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匆匆》教学案例(李贤红)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匆匆》教学案例
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小学:李贤红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可以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样,有助于实现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摒弃了老师的一言堂、一孔之见,实现了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从而实现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优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发现,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效果的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在团队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在研讨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争论中彼此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彼此兼容互补,相得益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也是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体现。
为此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有如下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写感受,并有感情地读读,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小组里交流。请学习小组的组长作记录,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儿全班交流,同学们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注注,组长记录组员不理解的地方。)
师(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动):同学们,我们交流吧,哪个组先来?
生1:我读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认为,这句话是作者在为光阴的流逝而惋惜和感叹。
师:喔,说得真好!(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该生读的这句话。)好,下面全班齐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没有感情可言。)
师:还有谁想交流?
生2:我读懂的是“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时光匆匆。
生3:我读懂的是“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他们告诉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合作一下,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时间是怎么流失的,最好能照课文中的句式。
生:(合作学习)。
(一分钟后,师示意学生发言。)
生4:学习的时候,时间从勤奋中流过,玩耍时,时间从懒惰里过去。
生5: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电视机前过去,睡觉时,日子从梦里过去。
生6:运动的时候,时间从蹦跳中过去,作业时,时间从本子上过去。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好,下面请大家把刚才在学习小组里合作的话写在课堂本上。
乍看这一教例,老师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用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二次还有成果的展示(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成果的正确率),似乎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是相当强的,甚至达到了“短、频、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质疑,这个环节如果不用合作,效果会不会更精彩?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会不会更有“嚼头”呢?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对“合作”一词来探讨一番。“合作”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心协力搞一件工作”。请注意,该注释的两个关键词汇是“同心协力”与“一件工作”。对照这个注释,我们重新审视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结合身边的实际,谈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这一点是符合条件了,但“同心协力”却难见痕迹。这个问题靠单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解决,就无所谓“同心协力”,更无所谓合作学习。由此来衡量,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
那么,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解读“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要素。
1.创设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就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阳光,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课的主题,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任务的确立(也就是问题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是学生一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它必须借助小集体的协作力量,在小组内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还以《匆匆》一文为例,如若要设计成“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我认为任务指向应该是,举全组之力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有没有对此作出回答,读完课文之后,你们的一致感受是什么?这样的任务确立明确,也易于合作学习的操作。
3.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应将“刀刃”装在难点的突破上:
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动用这些,目的显而易见,是希望藉学生的集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难点服务。
4、合作学习必须“全员齐动”: 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可知,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要参与展示,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而这,是针对以往班级授课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进行创意改进的“匠心”所在。教师课堂组织的力气就必须花在激发学生“全员齐动”上。课堂上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比较沉默、沉寂的小组,参与他们的合作、讨论,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课前,教师就应在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上下功夫,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气质,现有的学习状况等因素,尽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争使每个组的成员组成“旗鼓相当”,这样有助于课堂学习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的荣辱”来迸发学生全员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激情。
5、合作学习的成果必须多样化展示,允许在各组启发下的不断修正完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只展示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更重在倡导小组能创造性地展示学习小组的合作成果。特别希望,后发言的小组能在其他发言小组的启迪下,不断地修正完善原有的决定,不走与前面小组一样的路,力求风格各异,呈现多样化。当然小组推荐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集体,不能把“我认为”老挂在嘴边。
6.评价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找改进的办法。
二、“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
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言而喻,恰当地运用它,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机,但切忌滥用。像以上我所举的那个教例就是滥用合作学习的典型,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巧用而不盲目让合作学习的标签满天飞。我想,这就关系到运用的时机问题了。
用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卡壳”处。
1、课堂是生成的,学生以自己的心灵世界解读文本,体验生活,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出现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一些“问题”。开放的课堂,学生有可能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我认为此刻,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如教学《麻雀》一文时,有位学生出乎我的教学预设,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屠格涅夫是不是缺乏爱心,眼睁睁地看着猎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他竟然无动于衷,要不是老麻雀及时现身,说不定小麻雀早就成了猎狗的腹中餐了,老师,他为什么不马上唤回猎狗呢?此时,合作学习便到“发威“的时刻了。
