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3:0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

《植树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两端都种

执教 曾立云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册P106页例

1、P107页做一做。

教学要求: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交流、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所以说,植树节时我们都应该植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植树问题情景1)

师出示完整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请生读题目一遍,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问题?(问题、单位、条件、关键词)

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算法。(学情预设:100÷5=20)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会得到20棵。(请一位学生说说理由,允许争论)答案对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怎么办?(验证)对,验证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

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几棵呢?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理解信息。

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

⑴什么是“一边植树”?

⑵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都要种)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

2、猜想。

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画图)

3、教授例题1

⑴化繁为简

师:(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

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20米

师:一共要种多少米?

⑵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

师追问: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4段,为什么可以种5棵树呢?

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会什么关系。

(3)、举例验证。

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4)议一议,说一说。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5)小组汇报,引导发现规律。

A、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或者说是段数、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棵数=间隔数+1)

B、小结: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间隔数+1”=棵数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猜测正确吗?

尝试例1:(回到情景1中的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100÷5=20(段)20+

1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吧。

(1)有一栋教学楼长120米,如果两端都挂,每隔8米挂一个,一共要挂多少个灯笼?

2、(2)在全长2千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3)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五、作业

1、练习册80,81页

六、板书

植 树 问 题

两端都种树 棵树= 间隔数+1 总长=间隔数×间距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 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 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 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 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 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 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 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 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 棵树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 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 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 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 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 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 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 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 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 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 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第二篇:《植树问题》复习课教案及 教学反思

复习《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画图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三种植树问题。(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

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①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数和棵数,求路的长度。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第三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丁贵才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第117—118页。

二、教材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 “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 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 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

教师组织学生认识手中的间隔,并认识它们存在的规律“间隔数+1”

(二)探究新知: 1.队列问题:

出示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中存在间隔,通过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形式总结人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并出示课题。2.植树问题:

(1)体会“化繁为简”思想:

问题导入: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又遇到难题了:在全长126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样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树呢?

突出矛盾:数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导学生转换较小的数。

明确思想: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板书:化繁为简)

(2)设计三种植树方案: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画一画的形式,同桌两人合作设计植树方案。

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小结:组织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命名,突出其主要特征。

教师板书: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

(3)探究规律: ①求间隔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植树过程中的间隔,总结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在没有植树的棵数时,探究间隔数与全长、间隔的关系。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学具、线段图等形式探究规律 a:学生思考并摆学具或画线段或列算式。b:汇报:

②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开放间隔的长度:(出示课件)在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 米植一棵,一个需要棵树?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要求:

1)自己选择适合的间隔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2)小组选择一种植树方式进行探究。

3)可以借助摆学具、画线段、数手指或列算式的方式。a: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b: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教师板书。c:升华:

三种情况结果不同,但是在求解过程也存在着相同,都是先计算20÷5,这就意味着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间隔数。d:应用:

老师检查同学们的植树情况,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20棵树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三)巩固提升: 1.选一选:

下面每一题相当植树问题的哪一种情况?

(1)音乐中的“五线谱”()

(2)衣服上的纽扣()

(3)成语“一刀两断”()

(4)自鸣钟九点报时的钟声()

a.两端都种 ; b.只种一端; c.两端不种。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4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 秒。3.小法官:

(1)学校的教学楼每层有24个台阶,老师从1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判断:现在老师走到了3楼。()

(2)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锯一次需2分钟。判断:锯完一共需要10分钟。()

4.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

(1)如果使两面彩旗中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要使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呢?无论哪些问题,我们都能用今天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这就是数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情况。篇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

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解题

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

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

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植树节图标,进行简单的环保教育。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化繁为简,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2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

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全长、每隔5米、两

端都栽、一边)。

2、形成猜想

(1)根据这些信息,你觉得这道题该怎样解答?

(2)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展示出来。

3、化繁为简

(1)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2)先在20米长的路上种一种。师示范图示法。初步感知在两

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3)如果间距不是5米,会不会也有这个规律?小组合作探究,间距是10米、4米、2米的情况,完成表格。

4、汇报展示,发现规律,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体会棵数比

间隔数多1。并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5、看课本第117页例1,对比梳理思路,归纳化繁为简、数形

结合的解题策略。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岸边的

栏杆、街道上的路灯、摆放的盆花、高挂的灯笼)这些现象的事物间 都存在着间隔,数学上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卡片后面的问题吗?

