Flash文件超链接的形式,即:PPT文件只反映授课主干部份(概念、定律等),而动画部份与每个定律或概念成超链接形式存在。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学生反应来决定是否有必要用动画演示,如学生理解已达到要求,教师可不打开链接,那么动画也就不存在,相反教师可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或讲解其他难懂部份或举出一些更有难度例子让学生思考。相反的话由于Flash动画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亦可多演示几次,甚至是分步骤演示,绝没有PPT文件那种“只前进而不后退”的尴尬场面发生。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也必须有适当的课件配合,应使课件成为教师的助手而非教师的主人,而成功的课件更是要能够适应各种课堂教学情况,决不是公开课的一种摆设。
其次:实验法是物理学科探究问题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无论是为了发现还是为了验证,实验法都是不可取代的。而根据二期科改的精神,物理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学科,这与传统物理课的“验证定律和规律”的提法大相径庭。因此如今的物理学生实验及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虽没有改变,但目的已大有不同之处。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实验目的是“发现”的目标已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对本小结的实验作了一定的调整,把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作学生活动,另有两个课后思考也作为学生活动出现在课堂上,并且是在授课的第一时间出现,这样既取得了由现象引题,不生硬、不呆板的效果,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授课做了一个气氛上的铺垫。而在实验后学生们能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们较为容易的体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方法,可以说这些小小的变动都是一举两得的措施。实验手段和方法及时间的不同都会引起效果的变化,而学生实验中“失败”现象是难免的,针对此种现象,我采取的是用实物投影仪“亡羊补牢”的方法加以补救,因为实物投影仪是非常直观的教学辅助仪器,尤其是在光学教学中,他能客观真切反映人眼所能看到的一切现象,所以实物投影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使得整个实验效果有一个大的提升。总之从教学效果及课堂气氛来看,实验法的正确应用也是本堂课较为成功的一大因素。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堂课的设计中留出了一定的学生讨论时间,同时选择哪一种自然现象作为讨论重点,在课前做了大量筛选工作,因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而且可举的例子也不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的讨论。为此我采取突破“纯物理”的界限,即:用物理的眼光看自然的思考模式,由此引入了“射水鱼捕食”这个与光的折射有着密切关系的生物现象,由于射水鱼的捕食方式较为特别,很容易的就引了起学生的兴趣,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有了讨论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由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b)教训:从整个授课过程来看,布局是合理的,但是部分细节的处理方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加以注意和改进。例如:学生实验部分,实验要求应提得更明确,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更为突出,以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高效性,同时可免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总之:通过这堂课,感觉到受益非浅,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以求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二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练习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重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法建议 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设计示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假如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假如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重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着,假如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课堂小实验三:预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 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图6-l 实验过程中注重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假如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教学总结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重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光的折射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第三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 B.30° C.120° D.150°
(3)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4)在暗室的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方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5)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二、填空题
(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三、作图题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必将更加在今后体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1、更新观念、改变不良的低效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观
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对大多数学生,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物理知识点为载体,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发散开来,注意同一学科内部的知识整合与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教学,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充分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2、倡导科学探究教学
以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是当前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取得成功,要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联系实际与知识的更新
目前综理试卷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增多,这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原因是初中生年龄小,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少,知识面窄,视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解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有时会有点力不从心,其能力有待提高。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无论是从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学生智力角度,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努力方向。4.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联系,抓好各门学科的联系工作.继续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综合性活动比赛、辩论会等。加强作业的自主管理,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特别是双休日的作业质量。
5.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重视家长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家访工作,继续进行家校联系单的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6、改进措施
多关注优等生,让他们一定要保持稳定。多关注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与优等生逐一雌雄。多鼓励下游生!努力使两极分化最小化!一如既往抓学风。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接受科任老师的建议。多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进步。继续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帮教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举行一次学法交流会,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篇: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德育目标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演示 “插入水中的筷子折了”实验导入,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怎样传播?”根据学生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我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并讲解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入射角及折射角。这样做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引导学生对比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的折射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课件演示光的折射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的折射规律这一教学难点。
3、引导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日常的光现象。
(1)通过活动模拟渔民叉鱼“,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叉不到“鱼”?
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这时学生会很茫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先组织学生观察杯中硬币在有水和没有水的情况下深度变化,体验水中物体变浅。那么变浅的原因是什么呢?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水中硬币变浅的原因。这样就突破了”水中物体变浅“这一教学难点。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为了解释”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这一现象,我先让学生透过横放的矿泉水瓶观察天花板上电灯高度变化,体验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然后再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的原因。这样就很容易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3)通过网上搜索的”海市蜃楼“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海市蜃楼“现象。再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讨论分析”海市蜃楼"的成因。从而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三)、知识小结
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第五篇:光的折射教案
4.3 <<光的折射>>教案
第一课时(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班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三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过程与方法:
通过PPT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2、学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六、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二、新课引入: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PPT实验演示)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
学生观察会看到:光线发生偏折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这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
(2)光的折射相关概念: 入射点: 0 ; 法线:MN 入射光线: AO ; 入射角: i 折射光线: OB ; 反射角: r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② 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③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课件演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学生得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空气进入时,折射情况与上述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
四、【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② 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③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④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折射规律怎样记?(教师讲解)
五、【练习】
以中考的考点、题型,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 第一节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更大;(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5)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6)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