2、用在读写结合的一些训练点上:
每一篇精读课文,总能挖掘出一两个对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点,由于学生的层次有异,如果统一步调要求,势必造成“两极分化,中间膨胀不起来”的流弊。为此,若适当采用“合作学习”,能取得以优扶差,集体受益的好效果。如学了《麻雀》、《猫》、《雪猴》、《鸟情》一组课文后,要求学生“合作创作1~2条的广告语”来呼唤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学生热情高涨,一条条充满了童真、爱心的广告语纷纷出炉,合作的效果明晰可见,课堂学习也因此被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3、用在课本剧的演练上: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适合于让学生表演。如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话等。这些课文的学习就适宜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合作编成课本剧,小组成员兼导演、编剧、演员、美编等的职责于一身,倾全组之力,再现文本的内容,并能融全组的理解与加工于创作中。这时的合作便能产生迷人的力量,这是“单枪匹马”独干难于企及的。
4、用在习作的评改环节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改作文的习惯,自改前的互改依然是不容忽视的,而合作,能让小组成员就“旁观者读众”角色解读分析习作,能以“小眼睛”看习作的得与失,提出供参考的修改意见,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习作自改。实践证明,此环节用“合作学习”,效果甚佳。
“合作学习”给语文课堂送来缕缕清新的风,但一定要慎用,用在“七寸”咽喉之处,她便能“疗效显著”;若滥用,让“合作学习”满堂飞的话,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初衷,反而会带来负功能,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慎用“合作学习”,还原其本应有的作用,让语文课堂不再浮躁,真正实现“洗去铅华见真章”来。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初探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将学生进行 “异质”分组即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应对各六人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精心管理;记录员——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三)、小组学习的形式要多样性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时,可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的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教学《威利斯的小艇》时,曾有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斯的小艇要设计成两头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提问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道:“这样的设计很美观”,“这样的设计美观吗?”我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就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对威利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效果良好。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作用
为了确保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对组内各成员(重点是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1.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意识。
2.指导组织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3.引导记录员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报告员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6.学会宽容。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的动力,保持活泼、尊重、自信、进取的态度。
7.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可用“你的见解真棒!”“这种做法很好,真了不起!”“你们小组有这么多种解法,真聪明!”等激励语言。
四、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合作学习。
(一)、小组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的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哪些内容最适于小组学习呢?
1、具有争议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层、理解关键词语及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等,通过小组争议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户外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各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全班同学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时效大大提高了。
(三)、小组学习的时间要有准确性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欣赏的目光欣赏,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习合作。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课题界定: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设成果:通解决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完善建议,形成最终的研究论文。成果形式:包括主件和附件
主件:课题研究报告
附件: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经验汇编;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优质课例汇编;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4)、“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二、研究情况
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在宣传动员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们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和传授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准备阶段,我们重在思想意识的准备。经多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在2013年3—5月中,预定的几个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和主要任课教师都已经在心理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与此同时,我们把兄弟学校班级作为平行对比实验班级,分别顾启云、吴云飞、龚卫芹负责。
2、对比试验,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从2013年9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对比试验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其中包括:分组的人数差异研究(3人组,5人组,7人组,10人组进行对比);分组的成分差异研究(成绩上中下均衡分组、感情友谊分组、特长搭配分组进行对比);分组与授课类型的关系研究(理论型新授课各组状态、知识型新授课各组状态、习题课各组状态、复习课各组状态、阶段小测试各组状态的对比)以及分组的动力与持久性研究等等。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研究内容仍在进行当中,个别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3、收集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及时调整。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了解各种反馈信息。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在第一学期,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们决定一些有难度,特别抽象的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主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附件: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周祖连 县一等奖
浅谈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施 许丽霞 县二等奖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蒋春晓 县二等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韩海涛 县三等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龚卫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吴云飞 县三等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乔 春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杜海芹 县三等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 冯春红 县三等奖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小的实效性 化爱平县三等奖