四、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1、谈收获

2、数学史上三大难题之一“20棵树问题”的进展

结束语:二十一世纪的今天,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希望就在同学们的身上。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 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17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由于我把例题的数据改大了,因此在模拟实际画图时发生了矛盾,数字太大,不可能全部画下来或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二是进行变式练习。我设计了6道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虽然不乏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篇三: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名称 植树问题

执教者 李 忠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

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

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

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说

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

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

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的学

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

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

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

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

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

力目标 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

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探究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经

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

化”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

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与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设计说明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

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

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

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信息 教学环节

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注明每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放松心情,领通过手指

会手上的数学活动,让

自主学习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双奥秘。学生理解

手,他不但可以写字、画画,间隔的概阶段 还隐藏着一些数学知识,下面学生认真听取念。

请大家伸出手来,把手慢慢张要求,做好积

7分钟 开,仔细观察,每两根手指间极探索的准师创设情

出现了什么?(空隙),在数备。境,揭示学上我们把他叫着(间隔)。主题,板

猜测需要多少书课题。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棵树苗。

反应最迅速。抢答开始:3根设置悬

指头,有几个间隔?4根指头,念,引起有几个间隔?2根指头,有几冲突,激个间隔?5个手指呢? 发学生求

知的欲

一、情景导学 望。

揭示主题

生活中,你知道那些事物的排列存在间隔?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

题:(板书 课题)

出示课件: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

一棵,猜一猜共栽多少棵树?

你同意哪种意见呢?

100米路比较长,讨论起课前活动

来不方便。在学习中遇到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好,请同学们快速的拿出昨天

下发的任务单。

合作交流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学生汇报自主把复杂的导学卡,得出问题转化

成简单的

阶段 植树的棵树。问题学生

更容易探

20分钟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找出三种植树索,从简

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方案中相同与单的问题巩固达标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哪位同不同。中发现规

学向大家汇报一下? 律再来解阶段 各小组在交流答复杂的

2、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各自的发现的问题,这10分钟 在汇报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基础上达成共样循序渐

点和不同点呢? 识,并能进行进,学生

明确分工。既掌握了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方法,也代表小组汇能牢牢把

1、探究问题1: 报,其他小组握知识。认真倾听积极

如果小路的长度改变,其主动评价、质小组汇报它条件不变,你能发现植树的疑。目的是把棵树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关系个人的意吗?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利用所学知识见达成共后小组交流。解决实际问识,把知题。识系统

2、探究问题2: 化。完成达标导学

请同学独立完成例题2,卡。检测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做对本节课法。独立完成后,知识的掌在小组内认真

师深入到各小组中间,对交流自己的做握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对于法。然后在班掌握好的个别小组的发现做到心中有上汇报。予以鼓

励,掌握数。不好的予

以纠正。

四、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1、小组汇报展示。

2、小组汇报后,学生互动质疑。

3、师生总结不同植树方案棵数

与间隔数的关系。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解

答,汇报解题方法。

组织学生汇报,师学会倾拓展练习是封闭的植树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1、出示问题:

听,生汇报不到位时适时点拨。

五、检测达标,拓展深化

(基础练习)。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 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

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

栽,一端不载)。一共要栽多

少棵?

(能力练习)

2、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

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

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

分钟?

(拓展练习)

3、凤苑一周全长是280米,沿着它的

这一圈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大理石栏杆,一共

有多少个大理石栏杆?

课堂小结

2分钟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呢? 布置作业拓展练习课后自己动手研究一下得到解题方

法,下节课汇报。1分钟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要 栽: 4+1=5(棵)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 20÷5=4 4-1=3(棵)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 4(棵)棵数=间隔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就 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

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杜玲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利用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植树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数学思维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归纳出植树问题中三种植树类型中的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去。[教学难点]

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舟山迎来了一件令全市人民为之振奋的好消息,那就是舟山群岛新区正式成立了。为了把新区建设得更加美丽,市政府发出了一则招聘启示:瞧!(课件呈现启示)

招聘启示

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市政府决定进一步绿化城市,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013年4月1日

师:大家愿意试试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份设计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要求)在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指名一学生读)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生:路全长有20米,只在路的一边栽,每隔5米栽一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全长、间距)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设计要求,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师课前给学生准备画有20厘米线段的纸张)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看看谁设计的方案又快又多。(学生独立设计)

2.反馈交流。

师: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5棵,4棵,3棵)(把同学们的方案张贴在黑板上)

师:这3种方案都符合设计要求吗?怎么检验间距是5米?(只要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的,间距就是5米)既然都符合要求,为什么需要树的棵数不同? 生:栽的情况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板书: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师: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们发现在同样的要求下,栽的棵数有多有少,那到底是由哪个位置上的树决定的?(是两端的树)为什么不是中间的树?(因为中间的树会改变间距)

师:对,两端栽的时候,棵数就多,两端不栽的时候,棵数就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出来了这么多的不同,那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呢?

生: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都是5米。

师:间距是5米。你能给同学们指一指哪里是间距吗?(生答略)师:嗯,很好!还有吗? 生:树将路分成的段数是相同的。

师:哦!是吗?我们来一起数一数,第一种栽法把路分成了多少段?第二种呢……不管哪一种栽法,分成的段数始终是——4。除了数还可以怎样求段数?