四、疑难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很简单的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必须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我们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3)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由于我们这个课题组正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要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而要想到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做得不够精细而造成的,重点是怎么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集大家的智慧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通过边实验边摸索,在经历一个阶段后回过头来看看,大家肯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年级、自己学科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
五、后段设想
2013年下半年,上观摩课、推广经验,宣布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针对问题规划与调整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不断总结研究成果与经验。
2014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结集,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举行专题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举行课题成果展示,鉴定结题。
主要措施: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专题理论的学习;
不断构建课堂内外实践研究与网络化研究的平台;
争取经费支持,外出培训与学习;
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有效调控研究方向;
邀请专家领导来课题组指导工作。
第四篇: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高二数学组孙香兰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进入深化研究阶段,[2]本人在这新一轮教改实验中遇到一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并采取一些相应“对策”,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困惑1: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对策1:按学习水平分组、明确分工、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足。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那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以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就合作,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做而无功。(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的学习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没有分工哪有合作?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哪有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何谈交流?因此,要进行合作学习先要学会或安排分工计划,要进行交流学习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不然就把教师讲变为少数学生讲了。
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我们认为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应该说不是优生在学习上的义务。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才是教师需要更多地考虑的问题,妨碍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困生主要应由教师来负责。在社会上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为何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所以,笔者以为,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要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更有利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更有利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案例1:注重问题创设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提升概念认识。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①第一章《§2.3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节课,(在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后)为使学生更深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1:你能举出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2: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所写的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当时课堂上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后,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小组1:偶函数:y=x2;y=x4;奇函数:y=x5+x,y=x3;非奇非偶函数:f(x)=(x+1)2;
既奇又偶函数:举不出来。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来验证。小组2:偶函数:y=x4+x2,y=x-2+2;奇函数:y=2x;非奇非偶函数:f(x)=x3+x+1
小组3:偶函数:y=x-2,y=x2n(n∈Z),y=x2+x4+x6+„+x2n都是偶函数;奇函数:y=x-1+x;
小组4:偶函数:f(x)=ax2+c(a≠0),奇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kx-1;既奇又偶函数:。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出它的图象,然后观察图象关于什么对称.下面马上还有小组代表站起来说:a可以等于零;若c =0时,f(x)是既奇又偶函数; 是偶函数;f(x)=0是既奇又偶函数;„„
教学反思:教学实践检验该问题创设得恰当、恰时,学生参与欲望强烈,问题入口浅但注重思想性,使“异质”的组间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该问题让学生在组间互动中对概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真正做到“异质” 的组间互补,有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困惑2:怎样充分利用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对策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共有16 章64 节,其中有16处“章头图” 和97处出现“探究”的编排,研究“章头图”和“探究”栏目的教学问题,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章头图”、“探究”栏目为教学内容背景,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只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使教材“丰满”起来,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收到好的效果;以“探究”栏目的内容为教学载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起来;以“探究” 栏目教学为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在“小组合作”中“活”起来;以“探究”栏目学习评价为契机,使评价人本化,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案例2: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④“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教材从一幅风光秀丽的图卷,自然而然地引入“如何求电视塔高度”的情境。能求吗?如何求?学习的兴趣从乐意接受中油然而生;紧接这教材又给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由sin = 求得,再提出“能不能用、的三角函数值把 + 或 ? 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环环紧扣,令人跃跃欲试。显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了解和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培养了抽象概括、符号表示、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学得颇为生动活泼。
困惑3: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对策3: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针对教学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的过程目标。由于教学容量(思维容量)大小和教学梯度设计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所以优秀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应该体现其特有的层次感。教师应该把问题设计得富有梯度、数量适宜、难易适度。同时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案例3: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
[问题情境] 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其中p为常数,你能否求出:x1x2, x1+ x2, y1y2, y1+ y2。
在解出 , 时,在学生思维活动时,围绕中心,改变题目条件,继续创设问题:
变式1:若抛物线y2=2px(p﹥0)的弦的两端点P1(x1,y1)、P2(x2,y2)满足(或),则弦必过抛物线的焦点吗? 变式2:原题条件不变,求弦P1P2的长,②弦P1P2的中点轨迹方程。
变式3:将命题的特殊条件变为一般条件:若过定点A(a,0)(a﹥0)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P1(x1,y1)、P2(x2,y2),则x1x2(或y1y2)会为定值吗?