生:用全长除以间距。(补充板书:总长÷间距=段数,齐读)师: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吗?谁来解释一下?看着这个关系式你还能想到哪个数量关系呢?(板书:段数×间距=全长)

三、归纳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小路的总长20米和间距为5米的情况下,分成了4段来植树,如果两端都栽,可以栽几棵树?(5棵)想一想,如果每4米栽一棵树,小路会被分成几段呢?生:5段。两端都栽时,可以栽几棵树?(6棵)如果每2米栽一棵树,可以分成几段?(10)两端都栽,又可以栽几棵?(11棵)那20段呢?(21棵)100段呢?(101棵)

师:回答得这么快,难道段数与棵数有什么规律吗? 生:段数比棵数少一(棵数比段数多一)师: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

生:两端都栽: 棵数=段数﹢1 段数=棵树-1 师:那两端不栽、只栽一端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只栽一端: 棵数=段数

两端都不栽:棵数=段数-1 段数=棵树+1(齐读)

师:读完以后你觉得以后在解决植树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要先判断植树的类型。要求棵数,必须先求出间隔数。)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植树这样的问题,比如(1)排队的时候,学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2)爬楼梯的时候,楼层和层数的关系(3)手指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据木头的时候,据的次数和段数的关系(5)敲钟的时候,敲的次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我们把这类与间隔有关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四、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了。(课件演示)1.填空。2.选择题。3.应用题。①在2000米长的小路一边安装路灯,每隔50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要装多少盏?

师:这是安装路灯的问题,与植树问题相似吗?(相似)那什么相当于“树”、什么相当于“两棵树之间的间隔”?

生:“灯”相当于“树”、“两盏灯之间的间隔”相当于“两棵树之间的间隔”。

师:同学们能计算出一共要安装多少盏灯吗?(学生独立完成)2000÷50+1=41(盏)

②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③把一根10米长的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段要8分钟,锯完这根木头要几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反思:

1.创设开门见山、简单有效的导入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创设有效的导入方式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因为前不久舟山新区刚刚成立,多数学生也知道这个消息,所以用新区招聘设计师设计植树方案这个导入方式很有时代感,又紧扣主题。虽然对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困难,但对那些思维较敏捷的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而且三种植树类型也会在他们的设计中全部展现出来,为后续学习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空间,从而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完整地体验了“植树”这一实践活动。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在得出两端都种棵数与段数之间的规律时,我先让学生猜想,两端都种时,棵树和段数有什么关系?借助学生设计的植树方案,他们都知道“棵数=段数﹢1”,我并不忙着肯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让他们画各种线段图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自己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两端都种时“棵数=段数﹢1,段数=棵树-1”这个规律。然后我又渗透一一对应思想,让学生明白原来植树问题也是可以用一一对应来得出这个规律的。接下来的学习就自然而有效了,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得出“两端都不种:棵数=段数-1,段数=棵树+1”和“只种一端:棵数=段数”这两个规律。

3.重视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搜集了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件:(1)排队的时候,学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2)爬楼梯的时候,楼层和层数的关系(3)手指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4)据木头的时候,据的次数和段数的关系(5)敲钟的时候,敲的次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然后逐一让学生说说这些事件中什么相当于“树”,什么相当于“间隔”,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凡是这类与间隔有关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那么学生以后在做题时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感到疑惑和惊奇了,也会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4.这堂课应该注意的地方是学生练笔的机会不多,比如:导入的时候设计植树方案,给的时间不多;画线段图验证规律时,给的时间不多;最后一个环节做练习时,给的时间也不多,总觉得不是很扎实。因为这块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答题的方式方法不太懂,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再加上练习的难度偏深,部分同学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老师应该在黑板上示范板书一下,给学生提供答题模型,让学生有所参考。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扎实课堂放在首位,努力提高35分钟的课堂效率。

第五篇:《植树问题》教案

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目标

1、操作实践,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数形结合,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的学生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那你会不会排队呢?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排队要求:

(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2)每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解: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现在有3个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这三个同学可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

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了这样子的,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什么?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下,四个同学五个同学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像老师这样用线段图来表示。数一数,你表示的是几个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队伍长几米。

你有什么发现?(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二、揭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1、例1: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植树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若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1苗呢?

(1)一头不种,另一头种,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议一议: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种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

(2)两头都种树,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3)两头都不种树,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

2、例2: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议一议:如果路的两侧都植树,怎样计算?

(很简单!求出一侧种树的棵数,再乘2就可以了。)

3、如果两端都不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岷河小区的植树问题。

(1)某小区一号楼与二号楼之间有一条50米长的路,计划在路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请问准备多少棵树才合适?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四、汇报。有不同看法吗?

(2)小区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请看图。

是不是有上当的感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不再上这样的当吗?怎样把题目改严谨呢?讨论改题。

(3)植树问题不是每一题都是两端有点的,有时可能两端都没有点,也有可能只有一端有点,就像这样。看老师把它们抽象出来,同方讨论一下,在这两种情况下,点与间隔有什么关系?汇报。

我们把它画在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你们在本子上画。完成板书。

五、解决实际问题。

你能运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试一试吧。

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在这一题中,什么可以当作点?什么相当于间隔?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可以把什么当作点?这一题是植树问题的哪一类情况呢?

六、小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

2、在生活中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如运动场上插彩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下载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 知识要点 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 即:棵数=段数+1; (2)如果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那么棵......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王艳华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1 一、教材概述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的规律。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具体的数......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2、 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3、......

    植树问题教案

    授课内容:《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杜碧军 授课时间:2013.3.2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董学区河西营小学陈卫华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