创设意图:据学生的心理分析,他们喜欢在熟悉的问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结论。而不是讲了一道题,再讲另一道题,进行重复的训练。学生的这种问题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有利时机。在此阶段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深入思考、注重挖掘、发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收获成果,哪怕是“一丁点”,也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果实。
变式4: 过抛物线对称轴上任意一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得到一条弦,试问弦端点的横(纵)坐标之积是常数吗?
变式5:自抛物线顶点引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交抛物线于 P、Q,试问直线PQ经过对称轴上的定点吗?
变式6: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P1,P2,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1,M2,则
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原来就是等式 的延伸。[3] 问题探讨7:除了上面这些结论,你还能从找出与焦点弦相关的其他性质吗?其他圆锥曲线焦点弦有这样的性质吗?请同学们课后探讨,并在下节课把自己小组的探讨成果在全班作介绍。
教学反思: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困惑4:“华而不实”是小组合作交流的错吗?
对策4: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形成有价值的观点,从而突破学习的难重点。案例3: 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①第一章《§2.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节课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函数的表示法是既重要又抽象,也是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对高一学生来说,要正确而又深刻理解这一概念还是有非常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情境1:如图,把截面半径为25cm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 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x,面积为y。
问题1:根据你对圆内接矩形已有的知识和函数的概念,请 把y表示为x的函数.。
情境2:矩形的面积为10cm,如图矩形的长为x, 宽为y。对角线为d,周长为l。[3]
问题2:你能获得关于这些量的哪些函数? [3]
(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函数式后,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上述问题一提出,出乎我的意料,每位同学都在他们的小纸条上
写了至少3个表达式。
然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哪些是函数式?课堂非常活跃,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参与了。
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该问题入口浅,思想深,直击函数概念和函数表示法的本质,可以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概念理解。课堂上学生反映热烈,兴趣盎然,人人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讨论中,从而对函数的表示法的概念理解入木三分,从问题的解决中领悟数学的本质。
事实表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以上是本人在新一轮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一些教学案例,我想,只有不断地感悟新课程,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作为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一种方法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诞生起就被国内外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广泛地研究和运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强调异质分组,这是因为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好、中、困学生以1?U2?U1的比例搭配。4人小组采取相邻前后桌对坐,6人小组采取马蹄形排座。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4人小组,这样容易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的变换。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小组成员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可分为领导者、记录者、操作者和汇报者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以下是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1.意见分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在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教学《诺贝尔》一课,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使得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等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砸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后来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这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学生终于认识到两种观点都正确。科学技术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怎样运用。
2.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欣赏了满园春色后,教师问: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所揭示的哲理。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这时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锁不住的,“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尤其是在一人操作有困难时,开展小组合作,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通居庸关隧道”“开凿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小组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说说这样画的依据。这样,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共同操作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4.文本补白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留白,让读者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补白,往往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描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时写道“:……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读到这里时,孩子们一定会产生共鸣,因为水底世界也是他们向往的。这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奇妙的水底世界还有些什么?在即兴想象补白中,激活了文本,同时学生走进了主人公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与文本的对话也更积极、更精彩!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韦 雄)